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hine learning-based automatic control of tunneling posture of shield machine 被引量:12
1
作者 Hongwei Huang Jiaqi Chang +3 位作者 Dongming Zhang Jie Zhang Huiming Wu Gang L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1153-1164,共12页
For a tunnel driven by a shield machine,the posture of the driving machine is essential to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However,the machine posture is controlled by the experienced driver of shiel... For a tunnel driven by a shield machine,the posture of the driving machine is essential to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However,the machine posture is controlled by the experienced driver of shield machine by setting hundreds of tunneling parameters empirically.Machine learning(ML)algorithm i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hat can let the computer to learn from the driver’s operation and try to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ameters automatically.Thus,in this paper,three ML algorithms,i.e.multi-layer perception(MLP),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and gradient boosting regression(GBR),are improv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to predict the tunneling posture of the shield machine.A set of the parameters for shield tunneling is extract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a Shanghai metro.In total,53,785 pairwise data points are collected for about 373 d and the ratio between training set,validation set and test set is 3:1:1.Each pairwise data point includes 83 types of parameters covering the shield posture,construction parameters,and soil stratum properties at the same time.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d R2 of MLP,SVM and GBR based models are 0.942,0.935 and 0.6,respectively.Then the automatic control for the posture of shield tunnel is illustrated with an application example of the proposed models.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d to be helpful in controll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with optimized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tunneling machine learning(ML)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for ground settlement prediction with different tunneling datasets 被引量:13
2
作者 Libin Tang SeonHong N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1274-1289,共16页
This study integrates different machine learning(ML) methods and 5-fold cross-validation(CV) method to estimate the ground maximal surface settlement(MSS) induced by tunneling.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 This study integrates different machine learning(ML) methods and 5-fold cross-validation(CV) method to estimate the ground maximal surface settlement(MSS) induced by tunneling.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t(AI) based prediction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tunnelling dataset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features.Four different ML approaches,includ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random forest(RF),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and deep neural network(DNN),are utilized.Two techniques,i.e.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nd grid search(GS)methods,are adopted for hyperparameter optimization.To assess the reli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edictions,thr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ators,including the mean absolute error(MAE),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are calculated.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posed models can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predict the settlement,while the RF model outperforms the other three methods on both datasets.The difference in model performance on two datasets(Datasets A and B) reveals the importance of data quality and quantity.Sensitiv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Dataset A is mo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geological conditions,whil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play a more dominant role on Dataset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ettlement Tunnel construction machine learning(ML) Hyperparameter optimization Cross-validation(CV)
下载PDF
A New Machine-Learning Extracting Approach to Construct a Knowledge Base: A Case Study on Global Stromatolites over Geological Time
3
作者 Xiaobo Zhang Hao Li +6 位作者 Qiang Liu Zhenhua Li Claire E.Reymond Min Zhang Yuangeng Huang Hongfei Chen Zhong-Qiang Ch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358-1373,共16页
