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文化对沪深A股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贞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儒家文化的仁爱、正义、和谐、诚信等核心思想对企业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儒家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基于地理距离模型对中国儒家文化进行量化测度... 儒家文化的仁爱、正义、和谐、诚信等核心思想对企业行为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儒家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基于地理距离模型对中国儒家文化进行量化测度,采用实证分析法,检验了儒家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儒家文化能显著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儒家文化通过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儒家文化通过降低企业的代理问题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企业技术创新 作用机制 上市企业
下载PDF
The Significance of Wang Yangming's Theory o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in Constructing Morality 被引量:1
2
作者 Pan Hsiao-huei 《孔学堂》 2016年第4期63-71,共9页
下载PDF
“不任儒者”并非“不重儒术”——论汉初文、景两帝的崇儒举措 被引量:2
3
作者 葛立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2,163,共8页
汉初文、景两帝重黄老而轻儒术,是在当时的政治统治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实则文、景两帝同样非常关注儒学并实施了相应的崇儒举措。在汉初特殊的思想文化背景下,文、景两帝对儒家经籍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构筑了汉初统治集团的文化知... 汉初文、景两帝重黄老而轻儒术,是在当时的政治统治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实则文、景两帝同样非常关注儒学并实施了相应的崇儒举措。在汉初特殊的思想文化背景下,文、景两帝对儒家经籍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构筑了汉初统治集团的文化知识体系,发展了儒家的政治统治思想;文、景两帝为儒学政治地位的确立也进行了相应的努力,使得儒学在汉初的政治统治中占得了一席之地,为汉武帝时的迅速崛起、以及汉代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文、景两帝 崇儒
下载PDF
《论语》中的“勇”与子路“好勇”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振纲 陈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3,共4页
君子"三达德"中的"知"、"仁"、"勇"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知"即理智,"仁"属于情感,两者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品格("勇")来实现。"勇"不同于"好... 君子"三达德"中的"知"、"仁"、"勇"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知"即理智,"仁"属于情感,两者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志品格("勇")来实现。"勇"不同于"好勇"。君子之"勇",以"义"为质,以"礼"为节,统摄于"仁",行己有"耻",是一种以道德理性为内涵的意志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道德实践 子路“好勇”
下载PDF
实干兴邦的重返与出发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明超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实干兴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保障,需要确立根与魂,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干兴邦的根与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实干兴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保障,需要确立根与魂,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干兴邦的根与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儒学伦理思想体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佳路径。《周易》乾坤模型与阴阳定律是儒学实干兴邦的立论之基、学说之本,是儒学伦理思想体系的圆心、基点和坐标,有着丰赡、独特且自成体系的"修齐治平"价值生态。它能够生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持正守中、圆融自在"四大伦理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实干兴邦之策、治国理政之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韬略,是集五千年中华智慧大成的顶层政治设计框架方案与治国伦理思想模型。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儒学伦理思想体系作历史性重返、孵化与再出发。重返儒学传统并不等于直接走向未来,需要构建伦理场域予以孵化,儒学长期形成的时间、空间、能量、生态张力是孵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场域,能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乃至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撑开一个巨型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干兴邦 儒学伦理思想 历史重返 场域孵化
下载PDF
儒家文化精神与新时期中国文学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瑛 谭桂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3,共5页
