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ear sliding of rough-walled fracture surfaces under unloading normal stress 被引量:4
1
作者 Qian Yin Chun Zhu +5 位作者 Jiangyu Wu Hai Pu Qi Wang Yuanchao Zhang Hongwen Jing Tianci De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3年第10期2658-2675,共18页
Through high-precision engraving,self-affine sandstone joint surfaces with various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s(JRC=3.21e12.16)were replicated and the shear sliding tests under unloading normal stress were conducted r... Through high-precision engraving,self-affine sandstone joint surfaces with various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s(JRC=3.21e12.16)were replicated and the shear sliding tests under unloading normal stress were conducted regarding various initial normal stresses(1e7 MPa)and numbers of shearing cycles(1 e5).The peak shear stress of fractures decreased with shear cycles due to progressively smooth surface morphologies,while increased with both JRC and initial normal stress and could be verified using the nonlinear Barton-Bandis failure criterion.The joint friction angle of fractures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by 62.22%e64.87%with JRC while decreased by 22.1%e24.85%with shearing cycles.After unloading normal stress,the sliding initiation time of fractures increased with both JRC and initial normal stress due to more tortuous fracture morphologies and enhanced shearing resistance capacity.The surface resistance index(SRI)of fractures decreased by 4.35%e32.02%with increasing shearing cycles due to a more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sliding initiation shear stress than that for sliding initiation normal stress,but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0.41e1.64 with JRC.After sliding initiation,the shear displacement of fractures showed an increase in power function.By defining a sliding rate threshold of 5105 m/s,transition from“quasi-static”to“dynamic”sliding of fractures was identified,and the increase of sliding acceleration steepened with JRC while slowed down with shearing cycles.The normal displacement experienced a slight increase before shear sliding due to deformation recovery as the unloading stress was unloaded,and then enhanced shear dilation after sliding initiation due to climbing effects of surface asperities.Dilat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shear sliding velocity of fractures.W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cture surfaces after shearing failure were evaluated using binary calculation,indicating an increasing shear area ratio by 45.24%e91.02%with normal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loading normal stress Rough fracture surface shear sliding Normal displacement shear wear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剪切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旭 宗淼 +4 位作者 黄景琦 杜修力 赵密 崔臻 张茂础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探究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及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及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考虑粗糙度条件,利用分形理论,通过改变分形公式中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粗糙度... 