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Image Quality of Computed Radiography
1
作者 Gede Bayu Suparta Nugroho Waskito Lestari Sri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版)》 2010年第4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优化设置 灯丝电流 阴极电压 X光图像 基础
下载PDF
Reduction of the Radiation Dose by Decreasing the Tube Current without Degradation of Low-Contrast Detectability on Abdominal Multi-Detector Row CT: A Phantom-Based Study
2
作者 Minxia Hu Xinming Zhao +1 位作者 Junfeng Song Chunwu Zhou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3年第4期110-115,共6页
As use of the lowest acceptable radiation dose during routine diagnostic imaging is important, we determined the optimal tube current without degradation of low-contrast detectability on abdominal multi-detector row C... As use of the lowest acceptable radiation dose during routine diagnostic imaging is important, we determined the optimal tube current without degradation of low-contrast detectability on abdominal multi-detector row CT (MDCT). CT scanning was performed with a Catphan&#174;?500 phantom. The optimal tube current was 300 mA on 64-MDCT and 160 mA on 8-MDCT, with a fixed voltage of 120 kV. Reduction of the radiation dose in abdominal CT scanning by lowering the tube current proved to be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be Current radiation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ABDOMINAL Imaging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and MDCT in suspected scaphoid fractures 被引量:4
3
作者 Cyrus Behzadi Murat Karul +6 位作者 Frank Oliver Henes Azien Laqmani Philipp Catala-Lehnen Wolfgang Lehmann Hans-Dieter Nagel Gerhard Adam Marc Regier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radiation dose of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and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 in suspected scaphoid fractures.METHODS: One hundred twen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 AIM: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radiation dose of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and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 in suspected scaphoid fractures.METHODS: One hundred twen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who had suffered from a wrist trauma and showed typical clinical symptoms suspicious of an acute scaphoid fracture. All patients had initially undergone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Subsequent MDCT was performed within 10 d because of persisting clinical symptoms. Using the MDCT data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a fourfold table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test results. The effective dose and impaired energy were assessed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radiation burden of the two techniques. The Wilcoxon test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two diagnostic modalities.RESULTS: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showed 34 acute fractures of the scaphoid in 124 patients(42.2%). Subsequent MDCT revealed a total of 42 scaphoid fractures. The sensitivity of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for scaphoid fracture detection was 42.8% and its specificity was 80% resulting in an overall accuracy of 59.6%.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was significantly inferior to MDCT(P < 0.01) concerning scaphoidfracture detection. The mean effective dose of MDCT was 0.1 m Sv compared to 0.002 m Sv of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CONCLUSION: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is insufficient for accurate scaphoid fracture detection. Regarding the almost negligible effective dose, MDCT should serve as the first imaging modality in wrist trau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ULOSKELETAL imaging SCAPHOID fracture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Biplane radiography Emergency radiology Diagnostic accuracy WRIST trauma dose calculation
下载PDF
Data analysis of low dose multislice helical CT scan in orbital trauma 被引量:2
4
作者 Ji-Wei Wang, Bo-Rong P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2年第3期366-369,共4页
