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brown stink bug feeding, planting date and sampling time on common smut infection of maize
1
作者 Xinzhi Ni Michael D. Toews +5 位作者 G. David Buntin James E. Carpenter Alisa Huffaker Eric A. Schmelz Ted E. Cottrell Zaid Abdo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64-571,共8页
Phytopathogen infections are frequently influenced by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in a crop field. The effect of brown stink bug, Euschistus servus (Hemiptera: Pentatomidae), feeding and planting date and sampl... Phytopathogen infections are frequently influenced by both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in a crop field. The effect of brown stink bug, Euschistus servus (Hemiptera: Pentatomidae), feeding and planting date and sampling time on common smut (Ustilago maydis) infection percentage of maize plants was examined in 2005 and 2006, and 2010 and 2011, respectively. Brown stink bug adult feeding on maize hybrid "DKC6971" at flowering in 2005 and 2006 did not influenc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when examined using 3 treatments (i.e., 0 adult, 5 adults, and 5 adults mixed with the smut spores).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s were 〈 3% (n =12) in the 3 treatments.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among the 4 weekly samplings was the same, so was natural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at harvest among the treatments. The 2n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planting date did not affect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in either 2010 or 2011. But,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from the postflowering sampling was greater than preflowering sampling in both years. The smut infection percentage varied among the germplasm lines in 2010, but not in 2011.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rown stink bug feeding at flowering had no effect on smut infection in maize, and the best time for smut evaluation would be after flowering.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might have also influenced the percentage of smut-infected maize plants during the 4 years when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kernel-colonizing U. maydis and Aspergillus flavus infections and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smut Euschistus servus planting date Ustilago maydis
原文传递
外源NO提高玉米瘤黑粉病抗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初探
2
作者 赵文清 金梓浩 +1 位作者 王婷 王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4-751,共8页
为探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纳(SNP)提高玉米对瘤黑粉病抗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以高抗玉米瘤黑粉病自交系‘齐319’和高感玉米自交系‘掖47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2、0.05、0.1、0.5 mmol/L)SNP处理对玉米瘤黑粉菌菌丝生长和不同生长时... 为探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纳(SNP)提高玉米对瘤黑粉病抗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以高抗玉米瘤黑粉病自交系‘齐319’和高感玉米自交系‘掖47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02、0.05、0.1、0.5 mmol/L)SNP处理对玉米瘤黑粉菌菌丝生长和不同生长时期(0、5、10、15、20 d)玉米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2、0.05 mmol/L浓度SNP对菌丝有明显抑制作用,处理玉米叶片后会产生一定的诱抗效果。外源喷施0.02 mmol/L浓度SNP能够提高玉米叶片中的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而其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有所降低。可见,外源NO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瘤黑粉菌对玉米植株造成的伤害,提升玉米对瘤黑粉病的防治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玉米的多种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含量和抗病相关酶活性,从而提高玉米对瘤黑粉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外源NO 叶片 瘤黑粉病 抗氧化酶
下载PDF
34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抗瘤黑粉病鉴定及抗性遗传分析
3
作者 肖明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41-143,共3页
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瘤黑粉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8份,占鉴定总材料的23.5%;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8%;中抗材料7份,占鉴定材料的20.6%;感病材料15份,占鉴定材料的44.1%。利用F2群体对8份... 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瘤黑粉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8份,占鉴定总材料的23.5%;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8%;中抗材料7份,占鉴定材料的20.6%;感病材料15份,占鉴定材料的44.1%。利用F2群体对8份高抗材料进行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自交系Z17HEB-19、Z17HEB-29、Z17HEB-35和Z17HEB-3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我国玉米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瘤黑粉病 抗性评价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玉米瘤黑粉病抗性资源筛选及遗传分析
4
作者 肖明纲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83-86,90,共5页
