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学勤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共5页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今天能看到的经典中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利用出土文献中 与《周易》有关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当时《周易》的面貌,对《周易》经传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出土文物 《周易》 孔子
下载PDF
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毓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8,共5页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但更多的是发展。竹书已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不再考虑《诗》的比附性意义 ,而是在对诗意的理解中 ,把握诗旨 ,并把诗与社会、政治及历史联系起来 ,从《诗》中探寻周代社会政治盛衰之迹。呈现出由《诗》之文本入手的学术性倾向。其对孔子诗学的最大发展则在于对诗歌本质与性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竹书 《孔子诗论》 诗学倾向 《论语》
下载PDF
“角色”意识:《易传》之“定位”观念与正义问题——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玉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2,共6页
"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及其伦理层级上的"中国正义论"之间颇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重大差异。一个人的"角色"是由其所居之"位"规定的,因此,可以从儒家《易传》"位"或&q... "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及其伦理层级上的"中国正义论"之间颇有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重大差异。一个人的"角色"是由其所居之"位"规定的,因此,可以从儒家《易传》"位"或"定位"观念来切入这个问题:1、"正位"并且"当位"指的是恪守既定的位置及其角色,这是行为正义问题,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对此都有基本的确认;2、"得位"指的是获得一种新的位,即对原有之位置与角色的超越,角色伦理学与生活儒学对此的理解有所不同;3、"设位"指的是对社会角色秩序本身的设置或重置,这是制度正义问题,角色伦理学未触及这个问题,而生活儒学则通过中国正义论的重建来探索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伦理学 生活儒学 《易传》 定位 中国正义论
下载PDF
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以《周易》为透视文本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玉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26,共13页
中国文化形态在轴心期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型:由神学文化形态转变为世俗文化形态。这次转型确立了作为人文主义精华的心学传统,这是今天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资源;但同时也逐渐失落了作为"第一实体"的个体精神,这是与现代性相悖逆的... 中国文化形态在轴心期发生了第一次大转型:由神学文化形态转变为世俗文化形态。这次转型确立了作为人文主义精华的心学传统,这是今天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资源;但同时也逐渐失落了作为"第一实体"的个体精神,这是与现代性相悖逆的。这次转型经过三个阶段(西周、春秋、战国),而《周易》文本正是其经典表征:《易经》观念是其发端,《左传》筮例是其发展,《易传》思想是其完成。唯其如此,《周易》后来成为中国群经之首、百行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左传 中国文化 轴心时期 文化转型
下载PDF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教”传统 被引量:3
5
作者 侯敏 刘冬颖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孔子对《诗》的态度及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对孔子教《诗》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确立及由《诗》“可以怨”生发出的风雅... 孔子对《诗》的态度及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对孔子教《诗》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确立及由《诗》“可以怨”生发出的风雅正变问题,重新做了文献上的印证和澄清,为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及“诗教”传统的来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教 风雅正变
下载PDF
辨“井有仁焉”——兼论《论语》与《周易》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江新 周开玮 杨栋 《哲学分析》 2012年第3期64-77,198,共14页
通过《周易》"井"卦来解"井有仁焉",不但能够疏通历来注家对《论语.雍也》所载"井有仁焉"一段文字注解的不明之处,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论语》与《周易》的关系。从《周易》到《论语》,是孔子思想形而上... 通过《周易》"井"卦来解"井有仁焉",不但能够疏通历来注家对《论语.雍也》所载"井有仁焉"一段文字注解的不明之处,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论语》与《周易》的关系。从《周易》到《论语》,是孔子思想形而上下的通达;在此通达中,孔子也体现为一个生命的自觉者。《易》理的最终依归在《论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形而下"维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这种对"形而下"的倚重则是西方传统哲学所不具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有仁焉 孔子 论语 周易 生命自觉
下载PDF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为《毛诗序》应为东汉学者在名教要求下杂抄、改造今文家言的产物 ,前人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是应予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汉广》本义 创作时代 汉儒诗说
