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of PCP transport between sediment and water
1
作者 Li Tie Ye Chang-ming Lei Zhi-f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1-77,共7页
A model to calcul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 in the water column is presented. The inflow, outflow, adsorption of pollutant to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settling of particles, diffusion across the s... A model to calcul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 in the water column is presented. The inflow, outflow, adsorption of pollutant to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settling of particles, diffusion across the sediment water interface, and volatilization to the atmosphere were considered in this model. Dynamic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pentachlorophenol(PCP) has been made in the laboratory.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also estimat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diffusion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0.00112m/d; net settling velocity of particles, 0.323 m.d -1 ; volatilization rate constant, 1.94×10 -4 d -1 ). There are little differences between calculated values and measured values. Adsorption of pollutant to the particles and settling of particles are very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 from the water.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is model are also applicable to the predic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other trace elements and organic constituents in aquat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ING suspended particles PCP transport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下载PDF
Nutrient exchange and release experiment and its simulation study in lak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被引量:1
2
作者 XUE Lian-qing HAO Zhen-chu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91-595,共5页
The sediment distributed and insolated under lake was collected for experiments. The nutrient layer distribution conditions of sampled sediment and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o simulate a... The sediment distributed and insolated under lake was collected for experiments. The nutrient layer distribution conditions of sampled sediment and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o simulate and assess the influence degree to lake water quality. Based on the dynamic water exchanging experiments the nutrient release process in sediment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to substance exchanging on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was studi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ing content of total phosphors and total nitrogen in sediment and covered water were analyzed for setting up a simulation model.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uence degree is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ven if clean water without nutrient contents was used for water exchangement so as to decrease pollution or prevent eutrophication, however owing to the vertical nutrient distribution in lake sediment, it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ing release amount greatly especially when the organic nutrient contained in sediment turns into inorganic status because of isolation. Besides the release process of total phosphate (TP) and total nitrogen (TN) were modeled and each nutrient's exchanging equation at interface caused by covered wat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 changing was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ng prediction, TP and TN content of cover water will also sustain a steady higher level in a long period. The nutrient release amount of sediment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the covered water concentration but also connects with accumulative time. The experiments provide the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ak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And research is helpful to prevent or restore lake eutroph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ate and nitrogen releas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experiments simulation model
