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sure stimulated current in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of combined coal-rock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Response and mechanism
1
作者 Tiancheng Shan Zhonghui Li +7 位作者 Xin Zhang Haishan Jia Xiaoran Wang Enyuan Wang Yue Niu Dong Chen Weichen Sun Dongmi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7-243,共17页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structural health of combined coal-rock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by pressure stimulated currents(PSCs)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dynamic disasters in undergroun...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structural health of combined coal-rock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by pressure stimulated currents(PSCs)ha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dynamic disasters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his way,the 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with PSC monitoring were conducted on three types of coal-rock combination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trength combinations.The mechanism explanation of PSCs are investigated by resistivity test,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and computed tomography(CT)methods,and a PSC flow model based on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is proposed.The influence of strength combinations on PSCs in the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are emphasized.The results show the PSC responses between rock part,coal part and the two components are different,which are affected by multi-scale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As the rock strength decreases,the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changes obviously with the influence range of interface constraint effect decreasing,resulting in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PSC strength and direction in different parts to fracture behaviors.The PSC flow model is initially validat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umulated charges of different parts.Th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a new reference and method for mining design and roadway quality assess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coal-rock Pressure stimulated current Progressive failure process MECHANISM Flow model
下载PD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induced finger force changes under various finger coordination patterns and target finger force phases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ying Wu Wensheng Hou +4 位作者 Xiaolin Zheng Shan Shen Yingtao Jiang Jun Zheng Yan H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64-69,共6页
BACKGROUND: The detection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 is utilized to explore neuromuscular finger coordination. The influenc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finger for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mainly on a singl... BACKGROUND: The detection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 is utilized to explore neuromuscular finger coordination. The influenc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finger for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mainly on a single finger, and only time-dependent increased target finger force has been detected in the finger force task.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ural mechanism of finger force coordination in the motor cortex by observing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inger coordination patterns and patterns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induced finger force changes.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Neuro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tudy was performed at th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from April to June 2008.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10 healthy,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rising 5 males and 5 females, aged 21-23 years, voluntarily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ll participants were right-handed, with normal or corrected vision. Individuals with upper limb complaints or othe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ere excluded. METHODS: A target force-tracking task was conducted on the index finger, the index and middle fingers, and four fingers (index, middle, ring, and little), respectively. Target force trace in a single trial consisted of a 6-second ramp phase, a 20-second constant phase, and a 6-second drop phase. During experimentation, an unpredictable single-pulse TMS (120% motor threshold) was applied to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 (M1) in each phase. MAIN OUTCOME MEASURES: Changes in peak force induced by TMS were obtained for each finger pattern during each force-tracking phase. Differences in force changes were tested between different finger pattems with regard to ramp, constant, and drop phases of target force. RESULTS: Under ramp, constant, and drop phases of target force, the increase in magnetic stimulation-induced finger forces change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fingers involved in the force tracking task. The magnetic stimulation-induced force changes from the index finger were less tha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dex and middle fingers or all four fingers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target force, and the force changes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dex and middle fingers were less than all four fingers, Le., index finger 〈 index and middle fingers 〈 four fingers. CONCLUSION: Different neuromuscular mechanisms could be involved in finger force production for different finger combination patterns.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independent motor neurons regulated individual finger force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inger force peak force changes finger combination
下载PDF
