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WT CATHODE-HEATER ASSEMBLY BY DIFFERENT CONTACT FORM BETWEEN INNER HEAT SHIELD AND SUPPORT CYLINDER 被引量:2
1
作者 Zhai Liang Yu Shiji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11年第4期609-614,共6页
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athode-heater assembly of Traveling Wave Tube(TWT),which has different contact form between inner heat shield and supporting cylinder,is analyzed using the simula... 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athode-heater assembly of Traveling Wave Tube(TWT),which has different contact form between inner heat shield and supporting cylinder,is analyzed using the simulation software ANSYS.With both thermal radiation and heat conduction are considered,the temperature and heat flux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contact form are calculated,and also starting time which is needed before temperature come into steady status.The result of analysis suggests that changing the contact form between inner heat shield and support cylinder can influence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cathode-heater assembly and improve assembly'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promote heater's heating efficiency.The result of 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in the design of cathode-heater assem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e-heater Assembly contact form Thermal performance Starting time ANSYS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cathode spot characteristics in vacuum under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TMF) contacts
2
作者 Xianhai PANG Ting WANG +2 位作者 Shixin XIU Junfei YANG Hao JI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5-73,共9页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urrent levels in power systems, the demands on the breaking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e breaking capacity of vacuum breakers ...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urrent levels in power systems, the demands on the breaking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are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The breaking capacity of vacuum breakers is determined by cathode spots, which provide electrons and metal vapor to maintain the arc. In this pape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wo kinds of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TMF) contacts in a demountable vacuum chamber, the behavior of the cathode spots was recorded by a high-speed charge-coupled device(CCD) video camer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ode spo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The phenomenon of cathode spot groups and the star-shaped pattern of the spots were both discover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condition of TMF contacts the initial expansion speed of cathode spots is influenced by som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tested current, contact gap,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act, the contact diameter, the number of slots, etc.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gnetic field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athode spot groups,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ode spots we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ode spots are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magnetic field on the near-cathode plasma.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thode spots in this paper would be helpful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vacuum arcs, and would b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in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vacuum circuit break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uum arc transverse magnetic field (TMF) contacts cathode spots vacuum circuit breaker
