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maps of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for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1
作者 Xiaocong LI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2009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Based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maps preserved in China and abroad,the systematic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map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is demonstr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ncient maps not ... Based on the study of ancient maps preserved in China and abroad,the systematic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map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Grand Canal is demonstr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ncient maps not only record the spatial information of the established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for river harnessing but also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the rivers in history.Besides,the maps provide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nature,humanity,and geography and possess high value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rt appre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maps water conservancy CLASSIFICATION nature and practical meaning yellow river grand canal
原文传递
Forma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Nansihu Lake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Zulu SHENJi +2 位作者 LIUEnfeng SUNQingyi JIANGLugua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2期241-249,共9页
Through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of sedimental chronology and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indexes, such as graininess, minerals, magnetic parameters, pigment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chronology in Ds-co... Through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of sedimental chronology and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al indexes, such as graininess, minerals, magnetic parameters, pigment content, organic carbon and chronology in Ds-core and Ws-core in Nansihu Lak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formation cause of the Nansihu Lake and its water environmental changes. 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also analyzed here in order to reach the conclusion.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Nansihu Lake came into being about 2500 aBP and its evolution succes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 this evolution process, several scattered lakes merge into one large lake in the east of China. This process is distinctively affected by the over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and other human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sihu Lake lake sediment study water environment evolution migration and overflow of the yellow river excavation of the grand canal CLC number:X144
下载PDF
