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ed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suture less scleral fixation of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single surgery visual rehabilitation of dislocated lens/intraocular lens
1
作者 Brijesh Takkar Shorya Vardhan Azad +2 位作者 Neelima Aron Ravi Bypareddy Rajvardhan Azad 《Annals of Eye Science》 2017年第1期90-96,共7页
Background:To evaluat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ed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and scleral fixated intraocular lens(SFIOL)surgery as a single procedure.Methods:Retrospective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 done at a tert... Background:To evaluat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ed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and scleral fixated intraocular lens(SFIOL)surgery as a single procedure.Methods:Retrospective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 done at a tertiary eye care center in Northern India.Eleve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mbined PPV and SFIOL surgery were includ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43.36±15.12 years(range,22-64 years).Eight were male.Mean baselin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was 0.78±0.63 logMAR units while the mean post-operative BCVA at 6 months follow-up was 0.37±0.29 logMAR units,the visual gain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21).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a drop in BCVA with nine patients having final BCVA better than 0.48 logMAR units.Choroidal detachment(CD)was the only notable complication,seen in three patients.Other complications included two cases of intraoperative retinal breaks,a case each of reversible corneal edema,ocular hypertension and cystoid macular edema.Conclusions:Combined PPV and SFIOL is an efficacious procedure for managing IOL/lens dislocation and aphakia in a single surgery.There may be short-term reversible complications with no impact on final visual 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 intraocular lens(IOL) posterior segment anterior segment surgery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OL implantation) intraocular lens surgery(IOL surgery) lens surgery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对高度近视行前后段联合手术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陶亮 陈旭 +6 位作者 万超 赵赫 吴龙旺 陶醉 吴楠 刘玺 刘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45-1552,共8页
目的探究新一代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计算公式及Wang-Koch(WK)眼轴校正公式在接受前后段联合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前后段联合手术且眼轴(axial l... 目的探究新一代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计算公式及Wang-Koch(WK)眼轴校正公式在接受前后段联合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前后段联合手术且眼轴(axial length AL)>26 mm的患者100例(100眼)。分别采用Barrett UniversalⅡ(BUⅡ)、Emmetropia Verifying Optical(EVO)、Kane、Haigis、Hoffer Q、Holladay 1、SRK/T、第一代线性WK眼轴优化公式(Haigis-WK1,SRK/T-WK1,Hoffer Q-WK1,Holladay 1-WK1)及第二代线性WK眼轴优化公式(SRK/T-WK2,Holladay 1-WK2)等13种公式计算IOL屈光度。获得各IOL屈光度公式的平均预测误差(mean prediction error,M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中位绝对误差(median absolute error,MedAE)及预测误差在不同屈光阈的百分比,以评价各公式的准确性。将所有患者根据眼轴长度分组:26.00 mm30.00 mm者为C组(34眼),以探究眼轴长度对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根据术前眼内填充物,将患者分为硅油眼组(63眼)和非硅油眼组(37眼),比较术前眼内填充物对IOL屈光度计算的影响。结果新一代IOL公式(BUⅡ、EVO及Kane)的MedAE(0.34D、0.31D、0.35D)显著低于传统公式(P<0.05),而且预测误差在±0.25 D、±0.50 D、±0.75 D及±1.00 D范围内的百分比显著高于传统公式(P<0.05)。传统公式均出现远视偏移(0.35~0.65 D),WK眼轴调整法可以矫正传统公式的远视偏移。WK2可以提高SRK/T和Holladay 1公式的计算准确性,且SRK/T-WK2和Holladay 1-WK2公式的MedAE与新一代IOL公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各公式在不同眼轴分组的MedAE,发现新一代IOL公式(BUⅡ、Kane和EVO)及WK校正眼轴公式(Haigis-WK1、SRK/T-WK1、SRK/T-WK2、Hoffer Q-WK1、Holladay 1-WK1和Holladay 1-WK2)在眼轴分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公式的MedAE在眼轴分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C组的MedAE均最大(Haigis:0.84 D,SRK/T:1.10 D,Hoffer Q:1.23 D,Holladay 1:1.20 D)。比较各公式在不同术前眼内填充物分组的MedAE,结果发现,新一代IOL公式(BUⅡ、Kane和EVO)、Haigis及SRK/T公式在硅油眼组的MedAE均显著高于非硅油眼组(P<0.05)。结论在接受前后段联合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中,新一代IOL公式和第二代线性WK眼轴校正公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前后段联合手术 人工晶状体 屈光预测误差 计算公式
下载PDF
