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esenting to a Tertiary Care Center of Nepal
1
作者 Abhishesh Shakya Ratnamani Gajurel +2 位作者 Chandramani Poudel Anish Baniya Ravi Sahi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3年第11期780-794,共15页
Introduction: In comparison to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low risk ev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right v... Introduction: In comparison to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low risk even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right ventricular (RV) myocardial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WMI). Methods: This i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82 consecutive IWMI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Manmohan Cardiothoracic, Vascular and Transplant Center (MCVTC) from May 15 2018 to June 15 2019.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profile, electrocardiographic, echocardiographic, including RV function and ang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complications and in-hospital death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IMWI was 64.8 ± 13.8 years with predominance of male (67%).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present in 34.1% of patient with RV dysfunction in 25.6% patients. Mean 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 (TAPSE), RV tricuspid annulus (S') and RV Fractional area change (FAC) in patients with RV dysfunction vs patients without RV dysfunction were 12.2 ± 3.3 mm vs 22.5 ± 3.5 mm (p < 0.001), 7.54 ± 0.91 cm/s vs. 12.79 ± 2.16 cm/s respectively (p Conclusion: In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RV involvement with RV dysfunct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n-hospital mortality along with advanced age,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higher Killip class, delayed hospital presentatio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 40% and angiographic evidence of triple vessel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PROGNOSIS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心肌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范利斌 范乾晖 +2 位作者 范松 杜卫祺 曹峥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150-153,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武警河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两组均...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武警河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两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nI、Mb水平检测,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及cTnI、Mb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联合cTnI、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急性心肌梗死59例,检出率为90.77%;漏诊6例,分别为非Q波心肌梗死2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例。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Vmax快于常规组,RI大于常规组,血清cTnI、Mb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查、Vmax、RI、cTnI水平、Mb水平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AUC分别为0.979(95%CI:0.936~0.998)、0.687(95%CI:0.591~0.754)、0.808(95%CI:0.724~0.895)、0.815(95%CI:0.735~0.888)、0.768(95%CI:0.699~0.836),联合检查的AUC最大,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Vmax、RI和血清cTnI、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 彩色多普勒超声 前间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下降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元 陈纪林 +5 位作者 高润霖 姚康宝 杨跃进 秦学文 乔树宾 姚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将患者分为4组。I组(n=12)...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前降支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入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降范围将患者分为4组。I组(n=12):V1~3导联ST段下降;Ⅱ组(n=12):V4~6导联ST段下降;Ⅲ组(n=35):V1~5或V1~6导联ST段下降;Ⅳ组(n=18):胸前导联ST段无明显下降。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分别为8%、75%、74%和28%,其前降支狭窄程度≥90%者Ⅱ组、Ⅲ组分别占22%、58%;Ⅰ组前降支病变发生率8%;Ⅳ组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为28%,但其前降支狭窄程度均<90%。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前壁(V1~5导联)或广泛前壁(V1~6导联)及前侧壁(V4~6导联)ST段下降者大多合并前降支病变,前者ST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降支严重狭窄病变致前壁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则可能更多与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关。而V1~3导联ST段下降则考虑是一种对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下壁心肌梗死 胸前导联 ST段下降
下载PDF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潘宝安 李永光 宋海滨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8期1686-168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或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措施,以提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08~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9例。将所有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且资料...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或不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措施,以提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08~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9例。将所有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分为单纯下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单纯下壁心肌梗死与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第一个24h补液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差异(4.44%vs 28.57%)。