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INTEGRATED STRATEGY OF THEIR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被引量:1
1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0年第3期11-17,共2页
关键词 PRED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INTEGRATED STRATEGY OF THEIR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EVOLUTION OF population
下载PDF
Population,Resources,th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
作者 Zhu Jief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1期16-18,25,共4页
The formation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population,the excessive use and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it is nece... The formation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population,the excessive use and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urb the excessive growth of population,rationally utilize natural resources,enhance the purification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to mak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sustai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下载PDF
Countermeasures for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andong,China
3
作者 Cui Jianhai Office of Countryside & Society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4, Shandong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年第4期57-60,共4页
This paper set forth the goals of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andong Province guided by th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being people oriented,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B... This paper set forth the goals of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andong Province guided by th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being people oriented,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Based on the targe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task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andong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ERMEA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ndong province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下载PDF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景象与支撑、约束与破解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金营 曲变变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9,共12页
不同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前提下,通过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需要以自主、庞大、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 不同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前提下,通过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需要以自主、庞大、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城市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人口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仅会面临人口规模巨大和生育率过低带来的种种挑战,同时还会受到资源和能源存量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等方面的制约。对此,要大力推进人口的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能源供给,加强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友好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发展 人口回旋空间 资源环境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秦晴 朱秀杰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衡量山东省农村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熵权法,分析2011—2021年山东省近11年的农村农村人口、资源与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 为衡量山东省农村协调发展水平,促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熵权法,分析2011—2021年山东省近11年的农村农村人口、资源与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现递增趋势,由轻度失调衰退型过渡到初级协调发展型,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也逐步向好,其中人口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经过小幅波动后平稳上升,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发展势头更加显著,增幅大于人口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向着优质协调的方向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山东省农村要更加注重统筹人口、资源与环境各系统间的平衡发展,以助力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口 资源与环境 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时空耦合分析
6
作者 龙晓惠 陈国平 +3 位作者 林伊琳 赵俊三 王荣耀 冯怡翔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目的]探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及发展水平状况,阐明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自然、经济及人文数据,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建立人口-经济... [目的]探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协调及发展水平状况,阐明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的自然、经济及人文数据,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建立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G1)与熵权法(EW)确定综合权重,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度量各县耦合协调关系,定量分析了2010年、2015年、2020年滇中城市群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演变状况,探析其发展规律。[结果](1)3个时段内,研究区人口在县域尺度呈空间正相关关系,且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呈现西部低人口密度聚集和中部高人口密度聚集态势且常年稳定;(2)2010—2020年,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综合发展水平有微弱提升,严重失调的协调类型逐渐消除,濒临失调占比46.94%成为最主要的协调类型;(3)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两两耦合协调分布不均,其中2020年人口-经济综合耦合协调指数最低为0.4543,协调度水平时空分布与三系统协调评价结果吻合度是两两耦合协调评价中最高的,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评价结果影响最大;(4)在主体功能区划实施前后,国家重点开发区两两耦合协调水平变化显著,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且有倒退趋势,省级重点开发区长期稳定可控;(5)研究区的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关系,但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制约状况。[结论]高耦合协调性主要依赖于人口对市县区经济的带动作用。重点开发区的有效实施必须抓好人口与经济协同发展,人口和经济协调是未来优化主体功能区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重点开发区 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模型 滇中城市群 人口时空演变
下载PDF
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 被引量:130
7
作者 吴文恒 牛叔文 +2 位作者 郭晓东 常慧丽 李钢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3-861,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强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1985—2004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①人口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而在后期稍有回落,1998年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强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1985—2004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①人口综合发展水平整体不断提高,而在后期稍有回落,1998年其指数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8094,资源环境综合状况波动下降,其指数由1985年的0.5511降至2004年的-0.1479;②人口和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由极度失调趋向初级协调,后又转向中度失调,1994年协调发展度达到该时段最大值0.6379;③1994年,我国人均GDP仅有3923元(当年价),与全面小康标准差距较大,资源环境容量空间有限,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④人口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不协同发展贯穿了这一时段,是两者耦合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应选择人口与资源环境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环境 耦合 主成分分析 协调发展度 中国
下载PDF
河南省PRED系统分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建华 罗丽丽 +3 位作者 张文信 毛道云 张竞竞 于爱水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107,共4页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河南省的人口、资源(重点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PRED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本文指出...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南省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河南省的人口、资源(重点是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PRED系统进行了定量评价。本文指出河南省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在于人力、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据此,本文提出了人口控制与人力资源开发、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以及城镇化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河南
下载PDF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35
9
作者 杜忠潮 黄波 陈佳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经济区主要城市2002年和2011年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的发展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并探究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2-...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该经济区主要城市2002年和2011年资源环境和人口经济的发展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测评,并探究其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2-2011年其城市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上升的有渭南、商洛和天水,下降的有西安、铜川、宝鸡、咸阳和杨凌;人口经济发展上升的有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和商洛,下降的有天水和杨凌;各主要城市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性的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城市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的耦合协调性不尽合理,且出现衰退趋势。最后就该城市群实现资源环境与人口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天水经济区 资源环境 人口经济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三峡库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孝华 叶泽川 杨秀苔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0-44,共5页
