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典儒家“大学之道”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柳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9-13,共5页
古典儒家"大学之道"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最深入人心和影响深远的道德教育经典范式: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价值取向;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学问... 古典儒家"大学之道"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最深入人心和影响深远的道德教育经典范式: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价值取向;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学问宗旨;以中和位育、参赞造化为修养功夫;以"人文化成""化民易俗"为教化目的。古典儒家"大学之道"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最广义的道德教育,通自然与人文于一道,融修养与教化于一体,会生命的学问与生活的艺术于一理。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的发展,迫切需要接续和弘扬古典儒家"大学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儒家 大学之道 大学德育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声乐教育初探——以红色经典歌曲为核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丽丹 魏艳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17-121,共5页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声乐教育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实践,声乐教育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挖掘红色经典歌曲“课程...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声乐教育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实践,声乐教育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课程思政”融入声乐教学的意义,挖掘红色经典歌曲“课程思政”元素,探索高校声乐教育“课程思政”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总结声乐教育“课程思政”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声乐教育 红色经典歌曲
下载PDF
通识教育视角下高校人文经典课程改革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凤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6期113-115,共3页
经典是生命的学问,经典教育以培养"全人"为诉求,应该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高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一流书籍,读原著,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生命意识、人格意识,实现灵魂的完善、精神的丰盈。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人文经典 高校课程改革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儒家经典教育课程分析
4
作者 于慧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31-136,共6页
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高校儒家经典教育课程越来越受重视,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性质模糊,教学目标不明,教学方法不当等。高校从事这类课程的教师应做到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精湛、道德修养深... 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背景下,高校儒家经典教育课程越来越受重视,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例如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性质模糊,教学目标不明,教学方法不当等。高校从事这类课程的教师应做到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精湛、道德修养深厚,课程性质应定位在必修通识教育系列中,道德提升应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类课程的实施原则包括:文本解释与具体事例相结合,文本解释与思想启发及思维训练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学方法包括:文本细读法,联系事例法,活动式教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儒家经典教育课程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经典的价值——“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四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评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亚群 冯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8-155,160,共9页
文章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为例,考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举措,比较和分析各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特点。研究显示:四校文史课程充足,但模块内课程量差异较大;授课内容较集中,部分学校课容量偏... 文章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为例,考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举措,比较和分析各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特点。研究显示:四校文史课程充足,但模块内课程量差异较大;授课内容较集中,部分学校课容量偏大,本科生修课总量过重;传统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建议将传统文化定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作为本科共同基础课程;将"经史相合"的理念融入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中,发挥经典核心课程的作用;采用阅读、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凝聚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通识教育联盟 “四校” 传统文化 经典 核心课程
原文传递
新出土简帛佚籍与中国教育史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米靖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2-87,共6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 半个多世纪以来 ,简帛佚籍不断出土问世 ,其中包含有不少重要的教育史料 ,这些史料给中国教育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领域 :第一 ,有望促成《老子》一书现其历史真面目 ,并使先秦黄老道家学派的著作与思想体系渐趋明朗 ,从而极大地推动关于先秦道家教育思想体系的确立与完善 ;第二 ,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孔子及其后学八派教育思想的史料 ,使加深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 ,弥补从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教育思想长期存在的研究空白成为可能 ;第三 ,对于明确先秦两汉经学教育的细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 ,重要字书《仓颉篇》的出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研究 出土简帛 中国 教育思想体系 孔子教育思想 儒家教育思想 汉语文教育 《老子》 道家学派 先秦道家 长期存在 经学教育 先秦两汉 史料 大地 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