Within any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re buried within various literature depositories and archive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manually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datum swamps. The machine-l... Within any scientific discipline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are buried within various literature depositories and archive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manually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 datum swamps. The machine-learning extraction of data therefore is necessary for the big-data-based studies. Here, we develop a new text-mining technique to reconstruct the global database of the Precambrian to Recent stromatolites, providing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cular changes of stromatolites though geological time. The step-by-step data extraction process is described as below. First, the PDF documents of stromatolite-containing literatures were collected, and converted into text formation. Second, a glossary and tag-labeling system using 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oftware was employed to search for all possible candidate pairs from each sentence within the papers collected here. Third, each candidate pair and features were represented as a factor graph model using a series of heuristic procedures to score the weights of each pair feature. Occurrence data of stromatolites versus stratigraphical units(abbreviated as Strata), facies types, locations, and age worldwide were extracted from literatures, respectively, and their extraction accuracies are 92%/464, 87%/778, 92%/846, and 93%/405 from 3 750 scientific abstracts, respectively, and are 90%/1 734, 86%/2 869, 90%/2 055 and 91%/857 from 11 932 papers,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10 072 unique datum items were identified. The newly obtained stromatolite dataset demonstrates that their stratigraphical occurrences reached a pronounced peak during the Proterozoic(2 500 – 541 Ma), followed by a distinct fall during the Early Phanerozoic, and overall fluctuations through the Phanerozoic(541–0 Ma). Globally, seven stromatolite hotspot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new dataset, including western United States, eastern United States, western Europe, India, South Africa, northern China, and southern China. The proportional occurrences of inland aquatic stromatolites remain rather low(~20%) in comparison to marine stromatolites from the Precambrian to Jurassic, and then display a significant increase(30%–70%) from the Cretaceous to the pres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knowledge base construction STROMATOLITES PRECAMBRIAN knowledge graph
原文传递
Feedback on a shared big dataset for intelligent TBM PartⅠ:Feature extrac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被引量:4
4
作者 Jian-Bin Li Zu-Yu Chen +10 位作者 Xu Li Liu-Jie Jing Yun-Pei Zhangf Hao-Han Xiao Shuang-Jing Wang Wen-Kun Yang Lei-Jie Wu Peng-Yu Li Hai-Bo Li Min Yao Li-Tao Fan 《Underground Space》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1-25,共25页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and findings documented in 45 journal papers using a shared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dataset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boring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using machine le...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utcomes and findings documented in 45 journal papers using a shared tunnel boring machine(TBM)dataset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and boring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The big dataset was col-lected during the Yinsong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China,covering the tunnel excavation of a 20 km-section with 199 items of monitoring metrics taken with an interval of one second.The research papers were the result of a call for contributions during a TBM machine learning contest in 2019 and covered a variety of topics related to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f TBM.This review com-prises two parts.Part I is concerned with the data processing,feature extraction,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applied by the contrib-utors.The review finds that the data-driven and knowledge-driven approaches in extracting important features applied by various authors are diversified,requiring further studies