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to meet China Ⅱ emission legislation for marine diesel engine with diesel 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 technology 被引量:9
1
作者 Hui Wang Anren Yao +3 位作者 Chunde Yao Bin Wang Taoyang Wu Chao C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99-108,共10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llutant emission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petroleum resources shortag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t the same time,the use of clean and renewable alternative fuel for marine engines is a...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llutant emission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petroleum resources shortag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t the same time,the use of clean and renewable alternative fuel for marine engines is a promising option.In this study,a marine diesel engine,which was modified to run in diesel 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 (DMCC) mode,was investigated.After the diesel injection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and combined with a sample after-treatment device DOC (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the engine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a II legislation.The overall MSP (methanol substitute percent) reached 54.1%.The value of each pollutant emission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China II emission legislation,and there was almost no methanol and formaldehyde emissions.When methanol was injected into the inlet manifold,the intake air temperature decreased a lot,as well as the exhaust gas temperature,which were beneficial to increase engin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improve engine room environment.Compared with the engine running in pure diesel mode,when the engine ran in diesel/methanol dual fuel mode,the combustion phase was advanced,and the combustion duration became shorter.Therefore,the engine thermal efficiency increased,and fuel consump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engine Diesel 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 Dual fuel combustion EMISSION
原文传递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nnular combustion chamber of a low bypass turbofan engine in a jet trainer aircraft 被引量:4
2
作者 C.Priyant Mark A.Selwyn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SCIE 2016年第2期97-107,共11页
The design of an annular combustion chamber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is thebackbone of this paper.It i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a low bypass turbofan engine in a jettrainer aircraft.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position... The design of an annular combustion chamber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is thebackbone of this paper.It i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a low bypass turbofan engine in a jettrainer aircraft.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positioned in between the compressor and turbine.lt has to be designed based on the constant pressure,enthalpy addition process.The presentmethodology deals with the computation of the initial design parameters from benchmarking ofreal-time industry standards and arriving at optimized values.It is then studied for feasibilityand finalized.Then the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combustor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differentempirical formulas.The air mass flow is then distributed across the zones of the combustor.The cooling requirement is met using the cooling holes.Finally the variations of parameters atdifferent points are calculated.The whole combustion chamber is modeled using Siemens NX8.0,a modeling software and presented.The model is then analyzed using various parametersat various stages and levels to determine the optimized design.The aerodynamic flowcharacteristics is simulated numerically by means of ANSYS 14.5 software suite.The air-fuelmixture,combustion-turbulence,thermal and cooling analysis is carried out.The analysis isperformed at various scenarios and compared.The results are then presented in image outputsand grap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dynamic design Annular combustion chamber 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analysis Gas tur bine engine Optimization Real-time model