为引进和利用玉米瘤黑粉病抗性资源,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瘤黑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并利用F2群体对9份高抗材料进行了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测验证明了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及适合性。结果表明,筛选到... 为引进和利用玉米瘤黑粉病抗性资源,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瘤黑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并利用F2群体对9份高抗材料进行了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测验证明了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及适合性。结果表明,筛选到抗病材料18份,其中: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9份,占鉴定材料的25.7%;抗病材料5份,占鉴定材料的14.3%;中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4%。筛选到感病材料17份,占鉴定材料的48.6%。自交系Z16HEB-397、Z16HEB-401、Z16HEB-407、Z17HEB-5和Z17HEB-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玉米瘤黑粉病 抗性评价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玉米瘤黑粉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5
作者 鄂文弟 王振华 +3 位作者 张立国 张林 王霞 孙广权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3-157,共5页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症状和危害、防治措施、接种方法、评价标准、抗性资源和抗性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加强对玉米瘤...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症状和危害、防治措施、接种方法、评价标准、抗性资源和抗性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加强对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及种质改良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瘤黑粉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春民 刘玉英 +1 位作者 石洁 张老章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量及接种液预处理方法对大田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玉米瘤黑粉病的最佳接种时期为6叶1心期,最佳接种方法为孢子液注射法和菌沙法,注射法最适宜接种孢子浓度为7~8×103个/mL,... 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接种时期、接种量及接种液预处理方法对大田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玉米瘤黑粉病的最佳接种时期为6叶1心期,最佳接种方法为孢子液注射法和菌沙法,注射法最适宜接种孢子浓度为7~8×103个/mL,孢子液预处理能明显提高接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瘤黑粉病 接种 抗性 鉴定技术
下载PDF
玉米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瘤黑粉病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吕爱枝 王立秋 +1 位作者 曹熙敏 张晓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9-492,共4页
玉米瘤黑粉病能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抗性系的选育对于减少病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拔节期采用注射法接种瘤黑粉孢子,对第三染色体的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被代换的供体片段位点不同,抗瘤黑粉... 玉米瘤黑粉病能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抗性系的选育对于减少病害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拔节期采用注射法接种瘤黑粉孢子,对第三染色体的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进行抗性研究。结果表明,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被代换的供体片段位点不同,抗瘤黑粉病表型有4种变异。其中,chr3-7系发病率、病级和病情指数均为0,表现高抗。与其他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3受体亲本及HB522供体亲本相比,chr3-7系产量高,接种瘤黑粉孢子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chr3-7系对于抗瘤黑粉病遗传研究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瘤黑粉病 抗性评价 产量
下载PDF
接种瘤黑粉病对不同抗性玉米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威 张金文 +2 位作者 张菲菲 季彦林 李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98,共5页
采用孢子粉粘附法和孢子液注射法,对‘郑58’、‘178’、‘齐319’及其F1代等7个材料进行了瘤黑粉菌人工接种鉴定,测定了供试材料根、茎、叶SOD、POD的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接种初期与病症高发期,根、茎SOD活性升... 采用孢子粉粘附法和孢子液注射法,对‘郑58’、‘178’、‘齐319’及其F1代等7个材料进行了瘤黑粉菌人工接种鉴定,测定了供试材料根、茎、叶SOD、POD的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接种初期与病症高发期,根、茎SOD活性升高,叶片中除抗病亲本‘178’外,SOD活性均降低;POD活性随染病期时间延长,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随染病期时间延长,根、茎中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大多逐渐降低,而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有逐渐升高趋势.接种亲本与未接种亲本相比,抗病亲本SOD活性、POD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升幅均高于感病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瘤黑粉病 生化指标 抗性机制
下载PDF
不同类型慈姑资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峰 柯卫东 +1 位作者 彭静 刘义满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8-20,共3页
通过对征集自中国14个省的53份不同类型慈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黑粉病抗性调查发现:栽培慈姑植株高大,分株能力弱;叶片肥大,多箭形、阔箭形;球茎大,球茎形状有扁球形、圆球形、卵圆形、长卵形,以圆球形和卵圆形居多;对黑粉病... 通过对征集自中国14个省的53份不同类型慈姑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黑粉病抗性调查发现:栽培慈姑植株高大,分株能力弱;叶片肥大,多箭形、阔箭形;球茎大,球茎形状有扁球形、圆球形、卵圆形、长卵形,以圆球形和卵圆形居多;对黑粉病抗性较弱。而野生慈姑植株矮小,分株能力强;叶片小,多戟形,少细箭形、箭形;球茎小,多圆球形和卵圆形;对黑粉病抗性强。在栽培慈姑中,株高表现为:白慈姑〉黄慈姑〉乌慈姑;分株能力相当;白慈姑多箭形叶少阔箭形叶,黄慈姑箭形叶和阔箭形叶的资源数相当,乌慈姑则多阔箭形叶少箭形叶,叶片大小表现为:乌慈姑〉白慈姑和黄慈姑;黄慈姑和白慈姑球茎形状多卵圆形和圆球形少长卵形,乌慈则多圆球形和扁球形少卵圆形,球茎大小表现为:乌慈姑〉黄慈姑〉白慈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 资源类型 农艺性状 黑粉病抗性
下载PDF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志勇 梅丽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茎腐病 玉米大斑病
下载PDF
