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探析
1
作者 侯林茹 赵文君 +6 位作者 杨元祯 李姗姗 赵素红 徐明杰 徐枝芳 郭义 公一囡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探讨脏腑功能于相应经脉系统的反映以及针刺十四经脉穴位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围绕肺、胃和肠探讨经脉-脏腑的治疗特异性,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思路。近年来探讨经脉-脏腑相关从经络诊察法到关注患者异常感觉变化再到基于表征的物理检测手法,研究手段逐步提高,结论更具客观性,但研究仍集中于肺、胃和大肠等脏腑,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注重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扩大研究范围,增加脏腑器官的普适性,为寻找更系统更全面的依据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经脉-脏腑相关 脏腑体表相关 经络诊察法 敏化现象
下载PDF
电针背俞穴对运动皮层下肢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国兰 周彤 +1 位作者 黄键澎 刘健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对运动皮层下肢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探讨经脉体表与体表(背腰部与下肢)的特定联系。方法: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交叉设计(每个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不同组别),观察电针心俞穴、肾俞穴对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对运动皮层下肢脑区皮质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探讨经脉体表与体表(背腰部与下肢)的特定联系。方法:纳入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交叉设计(每个受试者随机先后进入不同组别),观察电针心俞穴、肾俞穴对下肢胫骨前肌、腓肠肌和股内侧肌皮质脊髓兴奋性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A组(电针心俞穴组)、B组(电针肾俞穴组)、C组(假针心俞穴组)和D组(假针肾俞穴组)。运用单脉冲模式的经颅磁刺激,检测电针前后躯干部竖脊肌、TA、GA及VM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和运动阈值。结果:电针后,A组和B组TA、GA、VM及ES的MEPs总波幅均较电针前显著增加(P<0.01),假针组(C组和D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A组与C组比较、B组与D组比较,TA、GA、VM及ES的MEPs总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电针后TA、GA及VM的MEPs总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前后,A组、B组、C组和D组TA、GA、VM及ES的MEPs潜伏期和运动阈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心俞穴、肾俞穴均可增强运动皮层下肢脑区TA、GA及VM的皮质脊髓兴奋性,提示背腰部与下肢之间可能存在特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俞穴 肾俞穴 皮质脊髓兴奋性 经颅磁刺激 经络体表与体表联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body surface resistance imbalance degree at yuan-source points of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 i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被引量:4
3
作者 Xi-sheng FAN Jun LIU +7 位作者 Yan-fen SHE Jun-cha ZHANG Li-jia PAN Xiao-qi ZHANG Xiao-dan SONG Hao CHEN Ya-yu GAO Xu-Liang SHI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21年第3期191-196,共6页
Objective:To explore whether or not the changes in body surface resistance at yuan-source points of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 can specifically responds the onse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PD) in females of menstrual p... Objective:To explore whether or not the changes in body surface resistance at yuan-source points of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 can specifically responds the onse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PD) in females of menstrual period and the before and after,so as to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acupoint selection in clinic.Methods:A total of 90 cases of PD were recruited in a PD group and 90 healthy female undergraduates were recruited in a normal group.The yuan-source of points of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 were selected,i.e.Taibai(太白SP3),Taichong(太冲LR3) and Taixi(太溪KI3).The acupoints for control were Xuehai(血海SP10),the non-special acupoint,Xuanzhong(悬钟GB39),the acupoint not on the relevant meridian,as well as a non-meridian point.Successively,before menstruation,on Day 1 during menstruation and on Day 3 after menstruation,the body surface resistance at the above-mentioned test sites was detected in the participants of two groups each day.The resistance imbalance degree(RID) of the bilateral acupoints was taken as the outcome indicator.The observation lasted one menstrual cycle.Results:(1) Intra-group comparison:at LR3,the RID was lower on Day 1 during menstruation than that before menstruation significantly in the normal group(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RID at the same time points,but RID on Day 3 after menstruation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before menstruation in the PD group(P ≤0.05).At SP3,KI3,SP10,GB39 and sham acupoi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ID among different time points within the same group(all P> 0.05).