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act Urticaria Syndrome from Tofu
1
作者 Maki Kitakawa Tokio Nakada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16年第6期203-206,共4页
A-52-year-old woman ate dinner after preening roses in her garden. Immediately, she developed oralaryngeal malaise and pruritic rash. Nasal obstruction and increase of cutaneous lesions were seen although she took bet... A-52-year-old woman ate dinner after preening roses in her garden. Immediately, she developed oralaryngeal malaise and pruritic rash. Nasal obstruction and increase of cutaneous lesions were seen although she took betamethasone, 2 mg, orally.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geographic wheal on trunk and extremities, and no overt mucosal lesions. History demonstrated that she had developed such reactions four times before: three of the four were seen shortly after eating soybean. Tofu was examined by prick-by-prick testing, and prick testing was performed with a petal, a piece of stem and rose lea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 Positive reactions to tofu (wheal, 5 × 7 mm) and positive control (wheal 5 × 5 mm) and negative ones to others were noted. Although sensitization to soybean seemed to antedate pollen allergy on the basis of interview, oral allergy syndrome could be complicated because of various pollens-specific IgE. Since soy-bean specific IgE was class 2, such titer was not an effective predictor of clinical severity. This case should be classified into stage 3 of contact urticaria syndrome (CUS). Since CUS can be fatal, we must be careful in management for such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 urticaria Syndrome Prick Testing TOFU SOYBEAN
下载PDF
张杰运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皮肤病验案四则
2
作者 季阳 张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使用防风通圣散的经验,探讨本方临证应用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张杰教授使用防风通圣散治疗银屑病、结节性痒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的验案四则,并结合历代名医名家对本方的相关论述,从医理病机、治则治法、药物...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使用防风通圣散的经验,探讨本方临证应用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张杰教授使用防风通圣散治疗银屑病、结节性痒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的验案四则,并结合历代名医名家对本方的相关论述,从医理病机、治则治法、药物加减特色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结果]张杰教授认为,皮肤病虽病位在肌表,然形诸外者,往往病诸内,其病因常在内外合邪,“表里交攻、血分瘀热、风热湿毒”是其常见病机,治疗上强调解表清里、疏风清热、凉血利湿,用防风通圣散加减最为合拍。文中所举四则医案虽病名各异,病因不离“风、热、湿、瘀”,证型总属“表里俱盛”,证同治亦同,故均以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对证处理,卓有疗效。[结论]张杰教授辨证论治与辨病用药相结合,以防风通圣散改汤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病,丰富了防风通圣散的使用范围,见解独到、特色鲜明,值得临床学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通圣散 银屑病 结节性痒疹 接触性皮炎 荨麻疹 名老中医经验 张杰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临床运用举隅
3
作者 贺爱平 朱菊英 尹梅丹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4-26,共3页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发汗解表、除湿清热退黄的作用。中医临床常将本方用于湿热兼有表邪的黄疸及水肿的治疗。许多皮肤病的发病都跟风、湿、热有关,而以本方加减灵活运用治疗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发汗解表、除湿清热退黄的作用。中医临床常将本方用于湿热兼有表邪的黄疸及水肿的治疗。许多皮肤病的发病都跟风、湿、热有关,而以本方加减灵活运用治疗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等取得显著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荨麻疹 湿疹 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Anti-DNP IgE联合DNFB诱导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润祥 冯承恩 +2 位作者 梁碧华 田歆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5-28,32,共5页
目的:利用抗-二硝基苯酚(anti-DNP)Ig E单克隆抗体和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小鼠模型。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造模组小鼠尾静脉注射anti-DNP Ig E单克隆抗体,24 h后在小鼠双耳涂DNFB进行激发... 目的:利用抗-二硝基苯酚(anti-DNP)Ig E单克隆抗体和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小鼠模型。方法:将3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造模组小鼠尾静脉注射anti-DNP Ig E单克隆抗体,24 h后在小鼠双耳涂DNFB进行激发;单纯Ig E组仅注射anti-DNP Ig E单克隆抗体,空白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均在24 h后在小鼠双耳涂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在14 d内的风团、瘙痒、耳朵肿胀度情况,并检测血清中Ig E、IL-4、IFN-γ、组胺水平和皮肤病理。结果:造模组全部小鼠产生风团;与其它两组相比,造模组小鼠搔抓次数、耳朵肿胀度及组胺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但三组间Ig E、IL-4、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anti-DNP Ig E单克隆抗体联合外用DNFB可快速、可靠地建立免疫性接触性小鼠荨麻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 小鼠 抗-二硝基苯酚Ig E单克隆抗体 二硝基氟苯