科学修建穿黄工程是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高效穿黄的关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5,共9页
从满足京杭大运河穿黄工程高效通航的竖向条件、同南北两岸对接、对黄河防洪及对东平湖污染影响等方面比选,确定黄河下游路那里大断面主槽上游约330 m处作为推荐线位。通过综合分析,隧道顶采用400 mm厚、经防腐抗磨处理的高强度微拱形钢... 从满足京杭大运河穿黄工程高效通航的竖向条件、同南北两岸对接、对黄河防洪及对东平湖污染影响等方面比选,确定黄河下游路那里大断面主槽上游约330 m处作为推荐线位。通过综合分析,隧道顶采用400 mm厚、经防腐抗磨处理的高强度微拱形钢板,底部高程为24.1 m、净高12.5 m、长约3500 m、单向航道净宽25 m、双向驶船总宽为55 m的“上黄(河)下运(河)”立交平穿过黄隧道方案,能够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通航高效穿黄的目标。为便于航船往来,既能让游客看到运河行舟的美景,又不影响超标准洪水行洪,可进一步提升为隧道(南部河槽)+玻璃观景平台(北部滩地)立交平穿过黄方案。为使通航有充足水源,须将位山水利枢纽遗址南岸区域恢复到枢纽修建前黄河、汶河洪水自然进出东平湖的状态,将梁济运河改造为北流后,即可依靠南四湖、东平湖、金堤河、引黄渠系及沿黄平原水库等对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有效配水,充分发挥其灌溉、分洪、排涝等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穿黄工程 全线通航 立交平穿黄河隧道 黄河 位山水利枢纽
下载PDF
黄河与运河影响下鲁南传统沿运市镇水适应性空间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科 冯君明 林箐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期69-77,共9页
【目的】鲁南传统沿运市镇的生成、发展与区域水要素密切相关,它们在防洪和水运影响下衍生了典型的水适应性空间特征,解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与运河文化对当今沿运市镇的发展与运河文化的传承有积极作用。【方法】以实地踏勘和文献梳理... 【目的】鲁南传统沿运市镇的生成、发展与区域水要素密切相关,它们在防洪和水运影响下衍生了典型的水适应性空间特征,解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与运河文化对当今沿运市镇的发展与运河文化的传承有积极作用。【方法】以实地踏勘和文献梳理为基础,辅以空间图解的分析手段,从多座市镇的普适性和单座市镇的典型性2个层次对鲁南传统沿运市镇水适应性表达进行发掘。【结果】分别解析鲁南沿运市镇基于防洪需求的御洪适应性和基于用水需求的亲运适应性,进而从耦合水环境基底、迎合水运红利、契合水运行为3个方面总结沿运市镇所具有的水适应性空间特征。【结论】这种特征是鲁南传统沿运市镇对当地水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是鲁南运河景观风貌的空间表征,也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鲁南沿运市镇的景观风貌建设与运河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水关系 运河城镇 大运河 黄河洪水 市镇 水适应性 空间特征
下载PDF
南四湖的形成及水环境演变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祖陆 沈吉 +1 位作者 孙庆义 姜鲁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4-321,共8页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 采用重力活塞取样器在南四湖的独山湖和微山湖分别采取了两个湖底沉积剖面的样品。通过对湖底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粒度、矿物、磁化率、有机碳、色素等环境指标和沉积年代学的综合研究 ,结合研究区的历史文献资料 ,探讨了南四湖形成近 2 5ka以来的水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 ,南四湖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 4个阶段 :初时 ,湖区为古泗水及其沿岸平原 ;西汉时期古泗水中下游段形成分散的湖沼地 ;唐—明代受黄河夺泗入淮和开挖京杭运河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湖沼扩张、合并 ;清同治 1 1年黄河大决于东明后 ,先后出现的南阳、昭阳、独山、微山四湖合并为统一的南四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湖泊沉积 水环境演变 黄河迁徙 运河开挖 地质构造
下载PDF
黄淮运的河工舆图及其科学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孝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47-954,共8页
本文在研究了中国水利舆图的源流,以及收藏于国外重要图书馆传世水利舆图的基础上,以黄河、运河河工图为例,阐述了以水利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舆图所具有的系统性、传承性和应用性。指出它们不仅描绘出历代治理河渠水利工程的空间形态,体现... 本文在研究了中国水利舆图的源流,以及收藏于国外重要图书馆传世水利舆图的基础上,以黄河、运河河工图为例,阐述了以水利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舆图所具有的系统性、传承性和应用性。指出它们不仅描绘出历代治理河渠水利工程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历代政权的水政管理制度,而且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时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信息,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和艺术鉴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水利舆图 舆图分类 舆图价值
