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提取方法对沙棘籽油脂肪酸成分及元素迁移的影响
1
作者 李慕春 阿不力孜·艾力 +5 位作者 邵佳丽 田和 王苗苗 严欢 陈俊宇 付铭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沙棘籽油作为功能性油脂,其加工方式多样,但是不同加工方式是否影响油脂构成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尚不清晰。以2种不同产地沙棘籽作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提取沙棘籽油,分析不同原料不同方法提取沙棘籽油的提取率... 沙棘籽油作为功能性油脂,其加工方式多样,但是不同加工方式是否影响油脂构成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尚不清晰。以2种不同产地沙棘籽作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提取沙棘籽油,分析不同原料不同方法提取沙棘籽油的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24种无机元素在油脂和残渣中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油脂得率最高,受原料特性限制小;同种原料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脂肪酸相对含量相近(P>0.05),2种原料中亚油酸、α-亚麻酸、油酸相对含量差异大(P<0.01)。Be、B、Al、Ti、V、Cr、Fe、Ga、As、Sn、Sb、Ba、Pb更容易从原料迁移到油脂中,索氏提取法更容易在油脂中富集这些元素。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棘籽油加工方法和原料选择提供借鉴,为油脂风险因子的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提取方法 脂肪酸 元素迁移
下载PDF
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质量评价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陈超 张娜郡 +2 位作者 宋露露 李云飞 秦楠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研究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沙棘籽油纳米乳配方,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等对制备的沙棘籽油纳米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得到沙棘籽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肉豆蔻酸... 研究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沙棘籽油纳米乳配方,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等对制备的沙棘籽油纳米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得到沙棘籽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Tween-80∶无水乙醇∶沙棘籽油∶水=3.18%∶9.55%∶3.18%∶6.37%∶77.72%。平均粒径为(17.14±0.23)nm,平均多分散系数为0.457±0.023,平均Ze Ta电位为(-8.76±0.76)mV,平均折光率为1.402±0.123,平均p H为5.04±0.21。在常温储存、离心、稀释、冻存后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沙棘籽油纳米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有助于为开发沙棘籽油功能产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稳定性 质量评价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沙棘籽油脱色参数优化及效果的评价
3
作者 冯丽丹 郝明 +4 位作者 张威 李捷 魏娟 毕阳 柴守环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140,共7页
为探究沙棘籽油的脱色参数及脱色对其品质的影响,以沙棘籽原油为试材,首先从4种脱色剂中优选1种脱色剂,并对该脱色剂进行添加量、脱色温度及脱色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获得最佳脱色参数。在此条件下,分析脱色沙棘籽油的常规... 为探究沙棘籽油的脱色参数及脱色对其品质的影响,以沙棘籽原油为试材,首先从4种脱色剂中优选1种脱色剂,并对该脱色剂进行添加量、脱色温度及脱色时间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获得最佳脱色参数。在此条件下,分析脱色沙棘籽油的常规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估凹凸棒土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沙棘籽油的最佳脱色剂为凹凸棒土;最佳脱色参数为添加4%凹凸棒土,50℃脱色10 min,脱色率可达26.93%。脱色后,色泽由橙红色转为橙黄色,水分、挥发物含量和酸价下降,脂肪酸的种类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未显著改变,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变化不显著。凹凸棒土可以作为沙棘籽油良好的潜在脱色剂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脱色剂 凹凸棒土 脂肪酸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完带汤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杰 李瑞敏 +1 位作者 褚艳蓉 陈耀琴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3年第6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完带汤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生态环境平衡及阴道分泌物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完带汤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生态环境平衡及阴道分泌物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完带汤,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分泌物pH、阴道分泌物评分)以及阴道分泌物炎症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以及IL-2、TNF-α、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完带汤联用复方沙棘油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降低阴道分泌物炎症因子水平,故可考虑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带汤 复方沙棘籽油栓 微生态平衡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沙棘籽油乳膏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燕飞 潘俊达 +2 位作者 周智涵 项毅蓝 侯殿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7期32-35,I0005-I0007,共7页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沙棘籽油乳膏对皮肤创伤的修复作用。