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sychic euosmia and 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被引量:1
1
作者 Massimo Pasquini Annalisa Maraone +1 位作者 Valentina Roselli Lorenzo Tarsitani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8年第3期105-107,共3页
Patients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OCPD) often refer to a prompt mood improvement upon encountering good scents in general, or fresh laundry borax on their clothes, pillows or home settings. The A... Patients with 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OCPD) often refer to a prompt mood improvement upon encountering good scents in general, or fresh laundry borax on their clothes, pillows or home settings. The Authors propose the new term psychic euosmia in the mean of an overstated psychological predisposition for a real pleasant smell that elicits an immediate sense of pleasure, order and calm. The prompt reactions to a pleasant odor might be explained by the involvement of rhinencephalon and its proximity to mood-related limbic circuits, which bypass the cognitive awareness. Cleanliness may not preclude a subject to enjoy a good smell, even if we are representing smells that resemble freshness, in other words order. A potentially even more important argument is given by the continuum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and their variability. Not all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led to disturbed behaviors.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having the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unpleasant and pleasant odors should have made the difference in surviving. On the other hand, psychic euosmia could be considered a normal reaction, but in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it is over-represented among OCPD subjects with marked orderliness and disgust. Therefore, detecting psychic euosmia might vicariously confirm the relevance of disgust as a cognitive driver of OCPD. Hereby we support research to characterize psychic euosmia as a feature of orderliness and cleanliness for OC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ic euosmia 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ORDERLINESS PLEASURE Positive EMOTION Pesonality
下载PDF
强迫性障碍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
2
作者 姜文静 汪旭回 +4 位作者 徐之涵 张雪迪 王钟琪 周萍 柳娜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4期317-322,共6页
背景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性障碍(OCD)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临床症状相似,但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 背景强迫型人格障碍和强迫性障碍(OCD)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临床症状相似,但二者之间的区别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195例OC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分类量表(Y-BOCS)、人格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贝克抑郁量表(BDI)、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席汉残疾量表(SDS)进行评定。根据PDQ-4+中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组(n=58)和不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组(n=137)。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患者临床特征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伴和不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的年龄、精神疾病家族史、未治疗时间、OCI-R囤积维度评分、排序维度评分、总评分、PDQ-4+中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B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未治疗时间、OCI-R总评分、囤积维度评分、排序维度评分和BDI评分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分量表评分均呈正相关(r=0.120、0.526、0.364、0.492、0.414,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治疗时间(β=0.132、P<0.05)、OCI-R囤积维度评分(β=0.283、P<0.05)、排序维度评分(β=0.418、P<0.05)是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伴强迫型人格障碍的OCD患者未治疗时间可能更长,在囤积和排序方面的功能障碍可能更明显,抑郁症状可能更严重。未治疗时间、囤积症状和排序症状可能是OCD患者伴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性障碍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振 肖泽萍 +2 位作者 邹政 陈珏 徐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评估强迫症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 ,探讨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 :使用SCID -II对 47例强迫症患者和 47例正常对照进行人格障碍的评估。结果 :61 7%的强迫症患者至少符合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显著高于对照组 ,... 目的 :评估强迫症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 ,探讨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 :使用SCID -II对 47例强迫症患者和 47例正常对照进行人格障碍的评估。结果 :61 7%的强迫症患者至少符合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 3 4%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人格障碍 ;强迫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为强迫型、回避型、消极型以及偏执型 ;患者的性别及是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对人格障碍的共病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常有共病现象 ,强迫型人格障碍同强迫症具有特殊关系 ,今后在强迫症的生物学研究中应考虑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人格障碍 共病 精神病学