下载PDF
旋流排沙渠道中旋转水流的排沙效果研究
3
作者 南军虎 马康宁 +3 位作者 汪超群 李伟 陶然 代江龙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78,共9页
旋流排沙渠道是基于旋转水流强挟带能力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渠道水沙分离新技术,为了明晰其水沙特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VOF法及离散相模型,对旋流排沙渠道内的水沙两相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模型试验成... 旋流排沙渠道是基于旋转水流强挟带能力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渠道水沙分离新技术,为了明晰其水沙特性,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ealizable k-ε模型、VOF法及离散相模型,对旋流排沙渠道内的水沙两相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模型试验成果的对比确定了不同粒径泥沙的球度,研究了持续来沙条件下旋流排沙渠道的排沙效果,分析了渠道和排沙洞内泥沙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泥沙的球度介于0.2~1.0之间时,在渠道顶部局部来沙条件下旋流排沙渠道对粒径为(0.075,3.000]mm泥沙的计算截沙率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二者的相对误差仅为3.5%,误差主要来源于(0.075,0.160]mm的极细颗粒泥沙;当上游渠道水流进口来沙质量流量为60 g/s时,渠底高含沙水流由起旋室的分流,渠道含沙量迅速降低,起旋室前部和后部渠底水流含沙量分别为44.00 kg/m^(3)和0.07 kg/m^(3);排沙洞内的旋转水流对泥沙的挟带作用明显,在强离心作用下泥沙主要分布在排沙洞近壁面,最大泥沙含量约为200.00 kg/m^(3);在持续来沙条件下旋流排沙渠道对粒径为(0.075,3.000]mm泥沙的截沙率为95.98%,仅少量极细泥沙以悬移质形式进入下游渠道,渠道和排沙洞内无大量的泥沙淤积,表明旋流排沙渠道是一种可实现高效且连续排沙的水沙分离技术。本成果可为旋流排沙渠道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水沙特性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排沙渠道 水沙特性 数值模拟 离散相模型 截沙率
下载PDF
南方红壤侵蚀流域不同情景措施的减沙效应模拟
4
作者 梁美霞 章鑫强 林炳青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7-185,共9页
为揭示南方红壤侵蚀流域不同情景措施的减沙效应,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方法,以南方典型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福建长汀朱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模拟该流域产流产沙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不... 为揭示南方红壤侵蚀流域不同情景措施的减沙效应,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模拟方法,以南方典型花岗岩红壤侵蚀流域——福建长汀朱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在模拟该流域产流产沙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的情景设置,量化分析不同情景措施对该流域的减沙效应。结果表明,SWAT模型的模拟效果能达到模型要求的精度,2013—2017年朱溪流域年均径流量和年均泥沙量分别为4.793×10^(7)m^(3)和1.037×10^(7)kg。乔灌草混交和全坡面种草措施能有效提高植被覆盖度,减沙效果优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模拟得到朱溪流域单位面积年均减沙率为3.49%。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红壤侵蚀流域泥沙阻控的生态恢复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产沙模拟 水土保持措施 土地利用 红壤侵蚀流域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
5
作者 张春晋 任小凤 +2 位作者 张敏 丰青 赵崇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0-1127,共8页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证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分流区断面受到滩头影响,流速变小,并且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汊道.汇流区断面在滩尾影响下发生边界层分离,水槽中央流速达到最小,此后流速达到最大并趋于平均化;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探究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是可行的.本研究将为揭示黄河下游典型冲积河段心滩形态特征调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绕流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黄河下游 水沙模型
下载PDF
有压输水管道内泥沙淤积形态及水力特性研究
6
作者 白妍丽 许哲 +3 位作者 杨宁 蒋小鹏 陶然 南军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215,共10页
为探究有压管道中泥沙淤积特性和泥沙的引入对管道水力参数的影响,以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管道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所用数学模型在计算结果上与物理模型试验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 为探究有压管道中泥沙淤积特性和泥沙的引入对管道水力参数的影响,以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管道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所用数学模型在计算结果上与物理模型试验观测数据及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适宜性;管道上升段底部泥沙在大流量下呈集中堆积分布,小流量下呈间断式分布,管道下降段底部泥沙在小流量、小坡度时出现间断分布特征,流量和坡度增大后呈带状分布;泥沙通过上升段之前,下降段小坡度泥沙淤积量与流量成反比,下降段大坡度和水平段泥沙淤积量与流量成正比;管道中泥沙的临界不淤流速与泥沙粒径成正比;管道上下游水位差在引入泥沙后增大,幅度在0.43~2.27 cm之间;管道断面流速在引入泥沙后略微减小,最大减小0.045 m/s,且泥沙进入管道会使断面峰值流速上移;各断面压强在清水和水沙条件下基本不变,最大仅相差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压输水管道 泥沙淤积特性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试验 盐环定扬黄输水工程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变化特征模拟分析
