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探索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岳涵 高雅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党迈入新征程的重要议题,需要各高校师生自觉承担起责任与使命。然而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团结相关教育体系需持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们党迈入新征程的重要议题,需要各高校师生自觉承担起责任与使命。然而研究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族团结相关教育体系需持续优化、师生责任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本文围绕完善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层组织协同发展架构、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和积极培养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态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全国高校应做到协同配合,积极探索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 高校 教育 路径
下载PDF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凝聚工具的基础上,成为各民族认同凝聚的有效方式。基于所具备的各民族认同凝聚功能,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首先,以党建引领巩固民族政治共识性基础、塑造民族现代性政治认同,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政治凝聚中,铸牢各民族的政治归属意识;其次,以党建引领扩充民族关系网络纽带、实现民族社会信任增蓄,在培育中华民族共享社会资本中,铸牢各民族的社会互助意识;再次,以党建引领拓展民族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民族政治文化符号、供给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共通意识;最后,以党建引领代表各民族共同性利益、调节具体性利益,在协调中华民族共生利益关系中,铸牢各民族的利益联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认同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梯次推进: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静 马雪莲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8-16,共9页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 教育作为继往开来、培基铸魂的基础工程,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发挥着夯实基础、筑牢根基的重要作用。学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格局,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形成不同学段纵向螺旋上升、不同学科横向融合贯通和不同部门协同发力的“一体化”教育网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一体化育人体系,使教学、育人、管理体系有序衔接。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并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梯次性,使教育内容循序渐进推进;以不同区域“试点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形式,解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深入推进各学科融通、各学段贯穿的课程体系,实现教材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通过梯次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深化“大思政”育人格局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基于“四个维度”的梯次推进,助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一步一级逐渐提升,按照梯次推进的理念不断积累以达千里之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梯次推进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高校和美校园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柴让措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契合,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建设和美校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契合,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指引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建设和美校园。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临现实挑战,因此,本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即从夯实校园物质文化、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强化校园精神文化角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环节的文化力量、人格完善、价值引导目标,以此来更有效地引领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和美校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
下载PDF
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阐释 被引量:1
5
作者 智虹霓 李月华 +3 位作者 赵小燕 王雪琮怡 斯琴巴特尔 麻天智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进行思辨性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是中国本土化体育符号的象征;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概...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进行思辨性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是中国本土化体育符号的象征;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概率;对它的起源进行分析,从源头说明其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合适载体,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属性。对它具有的价值进行分析,说明其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性,可以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内涵深化与功能拓展
6
作者 海路 娄馨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话语的提出,为构建新时代民族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实践话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民族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也因此得到深化与拓展,呈现从关注少数民族的差异性到立足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来考虑民族教育问题的逻辑走向。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的概念可定义为: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以培养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将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有机结合,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民族教育的内涵从关注少数民族个体身份的特殊性到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囿于民族身份优惠的笼统性转向聚焦区域差别化支持的精准性、从偏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单一性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内核的丰富性。民族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功能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政治上开展“五个认同”教育,培养共同理想信念;经济上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夯实共同富裕思想根基;文化上实施“两创”战略,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语言上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下载PDF
论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系
7
作者 李树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6,共10页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北疆文化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是内蒙古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并且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内蒙古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区情,决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北疆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主线和总纲地位;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内蒙古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撑和精神纽带,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历代王朝和地方政权的北疆治理与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推动了北疆文化的传承发展。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内蒙古自治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眼于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蒙古篇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北疆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为何、何为与可为
