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的“君臣之分”探赜——以《论语》、《孟子》、《荀子》为依据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6,共7页
君臣之分乃是探讨君臣之义的前导,亦是研究儒家政治秩序观念的基础性问题。孔孟的"君臣之分"是社会的一种现实秩序,乃人群中自然呈现出的状态,或言"原初状态",而混乱和伦常崩坏是由于人们打乱了这种社会合力形成的... 君臣之分乃是探讨君臣之义的前导,亦是研究儒家政治秩序观念的基础性问题。孔孟的"君臣之分"是社会的一种现实秩序,乃人群中自然呈现出的状态,或言"原初状态",而混乱和伦常崩坏是由于人们打乱了这种社会合力形成的君臣之分,争夺君主的权力,故孔孟都倾向于君臣分际中维持平衡。而荀子认为社会初始状态是相互争斗,因明王出区分出了高低贵贱,人们这才能和谐相处,无形中赋予了王权以第一位的合法性和重要性。因而在纠正"君不君、臣不臣"中,三者亦呈现不同倾向。此外,虽于政治观持论有异,三者却均不以德性价值来要求社会秩序,而是倡导在自我德性淬炼中,与他人合作改善世间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政治秩序 论语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先秦儒家“君子观”的流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曹祎黎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5-9,共5页
在先秦儒家所设定的社会体系中,除了处于统治地位的"君"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民"之外,还有一个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即"君子"。在先秦儒家的观念里,"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象征,而一个君子应... 在先秦儒家所设定的社会体系中,除了处于统治地位的"君"和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民"之外,还有一个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即"君子"。在先秦儒家的观念里,"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象征,而一个君子应该具有的基本的构成条件并非一成不变。从《论语》《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经典著作中,撷取关于"君子"的片段,梳理先秦儒家"君子观"的变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论语》 《孟子》 《荀子》 君子
下载PDF
文化儒学向政治儒学的转向——以孔孟荀思想衍化为脉络的考析
3
作者 郭淑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3,171,共7页
思想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汉代之所以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略,正因为先秦儒学在其衍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文化儒学向政治儒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不仅使得先秦儒学成为超越具体时代而相通于人类... 思想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汉代之所以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略,正因为先秦儒学在其衍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从文化儒学向政治儒学的转向。这一转向,不仅使得先秦儒学成为超越具体时代而相通于人类精神的文化儒学,而且还成为与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政治儒学;不仅为儒学的推廓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孟荀 文化儒学 政治儒学
下载PDF
秩序与方法——荀子对政治与道德之关系的理解 被引量:13
4
作者 东方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5,共12页
学者在讨论孟、荀两人的理论差异时,大多集中在他们各自所持的人性论之差异上,但他们在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主题上却目标相同,即如何在一个充满"争"与"乱"的世界中重建合理的社会政治秩序。若因其所"同"... 学者在讨论孟、荀两人的理论差异时,大多集中在他们各自所持的人性论之差异上,但他们在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主题上却目标相同,即如何在一个充满"争"与"乱"的世界中重建合理的社会政治秩序。若因其所"同"而观其所"异",则其所"异"的可能解释之一便表现在"如何建立秩序"的方法问题上。孟子主张以"仁心"之直推以求政治秩序之实现,荀子则坚持以客观化的"礼"为架构来重建政治秩序。孟子对建立政治秩序的思考完全基于个人自足的内在"仁心"。在就道德而言道德的角度上看,其思想无疑成就了道德的尊严和人格的伟大;但若必欲即此而言政治,却会因其对政治之特性缺乏可靠的认知基础而导致政治上的空想主义。荀子对重建政治秩序的致思则委诸于先王制作的"礼",礼的内涵虽然包容甚广,但与孟子的"仁心"不同,荀子言礼的首出的意义是政治学的而非伦理学的,是为了去乱止争以实现"出于治"、"合于道"的政治目的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设计。即此而言,在面对重建政治秩序的时代主题时,若与孟子言仁心之兴发和推扩相比,荀子的此一主张无疑更具有客观和可实行、可"设施"的特性。然而,荀子的礼既是政治学的,又是伦理学的,其间各自在根源上的分际并不明确;同时,由于荀子心目中紧紧绞固于政治秩序的实现,道德则不免沦为维护政治的手段,乃至常常以政治的方式来处理道德问题,其结果则导致对专制政治的强化。学者谓荀子尊君、重势、倾向于独断,良非无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政治秩序
原文传递
“治治”之“礼义”:荀子的儒学之道
5
作者 张广生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9,158,共11页
礼义是勾画荀子儒学的核心概念,王者之政制则是礼义之治的典范,君子通过修治礼义,不仅要给群居的人类带来和平与安全,而且要通过礼义的隆礼体系,建构起人伦的差序,实现"圣者尽伦,王者尽制"的王道政治理想。礼义作为客观的规... 礼义是勾画荀子儒学的核心概念,王者之政制则是礼义之治的典范,君子通过修治礼义,不仅要给群居的人类带来和平与安全,而且要通过礼义的隆礼体系,建构起人伦的差序,实现"圣者尽伦,王者尽制"的王道政治理想。礼义作为客观的规范体系,建立在人伦本分的差序辨分基础之上,对人伦差序的辨分,要依赖于圣人"知分统类,以道观尽"的哲学智慧;礼义的核心要义在效法圣王;对既成礼义法度的执行与阐发,要依赖于君子的审慎裁量与推论。在"天下无道"的乱世,相对于道家的伦理虚无主义与政治虚无主义,礼义的政治哲学致思于贤贤之伦与尊尊之序有机联系的建构之道,企望着文明秩序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治 礼义 荀子 儒学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