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mages of Confucianism Constructed by Europe in the Six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ies
1
作者 Zhang Yanch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6-270,共15页
This paper is a historical survey of western 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s of Con-fucianism ranging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nineteenth century.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Western version of Confucianism originally wa... This paper is a historical survey of western 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s of Con-fucianism ranging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nineteenth century.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Western version of Confucianism originally was traced back to European missionaries, whoplayed crucial role in collecting Confucian primary sources and praising the ethical and socialvalues of Confucianism. Inspired by the primary sources of Confucianism, Enlightenmentscholars represented the image of Confucianism as romanticized ideal of natural theory andpractical morality for European culture. However, western' s imagination of Confucianism inthe nineteenth century shifted from a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deal to childish and static traditioninferior to European culture, as emphasized in Hegel and Herder' s works. All these Westernimages of Confucianism illustrate the historical expressions of European self - presentation,self- confirmation and self- criti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imageS of confucianISM european missionaries ENLIGHTENMENT SCHOLARS Johann HERDER and HEGEL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the Image of Jews in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ccompanied with A Paratext
2
作者 GAO Xi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9期766-773,共8页
William Shakespear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1600)is controversial as a result of its negative depiction of the Jewish figure Shylock.In translating this literary work into Chinese,the translator is quite possibly in... William Shakespeare’s The Merchant of Venice(1600)is controversial as a result of its negative depiction of the Jewish figure Shylock.In translating this literary work into Chinese,the translator is quite possibly involved in reconstructing the image of Jews,as Shylock being the representative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consciously,or unconsciously.In this paper,the translation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by Shiqiu Liang(2001)is selected to find out how the image of Jews is conveyed to the Chinese readers.Due to the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eing loyal to the original text,the content in the original text is transferred to the target readers without manipulation.However,the translation work was conducted with a particular social background which is believed to have influenced the translato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Accompanied the selected translation is a paratext,in which the translator expresses his own opinion on both the playwright and the Jewish and non-Jewish figures in the play;with this paratext,the target readers understand the figures in the play in a different way.Therefore,a different image of Jews is reconstructed in the translation,which is mainly analyzed at the level of larger textual units reflecting hierarchical re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translation image of Jews PARATEXT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下载PDF