8
作者 海路 王一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53,共12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是致力于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完善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学科的中国化时代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是致力于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完善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学科的中国化时代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等特征。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过程中,应以史料体系为基础,注重多语种史料的收集与整理,深入挖掘历史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广泛开展史料论证,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以话语体系为工具,汲取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元素、提倡符合时代特征的话语表达,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本土话语,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以理论体系为指南,注重“两个结合”,深化理论体系研究内容,整合相关学科理论,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拓展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理论体系研究人员培养,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史料体系 话语体系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在场与浸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仪式化建构
9
作者 刘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所形成的精神产物,是国家层面最高的集体归属感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过程中,仪式作为兼具文化展演和情感凝聚功能的象征性活动,具有独特的载体和路径作用。仪式通过发挥认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所形成的精神产物,是国家层面最高的集体归属感基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过程中,仪式作为兼具文化展演和情感凝聚功能的象征性活动,具有独特的载体和路径作用。仪式通过发挥认知在场与情感浸润的心理作用,以集体记忆刻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身份认同,以情感共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可以通过强化仪式顶层设计、丰富仪式传播场域、突出仪式共有符号等途径,挖掘仪式承载的共同性价值,发挥仪式的社会化功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价值得以隆重、庄严、规范的呈现和强化,促使行为从特殊到日常的流变,以此助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仪式化 民族团结
下载PDF
边境牧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现实不足与优化路径——以内蒙古自治区X旗为例
10
作者 高永久 张泽亮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30-38,共9页
实现共同富裕,任何一个区域、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边境牧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新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现实要求。以内蒙古自治区X旗为例,党建引领与示范带动、政策支持与自我能动、保障激励与意... 实现共同富裕,任何一个区域、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边境牧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新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现实要求。以内蒙古自治区X旗为例,党建引领与示范带动、政策支持与自我能动、保障激励与意识促动的有机结合成为边境牧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由于条件要素的现实制约,边境牧区面临着公共服务与引才育才衔接不畅、政策制定与牧民生计对接不精、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强弱不均的现实不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边境牧区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围绕这一主线展开。从增强公共服务与人才振兴的联动性、提升政策支持与边民需求的适恰性、深化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协同性三方面着手优化边境牧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能够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牧区 共同富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文化策略、叙事转译与秩序形塑:云南神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孙浩然 程博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历史上,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介入“原初叙事”实现“次级叙事”的再造,借由“解码”和“编码”的转译过程将世俗转化为神圣、将冲突转化为和谐、将非共同体转化为共同体,最终建构出一套神圣性叙事体系。... 历史上,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介入“原初叙事”实现“次级叙事”的再造,借由“解码”和“编码”的转译过程将世俗转化为神圣、将冲突转化为和谐、将非共同体转化为共同体,最终建构出一套神圣性叙事体系。云南神话作为历史现实、文化真实、社会事实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种具有情感性、隐喻性、民间性、教化性的文化策略。这种文化策略能够影响区域各民族的目标设定与行动选择,推动区域民族共同体乃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形成。云南神话特别是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神话”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库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策略 叙事转译 秩序形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的三个向度
12
作者 匡和平 匡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需要契合时代特点、把内容还原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契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重视个体生命意义,契合大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推动大学生自愿参与实践。其实践要求是,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需要契合时代特点、把内容还原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契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重视个体生命意义,契合大学生认识发展规律、推动大学生自愿参与实践。其实践要求是,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从知识向度上以“四个共同”引领大学生夯实理论认知,从价值向度上以“五个认同”引领大学生强化价值认同,从行动向度上以“两个共同”增强大学生实际自觉三个向度,为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教学 向度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亚雄 王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元宇宙是当下科技文明的集大成者和未来数字社会的理想进阶形态,预示着人类的数字生存状态得到延伸和创新,元宇宙的形塑和契合作用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理论和技术逻辑而言,元宇宙以新的赋能方式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元宇宙是当下科技文明的集大成者和未来数字社会的理想进阶形态,预示着人类的数字生存状态得到延伸和创新,元宇宙的形塑和契合作用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理论和技术逻辑而言,元宇宙以新的赋能方式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创新和模式探索。通过建立元场景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范式、协同五感系统联动助力各族人民加强情感共鸣、赋力民族地区数字协商民主新机遇,可以有效丰富元宇宙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元宇宙能够展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赋能的新的趋势和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要应对元宇宙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做好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元宇宙的社会价值,使元宇宙在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从深层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赋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12
