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3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eir translation
1
作者 张继文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8年第3期42-48,共7页
The correct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is based on the correct comprehension of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then find out the ways t... The correct transl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is based on the correct comprehension of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meanings of these words, then find out the ways to determine their meanings and at last point out the principl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better translating these words through discussing the translation purpose and the philosophical nature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onfucian classics culture-loaded words TRANSLATION
下载PDF
Chinese Culture,Classical Philosophy,and the Cultivation of Life
2
作者 PU Jingxin Zhang Xiaoti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6期395-400,共6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s rise,emphasiz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stering a robust national spirit and civilization.Drawing fro...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nation’s rise,emphasizing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fostering a robust national spirit and civilization.Drawing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exts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insights,the study examines how cultural virtues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can lead to societal harmony,national rejuvenation,and global contributions.Th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nduring relevance of Confucian principles and their potential to address modern challenges,advocating for a renewed focus on cultural education to achieve a prosperous and peaceful world.Additionally,it underscor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values with modern educational practices to create a holistic approach that fosters ethical leadership and global co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philosophy cultural education confucian principles national rejuvenation societal harmony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onfucian and Hebrew Classics
3
作者 HE Hua SUN Menglong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1年第11期535-542,共8页
Both Confucian and Hebrew classics remain an everlasting heritage for their nations and the world.Wisdom from both classics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order.This ... Both Confucian and Hebrew classics remain an everlasting heritage for their nations and the world.Wisdom from both classics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constructing the social order.This paper,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analyzes similar teachings and rituals concerning two promin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marital bond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It is found that in these two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both wisdom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bonds,define clear boundaries and roles,and provide ethical warnings in these relations.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cross-cultural investig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and Hebrew wisdom in that human nature is embedded with similar hope for order,quality,and glory,so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ance is essential in promoting a globalized dialogue and critical view of cultures.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ative stud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nfucian classics Hebrew classics
下载PDF
Alienation between Han Fu and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Han Dynasty
4
作者 Xiang Xu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3期28-29,共2页
Literatures in Han Dynasty are mostly seen as dependency of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Han Fu, by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process of Hart Fu' s rise and fall,... Literatures in Han Dynasty are mostly seen as dependency of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Han Fu, by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process of Hart Fu' s rise and fall, it' 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alienation between HanFu And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which eventually leads to recession of Han Fu. Alienation between Han Fu and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can glimpse from several aspects: Fu writers' status and mentality;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Han Da Fu' s development; Han Fu' s own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Han Fu Alienation.