(2) Intergroup comparis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ID among different time points at the same point.(all P> 0.05).Conclusion:RID at yuan-source points of three yin meridians of foot cannot specifically respond to PD.However,at LR3,before and after menstruation,RID chang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PD patients and healthy female undergraduates,which needs a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stance imbalance degree at acupoints(RID) body surface resistance Yuan-source point Specificity of meridian points Primary dysmenorrhea
原文传递
实验性胆囊炎家兔体表循经高温线显示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栋 付卫星 +3 位作者 叶燕燕 王淑友 马惠敏 朱元根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了解内脏病变时体表的温度反应 ,探讨循经高温线产生的机理。 方法 对 10例家兔制备成急性化脓性胆管胆囊炎模型 ,并在 1个月内用红外热像仪连续观察其剪掉皮毛后体表的温度分布。 结果  10例家兔中有 6例在制备胆囊炎后的 1d... 目的 了解内脏病变时体表的温度反应 ,探讨循经高温线产生的机理。 方法 对 10例家兔制备成急性化脓性胆管胆囊炎模型 ,并在 1个月内用红外热像仪连续观察其剪掉皮毛后体表的温度分布。 结果  10例家兔中有 6例在制备胆囊炎后的 1d~ 2 d出现了躯干双侧面纵向高温线 ;该高温线最长可达躯干全长 ,其温度高于周围 0 .9°C~ 2 .5°C;并可持续 30 d左右。 结论 胆囊病变后体表出现的躯干侧面纵向高温线与胆经走行相近 ,内脏病变是循经高温线产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 体表 内脏 体表温度 胆囊炎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电针合谷穴对正常人面口部痛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慎峭 陈婷 +4 位作者 周奇志 蔡定均 杨馨 吴菲 刘旭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582-1584,共3页
目的:以"面口合谷收"理论为指导,运用痛阈测定方法,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的影响,探索合谷穴与面口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运用SPSS软件编程的方法,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合谷穴组、后溪穴组、外关穴组,分别针刺... 目的:以"面口合谷收"理论为指导,运用痛阈测定方法,观察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的影响,探索合谷穴与面口部之间的特异性联系。方法:运用SPSS软件编程的方法,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合谷穴组、后溪穴组、外关穴组,分别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运用钾离子测痛法观测针刺前后受试者面部痛阈,比较研究针刺合谷穴、后溪穴、外关穴对健康受试者面部痛阈的影响。结果: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下颌区痛阈有明显影响(P<0.05);针刺健康受试者合谷穴对其面口部额区、颊区、下颌区痛阈变化率的影响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对正常人面部痛阈有明显影响,其影响程度明显强于针刺后溪穴、外关穴,提示正常人合谷穴与面口部感觉功能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合谷穴 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 痛阈
下载PDF
穴位局部麻醉状态下针刺合谷穴区对恒河猴面口部肌电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奇志 蔡定均 +4 位作者 陈婷 许能贵 杨涵棋 杨露晨 刘旭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目的】观察穴位局部麻醉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进一步证明合谷穴与面口部的特异性联系,并探索其联系途径。【方法】于恒河猴合谷穴区施局部麻醉,并以后溪和外关穴区作对照,运用神经肌电技术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 【目的】观察穴位局部麻醉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进一步证明合谷穴与面口部的特异性联系,并探索其联系途径。【方法】于恒河猴合谷穴区施局部麻醉,并以后溪和外关穴区作对照,运用神经肌电技术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及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的变化,比较针刺合谷穴区与对照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结果】局麻状态下,针刺合谷穴区对恒河猴额肌、颧肌肌电的峰峰值、面积均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口轮匝肌肌电各参数均无显著影响。针刺合谷穴区对恒河猴面口部肌肉肌电的影响显著强于针刺后溪、外关穴区;额肌肌电峰峰值、面积及潜伏期变化率,合谷穴区显著高于后溪、外关穴区(P<0.05);颧肌肌电峰峰值、面积变化率,合谷穴区显著高于后溪、外关穴区(P<0.05)。【结论】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联系,外周感觉神经可能是实现这种特异性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 肌电 恒河猴 合谷 后溪 外关
下载PDF
健康人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的年龄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冬梅 余乃登 +7 位作者 谢玉华 赵莉珏 梁玉珍 梁欣 吴琼华 辛倩鸿 陈文韵 袁远芬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11期39-40,共2页