下载PDF
清代黄河河患加剧与通运转漕之关系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志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98,共6页
黄河河患一直是困扰整个清代的头等大事,至嘉道时期更是河患频仍,史学界通常认为此一时期的河患是吏治腐败的缩影,此论固然。但就清代黄河、淮河、运河的整体形势而言,清代河患的加剧,与有清一代通运转漕的治河主导思想密切相关。服务... 黄河河患一直是困扰整个清代的头等大事,至嘉道时期更是河患频仍,史学界通常认为此一时期的河患是吏治腐败的缩影,此论固然。但就清代黄河、淮河、运河的整体形势而言,清代河患的加剧,与有清一代通运转漕的治河主导思想密切相关。服务于疏通运河的治黄思想,致使清代强迫黄河南行,而蓄清敌黄等治黄战略具有天然的致命弱点,所有这些人为因素加大了黄河的治理难度,影响了黄河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黄河河患 通运转漕
下载PDF
13至19世纪黄淮间运河自然史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徐明 陈方舟 +1 位作者 李云鹏 万金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13-121,共9页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 1128年黄河改道,经由泗水入淮,改变了战国以来黄淮间运河与自然河流的关系。元开会通河以及徐州以下漕行河运,构成了运河与黄河利害并存的关系:黄河既为水源,又为水道,更以频繁决溢给运河以极大干扰。本文研究了黄淮间运河水道的重构过程与区域水环境演变,得出如下结论:(1)徐州以上,由黄河北泛泛道形成的耐牢坡河,对会通河济宁以南水道和泗水流域水系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徐州以上黄河决溢直接关系会通河-黄河漕运水道的水源丰枯。明前期引沁入汴入河的努力,维系了近200年黄河水道通航。河行漕运最后以徐州洪、吕梁洪淤塞而终结;(3)会通河济宁以南,徐州以下黄河水道的淤积是区域水环境蜕变,泇河、中运河及微山诸湖形成的主要动因。而微山湖等具有水源调蓄功能运河水柜产生,使运河最终摆脱了对黄河水源和水道的依赖,换来了其后大运河200余年的畅通。本文认为,黄河南行的700年间,在黄河南北泛道泥沙累积淤淀与运河工程体系运用的共同作用下,淮北平原自然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改变,这是大运河不可忽略的自然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史 黄河 运河 会通河 中运河
下载PDF
清代运河衰落原因论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36-343,共8页
京杭大运河曾经是中国唯一的运输大动脉。但其运道畅通的维持却一直是历经磨难,举步维艰。大运河自身地理环境的严重制约,注定了其命运多舛;封建政府治河保漕的根本目的导致了对运河治理的失当;河政的腐败使运河走向衰败;太平天国运动... 京杭大运河曾经是中国唯一的运输大动脉。但其运道畅通的维持却一直是历经磨难,举步维艰。大运河自身地理环境的严重制约,注定了其命运多舛;封建政府治河保漕的根本目的导致了对运河治理的失当;河政的腐败使运河走向衰败;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运河体系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衰落原因 治河保漕 河政腐败
下载PDF
致用与会通——薛凤祚水利思想蠡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从亚 伊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7-24,共8页
薛凤祚治学方法的特点,即"致用"与"会通"。其中,会通包含古今的会通与中西的会通。由《两河清汇》解读薛凤祚的水利思想,比较突出的是其治河和海运的思想。《两河清汇》从体例上言,可谓"编述之体",薛凤... 薛凤祚治学方法的特点,即"致用"与"会通"。其中,会通包含古今的会通与中西的会通。由《两河清汇》解读薛凤祚的水利思想,比较突出的是其治河和海运的思想。《两河清汇》从体例上言,可谓"编述之体",薛凤祚不仅继承发扬了儒家圣贤的一些学说,也吸收了其前代潘季驯、邱濬等人的观点。观其采择去取,无不以"致用"为宗。而其热心译介当时西方的水利器械,可以看作他在中西会通中所作的努力。虽然如此,对于薛凤祚《两河清汇》及其水利思想不可刻意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两河清汇》 水利 致用 会通
下载PDF
薛凤祚治水思想的存在论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百义 孙彦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薛凤祚的治水思想包括天的存在、地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彰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体理念,再现了西方存在论的精神,具有现代生存论的特征。从中国人的认知发展历程来看,薛凤祚的治水思想以朴实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科学思维... 薛凤祚的治水思想包括天的存在、地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彰显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整体理念,再现了西方存在论的精神,具有现代生存论的特征。从中国人的认知发展历程来看,薛凤祚的治水思想以朴实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科学思维方式的萌芽,特别是其强化实用和技术,折射了明清时期新实学的理念。薛凤祚的科学治水思想不论是在思想方法上,还是具体技术上,至今仍有较大的科学参考价值,其所呈现的认知境界为破解当代生态困境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凤祚 治水思想 《两清河汇》 存在论
下载PDF
