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建构论纲
1
作者 曾仲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3,共12页
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必须批判地接受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美学思想启示,揭示哈贝马斯片面强调言语行为(突出言语本身的行为力量)而脱离现实日常生活交往行为的弊端,从意向行为、身体行为、符号行为(包括说话行为、言语行为、写字行为... 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必须批判地接受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美学思想启示,揭示哈贝马斯片面强调言语行为(突出言语本身的行为力量)而脱离现实日常生活交往行为的弊端,从意向行为、身体行为、符号行为(包括说话行为、言语行为、写字行为)全面把握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行为,进而进行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的理论建构。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包括缘起论、思想论、形式论、主体论、作品论、文体论、创作论、鉴赏论、阐释论、组织论、礼仪论、美育论、境界论、传播论。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思想史意义、文学史意义、批判拯救意义、社会政治意义、理论范式革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交往行为美学 哈贝马斯 理论建构 重要意义 儒佛(禅)互补
下载PDF
漫游山野,隐于人世——加里·斯奈德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联姻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智淦 王育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55-62,共8页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早期的农庄生活经验、森林探险、攀登高山等亲近土地的户外旅行活动构筑了他与自然的地缘关系,他在国内外长期的游历求学中有选择性地汲取了中国文化古代生态智慧的文化营养,融入自己的生态马赛克伦理思想中,并...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早期的农庄生活经验、森林探险、攀登高山等亲近土地的户外旅行活动构筑了他与自然的地缘关系,他在国内外长期的游历求学中有选择性地汲取了中国文化古代生态智慧的文化营养,融入自己的生态马赛克伦理思想中,并以身作则地穿梭于全球各地宣扬深层生态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奈德 生态智慧 游历 道家思想 禅宗哲学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儒、道、禅闲适思想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永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1-243,共3页
儒家以"仁"为核心,"进"、"止"相生,其所蕴涵的是一份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闲;道家以"道"为本,求"逍遥游"之乐,在观照自然中拾得一份难得的恬静与从容;禅宗看"空"万物,随缘人生... 儒家以"仁"为核心,"进"、"止"相生,其所蕴涵的是一份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闲;道家以"道"为本,求"逍遥游"之乐,在观照自然中拾得一份难得的恬静与从容;禅宗看"空"万物,随缘人生,于平淡随意的生活中收获一份任性自由的闲适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禅宗 休闲思想
下载PDF
谈中国传统教派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植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95-97,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可以窥视中国园林发展之一斑。
关键词 中国园林 意境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禅宗思想
下载PDF
“儒释融摄”视野下的宋僧“上梁文”书写 被引量:2
5
作者 纪雪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8,共8页
上梁文是专门应用于上梁仪式的颂赞文体,唐五代流行于敦煌建筑民俗之中,北宋前期,经过王禹偁、杨亿等人改造,趋于定型,成为一种重要的祝文祷辞,由江湖登上庙堂,撰写上梁文成为"学士之职"。现存宋人文集中保留了十篇由南宋禅... 上梁文是专门应用于上梁仪式的颂赞文体,唐五代流行于敦煌建筑民俗之中,北宋前期,经过王禹偁、杨亿等人改造,趋于定型,成为一种重要的祝文祷辞,由江湖登上庙堂,撰写上梁文成为"学士之职"。现存宋人文集中保留了十篇由南宋禅僧居简、道璨所创作的上梁文,文法创作上追慕古风,引经据典,内容上反映社会现实,形式上呈现个性化趋势。其中蕴含的仁孝之道,儒释二教互依互存、不可偏废的观点成为禅僧上梁文的一大特色。以上梁文为代表的南宋禅僧诗文创作,"禅味"淡薄,世俗化倾向更加明显,更多关注社会民生的细微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梁文 禅僧 儒释融摄 居简 道璨
下载PDF
武士道与神道、禅道、儒道考析——兼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之五 被引量:2
6
作者 娄贵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8-106,共9页