AIM: To explore the optimal low dose of MSCT in orbital trauma examination. METHODS: Sixty transverse images of the fracture layer were selected. Low-dose images acquired at 30, 70, 100, 140, 170, and 200 milliampere ... AIM: To explore the optimal low dose of MSCT in orbital trauma examination. METHODS: Sixty transverse images of the fracture layer were selected. Low-dose images acquired at 30, 70, 100, 140, 170, and 200 milliampere (mA) were simulated by adding noise to the image space using software. After assessing the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image quality and fracture, we found the optimal tube current that met diagnostic requirements and then applied it to clinical use. The CT Dose Index volume (CTDIvol), dose length product (DLP) and effective dose (ED) were recorded. The image quality was classified as good, fairly good, ordinary, poor, or very poor according to image level, noise, anatomic structure and whether the diagnostic requirements were met or not. The rank-sum test was used to perform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ranked data Th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the numerical data. RESULTS: Under the scan conditions of a conventional dose of 300 mA, 60 cases of orbital fracture, 38 cases of orbital emphysema, 25 cases of ocular damage, and 3 cases of intraorbital foreign body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images of the 60 orbital trauma patients. Among the low dose simulated images, the image quality difference of the different doses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hi(2) =15.678, P =0.016). When the dose was lowered to 70 mA, the above mentioned clinical signs were still clear and diagnostic, however th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2 cases were good, 16 cases were fairly good, and 42 cases were ordinary, poor or very poor. When the simulated dose tube current was 100mA, th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results were 18 cases good, 34 cases fairly good, and 8 cases ordinary, poor and very poor;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dos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When using a 100 mA tube current to examine 40 cases of orbital trauma patients in the clinic, the acquired image quality was 10 cases good, 26 cases fairly good and 4 cases ordinary, without any cases of poor or very poor. The CTDIvol, DLP and ED were 20.72mGy, 124.97mGy.cm and 0.26mSv,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TDIvol, DLP and ED were 62.53mGy, 375.18mGy.GTtl and 0.86mSv, respectively, when using a conventional dose of 300mA. Compared with the tube current of 100mA for scanning, the ED declined 70%. CONCLUSION: When conducting an MSCT scan for orbital trauma, the acquired images using the 100 mA tube current can meet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requirements, and the radiation dose to the patients can be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IT radiation dose body section radiograph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骨盆数字断层融合辐射剂量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慧钊 张泽坤 +2 位作者 丁芳芳 吴文娟 宋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骨盆数字断层融合(DTS)成像的最佳剂量比,以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资料与方法对18具骨盆标本进行3组骨盆DTS扫描和1组髋关节CT扫描,其中3组骨盆DTS扫描的剂量比参数值分别为6、7、10,比较4组所得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剂量。结... 目的探讨骨盆数字断层融合(DTS)成像的最佳剂量比,以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资料与方法对18具骨盆标本进行3组骨盆DTS扫描和1组髋关节CT扫描,其中3组骨盆DTS扫描的剂量比参数值分别为6、7、10,比较4组所得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剂量。结果 4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2.06,P<0.001),4组髋关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2.34,P<0.001)。4组间检查剂量依次为:6DTS剂量比组<7DTS剂量比组<10DTS剂量比组<CT组;DTS剂量比设置为6时所得图像质量低于其他3组,而DTS剂量比设置为7、10时的图像质量与CT无差别。剂量比设置为7时的DTS图像质量高而检查剂量小。结论剂量比影响骨盆DTS的检查剂量和图像质量,骨盆DTS检查的最佳剂量比为7,在此剂量比设置下,可以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骨盆DTS的低剂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放射摄影术 数字断层融合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剂量效应关系 辐射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蔡楚逸 曹国全 +4 位作者 胡浩 张辉 叶小合 杨建涛 吴恩福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评价与比较320排容积CT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和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常规组(A组)53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②低剂量组(B组)44... 目的:评价与比较320排容积CT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和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常规组(A组)53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②低剂量组(B组)4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通过对比两组的升主动脉根部的平均强化CT值(SI)、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客观评价冠状动脉。