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的边缘化:后五四时代古典文论研究的一个掠影
1
作者 刘顺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F0002,F0003,共9页
技术分析在古典文论研究中,是与其研究范围和领域、观念和方法以及其学科位置关联紧密的系统问题。五四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并未在后五四时期的古典文论研究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道”与“势”的优势更能尊重古典文论研究对象的... 技术分析在古典文论研究中,是与其研究范围和领域、观念和方法以及其学科位置关联紧密的系统问题。五四文化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并未在后五四时期的古典文论研究中得以充分体现。虽然“道”与“势”的优势更能尊重古典文论研究对象的前现代特性,也能在对学科分化有所反思的潮流之下,提供别样的参照,但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术”的边缘化,降低了古典文论研究的学术含量,并导致其无法有效而彻底地回应内部的问题,也难以为周边学科提供知识与方法等层面的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分析 后五四时期 古典文论 古今之争
下载PDF
Charming ancient city: A fusion of classics and modernity
2
作者 Kim Nam Hyun 《Voice of Friendship》 2019年第1期28-29,共2页
I am Kim Nam Hyun from South Korea. I have worked at Shaoxing Zhejiang Yuexiu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Over the period, I have established profound friendships wi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I am Kim Nam Hyun from South Korea. I have worked at Shaoxing Zhejiang Yuexiu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for more than 10 years. Over the period, I have established profound friendships wi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college. It has been a great pleasure to see batch after batch of students graduate from the school and start their professional care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ION classics and modernity Charming ancient CITY
原文传递
杂病证治的古与今
3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3-67,共5页
杂病证治的临床模式最初在热病中留有痕迹,以后逐渐形成专门领域,并另立脏腑用药的规矩,最后建立的是病证与理法方药体系。如今,中医在注重理法方药传承、临床经验交流的同时,也注意摸索对现代疾病的辨治规律和专门方药。
关键词 杂病 中医经典 证候 临床治疗 古代格局 现代变化
下载PDF
经典名方当归饮子的关键信息考证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妮 吴承艳 +1 位作者 施庆武 王梓禾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4期888-899,共12页
经典名方当归饮子首见于宋代《严氏济生方》,全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荆芥穗、防风、白蒺藜、何首乌、黄芪、甘草组成,主治血脉不理、内蕴风热所致的疮疥、赤疹㾦㿔。当归饮子历代文献记载丰富,后世医家将此方广泛运用于各类常... 经典名方当归饮子首见于宋代《严氏济生方》,全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荆芥穗、防风、白蒺藜、何首乌、黄芪、甘草组成,主治血脉不理、内蕴风热所致的疮疥、赤疹㾦㿔。当归饮子历代文献记载丰富,后世医家将此方广泛运用于各类常见的皮肤疾病中,临床价值毋庸置疑。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当归饮子的古今文献,考证该方历史源流、病机与方义内涵、药材基原与炮制、药物剂量、煎服方法等关键信息,以期为当归饮子复方制剂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当归饮子 《严氏济生方》 古今文献 关键信息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华医典》消渴病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甜 高思华 +4 位作者 张诗扬 赵丹丹 徐冰蕊 赵智宇 郭凤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433-3443,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消渴病的证候分布、治法特点和用药规律等。方法:以《中华医典》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治疗消渴病的文献为数据源,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利用多种方法挖掘消渴病的证治思路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3条文献,药物49...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消渴病的证候分布、治法特点和用药规律等。方法:以《中华医典》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治疗消渴病的文献为数据源,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利用多种方法挖掘消渴病的证治思路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3条文献,药物497味。得到7个核心证候社团和5个治法社团,前3位分别为热盛阴虚(26.21%)、气阴两虚证(11.70%)和肾阴虚证(9.57%),最常用的治法为清热养阴(15.3%)、益气养阴(11.1%)、滋补肾阴(5.2%)。得到高频药物20味,依次是麦冬、甘草、人参、茯苓等;药物以寒、平、甘为主,归经以肺、肾、胃、脾为主;配伍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人参-麦冬、天花粉-麦冬、人参-甘草等。得到中药聚类3组;中药社团3个;配伍规律50条。结论:热盛阴虚、气阴两虚、肾阴虚证为消渴病的常见证型,清热养阴、滋阴补肾、健脾益气法及相应中药在治疗消渴病中较为常用。另外,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和分析古代文献,为现代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典》 古今医案云平台 消渴病 证候 用药规律 证治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论古文经学对两汉文风的影响