7
作者 朱沈鸣 史英标 程文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钱塘江为强涌潮、高含沙、强冲淤的冲积性河口,认识潮流作用下含沙量变异特征对河口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水沙实测资料分析和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时变特性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其... 钱塘江为强涌潮、高含沙、强冲淤的冲积性河口,认识潮流作用下含沙量变异特征对河口防灾减灾、资源利用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水沙实测资料分析和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钱塘江河口段含沙量时变特性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其纵向分布对潮流动力、尖山河段河势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潮周期内含沙量呈强烈的时变特征,半月潮周期内含沙量与潮差呈明显的正相关;含沙量纵向分布表现为“仓前至曹娥江口含沙量高、两头低”的最大浑浊带分布特征,横向分布的随潮变化与断面形态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丰富河口输沙规律和治理与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段 含沙量 时空分布 水沙耦合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GMS数值模拟的某矿床涌水量预测研究
8
作者 陈帅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某矿床在开采过程中遇到一定程度的涌水。为解决涌水问题,并为防治水方案提供依据,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类型及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试验资料和矿床开采设计资料等,... 某矿床在开采过程中遇到一定程度的涌水。为解决涌水问题,并为防治水方案提供依据,以该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类型及特征、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试验资料和矿床开采设计资料等,对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对研究区水文地质单元进行了划定,采用GMS软件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型,预测得到了-200 m以下中段的矿坑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数值模拟 涌水量预测 GMS 地下水流
下载PDF
一种基于TOPMODEL模型求解流域蓄水容量分布的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莹 李致家 +2 位作者 缪成晨 孙如飞 姚成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19,44,共4页
结合蓄水容量定义,以TOPMODEL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概念性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网格单元的蓄水容量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流域蓄水容量分布曲线。选取东湾流域为研究对象,计算流域蓄水容量分布曲线,与传统的流域蓄水容量分布曲线进行比较,并... 结合蓄水容量定义,以TOPMODEL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概念性分布式水文模型中网格单元的蓄水容量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流域蓄水容量分布曲线。选取东湾流域为研究对象,计算流域蓄水容量分布曲线,与传统的流域蓄水容量分布曲线进行比较,并通过洪水模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流域蓄水容量分布的求解,并为概念性分布式水文模型参数求解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容量 分布曲线 TOPmodel模型 洪水模拟 概念性分布式水文模型
下载PDF
水资源综合模拟与调配模型WAS(Ⅰ):模型原理与构建 被引量:30
10
作者 桑学锋 王浩 +2 位作者 王建华 赵勇 周祖昊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51-1459,共9页
针对自然-社会水资源系统的复杂互馈机制科学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应用需求,将水文学数值模拟和水资源适应性调配相结合,研究构建了概念性半分布式水资源综合模拟与调配模型WAS;提出了模型架构、单元划分、动态互馈模拟、计算公式和运行... 针对自然-社会水资源系统的复杂互馈机制科学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应用需求,将水文学数值模拟和水资源适应性调配相结合,研究构建了概念性半分布式水资源综合模拟与调配模型WAS;提出了模型架构、单元划分、动态互馈模拟、计算公式和运行策略等WAS模型原理及方法,为自然-社会水资源复杂系统的模拟与科学调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模拟与调配 概念性 半分布式 模型
下载PDF
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 被引量:31
11
作者 包为民 陈耀庭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87-292,共6页
根据黄河中游、北方干旱地区流域的超渗产流水文特征和冬季积雪的累积及融化机制,提出了中大流域水流模拟模型,结合黄土地区小流域坡面产沙、汇沙和沟蚀产沙、汇沙计算公式,构成了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处... 根据黄河中游、北方干旱地区流域的超渗产流水文特征和冬季积雪的累积及融化机制,提出了中大流域水流模拟模型,结合黄土地区小流域坡面产沙、汇沙和沟蚀产沙、汇沙计算公式,构成了中大流域水沙耦合模拟物理概念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处理了北方干旱地区中大流域用下渗曲线计算地面径流中存在的观测资料缺乏、数据处理量太大两大难题;考虑了大流域气候、下垫面因素空间的不均匀性和雨洪径流产沙与融雪径流产沙间的差异。经流域实测资料的模拟检验表明,模型结构较合理,模拟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流域 水流泥沙 耦合模拟 概念模型
下载PDF
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汤立群 陈国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9-84,共6页