下载PDF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与强迫症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振 肖泽萍 +4 位作者 徐勇 张野 陈珏 邹政 江三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索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LC6A4)多态与有/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PCR-AmFLP)技术,测定120例强迫症(OCD)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根据SCID-II对强迫症患者与人... 目的探索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LC6A4)多态与有/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PCR-AmFLP)技术,测定120例强迫症(OCD)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根据SCID-II对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共病情况的评定结果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强迫症患者5-HTTLPR、5HTT-VNTR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伴有强迫型人格者5-HTTLPR、5HTT-VNT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上海汉族人群中SLC6A4基因可能与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症存在关联;第二内含子的等位基因10和12/10基因型、启动子的L/L基因型可能是此型强迫症的风险因子;有/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基因 5-羟色胺转运体 多态性 人格障碍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人格与其父母人格的特征及相关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灏 张伯全 唐济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4-497,共4页
目的:调查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名符合CC-MD-3强迫症及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0对强迫症患者父母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进行评定,并与3... 目的:调查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名符合CC-MD-3强迫症及ICD-10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0对强迫症患者父母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对照及30对正常对照的父母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强迫症组神经质(N)分[(14.97±5.52)vs.(8.77±4.69)]以及精神质(P)分[(6.70±2.61)vs.(4.83±2.30)]高于正常对照组(Ps<0.01),内-外向(E)分低于正常对照组[(11.23±4.87)vs.(14.20±3.55),P<0.01]。(2)强迫症患者父母的N分高于对照父母组[(12.23±4.43)vs.(8.81±4.00),P<0.01],E分低于对照父母组[(10.58±4.06)vs.(12.71±3.50),P<0.01]。(3)强迫症患者父亲N分高于正常对照父亲[(12.77±4.73)vs.(7.50±3.45),P<0.01],E分低于正常对照父亲[(10.67±3.48)vs.(12.60±3.61),P<0.05]。(4)强迫症患者母亲E分低于正常对照母亲[(10.50±4.63)vs.(12.83±3.44),P<0.05],P分高于正常对照母亲[(5.23±2.08)vs.(3.73±2.21),P<0.01]。(5)相关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E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E分呈正相关(r=0.37,P<0.05),与强迫症患者母亲P分呈负相关(r=-0.37,P<0.05)。强迫症患者N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P分(r=0.39,P<0.05)及强迫症患者父亲N分(r=0.53,P<0.01)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父母具有某些特质性人格特征,并且与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父母 人格 艾森克人格问卷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共病状况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卢宁 居丽晶 +3 位作者 李功迎 张翅 邱昌建 谢聪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19-521,共3页
目的以人格障碍定式检测工具对强迫症患者进行评估 ,以探索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状况以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的临床影响。方法采用CCMD 2 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 (PDQC)、CCMD 2 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 (SCICP)对 99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 ... 目的以人格障碍定式检测工具对强迫症患者进行评估 ,以探索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状况以及人格障碍对强迫症的临床影响。方法采用CCMD 2 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 (PDQC)、CCMD 2 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 (SCICP)对 99例强迫症患者进行检测 ,据其是否符合人格障碍诊断而分为两个组别 ,即共病组 (OCD +PD) ;非共病组 (OCD)。分析比较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AFS)、焦虑状态 特质问卷 (STAI)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得分和强迫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5 6例强迫症被试 ( 5 6.6% )至少符合一个类别人格障碍诊断 ;共病组的在婚率、全日制工作比率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AFS)总均分较非共病组低 ;共病组发病年龄较非共病组小 ;共病组病程较非共病组长 ;共病组受教育年限较非共病组短 ;共病组病前突发生活事件发生率、焦虑特质分量表得分、SCL 90总均分以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各分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共病组。结论人格障碍临床定式检测结果显示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率高达 5 0 %以上 ;人格障碍对强迫症患者病理心理的严重程度、社会适应能力、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人格障碍 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 CCMD-2-R人格障碍定式检测手册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况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妍 李幼辉 +3 位作者 牛琪惠 杨磊 张力方 周俊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方法:选取符合DSM-Ⅳ强迫症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其中轻度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中度患者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重度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方法:选取符合DSM-Ⅳ强迫症诊断标准的82例患者,其中轻度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中度患者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重度患者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进行临床严重程度评估,同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估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等。结果:重度患者EPQ中神经质维度的得分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1)。SCL-90中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不健全的性格基础,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严重程度 性格特征 心理状况