原文传递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modelling in a dual fuel diesel engine 被引量:1
3
作者 R.De Robbio M.C.Cameretti R.Tuccillo 《Propulsion and Power Research》 SCIE 2020年第2期116-131,共16页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single cylinder research diesel engine fuelled by natural gas and diesel oil in dual fuel mode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reaction mechanism presented by Li and Williams in Ref.[1]for metha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single cylinder research diesel engine fuelled by natural gas and diesel oil in dual fuel mode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reaction mechanism presented by Li and Williams in Ref.[1]for methane ignition.The mechanism made of only 9 reactions can represent a good compromise between reduction of computational time and accuracy of results.Simulations reproduce test cases previously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 with a simpler kinetic mechanism at three different premixed ratios(10%,15% and 22%).Finally,a last case characterized by a supply of methane consistent with the typical load levels for this kind of engines(80%),was investigated only numerically.All the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KIVA-3V solver on a geometry which includes open valve periods,intake and exhaust ducts.Through a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a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has been performed and a quite good fitting of the models has been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engine combustion METHAN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原文传递
点火位置对X型转子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
4
作者 邹润 杨伟 +3 位作者 张磊 苏铁熊 张翼 李良钰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8,69,共10页
为探究X型转子发动机独特燃烧室内复杂湍流场与点火位置的耦合作用对混合气燃烧过程的影响,建立了X型转子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研究了不同点火位置下X型转子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揭示了点火位... 为探究X型转子发动机独特燃烧室内复杂湍流场与点火位置的耦合作用对混合气燃烧过程的影响,建立了X型转子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研究了不同点火位置下X型转子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揭示了点火位置对火焰传播、燃烧特性及污染物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压缩末期,X型转子发动机燃烧室内形成了包括涡流和单向流的复杂湍流场,这与点火位置的耦合作用显著影响火焰传播过程。为了获得较高火焰传播速度,点火位置不宜布置在漩涡区处。点火位置位于凹坑中部时,可以充分利用四周空间和涡团与单向流场过渡处形成的较高速度场加速火焰传播,从而提前燃烧重心,增加放热速率,而且峰值压力提高了25%,指示热效率超过30%;同时其也具有较低的HC和CO排放量;但是由于其缸内峰值温度较大,导致NO排放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转子发动机 点火位置 计算流体动力学 仿真 燃烧过程 排放
下载PDF
膏体推进剂近燃面区域的热解与燃烧过程
5
作者 单新有 李映坤 +3 位作者 许进升 朱敏 陈雄 何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0-839,I0004,共11页
针对膏体推进剂的近燃面区域热解与燃烧过程,对膏体推进剂进行了激光点火燃烧实验,同时基于课题组自主开发的多相化学反应数值求解器,结合14组分14基元化学反应方程对膏体推进剂近燃面区域的热解和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推进... 针对膏体推进剂的近燃面区域热解与燃烧过程,对膏体推进剂进行了激光点火燃烧实验,同时基于课题组自主开发的多相化学反应数值求解器,结合14组分14基元化学反应方程对膏体推进剂近燃面区域的热解和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到推进剂燃烧火焰的宏观结构并测量恒压条件下膏体推进剂燃烧速率;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膏体推进剂恒压条件下燃烧火焰结构和化学反应次序,同时计算了不同环境压力对膏体推进剂的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压力燃烧速率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实验压力范围内,对膏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推进剂的燃烧速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膏体推进剂燃烧最先发生的反应是AP的分解,而较高的环境压力限制了一次燃烧气体的扩散,但增强了对膏体域的热反馈效应,提高了膏体推进剂的燃烧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膏体推进剂 膏体火箭发动机 计算流体力学 燃烧动力学 燃烧过程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内燃机排放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陈旭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8期123-125,共3页