to achieve commonly accepted criteria.The techniques for cleaning and amending the raw data adopted by the contributors were summarized,indicating some highlight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sufficiently high fre-quency of data acquisition(higher than 1 second),classific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for the data preprocessing process,and the appro-priate selections of features in a boring cycle.The review finds that both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have been utilized by various researchers.The ensemble and deep learning methods have found wide applications.Part I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individual methods applied by the contributors,including the structures of the algorithm,selection of hyperparam-eters,and model validation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g data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TBM construction Data extraction machine learning contest
原文传递
机器学习方法在盾构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湘生 曾仕琪 +1 位作者 韩文龙 苏栋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随着盾构隧道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隧道掘进设备作业过程监测技术日益完善,记录的工程数据蕴含了掘进设备内部信息及其与外部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机器学习因其数据分析能力强,无需先验的理论公式和专家知识,相较于传统的建模统计分析... 随着盾构隧道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隧道掘进设备作业过程监测技术日益完善,记录的工程数据蕴含了掘进设备内部信息及其与外部地层的相互作用关系。机器学习因其数据分析能力强,无需先验的理论公式和专家知识,相较于传统的建模统计分析方法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收集的信息与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分析其内在联系,有助于提升盾构隧道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简述机器学习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和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在盾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综述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设备状态分析、盾构设备性能预测、围岩参数反演、地表变形预测和隧道病害诊断等5个方面的进展,并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分析盾构隧道工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需重点攻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机器学习 隧道施工 大数据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铁死亡特征基因CeRNA网络构建及免疫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天 李炳霖 +2 位作者 肖发源 郑恩泽 陈跃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561-2567,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铁死亡相关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尚缺乏关于类风湿关节炎铁死亡特征基因的免疫表现及CeRNA互作网络的构建,而机器学习作为生物信息学中强大的特征基因选择算法能更精确地筛选出在类风湿关节... 背景:研究发现铁死亡相关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尚缺乏关于类风湿关节炎铁死亡特征基因的免疫表现及CeRNA互作网络的构建,而机器学习作为生物信息学中强大的特征基因选择算法能更精确地筛选出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的铁死亡特征基因。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与机器学习方法筛选类风湿关节炎铁死亡特征基因,并分析铁死亡特征基因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及铁死亡特征基因CeRNA的网络构建。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芯片,利用R语言提取铁死亡相关基因及其差异基因表达;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即运用LASSO回归与SVM-RFE方法进行特征基因筛选,对两者过滤后的基因进行再次交集,最终得到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基因,运用ROC曲线评估筛选后的疾病特征基因诊断疾病的准确性;利用CIBERSORT算法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与正常滑膜组织的免疫浸润情况,并分析铁死亡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最后构建类风湿关节炎铁死亡疾病特征基因的CeRNA网络并对疾病特征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得到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铁死亡基因150个,其中55个上调基因,95个下调基因;②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18个GO显著相关条目与30个KEGG条目,主要涉及金属离子稳态、有铁离子稳态与氧化应激反应等;③机器学习分析最终获得疾病特征基因GABARAPL1、SAT1;④GSEA分析发现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脂肪酸代谢、PPAR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主要集中在GABARAPL1高表达时,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肠道免疫网络对IGA产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SAT1高表达时;⑤免疫浸润分析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与9种免疫细胞与正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浆细胞、T细胞CD8、T细胞滤泡辅助器在疾病组中为高表达状态,其余为低表达。单基因与免疫细胞相关性分析发现GABARAPL1在树突状静息细胞、激活的NK细胞、巨噬细胞M1等为正相关,其中与树突状静息细胞的相关性最为显著,SAT1与T细胞CD4与γδT细胞为正相关,与NK静息细胞为负相关;⑥GSVA分析发现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在SAT1表现为上调的基因高表达水平时候为上调,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表现为下调,PPAR信号通路、烟酸盐和烟酰胺的代谢、色氨酸代谢、脂肪酸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等在GABARAPL1表现为下调趋势;⑦60种长链非编码RNA可能在导致类风湿关节炎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类风湿关节炎铁死亡疾病特征基因的异常表达显著相关,特征基因通过影响相关信号通路诱导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长链非编码RNA介导的ceRNA网络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治疗靶点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制,并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铁死亡 CeRNA网络构建
