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lable Height of Regular Copper Array Using Electrochemical Plating
1
作者 Ya-Wen Su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A版)》 2015年第5期233-237,共5页
关键词 化学镀技术 化学镀铜 阵列 纳米结构 控制 用电 电镀技术 自底向上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organic film on copper surface by polymer plating of 6-mercapto-1,3,5-triazine-2,4-dithiol monosodium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奇 康志新 李元元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A02期747-751,共5页
The 6-mercapto-1,3,5-triazine-2,4-dithiol monosodium(TTN) compound was used to fabricate an organic film on pure copper. The polymer plating process of TTN on pure copper in Na2CO3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growth mech... The 6-mercapto-1,3,5-triazine-2,4-dithiol monosodium(TTN) compound was used to fabricate an organic film on pure copper. The polymer plating process of TTN on pure copper in Na2CO3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poly(6-mercapto-1,3,5-triazine-2,4-dithiol)(PTT) film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cyclic voltammetry. The polymer plating under galvanostatic mode at 0.05 mA/cm2 was conducted to generate PTT film on pure copper in the same electrolyte with different polymer-plating time. The film mass was determined by electronic balance and the insoluble fraction in tetrahydrofuran(THF) Is tested.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film formed on copper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preliminarily by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It is found that a slight peak measured at 0 V vs SCE attributes to the oxidation of copper and generated Cu+ or/and Cu2+ to produce Cu-TTN complex,then a strong oxide peak is observed at 0.311 V vs SCE due to the polymerization of TTN for the increase of the film thickness.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results reveal that 10 min is an optimum polymer-plated time to obtain high quality film. The results of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show that current density decreases from 1.85 μA/cm2 for bare copper to 0.168 μA/cm2 for polymer-plated copper while polymer-plated time is 10 min. The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s of bare copper and polymer-plated copper are 937 Ω·cm2 and 11.12 kΩ·cm2,respectively. The film capacitor for polymer-plated copper is as low as 1.82 μF·cm2. The EIS results confirm the results of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reveal that a homogenous and compact film is obtained by polymer plating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涂层 有机薄膜 动电位极化
下载PDF
Activator-assisted electroless deposition of copper nanostructured films 被引量:2
3
作者 Varsha R. Mehto R. K. Pand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96-203,共8页
This paper showed simple and effective synthesis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within controlled diameter using direct electroless deposition on glass substrates, following the sensitization and activation steps. Electroles... This paper showed simple and effective synthesis of copper nanoparticles within controlled diameter using direct electroless deposition on glass substrates, following the sensitization and activation steps. Electroless-deposited metals, such as Cu, Co, Ni, and Ag, and their alloys had many advantages in micro- and nanotechnologies. The structural, morpholog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 deposit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 structural data was further analyzed using the Rietveld refinement program. Structural studies reveal that the deposited copper prefers a (111) orientation. AFM studies suggest the deposited materials form compact, uniform, and nanocrystalline phases with a high tendency to self-organize. The data show that the particle size can be controlled by controlling the activator concentration. The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as-deposited copper nanoparticles reveal that the plasmonic peak broadens and exhibits a blue shift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thin films copper electroless plating DEPOSITION
