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ad isotopic systematics for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in basaltic lavas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SW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rce of copper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Qia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9年第1期1-18,共18页
The Emeisha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which is widespread in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of Southwest China, is the volcanic product of a Permian mantle plume, and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as... The Emeishan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which is widespread in Yunnan,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of Southwest China, is the volcanic product of a Permian mantle plume, and native copper-chalcocite mineraliz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basalt is very common in the border area of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The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tuff intercalation and terrestrial sedimentary rock intercalation 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the main period of basalt eruption. The orebodi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ratigraphic position and faults. Metal ore minerals in the ores are mainly native copper, chalcocite and tenorite, with small amounts of chalcopyrite, bomite, pyrite and malachite, and sometimes with large amounts of bitumen, carbon and plant debris. Several decades of or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neighboring areas of the two provinces, while most of them are small-scale deposits or only ore occurrences. By comparing the lea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ores with that of the wall-rocks, cover and basement rocks of various periods, the source of copper in this type of ore deposit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ores from ten deposits is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iliceous-argillaceus rocks of the Upper Permian Xuanwei Formation, limestones of the Lower Permian Series and Carboniferous, Cambrian sandstone-shale and recta-sedimentary rock and dolomite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Meso-Proterozoic Kunyang Group. This indicates that ore lead was derived neither from the cover rock nor from the basement rocks; (2) Although the Neo-Proterozoic Siman dolomite and silicalite, and dolomit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Kunyang Group are similar in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to the ores, lead and copper contents in these rocks are very low and they have not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opper mineralization; (3) The ores have the sam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 as the basalt, the latter being enriched in copper. These facts indicate that lead and copper were derived from the basalt.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 and the geological-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deposits, it is suggested that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leached out from the basalt. The thickness and buried depth of the basalt and regional tectonic dynamics can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copper deposits. Therefore, exploration for this type of ore deposit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areas from western Yunnan to western Sichuan, where there are developed basalts of great thickness, with extensive tectonic movement and magmat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自然铜-辉铜矿 矿床 成矿
下载PDF
峨眉山玄武岩组铜矿化与层位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正伟 程占东 +3 位作者 朱炳泉 张乾 朱笑青 胡耀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3-508,共6页