方法SPF级BALB/c小鼠18只,采用皮肤环钻制成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橄榄油组和沙棘籽油组,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橄榄油组和沙棘籽油组分别采用... 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沙棘籽油乳膏对皮肤创伤的修复作用。方法SPF级BALB/c小鼠18只,采用皮肤环钻制成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橄榄油组和沙棘籽油组,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橄榄油组和沙棘籽油组分别采用30 mg橄榄油和沙棘籽油乳膏涂抹创面。在造模的第0、3、5、7、10 d,测量小鼠伤口面积。体外实验采用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与梯度浓度的沙棘油(0、50、100、200、400 mg/L)共同孵育24 h,通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实验研究沙棘籽油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AKT、AKT、P-PI3K和PI3K的表达。采用LPS诱导HaCaT细胞炎症模型,以100、200 mg/L的沙棘籽油干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1β、IL-6、TNF-α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橄榄油干预组比较,沙棘籽油干预组小鼠的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P<0.01)。HaCaT细胞经梯度浓度的沙棘籽油处理24 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200、400 mg/L的沙棘籽油均可明显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P<0.05);100、200 mg/L对HaCaT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400 mg/L的沙棘籽油均可显著提高HaCaT细胞的凋亡率(P<0.01)。100、200 mg/L的沙棘籽油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HaCaT细胞IL-1β和TNF-α的水平(P<0.01),200 mg/L的沙棘籽油可显著降低IL-6的水平(P<0.01)。100、200 mg/L的沙棘籽油可显著上调P-AKT和P-PI3K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沙棘籽油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皮肤创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PI3K/AKT信号通路 创伤修复
下载PDF
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二劳 徐芬 +2 位作者 尹爱萍 杨洁 郝丽琴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含棕榈油酸(35.945%)、棕榈酸(34.10...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沙棘果油与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利用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与羟自由基(·OH)法评价了沙棘果油和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棘果油主要含棕榈油酸(35.945%)、棕榈酸(34.108%)、油酸(18.357%)和亚油酸(6.19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2.501%;沙棘籽油主要含亚油酸(38.958%)、亚麻酸(29.327%)、油酸(20.859%)和棕榈酸(7.65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965%;沙棘果油、沙棘籽油和BHT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25.68、17.29μg/mL和27.61μg/mL;清除·OH的IC50分别为29.32、25.48μg/mL和33.60μg/mL;表明沙棘籽油与沙棘果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沙棘籽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沙棘果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沙棘果油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沙棘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逸 黄凤洪 +4 位作者 马方励 臧茜茜 陈鹏 魏晓珊 邓乾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0,共5页
沙棘油是一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生育酚、类胡萝卜素、甾醇、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特种油脂,其提取工艺主要有溶剂法、超临界CO2法、水代法、水酶法、超声波辅助法和微波辅助法。主要综述了沙棘油现有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 沙棘油是一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生育酚、类胡萝卜素、甾醇、多酚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特种油脂,其提取工艺主要有溶剂法、超临界CO2法、水代法、水酶法、超声波辅助法和微波辅助法。主要综述了沙棘油现有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提取工艺对沙棘油中脂肪酸及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沙棘油提取技术、深度开发利用沙棘油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油 提取工艺 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养正 吴英 +4 位作者 Heikki Kallio Yang Baoru 王军宪 王秉文 崔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5-709,共5页