下载PDF
LaNi_(0.6)Fe_(0.4)O_(3)阴极接触材料导电特性调控及其对SOF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琨 王宇 +3 位作者 朱腾龙 孙凯华 韩敏芳 钟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7-373,共7页
鉴于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堆对低面电阻、高稳定性阴极接触材料的需求,本研究阐明了LaNi_(0.6)Fe_(0.4)O_(3)(LNF)颗粒尺寸调控对导电和SOFC单电池性能演变的影响机制,优化了LNF预处理工艺,降低了接触组件面电阻,提升了SOF... 鉴于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堆对低面电阻、高稳定性阴极接触材料的需求,本研究阐明了LaNi_(0.6)Fe_(0.4)O_(3)(LNF)颗粒尺寸调控对导电和SOFC单电池性能演变的影响机制,优化了LNF预处理工艺,降低了接触组件面电阻,提升了SOFC单电池性能及热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预压造粒的样品(LNF-2)与高温烧结预处理的样品(LNF-3)的面电阻更小,分别为0.074和0.076Ω·cm^(2);在750℃施加1 A/cm^(2)电流负载后,能够更快地进入稳态,并保持颗粒尺寸稳定。其中,LNF-2单电池在750℃下的峰值功率密度0.94 W/cm^(2)较未处理的LNF的0.66 W/cm^(2)高,但在热循环过程中性能衰减较大,下降了20%;而LNF-3单电池在20次热循环后峰值功率密度仅下降了4%。本研究对高可靠SOFC电堆装配及其长寿命稳定运行具有指导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阴极接触材料 LaNi_(0.6)Fe_(0.4)O_(3) 热循环
下载PDF
Formation of a 40 A DC Current Arc During the Opening of Silver Contacts
4
作者 M'hammed ABBAOUI André LEFORT +3 位作者 Erwann CARVOU Damien SALLAIS James Brian Alexander MITCHELL Noureddine BEN JEMAA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71-478,共8页
The erosion of silver contacts due to break arcs with length proportional to time and of variable duration has been measured by weighing the contacts following 5000 openings at a constant current equal to 40 A.The exp... The erosion of silver contacts due to break arcs with length proportional to time and of variable duration has been measured by weighing the contacts following 5000 openings at a constant current equal to 40 A.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for arc durations shorter than 60 μs,the transfer of metal from the anode to the cathode occurs,but after passing this stage,when the two electrodes are separated by greater distances,each will display erosion.This is the result of the diffusion of material outside the space between the two electrodes.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se results,we have applied a classical model of the physical phenomena occurring at the root of the arc.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that for an arc duration of less than15 μs,no distinct cathode root is seen to exist,but beyond this,several spots appear gradually on the cathode for arc duration up to 50 μs,after which they merge into a single spot.The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is reasonable up to 60 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root cathode spot anode spot EROSION contacts current density
下载PDF
考虑阴极斑点动态特性的真空灭弧室触头磁场计算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振兴 刘浩坡 +4 位作者 李瑞 孙丽琼 刘志远 耿英三 王建华 《真空电子技术》 2023年第5期11-18,63,共9页