根据地球化学急变带控矿的分带性规律 ,在滇黔边界发现了新类型的铜矿化及工业矿体找矿线索。铜矿化一般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 ,二者之间难于识别 ,铜矿物以自然铜和黑铜矿为主 ,赋存于特定的熔结凝灰岩、火山凝灰角砾岩层位 ,形... 根据地球化学急变带控矿的分带性规律 ,在滇黔边界发现了新类型的铜矿化及工业矿体找矿线索。铜矿化一般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 ,二者之间难于识别 ,铜矿物以自然铜和黑铜矿为主 ,赋存于特定的熔结凝灰岩、火山凝灰角砾岩层位 ,形成作用与有机质有关 ,很可能形成一种新的铜矿工业类型。基于野外调研和室内岩矿鉴定 ,按铜矿化的矿物组合及赋存特点 ,初步划分为 :硅质沥青铜矿化 ;次生氧化、硫化物铜矿化 ;团块浸染状自然铜矿化 ;热液蚀变沸石化型黑铜矿化 ;凝灰角砾岩型黄铜矿化和碳质、硅化木铜矿化等 6种铜矿化类型。这些矿化类型分别与相应的玄武岩组韵律层相对应 ,其中 ,沥青质铜矿化类型在区域上分布广泛 ,沥青广泛充填于熔结凝灰岩的气孔和含矿凝灰岩、碳泥质岩石破碎带中 ,自然铜、黑铜矿等矿物赋存于硅质沥青岩中 ,矿化层稳定 ,找矿标志明显 ,具有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意义和找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玄武岩 贵州 云南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蚀变特征 被引量:27
3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3 位作者 徐章宝 陈毓川 张长青 许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2,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 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化具层控特征 ,主要发育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第四岩性段下部。矿化主岩为玄武岩流顶部的淬碎玄武质角砾岩和玄武岩流之间的含炭沉积岩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然铜及其表生氧化产物黑铜矿、赤铜矿、孔雀石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沥青、炭质物、石英、沸石、方解石、绿帘石等 ,此外还有少量绿泥石、钠长石、铁阳起石、榍石、辉铜矿、硅孔雀石、铜蓝、褐铁矿等。以玄武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沥青 +石英及不含沥青等有机质的自然铜 +石英 +绿帘石 ,以含炭沉积岩为主岩的铜矿石典型矿物组合为自然铜 +炭质物 +沸石 +石英 (+辉铜矿 ) ;原生铜矿化有 2个期次 :早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前 ,晚期铜矿化发生于有机质流体贯入之后。该类铜矿化的同生火山热液特征不明显 ,以后生热液矿化为主。淬碎玄武质角砾岩不仅是有机流体的良好储层 ,也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就位空间 ,是铜矿化层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机流体及含碳沉积岩中碳质为成矿物质以自然铜形式沉淀提供了还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矿化 成矿作用 沥青 炭质物
下载PDF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83
4
作者 张长青 毛景文 +4 位作者 吴锁平 李厚民 刘峰 郭保健 高德荣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48,共13页
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生产基地,目前在该成矿区已经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和矿点400多处。经过对比研究,这些矿床的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并... 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银、锗生产基地,目前在该成矿区已经发现大、中、小型铅锌矿床和矿点400多处。经过对比研究,这些矿床的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并伴随有强烈的白云岩化和方解石化,以低温、低盐度为特征,成矿时代可能为中生代,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本身。它们为受热对流循环流体经过成矿物质萃取、搬运和卸载而成矿,是大陆边缘造山带东侧伸展带中的产物,属于比较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MVT铅锌矿床 成矿过程 伸展 川滇黔地区 综述
下载PDF
滇西北雪鸡坪斑岩铜矿S,Pb同位素组成及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被引量:32
5
作者 冷成彪 张兴春 +4 位作者 王守旭 王外全 秦朝建 吴孔文 任涛 《矿物岩石》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8,共9页
雪鸡坪斑岩铜矿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带,其成矿斑岩为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研究对该矿区安山岩、矿化斑岩和矿石矿物系统进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3.1‰~+0.7‰,平均值为-1.1‰,... 雪鸡坪斑岩铜矿位于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义敦岛弧带,其成矿斑岩为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研究对该矿区安山岩、矿化斑岩和矿石矿物系统进行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3.1‰~+0.7‰,平均值为-1.1‰,与矿化斑岩的硫同位素组成(-1.4‰和-1.5‰)一致,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岩浆;δ34S黄铁矿(-1.8‰~+0.7‰,平均-0.5‰)>δ34S黄铜矿(-2.2‰~0.0‰,平均-1.2‰)>δ34S方铅矿(-3.1‰~-1.3‰,平均-2.4‰),硫同位素分馏基本达到平衡。矿石矿物(208Pb/204Pb=37.917~38.230,平均值38.075;207Pb/204Pb=15.528~15.614,平均值15.571;206Pb/204Pb=17.929~18.082,平均值17.981)与矿化斑岩(208Pb/204Pb=37.832、37.883,207Pb/204Pb=15.529、15.538,206Pb/204Pb=17.906、17.910)以及安山岩(208Pb/204Pb=37.816~37.884,207Pb/204Pb=15.549~15.562,206Pb/204Pb=17.845~17.919)的初始铅组成基本一致,变化范围较小,表明三者具有相同的来源;在铅构造模式图上,所有样品铅同位素均位于造山带演化线上或附近,在铅同位素源区判别图中,均落入造山带和下地壳区域,这表明Pb主要来源于壳幔混合。雪鸡坪铜矿S,Pb同位素组成共同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这种岩浆可能主要起源于俯冲洋壳板片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同位素 PB同位素 宽岩铜矿 雪鸡坪 滇西北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及成因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2 位作者 张长青 许虹 陈毓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9-526,共8页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型铜矿有两种产出状态 ,一类产于玄武岩中 ,另一类产于玄武岩喷发旋回之间的沉积夹层中。两类铜矿石中均发育有机质。本文通过反射率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等方法对该区玄武岩铜矿有机质的成熟度、组成、结构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铜矿石有机质的反射率为1.0 4 %~ 2 .172 % ;除个别样品外 ,n H/ n C值平均 0 .4 9,n O/ n C 值平均 0 .0 6 2 ,表明其有机质的成熟度均较高 ,有机质的物理性质及红外光谱特征也显示了这一点。 2有机质的组成以 C为主 ,其次为 H、O、N,两种铜矿石中有机质的 C、H、O元素含量类似 ,仅 N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 3有机质的结构中以羟基、烷烃、芳烃官能团为主 ,有时有 C=O官能团 ;羟基红外吸收峰强度大 ,表明有机质经历了强烈的热液流体交代作用。 4玄武岩中铜矿石沥青的δ1 3CV- PDB为- 2 7.3‰~ - 33.2‰ ,平均 - 31.97‰ ,沉积岩中铜矿石碳质的 δ1 3CV- PDB为 - 2 0 .2‰~ - 2 3.2‰ ,平均 - 2 2 .11‰ ,表明二者无明显成因联系 ,前者属腐泥型 ,为石油的遗迹 ,来自下部地层 ;后者为腐植型 ,来自原地沉积的陆生高等植物。两种铜矿石中不同来源有机质成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铜矿 有机质 沉积夹层
