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uristic Computing Methods for Contact Plan Design in the Spatial-Node-Based Internet of Everything 被引量:3
1
作者 Cuiqin Dai Qingyang Song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53-68,共16页
To satisfy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high-speed transmission, high-efficiency computing, and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in the high-dynamic an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the Contact Plan Design(CPD) has attracted continuo... To satisfy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high-speed transmission, high-efficiency computing, and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in the high-dynamic and heterogeneous networks, the Contact Plan Design(CPD) has attracted continuous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for the spatial-node-based 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NP-hardness of contact scheduling and the attenuation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in the spatial-node-based IoE. Two heuristic computing methods for contact plan design are proposed by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time-varying topology, the intermittent connectivity, and the adaptive transmission in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which are named Contact Plan Design-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D-PSO) and Contact Plan Design-Greedy algorithm with the Minimum Delivery Time(CPD-GMDT) separately. For the population-based algorithm, CPD-PSO not only solves the CPD problem with a limited-resource condition, but also dynamically adjusts the search scope to ensure the continuous searching capability of the algorithm. For the CPD-GMDT that makes CP decis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e, the algorithm uses the idea of greedy algorithm to schedule Satellite-Platform Links(SPLs) and Inter Satellite Links(ISLs) respectively using the strategies of optimal matching and load balanc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PD-PSO outperforms Contact Plan Design-Genetic Algorithm(CPD-GA) in terms of fitness and delivery time, and CPD-GMDT presents better overall delay than Fair Contact Plan(F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of Everything HEURISTIC computing contact plan desig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GREEDY algorithms
下载PDF
Design of Non-contact On-load Automatic Regulating Voltage Transformer 被引量:5
2
作者 Zhao Q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3期91-96,共6页
At present, an automatic-mechanic contact tap-changer is widely used in power system, but it can not frequently operate. In addition, arc will occur when the switch chan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two problems, this ... At present, an automatic-mechanic contact tap-changer is widely used in power system, but it can not frequently operate. In addition, arc will occur when the switch chang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two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ed an automatic on-load voltage-regulating distributing transformer which employed non-contact solid-state relay as tap-changer, and mainly introduced its structure, basic principal, design method of each key link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Laborator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informed that the scheme was feasible. It was a smooth and effective experiment device, which was practical in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relay on-load tap-changer NON-contact distributing transformer design
下载PDF
Aggregate gradation design of asphalt mixture with stone-to-stone contact based on fuller's model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久 刘慧 赵善宇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5期387-390,共4页