下载PDF
强迫障碍及其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童年期被虐待经历 被引量:7
8
作者 曹文胜 于宏华 +1 位作者 许成岗 焦志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1-483,487,共4页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童年期被虐待经历。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OCD患者,应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做定式检查,最终确诊44例患者为被试,用PDQ+4在OCD患者中筛查,再用(PDI-IV)做...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童年期被虐待经历。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OCD患者,应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做定式检查,最终确诊44例患者为被试,用PDQ+4在OCD患者中筛查,再用(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人格障碍患者,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施测。另招募正常对照50例施测CTQ-SF。结果:OCD患者除躯体虐待外,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情感忽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除躯体虐待外,伴有人格障碍组的CTQ-SF各因子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50/32.54,49.63/36.30,55.84/32.32,51.03/34.76,52.72/34.32,P<0.01)。不伴有人格障碍组则只有情感忽视显著高于对照组(42.50/28.25,P<0.05)。结论:OCD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较正常对照组严重,提示共病人格障碍的OCD患者童年期遭遇过较多的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而“纯粹OCD”患者则受到较多的情感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童年期被虐待经历 病历对照研究 人格障碍
下载PDF
强迫障碍患者的共病人格障碍 被引量:7
9
作者 曹文胜 于宏华 焦志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共病轴Ⅱ人格障碍的情况。方法:对4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中OCD临床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共病轴Ⅱ人格障碍的情况。方法:对4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中OCD临床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部患者,应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4版(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再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结果:36名患者PDQ+4筛查阳性,阳性率为82%。36名阳性患者中有32名OCD患者同时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共病率为73%(32/44),其中57%(25/44)的被试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共病率最高的3种人格障碍为C组的强迫型(64%)、回避型(57%)和A组的偏执型(21%)。结论:强迫障碍有较高的人格障碍共病率,其中共病率最高的为C组的强迫型和回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共病 人格障碍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勇 李恒芬 +3 位作者 杨世昌 邹韶红 云珍 贾福军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713-1714,1729,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中学生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倾向问卷(CAOT)、D型人格量表(DS)及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19例中学生强迫症和10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认知倾向、D型人格和家庭环境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并... 目的探讨强迫症中学生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认知倾向问卷(CAOT)、D型人格量表(DS)及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19例中学生强迫症和10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认知倾向、D型人格和家庭环境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并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强迫症学生各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分析。结果1.强迫症组认知倾向两因子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D型人格两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环境中亲密度、成功型、知识性等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矛盾性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2.强迫症组初中学生乐观因子得分高于高中学生(P<0.05);D型人格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得分低于高中学生(P<0.01,0.05);家庭环境中知识性、道德观得分高于高中学生得分(P<0.01)。3.相关分析发现,乐观因子与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71,-0.50 P均<0.01);与矛盾性呈显著负相关(r=-0.29 P<0.01),与家庭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36,0.31,0.38 P均<0.01)。消极情感与社会抑制呈显著正相关(r=0.59 P<0.01);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36 P<0.01);与矛盾性呈正相关(r=0.25 P<0.01)。结论中学生强迫症的认知倾向、D型人格与家庭环境因素相互影响,认知倾向可能作为中介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强迫症 认知倾向 D型人格 家庭环境
下载PDF
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与艾森克人格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化振 陈强 +3 位作者 陈良梅 施旺红 谭贤珍 张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森田神经质性格、艾森克人格(EPQ)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强迫症患者(OCD)和50例正常对照(NC)分别进行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测试,对数据...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森田神经质性格、艾森克人格(EPQ)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强迫症患者(OCD)和50例正常对照(NC)分别进行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测试,对数据进行t、非参数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①OCD患者在森田神经质性格方面得分显著增高(t=10.786,P<0.01);②41例强迫症患者的森田神经质性格的得分≥15分,占85.7%;20例症状加重的强迫症患者的森田神经质性格的得分全部>15分,占100%;不同严重程度的强迫症患者间森田神经质性格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③OCD组在精神质(P)、内外向(E)、掩饰性(L)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669,-2.993,-4.608,P<0.01),而在神经质(N)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86,P<0.01);④森田神经质性格与神经质N存在着显著正相关(r=0.451,P<0.01)。结论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特别是症状加重的患者,具有典型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在诊治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森田神经质性格 艾森克人格