6
作者 贾瑶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66-76,共11页
经学在两汉达到了高度繁荣,古文经学作为经学的重要一派,其发展深刻影响了同时代文学的发展。古文经学家对待经典的历史态度与训诂方法反映在文学上,表现为汉代史传文学史学色彩的强化,语言趋于辞赋化、典雅化,并以复古为旗帜推动文学... 经学在两汉达到了高度繁荣,古文经学作为经学的重要一派,其发展深刻影响了同时代文学的发展。古文经学家对待经典的历史态度与训诂方法反映在文学上,表现为汉代史传文学史学色彩的强化,语言趋于辞赋化、典雅化,并以复古为旗帜推动文学的革新。古文经学的理性独立精神,加强了文学的批判性与现实性,促进作家个性风格的张扬。古文经学简练畅达的解经方式促进了汉大赋向抒情小赋的文体转变。古文经学提倡通达,带动了文学朝着丰富化、多样化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文学风格 两汉 今文经学
下载PDF
The Modernity of the Ancient-Style Verse
7
作者 YANG Zhiyi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年第4期551-580,共30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ylistic innovations in the Ancient-Style Verse (gutishi 古体诗),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subgenre ofgexing 歌行, from the Late Qing to the 1930s and 1940s. It argues that the relative f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tylistic innovations in the Ancient-Style Verse (gutishi 古体诗),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subgenre ofgexing 歌行, from the Late Qing to the 1930s and 1940s. It argues that the relative free prosody of the Ancient-Style allowed innovation disguised as restoration. Yet, instead of being the prelude to modem vernacular poetry, the innovations in this genre may have found an end in themselves--namely, creating a style of verse which showed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modern elements and deliberate stylistic archaism. Its lyric archaism and innovation were formulated in dialectical terms, which have been frequently evoked in the reformative moment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new gexing style through the close reading of a few gexing poems by Huang Zunxian 黄道宪 (1848-1905), Liang Qichao 梁启超 (1873-1929), Lin Gengbai 林庚白 (1896-1941), and Liu Yazi 柳亚子 (1887-1958). Given the rise of vernacular poetry since 1917, the poems of Lin and Liu may be called the Classicist Verse, which represents the author's conscious choice to elaborate on the subject matter using a particular classical genre, when other modern genres are available. In the end, I will also discuss the gexing style verses by Li Sichun 李思纯 in the translation of multi-stanza European poetry, as a practice in accord to the indigenization agenda of the Critical Review magaz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ric Classicism ancient-Style Verse modernity gexing HuangZunxian Liang Qichao Wang Lixi Lin Gengbai Liu Yazi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承学 沙红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23,共10页
文章借用西方文学的“正典”(canon)研究为视点,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通过对经典的形成、经典的品质、经典的类型、经典的影响等几个中心问题的梳理,该文尝试呈现古代文学经典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实践及其在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中的... 文章借用西方文学的“正典”(canon)研究为视点,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通过对经典的形成、经典的品质、经典的类型、经典的影响等几个中心问题的梳理,该文尝试呈现古代文学经典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实践及其在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从更宽广的现代学的语境与问题出发,把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为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张力的古典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学经典 现代学
下载PDF
高校校训的尚古与维新 被引量:3
9
作者 倪筱荣 杨兴华 《高校教育管理》 2011年第3期25-29,共5页
我国校训发端就存在尚古与维新两种倾向。高校校训尚古,便于将古代文化引入作为宏大宽阔的文化叙事背景,彰显高校人文内涵之深厚,使得校训典雅厚重。高校校训尚古与中国文人的尚古情结有关。我国高校众多,高校校训很难避免同质化;而高... 我国校训发端就存在尚古与维新两种倾向。高校校训尚古,便于将古代文化引入作为宏大宽阔的文化叙事背景,彰显高校人文内涵之深厚,使得校训典雅厚重。高校校训尚古与中国文人的尚古情结有关。我国高校众多,高校校训很难避免同质化;而高校校训的尚古与维新相比,后者更容易同质化。尚古却不囿古,结合高校学科背景或专业特点,在尚古中出新,是今后高校校训拟订的成功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校训 尚古 维新
