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ward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dissemination:what can be learnt from studying model conjugative plasmids? 被引量:3
1
作者 Zhen Shen Christoph M.Tang Guang-Yu Liu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92-602,共11页
Bacteria can evolve rapidly by acquiring new traits such as virulence,metabolic properties,and most importantly,antimicrobial resistance,through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Multidrug resistance in bacteria,especiall... Bacteria can evolve rapidly by acquiring new traits such as virulence,metabolic properties,and most importantly,antimicrobial resistance,through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Multidrug resistance in bacteria,especially in Gram-negative organisms,has become a global public health threat often through the spread of mobile genetic elements.Conjugation represents a major form of HGT and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DNA from a donor bacterium to a recipient by direct contact.Conjugative plasmids,a major vehicl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re selfish elements capable of mediating their own transmission through conjugation.To spread to and survive in a new bacterial host,conjugative plasmids have evolved mechanisms to circumvent both host defense systems and compete with co-resident plasmids.Such mechanisms have mostly been studied in model plasmids such as the F plasmid,rather than in conjugative plasmids that confe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AMR)in important human pathogens.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mechanisms is crucial for predicting the flow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conferring conjugative plasmids among bacterial populations and guiding the rational design of strategies to halt the spread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Here,we review mechanisms employed by conjugative plasmids that promote their transmission and establishment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by following the life cycle of conjugative plasm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conjugative plasmids Type IV secretion system 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s SOS response Entry exclusion Fertility inhibition
下载PDF
紫云英根瘤菌与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2 位作者 张忠明 李阜棣 陈华癸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将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含共生质粒的7653R菌株和消除了共生质粒的7653R+1菌株中。7653R+1接合子获得了在碗豆上结瘤的能力,7653R接合子却不能在豌豆上结瘤。从而揭示出紫云英根瘤菌的共生质粒能抑制导入的豌豆根... 将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含共生质粒的7653R菌株和消除了共生质粒的7653R+1菌株中。7653R+1接合子获得了在碗豆上结瘤的能力,7653R接合子却不能在豌豆上结瘤。从而揭示出紫云英根瘤菌的共生质粒能抑制导入的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功能的表达。同时pJB5JI的导入使7653R接合子在其正常宿主紫云英上的结瘤固氮能力较亲本7653R显著提高。试验同时考察了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根瘤菌 共生质粒 豌豆
下载PDF
