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lic Copper(Ⅱ), Nickel(Ⅱ) and Cobalt(Ⅲ) Complexes with DNA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节圣 牛淑妍 +2 位作者 接贵芬 李雪梅 瞿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57-263,共7页
Mononuclear copper(Ⅱ), nickel(Ⅱ) and cobalt(Ⅲ)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lic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and spectroscop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Mononuclear copper(Ⅱ), nickel(Ⅱ) and cobalt(Ⅲ)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lic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and spectroscop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ree complexes could interact with DNA mainly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lic cobalt(Ⅲ) complex with DNA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 lic cobalt(Ⅲ) complex could interact with DNA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to form a 1 : 1 DNA association complex with a binding constant of 7.50 ×10^3 L·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Ⅱ) nickel(Ⅱ) cobalt(Ⅲ) complexes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lic ligand dna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A Novel Mono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Crystal Structure and DNA Cleavage Ability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红 李木子 +2 位作者 潘志权 黄齐茂 胡学雷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2-317,共6页
The reaction of N-tosylatirdine with 1,2-diaminopropane in dry benzene solution yields an intermediate H2L, N,N,N',N'-tetrakis(2-(p-tolylsulfonyl)aminoethyl) propane-1,2-diamine. The mononuclear copper(Ⅱ) com... The reaction of N-tosylatirdine with 1,2-diaminopropane in dry benzene solution yields an intermediate H2L, N,N,N',N'-tetrakis(2-(p-tolylsulfonyl)aminoethyl) propane-1,2-diamine. The mono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CuLH2O]·H2O,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between the intermediate and copper(Ⅱ) in absolute methanol. The complex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UV-vis and X-ray diffra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crystal crystallizes in the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bca with a = 15.589(1), b = 21.897(2), c = 27.645(2) A, V = 9436.4(1)A^3, Dc = 1.352 g/cm^3, Z = 8, Mr = 960.68, F(000) = 4040, μ(MoKa) = 0.698 mm-1, S = 0.98, R = 0.0537 and wR = 0.1180 for 5804 observed reflections (I 〉 2σ(I)).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 one-dimensional chain is formed by abundant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s.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omplex with DNA was monitored using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lex can transform the supercoiled to nicked and liner forms, and has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cleavag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 dna cleavageactivity
下载PDF
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and DNA-binding Properties of a New Copper(Ⅱ) Schiff Base Complex 被引量:1
3
作者 秦蓓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187-1193,共7页
A new asymmetric bidentate copper(Ⅱ) complex,CuL 2(HL=2-((E)-(4-bromophenylimino)methyl)-6-bromo-4-chlorophenol),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 A new asymmetric bidentate copper(Ⅱ) complex,CuL 2(HL=2-((E)-(4-bromophenylimino)methyl)-6-bromo-4-chlorophenol),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 1 /c with a=11.218(3),b=9.355(3),c=13.449(4),β=108.722(4)°,V=1336.8(6)3,Z=2,Dc=2.008 g/cm 3,μ(MoKα)=7.024 mm-1,F(000)=806,S=0.999,the final R=0.0342 and wR=0.0641for2611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The central copper(Ⅱ) is four-coordinate and bonds to two nitrogen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two Schiff base ligands.The complex is linked into a two-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by weak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In addition,DNA-binding properties of the metal complex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pectrometric titrations and viscosity measure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 binds with calf-thymus DNA(CT-DNA),presumably via a partial intercalative mode.The intrinsic binding constant of the Cu(Ⅱ) complex with DNA is 7.335×10 3 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stal structure 2-((E)-(4-bromophenylimino)methyl)-6-bromo-4-chlorophenol copper(Ⅱ) complex calf-thymus dna partial intercalative mode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Crystal Structure and Initial DNA Binding Interaction of Two Cu(Ⅱ) Complexes with 4,5-Diazafluoren-9-one
4