结论单纯下壁心梗与下壁合并右室心梗组出现低血压休克分别为6.67%与28.57%,快速大量液体输入扩容是抢救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成功的关键,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中早期再灌注治疗,快速有效的开通罪犯血管可明显改善患者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右室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综合治疗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刚 孙根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依其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的形态将患者分为 3组 ,即压低组、抬高组、...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 81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 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依其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改变的形态将患者分为 3组 ,即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组中73.3%患者为 L AD非优势近端病变 ;抬高组中 6 2 .5 %患者为 L AD优势远端病变 ;无改变组中 L AD优势近端病变与 L AD非优势远端病变所占比例近似。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 ST段改变与 L AD形态及病变的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导联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所示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志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7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对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8例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按心电图...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对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8例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按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变化将其分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抬高组(ASTEMI+Ie)和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ASTEMI+Id);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SLAD)和多支血管病变(MAD)。结果心电图表现为ASTEMI+Ie者78例(31.5%),ASTEMI+Id者170例(68.5%)。冠状动脉造影有132例(53.2%)。ASTEMI+Ie与ASTEMI+Id组中SLAD、MAD比率无显著差异(χ2=0.033,P>0.05)。ASTEMI+Id患者中,a VL、V6导联出现ST段压低累及MVD情况均明显多于SLAD(χ2=17.015,χ2=21.147,P<0.01)。累及LAD的MVD患者中,a VL、V4、V5、V6导联ST段压低的比率明显多于SLA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ASTEMI患者入院心电图下壁导联有对应性变化,前侧壁导联ST段压低,则提示可能为MVD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脉造影 对应性变化
下载PDF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建义 张羽中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28-333,共6页
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病变均可引起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压低,但不同血管病变所致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却相差甚远,因此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这其中aVR导联ST段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 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病变均可引起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压低,但不同血管病变所致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却相差甚远,因此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这其中aVR导联ST段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其他任何单一或多个导联。本文就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压低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诊断标准及国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AVR导联 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 3支血管病变 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半阻滞的心电向量图诊断
8
作者 吴士彬 李广平 《天津医药》 CAS 1995年第6期339-340,共2页
对15例IMI合并LAH的患者进行心电向量图分析,并与心电图比较。结果表明,心电向量图诊断IMI合并LAH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电图(P<0.05)。IMI合并LAH在心电向量图上有其特征性改变:额面QRS环初始0.02~0.03s向量向上,呈顺钟向运行,0.04... 对15例IMI合并LAH的患者进行心电向量图分析,并与心电图比较。结果表明,心电向量图诊断IMI合并LAH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电图(P<0.05)。IMI合并LAH在心电向量图上有其特征性改变:额面QRS环初始0.02~0.03s向量向上,呈顺钟向运行,0.04s后呈逆钟向运行,最大QRS环移向左上象限,QRS大部分环体位于X轴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向量图 左前半阻滞 心肌梗塞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不同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特点
9
作者 詹中群 党书毅 +3 位作者 王玮 王崇全 王俊峰 王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伴不同下壁导联ST段改变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以及梗死面积及心功能情况。方法73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伴不同下壁导联ST段改变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以及梗死面积及心功能情况。方法73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抬高;B组为Ⅱ、Ⅲ、aVF中至少两个导联ST段压低,C组为Ⅱ、Ⅲ、aVF中少于两个导联ST段有改变。比较三组CK最大值,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CK最大值3组比较A组最低(1280±531IU/Lvs2034±911,1677±630IU/L,P<0.01);左室射血分数A组最高(0.54±0.09vs0.48±0.07,0.47±0.08,P<0.01);三组IRCAA组中85.7%的患者位于“绕过心尖的左前降支(LAD)”的中远段,有14.3%的患者位于右冠状动脉(RCA)的近段;B组的患者中全部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0.4%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段;C组中有96.7%的患者为非“绕过心尖的LAD”,其中有73.3%的患者位于非“绕过心尖的LAD”的近中段,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IRCA为LAD的急性前壁心梗时下壁ST段改变可能与LAD长度和病变部位有关;前壁合并下壁ST段同时抬高的患者若IRCA为“绕过心尖的LAD”,其梗死面积较小,心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 ST段 梗死相关血管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的意义
10
作者 吕秀章 张洁 葛力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6期408-409,共2页