真空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中压电力系统中,利用触头线圈产生的磁场调控真空电弧是提高真空断路器开断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设计方法没有综合考虑阴极斑点动态运动与触头线圈磁场的耦合效应,影响其设计准确性和精度。本文建立了考虑阴... 真空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中压电力系统中,利用触头线圈产生的磁场调控真空电弧是提高真空断路器开断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设计方法没有综合考虑阴极斑点动态运动与触头线圈磁场的耦合效应,影响其设计准确性和精度。本文建立了考虑阴极斑点与磁场耦合关系的触头磁场计算模型,根据阴极斑点分布计算触头间隙控制电弧的磁场,并由磁场推进阴极斑点运动。在四分之一匝线圈式触头下,分析了阴极斑点分布对触头磁场的影响,对比了考虑耦合关系对触头磁场计算结果造成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在阴极斑点的初始扩散阶段,纵磁变化不明显,而横磁随阴极斑点扩散而变化;稳定燃弧时,考虑耦合关系与否的纵磁最大差值可达纵磁最大值的24.1%。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以及计算方法为真空灭弧室触头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阴极斑点 触头磁场 触头结构设计
下载PDF
LNG码头钢管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设计与施工
6
作者 姚迪 袁俊平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3年第6期78-83,共6页
依托某海港LNG码头工程,从分析海水腐蚀环境出发,结合码头结构耐久性要求,介绍了钢管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过程、牺牲阳极材料及类型的选取、各参数的计算方法、施工工艺流程、焊接施工质量检验及系统保护效果检测。重点阐述了... 依托某海港LNG码头工程,从分析海水腐蚀环境出发,结合码头结构耐久性要求,介绍了钢管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过程、牺牲阳极材料及类型的选取、各参数的计算方法、施工工艺流程、焊接施工质量检验及系统保护效果检测。重点阐述了通过减小牺牲阳极与被保护钢结构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加小规格牺牲阳极重量的设计优化方式,达到满足设计年限要求、节省工程投资、方便安全施工的目的,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实施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牲阳极 阴极保护 接水电阻 设计优化 水下焊接 检测
下载PDF
CuCr触头材料小电流下阴极斑点与截流值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段文新 郭聪慧 +1 位作者 杨志懋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98-1001,共4页
研究了在峰值电流分别为10A和80A的小击穿电流下,CuCr25与CuCr50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的差异。通过比较阴极斑点蚀坑的大小和分布,分析了CuCr触头材料显微组织中Cr相尺寸的大小对阴极斑点运动和蚀坑形貌的影响。采用示波器直接测量出截... 研究了在峰值电流分别为10A和80A的小击穿电流下,CuCr25与CuCr50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的差异。通过比较阴极斑点蚀坑的大小和分布,分析了CuCr触头材料显微组织中Cr相尺寸的大小对阴极斑点运动和蚀坑形貌的影响。采用示波器直接测量出截流值和电弧寿命,结合CuCr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的分布,从现象和机理上解释了CuCr25合金截流值低于CuCr50合金的原因。这些结果对通过优化CuCr合金的显微组织以降低触头材料的截流值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触头材料 阴极斑点 截流值 CuCr50合金 小电流 CuCr25合金 CUCR合金 显微组织 击穿电流 峰值电流 直接测量 蚀坑 形貌 相尺寸 示波器 分布 电弧
下载PDF
CuCr25纳米晶化对真空电弧阴极斑点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宇 卜涛 +2 位作者 王红理 张程煜 丁秉钧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932,共4页
采用氩气保护气氛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压技术制备了致密度大于98%的纳米晶CuCr25合金,并在真空室内进行击穿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晶和粗晶CuCr25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粗晶CuCr25合金真空电弧阴极斑点扩散表现为原... 采用氩气保护气氛高能球磨和真空热压技术制备了致密度大于98%的纳米晶CuCr25合金,并在真空室内进行击穿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对纳米晶和粗晶CuCr25合金阴极斑点蚀坑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粗晶CuCr25合金真空电弧阴极斑点扩散表现为原地重复燃烧或整体的跳跃式移动,且有选择地分布在Cr相。而纳米晶CuCr25合金由于晶粒细化(<50nm),为电子发射提供了优越条件,阴极斑点的扩散表现为次级斑点的此起彼伏的准连续移动,击穿相均匀分布在整个阴极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头材料 阴极斑点 真空电弧 纳米晶CuCr25
下载PDF
多层氧化物复合阴极透明OLED器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田静 张方辉 丁磊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制备了一种采用多层氧化物复合阴极的透明OLED,器件结构为:ITO/MoO3(10nm)/NPB(60nm)/Alq3(65nm)/Al(1nm)/MoO3(1nm)/Al(Xnm)/MoO3(30nm)。所采用的复合阴极结构为MoO3/Al/MoO3(MAM),同时在复合阴极(MAM)与电子传输层(Alq3)中间插入一... 制备了一种采用多层氧化物复合阴极的透明OLED,器件结构为:ITO/MoO3(10nm)/NPB(60nm)/Alq3(65nm)/Al(1nm)/MoO3(1nm)/Al(Xnm)/MoO3(30nm)。所采用的复合阴极结构为MoO3/Al/MoO3(MAM),同时在复合阴极(MAM)与电子传输层(Alq3)中间插入一层厚度为1nm的Al中间层,该薄Al层一方面提高了电极与有机层间界面的平整度,同时增强了电极的导电性;另一方面,在电子传输层与中间层Al薄膜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欧姆接触,提高了电子的注入能力。改变MAM结构中Al的厚度,获得该透明OLEDs的最佳性能,在Al的厚度为18nm时器件亮度最高,为2 297cd/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复合阴极 透明OLED 欧姆指触