下载PDF
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及年代学约束 被引量:83
7
作者 韩润生 王峰 +4 位作者 胡煜昭 王学焜 任涛 邱文龙 钟康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771,共14页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同位素定年技术,提出冲断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与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其主体时代为印支晚期(2.0~2.3亿年)。研究认为,该期发生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是川-滇-黔接壤区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为印支晚期特提斯洋闭合与造山作用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前陆盆地诱发强烈的斜冲走滑,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构造带,并发生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该认识对深化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矿床成矿模型、优选找矿标志、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和实现找矿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年代约束 成矿构造动力学背景 会泽型(HZT)铅锌矿床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
下载PDF
川滇黔交界地区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韩奎 罗金海 +4 位作者 王宗起 闫全人 武昱东 张国锋 年秀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9-641,共13页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 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中普遍发育含矿角砾岩。文章综述了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在重点矿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之上,对川滇黔交界地区的铅锌矿床含矿角砾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含矿角砾岩显示张性角砾岩的特点,仅个别矿床同时出现挤压角砾岩。综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典型铅锌矿床的同位素测年数据,可大致推断出,从中二叠世茅口期以来该铅锌成矿区伸展构造至少有2期: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前或同时,即早二叠世/晚二叠世的升降运动(东吴运动)与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间,此次伸展作用形成的角砾岩为成矿流体提供了大量的容矿空间,并最终导致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并充填沉淀而形成角砾状或网脉状-脉状构造的矿石;另一期发生在铅锌矿化之后,即白垩纪—古近纪,发育一系列正断层,并有可能破坏了铅锌矿体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铅锌矿床 含矿角砾岩 构造意义 伸展作用 川滇黔交界地区
下载PDF
滇黔交界地区玄武岩铜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厚民 毛景文 张长青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4-23,33,共11页
为了探讨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的特征,对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3个成矿期次铜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气液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和均一温度、盐度测定,对古石油包裹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第1、2期次成矿... 为了探讨玄武岩铜矿成矿流体的特征,对滇黔交界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3个成矿期次铜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的气液包裹体进行了激光拉曼成分研究和均一温度、盐度测定,对古石油包裹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了成分鉴定。结果表明:第1、2期次成矿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小(一般5%~10%),w(NaCl)为8%~22%,气相为甲烷,液相为水,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为80℃~260℃;第2期次成矿流体除盆地卤水外,还有以古石油为代表的有机流体,古石油包裹体由液态烃、固体沥青和气相组成,均一温度变化大(30℃~290℃),液态烃以荧光性强的芳烃为主;第3期次成矿流体具有大气降水成因,其气液包裹体气液比一般为5%~10%,w(NaCl)<4%,无子晶及液相CO2,均一温度140℃~270℃,但以小于200℃为主。从第1期次到第3期次,成矿流体盐度逐渐降低,特别是第3期次的盐度非常低,但温度变化不明显。本区最重要的自然铜沉淀富集成矿是第2期次不同性质成矿流体混合或成矿流体与有机流体混合、有机质的还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包裹体 古石油包裹体 成矿流体 玄武岩铜矿 滇黔交界地区
下载PDF
滇-黔相邻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型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成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乾 王大鹏 +2 位作者 范良伍 朱笑青 张正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3,共6页
滇—黔相邻地区鲁甸—威宁一带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自然铜矿床(点)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5年来的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找矿勘探方面一直难以突破。文章重点讨论了与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有关的一些地质和地球化学问题,认... 滇—黔相邻地区鲁甸—威宁一带产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自然铜矿床(点)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5年来的研究,在成矿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找矿勘探方面一直难以突破。文章重点讨论了与成矿规律和成矿远景有关的一些地质和地球化学问题,认为矿化受夹层和断裂双重控制,发现许多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不支持火山-岩浆热液成矿,成矿以后期热液作用为主。与基伟诺型矿床相比,有限的玄武岩体积、陆相地表喷发等因素对形成大矿是不利的,而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内玄武岩厚度巨大、构造应力集中、深部存在隐伏岩浆侵入活动三位一体的地区有可能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自然铜-辉铜矿矿床(点)成矿规律成矿远景滇-黔相邻地区