下载PDF
强迫症症状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守杰 许又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9-81,96,共4页
本文采用系统精神检查法,对45例强迫症进行评定。结果发现:(1)强迫症最常见的症状为强迫疑虑(占91%),强迫性不确定(obsessional vacillation)和强迫检查,分别占82%和80%。(2)强迫症的症状分布与出现频率与国外相似,而强迫行为的表现与... 本文采用系统精神检查法,对45例强迫症进行评定。结果发现:(1)强迫症最常见的症状为强迫疑虑(占91%),强迫性不确定(obsessional vacillation)和强迫检查,分别占82%和80%。(2)强迫症的症状分布与出现频率与国外相似,而强迫行为的表现与国外明显不同。提示强迫症状是一种原发现象,受文化因素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症状学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高 陈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3284-3286,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强迫症诊断标准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为强迫症组,同时...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强迫症诊断标准及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中强迫性障碍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为强迫症组,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及其父母进行比较,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强迫症组神经质(15.0±6)、精神质(7.1±3)得分高于对照组,内-外向(11.2±5)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父母、父亲神经质〔(12.3±4)、(12.8±5)〕得分与对照组父母、父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父母、母亲、父亲内-外向〔(10.7±4)、(10.5±5)、(10.8±4)〕得分与对照组父母、母亲、父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组母亲精神质(5.2±2.2)与对照组母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患者内-外向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内-外向得分呈正相关(r=0.368,P<0.05),而与强迫症患者母亲精神质得分呈负相关(r=-0.368,P<0.05);强迫症患者神经质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精神质得分(r=0.387,P<0.05)以及强迫症患者父亲神经质(r=0.533,P<0.01)得分呈正相关;强迫症患者掩饰性得分与强迫症患者母亲掩饰性得分(r=0.412,P<0.05)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其父母相关,强迫症父母具有的某些特质性人格特征,可能通过遗传或者后天教养影响其子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人格特征 父母 艾森克人格问卷
下载PDF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振 肖泽萍 +1 位作者 汪栋祥 江三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2A受体(5HT2A)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124例强迫症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的基因型;根据SCIDII评定结果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强迫症患者5HT2A的3种基因型(A1/A1、A...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2A受体(5HT2A)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124例强迫症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的基因型;根据SCIDII评定结果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强迫症患者5HT2A的3种基因型(A1/A1、A1/A2和A2/A2)频率分别为25.0%、54.8%和20.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8%、45.2%和26.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5HT2A基因型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海汉族人群中5HT2A基因可能与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症存在关联,有强迫人格和无强迫人格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基因 5-羟色胺2A受体 多态性 人格障碍
下载PDF
洗涤组、检查组和反刍思维组强迫症患者的心理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牟艳丽 丛中 +1 位作者 李幼辉 连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23-827,838,共6页
目的:比较洗涤组、检查组、反刍思维组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安全感与厌恶感.方法:采用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中文版)、瑞典大学人格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中文厌恶感量表对80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强迫障碍诊... 目的:比较洗涤组、检查组、反刍思维组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安全感与厌恶感.方法:采用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中文版)、瑞典大学人格量表、安全感量表和中文厌恶感量表对80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强迫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和门诊病人,以及8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测查.根据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中文版)评分将全部病例分为洗涤、检查和反刍思维三组,对测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①洗涤组病例29例,检查组32例,反刍思维组19例;②反刍思维组躯体焦虑和精神焦虑得分[(70.3±11.0)vs.(72.8±9.7)]大于洗涤组[(56.6±11.9)vs.(66.5 ±8.9)]和检查组[(61.4±10.7)vs.(66.2±7.9)],三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50.5±8.9)vs.(50.8±9.7),Ps〈0.05];③反刍思维组安全感得分(37.9±7.1)小于洗涤组(47.0±9.5)和检查组(48.5 ±8.9),三组均小于健康对照组(62.8±11.3)(Ps〈0.05);④洗涤组厌恶感得分依次大于检查组、反刍思维组和健康对照组[(103.0±9.5)vs.(89.7±11.0),(85.3±10.8),(86.2±13.5),Ps〈0.01];⑤污染/洗涤强迫得分与缺乏自信和社交愿望得分呈负相关(r=-0.23,-0.38),与冷漠得分、厌恶感总分呈正相关(r=0.36,0.68);检查强迫得分与躯体焦虑、应激敏感性、冒险探索、社交愿望、怨恨、言语攻击呈正相关(r=0.22~0.42);伤害他人/自己的强迫想法得分与躯体焦虑、精神焦虑、应激敏感性、缺乏自信、冲动性、冒险探索、怨恨、兴奋性、不信任、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得分呈正相关(r=0.32~0.66),与安全感总分呈负相关(r=-0.57).结论:洗涤组强迫症患者的厌恶感高于检查组和反刍思维组;反刍思维组强迫症患者的安全感低于洗涤组和检查组,而且神经质人格特质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分型 人格特征 安全感 厌恶感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化振 杨来启 +4 位作者 吴兴曲 马文涛 张彦 贾婷 施旺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对68例强迫症患者(OCD)和77例正常对照(NC)分别进行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测量,对数据进行t、非参数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①61例(89.7%)强迫症... 目的探讨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对68例强迫症患者(OCD)和77例正常对照(NC)分别进行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测量,对数据进行t、非参数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①61例(89.7%)强迫症患者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得分≥15分;30例症状加重的患者,其得分全部≥15分;不同严重程度患者间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存在显著差异(P<0.01);患者组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1,P<0.001)。②患者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上低于对照组,在自责、幻想、退避因子间高于对照组(t=-7.429,-3.550,10.797,4.483,3.570,均P<0.001)。③患者组森田神经质性格与自责、幻想存在着显著正相关(r=0.389,0.395,均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往往采取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这些与森田神经质性格关系密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森田神经质性格 应付方式
