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文关怀联合呼吸训练干预对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检查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悦 孙亚平 赵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703-17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联合呼吸训练干预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2月-2024年1月于某院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予以常规干预指导,观察组140例在其基础上...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联合呼吸训练干预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患者负性情绪及检查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2月-2024年1月于某院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予以常规干预指导,观察组140例在其基础上予以人文关怀联合呼吸训练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生理应激反应、检查配合度和检查质量。结果:入组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前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5.421,-4.515;P<0.05);观察组造影剂注射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波动差值、收缩压波动差值、舒张压波动差值均低于对照组(t=-2.329,-2.572,-2.395,-9.559,-9.858,-10.698;P<0.05);观察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χ^(2)=4.812,P<0.05);观察组CTA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5.937,P<0.05)。结论:人文关怀联合呼吸训练干预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波动幅度,提高其检查配合度和检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呼吸训练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负性情绪 检查质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效能
2
作者 张鹏 黄海歆 李楠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MSCTA)检查在颈动脉狭窄(CAS)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12例疑似CAS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A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MSCTA)检查在颈动脉狭窄(CAS)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12例疑似CAS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A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A检查与CDUS检查诊断CAS的效能,及对不同狭窄程度CAS的检出率。结果:经DSA检查结果显示,112例疑似CAS患者中阳性87例,其中轻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17例、重度狭窄38例、闭塞14例;阴性25例,其中脑梗死15例,颈动脉瘤10例。MSCT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7例,阴性25例;CDUS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2例,阴性30例。MSCTA检查与CDUS检查诊断CAS的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诊断CAS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DU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与CTA检查诊断轻中度狭窄CAS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诊断重度狭窄或闭塞CAS的检出率高于CDU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检查诊断CAS的效能高于CDUS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血管内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 诊断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王巧润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行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118例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影对比剂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注... 目的:观察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行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118例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影对比剂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注射50 mL碘海醇注射液)66例与对照组(注射70 mL碘海醇注射液)52例。两组均给予CT造影检查,比较两组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显影CT值、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比剂静脉残留显影CT值、图像质量评分,以及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对比剂显影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锁骨下静脉等对比剂残留显影C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3/66),低于对照组的21.15%(1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在多排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对比剂无明显差异,且可减少对比剂残留、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对比剂 多排ct 头颈部血管造影 检查 头颈部血管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全脑CT灌注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检查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蒙蒙 任昕晨 +4 位作者 邓雯雯 翟长彬 鲍长金 王宁 姜兴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7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61例单侧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全脑CTP“一站式”检查及MRI检查,...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61例单侧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颈部CTA、全脑CTP“一站式”检查及MRI检查,记录CTP图像灌注异常区CBF、CBV、MTT、Tmax参数及CTA图像中责任血管病变节段及其狭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梗死核心91个;CTP Average图显示33例存在梗死核心,诊断阳性率为54.1%;48例存在责任血管,存在责任血管患者灌注异常阳性率高于无责任血管患者。灌注参数在核心梗死、镜像对照、缺血半暗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CBF、MTT及Tmax在缺血半暗带与镜像对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rCBV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颈部CTA、全脑CTP“一站式”检查,可同时获得责任血管狭窄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多方面影像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一站式ct检查 缺血半暗带 诊断 全脑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
5