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深部X线治疗机,每次以3000 cGy的剂量,照射两次,造成大白鼠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待动物症状明显后,将Ⅱ度皮肤损伤的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沙棘果油高剂量... 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深部X线治疗机,每次以3000 cGy的剂量,照射两次,造成大白鼠臀部放射性皮肤损伤。待动物症状明显后,将Ⅱ度皮肤损伤的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阴性对照组、沙棘果油高剂量组、沙棘果油低剂量组、沙棘籽油高剂量组、沙棘籽油低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沙棘果油及籽油高剂量组,每天在损伤部位涂药两次,而其低剂量组每天涂药一次,阴性对照组每天涂灭菌的注射用水一次,阳性对照组每天涂Solcoseryl-Jelly软膏一次。结果肉眼观察结果显示,连续用药10d后,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动物的局部红斑、水肿明显减轻,创面分泌物明显减少,用药2周后,上述症状明显消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好转;另外,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皮肤损伤明显减轻,炎症反应亦明显减轻,创面修复明显。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的超微结构明显受损,而沙棘果油、籽油及Solcoseryl-Jelly组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沙棘果油及沙棘籽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沙棘籽油 放射性皮肤损伤 大鼠
下载PDF
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光宪 周巾英 +2 位作者 祝水兰 熊慧薇 冯健雄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4-197,共4页
以沙棘籽油为芯材,采用CAS/MD、OSA/MD、WPI/GA/MD 3种壁材配方,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种配方的微胶囊产品均具有较低... 以沙棘籽油为芯材,采用CAS/MD、OSA/MD、WPI/GA/MD 3种壁材配方,通过喷雾干燥制备沙棘籽油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微胶囊化前后沙棘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种配方的微胶囊产品均具有较低的含水量和较高的溶解性,其中以CAS/MD为壁材制备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包埋率最高,微胶囊粒径小,表面光滑,热稳定性良好,壁厚度均一,沙棘籽油在胶囊中分布均匀,喷雾干燥制备过程未对沙棘籽油中的功能性成分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喷雾干燥 微胶囊 性质 微观结构 脂肪酸
下载PDF
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硝呋太尔片治疗老年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璐 丁丁 +1 位作者 陈斌 周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沙棘籽油栓与硝呋太尔片联合治疗老年细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老年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硝... 目的探讨复方沙棘籽油栓与硝呋太尔片联合治疗老年细菌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老年细菌性阴道病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阴道环境改变情况、阴道灌洗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3(IL-13)、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带异常,外阴瘙痒,疼痛,阴道壁充血、水肿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阴道pH值、阴道菌群密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阴道灌洗液IL-13、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硝呋太尔片可以改善老年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降低阴道炎症反应,治疗老年细菌性阴道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沙棘籽油栓 硝呋太尔片 老年 细菌性阴道病 微生态
下载PDF
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建峰 董亚琳 +1 位作者 王秉文 侯家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86-989,共4页
目的 :比较研究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比较沙棘果肉油和籽油抗胃溃疡作用 ;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以甲基橙... 目的 :比较研究沙棘果肉油与籽油抗胃溃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及乙酸型胃溃疡模型研究比较沙棘果肉油和籽油抗胃溃疡作用 ;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观察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以甲基橙比色法观察对胃排空的影响 ;以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对大鼠水浸应激性、利血平型、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对大鼠乙酸型胃溃疡均有明显的促进愈合作用 ;能抑制大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 ,促进胃粘液的分泌 ;能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 ;可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 :沙棘果肉油和籽油均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 ,两者作用强度相似。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胃液分泌 ,促进胃粘液分泌 ,抑制胃平滑肌运动及镇痛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肉油 沙棘籽油 抗胃溃疡 镇痛 大鼠
下载PDF
沙棘籽油微胶囊品质评价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常明 郭怡雯 +3 位作者 向殷丰 刘睿杰 金青哲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3-137,共5页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采用前期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了沙棘籽油微胶囊。对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基础指标、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脂质伴随物含量以及加速储藏条件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品质。另外,将沙棘籽油微胶... 利用喷雾干燥技术,采用前期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了沙棘籽油微胶囊。对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基础指标、粒径分布、微观形态、脂质伴随物含量以及加速储藏条件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综合评价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品质。另外,将沙棘籽油微胶囊应用到咀嚼片产品中,并对咀嚼片产品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沙棘籽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3.43%,溶解度为92.22%,休止角为36.34°,表面油含量为1.32%,包埋率为97.32%。沙棘籽油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结构完整,无破裂或孔洞现象。沙棘籽油微胶囊化后脂质伴随物得到了较好的保留,加速储藏30 d沙棘籽油微胶囊脂肪酸组成变化较小。制得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咀嚼片的色泽、组织状态、质地等良好,口感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微胶囊 脂质伴随物 品质评价 应用