下载PDF
采用电接触模型的铝电解槽阴极电压降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伟 李劼 +1 位作者 赖延清 王志刚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99-102,134,共5页
320 kA和350 kA预焙阳极电解槽的阴极电压降(cathode voltage drop,简称CVD)约占槽电压的7%~9%.这一比例虽小,但对电解槽的整体能耗有着重要意义。使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非线性电接触模型并用于分析CVD.该模型能够考虑阴极碳块类型、结... 320 kA和350 kA预焙阳极电解槽的阴极电压降(cathode voltage drop,简称CVD)约占槽电压的7%~9%.这一比例虽小,但对电解槽的整体能耗有着重要意义。使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非线性电接触模型并用于分析CVD.该模型能够考虑阴极碳块类型、结构及伸腿生长或槽底沉淀对CVD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电场分布与工业电解槽上的测量数据和文献数据吻合较好;阴极碳块由半石墨质碳块转变为石墨化碳块,阴极电压降约减少70 mV;就电压降而言,采用两个直通阴极钢棒的阴极结构设计略优于采用两个内嵌阴极钢棒的结构设计;伸腿增长或者炉底有沉淀产生,CVD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阴极电压降 电接触 有限元分析 耦合仿真
下载PDF
石墨触持极空心阴极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威 张天平 +3 位作者 冯杰 王倩楠 刘明正 谷增杰 《真空与低温》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空心阴极触持极溅射腐蚀会导致离子推力器性能退化甚至失效,为确保离子推力器长期工作性能稳定性,触持极材料应选用溅射腐蚀速率尽可能低的材料。开展不同触持极结构对空心阴极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最后,进行了1 000 h短期地面寿命实验... 空心阴极触持极溅射腐蚀会导致离子推力器性能退化甚至失效,为确保离子推力器长期工作性能稳定性,触持极材料应选用溅射腐蚀速率尽可能低的材料。开展不同触持极结构对空心阴极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最后,进行了1 000 h短期地面寿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石墨触持极空心阴极放电性能稳定,长期工作触持极表面的溅射腐蚀不明显,能够有效避免空心阴极长时间工作后因触持极溅射腐蚀导致的性能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空心阴极 触持极 高密度石墨 溅射腐蚀 放电性能
下载PDF
接触阴极法制取金属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庆桃 余仲兴 +2 位作者 万纪忠 张传杰 熊松煌 《上海金属(有色分册)》 1992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用接触阴极在 SrCl_2-KCl 熔盐中进行了金属锶的电解。在电解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在 SrCl_2-KCl 盐系中,用接触阴极制取锶的最佳工艺条件和锶电解的技术经济指标。从阴极上取下被熔盐结壳覆盖的锶棒,经在密闭充氩的容器中重熔铸锭,... 本文用接触阴极在 SrCl_2-KCl 熔盐中进行了金属锶的电解。在电解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在 SrCl_2-KCl 盐系中,用接触阴极制取锶的最佳工艺条件和锶电解的技术经济指标。从阴极上取下被熔盐结壳覆盖的锶棒,经在密闭充氩的容器中重熔铸锭,其纯度接近99%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阴极 熔盐电解
下载PDF
非理想接触条件下阴极热子组件热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太康 俞世吉 +1 位作者 丁耀根 孟鸣凤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8-212,共5页
本文使用ANSYS软件的热分析模块研究阴极热子组件温度分布,发现氧化铝粉与阴极、支撑筒之间的接触热阻是引起热子温度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吻合。优化接触面传热性能是改进阴极热子组件工作性能的一条重... 本文使用ANSYS软件的热分析模块研究阴极热子组件温度分布,发现氧化铝粉与阴极、支撑筒之间的接触热阻是引起热子温度大幅提升的主要因素,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吻合。优化接触面传热性能是改进阴极热子组件工作性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热子组件 热模拟 接触热阻 温度分布
下载PDF
电解槽内衬材料与结构的合理配置 被引量:7
14
作者 戚喜全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5-108,共4页
电解槽内衬,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不同,生产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应该依据不同位置内衬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配置方式,以实现最大限度发挥每种材料的正面作用,降低其负面影响,最大限度提高电解槽寿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 电解槽内衬,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不同,生产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应该依据不同位置内衬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配置方式,以实现最大限度发挥每种材料的正面作用,降低其负面影响,最大限度提高电解槽寿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额外能量消耗。作者依据内衬材料结构对电解槽寿命、能耗的影响的理解和自身经验,提出了合理的内衬配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铝电解槽内衬 阴极膨胀 槽寿命 接触电阻率
下载PDF
降低铅电解板-棒接点电压降的试验与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钧扬 杨华锋 《河南冶金》 2002年第3期3-4,14,共3页