下载PDF
钱穆孔子与《周易》关系说考辨 被引量:3
8
作者 廖名春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88-93,共6页
中国学者中最早系统论证孔子与《周易》无涉的当为钱穆。在此之前,日本学者本田成之已有此说。因此,不能说这一 著名的疑古论点没有日本汉学的影响。从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的记载来看,否定孔子与《周易》经、传有关,显然是不能成立 的。
关键词 钱穆 《周易》 孔子 本田成之
下载PDF
《周易》的生生哲学及其诠释——以《易传》和“易一名而含三义”为中心 被引量:5
9
作者 丁四新 费春浩 Wang Xiaonong 《孔学堂》 CSSCI 2021年第4期66-76,V0077-V0088,共23页
从观念起源看,强调"生"或"生生"是盖天说背景下的宇宙生成论的固有之义。三《易》从一开始起即体现了二元思维方式。《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和"生生之谓易"这两个命题是对于天地或阴阳二... 从观念起源看,强调"生"或"生生"是盖天说背景下的宇宙生成论的固有之义。三《易》从一开始起即体现了二元思维方式。《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和"生生之谓易"这两个命题是对于天地或阴阳二元的宇宙生成论之客观原则及其价值原则的直接宣示。《易传》的生生哲学大致包括:天上地下、天阳地阴、天尊地卑的二元对待关系,是《周易》生生哲学的发生结构;"生生"观念包括"变易"与"生成"两个法则,同时是其价值和目的所在;"生生"哲学还具有连续、贯通和相感的特性。"易一名而含三义"是对《周易》生生哲学的一种诠释。它将《易传》的"变易"一义推展为三义,即"易也,变易也,不易也"三义。《乾凿度》和郑玄注的解释属于宇宙生成论式的,而孔颖达的解释则属于体用论式的。它们都包含着生生思想。程朱理学以"变易"和"交易"两义取代了汉人的三义说。在宋明儒看来,"生"或"生生"即是宇宙法则("理"),即是"天地之心",即是"仁""仁心"或"恻隐之心",甚至认为"生"或"生生"即是宇宙本体。生生哲学在宋明时期得到了大力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生 《周易》 《易传》 孔颖达
下载PDF
孔子的形而上学及其对中国哲学本体论的贡献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海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30,共8页
孔子是一个合格的哲学家,其贡献不仅仅在于道德伦理方面,对形而上学也有着系统的思考,是中国哲学本体论主要奠基人之一。孔子哲学之所以被看轻或误解,是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造成的。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需要重新理解。这是解读孔子哲学... 孔子是一个合格的哲学家,其贡献不仅仅在于道德伦理方面,对形而上学也有着系统的思考,是中国哲学本体论主要奠基人之一。孔子哲学之所以被看轻或误解,是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造成的。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需要重新理解。这是解读孔子哲学及其形而上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形而上学 《周易》
下载PDF
论孔子与《周易》、《六经》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云龙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8-100,共3页
《易》是“六经之首”。孔子的学说正是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六经”构成了孔子学说的完整系统,我们必须把“六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孔子的学说体系,才有可能描绘出一个立体... 《易》是“六经之首”。孔子的学说正是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六经”构成了孔子学说的完整系统,我们必须把“六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孔子的学说体系,才有可能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孔子形象;在“六经”之中,各经都有其偏重之处,《周易》是其哲学总纲,《礼经》《乐经》《尚书》《春秋》是礼乐刑政的原则表述,《诗经》则是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六经 周易 诗经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孔子与《周易》 被引量:2
12
作者 蒙培元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4,60,共5页
通过对《周易》的解读,孔子建立了最早的“天人合一”之学。天人合一的关键在“生”,这对后来《易传》中的学说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孔子 周易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周易》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德贵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88,共3页
 孝道是中国传统专制文化的现实与历史基础,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延伸。而《周易》则建构了孝道的理论基础,《易传》彻底改造了《易经》中的先天平等思想,由所谓"先天不平等"(天尊地卑)的虚构逻辑前提出发,推演出"君...  孝道是中国传统专制文化的现实与历史基础,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延伸。而《周易》则建构了孝道的理论基础,《易传》彻底改造了《易经》中的先天平等思想,由所谓"先天不平等"(天尊地卑)的虚构逻辑前提出发,推演出"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夫尊妇卑"的理论主张。后代的统治者与御用文人,在理论上把这种专制性的孝道观加以细化,在实践中加以制度化、法律化、典范化,导致了奴性化、反科学性、反人性的严重后果。只有彻底抛弃专制基础,对传统孝道观加以扬弃,才能真正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易传》 专制 平等
下载PDF
《程氏易传》论道与政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乐恒 《政治思想史》 2014年第4期12-27,共16页
《程氏易传》的政治思想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治体",即政治的方向与基础,对此程颐通过"中"与"正"的关系作出说明;其次是"治法",即政治的法则与举措,对此程颐通过"仁"与"公&qu... 《程氏易传》的政治思想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治体",即政治的方向与基础,对此程颐通过"中"与"正"的关系作出说明;其次是"治法",即政治的法则与举措,对此程颐通过"仁"与"公"的关系作出讨论;最后是"治者",即政治的决策者与管理者,对此程颐通过"德"与"位"的关系作出展开。通过对这三个层面的阐发,程颐既保证了"以德为本"、"政道合一"的儒家政治思想的传统,同时又承认了政治问题的相对独立性,确立政制、社会、经济、教育、人才等具体建设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氏易传》 治体 治法 治者