抗生素单一及联合暴露对RP4质粒介导的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hormesis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春磊 方淑霞 +2 位作者 周虹 林志芬 刘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4,共7页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性基因(ARGs)泛滥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目前关于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方面,但是关于抗生素对ARGs传播的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质粒是ARGs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以基于RP4质粒的大肠杆菌(E.coli)接合转...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性基因(ARGs)泛滥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目前关于抗性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方面,但是关于抗生素对ARGs传播的影响研究还相对缺乏。质粒是ARGs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以基于RP4质粒的大肠杆菌(E.coli)接合转移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酸四环素、甲氧苄啶、磺胺氯哒嗪、磺胺异唑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根据单一暴露的结果设计混合抗生素的浓度比,探究抗生素联合暴露实验对质粒接合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暴露条件下,只有盐酸四环素对含有四环素抗性的RP4质粒的接合转移频率有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在联合暴露条件下,对RP4质粒接合转移无促进作用的抗生素会抑制四环素的hormesis效应,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生素的环境风险。并且用受体理论解释了抗生素对质粒接合转移的hormesis效应产生机制,为目前尚无定论的hormesis受体理论机制提供了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磺胺 磺胺增效剂 抗性基因 大肠杆菌 基因水平转移 接合转移 RP4质粒
下载PDF
R-prime质粒pMN53在不同根瘤菌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学贤 周俊初 +1 位作者 莫才清 李阜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25-430,共6页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losarumbv.phaseoli)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losarumbv.phaseoli)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B52,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2210以及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7653R后,分别考察了pMN53在3种转移接合子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pMN53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Kmr)在3种供试菌株中都能稳定传代,但电泳分析都只能检测到载体质粒pMN2,载体上所携带的外源基因脱落。用Tn5为探针进行的斑点杂交,结果证明转移接合子2210P仍带有转座子T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质粒稳定性 接合转移
下载PDF
土壤中质粒pLV1016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间的水平转移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明学 张成刚 +1 位作者 李明祺 靳素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80-584,共5页
在滤膜、液体培养基和土壤微宇宙 3种系统中 ,研究了接合型质粒 pLV1 0 1 6由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Rhizobiumfredii)QB1 1 31向R .frediilux3的水平转移及pLV1 0 1 6由QB1 1 31向土著细菌的转移 .接合培养 1d后 ,分别计算供、受体菌的生... 在滤膜、液体培养基和土壤微宇宙 3种系统中 ,研究了接合型质粒 pLV1 0 1 6由快生型大豆根瘤菌 (Rhizobiumfredii)QB1 1 31向R .frediilux3的水平转移及pLV1 0 1 6由QB1 1 31向土著细菌的转移 .接合培养 1d后 ,分别计算供、受体菌的生长速率和质粒转移速率常数 (γ) .结果表明 ,相同接种浓度下 ,滤膜接合时γ值最高 ,土壤中γ值最低 ,γ值不受土壤是否灭菌和是否有大豆植株的影响 ,γ值与初始接种浓度负相关 ,与供、受体的生长速率正相关 .在未灭菌土中检测到 pLV1 0 1 6可转移到土著细菌 ,土著接合子分别属于根瘤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料 水平转移 快生型 大豆根瘤菌
下载PDF
除草剂对质粒介导ARGs接合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孙凤飞 王秀 +2 位作者 毛雨梦 刘珂 刘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2024年第11期6426-6434,共9页
本研究以同时携带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3种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可移动质粒RP4为供体质粒(保存于供体菌E.coli DH5α中),以E.coli HB101为受体菌,以丁草胺、百草敌和草铵膦作为除草剂代表,研究了不同浓度除草剂对可移动质粒... 本研究以同时携带四环素、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3种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可移动质粒RP4为供体质粒(保存于供体菌E.coli DH5α中),以E.coli HB101为受体菌,以丁草胺、百草敌和草铵膦作为除草剂代表,研究了不同浓度除草剂对可移动质粒介导的ARGs接合转移的影响,并从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胞内ROS含量以及与接合转移相关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等角度,阐明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00~800mg/L的丁草胺以及40~160mg/L的百草敌都可促进质粒RP4的接合转移.供试浓度范围内,丁草胺皆可刺激细菌胞内产生ROS,百草敌则使ROS水平下降.丁草胺和百草敌处理下,受体菌表面皆出现明显的皱缩,且随着浓度升高,出现孔洞甚至断裂现象.400~800mg/L的丁草胺和40~80mg/L的百草敌皆可通过提高细胞膜通透性,下调kor A基因的转录,同时上调trb Bp、trf Ap和tra A基因的转录,进而促进RP4的接合转移.供试浓度下,草铵膦对RP4的接合影响甚微,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胞内ROS水平以及接合相关调控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也不大.研究结果提示需要关注农田环境中除草剂的使用对ARGs传播的风险,并建议通过控制除草剂的种类及施用浓度来控制ARGs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接合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可移动质粒RP4 抗生素抗性基因 水平迁移 二亲接合