目的了解五输穴体表阻抗的年龄特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穴位表面电阻测仪对2281名健康人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进行测收,测试分别于中、青、老年组和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测得。结果发现青年、中年之间各对应体表穴位阻抗值差异不大... 目的了解五输穴体表阻抗的年龄特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穴位表面电阻测仪对2281名健康人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进行测收,测试分别于中、青、老年组和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测得。结果发现青年、中年之间各对应体表穴位阻抗值差异不大P>0.05,老年组各体表穴位阻抗值明显高于青、中年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体表穴位间的阻抗值的差异也较明显,其体表穴位阻抗值按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顺序规律降低。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年龄差异。结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值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阻抗 胃经 五输穴
下载PDF
胃经五腧穴阻抗值递减趋势的解剖学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冬梅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10期701-703,共3页
目的胃经五腧穴分布在膝关节以下,经穴分布在肌肉间隙中,古人两千年前提出五腧穴从井穴到合穴,从小到大,通过解剖学的一些观点进一步观察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呈现递减趋势。方法试用自行研制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循行... 目的胃经五腧穴分布在膝关节以下,经穴分布在肌肉间隙中,古人两千年前提出五腧穴从井穴到合穴,从小到大,通过解剖学的一些观点进一步观察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呈现递减趋势。方法试用自行研制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循行经脉病的健康人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值。结果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呈现大体递减的趋势(P<0.05),足三里阻抗值略小于解析的阻抗值,大体呈递减趋势的倒立对钩形状。结论正常人胃经五腧穴阻抗值大体递减,若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可以推测机体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经 五腧穴 解剖 体表阻抗 递减趋势
下载PDF
年龄对胃经五输穴阻抗值差异的影响
9
作者 徐冬梅 张志山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人体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是否有显著差异。方法:试用自行研制的实用新型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其循行经脉病的健康人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结果:不同年龄组足三里、陷谷穴位的测试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人体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是否有显著差异。方法:试用自行研制的实用新型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其循行经脉病的健康人胃经五输穴的阻抗值。结果:不同年龄组足三里、陷谷穴位的测试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解溪、内庭、厉兑穴位的测试值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8~29岁人内腑及外经功能最好,30~59岁最差,而60岁以上人群身体调整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胃经 五输穴 体表阻抗 年龄
下载PDF
串联闸门和半圆型连体闸门简介
10
作者 吕传亮 刘红宇 +1 位作者 赵玉霞 王绪建 《东北水利水电》 2012年第12期1-2,12,共3页
根据目前用户对水温及水质的要求,取表层温水用于灌溉或表层清水用于饮用越来越多,半圆型连体闸门和串联闸门开启不同孔口深度的闸门实现取水或放水功能。
关键词 金属结构 串联闸门 半圆型连体闸门
下载PDF
二三维网格自动生成器的研制
11
作者 安晓卫 郝长忠 李向琦 《电脑开发与应用》 1996年第3期34-36,共3页
讨论应用等参数映射法和参数分割自动生成二、三维有限元网格的方法,并提出两种处理多连通域的算法。同时给出了几个算例。
关键词 网格生成器 有限元网格 图形处理
下载PDF
蛹虫草整株粉、子实体粉和菌丝体粉的抗氧化性及其对经络体表电位差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静科 俞晓卫 +6 位作者 刘树滔 饶平凡 巫升斌 赵率君 乔家辉 陈瑞琛 骆梅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9,123,共8页
为研究蛹虫草整株粉、子实体粉和菌丝体粉的抗氧化性及其对经络体表电位的影响,测定了3种蛹虫草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召集40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饮用100 mL蒸馏水,蛹虫草整株粉组、... 为研究蛹虫草整株粉、子实体粉和菌丝体粉的抗氧化性及其对经络体表电位的影响,测定了3种蛹虫草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召集40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饮用100 mL蒸馏水,蛹虫草整株粉组、子实体粉组、菌丝体粉组各取相应粉末10 g冲泡于100 mL的蒸馏中饮用。选取志愿者同一条经络上的合穴和原穴作为经络体表电位的测量点,均以合穴为正极,原穴为负极,记录服用过程中经络体表电位的变化。蛹虫草整株粉、子实体粉和菌丝体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值分别是(25.97±1.39)、(14.34±1.68)、(19.56±0.80)μmol/g(以Trolox质量计);ORAC值分别是(16.85±1.13)、(6.21±0.76)、(10.39±0.88)μmol/g(以Trolox质量计)。蛹虫草整株粉可以降低肺经、胃经、脾经、肾经、心包经、胆经和肝经的体表电位,提高小肠经的体表电位;子实体粉可以降低脾经和肾经的体表电位,提高小肠经的体表电位;菌丝体粉可以降低肾经和大肠经的体表电位,提高胃经、心包经和胆经的体表电位。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蛹虫草整株粉、菌丝体粉和子实体粉,3种蛹虫草粉都能特异性的影响人体的经络体表电位。研究结果旨在为评价不同蛹虫草部位对人体的功效差异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DPPH ORAC 穴位间电位监测法 经络 体表电位差
下载PDF