为探讨计算机技术在内燃机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数据驱动的排放优化方案为例,研究了其在不同工况下对内燃机排放控制的影响。通过对内燃机排放物种类及危害的详细分析,结合计算机技术在建模... 为探讨计算机技术在内燃机排放控制中的应用,本研究以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数据驱动的排放优化方案为例,研究了其在不同工况下对内燃机排放控制的影响。通过对内燃机排放物种类及危害的详细分析,结合计算机技术在建模仿真、实时监控与反馈机制、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计算机技术能提升内燃机排放控制的精准性,优化排放物的产生和处理过程,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研究成果为实现更加环保,高效的内燃机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推动内燃机技术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内燃机排放控制 计算机建模
下载PDF
新型复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的多模式协调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新宇 王鹏 +1 位作者 殷杰 朱严兵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2-299,共8页
针对常规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存在的力密度不高、缺乏端部无源自保持能力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根据其结构特点建立数学理论模型,分析了具有高驱动能力的协同驱动模式和具有低能耗特点的单独驱动模式,结合逆系... 针对常规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存在的力密度不高、缺乏端部无源自保持能力等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根据其结构特点建立数学理论模型,分析了具有高驱动能力的协同驱动模式和具有低能耗特点的单独驱动模式,结合逆系统与前馈+PI反馈算法设计了多模式协调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并搭建了样机试验平台,通过仿真与试验验证了协调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驱动模式下执行器动态特性良好,位移控制误差小于±0.02 mm,具备端部无源自保持力229.3 N;协同驱动模式下驱动力可达574.9 N,开启过渡时间为4.8 ms,单独驱动下开启过渡时间为6.9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 内燃机 多模式协调控制 逆系统
下载PDF
(FeS)_(m)(m=1~6)团簇与O_(2)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8
作者 高建村 隋红宾 +5 位作者 武司苑 张人友 许芹 张孟鑫 崔博伦 初慧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928-3935,共8页
为探究石化行业中硫铁化合物自燃的微观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了(FeS)_(m)(m=1~6)团簇模型,计算O_(2)在(FeS)_(m)(m=1~6)团簇上的吸附性质与反应过程。吸附性质计算表明,O_(2)倾向于吸附在Fe原子周围,随着FeS团簇尺寸增大,吸附能先... 为探究石化行业中硫铁化合物自燃的微观机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建立了(FeS)_(m)(m=1~6)团簇模型,计算O_(2)在(FeS)_(m)(m=1~6)团簇上的吸附性质与反应过程。吸附性质计算表明,O_(2)倾向于吸附在Fe原子周围,随着FeS团簇尺寸增大,吸附能先增大后减小,当m=3时吸附能最大。O_(2)吸附前后,(FeS)_(m)(m=1~6)团簇的能隙均逐渐减小,其中(FeS)3团簇在所有吸附结构中能隙最小,化学活性最好。反应路径计算表明,反应分不同阶段,反应初期有FeSO、SO等产物形成,随着反应进行会生成S2和FeO,反应后期产物S2会受热氧化生成SO_(2)。各阶段反应在动力学和热力学上均是可行的。分析认为FeS的氧化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多阶段放热反应,FeS的氧化释放大量的热,引发S2的氧化反应,两步反应形成协同效应,加剧体系的反应进程,使反应体系不断积聚热量直至发生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硫铁化合物 自燃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江南大学为例
9
作者 代成龙 李光辉 刘登峰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6期42-44,共3页
文章以江南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探究了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跨学科思维灵活、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文章分析了当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背景,从教育模式改革、产学研合作、学科交叉融合... 文章以江南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探究了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跨学科思维灵活、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文章分析了当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背景,从教育模式改革、产学研合作、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介绍了江南大学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及取得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
下载PDF
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降低碳烟与NO_x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姚春德 李云强 +2 位作者 王银山 段峰 吉庆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59-764,共6页
