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row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 of gastric variceal collateral circulation 被引量:18
1
作者 Zhao, Li-Qin He, Wen +2 位作者 Li, Ming Liu, Peng Li, Pe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8期1003-1007,共5页
AIM: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f gastric varices (GVs) with 64-row multidetector computer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 (MDCTPV).METHODS:64-row MDCTPV with a slice thickness of 0.625 mm and a s... AIM: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f gastric varices (GVs) with 64-row multidetector computer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 (MDCTPV).METHODS:64-row MDCTPV with a slice thickness of 0.625 mm and a scanning field from 2 cm above the tracheal bifurcation to the lower edge of the kidney was performed in 86 patients with GVS diagnosed by endoscopy.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protocol included unenhanced,arterial and portal vein phases. The MDCTPV was performed on an AW4.3 workstation. GV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Sarin's Classification. The afferent and efferent veins of each type of GV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afferent venous drainage originated mostly from the left gastric vein alone (LGV) (28/86,32.59%),or the LGV more than the posterior gastric vein/short gastric vein [LGV > posterior gastric vein/short gastric vein (PGV/SGV)] (22/86,25.58%),as seen by MDCTPV. The most common efferent venousdrainage was via the azygos vein to the superior vena cava (53/86,61.63%),or via the gastric/splenorenal shunt (37/86,43.02%) or inferior phrenic vein (8/86,9.30%) 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type 1,the afferent venous drainage of GV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LGV or LGV > PGV/SGV (43/48,89.58%),and the efferent venous drainage was mainly via the azygos vein to the super vena cava (43/48,89.58%),as well as via the gastric/splenorenal shunt (8/48,16.67%) or inferior phrenic vein (3/48,6.25%) 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 type 2,the afferent venous drainage of the GV mostly came from the PGV/SGV more than the LGV (PGV/SGV > LGV) (8/16,50%),and the efferent venous drainage was via the azygos vein (10/16,62.50%) and gastric/splenorenal shunt (9/16,56.25%). In patients with isolated gastric varices,the main afferent venous drainage was via the PGV/SGV alone (16/22,72.73%),and the efferent venous drainage was mainly via the gastric/splenorenal shunt (20/22,90.91%),as well as the inferior phrenic vein (3/23) 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CONCLUSION:MDCTPV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afferent and efferent veins of all types of GV,and it could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GV bl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 Gastric varices Portal hypertensio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下载PDF
MSCTV在Cockett’s综合征中的诊治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晶 高峰 陈建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探讨直接法下肢静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MSCTV)在Cocke’s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直接法MSCTV诊断的Cocke’s综合征的影像特点,对髂总静脉受压节段进行管腔轴位重建,计算受压... 目的:探讨直接法下肢静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MSCTV)在Cocke’s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直接法MSCTV诊断的Cocke’s综合征的影像特点,对髂总静脉受压节段进行管腔轴位重建,计算受压节段狭窄椭圆比,以1:3设定界值并根据是否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I^III型,制定不同治疗方案,以下肢周径差及6个月随访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MSCTV诊断Cocke’s综合征35例,其中I型5例,表现为左髂总静脉局部受压变扁,管腔轴位椭圆比>1/3,狭窄远端静脉扩张伴或不伴侧支循环通路的建立,采用保守治疗。II型19例,表现为管腔明显狭窄,管壁呈明显弧形受压切迹,管腔轴位椭圆比≤1/3,采取介入治疗方案,其中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4例行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治疗。III型11例,表现为管腔明显狭窄或节段性闭塞、狭窄处对比剂缺失或于管腔两侧线样通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采用溶栓后支架植入术。35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左股静脉节段性血栓形成,余无明确再狭窄及血栓复发征象,无肺动脉栓塞病例。结论:直接法MSCTV能对Cocke’s综合征做出准确诊断,并能通过后处理重建准确评估髂内静脉的受压程度及属支血管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技术 静脉成像 左髂总静脉
下载PDF