作者 宋艳虹 张荣兰 +4 位作者 孙庆津 许占位 高全昌 刘华强 赵建社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508-1513,共6页
Two new complexes [Cu(dafo)2(en)](ClO4)2·2H2O (en=NH2CH2CH2NH2) 1 and [Cu(dafo)2(dap)](ClO4)2·2H2O [dap=NH2CH2CH(CH3)NH2] 2 (dafo=4,5-diazafluoren-9-o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 Two new complexes [Cu(dafo)2(en)](ClO4)2·2H2O (en=NH2CH2CH2NH2) 1 and [Cu(dafo)2(dap)](ClO4)2·2H2O [dap=NH2CH2CH(CH3)NH2] 2 (dafo=4,5-diazafluoren-9-o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UV spectra. Meanwhile, the complex 1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initial DNA binding interactions of the complexes 1 and 2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V spectra, emission spectra and cyclic voltammogram. Concluding the results of three methods used to measure the interaction of complexes 1 and 2 with DNA, the action mode of the two complexes with DNA is intercalation, and character of ligands and steric effect may affect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omplexes with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Ⅱ)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initial dna binding interaction
原文传递
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铜髤配合物的结构、抗菌活性及DNA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区志镔 黄山华 +2 位作者 傅夏兵 朱丽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7-1024,共8页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 24(6)nm;b=1.248 31(7)nm,c=2.157 27(11)nm;β=108.657(3)°;Z=4,V=2.501 0(2)nm3,R1=0.054 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 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dna
下载PDF
Cu(phen)_2^(2+)与6-羟基嘌呤及DNA的相互作用
6
作者 刘彩红 李红 秦坤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方法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电化学实验、电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技术研究了Cu(phen)_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羟基嘌呤(6-HX)及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Cu(phen)_2^(2+)... 目的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方法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电化学实验、电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技术研究了Cu(phen)_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羟基嘌呤(6-HX)及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Cu(phen)_2^(2+)与6-HX发生了较弱的相互作用,其作用产物与DNA间也存在较弱的相互作用。结论在此作用体系中Cu(phen)_2^(+2)、6-HX、Cu(phen)_2^(2+)·6-HX复合物间可能存在如下平衡:Cu (phen)_2^(2+)+6-HX(?)Cu(phen)_2(2+)·6-HX复合物,少量DNA的存在可以加速Cu(phen)_2^(2+)·6-HX复合物的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6-羟基嘌呤 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含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及甘氨酸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DNA作用(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雪梅 区志镔 +4 位作者 陈实 熊亚红 周晓华 刘海峰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67-2673,共7页
以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PZTA)及甘氨酸为配体与高氯酸铜作用合成了配合物[Cu(H2O)(Gly)(PZTA)]ClO4(Gly=甘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测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配合物... 以2,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PZTA)及甘氨酸为配体与高氯酸铜作用合成了配合物[Cu(H2O)(Gly)(PZTA)]ClO4(Gly=甘氨酸根)。通过元素分析、测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189 6(3)nm,b=1.308 3(2)nm,c=1.465 4(4)nm,β=131.467(3)°,晶胞体积:V=3.145 6(9)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8,Dc=1.876 g.cm-3,最后的残差因子:R1=0.037 4,wR2=0.100 9。应用紫外光谱、溴化乙锭荧光探针及粘度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主题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 4-二氨基-6-(2′-吡嗪)-均三嗪 甘氨酸 晶体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桂云 焦奎 +2 位作者 李延团 任勇 张旭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Cu2(Hdmg)4]与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pH、温度、离子强度和配合物浓度等因素对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碱基结合形成非电活...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Cu2(Hdmg)4]与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pH、温度、离子强度和配合物浓度等因素对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碱基结合形成非电活性物质,使溶液中游离配合物的浓度降低,配合物的峰电流减小.单链DNA(ssDNA)充分暴露的碱基使其与配合物的结合能力大于双链DNA(dsDNA).Cu2(Hdmg)4与ssDNA和dsDNA的结合比分别为2∶1和1∶1,结合常数分别为3.56×109和2.75×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丁二酮肟 dna 循环伏安法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希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康敬万 周红艳 +1 位作者 武国凡 卢小泉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63-68,共6页
