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锌合金中铜和铝的含量
1
作者 董娇 李乃洁 +2 位作者 刘功岩 王跃明 李斌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建立了一种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锌合金中铜、铝含量的方法,并利用整套锌合金标准样品建立了标准曲线,优化了仪器条件,采用经验系数法对基体效应进行了校正。对参与曲线建立的标准品进行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铜0.4%、铝0.04%... 建立了一种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锌合金中铜、铝含量的方法,并利用整套锌合金标准样品建立了标准曲线,优化了仪器条件,采用经验系数法对基体效应进行了校正。对参与曲线建立的标准品进行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铜0.4%、铝0.04%;对未参与曲线建立的标准品进行7次测定,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认定值的差值绝对值铝为0%、铜为0.03%,均小于现行国家标准方法的重复性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锌合金
下载PDF
Unexpected Twinning and Phase-Transition of the Indentation Standards, Their Transition Energies, and Scientific Dichotomy
2
作者 Gerd Kaupp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4年第6期2119-2159,共41页
The general use of aluminium as an indentation standard for the iteration of contact height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SO-14577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is challenged because of as yet not appreciated phase-change... The general use of aluminium as an indentation standard for the iteration of contact height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SO-14577 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is challenged because of as yet not appreciated phase-changes in the physical force-depth standard curve that seemed to be secured by claims from 1992. The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analyses with closed formulas avoid the still world-wide standardized energy-law violation by not reserving 33.33% (h2 belief) (or 20% h3/2 physical law) of the loading force and thus energy for all not depth producing events but using 100% for the depth formation is a severe violation of the energy law. The not depth producing part of the indentation work cannot be done with zero energy! Both twinning and structural phase-transition onsets and normalized phase-transition energies are now calculated without iterations but with physically correct closed arithmetic equations. These are reported for Berkovich and cubecorner indentations, including their comparison on geometric grounds and an indentation standard without mechanical twinning is proposed. Characteristic data are reported. This is the first detection of the indentation twinning of aluminium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mechanical twinning of fused quartz is also new. Their disqualification as indentation standards is established. Also, the again found higher load phase-transitions disqualify aluminium and fused quartz as ISO-ASTM 14577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standards for the contact depth “hc” iterations. The incorrect and still world-wide used black-box values for H- and Er-values (the latter are still falsely called “Young’s moduli” even though they are not directional) and a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depend on them. They lack relation to bulk moduli from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and so published force vs depth parabolas always follow the linear FN = kh3/2 + Fa equation, where Fa is the axis-cut before and after the phase-transition branches (never “h2” as falsely enforced and used for H, Er and giving incorrectly calculated parameters). The regression slopes k are the precise physical hardness values, which for the first time allow for precise calculation of the mechanical qualities by indent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geometry of the indenter tip. Exactly 20% of the applied force and thus energy is not available for the indentation depth. Only these scientific k-values must be used for AI-advises at the expense of falsely iterated indentation hardness H-values. Any incorrect H-ISO-ASTM and also the iterated Er-ISO-ASTM modulus values of technical material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be a disaster for the daily safety. The AI must be told that these are unscientific and must therefore be replaced by physical data. Iterated data (3 and 8 free parameters!) cannot be transformed into physical data. One has to start with real experimental loading curves and an absolute ZerodurR standard that must be calibrated with standard force and standard length to create absolute indentation result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um Fused Quartz Copper TWINNING Structural Phase-Transitions Undue Indentation Standards Data Manipulation ZerodurR Absolute Hardness