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晓璇(综述) 胡永胜(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S02期189-192,共4页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结核,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严重的会压迫脊髓神经,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大多数脊柱结核需要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病灶清除、恢复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柱结...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结核,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严重的会压迫脊髓神经,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大多数脊柱结核需要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病灶清除、恢复重建脊柱稳定性、纠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柱结核的愈合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有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及微创手术等术式,本文就脊柱结核手术治疗选择进行概述,以提高临床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前后路联合手术 病灶清除
下载PDF
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3
4
作者 钟沃权 姜亮 +5 位作者 孙宇 张凤山 张立 刘晓光 党耕町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天性发育畸形4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退变性后凸2例,创伤性畸形2例,因颈脊膜瘤行后路C2~C5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1例。术前JOA评分7~16分,平均11.6分;后凸Cobb角41°~113°,平均69.7°。均行颈椎矫形手术,其中8例(Cobb角41°~86°,平均58.9°,后凸节段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JOA评分平均11.9分)行前路手术;4例(3例Cobb角>90°,1例前后方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Cobb角48°~113°,平均91.3°,JOA评分平均11.0分)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完成1例,二期完成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Cobb角及随访时的JOA评分、Cobb角变化。结果:8例单纯前路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96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520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肢体肌力下降,其中1例因术后5d内固定松动行手术重置内固定,再手术后肌力恢复到术前,另1例患者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肌力恢复到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24.1°,畸形矫正率为59.1%;随访8~60个月,平均27.3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36.9°,矫形丢失率为36.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7分,平均15.1分,改善率为62.7%。4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088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肱二头肌、三角肌肌力仍较术前减弱,其余肌力恢复至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32°,畸形矫正率为65.0%;随访6~45个月,平均24.8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45.5°,矫形丢失率为22.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9~16分,平均13.5分,改善率为41.7%。结论: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40°~90°且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时采用单纯前路矫形手术治疗,Cobb角>90°或前后方结构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时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重度 矫形手术 前入路 前后联合入路 疗效
下载PDF
结扎数支肋间后动脉对胸腰段脊髓血供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戴景兴 原林 +7 位作者 周志涛 李鉴轶 余磊 王兴海 石瑾 洪辉文 吴坤成 齐向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5-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脊柱侧凸前入路手术中结扎第 7~ 11肋间后动脉对脊髓血供的影响。方法 :将11例 14~ 5 0岁、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无损伤的新鲜尸体随机分在A组 (不手术 )、B组和C组 (分别结扎左侧和双侧第 7~ 11肋间后动脉起... 目的 :探讨在脊柱侧凸前入路手术中结扎第 7~ 11肋间后动脉对脊髓血供的影响。方法 :将11例 14~ 5 0岁、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无损伤的新鲜尸体随机分在A组 (不手术 )、B组和C组 (分别结扎左侧和双侧第 7~ 11肋间后动脉起始部 ) ,全身墨汁福尔马林灌注 ,取T5~L1段脊髓作 2 5 0μm连续冰冻切片 ,镜下观察和拍照 ,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 结果 :C组标本的节段间血管数及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 ;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某些节段的血管数或 /和血管密度存在差异。结论 :胸腰段脊髓的血供不存在节段间差异 ,双侧结扎第 7~ 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脊髓血供影响较大 ,单侧结扎第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动脉 肋间后动脉 脊髓 前入路手术
下载PDF
经前路小切口清除病灶后路矫形固定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 被引量:5
6
作者 吕国华 马泽民 +3 位作者 康意军 李晶 王冰 李启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追踪观察 32例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 目的 :探讨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追踪观察 32例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的结果。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局部病灶有无复发、后凸畸形术后近期矫正度、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后凸畸形远期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平均后凸角为 5 0°(30°~ 70°) ,外观呈明显角状后凸畸形 ;术后近期平均为 2 5°(2 0°~ 4 0°) ,术后随访 1~ 7年 (平均 3.2年 ) ,后凸角平均为 2 5°(15°~ 4 5°)。手术耗时 15 0~ 2 0 0min ,平均 180min ,失血量 2 5 0~ 4 0 0ml(平均 35 0ml) :2 0例合并不同程度瘫痪者下肢肌力均提高 1~ 2级 ,3例尿潴留患儿于术后 3~ 6个月恢复排尿功能 ,5例肋间神经痛患儿 3例疼痛消失 ,2例疼痛减轻但未完全消失。 3例于术后 2~ 4年出现椎板下钢丝断裂。