The 260-W coherent beam combining of two compact fibre amplifier chains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林 马阎星 +9 位作者 周朴 何兵 薛宇豪 刘驰 李震 肖虎 许晓军 周军 刘泽金 赵伊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255-260,共6页
Coherent beam combining of two fibre amplifier chains with a total power of 260 W in a compact system using the stochastic 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 (SPGD) algorithm is demonstrated. A 150 MHz linewidth fibre laser ... Coherent beam combining of two fibre amplifier chains with a total power of 260 W in a compact system using the stochastic 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 (SPGD) algorithm is demonstrated. A 150 MHz linewidth fibre laser is built and introduced for high-power amplification to mitigate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SBS). Compact high-power amplifier chains are built with low power all-fibre system and high-power bulk free-optics fibre amplifiers. When the total power is about 260 W, active phase-locking of two high-power amplifiers is demonstrated using the SPGD algorithm. In closed-loop, the power in the main lobe increases 1.68 times, the visibility is increased from 0 to 0.62, and the phase residual error is less than λ/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e amplifier coherent beam combining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stochastic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or)和儿茶氨酚(CA)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15 min(T_(2))、麻醉后30 min(T_(3))时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后5 min(T_(1))、T_(2)、T_(3)、手术结束后(T_(4))时H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Tb)时CA、Co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能稳定血流动力学,缓解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神经刺激仪 腰丛联合骶丛神经阻滞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DNA损伤与肿瘤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现状与展望
5
作者 王琦 严俊芳 胡步荣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7期1-11,21,共12页
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癌症中仅有少数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有反应。随着对肿瘤免疫治疗认识的深入,DNA损伤与修复机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基因组不稳定性和DNA损伤应答的... 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癌症中仅有少数患者对免疫检查点阻断有反应。随着对肿瘤免疫治疗认识的深入,DNA损伤与修复机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愈发显著。基因组不稳定性和DNA损伤应答的缺陷,尤其是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背景下,能够增强免疫检查点阻断的疗效。尽管研究已取得积极进展,但如何精准地调控DNA损伤应答以及优化联合治疗策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详细讨论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传统基因毒性治疗与免疫检查点阻断联合治疗策略的免疫调节机制,探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激动剂和DNA损伤应答抑制剂在联合治疗中的潜力,还提出基于DNA损伤应答靶向抑制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新策略,强调了结合传统治疗和新型免疫调节策略以及开发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应答 免疫检查点阻断 肿瘤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欣然 李瑞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用的参数、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未来应进一步探讨NMES作用的具体机制及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障碍 康复 综合疗法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后恢复期抑郁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彦麟 杨喜兵 +3 位作者 任宏斌 王笑梅 于亚洁 罗开涛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恢复期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40例,中止1例)和西药组(40例,脱落2例)。西药组予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综合组在西药组口服药物...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后患者恢复期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40例,中止1例)和西药组(40例,脱落2例)。西药组予口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片治疗,综合组在西药组口服药物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的评分变化,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颅内大血管[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及椎动脉(basilar artery,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MBI、HAMD和PSQI评分以及血清Hcy、NLR、5-HT和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综合组上述指标均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ACA、MCA、PCA和BA血流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综合组上述血管血流速度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患者恢复期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口服西药治疗,可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加快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善血清Hcy、NLR、5-HT和BDNF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针药并用 醒脑开窍 经颅磁刺激 中风后遗症 抑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失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姚芬芬 徐涛 +5 位作者 胡洪菱 陈健 游小燕 郭晴 陈俊炎 喻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7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就诊的CID患者80例,根据... 目的探讨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昌市第一医院就诊的CID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右佐匹克隆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rTMS和针刺疗法,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相关指标及心理状况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下降(P<0.05);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快速眼动睡眠期睡眠占比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针刺治疗CID患者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同时还可减轻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针刺 右佐匹克隆 联合治疗
下载PDF
风冷高炉矿渣的超细粉磨与化学激发联合活化研究
9
作者 幸泽佳 张同生 +7 位作者 郭奕群 刘少银 桑建明 任显凯 王磊 程龙 李茂辉 李兆恒 《水泥》 CAS 2024年第8期27-33,37,共8页
风冷高炉矿渣水化活性低,某企业工业试验中使用风冷高炉矿渣作混合材生产复合水泥时,矿粉在水泥中的掺量通常低于30%。本文提出超细粉磨和化学激发联合活化的技术思路,改造粉磨工艺实现风冷高炉矿渣超细粉磨,并探究了粉磨工艺参数对矿... 风冷高炉矿渣水化活性低,某企业工业试验中使用风冷高炉矿渣作混合材生产复合水泥时,矿粉在水泥中的掺量通常低于30%。本文提出超细粉磨和化学激发联合活化的技术思路,改造粉磨工艺实现风冷高炉矿渣超细粉磨,并探究了粉磨工艺参数对矿粉粒径和活性指数的影响,当矿粉比表面积为650 m^(2)/kg时,28 d活性指数为88.4%,比原生矿粉提高了26.2%。在化学激发方面则研究了激发剂种类、掺量以及多元复配对矿粉活性的影响,最终以硫酸钠、硫酸铝钾和三乙醇胺为主要成分制备了一款复合激发剂,矿粉粉磨过程引入1.5%复合激发剂即可使7 d活性指数提高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冷高炉矿渣 超细粉磨 化学激发 联合活化 工艺改造 活性指数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及对尿动力学的影响
10