下载PDF
氯雷他定与消风止痒颗粒对3种荨麻疹动物模型的药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庞博 徐英莉 +6 位作者 刘晓峰 陈梦苹 王雅欣 姚荣妹 周利润 曹姗 崔晓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026-3032,共7页
目的:探究氯雷他定和消风止痒颗粒对免疫性/非免疫性接触/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抗二硝基苯基(DNP)-IgE单克隆抗体进行致敏,双耳涂抹2,4-二硝基氟苯(DNFB)进行激发造成小鼠免疫性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 目的:探究氯雷他定和消风止痒颗粒对免疫性/非免疫性接触/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抗二硝基苯基(DNP)-IgE单克隆抗体进行致敏,双耳涂抹2,4-二硝基氟苯(DNFB)进行激发造成小鼠免疫性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腹腔注射卵白蛋白-氢氧化铝混悬液进行致敏及激发诱导致大鼠免疫性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二甲基亚砜涂抹豚鼠耳郭两面致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结果:免疫性接触性/非接触性慢性荨麻疹模型试验中,氯雷他定和消风止痒颗粒均能显著减少小鼠的抓挠次数,抑制大、小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均P<0.05);氯雷他定能明显缓解炎症介质的释放,消风止痒颗粒则能显著抑制背部风团的发生,减轻耳肿胀(均P<0.05)。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实验中,消风止痒颗粒可显著减轻豚鼠耳肿胀度及耳厚度(均P<0.05),缓解变态反应肿胀症状。结论:氯雷他定对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瘙痒症状。消风止痒颗粒则对接触性荨麻疹作用明显,有缓解皮肤红肿,抑制风团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荨麻疹 接触性荨麻疹 肥大细胞 炎症介质 氯雷他定 消风止痒颗粒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健脾-体质调控与小儿过敏体质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晓 赵历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9期85-87,共3页
过敏体质属特禀质,遗传因素是过敏体质形成主要原因,阴阳失衡导致机体易受外界某些因子影响而引起过敏反应,避免过敏物不能根本上治疗过敏疾病,治愈关键是体质调控,益气固表或凉血消风可改善过敏体质偏颇状态。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 过敏体质属特禀质,遗传因素是过敏体质形成主要原因,阴阳失衡导致机体易受外界某些因子影响而引起过敏反应,避免过敏物不能根本上治疗过敏疾病,治愈关键是体质调控,益气固表或凉血消风可改善过敏体质偏颇状态。小儿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易因后天饮食不节、过服寒凉药物、病后失调等原因而损伤脾胃,导致脾虚,调整小儿过敏体质偏颇状态关键在于健脾。物质的寒热偏性是诱发小儿过敏的重要原因,脾虚是导致小儿过敏体质病机关键。健脾同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注意祛湿、消食、清热、滋阴等,如此,健脾之功才能事半功倍。脾肺若虚,水精不足以充分濡养肝脏,金气不足以收敛肝木的发散之性,则肝风易动,机体易对动风之品敏感。过敏反应易有风邪致病特点,善行数变、侵袭阳位、皮肤瘙痒时,应注意调理肺、肝二脏,祛除机体易受风邪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过敏体质 特禀质 体质偏颇 益气固表 凉血消风 脾虚 健脾 体质调控 接触性皮炎 荨麻疹 漆疮 鬼饭疙瘩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7
作者 谢振麟 夏应魁 门永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07-208,263,共2页
本文通过两种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对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三种疾病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 本文通过两种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对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三种疾病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CIC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认为所观察到的红细胞免疫现象可能为三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荨麻疹 免疫测定 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sELAM-1水平测定
8
作者 刘宝军 刘超 +2 位作者 张士发 王青 赵凯 《辽宁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 分析血清中可溶性内皮细胞 白细胞粘附分子 (sELAM 1)含量变化与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2 2例荨麻疹患者 ,1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及 36例湿疹患者血清中sELAM 1含量。结果  (1)荨麻疹患者血清中... 目的 分析血清中可溶性内皮细胞 白细胞粘附分子 (sELAM 1)含量变化与过敏性皮肤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2 2例荨麻疹患者 ,1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及 36例湿疹患者血清中sELAM 1含量。结果  (1)荨麻疹患者血清中sELAM 1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差不显著 (P >0 .0 5 ) ;(2 )接触性皮炎患者血清中sELAM 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3)湿疹患者血清中sELAM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皮损炎症程度重者及皮损面积大者明显高于皮损炎症程度轻者皮损面积小者 (P <0 .0 1)。结论 接触性皮炎及湿疹患者血清sELAM 1水平升高与疾病皮损炎症发生与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接触性皮炎 湿疹 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金蝉止痒胶囊对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晓雪 胡勇 +4 位作者 谯志文 吕姗珊 周年华 陈成 徐世军 《中国药业》 CAS 2013年第16期32-33,共2页