为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的意义,根据心电图把52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病人分成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组(A组)和未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组(B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发现17.3%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 为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的意义,根据心电图把52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病人分成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组(A组)和未发生左前分支阻滞组(B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发现17.3%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发生左前分支阻滞,两组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发生左前分支阻滞不能作为前降支病变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前分支阻滞 心肌梗塞 睛壁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高凌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93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 ,根据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将其分为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 3组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93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单支病变所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 ,根据早期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将其分为压低组、抬高组、无改变组 3组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中 71.4%为LAD非包绕型近端病变 ;抬高组中 61.5 %为LAD包绕型远端病变 ;无改变组中LAD包绕型近端病变和LAD非包绕型远端病变所占比例相近。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人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LAD形态及病变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导联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常规心电图对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丽萍 陈建明 +2 位作者 吕冰 邱万敏 赵秀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0年第6期413-415,407,共4页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对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41例急性前壁合并下壁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冠脉造影资料将梗死罪犯血管分为右冠病变(RCA)组24例和左前降支病变(LAD)组17例,分别测量常规心电...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对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41例急性前壁合并下壁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冠脉造影资料将梗死罪犯血管分为右冠病变(RCA)组24例和左前降支病变(LAD)组17例,分别测量常规心电图12导联ST段偏移程度及发生的导联数,以计算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及对不同冠脉之间的预测价值。结果:(1)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性;(2)RCA组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总和高于LAD组[(2.46±1.24)vs(1.77±0.61)mm,P<0.01],ST段抬高III/II>1(66%vs 28%,P<0.01)或V1/V3>1(75%vs 12%,P<0.05)在RCA组高于LAD组;LAD组V3导联ST段抬高幅度总和高于RCA组[(1.60±0.36)vs(4.44±2.65)mm,P<0.01)。结论:Ⅱ、Ⅲ、aVF、V3导联ST段抬高幅度总和及V1/V3比值在诊断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中对梗死罪犯血管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梗死罪犯血管
下载PDF
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比较分析
13
作者 张琦 李丹 雷晓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收集了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塞后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前壁心梗后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下壁心梗(P分别<0.05,<0.... 目的:比较分析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收集了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塞后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前壁心梗后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下壁心梗(P分别<0.05,<0.01),而下壁心梗后窦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壁心梗(P均<0.01)。②下壁心梗并发房性及室性异位节律(未包括室颤)均显著高于前壁心梗(P均<0.05)。结论:前壁心梗及下壁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差别:前者以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较常见,后者以窦缓、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异位心律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前壁 心下壁 急性心肌梗死 AMI 心律失常 治疗
下载PDF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对多支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戴丽萍 《新医学》 2015年第11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究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STEMI患者230例,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心电图的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STEM... 目的探究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与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ASTEMI患者230例,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心电图的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STEMI患者的a VL导联、V6导联ST段压低并伴下壁导联镜像性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为多支血管病变(MVD)相关(P均﹤0.01);当对所有ASTEMI患者进行分析时,若患者a VL导联、V4导联、V5导联、V6导联的ST段出现压低,则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为MVD相关(P均﹤0.01)。结论对于ASTEMI并伴有下壁导联镜像性改变的患者,其前侧壁导联ST的压低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显示为MV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下壁导联镜像性改变 多支血管病变 梗死相关动脉
下载PDF
