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妨碍探望的民事责任
1
作者 刘征峰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63,共15页
探望被妨碍的救济问题应纳入债之关系进行处理。增加直接抚养方父母压力不能成为排斥适用债法规范的当然理由。根据双方是否存在探望权行使约定,可相应形成违约损害赔偿责任、法定义务不履行责任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等形态。探望权约定... 探望被妨碍的救济问题应纳入债之关系进行处理。增加直接抚养方父母压力不能成为排斥适用债法规范的当然理由。根据双方是否存在探望权行使约定,可相应形成违约损害赔偿责任、法定义务不履行责任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等形态。探望权约定作为纯粹身份关系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在不直接损害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前提下,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4条第2款,参照适用违约责任规范。即使欠缺双方具体约定,双方之间亦存在法定义务,直接抚养方父母不仅有协助间接抚养方父母行使探望权的义务,而且有保护间接抚养方父母相关财产利益的义务。在直接抚养方父母不履行义务时,可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468条链接债务不履行责任规范。探望权在对外层面具有绝对权性质,受侵权法保护。无论基于何种责任基础,均应采一般过错归责,无益费用均可纳入损害赔偿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子女关系 探望权 未成年子女利益 协助义务
下载PDF
陈白沙理学观对社会教化的影响
2
作者 黄明喜 刘金荣 《现代教育论丛》 2024年第2期5-16,共12页
儒家学者十分注重社会教化,这种观念在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作为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关键人物,陈白沙秉持导民向善的教化精神,一生致力于社会教化,不仅强调以“诚”为本体的德性观,且以身垂范,通过诗书琴乐等教化方式影响弟... 儒家学者十分注重社会教化,这种观念在明代理学家陈白沙身上格外显著。作为明代理学向心学转变的关键人物,陈白沙秉持导民向善的教化精神,一生致力于社会教化,不仅强调以“诚”为本体的德性观,且以身垂范,通过诗书琴乐等教化方式影响弟子门人,视孝悌为教化着眼点,兼及忍、让、勤、俭、忠、信等诸种美德养成,并倡导读书明理,树立家国一体的教化风尚。陈白沙的社会教化实践富有心学涵养和切己躬行的精神气质。伴随陈白沙的社会名声日隆,岭南百姓以及不少官员深受陈白沙的理学教化思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沙 理学教化 立诚修己 孝悌为本 读书明理 家风家教
下载PDF
张从正治疗崩漏先清上
3
作者 杨孜 王妍 +1 位作者 刘倩 曹怡鸿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197-200,共4页
张从正认为,情志变化是气的运动变化在精神情志方面的表现,七情过极,郁而化火,聚积于胸,心阳失于宣发,郁积生热,逼血下行,发为崩漏;或情志过极,扰乱心神,致上焦不通,亦致崩漏。心既主血脉,又主神志,五志过极,损伤五脏,皆为热证,应治以... 张从正认为,情志变化是气的运动变化在精神情志方面的表现,七情过极,郁而化火,聚积于胸,心阳失于宣发,郁积生热,逼血下行,发为崩漏;或情志过极,扰乱心神,致上焦不通,亦致崩漏。心既主血脉,又主神志,五志过极,损伤五脏,皆为热证,应治以平心火,用清上之法。故张从正治疗崩漏采用清热、清上之法,先用黄连解毒汤清心火,使肺的宣发功能正常,以宣发过盛的阳气,再用凉膈散或四物汤顾护阴液,使体内妄动之阳气得以清散,妄行之血得止,则崩漏可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清上 黄连解毒汤 凉膈散 四物汤 《儒门事亲》 张从正
下载PDF
从关怀伦理视角论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与教师职责——基于儒家义务论与儒家美德伦理学的反思
4
作者 李明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儒家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自康德义务论至美德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受到康德义务论与美德论诠释儒家的影响,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易于被视为理性的道德原则与美德,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实践道德原则与美德。关怀伦理学视角... 儒家与西方伦理学的比较自康德义务论至美德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受到康德义务论与美德论诠释儒家的影响,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基础易于被视为理性的道德原则与美德,而教师的职责即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实践道德原则与美德。关怀伦理学视角进入儒家研究领域之后,认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自然情感的关怀,以关怀为基础,才能真诚地行使道德原则与美德。以关怀伦理视角反思义务论与美德论,可证明古典儒家的道德教育也是以关怀为基础,而教师的职责应是教导学生发挥关怀的情感以从事道德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伦理 古典儒家 道德教育 教师 职责
下载PDF
儒家角色伦理学视域下的现代家教建设
5
作者 朱牧天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98,共5页
儒家角色伦理学基于儒家对人与社会的整体性认识,论述了以家庭为本、关系为本、行为为本的儒家道德生活观,其核心观点与现代家教建设在理论内容上和实现路径上具备较高的一致性。立足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主要观点,为解决认知不清、方式... 儒家角色伦理学基于儒家对人与社会的整体性认识,论述了以家庭为本、关系为本、行为为本的儒家道德生活观,其核心观点与现代家教建设在理论内容上和实现路径上具备较高的一致性。立足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主要观点,为解决认知不清、方式不当等现实问题,我国现代的家庭教育应以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为前提条件,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子女的亲情感为出发点,将子女培养成能够自觉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在社会生活中实现更大价值与意义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角色伦理学 家庭教育 家风建设 亲子关系 亲情感
