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玄《诗纬》学论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71,共9页
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诗》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诗》的论述中去寻绎《诗纬》的客观存在。郑玄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诗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诗纬》的... 以汉代经学大家郑玄《诗》学研究为考察中心,从其现存的《毛诗郑笺》及辑佚的《毛诗谱》、《六艺论》对《诗》的论述中去寻绎《诗纬》的客观存在。郑玄笺注《毛诗》,虽"以宗毛为主",但对三家诗的引用时有,对纬书及《诗纬》的引用亦有。同时,《毛诗谱》解《诗》还部分吸收了《诗纬》解《诗》的方法与内容,并在《六艺论》论《诗》中直接引用《诗纬》论《诗》之"五际"、"六情",从细节处揭示了郑玄对于《诗纬》的吸收与运用,也彰显了《诗纬》对于汉代《诗》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诗》学 《诗纬》 诗句解说 《毛诗谱》 《六艺论》
下载PDF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建设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昆 《科教文汇》 2014年第8期177-177,185,共2页
小学道德教育是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期,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小学德育,需要所有教师参与,它既是思想道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其他各科教师的职责。本文以隐性课程为前提,阐释渗透教育与隐性课程的密切关系,旨在探讨儒家伦理... 小学道德教育是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期,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小学德育,需要所有教师参与,它既是思想道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其他各科教师的职责。本文以隐性课程为前提,阐释渗透教育与隐性课程的密切关系,旨在探讨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儒家伦理道德的原因和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儒家伦理道德 隐性课程
下载PDF
道南学派叙事话语的历史书写及其流变
3
作者 曾育荣 沈昭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3,共14页
道南学派是程朱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朱熹编纂《二程外书》率先使用“吾道南矣”对杨时进行刻画,在程朱理学权威确立后,形成杨时传罗从彦,再传李侗,终传朱熹的典范叙事。道南话语最初作为朱熹对学术师承的追溯,是其建构出的道统之... 道南学派是程朱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朱熹编纂《二程外书》率先使用“吾道南矣”对杨时进行刻画,在程朱理学权威确立后,形成杨时传罗从彦,再传李侗,终传朱熹的典范叙事。道南话语最初作为朱熹对学术师承的追溯,是其建构出的道统之传;程朱后学秉持朱子学立场,以认可道南学派对道统的传承为前提,将学术师承转化为道统谱系,赋予其卫道护统意义。伴随士人民间化的扩展与儒学道统之争的激化,道南学派也被学者缔造为地域文化的代表,从承洛启闽的学术桥梁演变为闽学开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南学派 程朱理学 叙事话语 学统 道统 治统
原文传递
从董仲舒和朱子的论述看孟子性善论的局限性
4
作者 惠文东 《理论界》 2023年第12期30-36,共7页
孟子性善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论题,一直以来不断引起学者的研究兴趣。不过形成反差的是,宋儒对此大加赞扬,并通过对性善论的阐发,建立了一套希圣希贤的学说;但汉儒董仲舒却对孟子性善论颇不以为然,并认为孟子性善论会导致“失天... 孟子性善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论题,一直以来不断引起学者的研究兴趣。不过形成反差的是,宋儒对此大加赞扬,并通过对性善论的阐发,建立了一套希圣希贤的学说;但汉儒董仲舒却对孟子性善论颇不以为然,并认为孟子性善论会导致“失天意而去王任”。所谓“失天意而去王任”,是说孟子将圣凡之别打通,而将圣人所创立的政教秩序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这一做法可能有将圣人的政教制度相对化的风险。这一点在宋儒那里表现比较明显,他们不仅疑经疑传,而且即使对心性问题的争论也从来没取得过统一的意见,皆因不能以圣人正嫌疑之故。然当今学界对孟子性善论的一般看法仍以宋儒为主,故有必要温习董仲舒的看法,以思考儒家学说的整体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董仲舒 儒家政教秩序
原文传递
儒家孝道中的性别难题——以匡章事件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继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6,共11页
作为一个典型的思想史事件,匡章事件表征了儒家孝道中的一个性别难题:孝母抑或从父的两难。将《孟子》与《演义》进行深度比照,可以发现这个难题中存在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从父与孝母这两种义务的价值排序、"责善"的正当性... 作为一个典型的思想史事件,匡章事件表征了儒家孝道中的一个性别难题:孝母抑或从父的两难。将《孟子》与《演义》进行深度比照,可以发现这个难题中存在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从父与孝母这两种义务的价值排序、"责善"的正当性追问、"几谏"在特殊情境下的价值判断。在关于匡章事件的历史评述中,上述三个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应答,同时亦存在着分歧与疑问。基于儒家规训中的两条路线重新理解匡章事件及其内在问题,种种分歧与疑问则得以消释。导致此种性别难题的根本原因不但在于儒家规训中秩序路线的主导作用,亦与父子之间的单向度义务设定不无关联,而这正是儒家孝道的缺陷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孝道 性别难题 匡章事件 历史评述 儒家规训
原文传递
先秦非儒家学派的先王道统说及其在汉代的史笔化与融合
6
作者 王启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伴随诸子并起和百家思想争鸣的历史,在先秦儒家之外的思想学派如墨家、法家、道家、名家及管子学派那里,也有关于上古先王谱系与道统内涵的表述,既有与儒家孔孟荀之谱系说大体相同者,又有向历史上追寻到更为久远者,从而形成不同的历史... 伴随诸子并起和百家思想争鸣的历史,在先秦儒家之外的思想学派如墨家、法家、道家、名家及管子学派那里,也有关于上古先王谱系与道统内涵的表述,既有与儒家孔孟荀之谱系说大体相同者,又有向历史上追寻到更为久远者,从而形成不同的历史观和各自的道统说,并与其思想主张相呼应。在诸子百家相互吸收与融合过程中,儒家道统说与非儒家道统说形成合流,在两汉史家的著述中史笔化,成为后世道统说传承的一个载体,也呈现思想史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非儒家学派 先王观 道统说 史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