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8.66±3.67)m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99±2.42)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3,P<0.05)。A、B两组共1 187段血管,A组中较为优秀(3分或4分)的血管段数占92.4%(599/648),B组占92.9%(501/539),A、B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0,P=0.631)。A、B两组的SI、SD、SNR、CNR分别为(433.4±82.5)HU、22.1±6.2、20.7±5.7、16.6±5.0和(436.1±94.7)HU、21.5±4.9、20.9±5.5、16.9±4.7,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从客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3、-0.522、0.240、0.311,均P>0.05)。结论: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低剂量技术可以减少54%的辐射剂量,又可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放射摄影术 冠状血管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两种数字成像系统在乳腺摄影中的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长久 后军民 +6 位作者 任胜辉 李燎原 董晓蕾 陆皓 何雅坤 任静 许国辉 《西部医学》 2012年第4期738-740,共3页
目的对比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和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在乳腺摄影中的差异,探讨DR摄影的优势。方法应用DR、CR系统拍摄乳腺受检者各50例,并抽取DR、CR系统拍摄的、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 目的对比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和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在乳腺摄影中的差异,探讨DR摄影的优势。方法应用DR、CR系统拍摄乳腺受检者各50例,并抽取DR、CR系统拍摄的、经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影像资料各50例,统计对比其在影像质量、辐射剂量、摄影条件(管电压、曝光量)、重拍率、检查时间、诊断符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DR、CR的甲片率、乙片率、废片率分别为90%、8%、2%和60%、28%、12%;辐射剂量分别为(1.06±0.39)mGy和(1.93±0.33)mGy;曝光量分别为(96.85±40.65)mAs和(134.15±35.55)mAs;重拍率分别为2%和18%;检查时间分别为(4.07±0.31)min和(8.25±0.54)min;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和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电压分别为(27.74±1.39)KV和(27.94±1.56)K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摄影中,应用DR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符合率、成像质量,并降低了辐射剂量、重拍率、检查时间和曝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DR) 计算机X线摄影(CR) 乳腺 辐射剂量 成像质量
下载PDF
线扫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余厚军 于红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探讨线扫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工作原理与实用价值。方法 以多丝正比室线扫描X线摄影系统为基础 ,分析线扫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适用性。结果 线扫描成像技术克服了散射线造成的干扰 ,且探测灵敏度和精密度分辨率高。结论 ... 目的 探讨线扫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工作原理与实用价值。方法 以多丝正比室线扫描X线摄影系统为基础 ,分析线扫描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适用性。结果 线扫描成像技术克服了散射线造成的干扰 ,且探测灵敏度和精密度分辨率高。结论 线扫描成像技术适合于除了动态摄影以外的各种数字X线摄影 ,对我国常规X线摄影逐步实现数字化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原理 多丝正比室 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床旁DR与CR胸部摄影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成荣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目的通过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系统与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系统胸部摄影图像质量的对比分析,探讨床旁DR摄影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拍摄的DR床旁X线胸片1000份和既往CR床旁X线胸片1000份进行... 目的通过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系统与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系统胸部摄影图像质量的对比分析,探讨床旁DR摄影的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拍摄的DR床旁X线胸片1000份和既往CR床旁X线胸片1000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床旁DR摄影的应用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图像质量,明显减少了放射技师的工作量,同时还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床旁DR胸部摄影比CR胸部摄影有着明显的优势,对手术患者和危重患者的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投照射影 数字化X线摄影 计算机X线摄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降低X线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成兵 季亚莉 +1 位作者 李署生 方远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降低X线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移动式床边X线机,选取新生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50例,用FUJI-IP板进行照射,得到100张图像,A组以最低毫安秒(mAs),B组以常规mAs对新生儿进行...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在新生儿床边摄片中降低X线剂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移动式床边X线机,选取新生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50例,用FUJI-IP板进行照射,得到100张图像,A组以最低毫安秒(mAs),B组以常规mAs对新生儿进行床边摄片,分别记录、测量2组摄影的X线辐射剂量,对其图像质量、细微结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辐射剂量为(0.029 5±0.030 57)mSv,B组辐射剂量为(0.135 1±0.036 27)mSv,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P<0.01),甲级片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细微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现有设备,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改变新生儿床边摄片的投照条件,降低辐射剂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新生儿 床边摄片 辐射剂量
下载PDF