探究隧道围岩-衬砌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及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及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为考虑粗糙度条件,利用分形理论,通过改变分形公式中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粗糙度G生成5种不同接触面,基于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建立接触面数值剪切模型,尺寸为150 mm×150 mm。开展同一接触面在不同法向应力下,数值模拟剪切试验及不同接触面在同一法向应力下的数值模拟试验;将数值剪切试验与室内剪切试验获得的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进行对比,验证数值剪切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型剪切破坏产生的裂隙主要集中于中间接触面处,破坏后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接触面粗糙度最大处,破坏裂纹可分为剪切裂纹和张拉裂纹,其中张拉裂纹占主要优势;(2)剪切应力-剪切位移过程曲线存在爬坡、啃断、滑移三大阶段,具有明显的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法向位移随着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大,产生剪胀效应;(3)随着法向应力增加,剪切和张拉裂纹数量增加,破坏现象越明显,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大,剪胀效应减小;(4)随着粗糙起伏度增大,即分形维数D的增大或者分形粗糙度G的减小,破坏裂纹数量增加,其中张拉裂纹增加较明显,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大,剪胀效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衬砌 接触面 剪切特性 颗粒流程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粗糙度影响的残积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研究
3
作者 付冬平 王迪 刘飞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411-10418,共8页
为探究不同粗糙度系数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的直剪特性,将烘干残积土样在不同含水率(13%、19%、25%)下配置成重塑土样,利用气动直剪仪在法向应力30、60、90 kPa条件下与不同粗糙度系数的3D打印混凝土块进行了一系列单调直剪试验,研... 为探究不同粗糙度系数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的直剪特性,将烘干残积土样在不同含水率(13%、19%、25%)下配置成重塑土样,利用气动直剪仪在法向应力30、60、90 kPa条件下与不同粗糙度系数的3D打印混凝土块进行了一系列单调直剪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影响下残积土-混凝土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竖向位移-剪切位移规律及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界面抗剪强度随着接触面粗糙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含水率19%附近达到峰值;接触面摩擦角随粗糙度系数增大变化不明显,随含水率增大均呈现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接触面黏聚力随着粗糙度系数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随含水率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粗糙度系数,含水率,剪切强度三者拟合结果显示含水率位于15%~20%,接触面粗糙系数位于16~18时,接触面剪切强度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混凝土 界面直剪 粗糙度系数
下载PDF
考虑压剪组合作用力的双粗糙表面接触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郑恒斌 黄仕平 +2 位作者 颜全胜 吴杰 莫增模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4,128,共5页
粗糙表面的接触分析应用广泛,但其接触机理至今仍不够明确.有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压剪组合作用力的双粗糙面接触模型.该模型用韦伯分布函数来描述双粗糙面的复合粗糙度,用球谐转向扩张函数来描述微凸体接触对接触方向的概率分布.... 粗糙表面的接触分析应用广泛,但其接触机理至今仍不够明确.有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压剪组合作用力的双粗糙面接触模型.该模型用韦伯分布函数来描述双粗糙面的复合粗糙度,用球谐转向扩张函数来描述微凸体接触对接触方向的概率分布.分析表明:粗糙度对接触面的竖向和剪切刚度有明显的影响;接触对的方向分布对剪切刚度的影响显著,是模型中应包含的一个重要参数.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度,说明所提出的模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机理 微凸体接触 压剪组合应力 模型
下载PDF
粘土与结构接触界面剪切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大方 刘希亮 何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0,143,共3页
对DSJ-2型电动四联等应变直剪仪进行改装,在改装后的剪切仪器上进行了粘土自身、粘土与光滑及粗糙混凝土、粘土与平行及垂直纹理木材4个含水率共80个试样的剪切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正应力下土与不同结构接触界面的剪切应力... 对DSJ-2型电动四联等应变直剪仪进行改装,在改装后的剪切仪器上进行了粘土自身、粘土与光滑及粗糙混凝土、粘土与平行及垂直纹理木材4个含水率共80个试样的剪切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不同正应力下土与不同结构接触界面的剪切应力应变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粘土与结构接触界面的抗剪强度、摩擦角、粘聚力等力学参数与土体含水率、接触材料类型及接触材料粗糙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界面 剪切特性 含水率 粗糙度
下载PDF