经双侧大隐静脉入路的双下肢CTV/A成像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信友 魏淼 +2 位作者 王思杭 黄文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双侧大隐静脉入路的双下肢静脉造影/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angiography,CTV/A)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男49,女60)后经DS... 目的:探讨经双侧大隐静脉入路的双下肢静脉造影/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angiography,CTV/A)技术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男49,女60)后经DSA确诊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7例(男25,女32)、B组52例(男24,女28)。A组采用双侧大隐静脉(膝关节下方)对比剂入路,B组采用双侧足背静脉对比剂入路。2组均行对比剂团注追踪触发扫描,A组监测腹主动脉,B组监测下腔静脉。三维容积重组(three-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3D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多种后处理方式显示动静脉压迹和迂曲开放侧支。由3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分别从图像质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对比度(直接征象)和侧支显示率(间接征象)进行评价。结果:①迂曲的盆腔静脉、马尾静脉丛、腹壁侧支显影率:A组>B组(58.14%vs. 13.95%,P<0.001),双下肢曲张静脉网显影率:A、B组无明显差异(98.83%vs. 96.51%,P=0.312)。②血管密度:下腔静脉主干:A、B组无统计学差异[(354.07±26.49)HU vs.(303.59±30.57)HU,t=11.57,P<0.001],髂动脉主干:A组>B组[(177.28±14.95)HU vs.(74.24±13.49)HU,t=47.45,P>0.001]。③对比剂涡流发生率:A组<B组(23.26%vs. 62.79%,P<0.001)。④CTV/A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确诊率:A组>B组(93.6%vs.10.22%,P<0.001)。结论:双侧大隐静脉入路下肢CTV/A成像检查清晰展示髂动静脉的解剖关系和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提高了图像质量和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入路 ctv/A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肺动脉CTA联合间接法盆腔下肢静脉CTV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剑 黄锦钊 +3 位作者 袁国奇 吴文秀 刘海明 梁辉清 《罕少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6-7,13,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CTA联合间接法盆腔下肢静脉CTV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56例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肺动脉CTA及间接法盆腔下肢静脉CTV,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及观察,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肺动脉CTA联合间接法盆腔下肢静脉CTV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56例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肺动脉CTA及间接法盆腔下肢静脉CTV,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及观察,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无阳性发现7例,仅发现肺动脉栓塞3例,仅发现下肢静脉栓塞11例,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静脉栓塞35例(62.5%)。结论肺动脉CTA联合间接法盆腔下肢静脉CTV能很好地显示肺动脉栓塞和/或下肢静脉栓塞,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造影术
下载PDF
CTV上肢静脉血管检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路失常后通路管径狭窄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培培 王亚君 杜训松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研究上肢静脉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TV)检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通路失常后通路管径狭窄程度的评估。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60例MHD患者,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以及CTV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血管轻度狭窄、中度狭... 目的:研究上肢静脉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TV)检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通路失常后通路管径狭窄程度的评估。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60例MHD患者,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以及CTV检查,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血管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计算CTV检查诊断效能。结果:患者的静脉狭窄情况主要发生在动静脉瘘口段、前臂静脉段及上臂静脉远段,而对于重型静脉狭窄则多见于中心静脉端,经CTV检查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性分析,两种检查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t=4.876,t=3.955,t=4.018;P<0.05),通过对患者的CTV检查结果效能进行分析,CTV检查的灵敏度为85.26%,特异度为75.23%,准确率为98.22%。结论:通过对患者上腔静脉的CTV检查,对于血液透析通路失常患者具有较为直观准确的诊断意义。在对患者的血液透析通路狭窄情况的诊断过程中,通过对患者CT辐射剂量的降低,对于患者诊断准确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造影(ctv)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血液透析通路狭窄
下载PDF
CTV图像融合法展示硬膜下血肿与邻近静脉的空间构象
6
作者 许伟明 林玉克 +5 位作者 林建斌 陈崇泽 王伟 穆书闻 王成 王守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s,ASDH)是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伤[1],临床救治存在很多挑战[2],静脉损伤在其致病机制中可能存在一定作用[3]。以往ASDH的影像学评估通常由CT平扫来实现,缺乏脑静脉损伤的评估。近年来,颅脑C...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s,ASDH)是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伤[1],临床救治存在很多挑战[2],静脉损伤在其致病机制中可能存在一定作用[3]。以往ASDH的影像学评估通常由CT平扫来实现,缺乏脑静脉损伤的评估。近年来,颅脑CT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venography, CTV)技术逐渐成熟[4],CTV后处理的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能显示脑静脉的整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静脉成像 急性硬膜下血肿 颅内静脉 容积重建技术 曲面重建技术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的优化CTV技术
7
