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corn-stalk skin flake-wood shaving composite technology 被引量:3
1
作者 Haixiang L Xianquan Zhang Bo Y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59-763,共5页
We focu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orn-stalk skin flake-wood shaving composite technology.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material-mixture ratio, glue content, hot- pressing temperature, and hot-pressing time on the appear... We focu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orn-stalk skin flake-wood shaving composite technology.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material-mixture ratio, glue content, hot- pressing temperature, and hot-pressing time on the appear- anc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method. Our findings yielded highly significant results in all three cases: the effects of the material-mixture ratio on 2 h of thickness swelling (2hTS) and the modulus of rupture (MOR); the effects of glue con- tent on 2hTS, internal bond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elas- ticity (MOE); and the effects of hot-pressing temperature on MOR and MOE. Product optimization is achieved when the ratio of corn stalk skin flake to wood shaving is 3:7, the glue content is 12 %, the hot-pressing temperature is 150 ℃, and the hot-pressing time is 4.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w-based panel com-stalk skin flakecomposite - Orthogonal experiment Technologyoptimization
下载PDF
Study on Hexagon-enveloping Leaf-stripping Mechanism for Corn Stalk 被引量:1
2
作者 Li Li-qiao Li Chao +6 位作者 Li Dong-hong Wang Mo Yu Ke-qiang Yang Xing Zhang Quan-chao Wang De-fu He Yu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4期37-47,共11页
In order to deeply study the leaf-stripping principle for corn stalk, the hexagon-enveloping leaf-stripping experimental device was designed. To achieve higher leaf-stripping percent an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 In order to deeply study the leaf-stripping principle for corn stalk, the hexagon-enveloping leaf-stripping experimental device was designed. To achieve higher leaf-stripping percent an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separation equipment for corn stalk, it is necessary to fired out the laws of leaf-stripping of such mechanism and to select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paration performance from a number of factors. Through the study on hexagon-enveloping leaf-stripping mechanism for corn stalks, the leaf- stripping principle of such mechanism was more clear,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nd kinematic parameters achieved by the experiment whos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the four selected ones (feeding speed, rotary speed of leaf-stripping roll, clearance and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wo leaf-stripping plates) could be directly appli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rind-pith or leaf-stripping separation for corn stal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gon-enveloping leaf-stripping com stalk
下载PDF
玉米秸有机栽培基质矿质营养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守如 杨秋生 +1 位作者 董晓宇 王吉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4,共4页
为了探索玉米秸秆作为有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采用塔式发酵设备,以玉米秸粉为发酵主料,以烘干鸡粪和尿素为添加氮源,控制发酵物料C/N为60,初始含水率为66%,经添加发酵菌、分段发酵、堆积后熟等过程制成玉米秸基质。试验测定了玉米秸基质... 为了探索玉米秸秆作为有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采用塔式发酵设备,以玉米秸粉为发酵主料,以烘干鸡粪和尿素为添加氮源,控制发酵物料C/N为60,初始含水率为66%,经添加发酵菌、分段发酵、堆积后熟等过程制成玉米秸基质。试验测定了玉米秸基质和草炭的矿质营养含量及主要理化性质,分析比较了玉米秸有机栽培基质与草炭基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除铁、锰元素含量略低于草炭外,玉米秸基质中其他主要矿质营养含量普遍高于草炭基质,腐殖酸含量较草炭低58.9%,持水空隙较草炭小24.1%,pH值呈偏碱性,电导率较草炭高2.7倍。在进行园艺植物育苗和栽培时,应对玉米秸基质含盐量高、偏碱性的特点加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粉 发酵 栽培基质 矿质营养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安徽凤阳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菌鉴定及玉米新种质(自交系)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许大凤 张海珊 +3 位作者 李廷春 杨华应 周本国 周应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2期327-332,共6页
