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强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江在森 杨国华 +6 位作者 王敏 张希 吴云 方颖 王双绪 张晓亮 平建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大陆当前地壳运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揭示的大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趋势;讨论了区域水平运动、应变率场分布与强震地点的关系;通过对昆仑山口西Ms8.1等地震区域水平运动与形变的分析,研究了强震过程的区域形变场...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大陆当前地壳运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揭示的大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趋势;讨论了区域水平运动、应变率场分布与强震地点的关系;通过对昆仑山口西Ms8.1等地震区域水平运动与形变的分析,研究了强震过程的区域形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识别孕震形变场以进行中长期强震地点预测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中国大陆 地壳运动 孕震形变场 强震地点预测
下载PDF
中国大陆成组强震活动水平的三分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傅征祥 刘杰 +1 位作者 刘桂萍 粟生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34-37,共4页
对中国大陆 1 9世纪末以来 ,M≥ 6.7成组强震活动的过程分析表明 ,可以将其活动水平分为三档 :高水平 ,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强震活动期 ,它们分别对应每年平均发生大于 1 .2次、0 .6~ 1 .2次和小于 0 .6次的M≥ 6.7地震活动水平。活动过... 对中国大陆 1 9世纪末以来 ,M≥ 6.7成组强震活动的过程分析表明 ,可以将其活动水平分为三档 :高水平 ,中等水平和低水平强震活动期 ,它们分别对应每年平均发生大于 1 .2次、0 .6~ 1 .2次和小于 0 .6次的M≥ 6.7地震活动水平。活动过程的外推表明 ,2 1世纪的前 1 0年 ,中国大陆可能处于低水平的强震活动期 ,期中可能发生 5次 M≥ 6.7的强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成组强震活动 三分法 灾害
下载PDF
中国大陆西部前兆异常涨落与强震短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永仙 余素荣 +1 位作者 张晓东 薛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8,共12页
统计了1998年以来西部六省区(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前兆异常月频次,探讨了异常数量的涨落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强震前强震所在省份及邻区的前兆异常数量有明显的持续增长现象,临震时一般表现为异常回落至... 统计了1998年以来西部六省区(云南、四川、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前兆异常月频次,探讨了异常数量的涨落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强震前强震所在省份及邻区的前兆异常数量有明显的持续增长现象,临震时一般表现为异常回落至低值。从时间上看,异常增长的起始时间一般为震前3~4个月到震前7~8个月,少量为震前14~18个月;异常数量到达峰值的时间为震前1个月至震前10个月。研究认为,异常月频次峰值时间可以作为强震预测的中短期至短期指标。研究还表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除青海、甘肃地区外,云南、四川的前兆异常也突出,似乎显示了8.1级地震的孕育范围已影响到川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前兆异常涨落 地震预测 中国大陆西部
下载PDF
华南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与台湾强震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顾瑾萍 吕培苓 +2 位作者 彭美凤 康春丽 张凌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MS5.5以上地震是否发生为标记,划分华南地区的活跃和平静时段,结果显示与华南地区2级以上地震频次的应力调制时间过程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在活跃和平静时段华南地区的震级频次特点显著不同。华南地区在中强震发生前有4级左... 以MS5.5以上地震是否发生为标记,划分华南地区的活跃和平静时段,结果显示与华南地区2级以上地震频次的应力调制时间过程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另外,在活跃和平静时段华南地区的震级频次特点显著不同。华南地区在中强震发生前有4级左右地震频繁活动和小震群频发的特点。华南地区的中强震与云南地区7级地震的发生相关。统计20世纪以来台湾强震与华南中强震的对应关系,台湾西带6级强震后1年内华南中强震的对应率近0.5,地区影响似有由东至西逐渐减弱的趋势。台湾7级地震后2年内华南中强震的对应率只有0.3,对应地区除台湾海峡、福建和广东东部地震外,也有几次对应广西和北部湾地区的地震,与6级相比,台湾7级强震影响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地震频次 地震应力 地震统计 华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中强震水位异常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9,共7页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以中强震为主。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中强震前地下水位动态异常的形态,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地震预报的指标,并用1989年10月大同-阳高6.1级...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以中强震为主。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统计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中强震前地下水位动态异常的形态,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地震预报的指标,并用1989年10月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实例进行了其信度与预报效能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水位 异常 地下水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图像与强震活动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东宁 许忠淮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32,共7页
以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地壳运动的观测结果为约束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粘弹性本构关系,包含了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青藏高原考虑了因高海拔地势蓄集的附加重力势能和地壳... 以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地壳运动的观测结果为约束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粘弹性本构关系,包含了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青藏高原考虑了因高海拔地势蓄集的附加重力势能和地壳山根浮力作用。边界条件主要考虑了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挤压作用。把模拟结果与强震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相比较。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正、负值过渡带分别对应着龙门山断裂带、燕山一阴山构造带、天山构造带、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鄂尔多斯周边断裂带。而这些构造带均是历史上强地震的多发带。由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的数值估计,中国西部地震活动带的强震重复周期应该在250年左右。而华北中、南部地区的强震重复周期要长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应变能密度 年变化率 强震活动