Based on Fuller's model, a gradation design is presented for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an asphalt mixture with stone-to-stone contact. The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fine aggregate and filler gradation are respe... Based on Fuller's model, a gradation design is presented for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an asphalt mixture with stone-to-stone contact. The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fine aggregate and filler gradation are respectively designed for their different effects on an asphalt mixture with stone-to-stone contact. The equation of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is deduced from the Fuller's model. Fine aggregate gradation is calculated by using Fuller's equation. The asphalt mixture with the 16 mm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is verified. When the coefficient of coarse aggregate gradation is 0.35 and fine aggregate gradation is 0.25, the volume parameters of asphalt mixture meet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Moreover, the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crack resistance at low temperature are all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E gradation design stone-to-stone contact Fuller's model
下载PDF
Social Contacts and Achievement of Design Professionals
4
作者 Chan-Jyuan Jhang Rain Chen Ting-Yu Sung Chia-Chun Lin 《Psychology Research》 2015年第8期478-483,共6页
关键词 设计专业 社会交往 专业设计 设计师 正相关关系 教育工作者 调查人员 相关分析
下载PDF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of contact bounce and breakaway initial velocity for aerospace electromagnetic relay
5
作者 叶雪荣 梁慧敏 翟国富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1年第5期130-136,共7页
Aerospace electromagnetic relay is an electric component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industry.Contact bounce and contact breakaway for initial velocity are the key parameters that have strong influence on r... Aerospace electromagnetic relay is an electric component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erospace industry.Contact bounce and contact breakaway for initial velocity are the key parameters that have strong influence on reliability and electric life of the relay.Generally,it is difficult to optimize these two parameters simultaneously.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kinetics theory and structural mechanics,a dynamic reaction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relay that describes contact bounce and breakaway for initial velocity is proposed.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contact gap and contact force,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debugging parameters is obtain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design.It considers the reduction of contact bounce and the augmentation of breakaway for initial velocity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ives,and takes the debugging parameters as the optimization variables.All these above ensure the increase of contact breakaway for initial velocity and the decrease of contact bounce simultaneously,and contact arc erosion is also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pace electromagnetic relay debugging parameters contact bounce contact breakaway initial velocity orthogonal design
下载PDF
大量程高线性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
6
作者 肖康 陈小君 吴永前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38,共6页
兼具高精度、高稳定性并能实现非接触测量的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在工业、医疗、科研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制约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应用发展的因素是大量程和高线性度。讨论了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中色散物镜实现线性轴向色... 兼具高精度、高稳定性并能实现非接触测量的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在工业、医疗、科研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制约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应用发展的因素是大量程和高线性度。讨论了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中色散物镜实现线性轴向色散的条件,设计了一种高线性色散和大色散范围的色散物镜,指定了适合的公差范围,加工装配了一组色散物镜,搭建了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采用双频激光干涉仪进行了位移标定,并对标准量块进行了厚度测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波段为450 nm~650 nm,实际位移范围为10 200μm,线性拟合判定系数R^(2)达到0.993 7,实际测量最大误差仅为3μm,证明该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同时具备大量程、高线性度和高测量精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共焦 色散物镜 位移测量 非接触 光学设计