从凤阳县不同的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茎基腐病病株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凤阳的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尖孢... 从凤阳县不同的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茎基腐病病株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凤阳的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verticillioides)、尖孢镰孢菌(Fusarium.axysporum)、层出镰孢菌(Fusarium.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孢菌(Fusarium.equiseti),其中,禾谷镰孢菌的分离频率最高,达47.05%,串珠镰孢菌次之,达26.47%。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致病性测定得出禾谷镰孢菌菌株QF12的致病性较强;品种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新种质(自交系)HZC15083、HZC15109、HZC15115、HZC15117和HZC15126达到中抗水平,13个新种质(自交系)为高感品种,1个为感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 病原鉴定 抗病性 发病率
下载PDF
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坤 李会宣 李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探究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对降解玉米秸秆的影响。[方法]以白腐真菌(P-6和L-9)为供试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DNS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等,分别测定两菌共同降解玉米秸秆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力、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蛋... [目的]探究白腐真菌菌株共培养对降解玉米秸秆的影响。[方法]以白腐真菌(P-6和L-9)为供试菌株,采用分光光度法、DNS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等,分别测定两菌共同降解玉米秸秆时纤维素酶和木质素酶的酶活力、全纤维素的降解率、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增加率,并与两菌分别培养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菌共培养的最佳条件为pH值5.5、含水量60%、菌量(L-9/P-6)1∶3、含氮量2.5%;共培养后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35.6%和3.6%,粗纤维含量降低了21.3%。[结论]从总体思路考虑,两菌共培养优于单独培养。该试验同时获得了1种高蛋白、多营养的饲料载体,为研究玉米秸秆饲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共培养 玉米秸秆
下载PDF
不同生物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楚莉莉 田孝鑫 杨改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22,共5页
秸秆产气率低是其作为沼气生产原料的制约因素,采用生物预处理秸秆可解决这一问题。试验选用沼液为预处理菌剂,与微生物催腐剂、腐秆剂、复合菌剂、糖酵酶4种生物菌剂进行比较,并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预处理,然... 秸秆产气率低是其作为沼气生产原料的制约因素,采用生物预处理秸秆可解决这一问题。试验选用沼液为预处理菌剂,与微生物催腐剂、腐秆剂、复合菌剂、糖酵酶4种生物菌剂进行比较,并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对玉米秸秆进行生物预处理,然后进行厌氧发酵,研究不同生物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生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产气效果最佳,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气量为227.67mL·g^-1,比其他处理方法高5.01%-81.2%,糖酵酶预处理产气效果最差,VS产气量最低,仅为125.64mL·g^-1。研究表明,沼液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碱度较高,发酵液缓冲能力较强,pH适中,能有效促进VFA分解,使玉米秸秆产气量提高。因此,沼液预处理是提高秸秆产气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预处理 玉米秸秆 沼气 厌氧消化
下载PDF
玉米秆在流化床中燃烧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志翱 金保升 +2 位作者 章名耀 刘仁平 张华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63-1568,共6页
对玉米秆与弱酸性床料的混合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度为20~50mm 玉米秆与一定粒径分布的床料,当质量配比为1%,流化数 N=3~6时,能较均匀地混合流化,但 N>6后,混合的均匀度有所下降。根据热重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玉米秆着火温... 对玉米秆与弱酸性床料的混合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度为20~50mm 玉米秆与一定粒径分布的床料,当质量配比为1%,流化数 N=3~6时,能较均匀地混合流化,但 N>6后,混合的均匀度有所下降。根据热重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玉米秆着火温度低,挥发份析出速度快,并容易燃尽。在0.2MW_(th)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发现,当 N>6时,玉米秆和床料分层严重,密相区温度在820℃以下,当 N=3~6时,密相区温度能达到设计要求,说明冷态试验结果能够指导热态运行,玉米秆流化床燃烧时流化风速不能太大。经过24h 热态试验后,床料没有出现烧结现象,利用 XRF 技术分析发现玉米秆灰中碱金属含量较高,高温对流受热面的沾灰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秆 流化床燃烧 热重分析 燃烧特性 弱酸性床料
下载PDF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吸附行为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丹 卓孔友 谷东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的静态吸附特性。[方法]探讨吸附剂量、溶液p H、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吸附平衡过程。[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剂对五氯苯酚的吸附,吸附过程...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的静态吸附特性。[方法]探讨吸附剂量、溶液p H、吸附时间等参数对吸附的影响,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研究吸附平衡过程。[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剂对五氯苯酚的吸附,吸附过程在30 min即可达到平衡,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五氯苯酚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为0.015 9 g/(mg·min)。吸附过程是吸热的,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结论]玉米秸秆生物炭可用于吸附五氯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秸秆生物炭 五氯苯酚 吸附动力学 吸附平衡
下载PDF
AFEX预处理玉米秸秆条件优化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建军 《三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0-44,共5页