作者 张立新 吴柯薇 +4 位作者 李向明 钟朝晖 杨正汉 孔亚群 王新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8期1645-1650,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腹前、后非照射部位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方法用胸部模型模拟CCTA检查,前瞻性研究胸部模型检查区和检查区之外邻近非检查区分别在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单面防护组)以及胸腹... 目的探讨胸腹前、后非照射部位双面屏蔽防护在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中的辐射防护优化价值。方法用胸部模型模拟CCTA检查,前瞻性研究胸部模型检查区和检查区之外邻近非检查区分别在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单面防护组)以及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双面防护组)条件下体表(设定测试点并放置热释光剂量计)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面防护组和双面防护组采用相同CCTA技术条件扫描,测试点的辐射剂量由热释光读出器读出辐射剂量当量数值。结果双面防护组CCTA受检者(胸部体模替代)上部非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3、L 4~6、R 7~9)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0.730±0.001)mSv比(1.090±0.005)mSv、(1.260±0.002)mSv比(1.610±0.005)mSv、(0.690±0.001)mSv比(0.960±0.009)mSv、(0.839±0.002)mSv比(1.340±0.001)mSv、(0.820±0.009)mSv比(1.009±0.015)mSv、(0.720±0.002)mSv比(0.910±0.008)mSv、(0.350±0.062)mSv比(0.672±0.079)mSv](P<0.05或P<0.01),下部非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10、L 11~13、R 14~15、X 16)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0.770±0.002)mSv比(1.230±0.003)mSv、(0.920±0.002)mSv比(1.200±0.004)mSv、(1.090±0.001)mSv比(1.353±0.036)mSv、(0.770±0.002)mSv比(1.360±0.004)mSv、(0.510±0.006)mSv比(0.990±0.000)mSv、(0.570±0.001)mSv比(0.700±0.008)mSv、(0.040±0.002)mSv比(0.080±0.005)mSv](P<0.05或P<0.01),整体测试点辐射剂量当量小于单面防护组(P<0.01)。两组CCTA受检者检查区体表测试点R 1、L 2及整体测试点体表辐射剂量当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方式相比,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方式对CCTA的辐射防护更具优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胸部模型 热释光剂量计 辐射剂量当量 胸腹前、后双面屏蔽防护 胸腹前单面屏蔽防护 检查区 非检查区
下载PDF
家属陪同模拟场景呼吸训练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瑞瑞 卢璐 +3 位作者 李笑石 耿纪刚 张崴琪 马永利 《上海护理》 2023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模拟场景呼吸训练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时患者呼吸配合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检查效率及图像质量。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西安大兴医院心脏内科拟行CCTA检查的患... 目的探讨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模拟场景呼吸训练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时患者呼吸配合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检查效率及图像质量。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西安大兴医院心脏内科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90例。A组:检查前1 d至医院准备室,在家属全程陪同下于模拟场景中进行呼吸训练;B组:检查当天在无家属陪同的情况下,于模拟场景中进行呼吸训练;C组:检查当天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比较3组患者呼吸训练前及正式检查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情况,以及正式检查时的呼吸配合达标率、心率稳定度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A组及B组患者CCTA检查呼吸配合达标率均为100%,C组为91.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6,P=0.004)。正式检查前,A组患者SAS评分低于B组与C组(P<0.05);且A组患者检查过程中心率波动最小[(1.81±6.99)次/min],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良率最高(97.78%);均优于B、C组(P<0.05)。结论检查前1 d在家属陪同下进行模拟场景呼吸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行CCTA检查时的焦虑情绪,稳定其呼吸及心率,进而提高图像质量和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呼吸训练 检查 配合 家属 陪同 心理 呼吸 心率 焦虑 图像质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的价值研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德明 孔丽丽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6期77-79,83,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烟台业达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6... 目的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烟台业达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完成后,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数字减影成像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操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检查结果展开观察统计。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敏感度(98.00%)以及准确度(98.00%)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3、10.083,P<0.01)。结论临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64排螺旋CT检查血管成像技术的有效应用,呈现出显著应用价值,获得的诊断敏感度以及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检查结果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效果分析
8
作者 刘惠莲 唐芬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2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精细化护...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2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精细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依从性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的合格率为9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9%(P<0.05);观察组一次检查成功率为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9%(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图像质量的合格率及一次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精细化护理 依从性 成功率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
9
