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伦理的具身性研究——以儒家身体观为视角
1
作者 葛婷婷 张小丽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翻译伦理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西方翻译伦理大多将翻译主体当作抽象的“心智主体”去研究,是一种“离身”视角的阐释。与西方身心二元的路径不同,儒家身体观将人作为“身心合一”的主体去理解,以“己身”为连接方式与他者展开伦... 翻译伦理是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西方翻译伦理大多将翻译主体当作抽象的“心智主体”去研究,是一种“离身”视角的阐释。与西方身心二元的路径不同,儒家身体观将人作为“身心合一”的主体去理解,以“己身”为连接方式与他者展开伦理实践,是一种“人本化”的具身观。以儒家身体观探讨翻译伦理的具身性研究,是以儒家身体观的“以身体之“”万物一体之仁”为核心来阐释翻译伦理的内涵,指向探寻译者如何“修身”、理解翻译伦理客体的扩容、解读“身体作为伦理”的始源意义。这不仅对于译者“成己“”成物”的价值方面具有拓展性意义,而且也为翻译伦理研究注入新的解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伦理 儒家身体观 修身 成己 成物
下载PDF
南宋襄阳王之望的经学观——以《诗经》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李金茗 邱奎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6-21,共6页
王之望的经学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议论文和经筵讲义中,表达了他对一些经学问题的态度和见解,具有强烈的宗经、征圣意识,其中又以对《诗经》的阐发最为突出。他将宋代蓬勃发展的诗学理论引入《诗经》,以《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作为文人... 王之望的经学观主要体现在他的议论文和经筵讲义中,表达了他对一些经学问题的态度和见解,具有强烈的宗经、征圣意识,其中又以对《诗经》的阐发最为突出。他将宋代蓬勃发展的诗学理论引入《诗经》,以《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作为文人诗歌创作、批评的重要原则,体现了经学和文学相融合的治学风格,并且善于借助《诗经》宣讲自己的为政理念。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考察,对进一步观照南宋初年经学发展、研究风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之望 经学观 《诗经》
下载PDF
儒家色彩艺术研究
3
作者 王晓博 《色彩》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首先,将通过对儒家色彩艺术的历史文献和经典作品进行文献综述,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全面了解儒家色彩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其次,将结...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等。首先,将通过对儒家色彩艺术的历史文献和经典作品进行文献综述,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艺术特点,从而全面了解儒家色彩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其次,将结合当代艺术实践和社会现实,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儒家色彩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应用和文化传承意义,以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影响。最后,将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不同角度的综合分析和深入探讨,构建儒家色彩艺术研究的理论框架,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探究儒家色彩艺术的内涵、意义和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色彩 儒家色彩观 古代色彩文化 现代建筑 雕刻 现代色彩
下载PDF
以和为贵之中庸思想与中医治法在中医诊断教学中的体现
4
作者 朱珂 白龙 +2 位作者 史亚星 朱晓晓 王常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灵魂,“慎独”“执两用中”“过犹不及”“时中”都是中庸思想的重要内容,一直影响着中医学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医诊断学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庸思想在中医诊断教学过程中多有体现,尤其是在中医治法方面,其中“中...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灵魂,“慎独”“执两用中”“过犹不及”“时中”都是中庸思想的重要内容,一直影响着中医学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医诊断学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庸思想在中医诊断教学过程中多有体现,尤其是在中医治法方面,其中“中和观”与儒家中庸之道相辅相成。文章通过查阅书籍文献,挖掘中医诊断学中医治法方面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以期能够对中医诊断教学和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中庸 中和观 中医治法 中医诊断学 教学
下载PDF
张君劢新儒家诚信观与研究生学术诚信观培育:实践逻辑与培育路径
5
作者 相巨虎 黄一庆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学术诚信观既是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核心品质,也是高校诚信教育的目标和科研风气养成的基础。近代新儒家学者张君劢以扬弃传统儒家诚信思想为伟业,以书院诚信教育为依托,以诚信制度建设为方向,以中西方诚信文化互融互生为方法,提出“四大... 学术诚信观既是研究生学术研究的核心品质,也是高校诚信教育的目标和科研风气养成的基础。近代新儒家学者张君劢以扬弃传统儒家诚信思想为伟业,以书院诚信教育为依托,以诚信制度建设为方向,以中西方诚信文化互融互生为方法,提出“四大力戒”的学术诚信主张,建构了“立诚为本”的诚信观。通过考察其诚信观的本质意蕴,鉴古知今,以提高研究生学术诚信品质、塑成内在学术诚信人格、完善学术诚信制度顶层设计、推动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加强中西方经验互融互生为培育路径,旨在重塑当代研究生的学术诚信观,凸显学术诚信、学术争鸣、学术“真”问题研究的本质意蕴,以改善研究生的学术风气和提升学术研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君劢 新儒家诚信观 四大力戒 研究生 学术诚信观
下载PDF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先秦儒家的死亡观与人性论
6
作者 杨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8-86,共9页