下载PDF
面向兵棋推演复盘分析的机器学习数据集构建
7
作者 张大永 杨镜宇 +1 位作者 马骏 宋晨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8-624,共17页
运用机器学习进行兵棋推演复盘分析,首先要解决的是数据集构建问题。由于机器学习对数据结构的规范化要求,以及算力和存储限制,通过兵棋推演数据构建机器学习数据集,在如何描述兵棋推演状态,如何描述推演过程,如何处理高维数据,如何数... 运用机器学习进行兵棋推演复盘分析,首先要解决的是数据集构建问题。由于机器学习对数据结构的规范化要求,以及算力和存储限制,通过兵棋推演数据构建机器学习数据集,在如何描述兵棋推演状态,如何描述推演过程,如何处理高维数据,如何数据保真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构建了兵棋推演过程数据向机器学习数据集映射模型,在总体框架上对数据集构建的映射流程、态势描述数据范围和数据统计计算规则进行规范,并从时间关联数据、地理空间关联数据和高维数据降维3个视角设计针对性处理方法,以保证构建数据集的数据结构统一、高维数据降维需求和数据集保真要求。通过数据集构建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辨率和地理空间分辨率适中情况下,所构建数据集映射模型,既能较好对兵棋推演高维数据进行降维,又能较好防止构建的数据集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棋推演 复盘分析 机器学习 数据集 构建方法
下载PDF
基于图卷积的无监督跨模态哈希检索算法
8
作者 龙军 邓茜尹 +1 位作者 陈云飞 杨展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3-2399,共7页
为解决当前无监督跨模态哈希检索在全局相似性矩阵构建和异构数据语义信息融合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的无监督跨模态哈希检索算法(GCUH)。采用分层次聚合的方式,将各个模态的相似性结构编码到全局相似性矩阵中,获得跨模态的... 为解决当前无监督跨模态哈希检索在全局相似性矩阵构建和异构数据语义信息融合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的无监督跨模态哈希检索算法(GCUH)。采用分层次聚合的方式,将各个模态的相似性结构编码到全局相似性矩阵中,获得跨模态的成对相似性信息来指导学习。使用图卷积模块融合跨模态信息,消除邻居结构中的噪声干扰,形成完备的跨模态表征,提出两种相似性保持的损失函数约束哈希码的一致性。与基线模型相比,GCUH在NUS-WIDE数据集上使用64位哈希码执行文本检索图片任务的检索精度提升了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希学习 跨模态 无监督深度学习 图卷积网络 相似度构建 信息检索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姿态预测模型与控制方法研究
9
作者 关振长 谢立夫 +2 位作者 周宇轩 罗嵩 许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2-2040,共9页
为避免盾构轴线偏离引发衬砌管片错台、开裂等质量与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盾构姿态智能预测模型与控制方法。以盾构掘进施工的实测数据为驱动,通过贝叶斯优化(BO)与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挖掘施工参数... 为避免盾构轴线偏离引发衬砌管片错台、开裂等质量与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盾构姿态智能预测模型与控制方法。以盾构掘进施工的实测数据为驱动,通过贝叶斯优化(BO)与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挖掘施工参数-地层信息-盾构姿态三者间的非线性关系。结合模拟退火算法(SA)形成可控施工参数动态调整的盾构姿态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福州滨海快线南—三区间隧道的工程实践。主要结论如下:1)经数据预处理、特征筛选及BO超参数优化,基于SVR的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具备优异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2)结合SA算法进行可控施工参数调整时,需设置合理的优化规则,以确保所推荐的可控施工参数具备可操作性;3)将姿态控制方法应用于南—三区间后续掘进施工以辅助纠偏,盾尾垂直偏差在10环掘进过程中由45 mm减至18 mm,实现了连续稳定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盾构姿态预测 盾构姿态控制 施工参数调整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面向研究生的机器学习类课程实践改革研究
10
作者 敬超 郑荣华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5期60-62,共3页
随着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需求,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人工智能(AI)应运而生。文章阐述了高校机器学习课程的建设情况,首先,以机器学习类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的重要性;其次,结合西部某高校研究生机器学习类... 随着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需求,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人工智能(AI)应运而生。文章阐述了高校机器学习课程的建设情况,首先,以机器学习类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的重要性;其次,结合西部某高校研究生机器学习类课程,分别说明了该课程的实施方案及细节,指出了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别从形式、内容及实践多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总结指出机器学习类课程对于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研究生 课程及专业建设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11
作者 游晓东 陈鎏鹏 +3 位作者 严颖峥 董丙瑞 周子渭 黄慧媛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5,共9页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算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估计,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定量测算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基础上,使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估计,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从而提升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提升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服务水平是提升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与林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助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乡村建设 林业产业结构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厚覆盖土层建筑场地类别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喆恺 谭慧明 高志兵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89,共13页
针对因测量等误差对等效剪切波速计算的影响而造成的场地类别容易因单个因素稍有变化即发生的类别改变问题,从江苏省盐城地区收集了大量厚覆盖土层情况下的标准贯入值、深度、剪切波速等相关现场试验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训练建模... 针对因测量等误差对等效剪切波速计算的影响而造成的场地类别容易因单个因素稍有变化即发生的类别改变问题,从江苏省盐城地区收集了大量厚覆盖土层情况下的标准贯入值、深度、剪切波速等相关现场试验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训练建模,研究多特征值模型解决厚覆盖土层情况下场地分类问题的能力。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的分类精度在加入“等效变异系数”后可达97.7%,且其泛化能力以及对样本总体的判断能力均优于支持向量机模型,该模型为厚覆盖土层建筑场地类别的判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将二次判断结果与勘探报告结果对比,结果证明该随机森林模型可用于场地分类变化问题的二次判断,为避免工程现场在类似情况下出现过于保守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算法 支持向量机算法 建筑场地分类
