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lation Ecology 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 & Book of Poetry
1
作者 毕蕾 《海外英语》 2013年第3X期164-165,共2页
Shi Jing is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book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Waley's the Book of Songs and Xu Yuanchong's Book of Poetry are two excellent reference books.So,this paper hopes to find a new way to analyze ... Shi Jing is the necessary reference book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Waley's the Book of Songs and Xu Yuanchong's Book of Poetry are two excellent reference books.So,this paper hopes to find a new way to analyze the two versions.This paper will use the theory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two translation works on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k of poetry the book of SonGS SOCIAL environmen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Plant Metaphors in Book of Poetry
2
作者 YU Rui-ru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8期811-816,共6页
Metaphor,as a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human thinking,action and thought,is not only a form of language expression,but also a universal cognitive mode of human beings.Book of Poetry,con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metaph... Metaphor,as a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human thinking,action and thought,is not only a form of language expression,but also a universal cognitive mode of human beings.Book of Poetry,con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metaphors,is a classical work of human civilization.By studying the metaphors in Book of Poetry,the thinking process of the people in the pre-Qin Dynasty can be fully understood.Based on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of Lakoff and Johnson,taking Book of Poetry as the corpus,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plant metaphors in the poetry.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arget domain,in this paper,the plant metaphors in Book of Poetry are classified into metaphors for virtue,for beautiful things,for blessing and for feeling,and some corresponding examples are used to elaborate them.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appreci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At the same time,by studying classical Chinese cultural works,the cross-language and cross-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are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k of poetry PLANT conceptual metaphor
下载PDF
The Book of Poetry as the World’s First Research Report
3
作者 Li Houqiang Lu Jiaqia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1期111-133,共23页
The collection of folk songs and odes for the Book of Poetry(Shih-ching/Shijing) was in nature a social research project in ancient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Book of Poetry as a research report,probing into the bac... The collection of folk songs and odes for the Book of Poetry(Shih-ching/Shijing) was in nature a social research project in ancient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Book of Poetry as a research report,probing in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assignment of poetry functionaries as researchers,releva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time span,relevant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the logic of the research,and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research.As a social research report,the Book of Poetry is of documentary significance to various academic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book of poetry research report social research