介绍了在发动机进气系统加入不同预混量甲醇对柴油机碳烟和NOx排放的影响.采用一种组合燃烧模式,该模式是指低负荷时发动机仅燃用柴油,中等以上负荷燃用柴油与预混甲醇.试验在一台改装的喷醇发动机上进行.与原柴油机性能进行的对比表明... 介绍了在发动机进气系统加入不同预混量甲醇对柴油机碳烟和NOx排放的影响.采用一种组合燃烧模式,该模式是指低负荷时发动机仅燃用柴油,中等以上负荷燃用柴油与预混甲醇.试验在一台改装的喷醇发动机上进行.与原柴油机性能进行的对比表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的喷醇发动机的碳烟、NOx排放以及经济性明显优于原柴油机.同样工况下碳烟和NOx排放分别可以减少40%和15%以上,同时燃料消耗率也有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甲醇 组合燃烧 排放
下载PDF
不同喷醇方式对柴油机实行柴油/醇组合燃烧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姚春德 段峰 +1 位作者 李云强 王银山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5-410,共6页
提出了柴油/甲醇的组合燃烧方式。在一台高速非增压直喷柴油机上采用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甲醇的试验,对比了不同喷醇方式(单点喷醇和多点喷醇)对柴油机实行组合燃烧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的柴油机燃用... 提出了柴油/甲醇的组合燃烧方式。在一台高速非增压直喷柴油机上采用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甲醇的试验,对比了不同喷醇方式(单点喷醇和多点喷醇)对柴油机实行组合燃烧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的柴油机燃用甲醇时,多点喷醇方式获得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品质等综合性能要优于单点喷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甲醇 组合燃烧 经济性分析 动力性能
下载PDF
发动机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姚春德 程传辉 +2 位作者 王银山 李云强 段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分别在增压和自然吸气式高速直喷柴油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燃烧后发动机和纯柴油燃烧发动机相比,尾气中NOx和碳烟排放显著减少,消耗燃料的比能耗降低,组合燃烧用燃料的使用经济性优于原机;仅... 分别在增压和自然吸气式高速直喷柴油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合燃烧后发动机和纯柴油燃烧发动机相比,尾气中NOx和碳烟排放显著减少,消耗燃料的比能耗降低,组合燃烧用燃料的使用经济性优于原机;仅未燃碳氢和一氧化碳较原机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排气温度高于催化转换器起燃温度,可以通过催化转换器将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组合燃烧 甲醇 排放
下载PDF
柴油/甲醇的组合燃烧对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姚春德 程传辉 +2 位作者 段峰 王银山 于浩波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研究了在4102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后对发动机各种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比油耗降低的同时,碳烟、NOx 和CO2 的排放量也得到减少;虽然HC和CO排放有所升高,但是由于排气温度始终高于400 ℃,可以通... 研究了在4102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方式后对发动机各种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比油耗降低的同时,碳烟、NOx 和CO2 的排放量也得到减少;虽然HC和CO排放有所升高,但是由于排气温度始终高于400 ℃,可以通过催化转换器将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柴油机 组合燃烧 甲醇 排放
下载PDF
MULINBUMP-HCCI复合燃烧放热特征及其对排放和热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苏万华 林铁坚 +2 位作者 张晓宇 裴毅强 赵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202,共10页
提出了基于多脉冲喷射和BUMP燃烧室的MULINBUMP HCCI复合燃烧技术。发动机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多脉冲喷射参数,特别是多脉冲喷射定时可以控制预混合气的形成,从而控制燃烧放热率。具有分布式放热率的工作过程的热效率与直喷式柴... 提出了基于多脉冲喷射和BUMP燃烧室的MULINBUMP HCCI复合燃烧技术。发动机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多脉冲喷射参数,特别是多脉冲喷射定时可以控制预混合气的形成,从而控制燃烧放热率。具有分布式放热率的工作过程的热效率与直喷式柴油机相当,但同时改善了NOx和碳烟排放。在不采用废气再循环的条件下,NOx排放在较低负荷时只有11×10-6,高负荷时也不超过250×10-6。碳烟排放始终小于0 5B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压燃 复合燃烧 柴油机 放热模式 热效率
下载PDF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尾气中甲醛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姚春德 彭红梅 +1 位作者 刘义亭 李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在一台经过改装的压燃式组合燃烧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模式进行了台架试验,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了发动机在1800 r/min时尾气中甲醛的排放特性,研究了不同负荷、不同喷醇量对尾气中甲醛排放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催... 在一台经过改装的压燃式组合燃烧发动机上,采用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模式进行了台架试验,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了发动机在1800 r/min时尾气中甲醛的排放特性,研究了不同负荷、不同喷醇量对尾气中甲醛排放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催化转化器对甲醛的转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压燃式发动机上采用DMCC模式,低负荷运行时,尾气中甲醛含量随喷醇量的增大而增加,在甲醇对柴油的替代率为45%时,甲醛排放量达到170×10-6(体积分数);在中、高负荷运行时,甲醛排放量随喷醇量的变化趋势不是特别明显,在90×10-6以内。催化转化器对甲醛的转化效率与排气温度关系密切,当排气温度在290℃以下时,催化转化器可以有效降低甲醛排放量;当温度高于300℃时,催化后尾气中的甲醛排放量反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甲醛 气相色谱
下载PDF
柴油/乙醇组合燃烧降低增压中冷发动机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姚春德 陈绪平 +2 位作者 杨建军 徐元利 夏琦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4-320,共7页