工具理性和科学技术逐渐占统治地位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文明的缺陷,感受到深重的精神危机。当代作家对儒家的仁、义、礼以及天人合一观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质询,他们摈弃了简单的批判或赞赏的文化姿态,以历史性社会性的眼光关注儒... 工具理性和科学技术逐渐占统治地位的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现代文明的缺陷,感受到深重的精神危机。当代作家对儒家的仁、义、礼以及天人合一观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质询,他们摈弃了简单的批判或赞赏的文化姿态,以历史性社会性的眼光关注儒家文化的命运,为人类解决物质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弊病、回归人的主体和价值理性、实现真正的天人和谐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天人合一
下载PDF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在道德建设中之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小慧 Wang Jingqiong Joshua Mason 《孔学堂》 2016年第4期51-57,共7页
王阳明不认同程朱"知先行后"的提法,主张"知行合一"说;此说是阳明38岁时,被贬谪到贵州的第二年(正德四年/1510),在贵阳书院讲学期间首度提出的。其中较重要且较完整的文本有两处:一处见于《传习录上·徐爱录》... 王阳明不认同程朱"知先行后"的提法,主张"知行合一"说;此说是阳明38岁时,被贬谪到贵州的第二年(正德四年/1510),在贵阳书院讲学期间首度提出的。其中较重要且较完整的文本有两处:一处见于《传习录上·徐爱录》,约九百字的篇幅;一处见于《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约千余字的篇幅。为求系统理解与诠释,本文依"为何有此说?""何为知?何为行?""何为知行合一?"三部分阐述,并结论出"知行合一"说在道德建设中之意义:第一在于反对任何一丝一毫的不善潜藏于心中,保证了道德实践动机的良善;第二在理论上驳斥"知易行难"和"知先行后"二说对道德笃行实践的可能妨碍,借此强调道德的行动、实践与道德认知的必然结合,深化了儒家重实践的道德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知行本体 知行工夫 真知
下载PDF
论跨文化交际伦理规范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晓萍 张嘉洛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中西方伦理规范之间的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产生误解和冲突的重要因素。跨文化交流、凝聚文明共识,需要探寻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伦理规范及德性伦理的核心内涵,进一步分析人类交际伦理的共性。结合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哈贝马斯的交... 中西方伦理规范之间的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产生误解和冲突的重要因素。跨文化交流、凝聚文明共识,需要探寻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普遍伦理规范及德性伦理的核心内涵,进一步分析人类交际伦理的共性。结合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可构建动态的跨文化交际伦理规范。根据自律向善的自由和去霸权的权利平等的原则性规范,辅以善、诚信、义利双成作为交际理念的程序性规范,以此来建立原则性规范的动态模型和程序性规范的总体性视域模块,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伦理规范导向及评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德性伦理 伦理规范构建 儒家伦理 交往行为理论
下载PDF
“情”与“行”:儒家祭祀的道德教育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秦维红 姚文杰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儒家祭祀是一种以人间道德替代神鬼地位,进而应用于敦厚民心的重要教化手段,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世界。当今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经济利益至上而道德脆弱失语的社会难题,与此同时"重知轻情"与"知行不一&qu... 儒家祭祀是一种以人间道德替代神鬼地位,进而应用于敦厚民心的重要教化手段,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世界。当今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经济利益至上而道德脆弱失语的社会难题,与此同时"重知轻情"与"知行不一"的当代道德教育弊端日渐显明。儒家祭祀以人情与人心为最终关照,基于将人视作"生命共同体"的理解,引导人们体悟自身生命的厚重与文明继替的责任,培养感恩、诚敬、责任等道德情感;同时,通过仪礼化创设生动的道德实践情景,以日常化和节日化的方式融入个体的日用伦常以化民成俗。注重"情"与"行"的儒家祭祀将为今天的道德教育提供宝贵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祭祀 道德教育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试论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 被引量:4
10
作者 谈儒强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7-90,共4页
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是人类发展史教育史上一大进步,它明确了教育目的,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指明方向。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属"圣人君子人格型态","内圣外王"是其固有特质,礼仪教化与道德践履是其实现之两途,&... 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是人类发展史教育史上一大进步,它明确了教育目的,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指明方向。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属"圣人君子人格型态","内圣外王"是其固有特质,礼仪教化与道德践履是其实现之两途,"学"乃是儒家通往理想人格第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理想人格 内圣外王 学礼求知
下载PDF
儒家“内圣外王”的情感维度
11
作者 王雅 谭功哲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7-81,共5页