下载PDF
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掘进参数相关性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华飞 林雪冰 +3 位作者 胡朋 贾柏源 陈逸民 宋克志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5期88-95,共8页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众多掘进参数交织在一起,规律错综复杂。科学地分析这些参数之间的规律与相关性,对于盾构的实时控制至关重要。依托济南地铁R2左线工程,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的掘进参数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地层参数...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众多掘进参数交织在一起,规律错综复杂。科学地分析这些参数之间的规律与相关性,对于盾构的实时控制至关重要。依托济南地铁R2左线工程,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的掘进参数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地层参数与盾构掘进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6个掘进参数中,盾构的总推进力和刀盘扭矩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尤为显著。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不同地层中盾构总推进力和刀盘扭矩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采用PSO算法对盾构掘进参数预测模型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模型总推进力R2提升约3%,刀盘扭矩R2提升约10%,优化效果十分显著。该项研究可为复合地层中盾构施工参数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复合地层 机器学习 掘进参数 相关性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模型构建与实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佟晓童 李绘妍 +2 位作者 张晶 郑鹏 张春艳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2期201-203,207,共4页
随着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战略更为普及,且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中起着稳固的支持作用。为了使供电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与趋势的同时,也能为供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方面的支持,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模... 随着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战略更为普及,且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中起着稳固的支持作用。为了使供电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与趋势的同时,也能为供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方面的支持,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模型。在分析供电企业特征和人力资源战略基本类型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法筛选出战略决策的初级选择指标,形成战略决策指标体系;使用RNN网络搭建战略决策模型,经过不断训练模型,检验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供电公司的实例验证构建的RNN网络模型的合理性,不仅仅使人力资源战略决策变得更加科学有效,也为供电公司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决策指标 战略决策模型 RNN 模型构建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应用与现状
15
作者 许亚如 陶俊宇 +3 位作者 梁蕊 程占军 颜蓓蓓 陈冠益 《环境卫生工程》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成分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其中的沥青、石膏、重金属、油漆等物质会与周围空气、土壤、水体反应并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无废城市”的建设要求明确提出要建设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以提升废... 建筑垃圾产生量巨大,成分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其中的沥青、石膏、重金属、油漆等物质会与周围空气、土壤、水体反应并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无废城市”的建设要求明确提出要建设固体废物综合管理体系以提升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的策略。建筑垃圾作为我国体量最大的城市固体废物,已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对象,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传统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通过人工、机械将建筑垃圾分类后再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管理难度大、效率低、成本过高等问题。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已经逐渐应用到建筑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中,能有效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对建筑垃圾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介绍了建筑垃圾处理的过程,对机器学习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建筑垃圾处理领域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实现建筑垃圾处理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建筑垃圾 人工智能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重症患者脓毒症实时风险预测模型
16
作者 李润发 杨美程 +1 位作者 李建清 刘澄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脓毒症是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的评分系统存在特异性低的问题。本研究基于LightGBM机器学习框架,提出了一种对脓毒症进行早期预测和风险评估的模型,以便对具有脓毒症潜在风险的... 脓毒症是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传统的评分系统存在特异性低的问题。本研究基于LightGBM机器学习框架,提出了一种对脓毒症进行早期预测和风险评估的模型,以便对具有脓毒症潜在风险的患者进行及时干预。为了实现该模型,提出基于LASSO特征选择和滑动窗口路径重积分的时间序列特征构建方法,以及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时间序列聚类采样方法。选择MIMIC-Ⅲ数据库29239位病人和PhysioNet/CinC 2019挑战赛数据集40336位病人的临床信息来训练和验证模型。所提出的模型在MIMIC-Ⅲ和PhysioNet/CinC 2019独立测试集上的灵敏度、特异性、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7、0.7304、0.8147和0.8026、0.7891、0.8730。与目前最先进的EASP方法相比,AUC分别提高了3.62%和2.83%。本研究模型可以实时预测脓毒症发生的风险,揭示影响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为脓毒症风险人群的及时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预测 机器学习 特征构建 时间序列采样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XGBoost的建筑施工事故类型预测