下载PDF
西方经典教育的历史、模式与经验--以美国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晨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7,共9页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 现代美国组织化经典教育起源于哥伦比亚大学名著课程,并通过名著阅读运动逐渐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经典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其与西方现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变迁反思的复杂关系,在其背后隐含着古今之争以及理性进步主义,历史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三种立场。这三种立场影响了经典教育的存毁、经典著作的选择及理解方式和经典教育的模式,并演化出大众式和精英式的冲突。经典教育重点在于理解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冲突,从而选择自己的立场,并理解这一立场与现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教育 古今之争 名著阅读运动 相对主义
下载PDF
西汉景武之世的河间学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成祖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198,共6页
西汉景武之世的河间学术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从子学时代向经学时代过渡的重要学术集团。因儒学长期被压抑,河间以官方的身份高举“六艺”,广招学士,吸引大批儒者前来,风云际会,相互激荡,遂形成了河间学术的盛况;同时, 可能还有汉景帝朝出... 西汉景武之世的河间学术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从子学时代向经学时代过渡的重要学术集团。因儒学长期被压抑,河间以官方的身份高举“六艺”,广招学士,吸引大批儒者前来,风云际会,相互激荡,遂形成了河间学术的盛况;同时, 可能还有汉景帝朝出于国家向礼乐文治转变的长远考虑而给予的支持。而游学河间的“俊雄众儒”,除所熟知的毛公、贯公外,董仲舒、孔安国等可能也到了河间。由于河间与武帝朝从建国方略、礼乐政策、帝位之争等方面都存在很深的矛盾,遂遭到武帝朝的打压,在这个过程中河间出现了今学和古学的分化。这种分化,恰恰反映了朝政的路线之争;后世学者不追宗溯源,遂坠入今古文之争的误区。河间与汉武帝朝的矛盾最终以献王的死为消解,而河间学术也随之而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间献王 河间学术中心 河间学者 今古文经学
下载PDF
古今之争与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之衰落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颖 《美育学刊》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在17世纪末的法国,受意大利知识界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饱学之士都卷入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论争。这场论争史称"古今之争"(Querelles des anciens et des modernes)。随着分裂的加深和公开化,王家学院出现两个阵营:崇古派与厚今派... 在17世纪末的法国,受意大利知识界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饱学之士都卷入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论争。这场论争史称"古今之争"(Querelles des anciens et des modernes)。随着分裂的加深和公开化,王家学院出现两个阵营:崇古派与厚今派。这场文人战争牵涉诸多复杂问题,甚至卷入私人恩怨。因此,后世对之历来褒贬不一,甚至对其研究价值亦无定论。现通过追溯古今之争法国战场(尤其是第一阶段)的始末,阐述两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尝试解释古典主义美学之衰落与这场文人战争的关联,并认为它是17、18世纪交替时期法国古典主义文化衰败的表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之争 古典主义 美学 法国
下载PDF
今、帛、竹书《周易》与今、古文问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大钧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共6页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X",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周易》 楚竹书《周易》 今本《周易》 今文经 古文经 熹平石经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儒家经典研究述略——以六经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为中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4,共6页
围绕着六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等问题,20世纪上半期的儒家经典研究大体上走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表现为今古文经学之争的余波;第二个阶段是20至40年代,表现为实证主义、疑古思潮和唯物史观兴起... 围绕着六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和性质等问题,20世纪上半期的儒家经典研究大体上走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阶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表现为今古文经学之争的余波;第二个阶段是20至40年代,表现为实证主义、疑古思潮和唯物史观兴起并产生重大影响。20世纪上半期学人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考索,使儒家经典的成书年代、作者及性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清理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期 六经 孔子 今古文经学之争 实证主义 疑古思潮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尚书》辨伪与清今文经学——《尚书》辨伪与清今文经学及近代疑古思潮研究(上) 被引量:5
15
作者 邱志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61-271,共11页