下载PDF
GPS展示的中国大陆主要相对变形特征及强震活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薄万举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9-606,共8页
根据GPS观测结果,对全球板块运动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大陆构造及深大断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指出以南北带为界,西部多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为主,东部以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形成这一格局主要是印度板块和北美板块相对... 根据GPS观测结果,对全球板块运动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其对中国大陆构造及深大断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指出以南北带为界,西部多以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为主,东部以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形成这一格局主要是印度板块和北美板块相对欧亚大陆板块长期运动的结果.继而通过张、压、剪切等不同的变形特征讨论了板块运动、断层构造与强震孕育发生之间的关系,结合华北1999-2009年期间多期GPS给出的区域无旋转基准下的水平形变场,从孕震机理上分析了强震孕育的可能性,并分析了5.12汶川地震和3.11日本地震可能对华北产生的影响,认为对华北应该进一步加强研究,对山西断陷带中南部应该给予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强震活动 地壳形变 大地测量 断层 GPS 板块运动
下载PDF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强震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国富 杨立明 +2 位作者 赵卫明 屠泓为 胡永均 《高原地震》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主要分析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边界,尤其是西部"大三角"地区强震活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三角"内与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同时具有持续稳定的关系,并对这种"互动关系"的... 主要分析中国大陆与周边板块边界,尤其是西部"大三角"地区强震活动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三角"内与中国大陆的强震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同时具有持续稳定的关系,并对这种"互动关系"的可能机制和我国大陆未来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 强震活动 地震趋势
下载PDF
中国大陆强震组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绍绪 李钦祖 +2 位作者 万迪堃 王吉易 于利民 《内陆地震》 1994年第1期1-7,共7页
地震活动图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层层嵌套的自相似结构。我国大陆地区强震预报的基本程式是,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在时间上由长到短,逐步逼近地进行。与地震系统的层次结构大体相应。但是当对各个重点危险区作判定时却是彼... 地震活动图象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层层嵌套的自相似结构。我国大陆地区强震预报的基本程式是,在空间上由大到小,在时间上由长到短,逐步逼近地进行。与地震系统的层次结构大体相应。但是当对各个重点危险区作判定时却是彼此孤立进行的。对于已发生的强震的意义缺乏足够分析。本文根据强震成组的基本特点及前兆异常中存在地震组异常的基本事实,提出了地震组预测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强震组 地震活动性 预测
下载PDF
华东东部地区中强地震概率背景及其发震估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门可佩 赵兵 《内陆地震》 1993年第3期279-285,共7页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简明地给出了华东东部地区中强地震发震的概率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可公度性理论讨论了今后M≥5、M≥6级地震的危险性,估计该区在1993、1996年前后有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而且1996年前后发生的有可能是6级以上地震。
关键词 华东东部 中强地震 发震概率 地震
下载PDF
强震系处于不同状态的k-T关系
11
作者 张立人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9-356,共8页
地震区(带)的强震处于系统的前临界状态-临界状态阶段,为高强度的强震系列活动,相邻的强震时间间隔T随时间呈现逐次递减的趋势;而在后临界态阶段为低强度的地震活动系列,T随时间有递增的趋势。k为间隔序号。可以k=AeBT关系分别... 地震区(带)的强震处于系统的前临界状态-临界状态阶段,为高强度的强震系列活动,相邻的强震时间间隔T随时间呈现逐次递减的趋势;而在后临界态阶段为低强度的地震活动系列,T随时间有递增的趋势。k为间隔序号。可以k=AeBT关系分别描述二种不同状态的强震系列特征,对于前临界状态一临界状态B<0,后临界状态B>0。以中国大陆及邻区、华北地震区和青藏高原北区的拟合k-T关系,对这3个地震区的中一长期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 地震带 临界状态 中国 大陆 k-T关系
下载PDF
中国大陆7级强震预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国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348,共6页
1988 年以来, 中国大陆发生了4 次7 级强震, 作者利用可公度性计算和评估函数及川滇强震特征等方法, 对这4 次强震作出了较好的预测。长期的研究实践表明, 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在一定区域内呈现出某种韵律特征。地震的可公... 1988 年以来, 中国大陆发生了4 次7 级强震, 作者利用可公度性计算和评估函数及川滇强震特征等方法, 对这4 次强震作出了较好的预测。长期的研究实践表明, 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在一定区域内呈现出某种韵律特征。地震的可公度性能表述这种韵律特征, 特别在活动期内, 利用可公度计算预报6 ~7 级的地震应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公度性 强震特征 中国 大陆 地震预测
下载PDF
我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的“缺震事件”——一种大地震中期预测指标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圣睦 《内陆地震》 1991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在内陆强震活动的起伏中,6级以上地震的大范围长时间缺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研究者已将其作为将发生7级地震前的标志之一。作者系统地清理了1897—1988年8月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缺震事件”的始末,较多的震例表明,限定“... 在内陆强震活动的起伏中,6级以上地震的大范围长时间缺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的研究者已将其作为将发生7级地震前的标志之一。作者系统地清理了1897—1988年8月间中国大陆及其邻区6级以上地震“缺震事件”的始末,较多的震例表明,限定“缺震事件”起止的地震具有中期预报意义。它们在地震构造上的原因可能是代表区域最活跃的破裂,突然处于阻碍、闭锁状态,其持续时间大于10个月,再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为解锁,并随即出现新的一轮大地震活动。故可以作为一种大地震中期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图象 缺震事件 中期预测 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