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月 潘登 +1 位作者 潘二明 赵森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采用立体心电图仪通过Wilson和Frank双导联体系同步采集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及时发现和诊断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有典型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特点的心电向量图进行分... 目的采用立体心电图仪通过Wilson和Frank双导联体系同步采集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及时发现和诊断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有典型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特点的心电向量图进行分析。观察心电向量图的改变。结果三例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患者的心电向量图特点均符合心电向量图的诊断标准。结论心电向量图对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 左前分支阻滞 心电向量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心电向量图对左前分支阻滞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优势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艳彩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在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方面的优势。方法釆集并分析两例有代表性的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分别用Wilso...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在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方面的优势。方法釆集并分析两例有代表性的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分别用Wilson导联体系和Frank导联体系采集。结果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而心电向量图的特征性表现为额面起始向量位于下方偏左或右,然后迅速转向左上,环体向左上展开;离心支呈顺钟向运行,归心支位于离心支的上方,呈逆钟向运行。结论心电向量图诊断LAFB合并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明显优于心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左前分支阻滞 心电向量图
下载PDF
心电向量图在鉴别和诊断心电轴左偏中的优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月 潘登 潘二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采用立体心电图仪通过Wilson和Frank双导联体系采集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心电轴左偏所致的疾病。方法选择有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明确的心电轴左偏的病例,进行心电向量图分析和鉴别诊断。结果5例心电图图形相似,均... 目的采用立体心电图仪通过Wilson和Frank双导联体系采集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心电轴左偏所致的疾病。方法选择有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明确的心电轴左偏的病例,进行心电向量图分析和鉴别诊断。结果5例心电图图形相似,均表现为心电轴左偏,但心电向量图的表现及诊断各不相同。结论心电向量图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心电轴左偏所致疾病时,有一定优势;心电轴左偏在没有心电向量图证实的情况下,诊断所致疾病时,应持慎重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应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取长补短,服务于临床,二者结合可以提高心电学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轴左偏 左前分支阻滞 下壁心肌梗死 心电向量图 心电图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翠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目的通过综合研究参麦(SM)注射液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影响,观察SM对MI合并CHF的治疗作用以及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 目的通过综合研究参麦(SM)注射液对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合并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影响,观察SM对MI合并CHF的治疗作用以及肾功能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30mL,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NP、Cys-C、BUN、Cr均有所下降(P<0.05),同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可有效改善MI合并CHF患者的症状,并且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脑钠肽 血清胱抑素C 尿素氮 血肌酐
下载PDF
V_(4)与Ⅲ导联ST段、QRS波时限鉴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存左前降支受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晓斌 张昭福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72-279,共8页
目的研究V_(4)、Ⅲ导联ST段改变及QRS波时限鉴别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左前降支不同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下壁STEMI患者189例,将其中64例... 目的研究V_(4)、Ⅲ导联ST段改变及QRS波时限鉴别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左前降支不同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下壁STEMI患者189例,将其中64例存在单一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并存左前降支不同阻塞的病例,分为左前降支闭塞组(阻塞程度≥99%,n=17)、左前降支狭窄组(50%<阻塞程度<99%,n=21)、左前降支正常组(无阻塞,n=26)。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V_(4)、Ⅲ导联ST段偏移量与QRS波时限相关界值。结果左前降支正常组患高血压、脑梗死者占比低于左前降支闭塞组与左前降支狭窄组;左前降支闭塞组患糖尿病及心功能KillipⅢ—Ⅳ级者占比高于左前降支正常组(P均<0.05)。左前降支闭塞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1),左前降支正常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1)。在心电图方面,左前降支闭塞组与左前降支狭窄组患者V_(4)导联ST段压低(ST_(V_(4))↓)数值、V_(4)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差值(ST_(V_(4))↓-ST_(Ⅲ)↑)、V_(4)导联QRS波时限(QRSV_(4))均高于左前降支正常组(P均<0.05);与左前降支正常组相比,左前降支闭塞组Ⅲ导联QRS波时限增宽(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T_(V_(4))↓-ST_(Ⅲ)↑>-1.46 mm(敏感性83.3%,特异性57.1%),QRSV_(4)>97.38 ms(敏感性68.4%,特异性80.8%)对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存左前降支受累(包括左前降支闭塞或狭窄)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诊断性能更优(敏感性76.3%,特异性84.6%)。结论下壁STEMI并存左前降支受累患者合并疾病较多,特别是左前降支闭塞时患者心功能更差,而ST_(V_(4))↓-ST_(Ⅲ)↑、QRSV_(4)能够为下壁STEMI合并左前降支病变提供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左前降支 心电图 QRS波时限 多支病变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付爱荣 刘黎明 +1 位作者 汪秀荣 杨月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7,共2页
将 70例首次发生下壁心肌梗塞 (下壁 AMI)的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 14例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LAH)者 ,B组为 56例单纯下壁 AMI者。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 (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 )的发生率... 将 70例首次发生下壁心肌梗塞 (下壁 AMI)的患者分为两组。 A组为 14例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 LAH)者 ,B组为 56例单纯下壁 AMI者。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 (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 )的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 ( LVEF)、室性心律失常( VA)发生率。结果显示 ,A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 ( 64.3% )明显高于 B组 ( 19.6% ) ,P<0 .0 1;出院前 LVEF[( 4 5.7± 12 .8) % ]明显低于 B组 [( 57.2± 9.6) % ],P<0 .0 1;VA发生率 ( 64.3% )明显高于B组 ( 2 5.0 % ) ,P<0 .0 5。提示下壁 AMI发生 L AH者近期预后不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左前分支阻滞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