Wu Zetian’s Manipul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3
作者 YAO Lu-qin BAI Xin-xin LU Ji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1年第6期439-442,共4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Wu Zetian’s image as a stateswoman and a pragmatic“thinker”.The author studies Wu Zetian’s attitude towards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and analyzes her manipulati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Wu Zetian’s image as a stateswoman and a pragmatic“thinker”.The author studies Wu Zetian’s attitude towards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and analyzes her manipul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for political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 Zetian’s images confucianISM BUDDHISM overseas dissemination
下载PDF
论泰州学派儒学叙事“事象”的原创性话语 被引量:1
4
作者 童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 目前泰州学派思想研究以儒学平民化、世俗化转向为主要对象,鲜少从民间讲学、以“事”行“道”的“道”叙事行为方面进行考察。要理解泰州学派民间儒学“道”叙事的原创性话语,需要借助概念——“事象”。因为泰州学派依托《大学》格物说,鼓倡以“身”为本,“身”参与进入“家国天下”连续体,而民间讲学的“道”叙事行为使人们面向这个世界并获得空间归属感,百姓日用也得以在叙事中敞开和呈现。所以“家国天下”乃空间叙事的“事象”,有别于历史叙事的家国同构和编年体时间叙事模式。它们既可指涉特定空间场所,也是具有形而上意味、虚实交融的空间之象。“事象”提供了理解中晚明民间叙事繁荣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叙事 泰州学派 事象 家国天下
下载PDF
流动的媒介:明清商人与儒家文化的传播研究
5
作者 宋立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56,共14页
明清商人群体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揆诸文献可知,明清商人不仅积极开展公益实践,注重与士人的交往,而且在日常生活与经商过程中,孝养父母,讲求诚信。这些行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利益,也获得了民众的尊重和好感。官方与士人... 明清商人群体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揆诸文献可知,明清商人不仅积极开展公益实践,注重与士人的交往,而且在日常生活与经商过程中,孝养父母,讲求诚信。这些行为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利益,也获得了民众的尊重和好感。官方与士人将商人的行为与成功归因于儒家文化的影响,通过褒奖或者撰文等方式不断宣扬他们的事迹。明清商人社会地位与形象的改善间接表明,只要接受儒家文化,践行儒家伦理规范,便会得到国家与士人的认同,这使得民众看到接受主流价值观的实质性益处。研究表明,明清商人基于自身体验,践行儒家伦理规范,有效地传播了儒家文化。作为传播媒介,明清商人不仅传承了儒家文化,也有效地弘扬了儒家文化,从而拓展了儒家文化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儒家文化的影响范围,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商人 儒家文化 伦理规范
下载PDF
先秦商人的儒商精神
6
作者 黎红雷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95-101,271,272,共9页
春秋战国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解体和儒家学派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先秦商人将儒家学说与经商之道相结合,形成了早期的“儒商精神”,包括子贡“赐不受命”的开拓精神、“亿则屡中”的经营谋略、“博施于民”的济世情怀,范蠡“与时逐利... 春秋战国时期,在“工商食官”制度解体和儒家学派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先秦商人将儒家学说与经商之道相结合,形成了早期的“儒商精神”,包括子贡“赐不受命”的开拓精神、“亿则屡中”的经营谋略、“博施于民”的济世情怀,范蠡“与时逐利”的经营策略、“诚信立世”的经营原则、“富好行德”的仁义情怀,白圭“智与权变”的经营策略、“勇以决断”的经营战略、“仁以取予”的经营方略、“强有所守”的经营原则等,为中国传统儒商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现代儒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商人 儒商精神 子贡 范蠡 白圭
下载PDF
从墓志看宋代女子时代形象
7
作者 王云庆 朱海月 《史志学刊》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本文以《全宋文》为主要史料来源,依托《全宋文》中部分女性墓志铭记载,探究在理学思想形成发展下宋代女子的真实生活,寻找在女性生活中所体现的宋代思想变革的蛛丝马迹,探究宋代女性思想发展的历史倾向和宋代士人视角下的女性时代形象... 本文以《全宋文》为主要史料来源,依托《全宋文》中部分女性墓志铭记载,探究在理学思想形成发展下宋代女子的真实生活,寻找在女性生活中所体现的宋代思想变革的蛛丝马迹,探究宋代女性思想发展的历史倾向和宋代士人视角下的女性时代形象,分析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宋代女子社会地位及时代形象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女性 时代形象 墓志 理学
下载PDF
朱熹诗歌自然意象的理学表达探析
8