下载PDF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Tribute to Classical Physics 被引量:6
5
作者 Vladimir S. Netchitailo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2018年第3期441-470,共30页
This manuscrip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Classical Physics before Quantum Mechanics and Hypotheses proposed by classical physicists from the 17th until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We then proceed to unify these re... This manuscrip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Classical Physics before Quantum Mechanics and Hypotheses proposed by classical physicists from the 17th until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We then proceed to unify these results into a single coherent picture in frames of the developed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WUM). The Model proposes 5 types of Dark Matter particles and predicts their masses;models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World and Macroobjects;provides a mathematical framework that ties together a number of Fundamental constants and allows for direct calculation of their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sical Physics HYPERSPHERE world-Universe Model Medium of the world Dark Matter Particles Gravitoelectromagnetism COSMIC NEUTRINO Background Macroobjects Structure Emergent Phenomena Q-Dependent COSMOLOGICAL Parameters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耶稣会传教士“ 西学中源”说 儒家经学
下载PDF
论泰州学派儒学叙事“事象”的原创性话语 被引量:1
7
作者 童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说,鼓倡以“身”为本,“身”参与进入“家国天下”连续体,而民间讲学的“道”叙事行为使人们面向这个世界并获得空间归属感,百姓日用也得以在叙事中敞开和呈现。所以“家国天下”乃空间叙事的“事象”,有别于历史叙事的家国同构和编年体时间叙事模式。它们既可指涉特定空间场所,也是具有形而上意味、虚实交融的空间之象。“事象”提供了理解中晚明民间叙事繁荣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叙事 泰州学派 事象 家国天下
下载PDF
经学儒学关系论
8
作者 黄开国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由于四部分类法与经学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说的影响,在经学与儒学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儒学为子学,非经学的认识。孔子开创的儒学是阐发五经常道的君子儒的儒学,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不过是先秦汉初儒学发展的结果,经学与儒学的本质完全相同,四... 由于四部分类法与经学始于汉武帝独尊儒术说的影响,在经学与儒学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儒学为子学,非经学的认识。孔子开创的儒学是阐发五经常道的君子儒的儒学,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不过是先秦汉初儒学发展的结果,经学与儒学的本质完全相同,四部分类法的以儒学归于子部不能成立,说明儒学与经学都是阐发五经元典常道的学说,二者不存在经子之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儒学 本质
下载PDF
六艺:从共同资源到一家垄断——孔子与儒家经典之成立
9
作者 余治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按章太炎的划分,礼乐射御书数为“小六艺”,为王公贵族子弟在小学阶段的必修技能;被孔子删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则为“大六艺”,属于成人教育的“大学之道”,是官员任职前必须学习的待人接物、处事礼仪与一般道... 按章太炎的划分,礼乐射御书数为“小六艺”,为王公贵族子弟在小学阶段的必修技能;被孔子删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则为“大六艺”,属于成人教育的“大学之道”,是官员任职前必须学习的待人接物、处事礼仪与一般道理。孔子晚年集中精力编辑、注解、诠释六艺,因“有德无位”而称“述而不作”,渗透思想价值和道义灵魂,总结三代而又超越三代,寄托《春秋》而行“素王”褒贬赏罚之权柄,最终把作为上古道术的六艺演绎为儒家学派独有而专用的文本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艺 道术 儒家 经典 孔子
下载PDF
理学与经学相交融:晚明思想的新动向——以黄道周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蔡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道周的学术生平来看,理学类的问业著述与经学类的著述是交迭出现的,说明在其一生治学中,对理学与经学始终是兼顾的。即便是在《榕坛问业》这样一部以理学为主的问答录中,也常常涉及经学内容。从工夫论角度看,黄道周理学与经学思想的交融体现为一种回环互补与融合统一的模式,他认为工夫不是节节往上、一劳永逸的,而是前后兼顾、回环往复的整体形态,换言之,治世与治心是并举的,都是本体上的工夫事业,并由“敬”贯穿始终,使治世与治心融为一体、相互成就,由此保证至善的状态长久维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理学 经学 治世 治心 交融
下载PDF
谈谈敦煌经部文献校勘的知识储备问题
11
作者 许建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敦煌经部文献的校勘整理,除了应具有进行传世文献校勘所必须具备的目录学、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古代典章文化方面的基本功以外,还需关注敦煌写卷的书写体例、唐五代西北方音、敦煌文献的避讳、写本旁注字、文字演变史以... 敦煌经部文献的校勘整理,除了应具有进行传世文献校勘所必须具备的目录学、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古代典章文化方面的基本功以外,还需关注敦煌写卷的书写体例、唐五代西北方音、敦煌文献的避讳、写本旁注字、文字演变史以及清人的研究成果,如果在这几方面认识不足,就会出现校录及结论考订方面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经部 校录 知识储备
下载PDF
经学视野下的诗学系统——《六艺流别·诗艺》研究
12
作者 吴承学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明代黄佐《六艺流别》以六艺为宗,把经典之源与后代文体之流建构为分级分支衍生的系统,它以“文体树状图”的阐释模式,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简洁而直观地表达出“文本于经”语境下文体族群的繁衍关系。这种文章总集的著述形态在中国古代... 明代黄佐《六艺流别》以六艺为宗,把经典之源与后代文体之流建构为分级分支衍生的系统,它以“文体树状图”的阐释模式,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简洁而直观地表达出“文本于经”语境下文体族群的繁衍关系。这种文章总集的著述形态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独树一帜。《六艺流别》以《诗》艺源流建构了一个经学视野下的诗学体系模式。它以《诗》为六艺之首,摹拟解经体解诗,并采用评点、说明类的副文本形式,反映了以文章学为本位的立场。在中国古代文体学史上,关于早期文体的阐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也具有多解性和偶然性。《六艺流别》对早期文体阐释的长处与弊端均颇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佐 《六艺流别》 经学 诗学
下载PDF
国际传播视域下儒家文化的世界影响及其价值
13
