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正乐”与《诗经》歌本的形成
1
作者 曹胜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 正乐是孔子矢志不渝的理想。他在周游列国返鲁之后的正乐,一是将周乐所用的乐歌逐一进行弦歌,将原本施用于礼仪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独立歌唱的歌曲,将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歌本;二是按照周乐的标准,对周乐所用三百五篇乐歌正声正音正字,确定了诗之四始,作为乐类的典范;三是清理了乐本中《雅》《颂》礼乐相错的形态,删除了大量重复的歌诗,实现了“《雅》《颂》各归其所”,以什相系歌辞。孔子正乐,是将鲁乐工所用的乐本转写为可以弦歌的歌本,确定了今本《诗经》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正乐 乐正《雅》《颂》 乐本 歌本 删诗
下载PDF
诗礼乐“三教”内涵论略
2
作者 彭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诗教、礼教和乐教各有侧重:诗教侧重“义用”,其旨归是培养达政与专对人才,兴发人的好善恶恶之心;礼教侧重“节用”,其旨归是引导个体出于生命的自觉要求,顺应天地四时之大节大礼,遵守人伦道德规范,使整个人类社会处于...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诗教、礼教和乐教各有侧重:诗教侧重“义用”,其旨归是培养达政与专对人才,兴发人的好善恶恶之心;礼教侧重“节用”,其旨归是引导个体出于生命的自觉要求,顺应天地四时之大节大礼,遵守人伦道德规范,使整个人类社会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乐教侧重“声用”,其旨归是培养人的和通之性,引导个体破除小我局限,体验物我一体的生命舒展感。同时,诗礼乐“三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以人格培养为第一要义,以实现人生的艺术化为立足重心,旨在使人从世俗生活中兴发感动,既顺情适性的生活,又自觉地涵融群体生活,最终达到天人相和、人际相和、身心相和以及家国相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诗教 礼教 乐教
下载PDF
Tao Yuanming's Poetry as Commentaries on the Analects:How Robert Ashmore Connects Tao Yuanming with Confucius
3
作者 Dong Tiezhu 《走进孔子》 2023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1.Tao Yuanming:A Confucian Thinker It is common sense tha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the Wei and Jin period witnessed the ebb of Confucianism after the Han dynasty.With the blossom of Daoism and Buddhism,th... 1.Tao Yuanming:A Confucian Thinker It is common sense tha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the Wei and Jin period witnessed the ebb of Confucianism after the Han dynasty.With the blossom of Daoism and Buddhism,the influence of Confucius’teaching in this period,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Han dynasty,was relatively atten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try confucius HIS
原文传递
基于辑佚的苏轼《论语说》研究——苏轼“海南三书”论之二
4
作者 阮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今传苏轼《论语说》为后人辑佚所得。苏轼的《论语》解读,多对孔子思想的格言式表达作了较细的剖析,体现了自己亲仁好仁而不违仁的基本思想、因循孔子兴礼乐行中庸的主张,在不乡原非中庸时选择狂狷,并在说《诗》时以无思无为为“思无邪... 今传苏轼《论语说》为后人辑佚所得。苏轼的《论语》解读,多对孔子思想的格言式表达作了较细的剖析,体现了自己亲仁好仁而不违仁的基本思想、因循孔子兴礼乐行中庸的主张,在不乡原非中庸时选择狂狷,并在说《诗》时以无思无为为“思无邪”的至境,以口手相应的平易表达为辞达的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论语说》 礼乐 中庸 诗文境界
下载PDF
阮元《论语注疏校勘记》南昌府学本校勘得失论
5
作者 冯晓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6期80-84,共5页
乾嘉时期扬州学派代表学者阮元《论语》诠释的成果较为丰富,既有关于核心概念的义理阐释,也有针对文本流变的校对勘正。《论语注疏校勘记》在成书过程中产生过文选楼本与南昌府学本,二者均得以保存与流传。南昌府学本根据文选楼本摘录而... 乾嘉时期扬州学派代表学者阮元《论语》诠释的成果较为丰富,既有关于核心概念的义理阐释,也有针对文本流变的校对勘正。《论语注疏校勘记》在成书过程中产生过文选楼本与南昌府学本,二者均得以保存与流传。南昌府学本根据文选楼本摘录而成,受阮元调任影响,经由他人完成的文本存在问题较多。10年后又经重新校对,才更为精良。南昌府学本对文选楼本的校勘条目增删修改,虽然存在数量与内容上的差异,然而其校订讹误、增删衍脱、比较异同,具备一定的校勘学、文字学和版本学价值。将两个刊本结合起来研究,对《论语》学研究乃至儒家文化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论语》 《论语注疏校勘记》 文选楼本 南昌府学本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诗经》《论语》中“士”含义的变迁及意义——兼论孔子对“士”的改造
6
作者 王晨坤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1-56,共6页
《诗经》《论语》中“士”的含义由“身份之士”转向“德行之士”。这种变迁受封建秩序解体与礼乐文化下移的影响,殷商祭祀文化中的宗教精神和西周的礼乐文化经孔子的传承和改造对士内在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士”出之为“仕”使... 《诗经》《论语》中“士”的含义由“身份之士”转向“德行之士”。这种变迁受封建秩序解体与礼乐文化下移的影响,殷商祭祀文化中的宗教精神和西周的礼乐文化经孔子的传承和改造对士内在品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士”出之为“仕”使没落的“士庶人”重新成为统治阶层的“士大夫”,士之品格也成为后世士大夫内圣之学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论语》 礼乐 孔子
下载PDF
“兴观群怨”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7
作者 娄玉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第1期94-96,100,共4页
厘清“兴观群怨”的内涵,结合《论语》及孔子“兴观群怨”的教学实践,探索“兴观群怨”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诵读点拨,感知内容;观字析句,体察风貌;合作探究,把握情感;辩证思考,质疑权威。
关键词 “兴观群怨”理论 《论语》 古诗词教学
下载PDF
述论《关雎》诗解
8
作者 熊思怡 吴琪 杨言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9期21-26,共6页