X线诱导声学计算机断层扫描在放射检测及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文杰 李屹洲 +1 位作者 李强 刘瑞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7期2149-2153,共5页
X线诱导声学计算机断层扫描(XACT)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成像技术。XACT是利用单脉冲X线和超声信号的实时分析实现低辐射量和高分辨率的成像,XACT在放射检测、辐射剂量监测、肿瘤定位以及骨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XACT能够... X线诱导声学计算机断层扫描(XACT)是一种新兴的数字成像技术。XACT是利用单脉冲X线和超声信号的实时分析实现低辐射量和高分辨率的成像,XACT在放射检测、辐射剂量监测、肿瘤定位以及骨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XACT能够在单次光照时间内成像,减少辐射暴露,对临床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XACT在各种医学成像领域的应用潜力已被验证,但仍需要优化成像重建算法以及提高设备临床适用性等。未来,应深入开发新的成像算法以及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以推动其在医学成像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检测 疾病诊断 X线诱导声学计算机断层扫描 辐射量 单次光照时间
下载PDF
床旁DR与床旁CR胸部摄影质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史世生 常利名 +5 位作者 洪常华 徐志力 张月莲 侯坤 李玉梅 董铮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目的通过对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拍摄胸片图像的质量分析总结,探讨床旁DR摄影的优势。方法应用床旁DR系统拍摄床旁胸片900张,与随机抽取的既往床旁CR胸片900张进行对比。结果床旁DR的应用进一步减少... 目的通过对床旁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拍摄胸片图像的质量分析总结,探讨床旁DR摄影的优势。方法应用床旁DR系统拍摄床旁胸片900张,与随机抽取的既往床旁CR胸片900张进行对比。结果床旁DR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重拍率,降低了辐射剂量,可提供更加优良的影像信息。结论床旁DR胸部摄影较CR胸部摄影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危重患者和手术患者的诊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DR) 计算机X线摄影(CR) 床旁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两种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永霞 宋少娟 +2 位作者 刘传亚 亓恒涛 秦维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 探讨比较全视野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FFDM)与计算机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CRM)在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方法 用FFDM对ALVIM乳腺摄影体模TRM进行自动曝光控制(AEC)摄影,再用CRM专用成像板(IP)在同一摄影机上用相... 目的 探讨比较全视野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FFDM)与计算机乳腺X射线摄影系统(CRM)在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方法 用FFDM对ALVIM乳腺摄影体模TRM进行自动曝光控制(AEC)摄影,再用CRM专用成像板(IP)在同一摄影机上用相同条件对体模摄影。固定AEC摄影时的kV值,选用曝光量数值14、16、18、22和24mAs,在FFDM机上对模体摄影,记录上述摄影条件和入射皮肤剂量(ESD)及平均腺体剂量(AGD)。由5位影像科资深医师分别在相同条件下对所得影像进行软阅读,按照5分值判断法评判,然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出每种信号的判断概率值(Pdet),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辐射剂量均为1.36mGy时,FFDM对模体内钙化点和肿块灶Pdet值比CRM高,尤其是微小钙化点和小肿块灶,微小钙化点最大差值为0.215,小肿块灶最大差值为0.245。在相同的Pdet值下,FFDM的辐射剂量比CRM低,ESD的值降低了26%,腺体平均剂量降低了41%。在使用FFDM摄影时,当mAs值超过AEC值时,Pdet值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在相同曝光条件下,FFDM对乳腺钙化点和肿块灶的检出率高于CRM;在获得相似图像质量时,FFDM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C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射线照相术 全视野数字摄影术 计算机乳腺X射线摄影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文洪 詹灵 +1 位作者 陈英 章伟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乳腺摄影屏-片系统与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的曝光条件,以及不同曝光量对乳腺CR影像的影响,探讨乳腺CR摄影条件的优化原则。方法 应用屏.片组合和CR,分别采用26、28、30kv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采用自动曝光... 目的 通过比较乳腺摄影屏-片系统与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的曝光条件,以及不同曝光量对乳腺CR影像的影响,探讨乳腺CR摄影条件的优化原则。方法 应用屏.片组合和CR,分别采用26、28、30kv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并记录曝光量数值(mAs),对CR影像进行处理。同时CR采用上述相同kV、照射野,以及不同的曝光量对模体进行摄影,并对CR影像进行不同的处理。所获图像由4位放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的评分标准评价打分。结果 采用自动曝光模式,乳腺CR摄影的曝光量明显高于传统屏-片组合的曝光量;乳腺CR摄影的曝光量降低到标准自动曝光模式的1/2.1/3时仍能满足诊断要求,此时的曝光量较屏-片组合采用自动曝光模式的曝光量低。结论 乳腺CR摄影采用不经重新校正的自动曝光模式时,曝光量明显增加;符合诊断要求的乳腺CR摄影所需曝光量可低于屏一片组合,合理使用CR是降低乳腺CR摄影剂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X射线照相术 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 乳腺摄影屏-片系统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自动曝光模式的校正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红洲 邵国良 +1 位作者 石磊 刘情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 通过参照乳腺屏一片系统摄影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对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方法 应用屏-片组合,28 kV条件下,对40 mm厚的有机玻璃进行自动曝光,以此所得曝光量(mAs)为基准,分10档分别采用... 目的 通过参照乳腺屏一片系统摄影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对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进行校正,从而实现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最优化.方法 应用屏-片组合,28 kV条件下,对40 mm厚的有机玻璃进行自动曝光,以此所得曝光量(mAs)为基准,分10档分别采用±10 mAs的曝光量用CR进行曝光,选取LgM=2.0的曝光量作为基准,对CR的自动曝光模式进行校正.采用经校正后的CR自动曝光模式,分别采用26、28和30 kV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进行摄影,模体采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模式进行摄影,记录曝光量数值(mAs),对CR影像进行处理.