明代黄淮运交汇区域的水系结构与水环境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革 《历史地理研究》 2019年第1期7-31,159-160,共27页
明代大运河的启用,使黄淮运交汇区域成为治水的关键区域。官方为了维护运河的畅通,采取了使水系结构与水情产生变化的措施。明前期的河道基本上沿袭了元代河道多股并流、迭为主次的特点。随着运河、淮河与黄河的治理,特别是筑堤的兴起,... 明代大运河的启用,使黄淮运交汇区域成为治水的关键区域。官方为了维护运河的畅通,采取了使水系结构与水情产生变化的措施。明前期的河道基本上沿袭了元代河道多股并流、迭为主次的特点。随着运河、淮河与黄河的治理,特别是筑堤的兴起,黄河各水道有一个从面到线,再从一线到清口一点的集中过程。第一阶段是黄河北流断绝,第二阶段是徐邳河道与上游固定于一线。黄河固定集中于徐邳一线以后,嘉靖年间河多决于徐州的上游,嘉靖四十四年以后,河多决于下游。黄运合一区域的河道治理,从一个跨越南北的扇形面,发展到南部半个扇形面,再集中于一线,最后集中于清口。总体的治理过程,基本上为保运服务。从面到点,从大区域的治理到小区域甚至于一点的工程治理,这是明代黄淮运水利工程的水流控制特色。这种随水环境变迁而进行的治水工程调整,充分体现出古人大区域地利用水环境的智慧,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黄河 清口 运河
下载PDF
申遗落选后徐州区域文化研究的思路和路径
13
作者 董诗顶 刘亚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8-91,共4页
大运河文化和黄河故道文化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是为了促进本地区区域文化研究的反思,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壮大。研究结果表明: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贯彻“两个率先”,实现徐州... 大运河文化和黄河故道文化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是为了促进本地区区域文化研究的反思,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壮大。研究结果表明: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倡议、贯彻“两个率先”,实现徐州文化强市的背景下,应该在以大运河和黄河故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掘时代意义,在历史与空间的维度上,提炼区域特色,实现上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大运河文化 黄河故道文化 徐州
下载PDF
幻景中的沉城记忆:清代黄淮运交汇区的湖市蜃楼
14
作者 李德楠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第4期132-142,151,共12页
沉城之灾是水环境变迁引发的极端事件,湖市蜃楼以祥瑞的幻景方式重复着沉城的灾难记忆。黄淮运交汇区湖泊水系众多、河工频繁,为明清时期蓄清、刷黄、济运的水利核心区。尤其清代以后,治河无须兼顾护陵,湖泊环境的剧烈变迁引发洪泽镇、... 沉城之灾是水环境变迁引发的极端事件,湖市蜃楼以祥瑞的幻景方式重复着沉城的灾难记忆。黄淮运交汇区湖泊水系众多、河工频繁,为明清时期蓄清、刷黄、济运的水利核心区。尤其清代以后,治河无须兼顾护陵,湖泊环境的剧烈变迁引发洪泽镇、泗州城等沉入水底,给当地环境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史籍中有关湖市蜃楼的记载多见于湖面急剧扩大的清代,在洪泽湖、高宝诸湖上均有发生;蜃景发生时多被与时间空间上最近或影响最大的沉城事件联系起来。沉城再现的湖市蜃楼固然不可信,但幻景中包含了百姓的灾难记忆,提醒人们历史需被记忆,灾难不应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市蜃楼 黄淮运交汇区 水沉城市 祥瑞景观 灾难记忆
下载PDF
“黄侵运逼”视野中的淮河变迁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阿祥 胡箫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当初,淮河本是“四渎”之一,槽深流清,颇富通航之利。然而从1128年杜充决黄河开始,因为掺杂了诸多人为因素的700多年的黄河夺淮,因为明清时代蓄清刷黄、济运保漕的国家大政,因为截淮的高...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当初,淮河本是“四渎”之一,槽深流清,颇富通航之利。然而从1128年杜充决黄河开始,因为掺杂了诸多人为因素的700多年的黄河夺淮,因为明清时代蓄清刷黄、济运保漕的国家大政,因为截淮的高家堰与汇淮的洪泽湖,淮河失去了河形、失去了下游、失去了入海水道。这样的自然与人力综合作用、“黄侵”与“运逼”交相折磨的淮河,又引发我们广泛的文学拟喻与深沉的哲学关怀。以言文学拟喻,传统帝制时代的黄河可称“父亲河”、运河可称“富贵子”、长江可称“母亲河”,淮河则是值得同情的“隐忍子”;以言哲学关怀,淮河与黄河、运河、长江之间的“恩怨情仇”,既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也展示了政治权力对自然变迁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变迁 黄河夺淮 京杭大运河 黄淮运关系 政治与民生
下载PDF
向隅独泣——晚明泰州经济困境与地方应对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小庆 《古代文明》 CSSCI 2017年第4期102-110,共9页
晚明泰州经济的衰败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黄、运治理政策形塑的结果。明代治黄以保运为先,造成淮河入海通路被侵占,遂使淮扬运道、祖陵与下河州县同罹水患。在治水技术无法提供兼顾三者的解决方案时,明廷鉴于祖陵、运道对皇室与国计的特殊意... 晚明泰州经济的衰败很大程度上是国家黄、运治理政策形塑的结果。明代治黄以保运为先,造成淮河入海通路被侵占,遂使淮扬运道、祖陵与下河州县同罹水患。在治水技术无法提供兼顾三者的解决方案时,明廷鉴于祖陵、运道对皇室与国计的特殊意义,选择将下河作为排泄区。这种角色设定导致泰州水害频发,破坏了原先优良的农作环境,当地经济也随之陷入困境。泰州士绅既无力扭转大的水利格局,也未能说服国家提供更多的赋税优惠,水利与税收分配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国家手中。这表明在地方与国家核心利益发生冲突时,地方社会所能体现出来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有限,很难抵制国家行为对地方民生的侵害。晚明泰州的遭遇显示帝制国家对地方社会保有较强的穿透力与影响力,地方史研究亦需充分考量"国家"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泰州 黄运治理 经济困境 地方应对