作者 樊康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0期143-145,共3页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20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56-SCTA、MR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20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56-SCTA、MR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56-SCTA、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误诊率、漏诊率),并比较256-SCTA、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瘤颈、瘤体最大径。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20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阳性146例,阴性60例;256-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MRA,漏诊率低于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6-SCTA、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特异度、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SCTA、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瘤颈、瘤体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MRA,漏诊率低于M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螺旋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检查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MSCTA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王文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9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MSCT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7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脑血管磁共振成像(MRA)、MSCTA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A、MSCTA检查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并分析MRA、MSCTA与DSA检查在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一致性。结果:经DS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3例,阴性17例,包括动脉瘤59个,其中动脉瘤直径>10 mm 2个,6~10 mm 4个,4~5 mm 19个,≤3 mm 34个;MR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48例,阴性22例;MSCTA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阳性54例,阴性16例;MSCTA三维重建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R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检查诊断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理想(Kappa=0.482,P<0.05),MSCTA三维重建检查诊断不同直径颅内动脉瘤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0.940,P<0.05)。结论:MSCTA三维重建检查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高于MRA检查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检查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与数字胃肠造影技术对胃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兴明 滕红 +2 位作者 谢英 赵张平 陈建勋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9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螺旋CT技术与数字胃肠造影对胃癌患者进行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表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73例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分别使用螺旋CT技术与数字胃肠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早期癌灶检... 目的:分析螺旋CT技术与数字胃肠造影对胃癌患者进行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表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73例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分别使用螺旋CT技术与数字胃肠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早期癌灶检出、癌灶定性及病灶定位等差异,比较数字胃肠造影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间的差异,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查胃癌不同分型中的准确率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73例胃癌患者发病部位中广泛浸润皮革胃4例,胃体15例,胃底贲门部25例,胃窦部29例。两种方检查法早期癌灶检出、癌灶定性、病灶定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数字胃肠造影检查准确率Ⅰ型为81.82%(9/11),Ⅱ型为78.72%(37/47),Ⅲ型为86.67%(13/15),总检查准确率为80.82%(59/73);螺旋CT检查准确率Ⅰ型为72.73%(8/11),Ⅱ型为85.11%(40/47),Ⅲ型为93.33%(14/15),总检查准确率为84.93%(62/73);螺旋CT与胃肠造影检查在胃癌不同分型中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两种方法检查胃癌均具有一定价值,数字胃肠造影可清晰显示胃腔内变化;螺旋CT能够准确评估手术适应症与胃腔外远处器官转移情况,故合理选择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术前胃癌的诊断与鉴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数字胃肠造影 诊断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胃癌患者供胃动脉的价值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锷 翁泽生 +1 位作者 王小忠 黄耀奎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显示供胃动脉、肿瘤血供以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MSCTA检查,发现68例患者中供胃血管正常的有62例(91.2%),解剖发生变异的有6例(8.8%)。全部患者于胃癌根治治疗中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发现供胃血管正常的只有61例(89.7%),解剖发生变异的有7例(10.3%)。其术后的诊断符合率为98.5%(67/68)。结论 MSCTA检查在显示供胃动脉解剖和变异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MSCTA检查,用以正确评估肿瘤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信息,有利于对胃癌进行定位及分期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制订以及患者的处理有重要影响。这对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率;防止因缺乏了解而误伤变异血管及误伤某些组织或器官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对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根治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检查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预约检查制度在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雪 邵雪斋 +2 位作者 万立野 柳逢春 王淑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9期672-674,共3页
目的对冠脉造影患者实施预约检查制度,通过护理人员的提前干预使患者了解整个扫描过程,消除紧张恐惧心里,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方法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提前预约的方法,于前一天下午对患者集中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于... 目的对冠脉造影患者实施预约检查制度,通过护理人员的提前干预使患者了解整个扫描过程,消除紧张恐惧心里,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方法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提前预约的方法,于前一天下午对患者集中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于登记当日同其他患者一样接受检查。结果预约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实施预约检查制度,提前干预,使患者了解检查的整个过程,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检查,提高了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约检查 ct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病变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岚 郭海志 +1 位作者 李跃 付信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0期23-25,78,共4页
