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2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action of ions in water system containing copper-zinc alloy for boiler energy saving 被引量:2
1
作者 MING Xing LIANG Jinsheng +2 位作者 OU Xiuqin TANG Qingguo DING Yan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405-410,共6页
Copper-zinc alloy element for boiler energy saving was put in the intake of simulated boiler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and transfer of ions in water system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The fouling... Copper-zinc alloy element for boiler energy saving was put in the intake of simulated boiler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and transfer of ions in water system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The fouling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detector(EDX).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fer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ions in heat-transfer-surface-water system is affected by zinc ions dissolved from the alloy because of primary battery reaction.Some calcium ions of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 are replaced by zinc ions,the growth of aragonite crystal nucleus is retarded,and the transi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from aragonite to calcite is hamp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zinc alloy calcium carbonate FOULING energy saving BOILER water treatment interaction of ions
下载PDF
Effects of Copper-Zinc Alloy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on Crystal of Calcium Carbonate 被引量:1
2
作者 丁燕 聂磊 +2 位作者 梁金生 汤庆国 陈蔓蔓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448-451,共4页
A copper-zinc alloy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was prepared and the mechanism was demonstrated in a simulating boiler and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with rigidity 1 mmol·L-1. The polar curve and scale inhibiti... A copper-zinc alloy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was prepared and the mechanism was demonstrated in a simulating boiler and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with rigidity 1 mmol·L-1. The polar curve and scale inhibiting ability of the alloy was tested by a corrosion measurement system and a scale inhibition evaluation system, respectively. Scal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SEM and XRD. It is found that the transfer of cations could be promoted by doping with proper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the corrosion potentials descend by 25~126 mV.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pper-zinc alloy doped with rare earth elements has higher scale inhibiting ability of CaCO3. The growth of calcite was affected by zinc ions dissolved because of primary battery reaction, and the transi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from aragonite to calcite was hampered resulting in the proportion of aragonite to calcite is changed from 1.7∶1 to 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copper-zinc alloy calcium carbonate CALCITE ARAGONITE scale inhibit CRYSTAL
下载PDF
航空瞬变电磁法在新疆黄土坡铜锌多金属矿区的应用
3