14
作者 洪雷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学校教育在共同语言、共同交往空间、民族情感记忆、资源供给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其既为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共同场域,又在厚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学校教育的着力点。学校教育在共同语言、共同交往空间、民族情感记忆、资源供给等方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能,其既为各族师生广泛开展交往交流交融营造了共同场域,又在厚植中华民族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教育实践存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平衡不充分、教育互动方式不够多样、教学研究深度不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现实困境。学校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实现路径中,要坚持学校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阵地,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拓展学校教育互动方式,构筑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增强民族情感巩固中华民族共有集体记忆;扩大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夯实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教育 共同语言 交往空间
下载PDF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向驰 雷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9,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高校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是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推动高校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制度乏力、课程单一、形式窄化、支撑不足等困境,当前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办学治校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资源体系“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不断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从而提升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交往交流交融 育人机制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玉雄 王封琴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分析、预防和化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海量的数字信息与多元价值观的冲... 分析、预防和化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必然要求。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海量的数字信息与多元价值观的冲蚀、虚拟的数字交往与各民族现实交往的背反、复杂的数字信息与集体记忆的淡化、自由的数字空间与情感信任的异化等现实挑战。为此,应加快净化数字空间环境,提升主流话语影响力;推动文化数字化,引导“数字交往”健康发展;强化数字记忆功能,增强各民族集体记忆;增强主体自觉,建构积极健康的信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数字技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学理阐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凡丽 周贝贝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2,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具有“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性、“有形有感有效”的综合性、“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性等典型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支撑、“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导向和应对现存挑战的客观需要分别是铸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具有“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性、“有形有感有效”的综合性、“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性等典型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支撑、“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导向和应对现存挑战的客观需要分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生成的理论依据、价值依据和现实依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构建,要以完善常态化领导机制为根本前提、以建立常态化叙事机制为中心环节、以打造常态化联动机制为必要条件、以健全常态化激励机制为内驱动力、以创新常态化评价机制为优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宣传教育 常态化机制 学理阐释
下载PDF
协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孔亭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和政府不同部门和社会诸多领域,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协同推进。因此,从政治领导、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教育、法治保障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创新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和政府不同部门和社会诸多领域,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社会各界协同推进。因此,从政治领导、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教育、法治保障等方面采取相应举措,创新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应对化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打牢政治基础;二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打牢物质基础;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牢思想基础;四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打牢社会基础;五是依法处理民族问题,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打牢法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学阐释:理论意涵、机制导向与实践理路
19
作者 王喜斌 陈振宁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符号、观念、情感、行动等构筑的文化活动。依循文化象征的理论逻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系的文化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系的文化精神与相接的文化指向注解了铸牢中华民...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符号、观念、情感、行动等构筑的文化活动。依循文化象征的理论逻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系的文化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系的文化精神与相接的文化指向注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意涵;依托“文化三态”观的分析原则,国家文化形态、民族文化生态与个体文化心态赋予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规范”“精神风标”以及“内驱动力”的机制导向;基于“认同—传承—发展”的时代命题,文化自信引领下的自在性认识与自觉性认同、文化涵濡过程中的合理性吸收与科学性传承、文化再生产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 意涵 机制 实践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普丽春 子华明 赵伦娜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这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时代命题,但当前关注重点更多的是在高校的相关教育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不多,尤其涉及“大中小一体化”的相... 在大中小思政课程“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这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时代命题,但当前关注重点更多的是在高校的相关教育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不多,尤其涉及“大中小一体化”的相关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更加匮乏。“大中小”教育体系是个有机衔接的整体,而基础教育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强国的关键,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边疆民族地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从对概念、理论上梳理的理论逻辑、为体系提供导向的国家治理逻辑以及现实需求的实践逻辑等体系建构逻辑出发,回应边疆民族地区相关教育体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并在理论逻辑和政策逻辑框架下进行反思,为构建“大中小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教育强国 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