从奇经论治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晋芳 晏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967-97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奇经理论治疗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临床学习,结合奇经理论,解析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相关奇经医理,从病象特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分析运用奇经理论治疗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 [目的]探讨应用奇经理论治疗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通过临床学习,结合奇经理论,解析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相关奇经医理,从病象特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分析运用奇经理论治疗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列举古今验案佐证。[结果]查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病位,可为奇经诸脉所部,循疾病传变,累及奇经是其最终转归;析临床症状,可谓奇经诸脉交病之象。寒遏督阳、奇经虚损、奇络瘀滞是其重要病因病机。临证施治时可从督脑内外之寒论治,予温督祛寒;从奇经虚损论治,予补益奇经、通阳摄阴;从奇经血络论治,予通调阴阳之络诸法。所举验案分别为悲伤耗气及年老正虚,外邪侵袭,郁遏督阳,凝滞气血,更伤气阳,虚、邪、瘀胶结不去,深入骨节、脏腑发为痹证,治疗分别以清燥汤祛奇邪、补奇虚,以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补肺化浊、通和奇脉,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从奇经论治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是从脏腑论治的有效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间质性肺疾病 肺痹 体痹 奇经八脉 温督祛寒 补益奇经 通调阴阳之络 医案
下载PDF
大接经法与常规体针治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云红 曲宪双 +2 位作者 闫鏐 孙炜 戴淑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究大接经法与常规体针治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影响,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共计纳入8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2016年5月—2018年5月)随机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0例)常规体针治疗... 目的探究大接经法与常规体针治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影响,并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共计纳入8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2016年5月—2018年5月)随机分成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0例)常规体针治疗法,予以观察组患者(40例)大接经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测评表(Brunnstrom)变化及改良Ashworth量表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变化、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变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肩关节活动度变化、改良Barthel指数(MBI)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患者(82.50%,33/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测评表、改良Ashworth量表、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肩关节活动度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测评表、改良Ashworth量表、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肩关节活动度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卒中后偏瘫恢复六阶段测评表、改良Ashworth量表、VA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常规体针治疗法,大接经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效果更佳,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活动度扩伸,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患者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痛 常规体针 大接经法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甜甜 张冰玉 马月香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素问·咳论》提出“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高度概括了咳嗽的病因病机。系统梳理了历代医家关于“聚于胃,关于肺”的认识与实践经验,从解剖、经络、五行、气机、津液、气血等方面阐述该理论基础。解剖相邻:肺胃位于膈肌的上下位置... 《素问·咳论》提出“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高度概括了咳嗽的病因病机。系统梳理了历代医家关于“聚于胃,关于肺”的认识与实践经验,从解剖、经络、五行、气机、津液、气血等方面阐述该理论基础。解剖相邻:肺胃位于膈肌的上下位置,两者仅一膈相邻。经络相通:脾胃经相表里,肺与大肠经互为表里,肺与脾同属太阴经,胃与大肠同属阳明经,同名经络经气相通,相互为用。五行相生:肺属金,脾胃属土,母子相生。气机相协:肺主肃降,胃作为六腑之一,以通为降,以降为和,胃亦喜降,肺胃同降。津液相承:肺的宣降和脾胃的运化正常,才能保证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气血相生:肺主气司呼吸,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概述了应用此理论指导肺系疾病和胃系疾病治疗的现状。无论是肺系病从胃论治,还是胃系病从肺论治,都离不开肺胃,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参考文献46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于胃 关于肺 《黄帝内经》 解剖相邻 经络相通 气机相协 津液相承 气血相生 肺系疾病 胃系疾病
下载PDF
连杆蝶阀关闭异常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16
作者 李书巍 《冶金信息导刊》 2018年第5期47-49,共3页
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到了连杆蝶阀阀板关闭产生“两响”问题的原因,并结合长期的制作经验,制定了相应合理的解决方法,使“两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升了连杆蝶阀的质量.