以玉米秸秆为生物质原料,进行了AFEX预处理试验,然后添加纤维素酶和淀粉酶进行酶解,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生物质中的单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80%,温度为90℃,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FPU时,葡萄糖和木糖的总转化率分别为... 以玉米秸秆为生物质原料,进行了AFEX预处理试验,然后添加纤维素酶和淀粉酶进行酶解,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生物质中的单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为80%,温度为90℃,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FPU时,葡萄糖和木糖的总转化率分别为92.14%和67.06%。结果表明AFEX处理对玉米秸秆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方式,研究成果对生物质转化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AFEX 预处理 酶解
下载PDF
不同化学杀菌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抑制活性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海明 余利 +2 位作者 蒋鹏 陈彪 付岳锁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了筛选得到对玉米茎腐病菌室内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化学杀菌剂对肿囊腐霉菌(Pythium inflatum)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2种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丙森锌、雷多米尔·锰锌、烯酰... 为了筛选得到对玉米茎腐病菌室内抑制活性较高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化学杀菌剂对肿囊腐霉菌(Pythium inflatum)和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2种致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丙森锌、雷多米尔·锰锌、烯酰吗啉和氟吡菌胺4种杀菌剂对肿囊腐霉菌的毒力较高,其EC50分别为0.40μg/m L、0.47μg/m L、0.61μg/m L和2.64μg/m L;禾谷镰孢菌对咯菌腈、戊唑醇和多菌灵3种杀菌剂的敏感性较高,其EC50分别为0.06μg/m L、0.32μg/m L和0.85μg/m L,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2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稍差,其EC50分别为1.71μg/m L和1.80μg/m L。上述筛选到的9种药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较高,可以作为供试药剂进行大田药效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杀菌剂 毒力 肿囊腐霉菌 禾谷镰孢菌
下载PDF
复合菌群降解玉米秸秆协同产氢特性
11
作者 包红旭 任南琪 王爱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73,共5页
为加快生物制氢工业化进程,利用玉米秸秆这类来源广泛、储量巨大和价格低廉的可再生生物质纤维素资源作为发酵产氢的原料,从连续流发酵产氢反应器(ZL92114474.1)中新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产氢细菌Clostridium sp.X9(NCBI注册号:... 为加快生物制氢工业化进程,利用玉米秸秆这类来源广泛、储量巨大和价格低廉的可再生生物质纤维素资源作为发酵产氢的原料,从连续流发酵产氢反应器(ZL92114474.1)中新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产氢细菌Clostridium sp.X9(NCBI注册号:EU434651)和一株高效产乙醇发酵产氢细菌Ethanoigenens harbinenseB2(NCBI注册号:EU639425),通过构建高效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复合菌群进行同步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结果表明,对玉米秸秆进行酸化汽爆预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复合菌群的产氢能力.复合菌群X9和B2比单一菌种具有更理想的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能力,两菌种间存在协同产氢效应.复合菌群X9和B2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获得的最大产氢率和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8.7mmol/g和74%.液相代谢末端产物主要为乙醇、乙酸和丁酸.这说明复合菌群X9和B2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发酵底物的工业化生物制氢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复合菌群 降解 预处理 玉米秸秆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去髓玉米秸秆热动力学分析
12
作者 李慧媛 刘翔 周定国 《木材加工机械》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使用TG-DTG-DTA热分析联用技术对玉米全杆和去髓玉米秸秆的燃烧特性、着火温度、燃烧速率最大时温度和燃尽温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燃烧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水分蒸发、挥发分燃烧和固定碳燃烧;随着升温速度的增加,特征温度随... 使用TG-DTG-DTA热分析联用技术对玉米全杆和去髓玉米秸秆的燃烧特性、着火温度、燃烧速率最大时温度和燃尽温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燃烧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水分蒸发、挥发分燃烧和固定碳燃烧;随着升温速度的增加,特征温度随之降低,去髓芯玉米秸秆的各个特征温度均较留髓玉米秸秆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去髓玉米秸秆 燃烧 热重分析
下载PDF
高效降解玉米秸秆产甲烷菌群的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泽兵 田沈 +2 位作者 李佳 李云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33-936,共4页
为了对秸秆类原料进行厌氧消化制取甲烷,提高底物利用率和甲烷产量,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取自不同环境中的7个样品为接种物,35℃,对玉米秸秆进行厌氧消化,研究其甲烷产量、甲烷产率及发酵时间等。研究结果证明:筛选得到3个转化玉... 为了对秸秆类原料进行厌氧消化制取甲烷,提高底物利用率和甲烷产量,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以取自不同环境中的7个样品为接种物,35℃,对玉米秸秆进行厌氧消化,研究其甲烷产量、甲烷产率及发酵时间等。研究结果证明:筛选得到3个转化玉米秸秆并产甲烷的优势菌群,其最高容积甲烷产率分别为0.66、0.62、0.73m^3/m^3·d,底物产甲烷量分别为403、397、410L/kgvs,明显高于报道过的相应数据。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的高效制取甲烷提供了优势的微生物菌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微生物菌群 底物产甲烷量 甲烷产率
下载PDF
磷钨酸催化液化玉米秸秆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悦 张起凯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5期932-934,938,共4页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混合多元醇为液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对玉米秸秆进行催化液化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详细考察催化剂用量、液化剂与玉米秸秆质量比(液固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液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聚... 以磷钨酸为催化剂,混合多元醇为液化剂,在高压反应釜中对玉米秸秆进行催化液化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详细考察催化剂用量、液化剂与玉米秸秆质量比(液固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液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聚乙二醇400和乙二醇质量比6∶1,液固比12∶1,催化剂用量3%,反应时间75 min,反应温度150℃的条件下进行液化,玉米秸秆液化率为8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磷钨杂多酸 聚乙二醇400 乙二醇 液化率