所有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均未见原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经前路小切口清除椎体结核病灶联合后路矫形固定融合一期手术治疗合并后凸畸形的小儿胸椎结核是矫正后凸畸形和预防晚期后凸畸形发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胸椎结核 后凸畸形 前后路联合 一期手术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忠民 孟晔 +3 位作者 那丽莎 安宁 解锦鼎 栗昭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4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为对照组,... 目的 研究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将60例患者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实施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的JOA评分和脊髓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脊髓功能改善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应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有利于其颈椎功能和脊髓功能的改善,效果较为理想,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前后路联合手术 JOA评分
下载PDF
复杂性眼外伤的眼前段多联手术 被引量:7
8
作者 杨进献 郑广瑛 +3 位作者 张素芳 杨晓慧 马静 张效房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 观察复杂性眼外伤眼球前段多种联合手术 ,以重建眼球前段结构的效果。方法  38例 (38眼 )复杂性眼外伤同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白内障及前段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虹膜缺损修复及瞳孔成形等联合手术 ,以恢复眼球前段正... 目的 观察复杂性眼外伤眼球前段多种联合手术 ,以重建眼球前段结构的效果。方法  38例 (38眼 )复杂性眼外伤同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白内障及前段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虹膜缺损修复及瞳孔成形等联合手术 ,以恢复眼球前段正常结构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 6~ 6 7月 ,角膜植片透明者 2 8例 (73 6 8% ) ,视力恢复 0 0 5以上者 2 3例(6 0 5 3 % ) ,瞳孔恢复接近圆形者 2 4例 (6 3 16 % )。结论 复杂性眼外伤眼球前段多联手术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角膜的透明率与视功能 ,缩短疗程。瞳孔成形还有利于减少畏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眼损伤 眼前段多联手术 术式 结构重建
下载PDF
开放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银 陈根元 +2 位作者 胡龙 萧文耀 王建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15-2422,共8页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采用微小切口经可扩张通道进行,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相比,微创技术视野小,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采用微小切口经可扩张通道进行,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相比,微创技术视野小,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检索2005至2012年间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纳入以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为研究对象,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及回顾性队列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纳入7个研究(856例患者)。7个研究圴选用手术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6个研究选用术中出血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P<0.00001);2个研究选用手术后下地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开放手术(P<0.00001);6个研究选用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并发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个研究选用融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融合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提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较理想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植入物循证医学 退行性腰椎疾病 单节段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META分析 随机对照 前路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下载PDF
中老年腰椎骨折的治疗和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铁铸 王月 +1 位作者 李永民 张志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542-546,共5页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群任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与年轻人一样面临的较多的创伤风险,同时大多数高年龄的人群,由于骨质疏松而造成的病理性的脊柱骨折越来越成为一...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群任然活跃在工作岗位上,与年轻人一样面临的较多的创伤风险,同时大多数高年龄的人群,由于骨质疏松而造成的病理性的脊柱骨折越来越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并且大多中、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的慢性疾患而且各器官系统出现生理老化现象,因此这些患者病情的评估、治疗和转归对我们临床骨科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手术技巧和器械的改进及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腰椎骨折的治疗日新月异,除早已成熟的后路、前路、前后联合等术式,近年来又出现的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及适用于老年人病理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微创手术在多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针对中、老年患者的腰椎骨折治疗的研究现状做出简单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腰椎骨折 前路 后路 前后联合 椎体成形术 微创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椎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文明 麦伟 +1 位作者 曹智全 方文焕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椎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外一科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86例CSM患者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及前后路联合组,每组62例。前路组行颈椎前...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椎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外一科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86例CSM患者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及前后路联合组,每组62例。