儒家的“内圣外王”是理想人格与理想政治的合一,与人的情感有密切关联。孔子及其后世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将始自自然血缘的“亲亲之爱”推至“爱众”以致“泛爱万物”的道德情感,而由爱亲——爱人——爱物的“推”“扩”就... 儒家的“内圣外王”是理想人格与理想政治的合一,与人的情感有密切关联。孔子及其后世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将始自自然血缘的“亲亲之爱”推至“爱众”以致“泛爱万物”的道德情感,而由爱亲——爱人——爱物的“推”“扩”就是“内圣”而致“外王”的实现。其在士庶人阶层的体现是“达则兼善天下”的君子人格;其在统治阶层的体现是统治者需要将道德情感推至于天下百姓,从而实现“推恩足以保四海”“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情感 “内圣外王” 孔子 孟子
下载PDF
有为无为之间——王雱庄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红兵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6-31,共6页
王雱在其庄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哲学,将天道无为和人道有为辩证地统一起来,相对较成功地调和了儒道释尤其是儒道关系。这既反映了当时政治和学术思想发展的要求,同时又成为运用辩证哲学解决学术思想分歧的一个典型例子,并为北宋理学的... 王雱在其庄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哲学,将天道无为和人道有为辩证地统一起来,相对较成功地调和了儒道释尤其是儒道关系。这既反映了当时政治和学术思想发展的要求,同时又成为运用辩证哲学解决学术思想分歧的一个典型例子,并为北宋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雱 《南华真经新传》 有为无为 性命 理学
下载PDF
体用思想在武术中的运用及启示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少宁 杨祥全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82,98,共8页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的概念,也是武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脊线。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体用观”对建构武术理论有着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武术与体用思想相融的基本内涵、内在机制...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的概念,也是武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脊线。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体用观”对建构武术理论有着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武术与体用思想相融的基本内涵、内在机制以及方法意义进行分析与阐释。研究认为,拳势“以练周身一体的内气与劲力为体,以练攻防一体的技击战术与技巧为用”,拳理“以静为体,以动为用”和拳法以“体道、味道,进而以武入道”的体认阶序共同建构起了武术“练体”与“练用”的基本内涵;“道器不二”的道艺体用观、“已发未发”的动静体用观以及“摄用归体”的拳势体用观集中反映了武术与体用思想相融的内在机制;武术的延续过程是在一次次“体用互变”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自身的内在超越,其对体用思想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从思想层面印证了传统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更为重要的是为自身在整个传统文化延续与更迭过程寻找到了“因循”与“通变”的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思想 传统武术 传统文化 宋明理学 道器不二 已发未发 摄用归体
下载PDF
实干兴邦的重返与出发
14
作者 黄明超 《华夏国学》 2018年第3期36-41,共6页
实干兴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保障,需要确立根与魂,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干兴邦的根与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实干兴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保障,需要确立根与魂,儒学实干兴邦伦理思想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实干兴邦的根与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儒学伦理思想体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佳路径。《周易》乾坤模型与阴阳定律是儒学实干兴邦的立论之基、学说之本,是儒学伦理思想体系的圆心、基点和坐标,有着丰赡、独特且自成体系的“修齐治平”价值生态。它能够生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持正守中、圆融自在”四大伦理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实干兴邦之策、治国理政之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韬略,是集五千年中华智慧大成的顶层政治设计框架方案与治国伦理思想模型。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儒学伦理思想体系作历史性重返、孵化与再出发。重返儒学传统并不等于直接走向未来,需要构建伦理场域予以孵化,儒学长期形成的时间、空间、能量、生态张力是孵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场域,能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乃至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撑开一个巨型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干兴邦 儒学伦理思想 历史重返 场域孵化
下载PDF
“知识分子”及其“应物”之道——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读札
15
作者 张旭东 《写作》 2021年第3期47-54,共8页
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以济州大学筹建儒学研究院为主线,以济州大学教授应物兄为主要人物和叙事视点,勾连政、商、文、教等社会各个层面,叙写当下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小说通过“应物兄”生平事功和为人处世情状的叙写和刻画,对以其为... 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以济州大学筹建儒学研究院为主线,以济州大学教授应物兄为主要人物和叙事视点,勾连政、商、文、教等社会各个层面,叙写当下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小说通过“应物兄”生平事功和为人处世情状的叙写和刻画,对以其为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如何“应物”进行了反省和思考。不仅如此,小说还进而对每一个个体甚至我们整个的文明困境进行了揭示,对身处当下时代语境的我们每一个人如何更好地应对自己、应对他人、应对世界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洱 应物 知识分子 儒道文化 知行合一