下载PDF
腐熟玉米秸秆在一串红育苗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永红 侯建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6-1818,共3页
用腐熟玉米秸秆作为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育苗基质的配方之一,研究其对一串红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草炭的替代材料。结果表明,一串红幼苗在T3(腐熟玉米秸秆∶园土=1∶3)基质上生长最好,其中叶面积28.35 cm2、株高15.16... 用腐熟玉米秸秆作为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育苗基质的配方之一,研究其对一串红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草炭的替代材料。结果表明,一串红幼苗在T3(腐熟玉米秸秆∶园土=1∶3)基质上生长最好,其中叶面积28.35 cm2、株高15.16 cm、茎粗3.92 mm、全株干重151.13 mg、地下干重44.34mg、叶片叶绿素含量2.41 mg/dm2、根系活力0.006 1 mg/(g.h)。腐熟玉米秸秆可以替代草炭作为一串红育苗基质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腐熟玉米秸秆 育苗
下载PDF
高压蒸煮法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霍满堂 侯哲生 《农业工程》 2019年第11期46-48,共3页
随着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关注的重点.玉米秸秆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论述了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现实意义,介绍了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方法,着重阐述了如何... 随着环境与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关注的重点.玉米秸秆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论述了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现实意义,介绍了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纤维素的方法,着重阐述了如何利用高压蒸煮法提取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并探究了高压蒸煮法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不同反应时间、压力和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对玉米秸秆提取纤维素效果的影响,为工厂化提取玉米秸秆纤维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纤维素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玉米秸秆炭产率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叶协锋 周涵君 +4 位作者 于晓娜 张晓帆 李志鹏 付仲毅 孟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68-1275,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玉米秸秆炭理化特性的分析,探索玉米秸秆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炭化温度。【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低氧升温炭化法,在不同热解温度下(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目的】通过对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玉米秸秆炭理化特性的分析,探索玉米秸秆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炭化温度。【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低氧升温炭化法,在不同热解温度下(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分别炭化2 h,制备生物炭,收集并测定了固体产物生物炭产率及特性。【结果】生物炭的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生物炭全碳含量和碳氮比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升高,全氮含量在400℃以后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降低。阳离子交换量(CEC)在400℃~600℃达到较高水平,为70.87~83.48cmol/kg。随热解温度升高,玉米秸秆炭表面碱性含氧官能团增加、酸性含氧官能团减少,p H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400℃及400℃以上时呈碱性甚至强碱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热解温度达到500℃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已经完全分解;高温热解使玉米秸秆中–CH_3、–CH_2、–OH、–C=O间发生缔合或消除,促进芳香基团的形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炭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均是先变大后变小,孔径先变小后变大,在400℃~600℃条件下,玉米秸秆炭的孔隙相对较为丰富,不同热解温度下玉米秸秆炭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综合各项指标,玉米秸秆的最佳热解温度为400℃~500℃,此温度下制备的生物炭产出率相对较高,氮、碳养分损失少,生物炭的理化性能和养分利用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炭 热解温度 炭化 理化特性
下载PDF
麦秸覆盖对杂草萌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4
18
作者 郭宪 金玉美 +1 位作者 连海明 王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584-2584,2596,共2页
研究表明,小麦秸秆覆盖对杂草数量和夏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与传统处理相比,常量小麦秸秆覆盖可减少25.5%的杂草数量,而加倍的覆盖可以减少杂草数量62.4%。小麦秸秆常量覆盖和加倍覆盖可使夏玉米分别增产10.7%和3.4%。
关键词 小麦秸秆覆盖 杂草 夏玉米
下载PDF
玉米秸秆去除水中硝酸盐污染的研究
19
作者 于秋玲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7,共5页
以玉米秸秆及改性玉米秸秆作为反硝化碳源,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模拟水体中的硝酸盐。实验证明,在温度为35C、pH值为7.5、进水硝酸盐浓度为80mg/L,实验10d时,玉米秸秆及改性玉米秸秆去除水中的氮化物的效果最佳,其中改性玉米秸杆作为碳源... 以玉米秸秆及改性玉米秸秆作为反硝化碳源,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模拟水体中的硝酸盐。实验证明,在温度为35C、pH值为7.5、进水硝酸盐浓度为80mg/L,实验10d时,玉米秸秆及改性玉米秸秆去除水中的氮化物的效果最佳,其中改性玉米秸杆作为碳源,水中氮化物的去除率达到9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碳源 硝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