目的考察金蝉止痒胶囊对试验性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桂皮酸(CA)所致豚鼠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考察金蝉止痒胶囊对豚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涂抹80... 目的考察金蝉止痒胶囊对试验性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桂皮酸(CA)所致豚鼠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模型,考察金蝉止痒胶囊对豚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涂抹80%DMSO和5%CA醇溶液后,豚鼠表现出耳肿胀;DMSO涂抹豚鼠耳廓后,仅45min低剂量组和180min中剂量组2个时间点耳肿胀度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CA涂抹后,金蝉止痒胶囊高、中、低3个剂量组在30,45,60,120min4个时间点耳肿胀度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金蝉止痒胶囊对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蝉止痒胶囊 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 药效评价
下载PDF
东港地区青少年荨麻疹8年后接触性过敏原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启君 王贺 +3 位作者 曹娜 宫振波 于华 黄淑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有荨麻疹史的青少年发育成长阶段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方法本研究以人口调查为基础,在相隔8年的两个时间横断面间,以斑贴试验为基础,进行过敏原情况调查。结果镍等金属制品为主要过敏原,硫酸镍的发病率从13.41%提升到25.61%(P<... 目的探讨有荨麻疹史的青少年发育成长阶段过敏原的分布状况。方法本研究以人口调查为基础,在相隔8年的两个时间横断面间,以斑贴试验为基础,进行过敏原情况调查。结果镍等金属制品为主要过敏原,硫酸镍的发病率从13.41%提升到25.61%(P<0.05)。女性比男性对镍等过敏原更为敏感,女性占比从63.64%上升到71.43%。对镍、钴、联苯二胺的过敏性,在调查期间内均有增加。各种香水的过敏则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指导该人群根据自身经验有目的避开使用自身敏感的金属或化学制剂不失为过敏性疾病比较好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荨麻疹 湿疹 接触性皮炎 过敏性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振东 范苗静 +1 位作者 王伟 高睿迪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9期1187-1191,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见接触性致敏物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致敏情况,评估其风险及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62例应用瑞敏斑贴试验中国筛查系列检测的慢性自发... 目的探讨常见接触性致敏物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致敏情况,评估其风险及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62例应用瑞敏斑贴试验中国筛查系列检测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致敏情况及影响因素,对27例荨麻疹症状加重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后6月内观察荨麻疹病情改善程度。结果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常见接触性致敏成分包括对苯二胺、重铬酸钾、硫酸镍等,不同接触性致敏物的阳性率随性别、年龄、职业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症状加重的患者在采取干预措施后病情评分下降。结论少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常合并接触性致敏物致敏,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有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斑贴试验有助于评估病因不明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荨麻疹活动度评分 接触性致敏物
下载PDF
化妆品接触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处理新进展
12
作者 褚骁盈 汤文华 +2 位作者 王侠生 陈田 袁超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6期89-93,98,共6页
接触性荨麻疹(contact urticaria,CU)是指皮肤接触一定物质后发生瘙痒、红斑或风团等症状,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CU(NICU)和免疫性CU(ICU)两类。CU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之一,现行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对其诊断... 接触性荨麻疹(contact urticaria,CU)是指皮肤接触一定物质后发生瘙痒、红斑或风团等症状,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CU(NICU)和免疫性CU(ICU)两类。CU是化妆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之一,现行的化妆品不良反应国家和地方标准中对其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未作明确规定,给诊断和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通过对化妆品CU的发病机制、诊断和处理原则的文献综述,希望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荨麻疹(CU) 免疫性 非免疫性 化妆品 诊断
下载PDF
中国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治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4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宋志强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9-488,共10页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是一组由特定诱因诱发、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可伴有瘙痒、刺痛、烧灼、疼痛等不适症状。该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病情迁延反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为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是一组由特定诱因诱发、以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荨麻疹,可伴有瘙痒、刺痛、烧灼、疼痛等不适症状。该病临床表现异质性大,病情迁延反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为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规范疾病诊治行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慢性诱导性荨麻疹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德尔菲法广泛征询专家意见,并经相关专家多轮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诱导性荨麻疹 皮肤划痕征 冷接触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2399例过敏性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蓓玲 孙洁 +6 位作者 余土根 曾洁萍 齐凤鸣 马丽俐 陶茂灿 吴苗 郑益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595-2597,2642,共4页