下载PDF
沙棘果肉和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健 阮成江 +1 位作者 关莹 单金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0-144,共5页
以2015年不同发育时期(6月25日、7月6日、7月17日、7月28日、8月8日、8月19日、8月30日和9月10日)的沙棘品系"新俄3号"果实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对比研究非种子组织(果肉)... 以2015年不同发育时期(6月25日、7月6日、7月17日、7月28日、8月8日、8月19日、8月30日和9月10日)的沙棘品系"新俄3号"果实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对比研究非种子组织(果肉)和种子油脂脂肪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除6月25日外,其他时期‘新俄3号’的干果肉含油量均高于种子;组织颜色显著变化期间油脂迅速积累,但干果肉含油量增率大于种子;发育初期各脂肪酸在果肉和种子油脂间的含量差异很小,随着果实的成熟,果肉油中高积累棕榈酸和棕榈油酸,而二者在种子油中的含量却逐渐下降;种子油中高积累亚油酸和亚麻酸,而二者在果肉油中的含量却相对很低;亚油酸与亚麻酸(种子)比值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果肉和种子)比值均符合健康食用油的国际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果肉 种子 含油量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沙棘籽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鑫 朱丹 +3 位作者 牛广财 魏文毅 杨楠 曹荣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4,共11页
目的研究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法萃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对沙棘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溶剂种类、萃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微波功率、萃取温度等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正己烷为萃取溶剂,... 目的研究采用超声波-微波协同法萃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条件,及对沙棘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溶剂种类、萃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微波功率、萃取温度等6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正己烷为萃取溶剂,以提取率为响应值,选择萃取时间、液料比、超声波功率、萃取温度等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此条件下得到的沙棘籽油和超临界CO2法萃取得到的沙棘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超声波-微波协同法萃取沙棘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时间为22 min,液料比值为9 mL/g,超声波功率为628 W,微波功率为200 W,萃取温度为57℃,在此条件下沙棘籽油的提取率可达13.97%。超声波-微波协同法萃取得到的沙棘籽油,其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8.93%,最高的为亚油酸(39.60%),其次为亚麻酸(32.60%)。结论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法是一种提取沙棘籽油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 响应面 脂肪酸
下载PDF
R134a亚临界流体萃取沙棘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丽丹 盛文军 +5 位作者 毕阳 柴守环 Yury Zubarev 李霁昕 成东阳 Alexander Kanarskiy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研究采用R134a(1,1,1,2-四氟乙烷)亚临界流体萃取沙棘籽油。在原料粒度、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三个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以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原料粒度32目,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55℃,在... 研究采用R134a(1,1,1,2-四氟乙烷)亚临界流体萃取沙棘籽油。在原料粒度、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三个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以籽油提取率为响应值,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原料粒度32目,萃取时间60 min,萃取温度55℃,在此条件下籽油提取率可达80.7%,所得籽油的碘值、过氧化值、酸价和VE含量分别为(178.83±0.54)g/100 g、(0.151±0.001)g/100 g、(3.412±0.112)mg KOH/g、(198±1.73)mg/100 g,以上指标均满足行业标准(SL 493-2010)的要求,其中碘值和VE含量分别高出行业标准下限27.74%和65%,过氧化值和酸价分别低于标准上限39.6%和77.25%。综上所述,采用亚临界R134a法萃取沙棘籽油具有籽油提取率高、加工成本低及理化品质优良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34A 亚临界 响应面优化 沙棘籽油
下载PDF