曾子有疾,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句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得以广泛流传。将其注解与曾子本人的品格相结合,可见曾子所代表的先秦儒家对死亡所持观念与人性论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思想中存在着道德性的死亡观,且由于死亡的伦理意... 曾子有疾,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句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得以广泛流传。将其注解与曾子本人的品格相结合,可见曾子所代表的先秦儒家对死亡所持观念与人性论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思想中存在着道德性的死亡观,且由于死亡的伦理意义及其对善恶判断的影响,使得儒者坚定自身德性。此外,死亡的存在影响了儒家人性论中的先验成分与现实的道德原则,产生善端并驱动善行,进而使将死之人能够遵循善道,发挥教化的伦理价值。这也成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伦理解释,体现了儒家以死立善、以言续道和以善为终的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 儒家 死亡观 人性论 生死
下载PDF
晚明儒者管志道视域中的圣人观与孔子形象
7
作者 石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管志道以“群龙无首”之圣人观对理学的儒学为本位、心性论为导向的道统观以及晚明以素王尊孔子的观念进行了解构,破除了儒家对圣人观的话语特权。基于此,他把有德统治者、释迦、老子等人皆纳入了圣人的行列,并将道统权、师道权还归君... 管志道以“群龙无首”之圣人观对理学的儒学为本位、心性论为导向的道统观以及晚明以素王尊孔子的观念进行了解构,破除了儒家对圣人观的话语特权。基于此,他把有德统治者、释迦、老子等人皆纳入了圣人的行列,并将道统权、师道权还归君王。由此,孔子从“生民以来一切大圣人”转变为“通仁圣之学”“含君师之德”而“事臣子之事”的述道者。这一圣人观与孔子形象的重构,回应与解决了儒家思想中存在着的心性安顿、政教关怀方面的难题,也反映了晚明独特的儒佛融合的时代风貌。不过,随着孔子神圣形象的消解与下落,儒家学说的独立性、权威性、批判性亦极大地被削弱,传统理学何以走向没落实可自此窥得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志道 圣人观 孔子形象 道统
下载PDF
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8
作者 腾兴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52-56,63,共6页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 在儒家经典及历代经学家对经典的阐释即经学中,不仅记录着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历史叙事和现今的教材体系都难以阐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情况下,将经学知识融入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儒家典籍中关于民族史的内容,深入挖掘大学生历史观教育同经学知识的契合点,并努力将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相关史料和理论进行收集整合,开设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为主线,以经学知识为中心,包含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内的选修课,集中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发展史,使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经学 民族精神 历史观教育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尊严死的幸福指向
9
作者 杨祖行 王健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1,46,共6页
尊严死是尊重临终主体对生命的自主选择权,不采取无意义的创伤性医疗手段,减轻临终主体的病痛程度,保留其生命尊严。让临终主体的生命无外在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消逝。在这种语境下的死亡过程,能够从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效果论、功利原则... 尊严死是尊重临终主体对生命的自主选择权,不采取无意义的创伤性医疗手段,减轻临终主体的病痛程度,保留其生命尊严。让临终主体的生命无外在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消逝。在这种语境下的死亡过程,能够从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效果论、功利原则三个维度获得道德诠释,有着明显的幸福指向。既指向临终主体的主观幸福,又回应了临终主体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指明了在临终状态时死亡与幸福的可匹配性。并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相契合,有着其“应该”性和正当性。对促进尊严死合法化,健全和完善我国民生伦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死 主观幸福 道德难题 幸福指向 儒道生死观
下载PDF
挚虞与西晋文学复古风尚
10
作者 陈嫣虹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3-87,共5页
西晋经学复兴,文学的发展秉承儒家文艺思想,文学复古风气浓烈。挚虞是西晋复古文风的代表人物,他入洛后与西晋复古文风派的文士交往密切,在创作中有宗经为文的倾向,推崇“雅音之韵,四言为正”。挚虞在西晋洛阳的文学活动,以及在文学理... 西晋经学复兴,文学的发展秉承儒家文艺思想,文学复古风气浓烈。挚虞是西晋复古文风的代表人物,他入洛后与西晋复古文风派的文士交往密切,在创作中有宗经为文的倾向,推崇“雅音之韵,四言为正”。挚虞在西晋洛阳的文学活动,以及在文学理论上对诗赋政教功用的探讨,推动了西晋复古文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文风 挚虞 儒家文艺观 《文章流别论》
下载PDF
由朱子论“钦”观其“尧舜之道”
11
作者 魏子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 为了挑战佛道的圣人观,朱子以“敬”字阐释《尚书》“钦”字,以实现其对“尧舜之道”理学圣人观的构建。从工夫修养看,朱子认为持守“钦”方看得道理尽,指出佛老工夫论过于关注心地、忽略现实的缺失问题。从体用关系看,朱子认为以“钦”体“明”用,反对佛老以“静”释“敬”,以致发展出体用殊绝之弊。从圣贤境界看,朱子认为尧之德“钦”是第一个字,而佛老自谓光明,实是扰乱人伦。总体而言,朱子对“钦”的理学阐释,旨在揭示儒家与佛老何者为本,批判其持敬工夫、敬之本体及光明境界,敞开了程朱理学视域下的“尧舜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诠释 朱子 三教辩证 圣人观
下载PDF
“生生之理”与“一体之仁”——基于程颢生命智慧的研究
12
作者 王斯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颢对“理”与“仁”的理解独具特色:“理”被赋予“生生”的内涵,挺立为“即活动即存有”的本体;“仁”与“生”关联,挺立为“万物一体”之仁体。在一本上下圆融的思想体系中,“理”“仁”皆为生生不已的道...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颢对“理”与“仁”的理解独具特色:“理”被赋予“生生”的内涵,挺立为“即活动即存有”的本体;“仁”与“生”关联,挺立为“万物一体”之仁体。在一本上下圆融的思想体系中,“理”“仁”皆为生生不已的道体,且关涉着生命存在的本然状态。“生生之理”造就了“生命延续体”,突破了个体生命之死生局限;“一体之仁”造就了“天地大身体”,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私己之执。“理”与“仁”的融合为德性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乐感意识,接续了先秦儒家关注生命存在的文化慧命,呈现出纵横时间长河与生命广幅的充满爱与责任的生命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程颢 生命观 一体之仁 生生之理