作者 陈伟 蒲利刚 +5 位作者 孙栋华 程莎莎 张伟盟 祁平 骆燕 王永洋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探索航空瞬变电磁测量在新疆黄土坡铜锌多金属矿区的探测效果,基于矿区矿化岩石和围岩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在该区开展了1∶10000航空瞬变电磁测量,查明了矿区范围内600 m以浅不同电性地质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航空瞬变电磁... 为探索航空瞬变电磁测量在新疆黄土坡铜锌多金属矿区的探测效果,基于矿区矿化岩石和围岩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在该区开展了1∶10000航空瞬变电磁测量,查明了矿区范围内600 m以浅不同电性地质层(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航空瞬变电磁反演电阻率特征与已知矿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航空瞬变电磁测量结果与已知矿吻合较好,在已知块状铜矿体位置,反演电阻率表现为明显的低阻特征,矿体最厚处与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中电阻率最低值的位置相对应。在已知网脉状、浸染状铜锌矿体位置,反演电阻率表现为中-高阻特征,矿体多位于反演电阻率断面图的电阻率过渡带上。根据已知矿的航空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圈定找矿有利区3处,均为寻找火山沉积硫化物型铜锌矿床的有利地段。本次研究为新疆黄土坡地区寻找同类铜锌多金属矿产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瞬变电磁法 反演电阻率 铜锌多金属矿 找矿有利区 黄土坡 新疆
下载PDF
Study o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mRNA and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mRNA Expression Changes of Aortic Artery Endothelium with Restenosis after Aortic Artery Dilatation Treat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4
作者 谢全锦 侯灿 吴伟康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1997年第4期277-277,共1页
Study o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mRNA and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mRNA Expression Changes of... Study o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mRNA and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mRNA Expression Changes of Aortic Artery 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FACTOR and copper-zinc GROWTH AORTIC ARTERY
原文传递
球磨制备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及其对养殖废水中铜和锌的吸附
5
作者 孙春暖 吕强汝 +1 位作者 赵健 邹海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本文以藻渣为原材料制备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及其对养殖废水中铜和锌的吸附效果。通过改变铜和锌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初始pH值、吸附时间、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得到最佳吸附条件,结合吸附动力... 本文以藻渣为原材料制备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及其对养殖废水中铜和锌的吸附效果。通过改变铜和锌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初始pH值、吸附时间、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得到最佳吸附条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参数,分析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对铜和锌的吸附性能和机理。当pH为5.0、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为0.5 g/L时,对Cu^(2+)的去除率(99.88%)与吸附量(19.98 mg/g)均达到最大值;相同pH条件下,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为1.5 g/L时,对Zn^(2+)的去除率(99.73%)达到最大值,此时吸附量为7.979 mg/g;当pH为6.0、藻渣碳基功能材料投加量为0.5 g/L时,对Zn^(2+)的吸附量(19.91 mg/g)达到最大值,此时去除率为82.98%。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参数显示,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吸附Cu^(2+)和Zn^(2+)的吸附过程更加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过程为物理作用主导的多分子层吸附。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吸附处理养殖废水中铜和锌的效果显著,可作为高效的吸附剂应用于养殖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废水 磁性Fe_(3)O_(4)/Fe-藻渣碳基功能材料 吸附
下载PDF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
6
作者 王琳 王楠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63-1568,共6页