作者 刘板 林峰 李琦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朱熹诗歌用丰富的自然意象来表达理学。这些自然意象主要有山水描绘、季节变迁、花草植株、动物鸟兽、云气夜色等。朱熹诗歌通过自然意象不仅表达了理气论、心性论和认识修养论等哲学思想,而且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坚守理学的信念决... 朱熹诗歌用丰富的自然意象来表达理学。这些自然意象主要有山水描绘、季节变迁、花草植株、动物鸟兽、云气夜色等。朱熹诗歌通过自然意象不仅表达了理气论、心性论和认识修养论等哲学思想,而且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坚守理学的信念决心和治学体验。促成朱熹这种艺术自觉和诗歌成就的文化渊源是自然意象言志抒情的诗骚传统、自然山水象物比德的文化传统、理学前辈以诗言理的深厚积淀。朱熹诗歌自然意象理学表达的美学特征体现为俗与理一体、情与理交融、美与理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自然意象 理学表达
下载PDF
现代儒商新概念、中国式管理与现代化
9
作者 张传兵 范巧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87,共13页
现代儒商指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商人,现代儒商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念是中国式管理的生动体现。回溯儒商概念的起源和历史流变可知,“儒商”一词用以对“贾业而儒行者”的褒扬,是明代中后期随着士商互动程度的加强才出现的特殊历史现象。... 现代儒商指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商人,现代儒商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念是中国式管理的生动体现。回溯儒商概念的起源和历史流变可知,“儒商”一词用以对“贾业而儒行者”的褒扬,是明代中后期随着士商互动程度的加强才出现的特殊历史现象。儒商先后经历了古代儒商、近代儒商和现代儒商三个发展阶段。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本文从儒术、儒行和儒时三个维度构建了现代儒商新概念。通过建立的三维立体坐标,分别揭示其内涵所体现的中国式管理思想。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渊源,以及现代儒商对实现现代化的巨大价值和推动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儒商新概念融合了儒家文化的旧有传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中国式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于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扩展人文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商 现代儒商 儒商精神 中国式管理
下载PDF
运河商业文化融入新商科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以鲁西地区为例
10
作者 李曦方 李学锋 +2 位作者 张蕾 何杰 刘伟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120-124,共5页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活态性、开放性、延续性”。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将本土优秀商业文化和人文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塑造的全过程。该文在充分解读运河商业文化“信义观”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文...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活态性、开放性、延续性”。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将本土优秀商业文化和人文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塑造的全过程。该文在充分解读运河商业文化“信义观”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文化中蕴含的“职业品质”元素,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文化创新”“优化师资”“社会协同”5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将本土优秀商业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全过程,构建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新模式,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和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义观 运河文化 儒商文化 职业生涯 文化育人 慢就业
下载PDF
北魏女性墓志的文化价值
11
作者 仵芊蓉 孙小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2-25,共4页
墓志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通过它可以了解墓主生活时代的思想、文学等各个方面。北魏女性墓志文的成就引人瞩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生活风貌和思想观念以及文学发展状况,这些墓志作为北魏文学研究的... 墓志作为一种实用文体,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通过它可以了解墓主生活时代的思想、文学等各个方面。北魏女性墓志文的成就引人瞩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生活风貌和思想观念以及文学发展状况,这些墓志作为北魏文学研究的有益补充,反映了儒家思想与对女性的期待,作者或赞美女性勤俭持家,或赞美其外貌才气。它的数量可观、风格突出,是北魏文学的代表。南北文风的交融,民族思想的交汇,共同造就了北魏女性墓志独特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女性墓志 女性形象 儒家观念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中国侨商与长崎孔庙的兴替
12
作者 张哲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4期78-86,157,共10页