全面分析了三峡库区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模型分析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提出了经济与人口。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及结构 被引量:47
11
作者 赵玉川 胡富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4-59,共6页
本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借鉴了国外研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和结构。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原则 结构 中国
下载PDF
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段永蕙 景建邦 张乃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8,79,共6页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道路,使得山西原本脆弱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后备不足严重影响了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协调机制,可为山西省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模型,对山西省2004—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仍存在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稳定性较差、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本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分析 评价
下载PDF
初探绿色GDP核算方法及实证分析——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丽霞 任志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5,i002,共7页
传统GDP未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地表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用传统GDP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不足。绿色GDP是指国家或地区在扣除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损耗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 传统GDP未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准确地表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用传统GDP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不足。绿色GDP是指国家或地区在扣除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损耗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它能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水平的状况。文章依据狭义绿色GDP涵义,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结合当地生态资源环境现状,构建资源环境账户虚数指标体系,探讨了绿色GDP的核算方法,并估算了该市2002年的绿色GDP。结果表明:2002年大同市的自然资源损耗为63.86亿元,占GDP的29.29%;环境污染损耗22.18亿元,占GDP的10.18%;绿色GDP为131.33亿元,仅占当年GDP的60.24%,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建议科学、适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类资源,树立市场经济的资源价值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GDP 资源账户 环境账户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建丽 张滢 王宏卫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6,共6页
干旱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中,绿洲稳定性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为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是干早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洲能否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洲的稳定性就是确保绿洲生态系统... 干旱区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中,绿洲稳定性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因为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一类景观,是干早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绿洲能否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绿洲的稳定性就是确保绿洲生态系统的能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处在良性循环状态。选择农牧业经济为主的极端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典型绿洲,按绿洲系统的结构分为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可分为不同层次的指标层,构建优化的指标体系共18个指标,利用绿洲稳定性指数对研究区3个时期绿洲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该项研究对于干旱区绿洲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绿洲稳定性 指标体系 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海PRED系统的演变与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雯 杨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1期14-20,共7页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的协调,是一研究内容宽泛而又复杂的课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内容。自80年代以来,PRED始终是我国区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以PRED系统发展的时间轨迹为线索,对上海1978~1995...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的协调,是一研究内容宽泛而又复杂的课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内容。自80年代以来,PRED始终是我国区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以PRED系统发展的时间轨迹为线索,对上海1978~1995年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中有关PRED大量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典型性、直接关联性和连续数据可获得性原则确立了总人口增长率、工业用综合能源消耗量年变化率、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年变化率、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人均居住面积年增长率等七项指标,探讨上海PRED系统的演变特征和作用机制。初步看出上海PRED系统演变具有不同步性和跳跃性,再次证明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仍然是上海面临的重要任务,其中主要的调控因子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人均居住面积增长率。并进一步指出规划、结构、系统控制将是上海PRED协调的主要调控点,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不同角度,就整体与局部的主要关系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而发展是PRED走向协调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 环境 上海 PRED系统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区域环境问题和区际环境协作 被引量:7
16
作者 戴明忠 王腊春 窦贻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81,共3页
本文阐述了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和区域间环境影响机制 ,提出进行区际环境协作加强区际环境调控以解决区域环境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区域环境问题 区际环境协作 人口 资源 环境
下载PDF
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背景下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途径——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魏风劲 易浪波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8-151,162,共5页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核心议题。本文指出,立足本地实际,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城市并举,有机整合制度、技术、人力、资金和物质资源等要素,合理运用经济、法律和教育等手段,充分发... 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核心议题。本文指出,立足本地实际,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生态城市并举,有机整合制度、技术、人力、资金和物质资源等要素,合理运用经济、法律和教育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政府和其他部门组织等多方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进程中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进而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两型社会 长株潭 人口 资源 环境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惠 张楠 南京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5,共4页
中国要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走区域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从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出发 ,阐述了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区域经济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静 孙文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524-4527,共4页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采用1998~2009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构建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隶属度综合评价河北省人口...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采用1998~2009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构建了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隶属度综合评价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发现资源环境问题是导致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侧重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资源环境 经济 协调发展 河北省
下载PDF
论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兰英 邵宇宾 杨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相互作用又有机统一。信息产业对可持续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可以减少人物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时监测...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相互作用又有机统一。信息产业对可持续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可以减少人物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可以通过非物质化降低能耗和物耗,等等。同时,信息产业因其固有的特殊性,又表现出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方面,如信息安全与信息污染、电子产品中有毒元素的应用、电磁辐射及对人体的影响等。文章最后提出,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并以信息产业推动其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环境利用和管理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产业 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 人口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