前路组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前后路联合组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颈椎功能评分、颈椎生理弧度、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组脊髓功能优良率为90.32%,明显高于前路组的74.19%和后路组的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JOA评分、颈椎D值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且与前路组和后路组比较,前后路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JOA评分、颈椎D值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略低于前路组的6.45%和后路组的4.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CSM可显著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改善颈椎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型颈椎病 前后路联合手术 神经功能 脊髓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伴肾功能不全的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后节联合手术后前房渗出膜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光 李松涛 +2 位作者 王一鹏 王佩丽 王宇宏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观察前后节联合手术后前房纤维渗出膜对伴肾功能不全的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2例(50只眼)伴肾功能不全的Ⅵ期PDR患者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视网膜前膜剥膜+全视网膜光凝术+硅油填充术,术... 目的观察前后节联合手术后前房纤维渗出膜对伴肾功能不全的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2例(50只眼)伴肾功能不全的Ⅵ期PDR患者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视网膜前膜剥膜+全视网膜光凝术+硅油填充术,术后根据有无前房前纤维膜,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虹膜红变发生情况、睫状体脱离和周边部脉络膜脱离情况。结果根据前后节联合术后两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0.23±3.06)mmHg和(15.67±4.28)mmHg,差异明显(t=3.99,P<0.01);对两组患者术后BCVA、虹膜红变发生情况睫状体脱离和周边部脉络膜脱离情况的构成进行比较,无纤维膜组患者疗效好于有纤维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8、7.24、5.23,P<0.05、<0.01、<0.05)。结论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伴肾功能不全的Ⅵ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出现前房纤维膜使术眼发生低眼压、睫状体脱离和周边部视网膜脱离的情况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节联合手术 肾功能不全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前房纤维膜渗出
下载PDF
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在颈椎后-前路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雪泉 潘中心 +6 位作者 夏昌兴 王之成 胡雅国 徐玲 兰允平 郑丽花 黄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对颈椎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行颈椎后-前路同期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Ⅰ~Ⅲ级,年龄16~70岁,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B组),每组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对颈椎后-前路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行颈椎后-前路同期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Ⅰ~Ⅲ级,年龄16~70岁,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颈丛阻滞组(B组),每组30例。A组全麻诱导插管后,术中用微泵输注异丙酚2~3 mg/kg,吸入异氟醚,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B组在A组全麻的基础上待颈椎后路手术操作完成后,由颈椎前路手术开始前再行右术侧颈深、浅丛阻滞,手术切口超颈正中线者同时阻滞对侧颈浅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量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指令反应、拔管和拔管至完全清醒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期颈椎后路手术全麻用药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澳铵、异氟醚吸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组颈椎前路手术辅助颈丛阻滞镇痛,仅用异丙酚镇静,而A组亦仍需间断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等全麻药维持。B组术后至自主呼吸恢复、指令睁眼、拔管、拔管后至完全清醒所需时间与A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均<0.01),且拔管后气道通气良好。结论颈椎后-前路同期手术在全麻的基础上辅助颈丛阻滞可显著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后期全麻用药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清醒与拔管,并可提高拔管后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前路颈椎手术 全麻 复合颈丛阻滞 可行性
下载PDF
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晓云 李玉伟 苗宝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5期146-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行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体位训练、气管与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术后采取精心细致的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颈部制动、康复指导及并发症防治,观察... 目的探讨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行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体位训练、气管与食管推移训练、呼吸功能训练,术后采取精心细致的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颈部制动、康复指导及并发症防治,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8例患者截瘫平面下移,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风险性高,手术前后科学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路联合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后节联合前节手术的利与弊
15
作者 李鹤一 高明宏 李建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762-763,共2页