日本长崎兴福寺内所遗留的三通汉文碑刻,对考证中日文化交流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三通汉文碑刻的考释,发现在长崎孔庙发展过程中,长崎中国侨商通过献纳财物、规划孔庙、参与祭祀等多种形式对长崎孔庙施加影响。这一方面,使长崎... 日本长崎兴福寺内所遗留的三通汉文碑刻,对考证中日文化交流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三通汉文碑刻的考释,发现在长崎孔庙发展过程中,长崎中国侨商通过献纳财物、规划孔庙、参与祭祀等多种形式对长崎孔庙施加影响。这一方面,使长崎孔庙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庙学中汉化色彩较浓,显得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以长崎孔庙为窗口,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明治维新之后,在中国侨商的资助下,新建的长崎孔庙脱离了日本的管理,并在其中创立学校,延续着儒家传统,使其成为海外华侨创建的唯一一所庙学合一的孔庙,保存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崎孔庙 中国侨商 汉文碑刻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盐商子弟查礼的绘画交游研究——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
13
作者 张益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I0002,共9页
盐商查氏家族是清代天津风雅文化的重要赞助人和推动人,查礼是家族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本文引入地方诗人社群的概念,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研究查礼早年闲居天津时期与离津为官初期的绘画交游活动,着重分析其中的运行机制,... 盐商查氏家族是清代天津风雅文化的重要赞助人和推动人,查礼是家族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本文引入地方诗人社群的概念,结合查礼与水西庄诗人群体的视角,研究查礼早年闲居天津时期与离津为官初期的绘画交游活动,着重分析其中的运行机制,最后总结水西庄诗人群体在查礼绘画交游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礼 盐商子弟 绘画交游 地方诗人社群 形象塑造
下载PDF
中国孝行故事在18世纪欧洲的传播
14
作者 谭渊 宣瑾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31-37,150,151,共9页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学西传的兴起,中国的孝道观念在18世纪借助《中国经典六种》等著作逐步传入欧洲,成为“道德伦理之乡”形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韩国英在1779年发表的《中国古今孝道》中将中国孝道系统地...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学西传的兴起,中国的孝道观念在18世纪借助《中国经典六种》等著作逐步传入欧洲,成为“道德伦理之乡”形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韩国英在1779年发表的《中国古今孝道》中将中国孝道系统地介绍到西方,引起德国教育家、诗人普费弗尔的关注。通过对孝行故事传播与改写的研究可以发现,普费弗尔从中国孝行故事中看到了“孝”的精神感召力,继而在四首叙事诗作品中塑造了作为孝道榜样的中国人群像。这反映了启蒙时代德国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也反映了儒家孝道观念对欧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中学西传 儒家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冠雄鸡、佩豭豚”与“儒服委质”:汉代墓葬图像中的子路形象及其意义
15
作者 陈惠 郭永利 《草原文物》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子路是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在汉代墓葬图像中,子路多出现在孔子见老子图,也见于其他与孔子相关的图像,其形象为两脚分立、两袖旁张,呈正面像,当弟子较少时,子路多列于其中的第三或第四位。根据服饰又可见“冠雄鸡、佩豭豚”和“儒服委... 子路是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在汉代墓葬图像中,子路多出现在孔子见老子图,也见于其他与孔子相关的图像,其形象为两脚分立、两袖旁张,呈正面像,当弟子较少时,子路多列于其中的第三或第四位。根据服饰又可见“冠雄鸡、佩豭豚”和“儒服委质”两种形象,分别代表了不符儒家规范的武士形象和受教于孔子后“容体正”的儒生形象,这表现出子路接受儒家礼仪教导前后形象的转换。此外,汉代墓葬图像中还有与孔子无关的子路形象,衍生出了具有神异性的新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路 墓葬图像 儒服
下载PDF
晚明儒者管志道视域中的圣人观与孔子形象
16
作者 石霞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管志道以“群龙无首”之圣人观对理学的儒学为本位、心性论为导向的道统观以及晚明以素王尊孔子的观念进行了解构,破除了儒家对圣人观的话语特权。基于此,他把有德统治者、释迦、老子等人皆纳入了圣人的行列,并将道统权、师道权还归君... 管志道以“群龙无首”之圣人观对理学的儒学为本位、心性论为导向的道统观以及晚明以素王尊孔子的观念进行了解构,破除了儒家对圣人观的话语特权。基于此,他把有德统治者、释迦、老子等人皆纳入了圣人的行列,并将道统权、师道权还归君王。由此,孔子从“生民以来一切大圣人”转变为“通仁圣之学”“含君师之德”而“事臣子之事”的述道者。这一圣人观与孔子形象的重构,回应与解决了儒家思想中存在着的心性安顿、政教关怀方面的难题,也反映了晚明独特的儒佛融合的时代风貌。不过,随着孔子神圣形象的消解与下落,儒家学说的独立性、权威性、批判性亦极大地被削弱,传统理学何以走向没落实可自此窥得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志道 圣人观 孔子形象 道统
下载PDF
Xun Zi's Image across the Qin-Han Period: Three Types of Discourse on a “Great Confucia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Intellectual History
17
作者 伍振勋 Hsu Nai-Yi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1期163-189,共27页