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元素对矿产开采、钢铁冶炼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碳、硫的准确、快速定量检测至关重要,但未见有对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同时测定的研究。将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碳、硫含量科学分为C1、C2、S1、S2... 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元素对矿产开采、钢铁冶炼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碳、硫的准确、快速定量检测至关重要,但未见有对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同时测定的研究。将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碳、硫含量科学分为C1、C2、S1、S2四段,并分别对样品称样量、助熔剂加入比例及种类等因素进行探究,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碳、硫的方法,并通过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与再现性。结果表明,C1、C2、S1、S2称样量分别为0.200 0、0.100 0、0.100 0、0.100 0 g,助熔剂组合方式为Fe+W=(0.6000+0.6000)、(0.6000+0.6000)、(0.9000+0.6000)、(0.6000+0.600 0) g为最佳实验条件。C1、C2、S1、S2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5 9、0.999 9、0.998 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3%、1.5%、1.3%、1.3%,使用3种不同型号的红外碳硫仪进行对比实验,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56%~6.5%。结果均显示,方法准确、可靠,满足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碳、硫的同时、准确快速定量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铅锌多金属矿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废锌基脱硫剂与铜锌基催化剂协同真空碳热提取锌
7
作者 马红周 党煜博 +3 位作者 王耀宁 曾劲阳 赵小军 史建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75-5281,共7页
针对废锌基脱硫剂及铜锌基催化剂中金属提取工艺流程长、污染物产生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真空碳热还原方法将两种物料中铜和锌实现高效、清洁协同分离利用的技术思路。在对废脱硫剂、铜锌基催化剂化学成分及主要物相检测的基础上进行... 针对废锌基脱硫剂及铜锌基催化剂中金属提取工艺流程长、污染物产生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真空碳热还原方法将两种物料中铜和锌实现高效、清洁协同分离利用的技术思路。在对废脱硫剂、铜锌基催化剂化学成分及主要物相检测的基础上进行了真空碳热协同提取分离铜和锌的实验研究,通过调整加热温度、保温时间、配料比等获得了较优的锌挥发工艺条件,并深入分析了工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以ZnS为主要物相的废脱硫剂和以CuO和ZnO为主要物相的废铜锌基催化剂协同在真空碳热还原时可有效地将两种物料中的锌充分还原挥发。铜锌基催化剂、脱硫剂及碳以C∶(ZnO+CuO)=1∶1 (摩尔比)、CuO∶ZnS=2∶1 (摩尔比)的配料组成混合物料,加热至1100℃保温60min,锌的还原挥发率可达到99.56%,还原渣中铜品位可达到59.46%,还原渣中铜主要为Cu_(1.96)S,可作为冰铜吹炼原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脱硫剂 铜锌基催化剂 真空碳热还原 协同利用 回收 相平衡 催化剂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铜、锌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8
作者 赵秋芳 王成艳 +3 位作者 冼皑敏 魏长宾 马智玲 汤昕明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3期85-88,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土壤标准物质(GSS-38)中的铜、锌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整个检测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度的来源,发现检测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包括样品称量、标准溶液配制、校准工作曲线拟合、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土壤标准物质(GSS-38)中的铜、锌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分析整个检测过程中产生不确定度的来源,发现检测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包括样品称量、标准溶液配制、校准工作曲线拟合、试液定容、仪器误差及实验室重复性等分量,并计算了各分量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研究发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定溶液定容、标准曲线稀释配制、测量重复性等。采用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为(176.9±4.8)mg/kg,锌含量的测定结果为(507.8±10.6)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不确定度评定 土壤 全铜 全锌
下载PDF
青海某铜铅锌多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
9
作者 赵玉卿 刘氘 +1 位作者 张培青 应永朋 《黄金》 CAS 2024年第5期34-39,共6页
针对青海某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不同类型捕收剂对铜铅锌浮选分离影响的试验,重点考察了新型捕收剂4037B、P5100C、QBSC的选别效果。结果表明:P5100C和QBSC更有利于铜、铅分离,在最佳条件下,采用铜快速浮选—铜铅混选—铜铅再磨分离—... 针对青海某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不同类型捕收剂对铜铅锌浮选分离影响的试验,重点考察了新型捕收剂4037B、P5100C、QBSC的选别效果。结果表明:P5100C和QBSC更有利于铜、铅分离,在最佳条件下,采用铜快速浮选—铜铅混选—铜铅再磨分离—锌浮选流程,获得铜品位35.56%、铜回收率75.23%的铜精矿;铅品位45.02%、铅回收率71.92%的铅精矿;锌品位41.49%、锌回收率72.58%的锌精矿;含铜20.14%、含铅8.90%、含锌28.38%,铜回收率11.93%、铅回收率6.77%、锌回收率11.81%的混合精矿。全流程铜总回收率97.94%,铅总回收率96.62%,锌总回收率92.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捕收剂 浮选 多金属矿