目的比较脑血管畸形病变(CVM)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CVM患者临床资料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H)、静脉性血管瘤(CVA)、动静脉畸形(AVM)及... 目的比较脑血管畸形病变(CVM)患者CT及MRI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CVM患者临床资料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H)、静脉性血管瘤(CVA)、动静脉畸形(AVM)及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ICT)等4类,分别比较CT和MRI检查这4种疾病的图像特点。结果CH患者CT平扫为高或等密度影,MRI扫描T1WI以及T2WI均可为高或低信号,CT和MRI增强轻度强化;CVA患者CT平扫可见高密度出血病灶,增强扫描可发现点状、线样或弧形高密度影向引流静脉汇聚,MRI检查显示血管流空影,伴周围脑组织异常强化;AVM患者CT平扫为稍高或等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可见供血动脉增粗、扩张或迂曲,同时可见静脉窦扩张,MRI可见团块、结节或蚯蚓状血管,呈血管流空征象,T1WI及T2WI均呈明显低信号影;ICT患者CT平扫显示斑片状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缺血性病灶,增强扫描可见高信号血管影,MRI表现为T1WI及T2WI结节状或斑片状低或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CT和MRI均是CVM常用检查方法,对CH、CVA、AVM及ICT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等解剖信息均具有良好显示效果,对CVM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影像学检查 ct MRI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劲松 赵志伟 盛练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3期126-126,128,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A减影检查,观察组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的扫描时间更短、...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A减影检查,观察组采用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的扫描时间更短、图像减影时间更短、辐射剂量更低(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的检查中具有较大价值,可有效缩短扫描时间与图像减影时间,且辐射剂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成像 脑血管 检查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素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9期157-160,共4页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CTA检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 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行CTA检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图像质量合格率、CTA检查一次性成功率、检查耗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合格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A检查一次性成功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A检查耗时为(5.78±0.9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11±0.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于CTA检查患者可降低SAS和SDS评分,缩短检查耗时,以及提高图像质量合格率、CTA检查一次性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精细化护理 图像质量 负性情绪 检查耗时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与DR双能量减影检查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吉东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11期1340-1341,共2页
目的比较在肋骨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 目的比较在肋骨骨折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和DR双能量减影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DR双能量减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为1.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临床中,相比DR双能量减影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误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 DR双能量减影检查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袁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3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价值。方法:选取患者60例,均采取门静脉造影以及肝动脉造影CT检查。结果:门静脉造影和肝动脉造影发现145个新病灶。结论: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的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 门静脉造影ct检查 肝动脉造影ct检查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不同成像技术对冠脉CTA的检查效率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龚万沣 敖炜群 +3 位作者 贾玉柱 徐志华 王健 曹玉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9期20-2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双源CT不同技术手段对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冠脉CTA患者107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A组(55例,采用小剂量测试技术)及B组(52例,采用造影剂自... 目的 探讨基于双源CT不同技术手段对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冠脉CTA患者107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A组(55例,采用小剂量测试技术)及B组(52例,采用造影剂自动追踪技术).记录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心率、辐射剂量及检查时间,测量两组患者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CNR)及CT值,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的图像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BMI、心率、容积CT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冠脉不同节段CT、主动脉根部及冠脉各节段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右冠远段及回旋支远段CNR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检查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造影剂自动追踪技术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技术 体层摄影技术 检查效率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全程护理在320排CT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简琬晶 颜柳英 +2 位作者 利晞 谭理连 李树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320排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冠脉成像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与...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320排CT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18例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全程护理。比较两组冠脉成像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冠脉成像质量合格率为98.46%,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应用于320排CT冠脉造影检查可提高其成像质量,并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借鉴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冠状动脉造影 全程护理 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