用L-半胱氨酸、水杨醛和醋酸铜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铜(Ⅱ)配合物(Cu(Ⅱ)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黏度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希夫碱铜(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是插入和吸附的混合模式,测得Cu(... 用L-半胱氨酸、水杨醛和醋酸铜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铜(Ⅱ)配合物(Cu(Ⅱ)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黏度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希夫碱铜(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是插入和吸附的混合模式,测得Cu(Ⅱ)L与CT DNA的键合常数是1.63×104L/mol.该配合物与单链DNA和双链DNA有不同的电化学性质,利用这种性质可以作为识别dsDNA和ssDNA的探针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 铜(Ⅱ)配合物 合成 表征 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两种三齿多吡啶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庆斌 曾锡瑞 +3 位作者 倪春林 李智斌 庄楚雄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本文合成了2个三齿多吡啶铜(Ⅱ)配合物[Cu(phpi)Cl2]·H2O和[Cu(tpy)Cl2]·2H2O(phpi=2-(苯并咪唑基-2)-1,10-邻菲咯啉,tpy=2,2:6′,2″-三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 本文合成了2个三齿多吡啶铜(Ⅱ)配合物[Cu(phpi)Cl2]·H2O和[Cu(tpy)Cl2]·2H2O(phpi=2-(苯并咪唑基-2)-1,10-邻菲咯啉,tpy=2,2:6′,2″-三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三齿配合物 2 2:6 2″-三联吡啶 2-(苯并咪唑基-2)-1 10-邻菲咯啉 dna
下载PDF
二(2,3-二氨基吩嗪)合铜配合物的合成及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荧光光谱研究
11
作者 袁显龙 汪庆祥 +1 位作者 焦奎 李奇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471-475,共5页
溶剂热法合成了二(2,3-二氨基吩嗪)合铜配合物[Cu(DAP)2]2+,并用元素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6.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 溶剂热法合成了二(2,3-二氨基吩嗪)合铜配合物[Cu(DAP)2]2+,并用元素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6.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配合物在-0.04 V和-0.13 V处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dsDNA)或单链DNA(ss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且峰电位负移,表明二者之间可能主要存在静电作用,但铜配合物与dsDNA的相互作用强于与ssDNA的相互作用,可用于识别dsDNA和ssDNA。通过dsDNA加入前后峰电流的变化,计算得出配合物与dsDNA结合位点n=2.5,结合常数K=4.07×104L.mol-1。在荧光光谱图上,加入DNA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降低,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验证了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2 3-二氨基吩嗪 铜配合物 相互作用 电化学
下载PDF
Cu(phen)_2^(2+)与6-巯基鸟嘌呤的相互作用
12
作者 刘彩红 秦坤 +3 位作者 贾宝秀 李玉琴 李珂 李红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为新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方法在Tris-NaC 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电化学实验、电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鸟嘌呤(6-TG)的相互作用。结果Cu(phen)22+与6-TG发生了... 目的为新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方法在Tris-NaC 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电化学实验、电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鸟嘌呤(6-TG)的相互作用。结果Cu(phen)22+与6-TG发生了明显的相互作用。一定量的6-TG存在时,Cu(phen)22+在铂电极上呈现的还原峰峰电位明显负移,峰电流明显减小;且Cu(phen)22+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明显的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结论Cu(phen)22+与含巯基的嘌呤类物质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6-巯基鸟嘌呤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硫代二草酰二(3,5-二甲基嘧啶)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13
作者 李芬芳 刘秀萍 +1 位作者 张爱华 金龙飞 《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18-20,共3页
以4,6-二甲基-2-巯基嘧啶和草酰氯为原料合成了硫代二草酰二(3,5-二甲基嘧啶)(L)及其锰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锰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锰配合物的阳离子与DNA磷酸基团的氧... 以4,6-二甲基-2-巯基嘧啶和草酰氯为原料合成了硫代二草酰二(3,5-二甲基嘧啶)(L)及其锰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锰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锰配合物的阳离子与DNA磷酸基团的氧负离子形成静电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6-二甲基-2-巯基嘧啶 硫代二草酰二(3 5-二甲基嘧啶) 锰配合物 合成 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一种希夫碱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洪芳 胡乃梁 +1 位作者 毕建洪 李劲友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设计合成一种希夫碱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水杨亚胺(L)及其铜的配合物Cu(L),运用红外、紫外、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在pH=7.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Cu(L)与DNA的... 设计合成一种希夫碱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水杨亚胺(L)及其铜的配合物Cu(L),运用红外、紫外、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在pH=7.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Tris-HCl)中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Cu(L)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配合物Cu(L)与DNA的作用模式是插入式模式,测得Cu(L)与DNA的结合常数为K=2.0×104mol.L-1,线性相关系数r=0.999 5,并且还用不同的离子强度和不同的浓度[Fe(CN)6]4-对Cu(L)配合物与DNA体系的荧光光谱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其相互作用模式是插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夫碱 铜配合物 合成 表征 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Cu(Ⅱ)联咪唑硝基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CT-DNA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航天 范倩倩 +1 位作者 李焱 杨莉宁 《云南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30-32,共3页
以联咪唑硝基衍生物(NO_(2)Me_(2)biim)为配体,通过直接法合成了其铜(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体NO_(2)Me_(2)biim... 以联咪唑硝基衍生物(NO_(2)Me_(2)biim)为配体,通过直接法合成了其铜(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体NO_(2)Me_(2)biim及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配体NO_(2)Me_(2)biim和配合物与CT-DNA分别以典型插入和部分插入模式进行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咪唑硝基衍生物 Cu(Ⅱ)配合物 dna相互作用