下载PDF
中国大运河与五大自然水系相交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师立 《中国名城》 2022年第9期90-96,共7页
中国的政治中心一般在北方,而魏晋南北朝后,南方逐步发展成为经济中心。大一统的帝国政府迫切需要开通一条水上通道将南方的粮食物资运送到京城及边关地区,以养活庞大的官僚阶层和军队。中国自然的江河水系基本都是从西往东流,因此,难... 中国的政治中心一般在北方,而魏晋南北朝后,南方逐步发展成为经济中心。大一统的帝国政府迫切需要开通一条水上通道将南方的粮食物资运送到京城及边关地区,以养活庞大的官僚阶层和军队。中国自然的江河水系基本都是从西往东流,因此,难以直接利用自然河流来沟通南北。这就决定了中国大运河必须是南北走向,而且必然与五大自然水系相交汇。中国大运河在与自然河流交汇处一般都建有不同形式的运口工程,这些维系船只在不同高程水平面通过的技术和工程,使大运河实现了与五大自然水系的顺利交汇,解决了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修建长距离运河面临的地形高差、水源供给、水深控制、会淮穿黄等一系列难题,保证了1400多年来大运河的持续使用,也证实了中国大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创造性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五大水系 运口工程 会淮穿黄
下载PDF
京杭运河穿黄及黄河北航道走向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戈国庆 耿卓 董思远 《港工技术》 2020年第1期18-21,共4页
近年来,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呼声越来越高,京杭运河穿黄及黄河北山东段走向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东平湖周边防洪工程现状分析,提出了穿黄位置、穿黄方案及穿黄线路走向;根据黄河北河系水网布置,提出了京杭运河黄... 近年来,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呼声越来越高,京杭运河穿黄及黄河北山东段走向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东平湖周边防洪工程现状分析,提出了穿黄位置、穿黄方案及穿黄线路走向;根据黄河北河系水网布置,提出了京杭运河黄河北山东段航道初步走向,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运河 航道线路 渡槽 黄河
下载PDF
徐州黄河故道规划变迁及其启示
19
作者 徐可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7-50,共4页
徐州和商丘都与黄河故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徐州黄河故道的规划变迁能够为商丘湿地的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黄河故道国土资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近十年来黄河故道的规划理念也数次变迁,2008年以交通建设为主,2012年开始... 徐州和商丘都与黄河故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徐州黄河故道的规划变迁能够为商丘湿地的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黄河故道国土资源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近十年来黄河故道的规划理念也数次变迁,2008年以交通建设为主,2012年开始农业综合治理,直到近期的旅游休闲与特色小镇建设,呈现出一部浓缩的区域发展历史。随着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加速,黄河故道的生态与环境的涵养价值必将持续提升,今后的城市规划中应借鉴"海绵城市"的思路以生态与环境的规划红线倒逼加快资源城市的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黄河故道 规划变迁
下载PDF
明清时期黄运两河河工组织研究述评
20
作者 宋先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22-24,共3页
明清时期,黄运两河的河工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点,其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河工组织作为河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河工组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研究涉及到河工组织的建置、种类、... 明清时期,黄运两河的河工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点,其相关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河工组织作为河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河工组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研究涉及到河工组织的建置、种类、职责、来源、征调和影响等相关问题,为以后相关研究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黄运两河 河工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