下载PDF
企业人权审慎义务的民事责任维度 被引量:1
6
作者 于亮 《人权研究》 2023年第2期89-103,共15页
工商业与人权话语体系要求企业承担人权义务,但这一观念往往需要通过民事责任的方式予以落实。企业人权义务的核心概念是人权审慎义务。英国和荷兰的司法实践表明,在无需“揭开公司面纱”的情况下,母公司也可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 工商业与人权话语体系要求企业承担人权义务,但这一观念往往需要通过民事责任的方式予以落实。企业人权义务的核心概念是人权审慎义务。英国和荷兰的司法实践表明,在无需“揭开公司面纱”的情况下,母公司也可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之外的责任,原因在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侵权行为有适当注意义务。从工商业与人权的视角来看,企业注意义务已从母子公司场景拓展到企业和供应链间的场景。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进行体系解释,可以推导出企业的注意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业与人权 母公司 供应链 注意义务
下载PDF
金元医家张从正刺血疗法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永臣 贾红玲 张学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63-65,共3页
刺血疗法是张从正攻邪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尊崇《黄帝内经》的刺血经旨,应用的刺血工具有针、草茎和磁片,取穴以阳明、太阳经穴为主,擅用五脏井穴、经外奇穴,且放血部位多、出血量大,涉及眼科、耳鼻喉科、外科、内科、皮肤科、儿科等病证... 刺血疗法是张从正攻邪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尊崇《黄帝内经》的刺血经旨,应用的刺血工具有针、草茎和磁片,取穴以阳明、太阳经穴为主,擅用五脏井穴、经外奇穴,且放血部位多、出血量大,涉及眼科、耳鼻喉科、外科、内科、皮肤科、儿科等病证,并明确指出耳鼻喉科、外科、眼科、急性病证宜首选刺血,火热、风热所致疾病最宜刺络放血。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的刺血疗法产生了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医家 张从正 儒门事亲 刺血疗法
下载PDF
论儒家思想与民法“诚实信用原则”之暗合 被引量:3
8
作者 柴荣 柴英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47,共8页
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因子,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处处体现着"诚信"的处世之道,其价值追求与以古罗马为起源的现代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有着惊人的暗合之处。这证明人类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着相... 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诚信"因子,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处处体现着"诚信"的处世之道,其价值追求与以古罗马为起源的现代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有着惊人的暗合之处。这证明人类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有着相似的道德基础,中国当下制定民法典,应将几千年来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儒家思想作为中西、古今民法理念的对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诚信 义利 暗合
下载PDF
论《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中的辨证论治思想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2-23,共2页
分析张子和《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祛邪理论及相关医案,认为其祛邪理论并未脱离中医辨证论治的藩篱,而是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辨证论治特点为辨证重邪实致病,论治重气血流通,汗吐下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关键词 《儒门事亲》 辨证论治 祛邪 汗法 吐法 下法
下载PDF
对探望权立法的法理分析及其完善 被引量:11
10
作者 蔡永民 张智渊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5期68-72,共5页
婚姻法修正案设立了探望权制度,填补了婚姻家庭制度的空白。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探望权仍很难以实现。而身份权与物权等其他权利有着迥乎不同的自身特性,因此探望权的完善应当在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影响和探望权特殊性的原则下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探望权 亲权 家长权利本位 家长义务本位 孩子权利本位
下载PDF