下载PDF
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及甘氨酸根铜(Ⅱ)配合物的合成、DNA结合及抗癌活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莫慧雯 刘雅娴 +2 位作者 蔡戴宏 沈芳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7-484,共8页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的铜(Ⅱ)混配配合物[Cu(HPBM)(Gly)(H_2O)]ClO_4·0.5H_2O(HPBM=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Gly=甘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的铜(Ⅱ)混配配合物[Cu(HPBM)(Gly)(H_2O)]ClO_4·0.5H_2O(HPBM=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Gly=甘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ESIMS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沟槽结合的方式与DNA作用。应用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Eca-109、HeLa和A549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范围为6.4~8.5μmol·L^(-1)。尤为重要的是,通过AO/EB双染法、单细胞凝胶电泳、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等揭示了配合物通过DNA结合及线粒体功能失调途径诱导Eca-109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髤配合物 5-甲基-2-(2′-吡啶基)苯并咪唑 甘氨酸 dna结合 抗癌作用
下载PDF
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DNA作用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蔡戴宏 莫慧雯 +1 位作者 何良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4,共11页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Cu(HPBC)(L-Phe)(H2O)]Cl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 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合成了以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为主配体、L-苯丙氨酸根为辅助配体的三元混配铜(Ⅱ)配合物:[Cu(HPBC)(L-Phe)(H2O)]ClO4(简称为1,HPBC=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L-Phe=L-苯丙氨酸根)。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测定和电喷雾质谱等手段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具有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并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分子对接等方法揭示了配合物主要以插入作用的方式与小牛胸腺DNA(CT-DNA)结合。配合物对被测微生物(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及癌细胞(SGC-7901、Bel-7402、HeLa和A549)显示出良好的抗菌和细胞毒活性(IC50=1.69~2.50μmol·L^-1)。最重要的是,通过确定细胞的形态变化(AO/EB双染法)及细胞周期测定分析,揭示了配合物1通过DNA结合的途径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5-氯-2-(2’-吡啶基)苯并咪唑 L-苯丙氨酸 dna作用 抗菌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席夫碱铜配合物合成及与DNA/蛋白质作用的研究
18
作者 李梅 黄书娟 +1 位作者 叶诚 黄珊珊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0-34,共5页
利用2-吡啶甲醛、N,N-二甲基乙二胺制备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方锥构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 利用2-吡啶甲醛、N,N-二甲基乙二胺制备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方锥构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且配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机制,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dna HS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双吗啉取代吡啶锌和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活性初步研究
19
作者 汪清清 潘耀 +3 位作者 游双 黄鑫 熊衍才 王小波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研究双吗啉取代吡啶锌、铜配合物(Mor_(2)-Py-Zn和Mor_(2)-Py-Cu)的合成,并探讨其抗癌活性。方法以进入临床试验的拮抗剂AMD3100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Mor_(2)-Py-Zn和Mor_(2)-Py-Cu,并以高分辨质谱法对它们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 目的研究双吗啉取代吡啶锌、铜配合物(Mor_(2)-Py-Zn和Mor_(2)-Py-Cu)的合成,并探讨其抗癌活性。方法以进入临床试验的拮抗剂AMD3100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Mor_(2)-Py-Zn和Mor_(2)-Py-Cu,并以高分辨质谱法对它们进行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形态学和MTT实验探索配合物对胶质瘤细胞的毒活性。结果Mor_(2)-Py-Zn的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吡啶N、两个吗啉N及两个硝酸根的O原子与Zn^(2+)形成了N3O2五配位的三角双锥构型。Mor_(2)-Py-Zn和Mor_(2)-Py-Cu均与CT-DNA在溶液中有一定的相互作用。Mor_(2)-Py-Zn和Mor_(2)-Py-Cu对U87的抑制活性都较弱,而对于U251则能显著抑制其增殖。MTT实验表明,Mor_(2)-Py-Zn和Mor_(2)-Py-Cu对于U251细胞的IC_(50)分别为18.11μmol/L和14.66μmol/L。结论Mor_(2)-Py-Zn和Mor_(2)-Py-Cu均表现出对U251胶质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具有继续深入研究其抗癌机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铜配合物 抗癌 人胶质瘤细胞 dna相互作用 晶体结构
下载PDF
Cu(phen)_2^(2+)与6-巯基嘌呤及DNA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彩红 李红 +1 位作者 李洪清 张全新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2-708,共7页
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分析、溴化乙锭荧光分析、粘度测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及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与6MP发生了明显的... 在TrisNaCl(pH=7.2)缓冲溶液中,应用伏安法、电子吸收光谱分析、溴化乙锭荧光分析、粘度测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了Cu(phen)22+(phen=1,10邻菲咯啉)与6巯基嘌呤(6MP)及DN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与6MP发生了明显的相互作用,其作用产物不仅与小牛胸腺DNA具有更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在H2O2和抗坏血酸存在下对质粒pBR322DNA具有更强的断裂能力,与DNA的作用模式可能为部分插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6-巯基嘌呤 dna 相互作用 小牛胸腺dna 6-巯基嘌呤 相互作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 吸收光谱分析 PBR322 作用模式 缓冲溶液 荧光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