考虑两粗糙面分形特性的接触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立锋 李奇 +1 位作者 蔡志华 谷金良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740-2745,共6页
基于M-B分形接触模型,通过构建接触系数建立了考虑两粗糙面分形特征的接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能较好地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并适用于更大的载荷,修正模型综合考虑两粗糙面的特性,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接触情况更相符,为摩擦磨损预测... 基于M-B分形接触模型,通过构建接触系数建立了考虑两粗糙面分形特征的接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能较好地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并适用于更大的载荷,修正模型综合考虑两粗糙面的特性,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接触情况更相符,为摩擦磨损预测、磨粒分析以及不同粗糙度表面的接触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凸体 两粗糙面 分形特征 接触
下载PDF
钢土接触面位移与强度特性直剪试验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俊高 汪淼 +1 位作者 黄维 刘忠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5-271,共7页
利用改进的直剪仪对不同密实度(40%、55%、70%、85%)的粗粒土与不锈钢毛坯板之间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研究粗粒土与钢板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学特性以及粗粒土相对密实度对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粒土与钢板之间的接触面在达到剪切破坏前... 利用改进的直剪仪对不同密实度(40%、55%、70%、85%)的粗粒土与不锈钢毛坯板之间接触面进行直剪试验,研究粗粒土与钢板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学特性以及粗粒土相对密实度对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粒土与钢板之间的接触面在达到剪切破坏前,剪应力与剪切位移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及切向劲度系数均随着粗粒土相对密实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对密实度由40%增至85%时,接触面的黏聚力平均增大41.8%,内摩擦角平均增大35.4%;切向劲度系数ks平均增加11.2%。接触面法向应力σn从100kPa增加到800kPa的过程中,切向劲度系数ks平均增加40.3%。基于试验结果找到切向劲度系数ks与法向应力σn和相对密实度Dr之间的关系,提出ks-σn-Dr经验关系式,建立了具有简单形式的接触面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土接触面 粗糙度 剪切位移 相对密实度 切向劲度系数
下载PDF
二维自适应粗糙表面表征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泉人 刘更 +3 位作者 刘天祥 佟瑞庭 刘岚 Qin Yi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8-702,共5页
采用自适应粗糙表面表征的弹塑性接触模型,能在确保良好计算精度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接触计算时间。利用随机函数和傅立叶变换技术生成了一系列不同粗糙度、不同相关长度的随机粗糙表面轮廓,研究粗糙表面轮廓的坡度参数、峰顶曲率参数随... 采用自适应粗糙表面表征的弹塑性接触模型,能在确保良好计算精度的同时,有效地减少接触计算时间。利用随机函数和傅立叶变换技术生成了一系列不同粗糙度、不同相关长度的随机粗糙表面轮廓,研究粗糙表面轮廓的坡度参数、峰顶曲率参数随轮廓相关长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自适应阈值与峰顶曲率参数的比值参数δ-,为不同粗糙表面轮廓的自适应阈值的选择建立了依据。最后,分析了数值生成的自适应粗糙表面与一刚性平面的弹塑性接触情况。结果显示,当比值参数δ-<1.3×10-6 mm2,不同粗糙度、不同相关长度的自适应粗糙表面轮廓与刚性平面的接触计算,均可获得较佳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粗糙表面 弹塑性接触 自适应阈值 表征参数
下载PDF
Modeling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ractal Rock Joint 被引量:2
9
作者 Jinan bang Marek A. Kwasniewski( Resources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jing 100083, China)( Rock Mechanics Laboratory, Faculty of Mining and Geology,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Silesia, Gliwice , Polan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7-164,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naturally developed fracture surfaces in rocks display the properties of self-affine fractals. Surface roughness can be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by fractal dimension D and the intercep...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naturally developed fracture surfaces in rocks display the properties of self-affine fractals. Surface roughness can be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 by fractal dimension D and the intercept A on the log-log plot of variance: the former describes the irregularity and the later is statistically analogues to the slopes of asperities.