下载PDF
锥面分段开孔高速刀柄的设计方法
7
作者 陈建超 张子名 +3 位作者 戎纪冉 丁明超 王加春 李开颜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根据高速刀柄在不同过盈量下的联接性能分析结果与不同转速下的锥面接触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锥面分段开孔高速刀柄的设计方法,即对刀柄定位锥面按照锥体素线长度均等分成前、中、后三段,并在各段的中等分处周向均布一组盲孔,通过调... 根据高速刀柄在不同过盈量下的联接性能分析结果与不同转速下的锥面接触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锥面分段开孔高速刀柄的设计方法,即对刀柄定位锥面按照锥体素线长度均等分成前、中、后三段,并在各段的中等分处周向均布一组盲孔,通过调控盲孔的数量与尺寸使刀柄锥面达到一定的柔度。文章阐述了盲孔开设参数对锥面接触应力、柔度的影响规律和参数确定原则,给出了以HSK-E50为原型的锥面分段开孔设计案例,采用有限元分析其极限转速和锥面接触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锥面分段开孔刀柄与原型刀柄相比,极限转速提高了约10.79%,锥面接触应力分布显著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刀柄 结构设计 柔度 接触应力 极限转速
下载PDF
岩土离心模型试验软接触式微型土压计研制及性能评价
8
作者 王永志 杨阳 +4 位作者 徐光明 汤兆光 张雪东 孙锐 周燕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5-1664,共10页
微型土压计是岩土离心模型试验的重要测量技术之一。为解决刚性土压计测量中拱效应、尺寸效应、厚径比等经典误差问题及提升频响速率和精度,尝试开发了一种全新软接触式微型土压计ESP-II,介绍了其技术创新和设计方法。以两种国际代表性... 微型土压计是岩土离心模型试验的重要测量技术之一。为解决刚性土压计测量中拱效应、尺寸效应、厚径比等经典误差问题及提升频响速率和精度,尝试开发了一种全新软接触式微型土压计ESP-II,介绍了其技术创新和设计方法。以两种国际代表性土压计为参考,设计开展一系列离心模型试验,对其感应精度、速率和适用性进行评价。主要结论:①逐级加载离心加速度5g~50g试验下,各深度ESP-II和两种参考传感器测试结果与理论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16%,6.70%,4.85%,三者沿深度拟合K_(0)优度系数R^(2)均≥0.9893。②脉冲荷载试验中ESP-II最大响应时间约7.8 ms,略优于两种参考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频响速率。③不同幅值正弦、地震等动荷载试验下,3种传感器测得土压力均呈一致增量趋势,K_(0)约由0.43~0.45增至0.51~0.56,与既有规律认识吻合。④离心机下降卸荷过程中,ESP-II测得时程表现良好连续性和光滑性,反映软接触式设计有利于保障土体与传感器良好接触和稳定响应。研究成果,初步证明了软接触式土压计适应于静、动力离心试验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离心模型试验 微型土压计 设计方法 软接触式 性能评价
下载PDF
磁控表面粘附性能的研究型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
9
作者 李静 隋同航 +2 位作者 彭宪宇 侯陆涛 秦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197,共7页
该文将磁控表面粘附性能研究作为探究型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融入设计力学课程。针对湿环境下粘附难以调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磁场控制、制备简单、可调节粘附力的智能表面,并针对此表面进行了湿粘附力实验装置设计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 该文将磁控表面粘附性能研究作为探究型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融入设计力学课程。针对湿环境下粘附难以调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磁场控制、制备简单、可调节粘附力的智能表面,并针对此表面进行了湿粘附力实验装置设计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对该表面通过施加不同的磁场强度、方向、载荷,会使表面微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润湿状态,使得粘附过程的接触角和接触半径发生改变,最终使表面分别处于低粘附态和高粘附态。该实验通过对磁控表面的设计与分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智能粘附概念,有利于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表面 粘附力 设计力学 接触角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包装箱取放共轭凸轮多连杆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10
作者 席晓燕 王鸿 +2 位作者 董晋东 李席 焦文仲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190-194,共5页
将CAD技术应用到包装箱取放共轭凸轮多连杆机构中,进行了设计、建模及仿真。基于SolidWork草图功能,应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多连杆机构进行设计,应用Motion插件对共轭凸轮轮廓进行反求设计并进行三维建模,考虑凸轮与滚子的碰撞接触,在ADAM... 将CAD技术应用到包装箱取放共轭凸轮多连杆机构中,进行了设计、建模及仿真。基于SolidWork草图功能,应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多连杆机构进行设计,应用Motion插件对共轭凸轮轮廓进行反求设计并进行三维建模,考虑凸轮与滚子的碰撞接触,在ADAMS中添加接触力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能实现包装箱取放及开箱的既定动作,且误差较小,共轭凸轮机构的摆臂角加速度最大值为58°/s2,柔性冲击,考虑凸轮与滚子的接触碰撞对摆臂角加速度影响较大,最大值为1 398°/s2,接触力出现腾跳现象。设计方法方便准确,省去了繁琐计算,考虑接触碰撞会影响机构运行稳定性,为机构凸轮曲线优化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凸轮机构 多连杆机构 ADAMS 反求设计 接触力
下载PDF
面向螺旋锥齿轮的主动设计与加工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增彬 郭明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57,共7页