目的:探讨在后节手术中合并前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联合手术的利与弊,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有针对性的分为A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B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 目的:探讨在后节手术中合并前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联合手术的利与弊,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有针对性的分为A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B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为了便于对比,又将A组分为A1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A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A3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将B组分为B1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B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B3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结果:手术的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A组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B组为手术复发或更严重的PVR形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A3>A2>A1,A3明显高于A2和A1,均有统计学意义,A2>A1,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组的结果与A组三组相同。结论: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选择联合手术,如影响操作则选择非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节 前节 联合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眼前后节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夏建平 崔明月 +3 位作者 祁媛媛 陈丽娜 李胜 董方田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后段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有Ⅱ级以上晶状体浑浊伴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81例(86眼),采用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前后节联合手... 目的观察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后段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岁以上且有Ⅱ级以上晶状体浑浊伴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81例(86眼),采用高速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前后节联合手术。其中男性43例(46眼),女性38例(40眼),平均年龄(72.1±10.5)岁(60~83岁)。患者术前均行眼科常规检查、A/B超声检查及人工晶体度数测定。患者行23G微创切口穿刺后,先闭合眼内灌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保留前房粘弹剂,行Resight非接触式广角镜系统下高速玻璃体切割,术后行硅油或C3F8或眼内灌注液填充。观察患者视力改善状况、眼底情况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0±12.6)min(35~65 min)。86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80只眼(93.0%),不变者5只眼(5.8%),视力下降者1只眼(1.2%)。术后角膜水肿者10只眼(11.6%),前房反应25只眼(29.1%),经对症处理1周后均明显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有Ⅱ级以上晶状体浑浊且需要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釆用高速玻璃体切割并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可在术后快速提高视力,且较少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玻璃体切割 眼前后节联合手术
下载PDF
联合手术在复合性眼前段外伤中的应用
17
作者 郁丽娟 廖奇志 +1 位作者 刘若屏 王淑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2-353,共2页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修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前部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3 2例(3 2眼)符合手术标准的眼外伤此行手术。结果 经1年的随访观察,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力≥0 6者15眼,0 . 5~0 . 4者10... 目的 探讨角膜穿孔伤修补,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前部玻璃体切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3 2例(3 2眼)符合手术标准的眼外伤此行手术。结果 经1年的随访观察,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视力≥0 6者15眼,0 . 5~0 . 4者10眼,0 . 2 5~0 . 1者5眼,0 . 1以下2眼。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运用娴熟的技术,多联手术是眼前段结构紊乱重建恢复视功能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眼前段 联合手术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晨 任亦龙 +3 位作者 徐委 王建杰 谢宁 程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9,共10页
目的:比较后路C2/3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联合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34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20例患者... 目的:比较后路C2/3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联合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7年8月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34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20例患者接受后路C2/3融合内固定术(P组),14例患者接受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联合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AP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脊髓损伤分级(ASIA)、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患者满意度评价(Odom分级);以及入院时、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面平衡影像学相关参数:枕颈角、C2/3 Cobb角、颈椎前凸角(cervical lordosis,CL)、颈椎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组手术时间(105.7±13.8min)较AP组(177.9±14.7min)短(P<0.05),P组共3例ASIA D级患者恢复至E级,AP组共2例ASIA D级患者恢复至E级。两组末次随访的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前的VAS、NDI变化量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的Odom分级示P组有17例评价优良,优良率为85.0%;AP组有13例评价优良,优良率为92.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枕颈角、C2/3 Cobb角、CL、cS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枕颈角与cSVA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末次随访的C2/3 Cobb角与CL均较术前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手术前后各影像学参数的变化量进行组间比较,AP组改变程度均较P组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C2/3融合内固定术与ACDF联合后路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然而前后路联合术式更加有利于恢复颈椎矢状位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前后路联合手术 后路手术 疗效 颈椎矢状面平衡