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effects of these fractalparameters on the properties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ck joints, which have been observed in experiments under both normal andshear loadings, a theoretic model of rock joint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contact mechanics. The shape of asperity at contact is assumed to have a sinusoidal form in its representative scale r, with fractal dimension D and the intercept A. The model considers different local contact mechanisms, such as elastic deformation, frictional sliding and tensile fracture of the asperity. The empirical evolution law of surface damage developed in experiment is implemented into the model to up-date geometry of asperity in loading history. The effects of surface roughness characterized by D, A and re on normal and shear deformation of rock joint have been elab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al roughness mechanical behavior rock joints fractal dimension the intercept contact mechanics normal stiffness shear stiffness surface damage
下载PDF
柔性路面加筋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仕传 凌建明 黄琴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8-502,共5页
在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粒料基层柔性路面会产生过量的塑性累积变形.将土工格栅置于基层和路基间,通过接触面摩阻力对基层施加侧向约束,抑制基层塑性变形发展,改善路基表面的应力分布.应用有限单元法探讨筋材拉伸模量、筋土界面摩擦系... 在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粒料基层柔性路面会产生过量的塑性累积变形.将土工格栅置于基层和路基间,通过接触面摩阻力对基层施加侧向约束,抑制基层塑性变形发展,改善路基表面的应力分布.应用有限单元法探讨筋材拉伸模量、筋土界面摩擦系数对一土工格栅加筋柔性路面的接触面剪切特性和基层回弹应变、塑性应变沿加载中心线分布的影响.加筋后,基层底部受到的摩阻力增大,沿加载中心线的塑性应变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格栅 拉伸模量 摩擦系数 接触面剪切特性 基层应变分布
下载PDF
分形表面加卸载法向接触刚度演变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楷安 徐颖强 +1 位作者 吴正海 肖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8-1197,共10页
针对分形粗糙表面加卸载过程中法向接触刚度的演变问题,依据改进的Weierstrass-Mandelbrot(W-M)函数生成分形粗糙表面数字化模型,引入基于时间历程的变形修正量等效金属基体形变的影响,建立精确的刚性平面与分形表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 针对分形粗糙表面加卸载过程中法向接触刚度的演变问题,依据改进的Weierstrass-Mandelbrot(W-M)函数生成分形粗糙表面数字化模型,引入基于时间历程的变形修正量等效金属基体形变的影响,建立精确的刚性平面与分形表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探讨分形维数、尺度参数、材料属性等对法向接触刚度的影响,提出加卸载时法向接触刚度评价方法并进一步分析其演变规律。数值模拟表明:分形表面法向接触刚度与载荷之间符合正相关的幂律函数关系;相同载荷下,分形维数D为2.4~2.7,尺度参数G为1.36×10-13~1.36×10-10 m时,加载时法向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切线模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尺度参数的增大而减小;卸载时法向接触刚度随着材料应变硬化而增大,变化幅度与分形维数正相关,与尺度参数和切线模量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接触刚度 材料属性 分形参数 弹塑性接触
下载PDF
粘土与木材接触面剪切特性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素华 杨大方 何军 《路基工程》 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
为研究粘土与木材接触面剪切特性,在原有及改装后的DSJ-2型电动四联等应变直剪仪上分别进行了粘土同木材界面的直剪和单剪试验,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剪试验下粘土与木材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开始阶段呈刚性关系,经非线性弹... 为研究粘土与木材接触面剪切特性,在原有及改装后的DSJ-2型电动四联等应变直剪仪上分别进行了粘土同木材界面的直剪和单剪试验,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剪试验下粘土与木材界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开始阶段呈刚性关系,经非线性弹性阶段后由应变硬化段、应变软化段、塑性流动段组成;直剪试验下均成双曲线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界面抗剪强度指标的经验换算公式(直剪试验下得到的界面抗剪强度指标乘以小于1的系数),以修正应用于设计的直剪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面 剪切特性 单剪试验 直剪试验
下载PDF