针对面铣螺旋锥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建立了基于自由曲面机床的加工方法的数学模型,在自由曲面机床上采用工件轴固定的方法完成螺旋锥齿轮铣削的主动设计和制造。以啮合性能参数为输入变量,建立了齿轮啮合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的接触属性... 针对面铣螺旋锥齿轮的设计和制造,建立了基于自由曲面机床的加工方法的数学模型,在自由曲面机床上采用工件轴固定的方法完成螺旋锥齿轮铣削的主动设计和制造。以啮合性能参数为输入变量,建立了齿轮啮合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设计的接触属性对齿轮齿面进行了主动设计。除了传统方法控制的每个小齿轮侧面平均接触点的一阶和二阶参数外,该方法还可以同时保证小齿轮常用驱动侧面上的每个接触路径点,避免了工件轴运动精度差造成的误差和制造难度。最后,通过齿面接触分析(TCA)和滚动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主动设计 齿轮副 接触属性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车辆-公路桥梁耦合作用的能量机理
12
作者 徐艳 林国才 崔存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4,共7页
由于地震作用下车辆和公路桥梁相互耦合作用的复杂性,目前对其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导致各国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桥梁在地震作用时是否需要考虑活载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现有研究表明,车辆既可能对桥梁的地震响应产生有利影响... 由于地震作用下车辆和公路桥梁相互耦合作用的复杂性,目前对其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导致各国现行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关于桥梁在地震作用时是否需要考虑活载作用仍然存在分歧.现有研究表明,车辆既可能对桥梁的地震响应产生有利影响,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车桥耦合接触行为进行简化模拟,采用能量法对车辆-公路桥梁耦合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桥耦合作用对输入到桥梁水平方向能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会导致输入到桥梁竖向总能量的减小,因而使桥梁的竖向地震响应减小,而输入到车辆竖向的能量则主要来自桥面振动;此外,车辆质量越小,桥梁振动产生的对车辆水平方向的能量输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能量法 调谐质量阻尼器 桥梁抗震 接触单元
下载PDF
服务接触理论视阈下的儿童医疗空间疗愈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13
作者 李文嘉 高含 周元元 《设计》 2024年第16期58-61,共4页
儿童医疗空间的疗愈环境营造是医疗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服务接触理论应用在儿童医疗空间中,通过对服务接触疗愈要素与空间触媒的多重交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构建患儿、陪护家属、医护人员、医院为主体的四元疗愈服务接触模型。在... 儿童医疗空间的疗愈环境营造是医疗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服务接触理论应用在儿童医疗空间中,通过对服务接触疗愈要素与空间触媒的多重交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构建患儿、陪护家属、医护人员、医院为主体的四元疗愈服务接触模型。在用户就诊流程的基础上挖掘服务接触点这一重要介质,进而探讨患儿与家属在医院空间中的情感接触点变化与疗愈元素的系统融入。随后,剖析疗愈需求与情感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并鉴于此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为儿童医疗疗愈空间的优化与转型升级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接触 儿童医院 疗愈空间 接触点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滚动轴承旋转精度测量实验设计
14
作者 季晔 郑昊天 +2 位作者 黄昆 余利洁 黎帅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6,共5页
为提升“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对毕业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以滚动轴承旋转精度测量为例,设计一项包含理论建模、测量数据研究、软件开发的工程实验。基于角接触球轴承旋转精度检测时的接触关系,建立径向跳动值和... 为提升“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对毕业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以滚动轴承旋转精度测量为例,设计一项包含理论建模、测量数据研究、软件开发的工程实验。基于角接触球轴承旋转精度检测时的接触关系,建立径向跳动值和轴向跳动值计算解析模型。选取9个均布位置检测轴承套圈设计参数,利用傅里叶级数对测量数据进行轮廓拟合,设计旋转精度计算流程并进行编程计算,得出旋转精度变化规律。计算与测试结果一致,遵循国家标准开展实验,与工程问题无缝衔接,实施过程具有创新性,强化实验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旋转精度 轮廓拟合 角接触球轴承
下载PDF
UKA胫骨托盘背部设计对骨-假体固定界面的生物力学影响
15
作者 马张稳 张兵 +3 位作者 薛敏 董天琦 张静 陈瑱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643,共7页
目的研究UKA胫骨托盘背部设计对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骨-假体固定界面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构建膝关节内侧置换的固定式UKA有限元模型,以膝关节行走运动下的关节载荷和关节运动为边界条件,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UKA胫骨托盘背部设计对单髁膝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骨-假体固定界面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构建膝关节内侧置换的固定式UKA有限元模型,以膝关节行走运动下的关节载荷和关节运动为边界条件,对比研究大龙骨型、小龙骨型、两立柱带鳍骨型、三斜立柱型和三直立柱型UKA胫骨托盘背部设计下胫骨von Mises等效应力、骨-假体固定界面接触应力以及微动的差异。结果在膝关节内侧最大受力时刻,相对于两立柱带鳍骨型的胫骨von Mises等效应力、骨-假体固定界面接触应力和微动,大龙骨型分别减小8%和15.9%、增大9.9%;小龙骨型分别减小12.3%、增大7.5%和1.6%;三斜立柱型分别减小10%和10.5%、增大1.2%;三直立柱型分别减小7.7%、14.7%、1.6%。而骨-假体固定界面的最大微动发生在步态周期21%时刻,相对于两立柱带鳍骨型的骨-假体固定界面微动,大龙骨型增大1.2%,小龙骨型增大1.6%,三斜立柱型减小0.4%,三直立柱型减小2.3%。结论为了提高胫骨假体的长期固定效果,建议UKA胫骨托盘设计应重点考虑两直立柱带鳍骨或小龙骨的组合设计,从而有效地平衡应力传递和界面微动,在保证假体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无菌性松动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 假体设计 微动 有限元分析 接触应力
下载PDF
基于密封特性的弹簧金属C形环结构参数优化