神道教、禅宗佛教和儒家朱子学,先后成为武士道最主要的思想渊源。总体上讲,神道教构成祈求武运长久、战争胜利的思想意识,禅宗佛教充当敢于拼命、视死如归的修行体系,儒家朱子学则提供治国安邦、征服民心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武士道... 神道教、禅宗佛教和儒家朱子学,先后成为武士道最主要的思想渊源。总体上讲,神道教构成祈求武运长久、战争胜利的思想意识,禅宗佛教充当敢于拼命、视死如归的修行体系,儒家朱子学则提供治国安邦、征服民心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武士道与作为日本文化构成要素的神道教、禅宗佛教和儒家学说,相互渗透、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也以事实证明了武士道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思想渊源 神道 禅道 儒道
下载PDF
隋唐时期佛教禅宗对儒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6-59,共4页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迅速勃兴,作为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果,佛教广泛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甚至于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中国儒学思想影响的社会基础。借鉴本土的儒学"心性论",...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迅速勃兴,作为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结果,佛教广泛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学、艺术、哲学甚至于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中国儒学思想影响的社会基础。借鉴本土的儒学"心性论",佛学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其中禅宗的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 佛教 禅宗 儒学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启示的和谐之路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家友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3-47,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修德与进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道路,道家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找到了寄托,佛教否认个体生命的永恒,认为只有体悟真如本性的佛才是生命的应该走向,而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体悟到儒道理想的虚假...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修德与进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道路,道家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找到了寄托,佛教否认个体生命的永恒,认为只有体悟真如本性的佛才是生命的应该走向,而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体悟到儒道理想的虚假及人生的空漠之后,积极追求个人自身心灵的超越和和谐,他们在佛教和禅宗思想里找到了归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存在的意识形态,其启示的和谐之路应当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禅) 和谐
下载PDF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水中自在行——宋诗中禅的理趣 被引量:1
9
作者 麻天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5-138,共4页
有宋数百年间,理学独尊天下,禅风如火如荼,宋代文人,释也罢,儒也好,或身居庙堂之高,或浪迹江湖之远,他们的诗歌创作,重说理,尚议论,并以“悟”为入理、入道的途径,在形式上不主故常,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诗亦偈,诗亦文,重理而以意胜... 有宋数百年间,理学独尊天下,禅风如火如荼,宋代文人,释也罢,儒也好,或身居庙堂之高,或浪迹江湖之远,他们的诗歌创作,重说理,尚议论,并以“悟”为入理、入道的途径,在形式上不主故常,有明显的散文化的倾向。诗亦偈,诗亦文,重理而以意胜的宋诗,无处不洋溢着禅的理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理学 禅学 说理
下载PDF
三教融合与儒学重振之间:北宋名臣赵抃的佛道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志诚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76-84,共9页
北宋名臣赵抃青少年时期即深受两浙路兴盛的佛道信仰熏染,既长出仕多接名僧、高道,究心佛典,至有"闻雷得道"之说,中年乃"摈去声色,系心宗教",老年更是"清修益至,禅诵精严"。道教影响于赵抃者,主要是其修... 北宋名臣赵抃青少年时期即深受两浙路兴盛的佛道信仰熏染,既长出仕多接名僧、高道,究心佛典,至有"闻雷得道"之说,中年乃"摈去声色,系心宗教",老年更是"清修益至,禅诵精严"。道教影响于赵抃者,主要是其修炼养生思想。一言蔽之,赵抃思想虽有以儒学为主旨的一面,又有融合佛、道的一面。明乎此,对聚讼千年未有定谳的赵抃"理欲交战"、携龟鹤入蜀等行为方式方可得一确切解释。赵抃思想中的这一对立统一,在北宋前期非常具有代表性,是当时三教融合及儒学重振两种时代思潮的产物和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抃 佛道思想 禅宗 养生 三教融合 儒学重振
下载PDF
郑板桥与儒释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德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35-41,共7页