下载PDF
Tao Yuanming's Poetry as Commentaries on the Analects:How Robert Ashmore Connects Tao Yuanming with Confucius
4
作者 Dong Tiezhu 《走进孔子》 2023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1.Tao Yuanming:A Confucian Thinker It is common sense tha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the Wei and Jin period witnessed the ebb of Confucianism after the Han dynasty.With the blossom of Daoism and Buddhism,th... 1.Tao Yuanming:A Confucian Thinker It is common sense tha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the Wei and Jin period witnessed the ebb of Confucianism after the Han dynasty.With the blossom of Daoism and Buddhism,the influence of Confucius’teaching in this period,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Han dynasty,was relatively atten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confucius HIS
原文传递
楚简诗类文献与孔子删《诗》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峰 《北方论丛》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孔子删《诗》与否一直是《诗》学史上的一大难题,结合楚简中越来越多的诗类文献,并从古本《诗》的编集流传、孔子时《诗》的形态、主张删《诗》者的论据等角度看,孔子可能并未删《诗》。首先,古本《诗》的编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乐官最... 孔子删《诗》与否一直是《诗》学史上的一大难题,结合楚简中越来越多的诗类文献,并从古本《诗》的编集流传、孔子时《诗》的形态、主张删《诗》者的论据等角度看,孔子可能并未删《诗》。首先,古本《诗》的编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乐官最初对诗歌进入《诗》文本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甚至删削,清华简《耆夜》中的《蟋蟀》和《周公之琴舞》等都启示这一点。其次,《诗》传到孔子时,整体框架等与今本《诗》差别应该不是很大。最后,《史记·孔子世家》所言“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说法有不合事实之处;“诗三百”不是专指孔子所删之《诗》而言,它与《诗》的含义不是对立的,而是大体一致的。总之,孔子并未删《诗》,只是进行了正乐、调整篇次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孔子 删《诗》
下载PDF
图书馆古籍智慧服务探析——兼谈辽宁古代诗文智慧项目构建
6
作者 娄明辉 薛立静 赵长波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7,共7页
文章分析古籍智慧服务现状,指出其面临古籍资源分散、知识库难构建,数据库兼容性、整合性、开放性、交互性不足的困境,强调古籍智慧服务应有序推进且应与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融合,并以辽宁古代诗文智慧项目构建为例,从项目构想、... 文章分析古籍智慧服务现状,指出其面临古籍资源分散、知识库难构建,数据库兼容性、整合性、开放性、交互性不足的困境,强调古籍智慧服务应有序推进且应与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融合,并以辽宁古代诗文智慧项目构建为例,从项目构想、项目流程、功能模块、效果评价4个方面阐述对图书馆古籍智慧服务的认识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古籍 智慧服务 诗文
下载PDF
宋徽宗茶书诗画及其茶道精神探析
7
作者 刘礼堂 范钰翎 李敏瑞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且爱好饮茶的帝王,宋徽宗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宋代崇尚风雅的社会文化氛围下,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茶书诗画作品,如茶书《大观茶论》、茶画《文会图》以及多首描绘茶事活动的茶诗。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和“中澹闲洁”的茶道精神,反映了宋人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在茶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茶书诗画 茶道精神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观视角下《诗经》中服饰英译的得与失
8
作者 王霄 曹蓉蓉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91-398,共8页
《诗经》文本中的服饰描写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为研究《诗经》中服饰英译的得与失,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以许渊冲和理雅各译本(许译本、理译本)为语料,将文本中的服饰描写分别置于家庭、社会、战争、情感、习俗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 《诗经》文本中的服饰描写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为研究《诗经》中服饰英译的得与失,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以许渊冲和理雅各译本(许译本、理译本)为语料,将文本中的服饰描写分别置于家庭、社会、战争、情感、习俗文化语境中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译本在服饰文本翻译中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两译本未在文化语境中进行服饰文本翻译,对服饰文化的阐述均存在缺失。许译本存在因音韵、意象牺牲服饰文化内涵的实例;理译本则偏重直译,仅实现字面对等。该研究将文化翻译观引入服饰文本翻译,以期为服饰文本翻译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促进文化翻译观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服饰 文化翻译观 文化语境 文化再现