下载PDF
单纯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健伟 牙克甫.阿不力孜 +5 位作者 荀传辉 张健 李卫平 麦尔旦江.麦合木提 盛伟斌 买尔旦.买买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目的:总结应用单纯前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男12例,女19例;年龄3.5~70岁。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19例颈部活动受限... 目的:总结应用单纯前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男12例,女19例;年龄3.5~70岁。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19例颈部活动受限,上肢肌力和感觉减退,症状持续1~12个月。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病变累及单椎体14例,相邻2个椎体16例,多节段1例。术前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2~4周,17例椎体骨质破坏较轻的患者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4例椎体骨质破坏较重的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AP组)。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症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融合情况、复位程度及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组手术时间80~200min(128.8±40.8min),术中出血量50~120ml(73.5±23.2ml);AP组手术时间120~300min(212.9±56.2min),术中出血量200~450ml(295.7±74.3ml)。术中AP组1例C2神经损伤,其余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病理检查结果为结核病灶。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8.2个月。A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分别为9.9±1.6、14.1±1.2和15.1±0.9分,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6.8±1.5、2.9±1.4和1.9±1.1分,NDI分别为31.8±4.3、14.2±2.7和10.2±2.1;AP组JOA评分分别为9.4±1.2分、14.0±1.2和15.3±1.1分,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6.9±1.4、2.9±1.4和3.1±0.9分,NDI分别为33.3±3.8、15.6±2.8和10.4±2.0;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AP组1例患者术后术区出现窦道,经清创、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过程中内固定无断裂和移位,颈椎稳定性均得到重建,结核无复发。A组8例(C级3例,D级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AP组11例(B级1例,C级7例,D级3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中,1例由ASIA B级改善到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上颈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病灶特点、椎体损害程度和累及范围、脊髓和神经受压损害程度选择单纯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神经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重建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结核 前路手术 前后路联合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熊智巍 唐媛 +1 位作者 陈伟 张红星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研究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前路方式治疗。根据Frankel分... 目的:研究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颈胸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前路方式治疗。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和术后随访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脊柱曲度Cobb角、后凸畸形矫正率,以及骨融合时间、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入路方式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评定中,优秀率为61.54%,高于对照组的43.59%;差评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194,x^2=3.335;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JOA评分(14.60±2.00)分,高于对照组的(11.00±1.48)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5,P<0.05);Cobb角(10.58±6.03)°,低于对照组的(22.57±10.58)°;矫正率(76.21±13.29)%,高于对照组的(41.68±2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9,t=3.24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130.00±23.50)min、住院时间(33.00±4.85)d,较对照组的(70.50±12.00)min、(21.50±2.10)d延长;出血量(978.00±124.00)ml多于对照组的(560.00±59.4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97,t=3.016,t=3.054;P<0.05);但骨融合时间(7.95±2.17)个月,与对照组(8.40±2.3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7,P>0.05)。观察组水肿发生率、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15,x^2=3.400;P<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有助于充分解除颈胸段脊柱骨折压迫、彻底清除碎骨折碎片、促进植骨融合固定、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结构及其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入路治疗方式,在严格把握适应症前提下,值得优先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颈胸段 前后联合入路 临床疗效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