下载PDF
兰坪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铅和硫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峰 何明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2-85,共4页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景星组砂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表明壳源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作ZartMan图解和Δγ Δβ图解表明,矿石铅属于壳幔混合来源。矿石铅μ值介于...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景星组砂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接近,表明壳源物质参与了成矿作用。作ZartMan图解和Δγ Δβ图解表明,矿石铅属于壳幔混合来源。矿石铅μ值介于9.43~9.65之间,Th/U比值介于3.72~3.87之间,表明矿石铅为壳幔混合铅。该矿床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来源于深部地幔硫遭受地壳硫的混入。该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开放体系之中,成矿物质来源为深部幔源物质混合了壳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硫同位素 铜银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 白秧坪 兰坪 滇西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毅 徐文忻 +2 位作者 刘悟辉 李蘅 戴塔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68-170,共3页
对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测定,获得马雄、浪全、金牙、高龙、堂上等矿床^206Pb/^204Pb比值为17.636-19.530;^207Pb/^204Pb比值为15.451~16.092;^208Pb/^204Pb比值为37.871~40.854。用等时线斜率... 对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硫化物进行硫、铅同位素测定,获得马雄、浪全、金牙、高龙、堂上等矿床^206Pb/^204Pb比值为17.636-19.530;^207Pb/^204Pb比值为15.451~16.092;^208Pb/^204Pb比值为37.871~40.854。用等时线斜率与铅同位素曲线关系剖析,矿床形成年代晚于矿床赋存层位,铅来源较为复杂。金牙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23%--1‰;高龙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15.3‰~15.6‰;板其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1.5‰~14.7‰;柴木函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0.2‰~18.0‰;戈塘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29.2‰~5.0‰;丫他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为5.5‰~8.0‰,获得矿床有单一岩浆来源,单一海水(地层)来源和混合来源3种类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微细浸染型 金矿床 滇黔桂地区 微细浸染型金矿 硫化物 地球化学研究 ^208PB 同位素测定
下载PDF
滇黔邻区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金矿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10
13
作者 廖震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1-827,共7页
在对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专家对区内单矿种矿床同位素测试研究成果,建立起Cu-Au矿床的时-空谱系,进而探索其综合成矿模式: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发生了地幔上隆,引发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 在对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铜矿、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专家对区内单矿种矿床同位素测试研究成果,建立起Cu-Au矿床的时-空谱系,进而探索其综合成矿模式: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发生了地幔上隆,引发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喷溢,带来了丰富的铜、金成矿物质,不但在玄武岩及凝灰岩内形成了原位的铜、金矿化,亦为岩浆期后上覆层控型铜、金矿成矿提供了最主要的物源;印支—燕山期,强烈的燕山运动产生构造热液驱动效应,导致热液将初始含矿层中的主成矿元素萃取后沿断层、裂隙向上迁移,在容易造成压力和化学势变化的有利部位,铜、金富集就位,进一步富集形成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金矿 峨眉山玄武岩 滇黔邻区
下载PDF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的矿化时空结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安璐 张均 +2 位作者 范建强 徐志永 陈学峥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68-374,共7页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过渡带上,该区经历了自四堡期以来的多期构造活动,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强烈,构造形迹复杂;通过深入剖析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史,从铜铅矿化的时空结构分析入手,系统研究... 黔东南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过渡带上,该区经历了自四堡期以来的多期构造活动,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强烈,构造形迹复杂;通过深入剖析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史,从铜铅矿化的时空结构分析入手,系统研究了矿体空间定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结构上,成矿与重大地质事件关系密切,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点;在空间结构上,矿体主要受控于尾硐溪断裂,赋存于断裂带走向上的弧形转弯处、断裂面的凹凸变化部位,矿体具膨大狭缩、尖灭再现特点,在空间上具有向W侧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哥铜铅多金属矿床 矿化时空结构 矿体定位规律 黔东南
下载PDF
云南镇康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左琼华 王伟 +3 位作者 张兴恒 朱婉明 徐桂香 戚戎辉 《地质学刊》 CAS 2016年第1期23-30,共8页