16
作者 宇晓明 沈超 +5 位作者 马志刚 张斌 邵春雷 顾澄 聂佳伟 顾伯勤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4,共7页
C形环在密封过程中存在低应力区,这些区域难以保证密封可靠性,因此研究C形环密封特性时,需要分析有效接触应力和区域。选取外径为318 mm的C形环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效壁厚代替螺旋弹簧丝径,建立C形环等效模型,通过压缩回弹试验验证了模型... C形环在密封过程中存在低应力区,这些区域难以保证密封可靠性,因此研究C形环密封特性时,需要分析有效接触应力和区域。选取外径为318 mm的C形环为研究对象,利用等效壁厚代替螺旋弹簧丝径,建立C形环等效模型,通过压缩回弹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银层厚度、包覆层厚度以及等效壁厚(弹簧丝径)对C形环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层表面有效接触宽度随着银层厚度、包覆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有效接触应力随银层厚度、包覆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等效壁厚的增加可同时增加有效接触宽度和有效接触应力。采用正交试验对C形环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银层厚度和等效壁厚对有效接触应力和有效接触宽度影响显著。C形环最优设计方案为银层厚度0.2 mm,包覆层厚度0.5 mm,弹簧丝径3.1 mm,泄漏率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C形环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 C形环 有效接触应力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一种压力容器充放气接头的设计与分析
17
作者 朱鲲捷 丁森 +3 位作者 李辉 颜士肖 郁佳敏 吴丹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8期67-72,共6页
开展了压力容器充放气接头的结构设计与分析,并对充气接头的密封性开展了试验验证,针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后续开展充放气接头结构优化的方向。为后续同类型压力容器充放气接头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充气接头 放气接头 设计与分析
下载PDF
锆基合金表面仿生织构设计及润湿性仿真研究
18
作者 曹志涛 郑清春 +4 位作者 郝佳丽 杨小洋 刘鑫 张春秋 胡亚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为探究锆基合金织构化表面微润滑机制,在锆基合金表面制备一种类似树蛙趾端表面多边形棱柱结构的仿生织构,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在模拟织构表面并建立液滴铺展模型,分析不同织构参数(织构边长、织构间距)下仿生织构表面的亲水性能。结... 为探究锆基合金织构化表面微润滑机制,在锆基合金表面制备一种类似树蛙趾端表面多边形棱柱结构的仿生织构,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在模拟织构表面并建立液滴铺展模型,分析不同织构参数(织构边长、织构间距)下仿生织构表面的亲水性能。结果表明:六边形织构在相同面积率下可提供最长的凹槽长度及最长的织构边缘长度,在各多边形织构中具有较强的亲水效果;织构间距、织构边长与接触角之间均存在明显线性关系,接触角随织构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织构边长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可通过调整织构边长与织构间距实现对亲水性能的改善。在研究的织构边长和织构间距范围内,锆基合金织构表面的接触角都低于光滑合金表面的接触角,表明建立的仿生织构表面改善了锆基合金的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基合金 润湿性 微织构 接触角 仿生织构设计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U形环密封界面优化设计
19
作者 黄伟旋 岳婷 +4 位作者 林起崟 党琰 周意葱 闫嘉霖 洪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2,共8页
U形密封环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常用的一种密封结构,其密封性能是决定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为研究U形环的密封机制,改善其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能,构建U形环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常温预紧工况和低温工作工况下密封环的密封性能。... U形密封环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常用的一种密封结构,其密封性能是决定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为研究U形环的密封机制,改善其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能,构建U形环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常温预紧工况和低温工作工况下密封环的密封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20℃)预紧工况,低温(-183℃)工作工况下U形环密封面的有效接触宽度和接触应力更大,但仍存在密封面接触不充分的问题。采用密封界面形貌的优化设计方法对U形环密封界面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U形环密封面从平坦形貌变为非平坦的非线性形貌,低温工作工况下U形环密封面的有效接触宽度增加了138%,接触应力分布均匀程度提升了99%,密封面的有效接触宽度大幅增加,接触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大幅改善,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密封环 密封性能 优化设计 接触宽度 接触应力
下载PDF
环形接触面摩擦半径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
20
作者 李银刚 高东 +3 位作者 苏春洲 刘青安 赵远情 谭宁 《工程与试验》 2024年第2期41-42,共2页
环形接触面在机械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设计中通常需要对环形接触面的摩擦力矩进行计算。摩擦力矩的计算关键在于摩擦半径的确定,很多时候为计算方便,把环形接触面摩擦半径视为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均值的平均摩擦半径;而有些设计手... 环形接触面在机械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机械设计中通常需要对环形接触面的摩擦力矩进行计算。摩擦力矩的计算关键在于摩擦半径的确定,很多时候为计算方便,把环形接触面摩擦半径视为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均值的平均摩擦半径;而有些设计手册却给出与之截然不同的等效摩擦半径的计算公式。针对这个问题,建立接触面摩擦力矩的力学模型,采用力矩积分手段推导出了与手册中给出的等效摩擦半径相同的结果。对两个公式进行了比较,并对平均摩擦半径导致的误差进行了评析,为环形接触面摩擦半径公式的选用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环形接触面 摩擦半径 误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