下载PDF
Anode oxidation of HCHO in THPED-containing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solu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雅杰 肖发新 +1 位作者 邹伟红 王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5期669-673,共5页
The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of anode oxidation of HCHO in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solution with N, N, N′, N′-tetrakis(2-hydroxypropyl)ethylenediamine (THPED)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cyclic voltammetry cur... The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of anode oxidation of HCHO in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solution with N, N, N′, N′-tetrakis(2-hydroxypropyl)ethylenediamine (THPED)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cyclic voltammetry curves and anodic polarization curves. Three different oxidation peaks occur at the potentials of -0.62 V (Peak 1), -0.40 V (Peak 2) and -0.17 V (Peak 3) in the anode oxidation process of THPED-containing solution. The reaction at Peak 1, a main oxidation reaction, is the irreversible reaction of adsorbed HCHO with hydrogen evolution. The reaction at Peak 2, a secondary oxidation reaction, is the quasi-reversible reaction of adsorbed HCHO without hydrogen evolution. The reaction at Peak 3 is the irreversible oxidation of anode copper. The current density of Peak 1 increases gradually, that of Peak 2 remains constant and that of Peak 3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CHO concentration. The current density of Peak 3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PED concentration and the complexation of THPED promotes the dissolution of anode co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anode oxidation THPED HCHO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下载PDF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B_5-type hydrogen storage alloy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博 吴文远 +4 位作者 尹少华 李世伟 罗瑶 边雪 涂赣峰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922-926,共5页
The amount of Cu coating by chemical plating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being adapted to the variation law of temperature, pH value and Ni2+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 The amount of Cu coating by chemical plating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being adapted to the variation law of temperature, pH value and Ni2+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levant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expressed as y=2.1609+0.5295×10-3T2-0.0342P2-0.0265N2+0.0023TP+0.0020TH+0.0199PN-0.0959T+0.3814P-0.2073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position rate augmented with the increasing in temperature, pH value and Ni2+ concentration.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f the optimal coating were temperature 75 °C, pH value 8.5 and Ni2+ concentration 1.2 g/L.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cycle stability increased from 60.66% to 75.58%, indicating that the treated alloy exhibited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orage alloy electroless copper plat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铜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葡萄糖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6