先秦儒家的孝道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玉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0-83,共4页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不仅是指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包括精神上尊敬父母。孝是实行仁的根本,由“孝亲”推而广之则是“泛爱众”的仁德。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关于孝的思想,并把它推广为普遍的社会道德。《札...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不仅是指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包括精神上尊敬父母。孝是实行仁的根本,由“孝亲”推而广之则是“泛爱众”的仁德。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关于孝的思想,并把它推广为普遍的社会道德。《札记》等典籍中也有许多关于孝的阐述。在当前把握并弘扬先秦儒家孝道,对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伦理道德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孝道 孔子 孟子 伦理 现代意义
下载PDF
论“失独者”权利的国家保护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祺乐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7,共7页
"失独者"已然成了新的"特殊群体",其养老、返贫、疾病和心理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政府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该问题的立法状况都不容乐观。"失独者"是因为国... "失独者"已然成了新的"特殊群体",其养老、返贫、疾病和心理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政府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该问题的立法状况都不容乐观。"失独者"是因为国家义务而致,所以,作为一个人权主体,政府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来保护他们。政府亦可将社会抚养费作为履行了计划生育义务的失独者养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者 计划生育 人权 国家义务 法律保护
下载PDF
“家”“国”之间——“民之父母”说的社会基础与思想渊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丰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7-133,共7页
"为民父母"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家国天下"的观念在孟子的时代已经非常流行,文章以为其社会基础在于古代社会"家"、"国"功能的一体化,而《诗经》、《尚书》等早期经典则明确记录并十分... "为民父母"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家国天下"的观念在孟子的时代已经非常流行,文章以为其社会基础在于古代社会"家"、"国"功能的一体化,而《诗经》、《尚书》等早期经典则明确记录并十分推崇此种观念。儒家所主张的"家""国"一体的理想状态,乃是《诗经》中的"民之父母",以及《尚书》等典籍中的"作民父母"者所能达到的水准。在仔细研读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民之父母"这一思想和古代社会机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经典之间对于这一思想的共同重视。文章亦对现代学者一些有代表性的看法作了分析和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之父母 儒家 诗经 渊源
下载PDF
“父慈子孝”——儒家亲子间对等伦理原则与当代代际关系的梳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红梅 孙红萍 张想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2-17,共6页
"父慈子孝"——亲子间对等伦理原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亲子间纵向生命渊源关系的理想化诉求与表达,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并对传统乃至当下亲子辈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它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重温儒家&q... "父慈子孝"——亲子间对等伦理原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亲子间纵向生命渊源关系的理想化诉求与表达,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并对传统乃至当下亲子辈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它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重温儒家"父慈子孝"思想之精义,对认识当下亲子辈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出和谐的新型代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慈子孝” 对等原则 儒家 代际关系
下载PDF
论父母责任的构造——对父母责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欧阳恩钱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4年第4期24-31,共8页
父母责任的构造 ,指父母责任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以主观性价值———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与父母自由权 ,与客观性价值———损害填补与预防损害 ,两者的统一 ,以及合理的归责原则———过失责任原则构成价值要素 ,... 父母责任的构造 ,指父母责任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以主观性价值———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与父母自由权 ,与客观性价值———损害填补与预防损害 ,两者的统一 ,以及合理的归责原则———过失责任原则构成价值要素 ,将责任严格建立在父母违反事实存在的监督义务基础之上 ,在未成年子女致人损害行为客观存在并造成他人损害时 ,父母作为整体就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国现行立法、《草案》、及学者《建议稿》等理论学说强调对损害的填补 ,着眼于父母子女关系而采严格责任原则 ,其合理性值得反思 ,逻辑上也存在矛盾 ,父母责任制度势必要求整体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责任制度 监督义务 构成条件 未成年子女 归责原则
