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大团结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延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和发展、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确立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西藏的实践路径
2
作者 贾丽 宋维亮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2-28,38,154,共9页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西藏作为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维护国家统一、抵御民族分裂思想渗透的关键之举。推进西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西藏作为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维护国家统一、抵御民族分裂思想渗透的关键之举。推进西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处理好文化差异性与共同性的挑战、应对复杂外部干扰的挑战以及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之间矛盾的挑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主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西藏实践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西藏 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游戏人间:“荡秋千”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3
作者 林继富 王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7,153,154,共13页
荡秋千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的重要类型,凝结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与家园意识。荡秋千不是单纯的游艺娱乐或竞技运动,而与多民族人民生活实践和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多民族秋千文化寄托中华民族共创共享的生活传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荡秋千是中国传统民间游戏的重要类型,凝结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与家园意识。荡秋千不是单纯的游艺娱乐或竞技运动,而与多民族人民生活实践和精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多民族秋千文化寄托中华民族共创共享的生活传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秋千超越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而与多民族传统节日生活相联系,构成中华民族秋千民俗生活谱系。中华各民族共享秋千游戏,传递共通的文化思想,凝聚共同的精神禀赋,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千 民间游戏 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桂萍 沈春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22,共11页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视角,以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为叙事主线,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揭示古往...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视角,以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为叙事主线,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揭示古往今来各民族及其先民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是党中央关于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构中华民族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体系、学科话语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学理体系。对建构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历史文化记忆、凝聚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精神家园认同,塑造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为中华各族儿女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奠定了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拟态家园”:数字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空间形态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颖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3期96-106,177,共12页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以“中华民族”为空间界域、以“共有文化”为空间实质、以“精神家园”为空间表征,围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行边界赋值、内核赋义、质态赋形,日益将精神家园空间化为存在清晰界限、丰富内容、形象表征的“拟态家...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以“中华民族”为空间界域、以“共有文化”为空间实质、以“精神家园”为空间表征,围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行边界赋值、内核赋义、质态赋形,日益将精神家园空间化为存在清晰界限、丰富内容、形象表征的“拟态家园”。然而,由西方数字文化入侵导致的空间异化风险,推荐算法越轨圈群引发的空间分化风险,平台资本追流逐利造成的空间物化风险,可能给“拟态家园”带来边界侵蚀、内核区隔、质态走样等挑战与隐忧,使“拟态家园”的空间外形与精神家园的实质意义相剥离。面对数字赋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空间风险,需要对“拟态家园”进行边界重置、内核再嵌、质态复原,在防范空间渗透、跨越空间隔阂、消除空间物化中,构筑以中华民族为主体、以多元一体为核心、以精神需要为导向的数字化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 数字技术 数字空间
下载PDF
以“融”为导向创作民族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等为案例
6
作者 陈姗姗 祁进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工作中,应积极运用舞台元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形象,用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用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艺术作为情感表达媒介,可以搭建起各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互动,导向文化的更深层次。以歌舞乐艺术作品为载体,能够展现和诠释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体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图景,通过其感染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五十六个民族乐器《同奏一首歌》和民族打击乐与舞蹈《鼓舞中华》作为案例,分析以“融”为导向的民族艺术创作的特点与意义,结合与创作者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歌舞乐 以“融”为导向
下载PDF
以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7
作者 陆书剑 程倩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精神元素,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内在动力。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它反映出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生命信仰、忠诚爱国的国家情怀、阖家团圆的家庭观念以及孝亲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精神元素,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内在动力。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它反映出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生命信仰、忠诚爱国的国家情怀、阖家团圆的家庭观念以及孝亲敬老的伦理规范。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能够提供价值引领、厚植文化自信、激活历史记忆、增进民族情感,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新时代,我们须更加重视保护、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以擦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传统底色、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群众基础、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节日文化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叙事逻辑
8
作者 张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中华文明的长河从未中断,归结于中华民族基于历史逻辑上的源头认同,理论逻辑上的内涵认同,实践逻辑上的本质认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悠长历史的不疑佐证,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家园,是各... 中华文明的长河从未中断,归结于中华民族基于历史逻辑上的源头认同,理论逻辑上的内涵认同,实践逻辑上的本质认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悠长历史的不疑佐证,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家园,是各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实践动力。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重叙事逻辑。廓清三重叙事逻辑对于促进中华文明溯源,深化“五个认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创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共同体 叙事逻辑 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遗产景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新视角
9
作者 桂榕 刘金泉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如何营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家园”环境、氛围和具体实践的场域,并为其提供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建构的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践环节的重要问题。从世界范围的遗产实践和学术进展看,遗产景观已成为服务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理论概念,具有针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探讨的理论适用性。从现实层面看,遗产景观实践已成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实践形式,能生动展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文化创新交融的社会发展过程,体现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各族人民建设精神家园的广泛性和民主性,具有解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针对性和现实合理性。从理论层面看,遗产景观视角可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创新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景观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中华文化认同 遗产实践
下载PDF
“有我”与“共有”:论佤族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逻辑关系
10
作者 李鑫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8期66-72,共7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饱含各民族共有历史记忆、情感归属、民族团结的概念话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共有”是建立在“多元”基础之上的提炼“共同”与追求“共生”的过程。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有我”与“共有”如...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个饱含各民族共有历史记忆、情感归属、民族团结的概念话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共有”是建立在“多元”基础之上的提炼“共同”与追求“共生”的过程。以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有我”与“共有”如何共生共存为问题导向,分析佤族传统文化在生态观、集体观、劳动观、道德观、民族观、家国观中的价值指向,及其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强共有性,认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要在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前提下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还应注重在实践中深入促进“有我感”的有机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佤族 传统文化价值观
下载PDF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逻辑理路、价值蕴含和实践路径
11