作者 常静 张立兵 +1 位作者 李轶 张瑞中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6,共7页
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结合至电极表面可显著提高电化学反应的性能,而基于纳米结构修饰电极制备的高性能便携式传感器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实验以无需抛光打磨、可一次性使用的氧... 纳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结合至电极表面可显著提高电化学反应的性能,而基于纳米结构修饰电极制备的高性能便携式传感器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实验以无需抛光打磨、可一次性使用的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工作电极,通过一步电沉积法制备了铜纳米修饰的ITO(Cu/ITO)电极。所制备的Cu/ITO电极可用于电化学葡萄糖和亚硝酸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测定。该实验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换为“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的研究设计性实验,选择贴近生活的课题,并通过全方位的实验操作和训练,能够使学生了解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现代分析仪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领域。通过两种不同原理传感器的构建、性能测试和实际应用,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结构 电化学沉积 葡萄糖 亚硝酸盐 电化学定量分析
下载PDF
铝焊盘镀钯铜丝多焊球脱焊失效的电化学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艳博 王志杰 +2 位作者 刘美 孙志美 牛继勇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8期32-39,共8页
研究铝焊盘的镀钯铜丝(PCC)焊点的多焊球脱焊(MLB)失效过程,对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在不同氯离子浓度、pH值和铜暴露面积等条件下电极的腐蚀电流,以表征铝及其金属间化合物(IMC)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氯离子... 研究铝焊盘的镀钯铜丝(PCC)焊点的多焊球脱焊(MLB)失效过程,对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在不同氯离子浓度、pH值和铜暴露面积等条件下电极的腐蚀电流,以表征铝及其金属间化合物(IMC)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氯离子可以改变阳极极化率,从而影响腐蚀电流;pH值的变化可以改变阴极极化率,从而影响腐蚀电流。钯作为铜丝的保护层,在镀层分布不均或参数选择不当的条件下,与暴露的铜表面形成腐蚀电偶,导致铝及其IMC成为牺牲阳极并被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技术 多焊球脱焊 镀钯铜丝 金属间化合物 电化学腐蚀 塔菲尔曲线
下载PDF
氟碳型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离子钯活化液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曾洪涛 刘艺哲 +3 位作者 王泽娟 王艳辉 赵雷杰 陈兵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采用离子钯活化液进行绝缘基材化学镀铜前的表面活化,探究不同浓度的氟碳型表面活性剂对离子钯活化液活化效果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析化学镀铜后基材表面粗糙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化学镀铜后的形态和结构,结... 采用离子钯活化液进行绝缘基材化学镀铜前的表面活化,探究不同浓度的氟碳型表面活性剂对离子钯活化液活化效果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析化学镀铜后基材表面粗糙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化学镀铜后的形态和结构,结合X射线能谱仪(EDS)检测样品表面元素含量,对化学镀铜后的基材表面进行背光测试及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氟碳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临界浓度0.01 g/L,氟碳型表面活性剂浓度由0.001 g/L增加至0.01 g/L时,离子钯活化液活化效果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氟碳型表面活性剂浓度由0.01 g/L继续增加至1 g/L时,离子钯活化液的活性效果反而降低,当氟碳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临界浓度0.01 g/L时,离子钯活化液的活性最高,化学镀铜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钯活化液 化学镀铜 表面活性剂 活化效果 电化学分析
下载PDF
EDTA体系无氰碱性镀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晴 赵琳 +3 位作者 杜楠 张传波 王力强 简志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暂态曲线研究了EDTA(乙二胺四乙酸)体系无氰碱性镀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铜在玻碳电极上的沉积遵循3D"成核/生长"机制;计时电流暂态曲线分析表明,在高负电位下铜离子的结晶成核方式遵循瞬时...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暂态曲线研究了EDTA(乙二胺四乙酸)体系无氰碱性镀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铜在玻碳电极上的沉积遵循3D"成核/生长"机制;计时电流暂态曲线分析表明,在高负电位下铜离子的结晶成核方式遵循瞬时成核机制,低负电位下则趋向遵循连续成核机制,且过电位增加会促进铜离子结晶形核,随最大电流Im增大,电结晶成核数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镀铜 EDTA(乙二胺四乙酸) 计时电流法 电化学成核
下载PDF
纯钛表面镀铜工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锦洁 纪安平 +1 位作者 邓正华 刘江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58,267,共4页