儒释道是对中国二千多年传统文化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哲学流派。三家哲学在许多人生理念上,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相互影响、相为互补,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凝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历代统治者大多三教并用,作为统治子民的思想武器。... 儒释道是对中国二千多年传统文化发展产生最大影响的哲学流派。三家哲学在许多人生理念上,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相互影响、相为互补,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凝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历代统治者大多三教并用,作为统治子民的思想武器。儒释道三家的区别为:儒家积极入世,道家消极避世,佛家彻底出世;儒家主张节欲,道家主张纵欲,佛家主张绝欲。唐以后,三教合一在诸多文人身上有集中体现,清代以郑板桥的表现最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 仁者爱人 无为而治 禅宗 法界
下载PDF
韩愈辟佛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
12
作者 李雪涛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6,156,共14页
隋唐以来,面对佛教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作为儒家士大夫代表的韩愈,从夷夏之防、三纲五常、经世济用等方面对佛教展开了猛烈的批判,试图捍卫孔孟之道,恢复“独尊儒术”时期儒学的社会地位。韩愈依据佛教之法统建立了儒家之道统,并借助... 隋唐以来,面对佛教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作为儒家士大夫代表的韩愈,从夷夏之防、三纲五常、经世济用等方面对佛教展开了猛烈的批判,试图捍卫孔孟之道,恢复“独尊儒术”时期儒学的社会地位。韩愈依据佛教之法统建立了儒家之道统,并借助于佛教之义理创立了儒家之心性学说。正是在韩愈辟佛思想的影响之下,宋明理学开始对作为异质文化的佛教进行了改造和吸收,形成了系统的理学思想。韩愈之辟佛同样影响了16世纪末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他们使用辟佛的方法以避免与中国文化全面为敌。同样,中国文化的捍卫者,不论在《破邪集》还是在《圣朝佐辟》中都将天主教置于“夷”的位置,与之进行论辩。从宗教批判是宗教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方面来看,韩愈之辟佛为中国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辟佛 禅宗法统 道统 儒学 理学思想
下载PDF
痴绝道冲禅法思想析论
13
作者 蒋九愚 阎丰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0-59,共10页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 痴绝道冲是南宋后期一代临济宗高僧,被誉为"真法门之栋梁,后学之标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是痴绝道冲禅法思想的特点及其价值旨趣,他的禅法思想性格,虽有融合之精神,实则回归于古德临济义玄时代,不受普遍流行的看话禅、文字禅、默照禅之禅风影响,亦不受宋代禅宗内部禅、净融合论之影响。在儒、释、道三教关系问题上,痴绝道冲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明教契嵩的儒佛融合论,不断引用儒家经典与佛教作会通,在本体论上强调儒释道三教共同一之"道"、同一之"心",但是在孝亲观上更多地强调佛法的特殊性、优越性。在心性论上,痴绝道冲反复借着释迦灵山拈花、达磨西来的禅宗公案,从正面阐释了自己临济禅一念分明、自证自悟的思想,坚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门精神。径山痴绝颇为深刻地批评当时丛林佛法淡薄、祖道凌迟的种种弊病,努力振兴丛林,绍隆佛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绝道冲 儒佛融合 一念分明 丛林弊病
下载PDF
试论《坛经》之内在超越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14
作者 常春雨 武杰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7-20,共4页
作为禅宗的代表人物,六祖慧能大师深受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其代表作《坛经》所蕴含的内在超越精神亦是中国哲学逻辑发展之必然。《坛经》之内在超越精神具体体现为不苛求修禅的外在形式、净心与妄心合为自心、追求内在修心三个方面。研... 作为禅宗的代表人物,六祖慧能大师深受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其代表作《坛经》所蕴含的内在超越精神亦是中国哲学逻辑发展之必然。《坛经》之内在超越精神具体体现为不苛求修禅的外在形式、净心与妄心合为自心、追求内在修心三个方面。研究与阐发这种精神对于我国社会转型期调适民众浮躁心态,进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 禅宗 中国儒道思想 内在超越 当代意义
下载PDF
从狮子吼到天籁:中国佛教中声音的象征意义
15
作者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佛陀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演法四十九年,喻为狮子吼,威严无畏,降服异端。然而,狮子吼纯属古印度文化所孕育的文学譬喻,声音本身并无实质意义。狮子吼在中国佛教未见重视,原因复杂,包括中国不产狮子以及中国古人如何看待猛兽等,其中儒、道... 佛陀出世为一大事因缘,演法四十九年,喻为狮子吼,威严无畏,降服异端。然而,狮子吼纯属古印度文化所孕育的文学譬喻,声音本身并无实质意义。狮子吼在中国佛教未见重视,原因复杂,包括中国不产狮子以及中国古人如何看待猛兽等,其中儒、道二家对音声的思想至为关键,所以尝试追溯中国佛教中声音象征的漫长发展,先略述其印度前史,继而指出儒、道二家本土因素在其演变中的影响,目的在于说明佛教声音象征的三个演变阶段,即从狮子吼到终极寂默,再到中国修行者心灵中所崇尚的天籁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 狮子吼 天籁 天人合一 儒道音声思想 禅宗