清今文经学的复兴及近代疑古思潮的蔚成大国是由历代学者《尚书》辨伪研究所催发的。由疑文献之伪进到疑史实之伪,至康有为乃谓尧舜、三代历史不可信。近代胡适、顾颉刚援实验主义方法而承其绪,更以全部古史皆伪。由于《尚书》辨伪的影... 清今文经学的复兴及近代疑古思潮的蔚成大国是由历代学者《尚书》辨伪研究所催发的。由疑文献之伪进到疑史实之伪,至康有为乃谓尧舜、三代历史不可信。近代胡适、顾颉刚援实验主义方法而承其绪,更以全部古史皆伪。由于《尚书》辨伪的影响,适会近代中国中西思想交汇,中国传统史学自疑古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而这一过程是以科学化为实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辨伪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疑古思潮 史学的现代转型 史学科学化
下载PDF
论中医类书《医部全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明 郭瑞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20-421,共2页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 《医部全录》为《古今图书集成》的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医学类书。全书内容包括医经注释、诊法、脏腑身形、各科疾病的理论经验,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记事和名医传等,内容丰富,眉目清楚,是一部常用的中医工具书,对医学工作者学习和研究中医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类书 《医部全录》 医经注释 诊法
下载PDF
对近代先驱地理学家徐霞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希贤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46-252,共7页
本文回顾了400年来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五个阶段:近代启蒙地理学探索;对散失游记重新搜集整理;用近代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放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背景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全面综合的研究。评价了各阶段主要研究者的重要贡献。展... 本文回顾了400年来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的五个阶段:近代启蒙地理学探索;对散失游记重新搜集整理;用近代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放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背景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全面综合的研究。评价了各阶段主要研究者的重要贡献。展望了今后开拓的新领域,再现当时的地理环境,找出其中演化趋势;并阐述了发掘徐霞客精神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家 近代 研究 徐霞客
下载PDF
论龚自珍的《春秋》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亦 申占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8-20,共13页
龚自珍长于诗文、政论,然其学术根柢则在《春秋》,实属晚清今文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述多不存于世,今据其所见文字而论其《春秋》学,或可见其思想之大概,并重点考察了其"《春秋》决狱"的思想。由此可见,其学术不仅上承汉... 龚自珍长于诗文、政论,然其学术根柢则在《春秋》,实属晚清今文经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述多不存于世,今据其所见文字而论其《春秋》学,或可见其思想之大概,并重点考察了其"《春秋》决狱"的思想。由此可见,其学术不仅上承汉以来公羊学者的经世传统,而且,对于晚清今文学的转向,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经学 《春秋》 公羊 今文 古文
下载PDF
官绅合作与学脉传承:民初四川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嬗替进程(1912—1914)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书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21,共11页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 清季四川存古学堂在民初变体为当时川省唯一的专门性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是蜀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清季民初四川朝野除政治对立和抗争外,在文教事业上还有通力合作的一面。对这一过程作一考察可以从学术机构变迁的角度增进我们对近代蜀学传承和演变的认知,而从省一级的"地方"视角考察清季民初的社会、文化与学术,应可推进对那一时代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国学院 四川存古学堂 保存国粹 官绅合作 近代蜀学
下载PDF
评《<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小朋 杨波林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1-93,共3页
方言文学的今译与翻译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关注了方言古籍今译的问题和形态。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丰富了方言翻译与古籍今译的实践,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从学术的角度来看... 方言文学的今译与翻译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关注了方言古籍今译的问题和形态。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丰富了方言翻译与古籍今译的实践,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为两种不同的翻译形态做出了新的解释,也为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基于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的中文今译和英文外译两个层面,本书涉及古籍今译的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认知问题和形态比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 方言 古籍今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