下载PDF
试论日本孝养观的历史演变——以《楢山节考》为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贵鑫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58,共4页
小说《楢山节考》中所描写的将上了年纪的老人遗弃至深山中的故事,从人类伦常道德角度看,确实匪夷所思。但在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等书籍中确有相似的记载。可见日本在孝养观出现以前有过一段"孝"的真空期,在此期间... 小说《楢山节考》中所描写的将上了年纪的老人遗弃至深山中的故事,从人类伦常道德角度看,确实匪夷所思。但在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等书籍中确有相似的记载。可见日本在孝养观出现以前有过一段"孝"的真空期,在此期间人们心中并无"孝"的观念。在中国儒教孝道传入日本之后,日本的忠孝观念由于时代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原因,以中国儒教的孝道为基础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经过几个时代的演进,形成了以"恩"为核心,"忠"大于"孝","忠"、"孝"为绝对义务的不平等的日本孝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养观 儒教 演进
下载PDF
权利义务观与亲子伦理精神的现代重建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常柱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7期1-6,共6页
在传统社会中,孝慈精神是亲子伦理精神的核心内容。孝慈精神逻辑上主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但事实上却重孝轻慈、表现为一种权利义务失衡的价值选择。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转型形成个人独立化趋势与家庭私人生活领域化趋势,而此两大趋势迫使... 在传统社会中,孝慈精神是亲子伦理精神的核心内容。孝慈精神逻辑上主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但事实上却重孝轻慈、表现为一种权利义务失衡的价值选择。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转型形成个人独立化趋势与家庭私人生活领域化趋势,而此两大趋势迫使人们排斥权利义务失衡的价值选择而追求权利和义务统一的价值信念,最终导致亲子伦理精神的现代危机。在亲子伦理精神的现代重建过程中,首先要确立法律层面权利义务观的基石地位,其次要重视道德层面权利义务观的提升功能,其三要慎用法律作为道德底线的强制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爱 孝爱 权利义务观 孝慈精神 现代孝慈精神 亲子伦理精神
下载PDF
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祥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将儒家视为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并且试图去建立儒教团体,会对儒家的事业带来危险。然而,在今天的文化形势下,又的确需要重建原本意义上的儒教,也就是依照儒家或儒教的“人间生活化”和“亲子源头性”的特点,来建构儒教。所以,在使儒家复... 将儒家视为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并且试图去建立儒教团体,会对儒家的事业带来危险。然而,在今天的文化形势下,又的确需要重建原本意义上的儒教,也就是依照儒家或儒教的“人间生活化”和“亲子源头性”的特点,来建构儒教。所以,在使儒家复活的现实努力中,只走上行路线(进入政治主流)和下行路线(进入民间)是困难的或不够的,还需要考虑中行路线,即建立儒家特区,在文化多样的格局中让儒家的天然活力得以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人间生活化 亲子源头性 儒家文化特区
下载PDF
从政治正当性视角看儒家“民之父母”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荆雨 《古代文明》 CSSCI 2012年第1期87-92,114,共6页
政治正当性要求为政治支配提供服从的内在理据,或对政治秩序提供合理的、道德上的证明。发轫于《诗》《书》中的"民之父母"观念反映了周初政治正当性判断的根据从外在天命向内在德性转化的特征。先秦儒家对"民之父母&qu... 政治正当性要求为政治支配提供服从的内在理据,或对政治秩序提供合理的、道德上的证明。发轫于《诗》《书》中的"民之父母"观念反映了周初政治正当性判断的根据从外在天命向内在德性转化的特征。先秦儒家对"民之父母"观念的内涵进行了各有侧重的关注与追问,并提出了实现"民之父母"的具体的德性修养途径或责任意识。在当代社会,既应发扬"民之父母"观念对动机与责任双重关注的优势,也应对其进行相应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民之父母 政治正当性
下载PDF
比较视域中的古代犹太教与早期儒家之孝道 被引量:1
20
作者 傅有德 王强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35,173,共14页
古代犹太教和早期儒家具有高度相似的孝道,例如对父母的赡养、尊敬、承志继事、礼葬与悼念、婉言劝谏等等。与此同时,古代犹太教与早期儒家的孝道伦理在行孝的程度、孝道的范围,以及孝道在各自体系中所居地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犹太教和早期儒家具有高度相似的孝道,例如对父母的赡养、尊敬、承志继事、礼葬与悼念、婉言劝谏等等。与此同时,古代犹太教与早期儒家的孝道伦理在行孝的程度、孝道的范围,以及孝道在各自体系中所居地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孝敬父母的周全、细致程度上,儒家胜于犹太教;而在双方孝道的范围方面则各具特色。古代犹太教与早期儒家主张的孝道之所以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主要因为二者皆以血缘亲情和报恩情感作为伦理基础;而其间的差异则主要源于犹太教的神性中心与儒学的人本特性,同时也与古代以色列和早期儒家所处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历史有内在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道 古代犹太教 早期儒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