简述了在铅电解槽生产现场,试验降低铅电解阴极导电铜棒与极片接触点电压降(Vj)的情况,试验效果显著,Vj值由100mV以上降到了7.8mV;浅析了导致该电压降增高的原因;提出了降低Vj值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 接点电压降 阴极导电铜棒 抗氧化剂 铅电解槽
下载PDF
器件参量对栅极调制碳纳米管冷阴极的影响(英文)
16
作者 雷达 孟根其其格 +3 位作者 红鸽 陈雷锋 梁静秋 王维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6-53,共8页
基于电场叠加原理,利用悬浮球模型给出了带栅极纳米管顶端电场与电场增强因子,分析了碳纳米管与衬底之间的接触电阻、器件几何参量以及阴栅极之间的电介质对器件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电阻大大降低了碳纳米管阴极的场发射电流... 基于电场叠加原理,利用悬浮球模型给出了带栅极纳米管顶端电场与电场增强因子,分析了碳纳米管与衬底之间的接触电阻、器件几何参量以及阴栅极之间的电介质对器件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电阻大大降低了碳纳米管阴极的场发射电流,当接触电阻超过100kΩ时,发射电流密度非常小,此时需要更高的阳极开启电压;当阴栅极之间的电介质为真空时,阴极电子发射性能最佳;除了碳纳米管的长径比之外,栅孔半径、阴栅极间距以及阳极距离等的优化设计,也能提高器件发射性能;通过栅极偏压的调制,可以降低阳极驱动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冷阴极 悬浮球 场发射 接触电阻 电介质
下载PDF
行波管阴极和热子组件的热特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李鑫伟 俞世吉 +4 位作者 苏小保 方有维 孟鸣凤 邢艳荣 刘柳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65-2971,共7页
阴极热子组件作为星载行波管的核心部件,要求它具备稳定可靠、寿命长久、低功耗的特点。该文利用数值模拟和热测实验对某星载行波管阴极热子组件结构开展了研究,提出一种接触热阻估算方法,模拟了阴极热子组件结构热特性,设计并完成了阴... 阴极热子组件作为星载行波管的核心部件,要求它具备稳定可靠、寿命长久、低功耗的特点。该文利用数值模拟和热测实验对某星载行波管阴极热子组件结构开展了研究,提出一种接触热阻估算方法,模拟了阴极热子组件结构热特性,设计并完成了阴极热子组件结构热测实验,首次获取了结构在一系列热子加热功率下由内到外的温度实测数据。进一步,通过修正阴极热子组件结构热模拟边界及激励,迭代得到接触热阻值,获取了一种高可靠的阴极热子组件结构热模型,实验表明,该热模型阴极温度计算精度在5%以内,结构最大温度计算误差不超过7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热子组件 热模型 热测实验 接触热阻
下载PDF
埋地管道防腐保温层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晓凤 李媛媛 +3 位作者 赵凯峰 刘彬 王晨 吕祥鸿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5-112,共8页
运用电化学技术,通过电极电位、耦合电流、交流阻抗图谱(EIS)测试分析,研究埋地保温管道破损点及远离破损点处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氧浓差导致破损点及远离破损点试样的电极电位出现明显差异,即破损点处电极电位较正,作为阴极,... 运用电化学技术,通过电极电位、耦合电流、交流阻抗图谱(EIS)测试分析,研究埋地保温管道破损点及远离破损点处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氧浓差导致破损点及远离破损点试样的电极电位出现明显差异,即破损点处电极电位较正,作为阴极,具有阴极保护效应,腐蚀速率仅为0.1593 mm/a;远离破损点位置电极电位较负,作为阳极,具有接触腐蚀效应,腐蚀速率均高于破损点位置,最高为0.5316 mm/a;受到模拟介质有效距离效应的影响,距离破损点最近位置试样的阳极电流密度最大,腐蚀最为严重;随着温度升高,阴极区与阳极区的电位差和耦合电流密度增大,远离破损点的阳极区腐蚀加剧。自腐蚀电位下T/S-52K管线钢的腐蚀具有阴极浓差极化控制为主的电极反应特征;防腐保温层破损后,破损点处具有明显O2扩散控制的阴极反应特征,而远离破损点位置具有明显活化极化控制的阳极反应特征;距破损点距离越近,电荷转移电阻越低(其中2#试样R_(t)仅为430.2Ω·cm^(2)),金属离子化趋势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保温管道 氧浓差 阴极保护效应 接触腐蚀效应 扩散控制 活化极化控制
下载PDF
PVA方法制备中温SOFC阴极接触材料LaCo_(0.6)Ni_(0.4)O_3
19
作者 王傲 王方中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2期303-306,共4页
利用聚乙烯醇与金属硝酸盐水溶液合成LaCo0.6Ni0.4O3粉末。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与X射线衍射研究制备过程中PVA加入量对粉体合成温度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表征粉体的形貌特征,并用四电极法测试及表征样品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PVA法对于制... 利用聚乙烯醇与金属硝酸盐水溶液合成LaCo0.6Ni0.4O3粉末。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与X射线衍射研究制备过程中PVA加入量对粉体合成温度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表征粉体的形貌特征,并用四电极法测试及表征样品的导电性能。结果表明,PVA法对于制备钙钛矿结构LaCo0.6Ni0.4O3接触材料具有有机物用量少、成相温度低的特点;制备的粉末表面积大、易烧结,电导率能够满足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聚乙烯醇 阴极接触材料 LaCo0.6Ni0.4O3
下载PDF
鞍钢铁路接触网负极回流系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斌 高振国 何德家 《鞍钢技术》 CAS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简要介绍了鞍山钢铁集团铁路运输公司铁路直流接触网工作原理,通过列举典型实例,归纳分析了困扰接触网负极回流系统正常运行的缺陷。根据分析结果,通过优化钢轨回路、增设支柱接地线等措施,使鞍钢铁路接触网负极故障大幅度下降,彻底消... 简要介绍了鞍山钢铁集团铁路运输公司铁路直流接触网工作原理,通过列举典型实例,归纳分析了困扰接触网负极回流系统正常运行的缺陷。根据分析结果,通过优化钢轨回路、增设支柱接地线等措施,使鞍钢铁路接触网负极故障大幅度下降,彻底消除了接触网馈电线以及接触线烧损的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接触网 负极回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