作者 宋岩 马蕊 +4 位作者 张俊祥 潘昱臣 田晨 卢云龙 刘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优化CTV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或手术确诊布-加综合征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V检查,分为A、B2组,A组采值峰值,从对比剂均匀度、管壁边缘锐利度、分支/属支显示情况三个方面对图像进行评价,比较2组靶血...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优化CTV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或手术确诊布-加综合征患者4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V检查,分为A、B2组,A组采值峰值,从对比剂均匀度、管壁边缘锐利度、分支/属支显示情况三个方面对图像进行评价,比较2组靶血管的CT值峰值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A组靶血管CT值峰值的平均值高于B组;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血管成像质量明显优于B组(P<0.05),门静脉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加综合征优化CTV技术能够用更低剂量的对比剂、更为合适的扫描期相获得更优质的图像,扫描方案较为简便,可以在满足血管成像的同时兼顾腹部脏器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ctv 扫描方案优化
下载PDF
左心耳发育不良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8
作者 袁明远 李炜 +2 位作者 郇强 宁忠平 赵志宏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921-928,共8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发育不良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预防左心房血栓抗凝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经左心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成像(CTV)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发育不良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预防左心房血栓抗凝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7月至2023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经左心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成像(CTV)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左心耳发育不良的房颤患者5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抗凝治疗方案。结果5例房颤患者,1例完成左心房CTV及TEE检查,1例完成胸部CT平扫及TEE检查,3例完成左心房CTV检查。5例患者均依靠左心房CTV延迟期及肺静脉期多平面重建和(或)TEE结果诊断左心耳发育不良,TEE可见细小的左心耳间隙或不能见到左心耳口。左心耳发育不良均表现为左心耳小,左心耳壁肥厚,无左心耳腔或左心耳腔细小,左心房CTV对比剂难以进入。5例患者均合并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1例行冷冻消融术,既有抗血小板方案也有抗凝方案或二者兼有。结论左心房CTV延迟期及肺静脉期多平面重建可明确诊断特殊类型的发育不良的左心耳,TEE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伴左心耳发育不良的房颤患者抗凝方案有待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发育不良 心房颤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成像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抗凝治疗
下载PDF
直接法多层螺旋CT髂静脉成像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辉红 陈群林 +3 位作者 林征宇 陈小荣 江飞 江红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IVCS的患者先后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对髂静脉的显示能力;以DSA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 目的探讨MSCT静脉成像(MSCTV)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IVCS的患者先后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及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评价两种方法对髂静脉的显示能力;以DSA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IVCS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28例中,经直接法髂静脉MSCTV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26例,显示不清2例;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髂静脉显示清晰19例,显示不清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9)。直接法髂静脉MSCTV对IVCS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65%(22/23)、80.00%(4/5),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22%(15/23)、80.00%(4/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直接法髂静脉MSCTV诊断IVCS具有较高敏感度,有助于检出IV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造影术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价值初探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天然 赵春雷 +4 位作者 陈自谦 钱根年 李铭山 栗莉 陈蕾蕾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MSCTA)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下肢静脉造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表现,利用评分法估计病变累积范围,同时结合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中正常3例,下肢静脉栓塞18例,其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MSCTA)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下肢静脉造影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学表现,利用评分法估计病变累积范围,同时结合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1例中正常3例,下肢静脉栓塞18例,其中左侧下肢静脉栓塞11例,右侧下肢静脉栓塞5例,双侧同时出现栓塞2例。正常下肢静脉MSCT造影表现为大隐静脉及股深静脉均显影良好,充盈饱满,管腔内密度均匀,无充盈缺损及狭窄,无侧支循环属支显示,髂外静脉及髂总静脉显示清楚,髂内静脉显示率较低。下肢静脉栓塞MSCT造影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变细、变窄或中断,梗阻段以上静脉血管不能显示,深浅静脉交通支明显增多,侧支循环开放,盆腔内静脉丛迂曲扩张。梗阻部位:股静脉16例,髂外静脉1例,髂总静脉1例。梗阻程度评分结果:≤5分12例,5.10分4例,≥10分2例。11例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证实血栓存在与MSCTV完全一致(100%)。结论经下肢静脉注射对比剂,能避免动脉伪影的干扰且可直接显像,多种重建技术可明确病灶的范围和程度,对侧支循环及交通支的精确显示是MSCTV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下肢深静脉 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