同时CR采用相同的kV和照射野及不同的曝光量对模体进行摄影.CR影像经后处理后请4位放射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按照美国放射学会(ACR)的评分标准评价打分.结果 采用稍高于传统屏-片组合的曝光量作为cR自动曝光校正基准值,可实现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模式的校正,经校正后模体测试影像的评分均高于ACR的评分标准.结论 乳腺CR摄影自动曝光模式可根据CR特点进行校正,经校正后的乳腺CR摄影的自动曝光控制模式应用于临床既町明显降低病人辐射剂量,又可得到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优质乳腺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射线摄影 乳腺摄影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和双面阅读系统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永霞 王敬稳 +3 位作者 杨小红 梁广路 李秋平 徐英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系统和双面阅读系统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用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系统和双面阅读系统对ALVIM统计学乳腺摄影模体TRM进行曝光,记录摄影条件为26 kV、55 mAs,模... 目的对比研究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系统和双面阅读系统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在相同的辐射剂量下用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系统和双面阅读系统对ALVIM统计学乳腺摄影模体TRM进行曝光,记录摄影条件为26 kV、55 mAs,模体表面入射剂量(ESD)和腺体平均剂量(AGD)分别为2.18 mGy和0.65mGy,然后固定此摄影条件kV值,选用不同mAs值(60 mAs、50 mAs、45 mAs、40 mAs、35 mAs)用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双面阅读系统对模体进行曝光,记录ESD和AGD,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三名放射学专家进行视读打分,按照5值判断法评判,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每种信号的判断概率值Pdet,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ESD和AGD分别为2.18 mGy和0.65 mGy时,双面阅读系统所摄取模体影像内容物中不同直径钙化点和肿块灶的Pdet值分别是0.731~0.924和0.671~0.945,单面阅读系统所摄取模体影像内容物中不同直径钙化点和肿块灶的Pdet值分别是0.530~0.561和0.476~0.581。在相同的判断概率值Pdet下,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系统所用ESD和AGD分别为2.18 mGy和0.65 mGy,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双面阅读系统所用的ESD和AGD分别为1.75 mGy和0.53 mGy,双面阅读系统较单面阅读系统ESD减少了19.6%,AGD减少18.4%。结论在相同曝光条件下,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双面阅读系统对模体内容物的检出率高于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系统;在获得相似图像质量时,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双面阅读系统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双面阅读系统 计算机乳腺X线摄影单面阅读系统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合理应用X射线检查优化辐射剂量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淼 肖志清 +3 位作者 王艳强 郭晗 冀书颖 余建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X射线的影像学检查是现代化精准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诊治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及手术方案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X射线和CT检查的广泛应用,重复的和过度的X射线检查时有发生,使受检者接受了过多的或额外辐射剂量,引起辐射... X射线的影像学检查是现代化精准医疗中的重要环节,在诊治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及手术方案制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X射线和CT检查的广泛应用,重复的和过度的X射线检查时有发生,使受检者接受了过多的或额外辐射剂量,引起辐射损伤。如何优化辐射剂量,达到既满足疾病的诊断,又能降低受检者的辐射损伤,是研究者和设备研发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以致X射线的辐射损伤引起了政府、社会、受检者和X射线检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评述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射线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辐射损伤 低剂量
原文传递
基于放射信息系统调查某医院不同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的频次分布 被引量:6
18
作者 肖国兵 高超 +4 位作者 苏垠平 陈俊波 牛昊巍 孙全富 傅颖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29-731,733,共4页
[目的]利用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数据信息了解X射线诊断检查的频次分布情况。[方法]通过RIS数据库搜集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某区医院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时的编号(ID)、性别、出生日期、受检时间、检查部位等相关信息,然后利用... [目的]利用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数据信息了解X射线诊断检查的频次分布情况。[方法]通过RIS数据库搜集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某区医院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时的编号(ID)、性别、出生日期、受检时间、检查部位等相关信息,然后利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清理及相应的统计处理,调查不同性别、年龄及受检部位的患者接受不同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的频次分布,及依据患者年龄、受检部位统计2012年患者重复接受CT检查的情况。[结果]该医院共有11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2012年全年共进行416 947人次X射线诊断检查。其中,接受计算机X射线摄影/数字化X射线摄影(CR/DR)检查最高,为328 484人次;其次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79 897人次;牙科摄影为7 303人次。在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中,胸部摄影所占比例最高,约为40.2%;其次为四肢及关节摄影,为27.0%;再次为头部CT检查,约为6.4%。在接受儿童CT扫描的患者中,头部CT检查比例占70.3%。CT重复检查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0~15岁受检者重复检查的比例约占7.0%;16~40岁占14.4%;40岁以上占22.3%。[结论]利用RIS系统可获取详细的X射线诊断照射信息,方法科学且经济可行。除CR/DR以外,CT检查人次数占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人次数的比重较高,其中,头部CT较常见,尤其是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医疗照射 放射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X射线摄影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