关键词 连杆蝶阀 阀板 阀体 密封面 不平行度
下载PDF
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探析针灸与外周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
17
作者 陈永君 颜靖岚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2期1309-1317,共9页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长期医学实践形成的针灸刺激体表经络或穴位治疗脏腑疾病的诊治规律的总结,与神经节段分布规律和外周传入-中枢-效应器官的激活途径联系密切。该理论对近些年兴起的现代外周神经调控技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给...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长期医学实践形成的针灸刺激体表经络或穴位治疗脏腑疾病的诊治规律的总结,与神经节段分布规律和外周传入-中枢-效应器官的激活途径联系密切。该理论对近些年兴起的现代外周神经调控技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给传统针灸疗法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因此,本文试从该经络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对照新近兴起的外周神经调控技术,综述两者异同及近期概况,阐明两者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关系,以期为经典经络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刺激 针灸 外周神经调控技术 经脉-脏腑相关 经络
下载PDF
长蛇灸改善阳虚体质人群的质量评分及适宜体表温度研究
18
作者 杨艳莎 邓陈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目的观察长蛇灸对改善阳虚体质人群质量评分的效果,探索其干预阳虚体质的适宜体表温度。方法将90例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督脉长蛇灸组、膀胱经长蛇灸组、红外线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阳虚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长蛇灸组使用温... 目的观察长蛇灸对改善阳虚体质人群质量评分的效果,探索其干预阳虚体质的适宜体表温度。方法将90例阳虚体质患者随机分为督脉长蛇灸组、膀胱经长蛇灸组、红外线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阳虚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长蛇灸组使用温度记录仪记录施灸时体表温度并分析其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三组阳虚质量评分均较前降低,且督脉长蛇灸组最优(P<0.05)。督脉长蛇灸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高于膀胱经长蛇灸组的53.33%(16/30)、红外线组的30.00%(9/30)(P<0.05)。膀胱长蛇灸组经治疗总有效者的体表温度高于无效者(P<0.05)。督脉长蛇灸组患者体表感知的热痛温度、耐受温度明显高于膀胱经长蛇灸组(P<0.05)。结论长蛇灸可有效改善阳虚体质,以督脉长蛇灸效果最好;灸效与体表温度呈正相关,但不是温度越高疗效越好,而是在患者适宜温度与耐受温度间,有一个稍高于体温的最佳温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蛇灸 督脉 阳虚体质 体表温度
下载PDF
生理状态下针刺“合谷”穴区对恒河猴面口部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婷 蔡定均 +4 位作者 周奇志 王兴丽 杨涵棋 杨露晨 刘旭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及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合谷"穴使额肌肌电的潜伏期降低(P<0.01),峰峰值、面积增高(P<0.05,P<0.01);颧肌肌电的面积增高(P<0.01),峰峰值升高(P<0.05)、潜伏期降低(P<0.05);口轮匝肌肌电的频率增高(P<0.01),潜伏期降低(P<0.01);针刺"合谷"穴前后额肌、颧肌、口轮匝肌的肌电频率、峰峰值、面积及潜伏期变化率明显高于针刺"后溪""外关"穴(P<0.05,P<0.01)。结论: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 合谷 后溪 外关 肌电
原文传递
亚0.1 μm栅衬互连体硅MOSFET特性研究
20
作者 刘卫东 李志坚 刘理天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为满足低电压CMOS晶体管高驱动电流和低静态功耗的要求,提出0.5V栅衬互连GBC(gate-bodyconnected)体硅MOSFET工作模式。利用二维器件模拟,对栅长直到70μm的器件结构设计、特性和器件物理研... 为满足低电压CMOS晶体管高驱动电流和低静态功耗的要求,提出0.5V栅衬互连GBC(gate-bodyconnected)体硅MOSFET工作模式。利用二维器件模拟,对栅长直到70μm的器件结构设计、特性和器件物理研究。得到结果:0.5VGBC-MOSFET具有陡直的亚阈特性(10倍电流的S因子为~60mV),高的电流驱动能力和理想的逻辑摆幅,栅衬泄漏电流可以忽略;超浅源漏、非均匀纵横向掺杂的Expoc结构在GBC模式下栅长直到50nm时,仍有很好的Vth可控制性,这一结构的0.5VGBC-MOSFET与1V常规MOSFET在宽广的阈值电压设计空间中具有相似的速度品值;其理想栅氧厚度为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100 NM 栅衬互连 低电压CMOS 驱动电流 关态特性 表面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