作者 杨立宾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政治论断和理论命题提出后,日益清晰地彰显了从“建设”到“构筑”再到“全面推进”的逻辑理路,其价值蕴含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培育和践行社... 自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政治论断和理论命题提出后,日益清晰地彰显了从“建设”到“构筑”再到“全面推进”的逻辑理路,其价值蕴含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加强现代文明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等实践路径,廓清了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整体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共同体意识 现代文明
下载PDF
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路径探析
12
作者 于梦杰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1,共6页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追溯中华民族历史缩影中的黄河与黄河文化,探讨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在思想层面对接重大国家战...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在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追溯中华民族历史缩影中的黄河与黄河文化,探讨以黄河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在思想层面对接重大国家战略,还积极响应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建设 黄河文化 文化使命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3
作者 潘岳 多杰吉(译)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16
14
作者 白晋湘 郑健 朱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共10页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和最佳载体。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武术、舞龙舞狮、苗族鼓舞...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宝贵资源和最佳载体。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武术、舞龙舞狮、苗族鼓舞、龙舟竞渡等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为载体解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并对其推进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推进路径,即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体系、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最具代表性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开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统体育创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新征程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时代价值 推进路径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概念内涵、核心要素与实践指向 被引量:21
15
作者 乌小花 白晓艳 李安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7,F0002,共9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包括文化空间中共享的认知模式、个人与集体共享的情感连接、各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既基于心理认同,又观照文化传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供给精神作用力和内在价值。...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存在世界,包括文化空间中共享的认知模式、个人与集体共享的情感连接、各民族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既基于心理认同,又观照文化传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供给精神作用力和内在价值。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通过强化中华民族叙事结构和国家话语表达体系,推动中华文化交融共生,构筑既有传统根基又有时代特点、既能解决当代问题又能为未来提供重要指导意义的新的文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化共享视阈下的汉藏民族文化融合——以阿来文学书写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婷 吴济池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93,156,共7页
文化共享理念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共有”来自于认同,... 文化共享理念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共有”来自于认同,“共享”是认同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在共有文化根脉基础上,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作家是文化的书写者和传播者,阿来是来自四川阿坝、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民族文化的作家。阿来文学书写是民族文共享和融合的展现,也是阿来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根之旅。阿来文学书写具有文化融合孕育下的独特性与典型性。本文从文化共享与汉藏文化融合、阿来文化身份建构、阿来文学书写中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及其书写的独特性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阿来在文学书写中的文化构成与文化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共享 文化融合 阿来文学书写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下载PDF
习近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论述的理论证成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婕 刘先江 《学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10期16-23,共8页
聚焦新时代民族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深刻阐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意蕴、主要内容和根本遵循,形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论述。这一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论为思想起点,厚植于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文化传统,扎根于... 聚焦新时代民族问题的解决,习近平深刻阐述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意蕴、主要内容和根本遵循,形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论述。这一论述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论为思想起点,厚植于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文化传统,扎根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百年经验,汇聚了根本意义论、人民主体论、现实路径论等理论内涵。新时代新征程,应当从强化政治保障、夯实经济基础、增强文化动力三个方面,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更好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问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山河 金炳镐 张艺凡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39,共11页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的精神文化空间。“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重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完整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旗帜;远大理想和中国当代共同理想是其主题;伟大民族精神是...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的精神文化空间。“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重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完整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其旗帜;远大理想和中国当代共同理想是其主题;伟大民族精神是其主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根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践是持续凝练时代精神的沃土。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构建了总体框架、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举旗定向;其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当代主题,昭示中华民族“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其三,“四个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发展,其精义正是以“两个结合”融通伟大民族精神;其四,以“两个结合”融通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五,根本方法是“六个必须坚持”;其六,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其七,一切理论和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政治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总体框架 根本遵循
下载PDF
论中华文化符号的概念、要素与边界 被引量:33
19
作者 青觉 徐欣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2,F0002,共9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对中华民族整体存续复兴怀以意义自觉的对象化表达和意象化呈现的显著标识。这一标识在宏观要素层面包括作为符号之源的民族文化对象、作为符号之意的民族精神意象以及作为符号之形的民族标识形象。对上述三个要素的内在... 中华文化符号是对中华民族整体存续复兴怀以意义自觉的对象化表达和意象化呈现的显著标识。这一标识在宏观要素层面包括作为符号之源的民族文化对象、作为符号之意的民族精神意象以及作为符号之形的民族标识形象。对上述三个要素的内在自觉与系统挖掘,是中华文化符号化的有效支撑。在实践中运用中华文化符号,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向度的边界。一是标识范畴向度,要正确处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文化底色。二是对内标识向度,要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华本色。三是对外标识向度,要正确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国特色。唯有立足整体自觉,挖掘核心要素,守住底色、巩固本色、创新特色,中华文化符号才会以文化逻辑深度增进文化认同,发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符号 符号要素 符号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演进、内涵、特征及进路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郝亚明 曾醒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8,共11页
现阶段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探究,既要注重赓续过往的研究理路,又要注重对接新时代的主线思维。一方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旨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建构,就此意义而言,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先导;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共... 现阶段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探究,既要注重赓续过往的研究理路,又要注重对接新时代的主线思维。一方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旨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建构,就此意义而言,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先导;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本质上属于精神文化认同范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存在一体两面的密切关联。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复合概念,“中华民族”体现其主体性,“共有”体现其方向性,“精神”体现其本质性,“家园”体现其同构性。在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主体性要求正确把握中华民族意识与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方向性要求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本质性要求正确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同构性要求正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高度重视对上述关系的处理,通过系牢中华民族精神纽带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性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