下载PDF
论中国外交中的正确义利观
13
作者 崔嘉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13,共6页
正确义利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理念。它对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阐述,集中表达了中国外交道义优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和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建立在中国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之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以义为... 正确义利观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理念。它对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阐述,集中表达了中国外交道义优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和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发展观。正确义利观建立在中国传统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之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以义为先的价值取向、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义利相兼的实践作风。正确义利观在理论上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交工作中的“两创”发展,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实践上有利于驳斥西方的丑化抹黑、展示新时代中国的大国风范,有助于打破旧的国际秩序、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机制,有助于强调中国的身份和立场、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及邻国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确义利观 传统儒家义利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互利共赢
下载PDF
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时代价值判析
14
作者 余成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1期59-62,共4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传统义利观中的以义为先、以义谋利、义中取利、义利合一等论述,对于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坚守以义为先,避免人际交往的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传统义利观中的以义为先、以义谋利、义中取利、义利合一等论述,对于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坚守以义为先,避免人际交往的失信化、利己化和功利化,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信守义中谋利,既是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前提,也有利于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和企业软实力的增强,推进社会的持续发展;遵循义中取利,能帮助人们树立合理的财富观;坚持义利合一,公利即为义,也就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以集体利益为首,促进健康群己观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儒家 伦理 义利观 现实价值 辨析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Sphere of Infl uence of the Core Value of Confucianis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View and Values
15
作者 Ya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6期48-50,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phere of the infl uence of the core value of basic Confucianis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view and values. Value pluralism, as a kind of general phenomenon, the progress ...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phere of the infl uence of the core value of basic Confucianis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view and values. Value pluralism, as a kind of general phenomenon,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al values in the value of awakening diversifi ed value orientation, expanded the value choice and choice of the degrees of the freedom at the same time that caused the phenomenon such as value confl ict, value confl ict as make people in social life has a value lost and confused. Value is to reveal the ex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 cance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that serve as a specifi c attributes of the object to the subject needs. We integrate the Confucianism to introdu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value that will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socie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 Value confucianISM LIFE VIEW and VALUES PERSPECTIVE SPHERE of Infl uence
下载PDF
电影《感染列岛》的儒学价值观分析
16