介绍了三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和实际应用,认为模型法是合理可行的计算方法.所建模型能够模拟大中流域长系列水流泥沙过程,且有较好的移植性.本文方法应用于大理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计算,效果良好.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效益 物理概念模型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砖红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余长洪 李就好 +2 位作者 陈凯 姜俊红 黄志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0,54,共5页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强降雨条件下砖红壤坡面入渗、产流产沙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大于坡度;砖红壤坡面入渗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Horton模型,平均决定系数为0.958;砖红壤坡面产...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强降雨条件下砖红壤坡面入渗、产流产沙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大于坡度;砖红壤坡面入渗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Horton模型,平均决定系数为0.958;砖红壤坡面产流过程分为4个阶段:初始入渗阶段、初始产流阶段和稳定产流阶段、结束产流阶段,推导出产流过程方程;砖红壤坡面产沙过程分为5个阶段:无产沙阶段、产沙能力上升阶段和产沙能力下降阶段、稳定产沙阶段(75,100,125mm/h降雨强度)或波动阶段(150,175mm/h降雨强度)和停止产沙阶段,累计产沙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型,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情况下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在0.970以上。研究结果为建立砖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物理模型及水土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砖红壤坡面 产流产沙过程 水蚀机理 模型模拟
下载PDF
降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修正方法在黄土区域水沙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包为民 顾雨薇 +3 位作者 司伟 侯露 卢金利 落全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8-538,共11页
采用水沙模型对流域水沙过程进行计算是目前分析和研究黄土地区水土流失、水沙锐减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降雨的时段均化和缺测、漏测、误测等问题,导致水沙模型的重要输入项和动力因子——降雨资料存在误差,进而影响水流和泥沙过程模... 采用水沙模型对流域水沙过程进行计算是目前分析和研究黄土地区水土流失、水沙锐减等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降雨的时段均化和缺测、漏测、误测等问题,导致水沙模型的重要输入项和动力因子——降雨资料存在误差,进而影响水流和泥沙过程模拟精度.因此,本研究将降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的误差修正方法与概念性水沙模拟模型相结合以提高水沙过程模拟精度.此方法将水沙模型的水流模拟部分看作响应系统,通过修正水沙模型的重要输入项——面平均雨量,利用修正之后的面平均雨量系列,通过模型重新计算以提高模型对产汇流和产汇沙过程的模拟精度.通过理想案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后,选择黄土地区曹坪流域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水流和泥沙过程模拟精度均有显著提高,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17.56%和1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模拟概念模型 降雨误差修正 动态系统响应 曹坪流域
下载PDF
分布式水沙物理模型CASC2D-SED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致家 沈洁 +3 位作者 张鹏程 李娟 姚成 郭元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1,共7页
对基于栅格单元的分布式水沙物理模型在国内的应用进行研究。在介绍CASC2D-SED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其产流及产沙模块在国内半湿润地区以及产流模块在无资料地区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选取宁夏三关口流域以及好水川流域为典型研究流域,对三... 对基于栅格单元的分布式水沙物理模型在国内的应用进行研究。在介绍CASC2D-SED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其产流及产沙模块在国内半湿润地区以及产流模块在无资料地区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选取宁夏三关口流域以及好水川流域为典型研究流域,对三关口流域1983—1987年8场洪水进行了产流及产沙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的产流及产沙模块在三关口流域均取得良好的模拟效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同时将三关口流域的参数移用于好水川流域,进行2010年及2011年4—9月的径流模拟,得到流域内15个计算点及流域出口处的日来水量,经验证,模型模拟结果可靠,可用于无资料地区的径流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工程 CASC2D-SED 产流产沙模拟 分布式水沙物理模型 无资料地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大理河流域水沙耦合模型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包为民 侯露 +1 位作者 沈丹丹 倪用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0-1131,共12页
水沙模型是定量描述水沙关系及水沙规律的重要工具,现阶段国内外对于水沙模型的研究大都为基于某个典型流域的经验统计模型或基于流域大量基础资料的物理模型,极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及模拟精度.本文建立了结构与参数均具有物理意义的流... 水沙模型是定量描述水沙关系及水沙规律的重要工具,现阶段国内外对于水沙模型的研究大都为基于某个典型流域的经验统计模型或基于流域大量基础资料的物理模型,极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及模拟精度.本文建立了结构与参数均具有物理意义的流域水沙耦合物理概念模型,其优点是物理概念清楚,模拟精度高,实用性强,易于深入研究泥沙基本规律.该模型将概念性水文模型和泥沙模型耦合,提出水流挟沙能力和土壤抗侵蚀能力概念,用对数曲线近似描述流域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空间变异性,在拜格诺河道水流悬移质泥沙公式基础上建立概念性沟蚀产沙公式,参照水流汇集相似性建立泥沙汇集演算公式.选取黄河中游大理河流域4个不同流域尺度的实际流域对模型进行应用检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水流泥沙两部分均有很高的模拟精度,可以很好地模拟黄河中游地区不同流域尺度和年际尺度上的洪水过程和泥沙产生及输移过程,充分证明了该模型结构、参数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可用于定量分析流域内各项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及水沙关系变化趋势,对该模型的推广应用可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大理河流域 概念模型 耦合模拟 水流 泥沙