玉米黑粉病危害加重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对策
11
作者 王朝阳 赵荣艳 +2 位作者 王建胜 白雪莉 支艳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根据近年对豫北安阳市玉米黑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总结出该病具有发生因品种而异、区域逐年扩大、危害多集中于雌穗、程度逐年加重、局部受害严重的特点;分析其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主要有田间菌源量大、外来菌源传播扩散、缺乏... 根据近年对豫北安阳市玉米黑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总结出该病具有发生因品种而异、区域逐年扩大、危害多集中于雌穗、程度逐年加重、局部受害严重的特点;分析其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主要有田间菌源量大、外来菌源传播扩散、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气候环境条件适宜、玉米品种抗病性较差、相关法律法规未阻止病害随种子传播等多方面;提出了以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加强栽培管理等农业防治为主,以药剂处理种子和茎叶喷雾等化学防治为辅,同时搞好技术服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综合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黑粉病 为害特点 治理对策
下载PDF
6种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战胜 涂子华 张乐雄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为评价6种常规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在纹枯病重发情况下24%井冈霉素AAS、28%井冈霉素ASP、240 g/L噻呋酰胺SC、10%己唑醇SC和30%苯甲?丙环唑EC对纹枯病均具有很好的防效,41%甲硫?戊唑醇SC的防... 为评价6种常规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田间实验,结果表明,在纹枯病重发情况下24%井冈霉素AAS、28%井冈霉素ASP、240 g/L噻呋酰胺SC、10%己唑醇SC和30%苯甲?丙环唑EC对纹枯病均具有很好的防效,41%甲硫?戊唑醇SC的防效略差。在稻曲病中等发生情况下24%井冈霉素AAS、28%井冈霉素ASP对稻曲病防效好,30%苯甲?丙环唑EC、41%甲硫?戊唑醇SC对稻曲病具有较好的兼治作用,而240 g/L噻呋酰胺SC对稻曲病防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稻曲病 常用农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雷玉明 郑天翔 +1 位作者 王玉萍 柴文玉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筛选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药剂。[方法]采用种子处理和药剂喷雾,测定6种药剂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11%精甲·咯·嘧菌FS、4.8%苯醚·咯菌腈FS、3%苯醚甲环唑FS、32.5%苯甲·嘧菌酯FS、24%噻呋酰... [目的]筛选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药剂。[方法]采用种子处理和药剂喷雾,测定6种药剂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11%精甲·咯·嘧菌FS、4.8%苯醚·咯菌腈FS、3%苯醚甲环唑FS、32.5%苯甲·嘧菌酯FS、24%噻呋酰胺FS、43%戊唑醇FS对玉米安全,种子处理对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防效分别达75.88%~87.20%、86.44%~92.11%,药剂喷雾对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效达76.52%~89.62%。[结论]6种药剂种子处理的安全浓度为0.10%~0.30%,药剂喷雾最佳质量浓度为1250~2500 mg/L,对2种病害均具有良好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丝黑穗病 防效
原文传递
玉米瘤黑粉病与丝黑穗病高效接种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邹晓威 夏蕾 +3 位作者 王娜 姜兆远 李莉 郑岩 《东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28-30,共3页
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 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玉米丝黑穗病的接种方法。结果显示,玉米茎基部注射是玉米瘤黑粉病最佳接种方法。玉米茎基部注射和菌液浸种是玉米丝黑穗病较好的两种接种方法。本研究为今后快速评价玉米资源对玉米瘤黑粉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提供可靠的接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瘤黑粉病 玉米丝黑穗病 接种
原文传递
玉米抗瘤黑粉病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铁兵 王鹏 +3 位作者 王婷 王芳 彭云玲 王威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71,178,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高抗瘤黑粉病自交系齐319和高感自交系掖478为材料,采用注射法接种瘤黑粉菌,从生理生化及防御酶和相关抗病基因转录表达等方面,分析不同抗性玉米种质对瘤黑粉病的抗病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后,2个自交系的苯丙氨酸解氨... 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高抗瘤黑粉病自交系齐319和高感自交系掖478为材料,采用注射法接种瘤黑粉菌,从生理生化及防御酶和相关抗病基因转录表达等方面,分析不同抗性玉米种质对瘤黑粉病的抗病特征。结果表明,接种后,2个自交系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强,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含量增加,而可溶性糖(SS)含量降低。利用RT-PCR对SOD、PAL、PR-l、PR-2a、COI1和LO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表明,接种瘤黑粉病菌后,不同抗性材料中抗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提高,抗病材料中的表达时间基本均早于感病材料,基因的转录水平均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接菌后期,感病材料中防御酶基因和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大于抗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瘤黑粉病 抗氧化酶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种子包衣防治玉米瘤黑粉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克泽 马金慧 任宝仓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田间效果的比较研究,筛选出对玉米瘤黑粉病防效好的药剂。[方法]采用种子包衣法对6种药剂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对瘤黑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 [目的]通过对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田间效果的比较研究,筛选出对玉米瘤黑粉病防效好的药剂。[方法]采用种子包衣法对6种药剂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对瘤黑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各处理发病率均低于对照,其中28%灭菌唑和24%噻呋酰胺处理玉米种子,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56.4%和53.25%;6%戊唑醇和44%氟唑环菌胺防效较差,仅为35.3%和27.4%。[结论]噻呋酰胺和氟唑环菌胺是用于种子处理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新药剂,并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包衣 玉米瘤黑粉病 玉蜀黍黑粉菌 防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