下载PDF
铜锌多金属矿选锌尾矿再选铜工艺的超细磨优化研究
10
作者 林炜 《甘肃冶金》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研究了超细磨粒度和浓度对选锌尾矿再选铜指标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的超细磨粒度(80%-32μm、80%-29μm、80%-20μm、80%-15μm)和不同的超细磨浓度(38%、43%、47%)下进行浮选试验,揭示了超细磨粒度的减小,总体上提高了铜精矿的Cu品位,尤... 研究了超细磨粒度和浓度对选锌尾矿再选铜指标的影响。通过在不同的超细磨粒度(80%-32μm、80%-29μm、80%-20μm、80%-15μm)和不同的超细磨浓度(38%、43%、47%)下进行浮选试验,揭示了超细磨粒度的减小,总体上提高了铜精矿的Cu品位,尤其在80%-20μm时达到最优,品位为3.96%,回收率为29.02%。超细磨过磨会导致回收率降低。超细磨浓度的增加对铜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43%的超细磨浓度表现出最佳的铜回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多金属矿 浮选 超细磨 选锌尾矿 铜再选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锌合金中铜和铝的含量
11
作者 董娇 李乃洁 +2 位作者 刘功岩 王跃明 李斌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建立了一种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锌合金中铜、铝含量的方法,并利用整套锌合金标准样品建立了标准曲线,优化了仪器条件,采用经验系数法对基体效应进行了校正。对参与曲线建立的标准品进行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铜0.4%、铝0.04%... 建立了一种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锌合金中铜、铝含量的方法,并利用整套锌合金标准样品建立了标准曲线,优化了仪器条件,采用经验系数法对基体效应进行了校正。对参与曲线建立的标准品进行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铜0.4%、铝0.04%;对未参与曲线建立的标准品进行7次测定,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认定值的差值绝对值铝为0%、铜为0.03%,均小于现行国家标准方法的重复性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锌合金
下载PDF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含锌硫化活性剂中锌含量
12
作者 杨娜 丁新艳 +4 位作者 昌慧娟 穆洪帅 倪子贞 刘国钧 王进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290-295,共6页
将含锌硫化活性剂直接溶解于盐酸溶液中,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滴定剂、铜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含锌硫化活性剂中的锌含量。研究表明,硫酸铜的加入可增大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且铜离子选择电极... 将含锌硫化活性剂直接溶解于盐酸溶液中,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滴定剂、铜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含锌硫化活性剂中的锌含量。研究表明,硫酸铜的加入可增大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且铜离子选择电极在pH值为10的缓冲体系中灵敏度较高。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2种含锌硫化活性剂中的锌离子含量及其回收率,并与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两种硫化活性剂中锌离子含量回收率分别为100.13%和99.32%,且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无明显差异,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标准溶液中的锌离子含量并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显示测试值与标准值无明显差异,说明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含锌硫化活性剂中锌含量可行有效。同时测定了混炼橡胶中硫化活性剂的锌离子含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近,故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混炼橡胶中锌离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硫化活性剂 锌含量 电位滴定法 铜离子选择电极
下载PDF
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铜、锌含量及合规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丽枝 高森 +4 位作者 秦超 叶芊希 陆静 谢梅冬 李俊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4,共5页