下载PDF
大斜度井出水类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其红 刘廷廷 +2 位作者 杨山 李向齐 刘广天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4,共6页
天然水驱或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生产井在开发过程中会逐渐水淹,导致含水上升、产量下降,目前还缺少有效方法对油井出水类型及出水部位进行认识。针对南海西部大斜度井开发中的出水问题,以相应油藏地质及开发条件为基础,建立了2592个概念... 天然水驱或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生产井在开发过程中会逐渐水淹,导致含水上升、产量下降,目前还缺少有效方法对油井出水类型及出水部位进行认识。针对南海西部大斜度井开发中的出水问题,以相应油藏地质及开发条件为基础,建立了2592个概念模型,通过对概念模型的模拟计算,弄清了相应的出水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14种出水类型。矿场实际井的验证结果说明建立的出水模式可靠,可正确指导油井堵水等工艺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斜度井 概念模型 出水类型 油藏类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潮汐河口动床洪水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赛花 孙志林 祝丽丽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50,共5页
潮汐河口洪水水位受流域来水和海域潮汐双重作用,动力机制复杂,在特大洪水作用下,河口床面边界还将发生显著变形,造成水面相应明显升降,以致用定床模型预报洪水位误差很大。本文以钱塘江河口为例,采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潮汐河口洪水水... 潮汐河口洪水水位受流域来水和海域潮汐双重作用,动力机制复杂,在特大洪水作用下,河口床面边界还将发生显著变形,造成水面相应明显升降,以致用定床模型预报洪水位误差很大。本文以钱塘江河口为例,采用Delft3D数学模型对潮汐河口洪水水位进行二维数值模拟试验。在定床和动床模型均取得良好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报洪水过程,发现定床模型可产生近1m的计算误差;而动床模型则能比较精确地计算整个洪水过程的水位,最大误差不超过0.08m。因而预测冲淤幅度较大的潮汐河口的洪水水位最好采用动床数学模型。论文还就洪水位的空间分布探讨弯道水面横比降随洪水流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潮汐河口 洪水水位 二维动床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加压液化输沙技术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中水沙两相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惠康 邱秀云 +2 位作者 陶洪飞 马尧 朱玲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122,94,共4页
为解决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因高度问题难以应用的问题,采用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RNGκ-ε)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应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前后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由FLUENT软件分析了运用... 为解决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因高度问题难以应用的问题,采用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RNGκ-ε)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应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前后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由FLUENT软件分析了运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前后装置内部流场泥沙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在一定压力水头作用下,可避免装置锥体底部的泥沙淤积,说明该技术可解决装置由于降低锥体高度出现的底部泥沙淤积问题,为降低装置设计高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水力分离装置 水沙分离 数值模拟 加压液化输沙技术 多相流混合模型
下载PDF
梭锥管与普通装置内水沙两相流场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苗 李琳 +1 位作者 杨海华 邱秀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采用层流方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针对结构尺寸相同的普通装置和梭锥管进行了浑水质量浓度为5 kg/m3的泥沙静水沉降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PIV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详细分析了两装置内速度场、浓度... 采用层流方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针对结构尺寸相同的普通装置和梭锥管进行了浑水质量浓度为5 kg/m3的泥沙静水沉降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PIV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详细分析了两装置内速度场、浓度场的特点及区别.结果表明,在梭锥管内,泥沙通道中心断面上泥沙的速度是普通装置内的5~6倍;在相邻锥圈间形成了沿锥圈上表面向下和沿锥圈下表面向上的环流.在普通装置内,泥沙始终沿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沉降,泥沙浓度分布比较均匀,速度较小.与普通装置相比,泥沙在梭锥管中沉降的速度较快,且特有的结构—锥圈,改变了泥沙的沉降方向,缩短了沉降距离,增加了沉降面积,使梭锥管内的水沙分离效果更明显.因此,为了提高梭锥管内水沙分离的效率,可以适当增加梭锥管内的锥圈数量以增强其水沙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圈 水沙分离 层流 Mixture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