下载PDF
从引《诗》看唐宋《诗》学的转型——以两《唐书》与《宋史》为例
9
作者 柴天骐 王福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220,共12页
作为唐宋儒学转型的重要一环,唐宋《诗》学转型之内在理路与真实面貌可由正史引《诗》得以彰显。在文本层面上,两《唐书》与《宋史》引《诗》对汉代以来的引《诗》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破与理论批判,彰显了经学式微背景下经典权威性... 作为唐宋儒学转型的重要一环,唐宋《诗》学转型之内在理路与真实面貌可由正史引《诗》得以彰显。在文本层面上,两《唐书》与《宋史》引《诗》对汉代以来的引《诗》规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破与理论批判,彰显了经学式微背景下经典权威性的动摇。在取义层面上,两《唐书》引《诗》与新《春秋》学相结合,在日常运用与学术研究两个向度上体现了唐代《诗》学对春秋《诗》学的复归,并与“诗史”观念的产生相联系,显示了唐代《诗》学从注重礼乐教化的外学逐步转向探索儒家精义的内学。在此基础上,宋人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取“圣人之意”作为统贯群经之本源,并在具体的《诗》学方法层面将春秋用《诗》之法与孔、孟《诗》学相结合,昭示了宋代《诗》学子学化承传与确立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唐宋经学转型 两《唐书》 《宋史》
下载PDF
孔子“正乐”与《诗经》歌本的形成
10
作者 曹胜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定了诗之四始,作为乐类的典范;三是清理了乐本中《雅》《颂》礼乐相错的形态,删除了大量重复的歌诗,实现了“《雅》《颂》各归其所”,以什相系歌辞。孔子正乐,是将鲁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可以弦歌的歌本,确定了今本《诗经》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正乐 乐正《雅》《颂》 乐本 歌本 删诗
下载PDF
甘肃历代《论语》类古籍考述
11
作者 丁桃源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甘肃历代《论语》类古籍有39种,目前版本可考者有五种:唐韩愈、李翱《论语笔解》,清安维峻《四书讲义》,清刘尔炘《果斋一隙记》,清慕寿祺《四书讲义》,清朱秉衡《论语类纂》。文章考述五种古籍版本、成书、内容及价值,以了解甘肃论语... 甘肃历代《论语》类古籍有39种,目前版本可考者有五种:唐韩愈、李翱《论语笔解》,清安维峻《四书讲义》,清刘尔炘《果斋一隙记》,清慕寿祺《四书讲义》,清朱秉衡《论语类纂》。文章考述五种古籍版本、成书、内容及价值,以了解甘肃论语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论语》 古籍
下载PDF
《毛诗名物图说》图释《诗经》的学术价值
12
作者 张腾达 刘东影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清代学者徐鼎所著《毛诗名物图说》,以文图互证的方式考证《诗经》名物,是《诗经》名物考证与图释的总结性著作。徐鼎深受乾嘉学风陶染,不以孤证,严谨考证《诗经》名物,群征博引但不拘门户,不循旧解,每有发明。其《毛诗名物图说》将图... 清代学者徐鼎所著《毛诗名物图说》,以文图互证的方式考证《诗经》名物,是《诗经》名物考证与图释的总结性著作。徐鼎深受乾嘉学风陶染,不以孤证,严谨考证《诗经》名物,群征博引但不拘门户,不循旧解,每有发明。其《毛诗名物图说》将图释《诗经》名物提高到和考证同等地位,一物一图,以大量生动形象、趣味直观的名物图像补充佐证考证结果,帮助探究诗义,使图释《诗经》名物取得重大突破。是书图文互注,以文证图,以图释文,是《诗经》名物和图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诗经》学史上具有突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鼎 《毛诗名物图说》 《诗经》 名物
下载PDF
曹丕诗赋引《诗》用《诗》及其《诗》学意义
13
作者 张莹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表现了曹丕强烈的人君思贤之忧,彰显了曹丕个体独特而浓郁的身心孤独和矛盾体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曹丕心怀苍生的崇高理想,表明他对《诗经》抒情言志功能的接受和肯定。其中所蕴含的抒情性目的和政治性目的,正是窥探曹丕诗赋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在传统经学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曹丕以人君这一特殊身份提供文学外部条件,并在诗赋中广泛而频繁地引《诗》用《诗》,不仅是对《诗经》言志传统、抒情功能的继承和发展,还在引《诗》篇目、频率、题材、形式及目的等方面呈现出与汉代不同的风貌,进一步扩大了引用范围。这些实践对汉魏之际文人继承《诗经》传统、扩大引《诗》用《诗》范围、助推《诗经》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先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诗赋 引《诗》 用《诗》 《诗》学意义
下载PDF
再论《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以小说中的诗歌为考察中心
14
作者 杨志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143,共6页
《水浒传》第四回有一首诗(“九里山前作战场”)引自杨慎的《廿一史弹词》。根据《廿一史弹词》的编撰时间,杨慎的生平经历及《词品》中有关宋江词等相关文献,可证《水浒传》成书于嘉靖三年至十六年(1524—1537)之间。《水浒传》还有3... 《水浒传》第四回有一首诗(“九里山前作战场”)引自杨慎的《廿一史弹词》。根据《廿一史弹词》的编撰时间,杨慎的生平经历及《词品》中有关宋江词等相关文献,可证《水浒传》成书于嘉靖三年至十六年(1524—1537)之间。《水浒传》还有3首诗中有诗句引自明中后期的诗集、笔记,可为“嘉靖说”提供佐证。“嘉靖说”有李开先《词谑》、钱希言《戏瑕》、杨慎《词品》、高儒《百川书志》、郑晓《今言》等可靠文献作为佐证,相比“元末说“”元末明初说“”明初说“”成化弘治说”,具有更充分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成书时间 诗歌 《廿一史弹词》
下载PDF
文本、历史与精神特质:论《诗大序》“缘情说”的必然性
15