研究旨在分析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铜、锌微量元素含量的合规性。通过对2018—2021年在广西地区采集的1322批次猪复合预混合饲料,采用GB/T13885—2017《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饲料中的铜、锌... 研究旨在分析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铜、锌微量元素含量的合规性。通过对2018—2021年在广西地区采集的1322批次猪复合预混合饲料,采用GB/T13885—2017《饲料中钙、铜、铁、镁、锰、钾、钠和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饲料中的铜、锌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部分样品中铜、锌元素含量超出农业部公告第2625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中的最高限量值。猪复合预混合饲料中铜、锌元素含量超过农业部公告第2625号中的最高限量的情况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预混合饲料 合规性
下载PDF
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烟灰中回收锌镉及其净化除杂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佳桦 崔雅茹 +4 位作者 王国华 王正民 桂海平 李邓 李安鑫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 研究了采用酸性浸出—硫化除杂法从铁矾渣侧吹熔炼—烟化法产出的烟灰中回收锌、镉,并选择性除去浸出液中的铜,产物用以制备镉掺杂硫化锌;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探明了硫酸体系下锌浸出率影响因素及其浸出动力学;通过正交试验明确了各参数对硫化钠选择性除杂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灰中锌主要以氧化锌形式存在,其浸出过程符合混合控制,表观活化能为73.70 kJ/mol;在最佳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8.99%。以Na_(2)S用量为理论添加量的3.2倍,控制体系pH=2.0,铜去除率可达95.97%,同时有效保留锌、镉,实现了铜与锌、镉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灰 硫酸 浸出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非洲某锌铜矿铜锌分离药剂优化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泽瑞 罗鹏 +3 位作者 丁鸣援 吴迪 莫广得 陈建华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3期122-127,共6页
非洲某锌铜矿含锌3.91%、铜0.86%,因此铜锌分离是回收铜的关键。为了解决大量使用焦亚硫酸钠(SMBS)作为抑制剂造成的尾矿酸性废水等问题,以非洲某锌铜矿为试验对象,使用631取代原项目生产中的捕收剂TLQ2,得到精矿铜品位为1.77%、锌品位... 非洲某锌铜矿含锌3.91%、铜0.86%,因此铜锌分离是回收铜的关键。为了解决大量使用焦亚硫酸钠(SMBS)作为抑制剂造成的尾矿酸性废水等问题,以非洲某锌铜矿为试验对象,使用631取代原项目生产中的捕收剂TLQ2,得到精矿铜品位为1.77%、锌品位为9.03%、铜回收率为88.75%、锌回收率为59.33%,具有最佳的选择性,其最佳用量为40g/t;使用GX4331取代SMBS作为抑制剂,得到精矿铜品位为8.86%、锌品位为9.19%、铜回收率为83.85%、锌回收率为9.76%,且矿浆pH值也从4.44提高到了6.17,各项指标均优于SMBS,其最佳用量为1000g/t。闭路试验结果表明,使用631和GX4331得到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2.46%、铜回收率为62.03%、锌品位为2.76%、锌回收率为0.87%,各项指标均优于使用TLQ2和SMBS。在保证浮选指标的前提下,实现了铜和锌的高效分离,提升了尾矿废水的pH值,不仅保障了关键设备的使用年限,也有望缓解酸性废水对矿区生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铜锌分离 药剂优化 闭路试验
下载PDF
准光学薄态下自吸收校正的铜锌合金CF-LIBS定量分析研究
16
作者 张轩搏 李守杰 +5 位作者 李颖 田野 叶旺全 郭金家 郑荣儿 卢渊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95,共11页
免定标(CF)方法是一种面向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的定量分析方法,可在无定标曲线的情况下直接完成探测元素的含量计算,但传统CF-LIBS的实际定量结果往往与真实值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提高CF-LIBS定量分析结果的精度,本文使用三种不同质... 免定标(CF)方法是一种面向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的定量分析方法,可在无定标曲线的情况下直接完成探测元素的含量计算,但传统CF-LIBS的实际定量结果往往与真实值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提高CF-LIBS定量分析结果的精度,本文使用三种不同质量比的标准铜锌合金靶进行CF-LIBS定量分析计算,通过“准光学薄态逼近”和“谱线自吸收校正”,成功实现了合金靶中Zn/Cu质量比的准确定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调节“激光能量”和“探测延时”逼近元素双线比的理论强度值,以此寻获等离子体的“准光学薄”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元素谱线计算相应的自吸收系数,依据该系数进行LIBS光谱强度的修正,以此完成LIBS谱线的自吸收校正。两部分工作的有效结合,显著提升了CF-LIBS定量的分析精度,结果显示测算的铜锌元素质量比与实际含量非常吻合,三种标准铜锌合金靶的定量误差均小于3.5%,证明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未来有望在其他领域获得应用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定量分析 免定标 自吸收校正 准光学薄态 铜锌合金
下载PDF
铜冶炼烟尘加压浸出及物相演变行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阳波 李存兄 +6 位作者 成圳 王启亮 罗劲松 宋健清 毛罗滨 邓戈 胡一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2-2083,共12页