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云南镇康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分布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沙子坡组(Ps^)中的Cu、Ni、Hg、Mo、Zn、As含量高出全国水系沉积物均值的2~4... 基于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对云南镇康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对分布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沙子坡组(Ps^)中的Cu、Ni、Hg、Mo、Zn、As含量高出全国水系沉积物均值的2~4倍,是该区最具找矿潜力的地球化学地层。以Zn、Pb、Cu为主的异常元素组合主要分布在芦子园复式背斜轴部附近;而以Hg、Sb、Pb为主的异常元素组合主要分布在麻栗林断裂以东的大东子—南伞隆起部位,异常呈北东或北北东向展布,与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研究区元素异常分带与区内已知矿产一致,具有由南往北,由Cu、Pb、Zn、Ag、Mo、W、Ni等逐渐向Pb、Zn、Ag、As、Au、Sb、Hg→Sb、Hg的元素温度分带特征,应按此元素分带规律寻找相应矿产。结合地质、矿产分布特征,圈定了找矿靶区9个,为该区寻找多金属矿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元素分布特征 铅锌铜多金属 靶区 云南镇康
下载PDF
清前期黔西北的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9
16
作者 袁轶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5-71,共7页
黔西北地区是清代前期贵州矿业开发最集中的地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从事以矿业为中心的各类经济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但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小觑。本文从环境史的角度来研究清代前期黔西北的矿业开... 黔西北地区是清代前期贵州矿业开发最集中的地区,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从事以矿业为中心的各类经济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但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小觑。本文从环境史的角度来研究清代前期黔西北的矿业开发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石漠化、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最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剧了石漠化进程;二是森林资源的耗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黔西北 矿业开发 铅铜产量 环境变迁
下载PDF
铜:滇东北区域文明崛起的第一物质资源
17
作者 王瑰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2-77,共6页
云贵高原进入青铜时代后,滇东北地区逐渐改变自己文化薄地和文明看客的角色,在云贵高原的文明版图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进入秦汉时期,随着中央王朝的南向扩张,滇东北以铜为代表的矿产资源禀赋,则快速转化为吸引华夏文化入驻的重要因... 云贵高原进入青铜时代后,滇东北地区逐渐改变自己文化薄地和文明看客的角色,在云贵高原的文明版图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进入秦汉时期,随着中央王朝的南向扩张,滇东北以铜为代表的矿产资源禀赋,则快速转化为吸引华夏文化入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其区位中的劣势因素被外力强制克服,优势因素则被凸显和开发出来,滇东北遂崛起为整个云贵高原的文明标杆,同时也成为汉帝国向西南腹地输入新华夏文明的枢纽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文化状态 汉帝国 云贵高原
下载PDF
云南个旧东区锡铜铅矿床成矿条件分析
18
作者 张裔可 黎应书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3期299-301,共3页
通过分析云南省个旧市东区老厂东地段锡铜铅矿区区域及矿床地质特征,确定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和接触带交代的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并分析出矿区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和深部隐伏有燕山期花岗岩、印支期变玄武岩控制。
关键词 成矿条件 锡铜铅矿床 云南个旧
下载PDF
川滇黔接壤区MVT铅锌矿床年代学研究进展及成矿构造背景 被引量:11
19
作者 武俊婷 李国猛 +3 位作者 李义邦 魏俊浩 王海丰 李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川滇黔接壤区处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经历过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并分布有大量的大中型MVT铅锌矿床。对该区MVT铅锌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开展的大量工作成果显示该区至少经历过2次铅锌成矿事件,分别处于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中三叠世-早侏罗世... 川滇黔接壤区处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经历过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并分布有大量的大中型MVT铅锌矿床。对该区MVT铅锌矿床成矿年代学研究开展的大量工作成果显示该区至少经历过2次铅锌成矿事件,分别处于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中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成矿事件与古特提斯洋的扩张(382~328 Ma)密切相关,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天宝山、大梁子、毛坪等矿床。晚期成矿事件与古特提斯洋闭合、印支期强烈挤压造山运动阶段(245~205 Ma)相对应,在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会泽、茂租、金沙厂等矿床。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矿床在控矿构造性质、矿体赋存规律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在对川滇黔接壤区MVT铅锌矿床成矿时空分布规律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区域构造演化、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以及矿体赋存规律,探讨了该区不同时期控制MVT铅锌矿床形成的成矿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T铅锌矿床 成矿年龄 成矿构造环境 川滇黔接壤区
下载PDF
云南省落乌铜铅磷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20
作者 包昆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第1期13-16,共4页
矿区位于白龙塘向斜北翼,断裂主要发育有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铜、铅矿床主要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盆地中磷质的聚集是多期的,依次接受磷酸盐→碳酸盐→碎屑岩沉积,寒武系渔户村组为矿区内磷矿赋存层位。
关键词 找矿标志 赋存层位 地质特征 渔户村组 构造破碎带 铅矿床 北西向 北东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