下载PDF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诊断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叶玉芳 刘连祥 +2 位作者 吴晶 王连庆 吴育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各序列及CT在诊断脑硬膜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方法  2 0例经MRI及MRV(其中 15例曾行CT检查 )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的病人 ,着重观察静脉窦内异常信号、脑肿胀、脑实质内异常信号及有无乳突炎等。结果  15例行CT扫描病人... 目的 探讨磁共振各序列及CT在诊断脑硬膜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方法  2 0例经MRI及MRV(其中 15例曾行CT检查 )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的病人 ,着重观察静脉窦内异常信号、脑肿胀、脑实质内异常信号及有无乳突炎等。结果  15例行CT扫描病人中 ,7例可见脑内异常密度影 ,1例可见上矢状窦增宽 ,有高密度影充填 ,MRV显示上矢状窦血栓11例 ,上矢状窦合并横窦、直窦或乙状窦血栓 7例 ,左横窦及乙状窦血栓 1例 ,右侧乙状窦血栓 1例。SE序列显示脑实质内异常信号 8例。显示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高信号影 14例。结论 硬膜窦内高信号影可提示本病 ,而MRV与原始图像结合在诊断静脉窦血栓及随访观察中有极大的价值 ,T1WI在显示脑肿胀、出血等方面优于T2WI ,但T2WI对于乳突炎的显示又明显优于其他序列。磁共振检查的优越性是CT及血管造影所不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术 CT 诊断 影像学
下载PDF
双源CT静脉造影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保东 闫华 +5 位作者 李笃民 马祥兴 王青 张晓明 王茜 于富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053-1055,1062,共4页
目的探讨脑双源CT静脉造影(CTV)显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情况,从而为神经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三维图像,术前判断肿瘤与静... 目的探讨脑双源CT静脉造影(CTV)显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情况,从而为神经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三维图像,术前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并与术中情况对照。结果根据CTV显示的窦腔狭窄程度,将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瘤体与一侧静脉窦壁外层附着,静脉窦壁正常或轻度受压,窦腔通畅;Ⅱ型,肿瘤沿静脉窦壁生长,窦壁不规则增厚,窦腔变窄但尚通畅;Ⅲ型,瘤体长入静脉窦内或跨越生长,静脉窦腔内形成充盈缺损,窦腔闭塞,同时有静脉侧支循环建立。本组Ⅰ型8例,Ⅱ型15例,Ⅲ型9例。术中观察到代偿扩张的浅静脉以及肿瘤与中央沟静脉、上矢状窦的关系均与CTV结果相符。本组无术后严重神经功能受损和死亡病例。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行CTV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矢状窦阻塞程度及引流静脉代偿情况,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在全切肿瘤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上矢状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静脉造影
下载PDF
CT静脉成像在布加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孝高 陈世远 +4 位作者 施彪 乔晓春 高涌 余朝文 聂中林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BCS患者进行CTV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重建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V检查,被明确诊断为BCS...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技术在布加综合征(BCS)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58例BCS患者进行CTV检查,对下腔静脉、肝静脉、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重建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V检查,被明确诊断为BCS。其中下腔静脉隔膜型19例,短段病变型15例,长段病变型8例,肝静脉型9例,合并血栓形成的7例。所有患者均见到侧支血管不同程度的代偿扩张,肝脏硬化及脾脏肿大等表现。结论 CTV技术的应用对于BCS的诊疗具有图像清晰、直观、全面,能够显示病变血管部位、性质及长度的优点,还能观察侧支血管扩张及肝硬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CT静脉成像 诊疗
下载PDF
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新淮 王志文 +2 位作者 常钧 胡可 张文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62-263,共2页
目的 评价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收集 8例有下肢肿胀病例 10人次行该方法检查。结果  10人次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轴位像显示良好 ,依据静脉横径增粗和静脉内充盈缺损均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 评价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共收集 8例有下肢肿胀病例 10人次行该方法检查。结果  10人次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轴位像显示良好 ,依据静脉横径增粗和静脉内充盈缺损均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间接下肢CT静脉造影检查较下肢静脉造影术和超声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方法易行、易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造影术 下肢 血栓
下载PDF
脑静脉血栓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立新 倪俊 +3 位作者 朱以诚 姚明 彭斌 崔丽英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0期837-845,共9页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类累及脑静脉及静脉窦的少见卒中,临床诊断困难,延误诊断易导致不良预后。神经影像是早期诊断CVT的关键。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 脑静脉血栓(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一类累及脑静脉及静脉窦的少见卒中,临床诊断困难,延误诊断易导致不良预后。神经影像是早期诊断CVT的关键。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是临床最常用、最敏感的影像诊断技术。颅脑MRI的T1、T2、T2*序列可发现CVT导致的继发脑实质损害(间接征象)或静脉部位的血栓信号(直接征象),再进一步通过MRV显示的静脉血栓信号(直接征象)证实诊断,若仍不能做出诊断,可考虑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明确诊断。CVT的影像诊断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陷阱或误区,掌握一定的脑静脉解剖及变异的知识对快速准确做出CVT的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
下载PDF
64层CT冠状静脉系统成像在心脏电生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阳 谢萍 +6 位作者 郭启勇 孙英贤 岳勇 郭文力 翟伟 于涛 冯国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33-736,共4页