“诗解”一词包含两层意蕴,一是对诗文本的疏解,二是对诗所负载的社会功用的判定。《关雎》原为先民歌谣,在儒学独尊的背景下被奉为圭臬,历代研究者对其不断注解疏正,诗解延传更迭,赋予《关雎》个人进德、主文谲谏、人伦教化等社会意义... “诗解”一词包含两层意蕴,一是对诗文本的疏解,二是对诗所负载的社会功用的判定。《关雎》原为先民歌谣,在儒学独尊的背景下被奉为圭臬,历代研究者对其不断注解疏正,诗解延传更迭,赋予《关雎》个人进德、主文谲谏、人伦教化等社会意义或功能。回顾千年的《关雎》诗解史,“诗学”和“经学”构成了两条基本的阐释路径。该文选取《关雎》诗解发展中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论及先秦、两汉、宋代、清代、近代的代表诗解,希冀以此把握《关雎》诗解的发展脉络。新时代再读《关雎》,其体现了完满的男女相合之义,当为礼制影响下的爱情诗之冠冕,是古典爱情诗歌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 《关雎》 诗解 爱情诗 讽谏 孔子 人伦教化
下载PDF
陶冶性灵存底物 新诗改罢自长吟——论许渊冲先生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改译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智中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6,共8页
诗歌创作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翻译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创作需要修改,诗歌翻译同样需要修改。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字斟句酌的诗词改译,如琢如磨,精益求精,体现了对翻译艺术的执著追求。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诗... 诗歌创作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翻译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创作需要修改,诗歌翻译同样需要修改。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字斟句酌的诗词改译,如琢如磨,精益求精,体现了对翻译艺术的执著追求。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先生诗词改译情况的分类研究,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带来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改译 许渊冲
下载PDF
孔子删《诗》论争平议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立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139,共6页
古今学者对孔子删诗说的论争,其分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孔子删《诗》说的源起与生成,二是最早否定孔子删《诗》说的是何人,三是孔子删《诗》说可信与否的具体辨析。根据现存文献资料,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司马迁,最早的否定者是孔颖... 古今学者对孔子删诗说的论争,其分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孔子删《诗》说的源起与生成,二是最早否定孔子删《诗》说的是何人,三是孔子删《诗》说可信与否的具体辨析。根据现存文献资料,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司马迁,最早的否定者是孔颖达。从古诗三千之数、孔子编选取舍的标准、季札观乐等角度考查,孔子删《诗》说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说 郑声淫 逸诗
下载PDF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孔子《诗》教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上博简竹书《孔子诗论》是孔子教《诗》的记录,它的整理和出版为研究孔子诗教思 想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直接的材料。分析《孔子诗论》的文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诗》教 思想,了解孔子教《诗》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孔子教《诗》的特点。
关键词 《诗》 《孔子诗论》 诗教 上博简 文本 竹书 思想 内容和方法 出版 地理
下载PDF
“诗”与“仁”--论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春华 王欣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37,共8页
孔子诗教是对周人诗教的哲学变革。孔子诗教以“礼义”为选取标准,以“兴观群怨”为思想结构,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孔子诗教推行对话式、兴发式教学方式,兴发式是师生共同对道德精神的召唤,对话式是师生平等主体与思想者之间的对话... 孔子诗教是对周人诗教的哲学变革。孔子诗教以“礼义”为选取标准,以“兴观群怨”为思想结构,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孔子诗教推行对话式、兴发式教学方式,兴发式是师生共同对道德精神的召唤,对话式是师生平等主体与思想者之间的对话。孔子诗教确立了“思无邪”的价值准则,旨在培养“温柔敦厚”的君子人格,“诗”与“礼”“乐”共同实现孔子儒学的道德理想。此即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教 哲学意义
下载PDF
从孔、孟、荀引诗、说诗看儒家《诗》的经学化进程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文举 《东疆学刊》 2006年第2期31-36,共6页
先秦儒家诗学思想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孔子诗学为代表的早期儒家诗学注重礼与实用性;孟子诗学则着眼于政教性,推动了儒家诗学向经学化方向发展;而荀子诗学强调宗经、徵圣、明道,标志着儒家诗学经学化的基本形成。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引诗 说诗 经学化
下载PDF
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毓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8,共5页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但更多的是发展。竹书已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不再考虑《诗》的比附性意义 ,而是在对诗意的理解中 ,把握诗旨 ,并把诗与社会、政治及历史联系起来 ,从《诗》中探寻周代社会政治盛衰之迹。呈现出由《诗》之文本入手的学术性倾向。其对孔子诗学的最大发展则在于对诗歌本质与性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竹书 《孔子诗论》 诗学倾向 《论语》