滑动摩擦中真实接触面积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利 汤瑞清 曾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基于现有的分形模型,通过引入界面剪切强度建立了二维分形粗糙面间的滑动摩擦模型,对不同界面剪切强度和滑动速度下真实接触面积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真实接触面积的波动幅值随着界面剪切强度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
关键词 滑动摩擦 接触面积 界面剪切强度 双粗糙面
下载PDF
粗糙接触面旋转铰间隙碰撞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嘉楠 何鹏 +1 位作者 刘占生 黄洪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2-139,共8页
运动副间隙会导致机构关节间发生碰撞接触,粗糙的运动副接触面会对含有间隙的机械系统动态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机构中常见的旋转较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兼顾能量损失和粗糙接触面动力学特性的碰撞模型,并考虑了接触面形貌的影响。分... 运动副间隙会导致机构关节间发生碰撞接触,粗糙的运动副接触面会对含有间隙的机械系统动态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机构中常见的旋转较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种兼顾能量损失和粗糙接触面动力学特性的碰撞模型,并考虑了接触面形貌的影响。分析了碰撞速度、恢复系数以及粗糙度等因素对接触碰撞力的影响规律,以曲柄滑块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学建模,仿真结果发现,随着碰撞速度和恢复系数的增大,碰撞力和碰撞变形逐渐增大,碰撞持续时间缩短;随着微凸体粗糙度的增大,碰撞力和碰撞变形逐渐减小,碰撞持续时间缩短;曲柄滑块机构的间隙越小,滑块承受的碰撞力越小,运动副内碰撞发生的频率越高。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完善碰撞力模型,为机构设计提供参考,有利于工程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副间隙 碰撞模型 粗糙面接触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微观随机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与接触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施迅 王伟 +3 位作者 刘焜 陈锐 杨璐 冯圣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9,共5页
基于相关文献提出粗糙表面模拟方法,通过软件工具在ANSYS中建立微观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载荷对弹塑性变形和接触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压力的增大,粗糙表面上不断地有微凸峰与平面发生弹性接触变形,接触斑点(... 基于相关文献提出粗糙表面模拟方法,通过软件工具在ANSYS中建立微观粗糙表面接触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载荷对弹塑性变形和接触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压力的增大,粗糙表面上不断地有微凸峰与平面发生弹性接触变形,接触斑点(或接触斑点群)的数目逐渐增加,斑点中心区域的弹性变形很快达到最大,微凸峰负荷变形的同时也使斑点四周区域受到挤压;初始接触时,轮廓高度较大的微凸峰率先发生弹性变形,随着压力的增大,金属材料所受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同时粗糙表面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集中区域不断增加,真实接触面积不断增大;接触区数目的增多和接触区面积的增加都可以导致接触面上真实接触面积增加;随着压力的增大,真实接触面积的增大并不是由于接触区数目的增多,而是微观接触区面积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接触 粗糙表面 接触特性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三维粗糙表面电接触模型构建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少雷 冯玉 +3 位作者 吴凯 施迅 王超 王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41-1445,共5页
由于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加工件表面残留了尺寸、形状和分布规则不一的微观几何形貌,实际的接触表面都是粗糙表面。文章基于Matlab与ANSYS构建出随机粗糙表面,利用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实现电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进... 由于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加工件表面残留了尺寸、形状和分布规则不一的微观几何形貌,实际的接触表面都是粗糙表面。文章基于Matlab与ANSYS构建出随机粗糙表面,利用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实现电接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进行接触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三维粗糙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接触界面微凸峰接触情况、应力分布特征展开了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法向位移的增加,发生接触微凸峰数增速逐渐变大,接触界面真实接触面积变大,Von Mises应力逐渐在粗糙实体内部及周围进行传递,微凸体将产生弹塑性变形,挤压周围基体,最大Von Mises应力逐渐于微凸体周围区域呈环状分布,该研究为保证电气设备电接触状态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表面 电接触 有限元分析 接触特性
下载PDF
微悬臂梁长度对梁末端与底座粗糙面间接触的影响
17
作者 黄健萌 陈英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7年第6期20-24,共5页