下载PDF
《周易》的儒教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茂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34-44,共11页
儒教思想即儒家的精神家园思想。《周易》可谓中华文化根脉,雄居儒教经典首位,在古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天生”“人则”的天人关系观、人文理性的天命鬼神观、“进德修业”的... 儒教思想即儒家的精神家园思想。《周易》可谓中华文化根脉,雄居儒教经典首位,在古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天生”“人则”的天人关系观、人文理性的天命鬼神观、“进德修业”的人性修养论、“神道设教”的文明教化论是《周易》儒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天人合一”是儒教的核心信念,《周易》提供了“天生人成”的天人合一关系模板。“天命鬼神”是儒教的核心信仰,《周易》则给人改命、凝命、致命机会,让天命鬼神为人成为理想的人服务,推进了中国古代思想人文化、理性化发展的方向。《易传》提出“进德修业”,主张德业双修,功德并重;提出“神道设教”,主张以道为教,它不是要建立宗教,也不是要传教,而是认识、遵循天道,以身作则,感染他人共同提高人性修养,让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周易》开创了我国古代优秀的人性修养、文明教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儒教 儒教思想
下载PDF
孔子前后的《易》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克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
《易》自始即问津天人之际。孔子之前的《易》用于占筮,占筮乃是向着天人之际卜问当下人事之吉凶休咎的消息;由孔子肇其端,被重新诠释的《易》用于发明"德义",从天人之际推绎人生意义之究竟。《易》成其为"经"是因... 《易》自始即问津天人之际。孔子之前的《易》用于占筮,占筮乃是向着天人之际卜问当下人事之吉凶休咎的消息;由孔子肇其端,被重新诠释的《易》用于发明"德义",从天人之际推绎人生意义之究竟。《易》成其为"经"是因着它在被诠释中有了别一种蕴义,如此诠释它的文字是所谓《易传》。所以当《周易》被奉之为"经"时,这"经"即意味着《易传》亦在其中以至于与原初的《易》一体相属而不可暌离,尽管出于言议的方便,相对于《易传》的那些卦爻之象、辞往往也可独立以"经"称。观象玩辞而谛辨其义,一以贯之于《易》之"简易""变易""不易"之理者,应可一言以蔽之曰:"生。"质言之,"易之道"正不妨径直谓之"生"之"道"。如果说与吉凶关联着的"福"在人生追求的有待维度上,那么不以利害为转移的"德"则在人生追求的无待维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易》 吉凶 德义
下载PDF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风雅正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冬颖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2期19-21,共3页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文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文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的“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风雅正变 《诗》上海博物馆 竹书
下载PDF
童子问易,石破天惊——欧阳修《易》学著作简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黎星 《闽江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9,22,共4页
本文对北宋学者欧阳修的《易》学著述进行考察评说,指出欧阳修《易》学思想以“义理”为归依,落实于“人事”的特点;以及他大胆疑古,开启辨正经典之学风的意义。
关键词 欧阳修 <易>学著述 疑古辨正
下载PDF
论朱伯崑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观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清举 《邯郸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3-25,共13页
文章属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探讨。首先介绍了朱伯崑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工作与成果,其次介绍和分析了朱先生50年代以来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的反思和他的哲学史观,最后阐述了朱先生易学哲学研究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文章也提... 文章属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探讨。首先介绍了朱伯崑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工作与成果,其次介绍和分析了朱先生50年代以来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的反思和他的哲学史观,最后阐述了朱先生易学哲学研究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文章也提供了一些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角度来看较为重要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50年代 哲学研究 史学史 方法论 文章 易学
下载PDF
今本《易传》中“子曰”语篇浅析
20
作者 傅惠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11,F003,共7页
汇集《易传》中明确标有“子曰”的文字 ,进行具体的语篇分析 ,可以确定《易传》非孔子所作。但是 ,孔子言论在《系辞》中涉及篇幅有三分之一 ,足可说明孔子思想在《易传》中的分量。比照《论语》阅读这部分文字 ,可以感受其中思想的成... 汇集《易传》中明确标有“子曰”的文字 ,进行具体的语篇分析 ,可以确定《易传》非孔子所作。但是 ,孔子言论在《系辞》中涉及篇幅有三分之一 ,足可说明孔子思想在《易传》中的分量。比照《论语》阅读这部分文字 ,可以感受其中思想的成熟和深邃 ,它们应该是孔子晚年思想的结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今本《易传》 “子曰” 语篇分析 孔子 作者 思想 儒家 《系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