作者 汤哲远 潘亮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7期32-39,共8页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东亚文化乃至欧美西方国家的哲学、文学和伦理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世界不同文化美美与共,交融共生。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东亚文化乃至欧美西方国家的哲学、文学和伦理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世界不同文化美美与共,交融共生。在新的历史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下全球治理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等诸多挑战,儒家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社会能动性更加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更加需要儒家文化,更加需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消弭分歧,包容合作,建设持久繁荣的和谐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国际传播 世界影响 世界价值
下载PDF
何其芳的“出世”与“入世”——兼谈新文学作家“儒道合一”的文化人格
14
作者 宋剑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6,211,共11页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早期的诗文创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出世”态度十分明显。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他又由“出世”转为“入世”,积极投身于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就是学界所关注的“何其芳...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早期的诗文创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出世”态度十分明显。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他又由“出世”转为“入世”,积极投身于全民族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就是学界所关注的“何其芳现象”。其实所谓的“何其芳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新文学现象,它所反映的问题本质,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世界观问题,而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一直都在自觉坚守的文化人格问题,即:“出世”与“入世”这两种传统文化因素,形成了他们文化人格中可以互相调节且可以自由转换的内在机制,并根据其自身的生存环境不断地进行切换,进而使自己始终都能够保持一种心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出世” “入世” “儒道合一” 文化人格
下载PDF
论传统儒家经典观
15
作者 沈顺福 Zhu Yuan(译) 《孔学堂》 CSSCI 2024年第1期14-24,123-133,共22页
传统儒家以《诗》《书》等为经典。这些经典创作于圣贤,不仅反映了普遍的道与理,而且洋溢着圣贤气象。普遍的道与理构成了经典的内容,并使经典具有了知识价值,圣贤气象的洋溢不仅彰显了经典文本形式上的优美,而且能够产生感化效果。经... 传统儒家以《诗》《书》等为经典。这些经典创作于圣贤,不仅反映了普遍的道与理,而且洋溢着圣贤气象。普遍的道与理构成了经典的内容,并使经典具有了知识价值,圣贤气象的洋溢不仅彰显了经典文本形式上的优美,而且能够产生感化效果。经典体现了圣人之心。圣人之心既有气质之心,又有超越之性。气质之心产生了情感,而超越之性表现于活动中便是道与理。心统性情。在这个统一体中,普遍之性主宰了气质之心的活动,个体主体性因此被消解。传统儒家揭示了经典的三项内涵,却忽略了经典的个体主体性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儒家
下载PDF
并非“扩音器”——重评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16
作者 王小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反叛传统的可能性,使五四思想革命具有“飓风”般的爆发力;其次,钱玄同作为小学大家,在进行文学革命时,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学理来证明五四白话文理念有其建立的可行性;再次,他在推行五四汉字革命时,仍以传统小学资源来论证“改用拼音”的学理性与时代必然性,用极端的方式推动了中国汉字的现代变革。钱玄同从中国自身的学术主体内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让五四获得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这使他有自己独立、独特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 经学 小学 钱玄同声音
下载PDF
大赋用经:主客结构与铺陈考量
17
作者 易闻晓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4,共13页
《文心雕龙·诠赋》谓“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前者是汉大赋主客问答的框架结构,后者则是在此框架结构下预设的铺陈空间,铺陈乃是大赋的主体。主客问答以议论显示讽谏,多用经语。大赋中除直接铺陈仪礼的段落,铺陈则用经为寡... 《文心雕龙·诠赋》谓“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前者是汉大赋主客问答的框架结构,后者则是在此框架结构下预设的铺陈空间,铺陈乃是大赋的主体。主客问答以议论显示讽谏,多用经语。大赋中除直接铺陈仪礼的段落,铺陈则用经为寡。然班固《东都赋》、张衡《东京赋》等则以议论充塞铺陈空间,又大赋短制如扬雄《河东赋》全篇以议论为主,相对于大赋铺陈主体,并用经为多。但大赋绝大部分的铺陈取于六经之外的其他典籍,亦多语词自造。总体而言,汉赋用经为少,而且赋体铺陈所取于六经及其他典籍者,都用以夸饰铺陈,并不保留其在原初文本的意义,故不必说是“经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经学 大赋 主客结构 铺陈
下载PDF
传经大儒子夏考
18
作者 庞光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2-29,共8页
孔子的弟子子夏是孔门中学术最广博的人,在孔子死后,正是子夏学派将儒家经典学术发扬光大。子夏广收学生,设教西河,为魏文侯的国师,地位尊显,又享高寿,在传承儒家学术上贡献很大。儒家经典多经过子夏的传授而广为流传。
关键词 子夏 儒家 经典
下载PDF
范仲淹经学核心思想探析
19
作者 姜广辉 唐陈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116,共9页
范仲淹是宋代士人中集经术、事功、道德、文章于一身的“第一人”。由于范仲淹的人品、事业在当时太过辉耀,导致其在经学上的建树被道德功名掩盖,故而长期不为学界所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对范仲淹经学的研究已经有所推进,但大多是从易学... 范仲淹是宋代士人中集经术、事功、道德、文章于一身的“第一人”。由于范仲淹的人品、事业在当时太过辉耀,导致其在经学上的建树被道德功名掩盖,故而长期不为学界所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对范仲淹经学的研究已经有所推进,但大多是从易学、春秋学等单一经学学科对其经学思想进行探索与阐释。若从整体的层面对范仲淹的经学进行深入分析,则可发现其经学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必顺民”的民本思想,包括养民、利民、爱民等具体内容;二是“穷变通久”的改革思想,将《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理论作为主导“庆历新政”的哲学思想;三是“先忧后乐”的忧乐思想,进则忧国忧民,退则乐天乐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经学 民本 改革 忧乐
下载PDF
论六经在先秦儒家教育生活中的发生
20
作者 孙杰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先秦儒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以六经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从《论语》《孝经》到《孟子》《荀子》再到《学记》的先秦儒家代表性论著,记录和见证了孔子及其后学与六经文本之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其中,《孝经》《论语》是学习六经的阶梯... 先秦儒家的教育和教学活动是以六经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从《论语》《孝经》到《孟子》《荀子》再到《学记》的先秦儒家代表性论著,记录和见证了孔子及其后学与六经文本之间的互动、融通与共生。其中,《孝经》《论语》是学习六经的阶梯,《孟子》《荀子》是孟、荀二人“羽翼六经,增光孔氏”思想学说的集中体现,《学记》则是对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提升。以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孔门后学及其思想学说,既承袭了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又开创了以六经为主要内容的先秦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新格局。这就是六经在先秦儒家教育生活中的具体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 先秦 儒家教育 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