采用脉冲电化学法和阴极沉积法在纯钛表面镀铜,并通过加入铜的络合物氨水对脉冲电化学法的镀液进行改进。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轮廓仪、显微硬度计对镀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阴极沉积法制备的镀层相比,脉冲电化学法... 采用脉冲电化学法和阴极沉积法在纯钛表面镀铜,并通过加入铜的络合物氨水对脉冲电化学法的镀液进行改进。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轮廓仪、显微硬度计对镀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阴极沉积法制备的镀层相比,脉冲电化学法制得的镀层组织更加均匀致密,表面光滑、硬度高,对镀液配方改进后得到的镀层质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化学 阴极沉积 镀铜
下载PDF
乙醛酸、葡萄糖用于Q235钢酸性化学镀铜的电化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建敏 巩育军 蔡洁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1,共4页
以乙醛酸为还原剂,葡萄糖为促进剂,在Q235钢上进行了酸性化学镀铜。研究了乙醛酸和葡萄糖对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醛酸和葡萄糖的共同作用下,Q235钢化学镀铜层的光亮度提高,厚度符合标准,结合力好。乙醛酸和葡萄糖的最佳添加量分别... 以乙醛酸为还原剂,葡萄糖为促进剂,在Q235钢上进行了酸性化学镀铜。研究了乙醛酸和葡萄糖对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醛酸和葡萄糖的共同作用下,Q235钢化学镀铜层的光亮度提高,厚度符合标准,结合力好。乙醛酸和葡萄糖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70mL/L和6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酸性化学镀铜 乙醛酸 葡萄糖 电化学分析 耐蚀性
下载PDF
糖精含量对电沉积镍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阵 余强 司云森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21,共3页
为了进一步弄清糖精对镍电沉积层的细化作用,利用动电位扫描与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糖精对4N-OFC高纯铜片在Watts镀液中电沉积镍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atts镀液中添加糖精可增大阴极极化,并使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大,有利... 为了进一步弄清糖精对镍电沉积层的细化作用,利用动电位扫描与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糖精对4N-OFC高纯铜片在Watts镀液中电沉积镍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atts镀液中添加糖精可增大阴极极化,并使电化学反应电阻增大,有利于晶粒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镍 糖精含量 Watts镀液 4N—OFC高纯铜片 电化学行为 阴极极化 交流阻抗
下载PDF
贮氢合金表面置换镀铜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项民 夏同驰 张琦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为了提高MH -Ni电池负极贮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污染 ,采用表面置换镀铜技术对贮氢合金粉末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曲线、交流阻抗、放电曲线的测试 ,系统研究了 pH值、Cu2 + 用量、添加剂含量等工艺条... 为了提高MH -Ni电池负极贮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污染 ,采用表面置换镀铜技术对贮氢合金粉末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循环伏安曲线、交流阻抗、放电曲线的测试 ,系统研究了 pH值、Cu2 + 用量、添加剂含量等工艺条件对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置换镀铜最佳工艺条件为 :每处理 1g贮氢合金 ,需 0 .0 1mol/LH2 SO4 酸洗液 2 5mL ,Cu2 + 的加入量为 0 .0 5 g ,CuSO4 溶液的 pH值 1.5~ 2 .0 ,添加剂A的浓度为 12mg/L。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适宜的工艺条件可获得均匀、细致、光亮的置换镀铜贮氢合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镀铜 贮氢合金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酸性镀铜整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远提 唐有根 罗玉良 《电镀与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N-乙烯基咪唑、1,3-丙基磺酸内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合成一种聚乙烯基咪唑镏季铵类整平剂.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表征.将该整平剂与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和聚乙二醇(PEG8000)组成添加剂体系,测试该体系的电化学性... 以N-乙烯基咪唑、1,3-丙基磺酸内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合成一种聚乙烯基咪唑镏季铵类整平剂.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表征.将该整平剂与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和聚乙二醇(PEG8000)组成添加剂体系,测试该体系的电化学性能和电镀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对铜的阴极还原产生极大的极化作用,并使镀液在较宽的电流密度范围内(0.2~10.2 A/dm2)均得到光亮平整的铜层,而且能很好地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说明合成的共聚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电镀整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镀铜 整平剂 电化学性能 电镀性能
下载PDF
疏高粘液体表面的制备及其界面粘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青 谢虓 +1 位作者 郑保辉 李尚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15-9121,共7页