下载PDF
儒道禅思想在审美人格中的融通
16
作者 李灿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7,共3页
中国传统的儒道禅思想对理想人格的表述虽存在较大差异,但从审美角度而言却达到了内在的融合与统一,在当今新的历史语境下对这种融通所作的科学阐析将有利于我们对这三种思想求同存异,扬长避短,从而引导中国传统的审美人格在新时代的重... 中国传统的儒道禅思想对理想人格的表述虽存在较大差异,但从审美角度而言却达到了内在的融合与统一,在当今新的历史语境下对这种融通所作的科学阐析将有利于我们对这三种思想求同存异,扬长避短,从而引导中国传统的审美人格在新时代的重建与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人格 融通
下载PDF
《坛经》版本与南禅思想演变关系考论
17
作者 马俊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坛经》版本繁多,但真正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三个本子,即法海本、惠昕本和契嵩本。三个本子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梳理这三个主要版本之间传承、演变的关系,可以揭橥《坛经》思想重心演变的轨迹,从而为理解南禅宗思想的发展提供... 《坛经》版本繁多,但真正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三个本子,即法海本、惠昕本和契嵩本。三个本子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关系。梳理这三个主要版本之间传承、演变的关系,可以揭橥《坛经》思想重心演变的轨迹,从而为理解南禅宗思想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视角。概而言之,法海本主要体现了惠能及其以下二代弟子的思想;惠昕本主要体现了由"顿悟法"向"见性法"转移的思想变化;契嵩本则体现了"儒佛会通"、"融合空有"的思想趋势。《坛经》版本的演变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理论的逻辑展开,一方面又折射了佛教自身地位的升降及其与其它社会思潮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经版本 惠能 禅宗思想演变 儒佛会通 佛性
下载PDF
高校素质拓展课《禅文化与修行健身心》的教学研究
18
作者 冯德鸿 《高教学刊》 2019年第23期99-101,共3页
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禅学与禅文化源于释家文化,文章概述了《禅文化与修行健身心》这门高校素质拓展课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重点对两个学生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教学实践证明:高校公共课开设禅学素质拓... 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体,禅学与禅文化源于释家文化,文章概述了《禅文化与修行健身心》这门高校素质拓展课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重点对两个学生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教学实践证明:高校公共课开设禅学素质拓展课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与人生观,能帮助大学生破除思想困惑与无明烦恼,树立正知正见,并能知行合一,增加心灵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释道文化 禅学文化 身心健康锻炼 教学实践 案例分析与研究
下载PDF
斯奈德的诗学话语与世界多元美学观念
19
作者 徐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0-24,共5页
素有美国禅宗诗人之称的斯奈德自称主张“儒释道”合一,而斯奈德诗歌对儒释道诗学观念的接受是在美国梭罗等人的生态美学传统上的发展,形成一种互相联系又有各自话语价值的多元美学。本文集中评析了儒家诗学的天人合一与入世观念、道... 素有美国禅宗诗人之称的斯奈德自称主张“儒释道”合一,而斯奈德诗歌对儒释道诗学观念的接受是在美国梭罗等人的生态美学传统上的发展,形成一种互相联系又有各自话语价值的多元美学。本文集中评析了儒家诗学的天人合一与入世观念、道家的隐逸山水情怀与禅宗的人伦关系,提出其诗歌美学主体仍然是结合了禅宗与道家的美学话语,这是斯奈德将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融合的一种美国诗歌新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奈德 美国禅宗诗 儒释道美学 生态诗学
下载PDF
论阳明及后学的诗禅互动与儒佛交融
20
作者 侯丹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6-91,共6页
王阳明与禅师往来密切,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诗僧雪江明秀和禅僧玉芝法聚,他正是在吸收和利用佛禅的基础上建立了心学思想。其后学弟子亦如此,由此形成儒佛交融之地域文化圈,这种地域性的交往活动,折射出明代中后期以阳明为中心的方外与儒... 王阳明与禅师往来密切,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诗僧雪江明秀和禅僧玉芝法聚,他正是在吸收和利用佛禅的基础上建立了心学思想。其后学弟子亦如此,由此形成儒佛交融之地域文化圈,这种地域性的交往活动,折射出明代中后期以阳明为中心的方外与儒士互动交流的特点:一者以诗会友,诗禅合一;二者探析义理,融会佛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雪江明秀 玉芝法聚 诗禅互动 儒佛交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