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哲学互镜下的人性论探赜
1
作者 徐瑾 朱颖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0期15-21,共7页
相对于中国哲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笼统界定,西方哲学首先对人的灵魂进行理性、欲望、情感的划分,然后对善恶进行辨析。中国哲学敏锐地觉察到道德对于人性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如西方哲学那样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予以厘清。道德与理性成为中... 相对于中国哲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笼统界定,西方哲学首先对人的灵魂进行理性、欲望、情感的划分,然后对善恶进行辨析。中国哲学敏锐地觉察到道德对于人性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如西方哲学那样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予以厘清。道德与理性成为中西人性论的根本区别。就人性本身而言,人的本质是理性,而道德是理性的彰显,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对中西人性论的比较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道德 理性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论不过分张扬的风景园林师——尊重科学,理解人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绍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共5页
西方的人本主义虽然在改造社会上多有建树,但在改变国家关系上多有失误,在改造自然时则失误连连,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这一切的根源。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西方文明在"族类融合""人类延续",乃至"... 西方的人本主义虽然在改造社会上多有建树,但在改变国家关系上多有失误,在改造自然时则失误连连,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这一切的根源。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西方文明在"族类融合""人类延续",乃至"人与天调"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比起中国传统文化来明显逊色。通过回顾近二三十年来风景园林界在理念、生态、水文、湿地、设计、思想、教育等方面出现的怪象,指出:大部分风景园林师的工作,最终应该向"学生、教师和设计服务员的综合体"转移,这种人必须对大自然有一种近乎崇拜的信仰,对生命有一种出自内心的热爱,对人类有一种发乎本性的同情。这样的人才,就是尊重科学,理解人性的不过分张扬的风景园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西比较 社会现象 科学 人性 愿景
下载PDF
中西文论视域中的“赋、比、兴” 被引量:30
3
作者 叶嘉莹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16-122,共7页
"赋、比、兴"乃《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它与西方在"形... "赋、比、兴"乃《诗经》和中国古代诗歌借物象与事象传达感动并引起读者感动的三种表达方式,是心物之间互动关系的反映。"兴"是由物及心,"比"是由心及物,"赋"是即物即心。它与西方在"形象与情志关系"上的最大不同在于,西方的诗歌创作多出于理性的安排,从而降低了"兴"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而成为不重要的一环,其八种"情志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仅类于中国诗歌创作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中的"比"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比、兴” 中西文论 物象与事象 心物关系
下载PDF
中西人性论与人性管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唐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7-60,共4页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注重德治 ;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注...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注重德治 ;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注重法治 ,两者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完整的科学的人性管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是德治与法治、“适应论”与“塑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人性论 人性管理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塑中国式管理道德之魂——“道德人”人性假设的提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巨钦 黄杰 《城市学刊》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理论上,德性承接中国管理哲学之精髓,开启中国式管理之逻辑,故能够完成中国管理哲学对中国式管理质的规定和升华;现实中,一种符合市场、员工道德诉求的管理模式亟待树立。中国式管理肯定人的道德人性,秉持以道德为核心的内在修持论,从... 理论上,德性承接中国管理哲学之精髓,开启中国式管理之逻辑,故能够完成中国管理哲学对中国式管理质的规定和升华;现实中,一种符合市场、员工道德诉求的管理模式亟待树立。中国式管理肯定人的道德人性,秉持以道德为核心的内在修持论,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管理。"道德人"人性假设认为,道德人性是为个体赋予社会群体意义并影响个体动机的本质属性,并促成人生价值在工作中的实现;个体对道德系统进行学习,实现道德内化,从而产生道德行为、满足道德需要的过程是个体道德自觉的过程,表现为自我完善,提升了个体与组织的互动效率与价值协同。道德—行为作用机制是上述过程的心理学演绎,同时契合了"道之以德,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道德人"人性假设完善了动机的自组织理论,诠释了人性的内在丰富性,超越了西方管理的工具理性,它是对其他人性假设的扬弃,是中国管理哲学和中国管理实践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设 道德人 中国式管理 中西管理比较 道德行为
下载PDF
古今与中西——关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现代性阐释背景及其争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尤西林 孙建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流行命题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此命题掩盖了人文精神的现代性起源背景 ,亦即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价值立场所规定的阐释学意向。在中西之争背后的真实困境乃是古今之争。反思这一点 ,不仅会去除不必要的伪学...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流行命题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此命题掩盖了人文精神的现代性起源背景 ,亦即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价值立场所规定的阐释学意向。在中西之争背后的真实困境乃是古今之争。反思这一点 ,不仅会去除不必要的伪学术问题 ,也有助于消解非现代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 ,使传统文化真正成为现代中国人积极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 民族主义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中西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历史嬗变及启示
7
作者 王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5-138,共4页
中西传统教育思想对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拟从中西对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认识方面,分析比较两种教育思想观念的历史成因及其偏失,以期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人的全面发... 中西传统教育思想对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拟从中西对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的不同认识方面,分析比较两种教育思想观念的历史成因及其偏失,以期促进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人的全面发展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中西教育比较
下载PDF
人类共同体思想的探索与实践——中西方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聂励 《学术探索》 2020年第5期36-42,共7页
人类共同体既是讨论全人类普遍性政治秩序的理论前提,也是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理想目标,人类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由来已久。本文通过回顾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人类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历程,梳理各学派主要观点,比较了中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的内在... 人类共同体既是讨论全人类普遍性政治秩序的理论前提,也是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理想目标,人类共同体思想的发展由来已久。本文通过回顾古代、近现代和当代人类共同体思想的发展历程,梳理各学派主要观点,比较了中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的内在关联和立场异同,并对人类共同体思想的未来方向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中西方人类共同体思想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自然道德哲学到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变,其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规范性和全球性趋势,也努力在过于理想的全球主义和不加约束的国家主义之间寻求平衡。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走出当前全球治理困境找到新的路径,为促进世界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共同体 世界政府 全球主义 中西方比较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格脑致“心”:卢于道与中国神经科学之发蒙启蔽
9
作者 钱燕燕 陈巍 +1 位作者 郭本禹 文生俊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行为主义在美国步入新的阶段,大脑与意识的研究开始出现重返心理学实验室的倾向。正在芝加哥大学求学的中国青年学者卢于道受到业师比较神经学家赫里克的影响,立志终身探索大脑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开展了三个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行为主义在美国步入新的阶段,大脑与意识的研究开始出现重返心理学实验室的倾向。正在芝加哥大学求学的中国青年学者卢于道受到业师比较神经学家赫里克的影响,立志终身探索大脑与心灵之间的关系。为此,他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观测大脑半球的生长趋势和生长阶段,探索脑的个体发展,寻觅不稳定细胞以解释人类高阶心理;(2)分析低级哺乳动物到高级哺乳动物的大脑种系进化以考察心理进化的存在形式;(3)建立大脑的神经细胞结构模型以比较中西方人脑结构与智力的关系。卢于道的相关成果不仅推进了赫里克的学术主张,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的水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研究的开展为推动新生的神经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主义 不稳定细胞 心理进化 中西入脑比较 比较神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