将磁致伸缩效应等效为材料的热膨胀效应,考虑微梁末端与底座粗糙面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材料弹塑性变形及微梁弹性恢复力等影响,利用ABAQUS动态模拟了磁致伸缩薄膜悬臂梁末端与底座粗糙面间的接触,分析了不同长度悬臂梁对接触特性的影... 将磁致伸缩效应等效为材料的热膨胀效应,考虑微梁末端与底座粗糙面微凸体间的相互作用、材料弹塑性变形及微梁弹性恢复力等影响,利用ABAQUS动态模拟了磁致伸缩薄膜悬臂梁末端与底座粗糙面间的接触,分析了不同长度悬臂梁对接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复加卸载过程中,接触面积、法向接触力随着微梁长度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而最大等效塑性应变值随微梁长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关系,说明微梁长度对梁与底座粗糙面间接触特性的影响十分重要,进而影响到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器件 磁致伸缩薄膜微悬臂梁 粗糙面 微梁长度 接触特性
下载PDF
带肋钢筋与堆石料接触面剪切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亮 李国英 李雄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43,共6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堆石料中筋材拉拔试验的试验装置,并开展了带肋钢筋在堆石料中的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钢筋-堆石料接触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接触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均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形状类似于下端开口的抛物线;堆... 设计了一种用于堆石料中筋材拉拔试验的试验装置,并开展了带肋钢筋在堆石料中的一系列拉拔试验,研究钢筋-堆石料接触面的剪切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接触面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均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形状类似于下端开口的抛物线;堆石料上覆压力对试验结果影响较大,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加,峰值和残余剪应力均逐渐增加,但峰值剪切位移逐渐减小。此外,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一个接触面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上覆压力对接触面剪切特性的影响,以及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的应变硬化、应变软化、残余状态等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面 加筋 拉拔试验 损伤本构模型 剪切特性 堆石料
下载PDF
有机复合客土基材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试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明阳 刘瑾 +4 位作者 梅红 卢洪宁 宋泽卓 Debi Prasanna Kanungo 祁长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2,共9页
为研究高分子材料和接触面粗糙度对土-岩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预制混凝土模块作为岩面相似材料,开展一系列改进型直剪试验,分析高分子材料和接触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深入揭示高分子材料的改良机制。结果表明... 为研究高分子材料和接触面粗糙度对土-岩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预制混凝土模块作为岩面相似材料,开展一系列改进型直剪试验,分析高分子材料和接触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扫描电镜试验深入揭示高分子材料的改良机制。结果表明,高分子材料主要通过提高黏聚力极大地改善基材土和接触面的剪切力学性能,掺量2%的基材试样黏聚力达41.76 kPa,提高了约3倍。掺量2%的不同接触面试样黏聚力提高了2~7倍;增大接触面粗糙度主要通过提高黏聚力增强接触面剪切力学性能,粗糙度为6.5 mm的不同接触面间黏聚力提升幅度为12.27~23.77 kPa,提高了0.4~3.9倍;对于平坦接触面和粗糙接触面,高分子材料对剪切性能的强化表现为两种不同模式;高分子材料与接触面粗糙度对接触面的剪切性能具有协同强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复合基材 土-岩接触面 有机高分子材料 接触面粗糙度 改进型直剪试验
下载PDF
弓网系统滑动电接触表面磨损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一桐 王智勇 +2 位作者 郭凤仪 刘殊豪 王喜利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60,共8页
为探究弓网系统受电弓滑板在不同电流、接触压力和滑动速度条件下的磨耗特性,开展弓网载流磨损实验,探讨不同工况下摩擦副的载流效率、电弧能量、摩擦因数和温度;分别使用金相显微镜与表面粗糙度仪对实验后的滑板磨损区域进行分块多次测... 为探究弓网系统受电弓滑板在不同电流、接触压力和滑动速度条件下的磨耗特性,开展弓网载流磨损实验,探讨不同工况下摩擦副的载流效率、电弧能量、摩擦因数和温度;分别使用金相显微镜与表面粗糙度仪对实验后的滑板磨损区域进行分块多次测量,使用一种基于Otsu大津算法的图像处理方法,将凹坑部分从形貌图像中提取并进行标记计算,统计分析不同工况下凹坑面积、数量和粗糙度参数(包括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最大轮廓谷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电流的增大,凹坑面积和数量增加,粗糙度参数减小;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凹坑面积减小,凹坑数量先减小后略有增大,粗糙度参数减小;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大,凹坑面积、数量和粗糙度参数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电接触 表面形貌 图像处理 表面粗糙度 磨耗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