下载PDF
从《春秋繁露》看儒家的“无为之治”
16
作者 孙占卿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4-69,共6页
与道家一样,儒家的“无为而治”主张也要求“法天”,但两家对“天”的理解却不同。在道家看来“天”无情无欲,儒家则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因此政治统治“法天”就是要仿效天道,实践爱人、养人之德性。在这一原则下,政治秩序不仅规... 与道家一样,儒家的“无为而治”主张也要求“法天”,但两家对“天”的理解却不同。在道家看来“天”无情无欲,儒家则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因此政治统治“法天”就是要仿效天道,实践爱人、养人之德性。在这一原则下,政治秩序不仅规范民的德行,更要规范君王的德行,相对而言,人民的“恶”应该受到宽容和教导,而君王的德性却关乎其合法性。董仲舒认为政治活动中,作为政治秩序象征的君王其权威不可分割,但其治理权却应该被分配到官僚体系中,以防被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无为之治 儒家政治
下载PDF
论孙奇逢对朱熹与王阳明思想的调和
17
作者 刘新 《科教文汇》 2016年第6期169-170,共2页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对朱熹与王阳明的调和是他最为显著的思想特征。孙奇逢从儒学道一、《朱子晚年定论》、贵在实践的哲学视角出发,调和朱、王二人的学术争端,提倡人们不要执著于朱、王之争,而要脚踏实地成就自己的德性,这...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对朱熹与王阳明的调和是他最为显著的思想特征。孙奇逢从儒学道一、《朱子晚年定论》、贵在实践的哲学视角出发,调和朱、王二人的学术争端,提倡人们不要执著于朱、王之争,而要脚踏实地成就自己的德性,这对扭转当时的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儒学道一 朱子晚年定论 实践
下载PDF
再论王阳明的知行学说及王船山的批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琳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2018年第1期40-48,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共21页
知行之辨在宋明时期是重要的哲学话题,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从知与行的内涵、诚意与致知、良知与良能等三个方面对王阳明和王船山的知行学说进行深入探讨,对船山批评阳明所反映出的哲学本体论的差异进行挖掘。阳明哲学以"心"为... 知行之辨在宋明时期是重要的哲学话题,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从知与行的内涵、诚意与致知、良知与良能等三个方面对王阳明和王船山的知行学说进行深入探讨,对船山批评阳明所反映出的哲学本体论的差异进行挖掘。阳明哲学以"心"为本,心之本体即良知,良知在践履的过程中渐有扩充,这种扩充虽范围有扩大、内容有充实,但本质上孩提之时与成年之时并无区别。船山哲学以"气"为本,天地之气为先于任何存在者的全体大用,他认为作为起点的心、性,抑或良知,在人生初生之后日生日成,经各种社会实践不断充实变化。这种变化,在船山看来应该不仅仅是用强弱大小等词汇描述的外在形态改变,而且是二气缊神化后的性质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王船山 知行 批评
下载PDF
国学研究的百年检索和宏观思考
19
作者 宋君健 《云梦学刊》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我国近代自1903年国学得名之后通过康梁新学、章门五王,唐文治、钱基博的无锡国专和清华国学院三个支派的传承和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国学原义是不同于西学东渐之前的汉学的新学。国学经典多但整体缺少新思想资源,官学文化的等级人治... 我国近代自1903年国学得名之后通过康梁新学、章门五王,唐文治、钱基博的无锡国专和清华国学院三个支派的传承和研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国学原义是不同于西学东渐之前的汉学的新学。国学经典多但整体缺少新思想资源,官学文化的等级人治思想滋生特权,兵家学说泛化后毁规则、坏诚信,易经八卦多迷信少科学等负面文化因素应予剔除。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我国的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为遏止时下社会文化的国学乱象,宜加强墨家理念的研究,普及国学中的"小学"等儒家伦理和行为规范以重建"礼仪之邦"的道德长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新学 传承简史 当代浮躁 兵家权谋 兼爱反战 小学人伦
下载PDF
儒家文化与审计质量——基于中国A股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
作者 杭慧芹 胡少华 谢捷 《铜陵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0-48,共9页
儒家文化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儒家文化能提高审计质量吗?文章以2010—2018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上市公司注册地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大小作为判断上市公司和会计事务所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关键变量,探讨了儒家文化对我国上市... 儒家文化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儒家文化能提高审计质量吗?文章以2010—2018年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上市公司注册地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大小作为判断上市公司和会计事务所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关键变量,探讨了儒家文化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儒家文化能显著地促进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提高。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结论基本稳健。从作用机制来看,儒家文化与法治环境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提高具有互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审计质量 上市公司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