目的评价64层CT显示心脏冠状静脉系统(CS)及其分支解剖的能力及其在心脏电生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期行64层CT扫描与选择性冠状静脉造影(CVG)的患者46例,观察CS及其分支的走行;以CVG为金标准,计数CS及其各分支的显影率;测... 目的评价64层CT显示心脏冠状静脉系统(CS)及其分支解剖的能力及其在心脏电生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期行64层CT扫描与选择性冠状静脉造影(CVG)的患者46例,观察CS及其分支的走行;以CVG为金标准,计数CS及其各分支的显影率;测量CS口、心中静脉(MCV)口和左室后静脉(PV)口的直径,测量冠状静脉各主要分支间的距离,分析MSCT与CVG测量值间的相关性。结果64层CT CS及其各主要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所示的CS及其分支的走行与CVG一致;两种方法的冠状静脉直径测量值呈高度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CS),0.83(MCV),0.95(PV),P<0.001。结论64层CT可以无创评价CS及其分支的解剖,在心脏电生理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静脉窦 冠状静脉造影 心电生理
下载PDF
下肢血管病变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辉 于咏梅 +1 位作者 李亚敏 金艳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7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MSCT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6年3月至12月我院采用16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共30例,其中动脉病变21例,静脉病变9例。采用1.5mm准直,0.75mm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CT扫描对下肢血管... 目的探讨MSCT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6年3月至12月我院采用16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共30例,其中动脉病变21例,静脉病变9例。采用1.5mm准直,0.75mm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CT扫描对下肢血管及其分支显示良好,CTA可清晰显示21例患者的病变的位置、范围、血管壁的钙化程度。CTV4例正常,5例下肢静脉栓塞,其不仅可显示栓子的存在,而且可显示栓子的性质。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的显示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并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成像 多排螺旋CT 静脉造影 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排螺旋CT诊断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黎黎 王海波 刘白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6期586-589,共4页
随着多排螺旋CT的发展,CT静脉造影检查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越来越多。CT静脉造影检查方法多样,包括直接造影法、间接造影法、双向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以及肺动脉联合下肢深静脉造影等,准确性较高,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具有... 随着多排螺旋CT的发展,CT静脉造影检查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越来越多。CT静脉造影检查方法多样,包括直接造影法、间接造影法、双向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以及肺动脉联合下肢深静脉造影等,准确性较高,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比较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CT静脉造影检查方法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志原 林育毅 +5 位作者 王永川 吴君心 陈辉林 邵林东 陈素真 潘建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对食管癌患者治疗11例148次,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行CBCT扫描,共获取444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对食管癌患者治疗11例148次,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行CBCT扫描,共获取444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和前后(Z)等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11例患者共行444次CBCT,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17±3.62)、(1.82±3.97)、(-2.34±2.10)mm,误差纠正后再次行CBCT,结果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P<0.05)。与纠正后比较,治疗后摆位误差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前X、Y、Z轴上MPTV分别为8.49、9.09、5.67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80、2.47、2.21mm。结论本组病例食管癌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X方向次之,Z方向最小;分次内误差在食管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外放边界
下载PDF
双源CT直接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性溃疡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姜岚 吕富荣 +1 位作者 赵渝 刘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直接静脉造影(direct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DSCTV)在协助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因下肢静脉性溃疡行DSCTV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重建图像质量、浅静脉曲张部位;分析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双源CT直接静脉造影(direct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DSCTV)在协助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因下肢静脉性溃疡行DSCTV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重建图像质量、浅静脉曲张部位;分析静脉曲张来源,比较DSCTV与超声多普勒(Duplex ultrasound,DUS)检出功能不全静脉结果;评估下肢溃疡与局部曲张浅静脉关系并与临床评估结果对比。结果:本组47条患肢图像质量总体良好,发现浅静脉曲张共99处;DSCTV检出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5例患肢,余42例患肢均考虑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与DUS对比检出功能不全深静脉(deep veins,DV)及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s,GSV)无统计学差异(P=0.70、P=0.51),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69及0.53;检出不全穿静脉(perforator veins,PV)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DSCTV检出率高于DUS;下肢皮肤溃疡与局部浅静脉曲张关系DSCTV判定与临床评估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41)。结论:DSCTV可显示曲张静脉分布,提示曲张来源,同时显示参照结构(如骨骼、肌肉及皮肤等),能较好地指导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 下肢静脉性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