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慢性宫颈炎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赵秀梅 金玲 +1 位作者 常春玲 魏海波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1期1689-1693,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90... 目的观察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42/45)比73.3%(33/45)](χ^2=2.183,P<0.001)。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白带量减少、白带脓性消失及宫颈糜烂面缩小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CD+3、CD+4及CD+4/CD+8比值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0.70±0.13)%比(0.58±0.14)%、(0.45±0.08)%比(0.39±0.08)%、(1.58±0.38)比(1.29±0.65)],CD+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287±0.076)%比(0.303±0.050)%、(26±5)ng/L比(34±7)ng/L、(36±6)ng/L比(49±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能有效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慢性宫颈炎患者,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慢性宫颈炎 复方沙棘籽油栓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水平
下载PDF
沙棘油复合蛋白多肽液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乐 陈树俊 +5 位作者 康俊杰 徐晓霞 庞震鹏 刘晓娟 胡洁 石玥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474-479,486,共7页
复合蛋白液是以核桃、燕麦、藜麦蛋白为原料,依据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及必需氨基酸的参考模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的方法来评价各蛋白产品的营养价值,从而将3种蛋白液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科学复配。利用碱性、中性、风味3种蛋白酶对复合... 复合蛋白液是以核桃、燕麦、藜麦蛋白为原料,依据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及必需氨基酸的参考模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的方法来评价各蛋白产品的营养价值,从而将3种蛋白液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科学复配。利用碱性、中性、风味3种蛋白酶对复合蛋白液酶解后进行沙棘油脂的强化,通过测定溶液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研究复合蛋白多肽液经沙棘油强化前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酶经最优条件酶解后,多肽质量浓度为17.43 mg/m L,复合蛋白多肽液和沙棘油复合蛋白多肽液,其还原力的半清除率分别为3.84,1.86 mg/m L,DPPH自由基的半清除率分别为94.72,74.29μg/m L,羟基自由基的半清除率分别为1.52,1.01 mg/m 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清除率分别为2.09,1.33 mg/m L,2种多肽液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26.76,65.74 U/m L。复合蛋白多肽液和沙棘油复合蛋白多肽液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而且后者的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前者,其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与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油 复合蛋白多肽液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沙棘高效高值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金敬红 孙晓明 吴素玲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5年第4期81-86,共6页
本文对沙棘的主要可利用成分沙棘果汁、沙棘黄酮、沙棘籽油等的高效高值综合利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提出了沙棘果的综合利用加工工艺,能够将沙棘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沙棘黄酮、沙棘籽油和花青素得到有效的提取和分离,实现... 本文对沙棘的主要可利用成分沙棘果汁、沙棘黄酮、沙棘籽油等的高效高值综合利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提出了沙棘果的综合利用加工工艺,能够将沙棘中的常规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沙棘黄酮、沙棘籽油和花青素得到有效的提取和分离,实现沙棘果的价值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浊汁 黄酮 沙棘籽油 花青素 综合利用 高效高值
下载PDF
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兰君 李国兴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年第7期622-623,共2页
目的:观察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12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消糜栓,对照组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糜栓与复方沙... 目的:观察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12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消糜栓,对照组采用复方沙棘籽油栓。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糜栓与复方沙棘籽油栓比较,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糜栓 复方沙棘籽油栓 宫颈糜烂
下载PDF
几种乳杆菌协同作用对产生大果沙棘籽油共轭亚油酸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振宇 孙琪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39,共3页
以乳化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籽油作为底物加入到试验所制备的复合乳杆菌中,利用乳杆菌所产生的亚油酸异构酶使亚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几种乳杆菌不同配比组合的协同试验,发现不同种乳杆菌的协同转化共轭亚油... 以乳化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籽油作为底物加入到试验所制备的复合乳杆菌中,利用乳杆菌所产生的亚油酸异构酶使亚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几种乳杆菌不同配比组合的协同试验,发现不同种乳杆菌的协同转化共轭亚油酸的能力要高于单一菌种。结果表明,复合乳杆菌中植物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7:3转化效果最好,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为21.36U/mL,共轭转化率为33.38%,共轭亚油酸质量浓度为28.83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杆菌 协同作用 大果沙棘籽油 亚油酸异构酶 共轭亚油酸转化率 酶活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