17
作者 缪季 段立平 +2 位作者 刘吉明 林思伟 赵金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为探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风险特征与施工事故类型之间的关联性,提出1种融合特征选择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建筑事故类型预测模型。基于619项国内建筑事故报告建立建筑施工风险特征体系,通过条件互信息最大化(CMIM)-Boruta方法筛选... 为探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风险特征与施工事故类型之间的关联性,提出1种融合特征选择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建筑事故类型预测模型。基于619项国内建筑事故报告建立建筑施工风险特征体系,通过条件互信息最大化(CMIM)-Boruta方法筛选出26个关键风险特征,将其作为贝叶斯优化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并在测试集上评估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CMIM-Boruta方法和贝叶斯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2个实际事故案例验证得到该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研究结果对相关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更准确地识别施工现场潜在危险、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事故预测 特征选择 机器学习 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面向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政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18
作者 马点圆 孙慧 +1 位作者 赵燕 王芝炜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共13页
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京津冀等11个城市群相关文件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背景,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与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断。研究发现: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包... 基于2009—2021年中国272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京津冀等11个城市群相关文件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背景,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对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与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因果关系进行推断。研究发现: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通过促进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建、环境共治、绿色技术共享实现包容性低碳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高铁建设与数字基础设施更完善的城市以及低碳试点城市受政策影响的效果更为显著,但对资源型城市的带动效应不强。因此,应注重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完善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加强高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总结低碳发展模式提升城市包容性低碳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包容性低碳发展 共建共治共享 双重机器学习 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19
作者 李梦珂 孙焱 +2 位作者 刘鸿齐 曲景辰 侯瑞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976-3982,共7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ICU)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0月12日—2023年5月21日收治的3250例ICU病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非计划重返ICU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性能...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非计划重返重症监护室(ICU)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0月12日—2023年5月21日收治的3250例ICU病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非计划重返ICU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比较。基于性能最佳的模型分析各变量的重要性排名。结果:轻量梯度提升机综合效能最佳,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0.9968,随后依次为随机森林(AUROC=0.9964)、梯度提升决策树(AUROC=0.9924)、自适应算法(AUROC=0.9530)、Logistic回归(AUROC=0.8145)。基于轻量梯度提升机模型的变量重要性排序前15位分别为钾离子、失血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钠离子、C-反应蛋白、饮酒史、体温最小值、ICU入住时长、血肌酐、心率最小值、中性粒细胞计数、舒张压最小值、碳酸氢盐和收缩压最大值。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表现良好,研究者可以借助此类算法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识别高风险病人,给予其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医疗保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非计划 机器学习 风险预测 模型构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与深度估计的施工机械危险区域侵入智能预警方法
20
作者 吴晗 韩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7,共10页
为解决因工人和施工机械侵入施工危险区域等原因造成的工程安全事故问题,提出一种多任务驱动的施工机械危险区域侵入事件动态识别与预警方法。首先以置换可变性卷积DConv2模块的Yolov8网络进行目标类别检测和坐标外轮廓提取,提高移动施... 为解决因工人和施工机械侵入施工危险区域等原因造成的工程安全事故问题,提出一种多任务驱动的施工机械危险区域侵入事件动态识别与预警方法。首先以置换可变性卷积DConv2模块的Yolov8网络进行目标类别检测和坐标外轮廓提取,提高移动施工机械的识别准确率;然后结合Monodepth2单目深度估计网络进行深度信息估计和坐标统一,计算工人或施工机械距离危险区域事件的实际距离,用于评估和预警危险区域侵入风险;最后将测试结果与不同修改层的Yolov8、原始Yolov8和Yolov5模型进行对比,并设计4种场景进行模型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在施工机械的识别和轮廓提取精度上分别提高了2.99%和3.55%,对工人和施工机械侵入移动施工机械危险区域风险事件的识别准确率能保持在88%以上,FPS保持在17.7左右,可以有效实现对施工机械危险区域侵入事件的智能动态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安全 危险区域 侵入事件预警 人机碰撞 深度学习 深度估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