This article scrutinizes three texts about Xun Zi written during the Qin-Han period: the final part of "The Questions of Yao" in the Xunzi, a rebuttal by one of Xun Zi's disciples of the idea that Xun Zi was infer... This article scrutinizes three texts about Xun Zi written during the Qin-Han period: the final part of "The Questions of Yao" in the Xunzi, a rebuttal by one of Xun Zi's disciples of the idea that Xun Zi was inferior to Confucius; "Mencius and Xun Zi" by Sima Qian in hi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and the Annotated Book of the Xunzi by Liu Xiang. We explore the images of Xun Zi as a great Confucian (大儒) that emerge from these texts, as well as their authors' motives for writing. These texts are understood within three contexts: first, the self-identification of a Confucian; second, the dispute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Daoism; and lastly,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lassics and the annals and biographies. Due to their different discourse environments, Xun Zi's great Confucian image project a different significance in each: in one, he is a model of action who can act in accordance with perfected morality; in another, he is a model of "private words," who can counter the philosophers of his day and become the teacher of kings; and finally, he is a model of "official learning," able to use his knowledge of the classics in practical statecraft and elucidate the kingly Way. Overall, these three texts represent three types of discourse on a great Confucian. At thesame time, they also exhibit their writers' consciousness of their times and their views of the genealogy of daotong, or transmission of the Way; hence their significance for intellectual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ofXun Zi discourse on a great confucian Xun Zi Sima Qian Liu Xiang
原文传递
像而有灵:关羽图像演变
18
作者 周兴涛 张振敏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关羽图像存而不详;宋金元为其多元的滥觞期;明清则是文武并存的人、神、帝繁荣景象。图像是神存身之所,世人认为关羽图像能自我完善保护,有御敌、治病、除恶、帮助科举功名、举子、避水火灾祸、驱邪等功能;以广像、重... 三国至五代时期的关羽图像存而不详;宋金元为其多元的滥觞期;明清则是文武并存的人、神、帝繁荣景象。图像是神存身之所,世人认为关羽图像能自我完善保护,有御敌、治病、除恶、帮助科举功名、举子、避水火灾祸、驱邪等功能;以广像、重饰等行为,示其虔诚。关羽图像是造神运动和世俗化过程交互缠绕的结果,经历了由人而神而圣再回复到人的过程,是儒、释、道三教和民间信仰相互排斥、吸收和交融的产物;神之灵否与像之优劣及信徒虔诚度成正比;关羽图像分文人画和世俗画,二者共同构成关羽画像的丰富繁荣;其流变是各种艺术交互影响的过程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羽图像 灵应 关羽信仰 三教合一
下载PDF
商帮文化情境下民营上市公司业绩对慈善捐赠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修宗峰 周泽将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47-1358,共12页
以2007~2013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现代商帮文化数据库,检验了现代商帮文化和公司业绩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回答了"谁在为富亦仁"这一经验性问题。研究发现:现代商帮文化、公司业绩与企业慈... 以2007~2013年我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现代商帮文化数据库,检验了现代商帮文化和公司业绩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回答了"谁在为富亦仁"这一经验性问题。研究发现:现代商帮文化、公司业绩与企业慈善捐赠之间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且商帮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公司业绩与企业慈善捐赠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为富"后,现代商帮文化影响下的民营企业家表现出更多"亦仁"的慈善捐赠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富亦仁 商帮文化 公司业绩 慈善捐赠
下载PDF
新儒商的商业伦理观及其管理模式 被引量:6
20
作者 苗泽华 毕园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9-202,共4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认识到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了当今社会环境的制约,企业管理应建立以新儒商文化为基础的商业伦理观与经营观之上。本文从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新儒商的伦理价值及其经营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认识到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了当今社会环境的制约,企业管理应建立以新儒商文化为基础的商业伦理观与经营观之上。本文从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新儒商的伦理价值及其经营观,提出了"新儒商管理模式",旨在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儒商 商业伦理 经营观 管理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