下载PDF
污水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通过接合水平传递耐药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晴 张红娜 +2 位作者 刘玉庆 翟静 常维山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1-689,共9页
【目的】研究废水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中可移动质粒在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污水厂分离所得的50株产ESBLs大肠杆菌进行接合试验,并对所得的接合子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5种常见药物的耐药表型,针对质粒... 【目的】研究废水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中可移动质粒在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污水厂分离所得的50株产ESBLs大肠杆菌进行接合试验,并对所得的接合子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15种常见药物的耐药表型,针对质粒介导的产ESBLs菌株的耐药基因设计7对特异性引物对接合子进行PCR扩增。【结果】研究结果显示,80份水样分离得50株产ESBLs大肠杆菌,共接合成功35株细菌,接合成功率高达70%。接合子与供体菌相比,均发生耐药谱型的改变,且存在丢失一种或几种药物耐药性且产生另一种或几种药物耐药性的现象。PCR扩增结果显示,接合子与供体菌相比,耐药基因型有所减少或不变,bla_(TEM)、bla_(CTX-M)基因全部接合成功,bla_(SHV)基因仅1株未接合成功,耐氟喹诺酮类基因未发生转移。【结论】本研究表明,不同的耐药基因可能位于不同的可移动质粒上,可移动质粒在大肠杆菌耐药性水平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杆菌 耐药基因 质粒 接合 水平传播
原文传递
食品中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可转移质粒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白莉 潘琢 +1 位作者 徐进 李凤琴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0-614,共5页
目的 研究食品中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ESBLs可转移质粒分子特征.方法 465株大肠埃希菌株来自2013—2014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致病菌(凉拌菜,n=159;生肉,n=102;预制肉制品,n=95;蛋糕米面,n=46;热菜,n=63).采用Mueller-Hin... 目的 研究食品中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ESBLs可转移质粒分子特征.方法 465株大肠埃希菌株来自2013—2014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致病菌(凉拌菜,n=159;生肉,n=102;预制肉制品,n=95;蛋糕米面,n=46;热菜,n=63).采用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进行ESBLs筛选后,使用琼脂稀释法对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PCR和序列分析对ESBLs菌株进行基因、质粒分型研究;采用S1-PFGE法分析菌株携带质粒的特征;运用肉汤接合实验确定编码ESBLs基因质粒的可移动性.结果 465株大肠埃希菌株中有12株对头孢噻肟耐药,并且均为产ESBLs菌株.12株头孢噻肟耐药菌株均携带CTX-M型耐药基因,其中7株还同时携带TEM型.通过S1-PFGE的分析,12株头孢噻肟耐药菌株中,每株菌至少携带了1个质粒,最多携带有4个质粒,质粒大小范围为47-220 kb.共有7株菌可以将携带CTX-M质粒转移到受体菌株j53,且每个成功发生转移的供体菌仅转移1个质粒.结论 食品中多重耐药菌株及ESBLs基因型别均具有多样性;ESBLs耐药基因质粒的可转移性威胁我国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希氏菌属 质粒 水平转移 接合试验
原文传递
接合转移质粒pUCP24T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树林 陈茶 +6 位作者 黄彬 张妮 鄂顺梅 蔡壬辛 袁慧 曲平华 林冬玲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771-774,共4页
目的构建能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A)间高效接合转移的质粒。方法通过NCBI blastn程序分析质粒pCVD442接合反应起始序列oriT,PCR扩增oriT后插入pMD18-T,再将pMD18-oriT转化E.coli DH5α,经酶切、测序验证后用SmaⅠ和HindI... 目的构建能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A)间高效接合转移的质粒。方法通过NCBI blastn程序分析质粒pCVD442接合反应起始序列oriT,PCR扩增oriT后插入pMD18-T,再将pMD18-oriT转化E.coli DH5α,经酶切、测序验证后用SmaⅠ和HindIIII双酶切亚克隆至质粒pUCP24,获得质粒pUCP24T,将pUCP24T转化E.coli后研究pUCP24T从E.coli到PA的接合效率和质粒稳定性等。结果成功构建pUCP24T重组质粒,在E.coli和PA的接合实验中,E.coli(pUCP24T)-PA共培养2 h的接合效率平均为3.588×10-2,按12 h一代连续9代继代培养108 h,抗生素压力下质粒保存率为98.29%,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质粒保存率为21.76%。结论成功构建高接合效率的接合转移质粒pUCP2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接合性质粒 基因水平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