作者 谢淑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6-9,共4页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自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日本便揭开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儒学思想对日本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以及史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电影《感染列岛...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自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日本便揭开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儒学思想对日本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以及史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电影《感染列岛》艺术地展现了儒学价值观的影响力:在儒家“耻文化”的影响下,日本人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个人的名声和名分,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洗刷污名,赢得死后的好评;儒学“忠”的思想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日本式的“忠”文化;此外,儒学“万物一体”“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观,正是这部电影的主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耻文化 自然观
下载PDF
“教学身体”研究:问题反思、方法论回归与观念重构
17
作者 张广君 黄洁 《现代教育论丛》 2023年第2期21-33,共13页
“教学身体”是教学语境中的“身体”,教学身体观是对教学中“身体”的根本性认识和整体看法。当前,“教学身体”研究囿于西方认识论视角,以“身体认知”而非“身体”为研究视点,将身体价值局限在知识习得层面,以感官自由偷换身体自由,... “教学身体”是教学语境中的“身体”,教学身体观是对教学中“身体”的根本性认识和整体看法。当前,“教学身体”研究囿于西方认识论视角,以“身体认知”而非“身体”为研究视点,将身体价值局限在知识习得层面,以感官自由偷换身体自由,依赖虚拟技术进行身体交互。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论反思表明,“教学身体”研究需要在本体和价值层面作必要补充。儒家教化思想具有丰富的身体形象,“身体”是具有痛痒恻隐属性、作为生命的现实表征、处于生成过程、需要长期修行的存在。儒家教化机理与身体形象密切相关:教化基于真实的人“身”,顺应身体的生命本能,通过身体的力行体知,重塑与他者间的身体关系等,能够为教学身体观的重构提供启示。生成论教学哲学能够为澄清“教学身体”的基本规定性,探究“教学身体”的价值属性提供思想方法的指导。在此视域下,“教学身体”应该具有身心一体、牵连生命、动态生成和人文互动的形象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身体 教学身体观 儒家教化观 方法论 生成论教学哲学
下载PDF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在人性观上的会通
18
作者 卢怡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34-39,共6页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发展,与它和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内在契合有着密切关系。在人性观层面,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三点会通。它们都认为:人性是预成和生成的辩证统一;重视人的实践向度;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点会通...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发展,与它和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内在契合有着密切关系。在人性观层面,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三点会通。它们都认为:人性是预成和生成的辩证统一;重视人的实践向度;认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点会通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由于人性是预成和生成的辩证统一,社会与个人才能相互影响,而实践是联系二者的桥梁,是实践本性使得个人的预成天性得以发挥出来作用于社会整体,反过来在实践中个人也被社会整体所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儒学 会通 人性观
下载PDF
儒家交往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洁洁 仝羽婵 仝东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1期145-149,共5页
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交往观是其理论观念。文章从仁、礼、义、和4方面对儒家交往观做了简要诠释,表明其丰富合理的内核仍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针对现阶段部分大学生交往理念出现的偏差及交往过程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进一步挖... 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交往观是其理论观念。文章从仁、礼、义、和4方面对儒家交往观做了简要诠释,表明其丰富合理的内核仍具有深厚的当代价值,针对现阶段部分大学生交往理念出现的偏差及交往过程遇到的困难进行梳理,进一步挖掘背后的成因。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层面论证儒家交往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最后,通过高校思政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平台等3条路径将儒家交往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将儒家交往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大学生形成与时代相符的、科学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更好地解决交往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交往观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平台 路径探析
下载PDF
经以致用:魏源经学观中的经世倾向
20
作者 白晨昭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魏源经学观继承明清之际的经世学风,既通过诠解圣人作经的经世关怀,凸显圣人与经典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又通过对六经治政内涵的发掘,来贯彻“通经致用”的思想传统。同时,魏源又非全然以经学来诠释其治政思想,而是以经学系统中核心的求实... 魏源经学观继承明清之际的经世学风,既通过诠解圣人作经的经世关怀,凸显圣人与经典所体现的忧患意识,又通过对六经治政内涵的发掘,来贯彻“通经致用”的思想传统。同时,魏源又非全然以经学来诠释其治政思想,而是以经学系统中核心的求实、致用、博通等观念为学,由此他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希望借此达成其经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经学观 求实 致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