作者 蔡芳 乔红梅 +2 位作者 朱艳 潘旭东 金杰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急性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8例急性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及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72 h排尿情况,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的评分变化以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治疗后,两组72 h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ICIQ-SF评分、QOL评分和LUTS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针灸联合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急性卒中后尿失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和尿失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低频电刺激 脑梗死 中风后遗症 尿失禁 尿动力学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偏瘫肩痛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熊凤仙 和智娟 +5 位作者 岳秀丽 方河苑 李勤 刘玉凤 郭冬梅 谭凤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169-172,共4页
偏瘫肩痛(HSP)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本文综述了rTMS的... 偏瘫肩痛(HSP)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本文综述了rTMS的作用机制及rTMS联合其他治疗对HSP患者的疼痛缓解、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的潜在效益,以期为该类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联合治疗 脑卒中 偏瘫肩痛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员辰 张立新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相比,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是PSCI的重要特点,因此早期干预尤为重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属于非侵入性脑刺激技...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相比,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是PSCI的重要特点,因此早期干预尤为重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属于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具备安全性高、疼痛感低等优点,是PSCI的一种有效神经康复治疗手段。PSCI的tDCS治疗方案通常为1~2 mA的刺激强度作用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20~30 min。刺激部位通常选择背外侧前额叶,也有学者证实其他刺激区域的有效性,如双侧M1区、右顶叶皮层等。tDCS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如星形胶质细胞中的钙离子和γ-氨基丁酸)、神经元的状态、脑血流量以及大脑功能区域的连接发挥疗效,改善认知功能。tDCS不仅可产生即刻的促进效应、刺激后约1 h有效的后效应,而且具有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效应。因此,在临床应用tDCS时应把握好治疗时机。目前认知功能的各种传统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认知训练、虚拟现实技术、针灸等)虽各有所长,但仍存在着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时间长、恢复慢等问题。为弥补单独应用tDCS的局限与不足、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可选择在tDCS刺激的同时或1 h内联合应用其他认知康复手段。本文旨在综述tDCS及其他认知康复方法在PSCI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藉此为PSCI全面康复提供治疗经验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脑卒中 经颅直流电刺激 联合治疗 时机
下载PDF
复合频率刺激对后肢去负荷小鼠海马齿状回区颗粒神经元作用的电生理研究
13
作者 赵峻峤 朱明强 +4 位作者 朱海军 付蕊 张泽 王佳乐 丁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70-1686,共17页
目的近年来,失重环境对航天员神经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技术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积极影响。复合频率(不同频率刺激模式组成)的rTMS对... 目的近年来,失重环境对航天员神经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技术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积极影响。复合频率(不同频率刺激模式组成)的rTMS对由失重环境引起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仍有待深入研究。探索复合频率刺激(combined frequency stimulation,CFS)对失重环境造成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电生理机制,对于脑科学及磁刺激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40只C57BL/6小鼠,所有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刺激组、后肢去负荷(HU)组、10 Hz组、20 Hz组和CFS(10 Hz+20 Hz,CFS)组。对除sham组以外的小鼠建立维持14 d的模拟失重效应并同期进行14 d的rTMS。通过蔗糖偏好实验和水迷宫实验验证CFS对负性情绪和空间认知能力的改善效果。最后,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颗粒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静息膜电位以及离子通道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CFS(10 Hz+20 Hz)显著改善了模拟失重小鼠的认知障碍和负性情绪;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HU操作后小鼠海马DG区颗粒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而CFS显著提高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并改善了电压门控Na^(+)、K^(+)通道的动力学特性。结论复合频率的rTMS(10 Hz+20 Hz)能够有效地改善模拟失重小鼠的认知障碍和负面情绪,这种改善可能与CFS对神经元兴奋性以及Na^(+)、K^(+)通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有关。因此,本文有望为CFS改善失重环境下所产生的空间认知和负性情绪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频率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后肢去负荷 空间认知障碍 负性情绪 神经元兴奋性 离子通道
下载PDF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张博 周汉辉 +1 位作者 胡玉平 刘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萍乡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促醒治疗,... 目的分析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对神外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萍乡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60例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促醒治疗,研究组给予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促醒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OS、GCS评分组内、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14、30 d,两组GOS、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30 d高于治疗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GOS、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30 d,研究组GOS、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联合艾灸在神外昏迷患者促醒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昏迷状态,缩短促醒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 艾灸 联合治疗 神外昏迷 促醒
下载PDF
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防治中的应用
15
作者 王小丽 郭婷婷 丁志香 《循证护理》 2024年第21期3946-3949,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海安市中医院骨科2021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海安市中医院骨科2021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比较两组病人便秘预防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率、首次排便时间、两次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刺激加中医疗法在脊柱骨折病人术后便秘预防中的应用,能促进病人术后排便,缓解便秘症状,有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便秘 生活质量 联合刺激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四感联合促醒刺激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王彦卿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四感联合促醒刺激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65例。参照组... 目的:探讨四感联合促醒刺激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6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感联合促醒刺激。比较两组苏醒情况,干预前后昏迷程度、功能障碍、神经递质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苏醒时间明显早于参照组,4周内苏醒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升高,功能障碍量表(DFS)评分降低,试验组GCS评分高于参照组,DF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和多巴胺(DA)水平均升高,试验组NE、Ach、DA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感联合促醒刺激可促进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苏醒,改善神经递质水平,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感联合促醒刺激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术后昏迷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强迫症创新性系统化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17