目的:研究本地区常见变应原种类及各种变应原与不同过敏性皮肤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99例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和面部皮炎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5.91%,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荨麻... 目的:研究本地区常见变应原种类及各种变应原与不同过敏性皮肤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99例接触性皮炎、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和面部皮炎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85.91%,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荨麻疹组斑贴试验阳性率(75.90%)明显低于接触性皮炎组(86.65%)、慢性湿疹组(88.56%)和面部皮炎组(93.43%)。四组疾病的变应原阳性率排名有所不同,均有超过半数的病例同时存在2种及以上的阳性变应原。面部皮炎的斑贴试验强阳性率最高,硫酸镍最易引起皮肤强阳性的变态反应。结论:重铬酸钾、硫酸镍、卡巴混合物、甲醛和芳香混合物是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常见变应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湿疹 荨麻疹 面部皮炎 斑贴试验
原文传递
过敏反应过程中的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伟龙 窦侠 于波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4-256,共3页
DNA甲基化是一种不改变DNA序列,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改变的重要表观遗传学修饰。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可能在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研究并不能清楚地解释异常的甲基化模式在疾病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常见过敏反... DNA甲基化是一种不改变DNA序列,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改变的重要表观遗传学修饰。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可能在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研究并不能清楚地解释异常的甲基化模式在疾病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常见过敏反应或疾病发病过程中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荨麻疹、食物过敏等,以进一步理解过敏反应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制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关系。此外,DNA甲基化的研究可能为过敏反应的预防、诊断和管理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DNA甲基化 表观基因组学 皮炎 特应性 皮炎 接触性 荨麻疹
原文传递
小鼠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润祥 冯承恩 +2 位作者 梁碧华 田歆 朱慧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 建立小鼠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方法 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5组:抗二硝基苯酚IgE单克隆抗体(抗DNP IgE)+二硝基氟苯(DNFB)组和抗DNP IgE+偏苯三酸酐(TM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抗DNP IgE,24 h后分别在小鼠耳部涂DNFB和T... 目的 建立小鼠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方法 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5组:抗二硝基苯酚IgE单克隆抗体(抗DNP IgE)+二硝基氟苯(DNFB)组和抗DNP IgE+偏苯三酸酐(TM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抗DNP IgE,24 h后分别在小鼠耳部涂DNFB和TMA;DNFB组、TMA组、生理氯化钠液(N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NS,24 h后分别在小鼠双耳涂DNFB、TMA、NS,观察小鼠在14d内的风团、瘙痒情况、肥大细胞脱颗粒数、脾脏指数和皮肤病理.结果 抗DNP IgE+ DNFB组全部(12/12)和抗DNP IgE+ TMA组部分小鼠(8/12)产生风团;抗DNP IgE+ DNFB组及抗DNP IgE+ TMA组小鼠的搔抓次数[30 min时分别为(31.58±3.58)次/h,(22.17±3.81)次/h]、肥大细胞脱颗粒率[(70.21±26.01)%,(54.25±39.57)%]及脾脏指数(7.54±1.56,7.87±1.18)与NS组[(2.00±0.85)次/h,(14.45±6.79)%,5.37±1.16]相比均显著增加(F值分别为437.86、14.41、4.29,均P<0.01);DNFB组、TMA组及NS组均无风团产生.结论 通过抗DNP IgE诱导及DNFB激发后可快速、较稳定地建立小鼠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 二硝基苯类 二硝基氟苯
原文传递
接触性荨麻疹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鑫 刘念 陈宏翔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4-1117,共4页
接触性荨麻疹属于慢性荨麻疹中的可诱导性荨麻疹,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以及机制不明性接触性荨麻疹。致敏原种类繁多,近年来,由化妆品中相关成分及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诱发的接触性荨麻疹相关报道逐渐增多。详细询问病... 接触性荨麻疹属于慢性荨麻疹中的可诱导性荨麻疹,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以及机制不明性接触性荨麻疹。致敏原种类繁多,近年来,由化妆品中相关成分及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诱发的接触性荨麻疹相关报道逐渐增多。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是诊断接触性荨麻疹的关键,多种皮肤试验可用于辅助诊断。治疗主要以控制症状为主,避免与致敏原接触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变应原 职业病 胶乳过敏症 接触性荨麻疹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接触性荨麻疹
18
作者 郑嵘君 郑敏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37-239,共3页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接触性 免疫疗法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