在增压中冷发动机上采用柴油/含水乙醇组合燃烧(DECC)方式进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DECC方式,增压中冷发动机的NOx和微粒排放同时大幅度下降,但HC和CO排放增加较多。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HC和CO得到了大幅度地降低,微粒(... 在增压中冷发动机上采用柴油/含水乙醇组合燃烧(DECC)方式进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DECC方式,增压中冷发动机的NOx和微粒排放同时大幅度下降,但HC和CO排放增加较多。加装氧化催化转化器后,HC和CO得到了大幅度地降低,微粒(PM)也进一步减少。按照国Ⅲ规定的检测方法,对比纯柴油排放,该机的NOx由6.49 g/(kW.h)降到3.46 g/(kW.h),微粒由0.142 g/(kW.h)降到0.089g/(kW.h),HC和CO测量值分别为0.34 g/(kW.h)和0.10 g/(kW.h)。负荷烟度(ELR)试验测试结果为0.687 m-1。测试结果表明,采用DECC燃烧模式,在仍然采用原机的泵管嘴燃油喷射系统的情况下可以使增压中冷发动机排放从国II排放标准提升到国Ⅲ排放标准。除微粒指标满足国Ⅲ要求外,其余指标低于国Ⅳ要求,且燃料经济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中冷柴油机 含水乙醇 组合燃烧 排放 氧化催化转化器
下载PDF
电控共轨柴油机应用柴油/乙醇组合燃烧的气体排放及燃料经济性 被引量:18
17
作者 姚春德 刘军恒 +3 位作者 阳向兰 陈绪平 夏琦 魏立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5-111,共7页
采用柴油/掺水乙醇组合燃烧(DECC)方式对一台电控高压共轨的增压中冷发动机开展了气体排放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ECC方式能大幅度减少共轨发动机的NOx排放.排气系统加装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可以消除随之增加的HC和CO排放,使其排放... 采用柴油/掺水乙醇组合燃烧(DECC)方式对一台电控高压共轨的增压中冷发动机开展了气体排放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ECC方式能大幅度减少共轨发动机的NOx排放.排气系统加装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可以消除随之增加的HC和CO排放,使其排放值甚至比燃用纯柴油的原机还低,排气烟度也得到了改善.对甲醛和乙醛等非常规气体的排放也同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DECC燃烧模式下,甲醛和乙醛的排放相对于燃用纯柴油的原机有一定增加,经过DOC装置处理,水平与原机接近;采用DECC模式,在维持发动机动力性不变的同时,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且存在一个最佳运行区间.在该运行区中发动机燃料的有效热效率提高了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 柴油机 组合燃烧 氧化催化转化器 气体排放
下载PDF
三维贴体坐标系下燃烧室热态流场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颜应文 赵坚行 +1 位作者 张靖周 刘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9-222,247,共5页
大涡模拟三维贴体坐标系下环形燃烧室火焰筒热态紊流瞬态流场。利用椭圆方程方法生成三维贴体网格,计算中采用k方程亚网格尺度模型估算亚网格紊流粘性;亚网格EBU燃烧模型估算化学反应速率;热通量辐射模型估算辐射通量。并在非交错网格... 大涡模拟三维贴体坐标系下环形燃烧室火焰筒热态紊流瞬态流场。利用椭圆方程方法生成三维贴体网格,计算中采用k方程亚网格尺度模型估算亚网格紊流粘性;亚网格EBU燃烧模型估算化学反应速率;热通量辐射模型估算辐射通量。并在非交错网格系下采用SIMPLE算法和混合差分格式求解离散方程,利用壁面函数处理固壁边界条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能更真实反映环形燃烧室火焰筒内紊流化学反应流气流结构和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室 贴体网格^+ 大涡模拟^+ 流动分布
下载PDF
柴油/含水甲醇组合燃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银山 姚春德 +1 位作者 段峰 李云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4-668,共5页
为研究粗甲醇对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纯甲醇中掺入100/0的水以模拟粗甲醇,通过进气管喷射甲醇以形成均匀预混和气,进入气缸由柴油引燃的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试验,并与燃用纯甲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合燃烧含水100/0... 为研究粗甲醇对柴油/甲醇组合燃烧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在纯甲醇中掺入100/0的水以模拟粗甲醇,通过进气管喷射甲醇以形成均匀预混和气,进入气缸由柴油引燃的组合燃烧方式进行了试验,并与燃用纯甲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合燃烧含水100/0的甲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与组合燃烧纯甲醇的效果相差不多,但前者使用经济性较好.说明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后,发动机对醇类燃料的适用性较强,这种方式可为柴油机燃用甲醇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甲醇 组合燃烧 代用燃料
下载PDF
DMCC技术在高速船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春德 王辉 +6 位作者 姚安仁 蔡晓霞 王斌 陈超 刘明宽 李壮壮 吴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使船舶柴油机能够燃用低燃点的甲醇燃料,本研究在一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高速四冲程柴油机的进气道安装一套甲醇喷射系统,通过甲醇电控单元(ECU)与柴油ECU协同工作,实现了船用发动机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DMCC)。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的... 为使船舶柴油机能够燃用低燃点的甲醇燃料,本研究在一台高压共轨涡轮增压高速四冲程柴油机的进气道安装一套甲醇喷射系统,通过甲醇电控单元(ECU)与柴油ECU协同工作,实现了船用发动机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DMCC)。试验结果表明:改装后的发动机可以用双燃料模式工作,其燃烧相位都较纯柴油模式时有所提前,主放热时刻更接近上止点,并且最大缸压、放热率峰值和最高压升率都高于纯柴油模式。双燃料模式(加装DOC)时可以满足国Ⅰ排放标准,CO、HC和NOx加权排放均低于纯柴油模式,PM排放与纯柴油模式相当。主要工况的甲醇对柴油的替代率都超过40%,最高达到55%,仅有满负荷工况受最大缸压限制而使替代率为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高速船舶柴油机 替代燃料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双燃料发动机 船机排放法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