作者 黄悦琦 马丽沙 +1 位作者 王昀瓒 朱丞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0期1487-1489,共3页
目的探讨低成本、系统的综合治疗模式快速有效改善患者强迫症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诊断强迫症患者89例,分为药物治疗组64例和综合治疗组25例。药物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接受经颅直流电治疗(tDCS)+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综合组... 目的探讨低成本、系统的综合治疗模式快速有效改善患者强迫症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诊断强迫症患者89例,分为药物治疗组64例和综合治疗组25例。药物治疗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综合治疗组接受经颅直流电治疗(tDCS)+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综合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Y-BOCS总分及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综合治疗组Y-BOCS总分(Z=-3.112,P=0.002)及因子分[思维分(Z=-2.13,P=0.033),行为分(Z=-3.334,P=0.001)]、HAMD总分(Z=-2.819,P=0.005)、HAMA总分(Z=-2.002,P=0.045)均低于药物治疗组,Y-BOCS减分率高于药物治疗组(Z=-3.658,P<0.001)。2周后,综合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Z=11.063,P<0.001)。两组HAMD、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系统的tDCS综合治疗模式可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强迫症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综合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 经颅直流电刺激
下载PDF
不同康复方法治疗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芦桂珍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7期190-194,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方法治疗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160例产后膀胱膨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ESBT)组、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方法治疗产后膀胱膨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就诊的160例产后膀胱膨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ESBT)组、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ESBT联合电针组及电针组四组,每组各40例。比较四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以及盆底肌功能。结果 四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膀胱颈移动度短于治疗前,膀胱后角小于治疗前(P<0.05);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ESBT组、电针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膀胱颈移动度短于治疗结束时,膀胱后角小于治疗结束时(P <0.05);ESBT联合电针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膀胱颈移动度和膀胱后角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BT联合电针组、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膀胱颈移动度短于ESBT组、电针组,膀胱后角小于ESBT组、电针组(P <0.05)。四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Ⅰ类肌纤维60 s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大于治疗前(P<0.05)。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ESBT组、电针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Ⅰ类肌纤维60 s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均小于治疗结束时(P <0.05),ESBT联合电针组治疗结束3个月时的Ⅰ类肌纤维60 s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SBT联合电针组、ESBT联合康复手法组治疗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3个月Ⅰ类肌纤维60 s耐力收缩平均肌电值和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值均大于ESBT组、电针组(P<0.05)。结论 ESBT联合电针治疗产后膀胱膨出,在疗效持久性上效果显著,能更稳定地恢复膀胱结构和盆底肌功能,可作为产后膀胱膨出康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电针 康复手法 产后 膀胱膨出
下载PDF
多感觉联合刺激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洁 赵翠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脑出血昏迷患者采用多感觉联合刺激护理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清醒情况、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81例EICU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1... 目的:探讨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脑出血昏迷患者采用多感觉联合刺激护理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清醒情况、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81例EICU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1,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多感觉联合刺激(听觉、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刺激)]和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急诊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7d.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7d时国际改良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脑电图synek分级情况及EICU入住时间、清醒率等.结果:护理7d时,研究组患者CRS-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脑电图synek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E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清醒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觉联合刺激护理能够缩短EICU入住时间,改善脑电图synek分级,促进患者的意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脑出血 昏迷 多感觉联合刺激 清醒 脑电图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合并轻度认知障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进生 乔政 +4 位作者 刘宁 渠渊 刘春林 刘良颖 张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3-676,683,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合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55例OAB合并M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7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合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55例OAB合并M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7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托特罗定组28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组间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Overactive Bladder Questionnaire,OAB-q)、排尿日记、尿动力检查指标,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OABSS及OAB-q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OABSS、OAB-q得分分别为(5.4±3.3)分、(45.4±4.1)分,明显低于托特罗定组治疗后的(7.6±3.5)分、(49.1±3.3)分(P<0.05)。2组治疗后白天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每日平均尿急次数、每日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每次平均排尿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白天平均排尿次数、每日平均尿急次数、每次平均排尿量分别为(6.1±1.6)次、(1.1±1.0)次、(239.1±14.3)ml,明显优于托特罗定组的(7.5±1.8)次、(1.7±1.1)次、(202.4±13.1)ml(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测量容量分别为(153.1±33.4)ml、(274.1±42.0)ml,明显优于托特罗定组的(133.0±36.2)ml、(243.4±47.7)ml(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可以有效地改善OAB合并MCI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轻度认知障碍 托特罗定 生物反馈电刺激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