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肠内营支持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心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卢丹凤 刘素萍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1509-151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老年心力衰竭(HF)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心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HF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EEN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营养指...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老年心力衰竭(HF)合并营养不良患者心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HF合并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EEN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营养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LVEF以及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EEN支持能显著改善老年HF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心功能与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营养不良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心功能 营养状况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先龙 杨志辉 +3 位作者 蔡旗旗 应盼 张盛 吴晓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心内科加强治疗病房(CCU)、急诊ICU(EICU)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心内科加强治疗病房(CCU)、急诊ICU(EICU)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90例〔符合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按营养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合理自主饮食组)和观察组(肠内瑞能营养液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营养学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维生素B12、叶酸、血清铁〕、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维生素B12明显高于对照组(ng/L:153.3±54.6比113.4±80.2,P<0.05),两组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后两组各营养指标和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除Hb、IL-6,观察组除血清铁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MI(kg/m^2)为20.9±1.8比19.9±1.2,TP(g/L)为66.0±2.4比63.7±1.6,Alb(g/L)为34.4±3.5比31.1±2.3,维生素B12(ng/L)为149.5±79.2比113.4±80.2,叶酸(nmol/L)为10.0±1.7比4.6±3.2,血清铁(μmol/L)为16.5±13.7比10.4±7.5,TNF-α(ng/L)为23.8±10.0比28.3±8.6,LVEF为0.35±0.14比0.32±0.04;观察组:BMI(kg/m2)为21.5±1.4比20.2±1.4,TP(g/L)为66.5±2.8比64.3±2.2,Alb(g/L)为35.8±3.1比33.3±1.9,Hb(g/L)为121.4±13.8比112.9±12.0,维生素B12(ng/L)为201.1±6.3比153.3±54.6,叶酸(nmol/L)为15.7±14.4比8.8±2.8,TNF-α(ng/L)为20.5±6.3比25.8±3.0,IL-6(ng/L)为209.4±6.5比220.9±16.9,LVEF为0.38±0.07比0.33±0.02;均P<0.05〕.③观察组治疗前后BMI、Hb、维生素B12、叶酸、IL-6差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I(kg/m2):1.4±0.9比1.1±0.3,Hb(g/L):8.6±1.2比2.7±0.9,维生素B12(ng/L):47.1±1.0比36.2±0.9,叶酸(nmol/L):6.8±1.8比5.5±1.8,IL-6(ng/L):-10.8±2.3比-1.6±1.0,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铁的增加值明显高于观察组(μmol/L:6.2±0.8比1.4±0.9,P<0.05),两组TP、Alb、TNF-α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两组心功能Ⅲ级患者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Ⅳ级患者,其中对照组Hb、血清铁、IL-6表现出统计学差异〔Hb(g/L):3.05±0.42比2.47±0.84,血清铁(μmol/L):6.81±0.91比5.95±1.82,IL-6(ng/L):-3.87±0.45比-0.53±0.28,均P<0.05〕,观察组Ⅲ级和Ⅳ级Alb、Hb、血清铁、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b(g/L):3.41±0.38比2.27±0.91,Hb(g/L):9.83±1.44比8.10±0.98,血清铁(μmol/L):2.23±0.34比1.04±0.88,IL-6(ng/L):-14.11±0.42比-9.45±1.01,均P<0.05〕.结论心衰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可提高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瑞能营养液EN支持的效果明显好于自主饮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营养支持 心功能改善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恶病质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春生 张石江 +3 位作者 景华 李德闽 李忠东 阮鹏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3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合并心源性恶病质病人围手术的营养支持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方法 :35例风心病合并心源性恶病质的病人分成两组 (营养组和对照组 ) ,术前测定两组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体重指数 (BMI)、血清营养指...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病 )合并心源性恶病质病人围手术的营养支持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方法 :35例风心病合并心源性恶病质的病人分成两组 (营养组和对照组 ) ,术前测定两组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前后体重指数 (BMI)、血清营养指标参数、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 ,观察手术后心包、纵隔引流液量、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结果 :营养组和对照组在术前治疗前的各参数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营养组与对照组比较BMI、血清营养指标参数、TLC明显增加 (P <0 .0 5 ) ,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 (P <0 .0 5 ) ,多巴胺用量及心包纵隔引流液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 ,并发症明显减少 (P <0 .0 5 )。死亡 2例均为对照组病人。 结论 :术前的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风心病恶病质综合征 (SOCC)瓣膜病病人的心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 ,缩短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减少心包、纵隔引流液量 ,促进切口的愈合 ,降低术后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合并症 恶病质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 预后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瑞萍 邓洁 杨莉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15-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及肺心病合并心源性恶病质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71例老年肺心病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0例肺心病合并心源性恶病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在常...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及肺心病合并心源性恶病质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71例老年肺心病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0例肺心病合并心源性恶病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在常规治疗心衰同时,A组自由饮食,B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前后均检测各营养指标,用放免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中,治疗后各营养指标改善不大,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心功能有所改善,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在治疗后各营养指标均有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均有降低,心功能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心源性恶病质患者中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心衰及合并心源性恶病质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同时重视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从而改善免疫功能,调节炎性因子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心力衰竭 心源性恶病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营养风险筛查和个体化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境苹 陈丁源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和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对...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和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行营养风险筛查,并对高营养风险患者行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给予传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心功能变化和营养改变情况,观察两组营养过程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对两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共76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78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92.86%;营养支持后观察组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型钠尿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排血量(CO)等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29,P<0.05)。结论:对老年CHF患者行营养风险筛查和个体化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个体化营养支持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营养支持治疗心力衰竭恶病质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黄艳霞 郭玉芳 +3 位作者 刘天纾 路影 张美群 谭莹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恶病质的营养支持疗法,明确营养支持治疗能否有效减轻心力衰竭恶病质。方法观察60例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在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营养支持)和对照组(普通饮食),在治疗前及4周后观察两组分别在心...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恶病质的营养支持疗法,明确营养支持治疗能否有效减轻心力衰竭恶病质。方法观察60例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在心力衰竭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营养支持)和对照组(普通饮食),在治疗前及4周后观察两组分别在心功能状态、营养状态等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对比,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提高;4周后同一时间点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亦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周内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在心力衰竭治疗同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有效阻止心力衰竭恶病质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恶病质 营养支持
下载PDF
营养支持在心衰病人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昭波 张爱萍 +7 位作者 段玉柱 宗强 杨立新 葛成林 张文礼 吴化奎 马伟 王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3年第11期23-24,共2页
目的 观察营养支持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病人 ,将其分为自由饮食组 (F组 )和营养支持组 (N组 )。F组病人随意进食 ,N组按计算的总能量消耗进行营养支持。观察血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体重和三角肌皮皱厚度的... 目的 观察营养支持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病人 ,将其分为自由饮食组 (F组 )和营养支持组 (N组 )。F组病人随意进食 ,N组按计算的总能量消耗进行营养支持。观察血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体重和三角肌皮皱厚度的变化。结果  4 0例病人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入院第 10d ,F组血白蛋白、体重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 ,N组血白蛋白、体重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 ,两组病人的三角肌皮皱厚度并无显著变化。结论 心衰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 ,可提高血白蛋白的浓度 ,增加体重 ,改善免疫状态 ,提高心衰的治疗效果 ,防止进一步发展为心源性恶液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源性恶液质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