下载PDF
强迫性障碍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金凤 胡蕾 +4 位作者 王爱荣 刘英 李峰 许玉玲 陈旭先 《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31例强迫性障碍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DSQ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分均高于对照组(P<0.... 目的探讨强迫性障碍患者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31例强迫性障碍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DSQ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分、中间型防御机制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成熟防御机制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内外向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DSQ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同一化因子分与EPQ的精神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DSQ的幻想、退缩、躯体化、回避、制止、伴无能之全能因子分与EPQ的内外向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DSQ的投射、潜意显现、幻想、退缩、躯体化、回避因子分与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其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防御机制 人格特征
下载PDF
强迫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人格五因素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文胜 于宏华 焦志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4-487,共4页
目的:了解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人格五因素(FFM)特征。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OCD患者,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做定式检查,最终确诊44例患者为被试。用PDQ+4在44例被试中筛查,再用PDI-IV... 目的:了解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人格五因素(FFM)特征。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OCD患者,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做定式检查,最终确诊44例患者为被试。用PDQ+4在44例被试中筛查,再用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用NEO-PI-R对所有被试做人格测查并与全国12个城市正常成人NEO-PI-R分比较。结果:44例OCD患者中有32例同时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共病率为72.7%。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组的FFM特征为高神经质(67.9±7.7),低外向性(39.0±10.3)、低顺同性(42.6±7.7)和低严谨性(39.3±12.4),开放性正常(45.6±8.8)。OCD不伴有人格障碍组除开放性维度(38.3±13.4)较低外,其余四个维度均正常。结论: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的患者除了高神经质、内向以及严谨性较差外,人际关系方面信任感、坦诚性和利他性也较低,体现了人格障碍患者核心的人格特征。OCD不伴有人格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兴趣狭窄,缺乏好奇心,不适应变化,保守等人格特质,却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障碍 人格五因素 横断面调查 人格障碍 NEO-PI-R
下载PDF
社交恐怖症的人格及症状特征与强迫症、抑郁症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兴洁 施旺红 +3 位作者 李米 宋丽娜 佟洋 洪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98-2200,共3页
目的:通过与强迫症、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探讨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社交恐怖症(28)、强迫症(29)和抑郁症(30)3组患者共计87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检测评定.3组患者间的人格进行比较,并对人格... 目的:通过与强迫症、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探讨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社交恐怖症(28)、强迫症(29)和抑郁症(30)3组患者共计87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检测评定.3组患者间的人格进行比较,并对人格和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社交恐怖症组与强迫症组EPQ的内外向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格和部分症状间存在相关性.结论:与抑郁症患者相比,社交恐怖症患者与强迫症患者有更加相似的人格特征,这些结果为今后社交恐怖症的诊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恐怖症 强迫症 对照研究 人格特征
下载PDF
强迫性障碍患者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艾霞 刘华清 张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人格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住院治疗的77例强迫性障碍患者施测,将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本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4.29±0....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人格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对住院治疗的77例强迫性障碍患者施测,将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本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4.29±0.96)分,成熟防御机制(4.99±1.10)分,中间型防御机制(4.49±0.67)分;MMPI中癔症、抑郁症、病态人格、神经衰弱4个临床量表标准分(T)均高于中国划界值60分。第一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r1)=0.712,其反映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与精神分裂、神经衰弱、轻躁狂、病态人格和疑病的人格特征正相关;第二对典型变量相关系数(r2)=0.490,其反映成熟防御机制与病态人格、抑郁、偏执、癔症的人格特征负相关。结论:强迫性障碍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方式与精神病性倾向和部分神经症倾向的人格特征相关;不成熟防御方式与精神病倾向人格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防御机制 人格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