铜冶炼烟尘是火法炼铜过程产出的高附加值二次资源,为实现其中铜、锌等有价金属的浸出及砷的分离,本文研究铜烟尘加压浸出及同步沉砷新工艺技术参数优化与过程物相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由140℃升高至160℃过程中,锌、铜浸出率... 铜冶炼烟尘是火法炼铜过程产出的高附加值二次资源,为实现其中铜、锌等有价金属的浸出及砷的分离,本文研究铜烟尘加压浸出及同步沉砷新工艺技术参数优化与过程物相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由140℃升高至160℃过程中,锌、铜浸出率分别可达96%和97%,砷沉淀率由36%提高至92%,砷沉淀形态由非晶形砷酸铁(FeAsO_(4)·n H_(2)O,n≠2)向晶型砷酸铁(FeAsO_(4)·2H_(2)O)演变;整个反应过程显著分为以锌、铜高效浸出(0~60 min)和砷铁共沉淀(60~180 min)两个阶段;增大搅拌转速、提高液固比可进一步提升体系的氧化传质速率和砷酸铁矿化物相-臭葱石生成速率。在反应温度160℃、时间3 h、初始酸度40 g/L、液固比5∶1、搅拌转速600 r/min的优化技术参数条件下,锌、铜浸出率均可达96%以上,砷沉淀率可达92%,浸出渣主要物相为硫酸铅与臭葱石,实现了锌、铜的深度浸出和砷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烟尘 加压浸出 锌、铜浸出率 臭葱石
下载PDF
江西德兴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荔 匡文龙 +3 位作者 张志辉 申滔 杨铖 张跃权 《黄金》 CAS 2024年第2期68-74,共7页
针对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以判定其成矿物质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δD值为-78.9‰~-28.5‰,平均值为-56.5‰;δ18OV-SMOW值为12.10‰~18.70‰,平均值为16.06‰;δ^(18)O_(H_(2)O)值为0.18‰~11.26‰,平均... 针对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进行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以判定其成矿物质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δD值为-78.9‰~-28.5‰,平均值为-56.5‰;δ18OV-SMOW值为12.10‰~18.70‰,平均值为16.06‰;δ^(18)O_(H_(2)O)值为0.18‰~11.26‰,平均值为8.24‰;反映了成矿流体是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δ34S值为-1.04‰~2.71‰,平均值为1.35‰,与矿区赋矿地层张村岩组的硫同位素明显不同,暗示了成矿物质不是直接来自地层,但呈现出明显的幔源硫(-3‰~3‰)特征,与矿区火山-次火山活动有紧密联系。铅同位素206Pb/204Pb=17.890 0~18.319 0,207Pb/204Pb=15.528 0~15.602 5,208Pb/204Pb=38.025 2~38.445 0,表明铅来源为壳幔混源,矿石与岩浆岩具有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银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稳定同位素 次火山活动 岩浆岩 矿石
下载PDF
含碳Cu-Zn-Al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石传玮 曾傲楠 +5 位作者 徐波 刘佳明 王安杰 刘颖雅 孙志超 王瑶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6,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Zn摩尔比铜-锌-铝水滑石前体,焙烧后经过乙炔预处理和H_(2)还原得到Cu_(m)Zn_(3-m)Al-LDO(T140-R150)催化剂(m取值为1、1.5、2、3)。对上述含碳铜-锌-铝催化剂进行N_(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Cu/Zn摩尔比铜-锌-铝水滑石前体,焙烧后经过乙炔预处理和H_(2)还原得到Cu_(m)Zn_(3-m)Al-LDO(T140-R150)催化剂(m取值为1、1.5、2、3)。对上述含碳铜-锌-铝催化剂进行N_(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表征,研究其在大量乙烯存在时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铜-铝水滑石中引入锌,可提高前体中铜的分散度,有利于碳化铜(Cu_(x)C)加氢活性相的生成,提高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性能。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Cu/Zn摩尔比1,乙炔处理温度140℃,乙炔处理时间2 h,氢气还原温度150℃,氢气还原时间3 h。在温度100℃和压力0.1 MPa条件下,Cu_(1.5)Zn_(1.5)Al-LDO(T140-R150)催化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乙炔转化率达100%,乙烯选择性为53.9%,C4选择性为15.5%,乙烷选择性为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铝水滑石 共沉淀法 乙炔 选择性加氢
下载PDF
基于产物形貌的超声波辅助置换除铜的机理研究
20
作者 雷宇 胡新波 +5 位作者 朱纯成 许茜 孙晨藤 邹星礼 程红伟 鲁雄刚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本文开展了超声波辅助硫酸锌溶液净化除铜实验,分析了超声波对于锌置换净化溶液除铜强化机理。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ImageJ等技术对置换产物层微观形貌和分布进行表征,并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不同净化... 本文开展了超声波辅助硫酸锌溶液净化除铜实验,分析了超声波对于锌置换净化溶液除铜强化机理。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ImageJ等技术对置换产物层微观形貌和分布进行表征,并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不同净化阶段的溶液进行铜离子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对于置换法溶液净化除铜的强化作用受其强度的影响。低强度超声波(500W)对界面产物的影响较小;而高强度超声波(2000W)能够显著影响固体产物层微观形貌和分布,强化固体产物层中的扩散过程,产生的热效应还有利于提高置换反应效率。高功率超声波导致类球形小颗粒在锌表面不连续分布,增大了两相接触面积;同时在固体产物层中形成贯通孔,减少溶液在固体产物层中扩散的结构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置换 除铜 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