高粘液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因此,疏高粘液体表面的制备及其粘附性能研究对高粘液体的操控、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铜阵列为基体,通过氢氧化钠/过硫酸铵混合溶液的浸泡构建二级纳米结构,再采用十七氟癸烷三甲氧... 高粘液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因此,疏高粘液体表面的制备及其粘附性能研究对高粘液体的操控、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铜阵列为基体,通过氢氧化钠/过硫酸铵混合溶液的浸泡构建二级纳米结构,再采用十七氟癸烷三甲氧基硅烷进行表面修饰,构建了疏高粘液体表面。该表面对高粘液体HTPB(端羟基聚丁二烯)和HTPB/Al(粘度均为水的几万倍)具有良好的疏液特性,其静态接触角均大于140°。当NaOH浓度为5mol/L和过硫酸铵浓度为0.3mol/L,反应时间为8h时,铜阵列表面形成的多层级微-纳复合结构极大地减小了固-液界面间的接触面积,使铜阵列表面与HTPB和HTPB/Al液滴间的粘附作用力分别降低至25.5和42.2μN,成功构建了对高粘液体具有低粘附特性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液体 铜阵列 多层级微-纳复合结构 疏液特性 粘附性能
下载PDF
电子电镀中若干新工艺和新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郁祖湛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6年第9期4-7,共4页
介绍了电子电镀中的若干新工艺新技术,如芯片电镀、电化学机械研磨、微机电系统电镀、不溶性阳极电镀铜、镀铂铌电极以及无铅无镉中磷光亮化学镀镍、碱性蚀刻液再生和铜回收系统等。
关键词 电子电镀 芯片电镀 电化学机械研磨 微机电系统电镀 不溶性阳极 镀铂铌电极 无铅无镉化学镀镍 碱性蚀刻液再生 铜回收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全印制电子沉铜催化浆料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观和 陈世荣 +5 位作者 胡光辉 潘湛昌 黄奔宇 徐青松 吴育帜 孙彬 《印制电路信息》 2012年第4期143-146,共4页
制备出一种应用于全印制电子沉铜催化浆料,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的开路电位-时间(OCP-t)的技术,测定活化浆料引发沉铜的Emix-t曲线,比较不同含银量对引发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制造电子标签(RFID)。结果表明:随银含量增大,缓慢生成... 制备出一种应用于全印制电子沉铜催化浆料,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的开路电位-时间(OCP-t)的技术,测定活化浆料引发沉铜的Emix-t曲线,比较不同含银量对引发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制造电子标签(RFID)。结果表明:随银含量增大,缓慢生成铜活性中心的诱导时间越短,活性越高;沉铜催化浆料及其对应的工艺加成法制作的电子标签导电性和结合力符合工业化要求,可以作为一种全印制电子技术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铜催化浆料 化学沉铜 OCP-t技术
下载PDF
复合型配位剂无氰碱性光亮镀铜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正忠 付远波 +4 位作者 付艳梅 潘琦 宋文超 喻超 叶昌松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93,共4页
为了开发无氰碱性光亮镀铜工艺,通过采用复合型配位剂OJ-c进行无氰碱性光亮镀铜,研制了新的光亮剂及整平剂。通过电化学方法测试了阴极极化曲线,并利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镀液的整平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型配位剂OJ-c对Cu^(2+)的配位能力... 为了开发无氰碱性光亮镀铜工艺,通过采用复合型配位剂OJ-c进行无氰碱性光亮镀铜,研制了新的光亮剂及整平剂。通过电化学方法测试了阴极极化曲线,并利用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镀液的整平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型配位剂OJ-c对Cu^(2+)的配位能力强,镀液稳定,分散能力好,阴极电流效率达80%;所得铜镀层光亮、细致、均匀、整平性好,可直接在其上镀Ni、Cr。推荐的镀液组成及操作条件:Cu_2(OH)_2·CO_335~45 g/L,OJ-c(复合配位剂)80~110 g/L,K_2SO_440~50 g/L,OJ-b(光亮剂)3~5 g/L,OJ-l(整平剂)1.0~1.5 m L/L;CB-n(铜置换抑制剂)0.01~0.05 mg/L,θ35~45℃,pH值8.0~9.5,Jc0.2~2.0 A/dm^2;阳极:Cu或P-Cu板(含P 0.03%~0.05%);空气搅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氰镀铜 复合型配位剂 光亮剂 整平剂 电化学行为
下载PDF
铜表面有机镀膜及薄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奇 康志新 李元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3-445,共3页
通过有机镀膜的方法,利用一种自设计合成的三嗪硫醇化合物(TTN)在铜表面制备有机薄膜。通过循环伏安法解释了TTN在纯铜表面的反应及有机薄膜(PTT)的生长过程,并在0.05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有机镀膜。通过电化学方法对薄膜的性... 通过有机镀膜的方法,利用一种自设计合成的三嗪硫醇化合物(TTN)在铜表面制备有机薄膜。通过循环伏安法解释了TTN在纯铜表面的反应及有机薄膜(PTT)的生长过程,并在0.05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恒电流有机镀膜。通过电化学方法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显示有机镀膜方法能在铜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有机膜,为有机介电薄膜的制备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硫醇 有机镀膜 有机薄膜 电化学阻抗谱
下载PDF
N-甲基硫脲对硫酸盐镀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航 余小宝 +4 位作者 李巧云 刘深娜 杨阳 林珩 陈国良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2-86,共5页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添加剂N-甲基硫脲(MTU)对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通过塔菲尔方程研究了N-甲基硫脲和Cl-共同存在时对镀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甲基硫脲改变了其反应历程...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方法研究了添加剂N-甲基硫脲(MTU)对铜阳极溶出和阴极沉积过程的影响;通过塔菲尔方程研究了N-甲基硫脲和Cl-共同存在时对镀层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甲基硫脲改变了其反应历程,生成Cu(Ⅰ)的中间产物;当Cl-浓度为70mg/L时,镀层的耐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酸性镀铜 N-甲基硫脲 塔菲尔曲线 EQC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