下载PDF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桐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9,共8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儒家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体现在说诗体系与理论创造两个方面。《孔子诗论》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借此证彼的说诗方法,说诗始终着眼于作品本身;作者第一次对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作品大旨进行归纳,这有助于说诗...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儒家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体现在说诗体系与理论创造两个方面。《孔子诗论》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借此证彼的说诗方法,说诗始终着眼于作品本身;作者第一次对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作品大旨进行归纳,这有助于说诗走向体系化。竹书作者将战国前期儒家的性情学说和礼学家的礼义思想落实到《诗》学研究之中,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这对此后儒家构建说诗理论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孔子诗论》 诗教
下载PDF
孔子删诗说考辨及新证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生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2-98,共7页
"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公案。纵观历来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逸诗的多少、《左传》季札观乐的记载、《论语》所言之"诗三百"、司马迁所言之"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正乐与删诗及孔子有无权... "孔子删诗说"是诗经学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公案。纵观历来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逸诗的多少、《左传》季札观乐的记载、《论语》所言之"诗三百"、司马迁所言之"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正乐与删诗及孔子有无权力删诗五个问题上。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考辨,并结合最近整理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所提供的新证,不难看出否定论者的种种理由都不能成立,"孔子删诗说"不容置疑和否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说 竹书《孔子诗论》 逸诗 诗三百
下载PDF
中和之美、尽善尽美与人格之美——论孔子的《诗》审美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共6页
对《诗》的整理与编排,可谓孔子《诗》审美学说的具体实践,透过这一活动可窥探其关于《诗》的美学思想。《论语》、《孔子家语》、《孔丛子》等传世典籍所载孔子阐述《诗》的学说以及出土文献上博简《孔子诗论》,为研究孔子《诗》审美... 对《诗》的整理与编排,可谓孔子《诗》审美学说的具体实践,透过这一活动可窥探其关于《诗》的美学思想。《论语》、《孔子家语》、《孔丛子》等传世典籍所载孔子阐述《诗》的学说以及出土文献上博简《孔子诗论》,为研究孔子《诗》审美思想提供了直接史料。孔子的《诗》审美主要表现为重视诗歌内容、形式的中和之美、尽善尽美与人格形态的审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孔子 美学思想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对朱彝尊学术成果的借鉴--以明代诗文集的考订问题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小军 潘林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84,共6页
清初学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明诗综》等著作中大量的学术观点、考据成果被《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引证借鉴考订明代诗文,这种借鉴主要体现在对诗文作家和作品收录、风格、版本等诸多方面的介绍评议。另外,对于朱彝尊作品中舛误、... 清初学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明诗综》等著作中大量的学术观点、考据成果被《四库全书总目》别集类引证借鉴考订明代诗文,这种借鉴主要体现在对诗文作家和作品收录、风格、版本等诸多方面的介绍评议。另外,对于朱彝尊作品中舛误、疑惑之处,《总目》别集类则在旁征博引,考辨之后给予纠正、解答,充分体现其"定千载之是非,决百家之疑似"的编纂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明代诗文 朱彝尊 考订
下载PDF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诗教礼教乐教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国钧 《现代大学教育》 2003年第2期41-45,共5页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总纲领。诗教激励人的志向 ,启发人的情感。但诗教所兴起的情感必须加以理性的约束。礼教培养人遵守行为规范的理性精神。然而克制情感必然产生消极情绪 ,更严重的后果是 ,表面上以礼作文饰 ...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总纲领。诗教激励人的志向 ,启发人的情感。但诗教所兴起的情感必须加以理性的约束。礼教培养人遵守行为规范的理性精神。然而克制情感必然产生消极情绪 ,更严重的后果是 ,表面上以礼作文饰 ,暗地里追求欲望的满足。乐教可以救礼教之敝 :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到情感品质上去 ,达到情感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教育思想 诗教礼教乐教 情感本体
下载PDF
孔子“删诗”与季札观乐 被引量:2
20
作者 祁晓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目前出版的各种文学史几乎都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季札聘鲁观乐之事作为"孔子删诗说"的反证,并据此推定《诗经》编辑的年代。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朱东润先生。但迄今为止,朱先生的质疑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 目前出版的各种文学史几乎都把《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季札聘鲁观乐之事作为"孔子删诗说"的反证,并据此推定《诗经》编辑的年代。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朱东润先生。但迄今为止,朱先生的质疑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有鉴于此,文章拟对朱先生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补说。主要阐明以下几个观点:季札所见国风的顺序不可信;季札评《诗经》是孔子评《关雎》的翻版;"季札观乐"是杜撰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删诗 季札 《诗经》 《左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