作者 张佳贺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单纯从“缘情”与“言志”两个维度看待《诗大序》,属于后世的理论视角,难以接近其真正内涵,故要以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及文本为根据,依赖内在精神与历史背景的流变,参照现有“情”“志”理论框架,发掘《诗大序》的“诗”学特质。《诗大序... 单纯从“缘情”与“言志”两个维度看待《诗大序》,属于后世的理论视角,难以接近其真正内涵,故要以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及文本为根据,依赖内在精神与历史背景的流变,参照现有“情”“志”理论框架,发掘《诗大序》的“诗”学特质。《诗大序》继承了夏商周三代以来的“诗”教传统,以阐发普遍原则为主流,但《礼记》等礼乐文本的记载表明先秦礼乐学说以自然情感为理论基础,是为个体原则的萌芽。追溯至历史深处,西周的礼乐依附于天命、习俗规范等外在力量,而春秋时期孔子以“仁”重新释礼,将个体心理原则作为礼乐的依据,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换,故“缘情”成为礼乐文化与“诗”学未来的必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大序》 礼乐文化 释礼归仁 诗言志 诗缘情
下载PDF
《诗经》中的鱼意象探析
16
作者 谢紫晨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鱼意象是《诗经》意象群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展示上古社会的生活和文化。在先民看来,鱼意象既包括象征谷物丰收、寓意女子多孕,还象征恋爱中的配偶、体现宴会的丰盛。从闻一多、日本汉学家白川静、家井真对鱼意象的观... 鱼意象是《诗经》意象群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展示上古社会的生活和文化。在先民看来,鱼意象既包括象征谷物丰收、寓意女子多孕,还象征恋爱中的配偶、体现宴会的丰盛。从闻一多、日本汉学家白川静、家井真对鱼意象的观点入手,分析《诗经》中出现的鱼意象,对于了解《诗经》文化、管窥上古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鱼意象 生殖崇拜 祭祀
下载PDF
书籍设计中的意境营造:从写意画中借鉴
17
作者 秦志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写意画和书籍设计有很多相同之处,两者同属于二维平面的创作。从写意画中借鉴意境营造的方法,有利于书籍设计品质的提高。通过分析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经典理论,将经典理论与书籍设计创作语言相结合,以达到意境理论的真正迁移。书籍设计师... 写意画和书籍设计有很多相同之处,两者同属于二维平面的创作。从写意画中借鉴意境营造的方法,有利于书籍设计品质的提高。通过分析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经典理论,将经典理论与书籍设计创作语言相结合,以达到意境理论的真正迁移。书籍设计师不仅要借鉴写意画意境营造的创作手段,还要借鉴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精神内涵,后者是意境营造的本质,前者是后者的外在表现。写意画的精神内涵包含有中庸,诗意,禅意,师法自然。创作手段包含有:留白、形象、线、笔墨、虚实。精神内涵提纲挈领,创作手段服务于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设计 意境营造 写意画 中庸 诗意 师法自然
下载PDF
志与趣:乾隆御制诗文文物的帝王设计趣旨
18
作者 高波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3期39-46,共8页
南京博物院藏有大量乾隆御制诗文文物,种类齐全,玉石器、漆器、珐琅器、书画、瓷器、丝织品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文文物集中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与艺术鉴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这些文物设计精巧,更是匠人们的巧夺天工,也颇具艺术审... 南京博物院藏有大量乾隆御制诗文文物,种类齐全,玉石器、漆器、珐琅器、书画、瓷器、丝织品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文文物集中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与艺术鉴赏,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这些文物设计精巧,更是匠人们的巧夺天工,也颇具艺术审美价值。本文以南京博物院藏御制诗文玉册、扇面为个案,分析乾隆皇帝的治国志向与文人雅趣在这类文物制作中的体现,并浅析其中的工艺之美,进而突显盛清时代的宫廷设计趣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御制诗文 玉册 扇面 工艺
下载PDF
佛教知识类化与宋代诗文集类纂
19
作者 左福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佛教知识类化指佛教题材被引入类书系统后,按性质对其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地组织编排的进程。唐宋时期是佛教知识类化的集中时段。在类书中,佛教题材类分呈渐进态势,类目由少到多、由粗而精,体现时人对佛教知识的系统把握及对其内部题材的... 佛教知识类化指佛教题材被引入类书系统后,按性质对其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地组织编排的进程。唐宋时期是佛教知识类化的集中时段。在类书中,佛教题材类分呈渐进态势,类目由少到多、由粗而精,体现时人对佛教知识的系统把握及对其内部题材的精详建构。类书对内容的处理模式也延伸到宋代类编诗文集编纂,二者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佛教诗文之分擘类聚尤受类书影响,使其于文体、题材之双重维度上发生分疏整合,形成诸多佛教文学类型。其中寺院诗便是经类编中显现的典型成果,此名类之成立首先在于佛教知识类化中“寺”类的定型,并为诗文集“以寺系诗”建构了初形范式,而寺院“文学场”的繁荣及游寺题咏之盛则为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类化 类书 类编诗文集 寺院诗
下载PDF
胡瑗“明体达用”的政治思想及实践
20
作者 管才君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胡瑗“明体达用”既是宋学精神的体现,也是治国施政的纲领,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胡瑗“明体达用”以“仁义礼乐”为政治原则,以“大中之道”为政治策略,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成为范仲淹、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学... 胡瑗“明体达用”既是宋学精神的体现,也是治国施政的纲领,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胡瑗“明体达用”以“仁义礼乐”为政治原则,以“大中之道”为政治策略,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成为范仲淹、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学术资源和理论基础,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实践,影响并推动了北宋时期的政治改革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体达用 政治 仁义礼乐 大中之道 变法革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