下载PDF
铜基甲醇催化剂的高温烧结 被引量:10
3
作者 左宜赞 张强 +4 位作者 韩明汉 王金福 王铁锋 王德峥 金涌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4-630,共7页
对Cu/Zn/Al/Zr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高温烧结后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烧结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活性和机理模型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烧结温度下Cu/Zn/Al/Zr甲醇催化剂中的Cu和ZnO晶粒增大,并使催... 对Cu/Zn/Al/Zr甲醇合成催化剂进行高温烧结后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烧结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活性和机理模型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烧结温度下Cu/Zn/Al/Zr甲醇催化剂中的Cu和ZnO晶粒增大,并使催化剂的形貌从串珠状转变为颗粒聚集体;烧结温度越高,晶粒越易增大,因而催化剂活性越低.可采用方程k1/k10=A×t–B描述催化剂失活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由400升至500oC,其幂指数B由0.076增至0.171,而失活级数由14降至7.在较低烧结温度下,催化剂微晶在其表面的迁移和聚集是烧结失活的主要因素.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原子通过气相形式迁移的贡献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合成 失活 烧结
下载PDF
完全液相法制备中原料配比对二甲醚合成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樊金串 吴慧 +2 位作者 黄伟 石宇 谢克昌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利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Cu-Zn-Al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原料配比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CO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性能的影响,用XRD,N2吸附,XPS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u-Zn-Al基二甲醚合成催化剂中,Zn和Al在催化剂表面的竞... 利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Cu-Zn-Al双功能催化剂,考察了原料配比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CO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性能的影响,用XRD,N2吸附,XPS和H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Cu-Zn-Al基二甲醚合成催化剂中,Zn和Al在催化剂表面的竞争富集是主要过程,增加投料中Cu的比例并不能显著增加Cu在催化剂表面的含量,因为在反应环境中,Al也会富集,并且在Cu含量高时富集得更快.当投料组成为n(Cu)∶n(Zn)∶n(Al)=2∶1∶4时,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性质最好(Cu晶粒度最小,Cu分散度最高,还原性能最佳,组分间相互作用最强,最可几孔径最大),催化剂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催化剂 完全液相法 一氧化碳 加氢 二甲醚
下载PDF
Cu(Al)O复合物表面酸碱性质的微量吸附量热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大塘 郭军 +2 位作者 邓谦 邓立元 罗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673K分解Cu/Al物质的量比分别为 0 .5、1和 2的Cu Al水滑石转化为Cu(Al)O复合物。XRD测定仅显示CuO物相 ,表明组成成分较均一。微量吸附量热法测定Cu(Al)O复合物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数量 ,给出了吸附分子CO2 /NH3 的吸附曲线。量热结... 673K分解Cu/Al物质的量比分别为 0 .5、1和 2的Cu Al水滑石转化为Cu(Al)O复合物。XRD测定仅显示CuO物相 ,表明组成成分较均一。微量吸附量热法测定Cu(Al)O复合物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数量 ,给出了吸附分子CO2 /NH3 的吸附曲线。量热结果展示 ,样品的酸中心强度顺序是 :0 .5CAO >CAO >2CAO ,而碱中心强度顺序是 :0 .5CAO <CAO <2CAO。显然 ,样品的酸性 (碱性 )随着Al(Cu)含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强。研究表明 ,样品的NH3 和CO2 起始吸附热与其Sanderson电负性线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吸附量热 铜铝复合氧化物 铜-铝水滑石 表面酸碱性 催化剂
下载PDF
2-(5-氰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测定铜 被引量:5
6
作者 韩权 武江艳 +3 位作者 霍燕燕 杨晓慧 何亚萍 庞佳慧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1,共4页
以2-(5-氰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CN-PADMA)做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pH 4.0~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于室温下,5-CN-PADMA与铜(Ⅱ)即可形成稳定的2∶1紫红色配合物,其吸收光谱呈现... 以2-(5-氰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CN-PADMA)做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pH 4.0~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于室温下,5-CN-PADMA与铜(Ⅱ)即可形成稳定的2∶1紫红色配合物,其吸收光谱呈现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48nm和583nm处,且两个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具有良好的加合性,吸光度之和与铜(Ⅱ)质量浓度线性相关。铜(Ⅱ)质量浓度在0~0.8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双波长测量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 L·mol^(-1)·cm^(-1)。应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6%~2.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氰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 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 铝合金
下载PDF
金属晶粒自身细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边秀房 邹新国 +2 位作者 刘广荣 刘相法 马家骥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02-608,共7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金属晶粒细化的新工艺,即利用金属本身已有的非自发形核潜力,使Al,Cu,Sb晶粒细化探讨了金属自身激冷薄片的冷却速度、加入量、保温时间对晶粒细化效果的影响.Al的自身细化效果与加入适量的Al-Ti-B中间合金相当;Cu和S... 本文介绍了一种金属晶粒细化的新工艺,即利用金属本身已有的非自发形核潜力,使Al,Cu,Sb晶粒细化探讨了金属自身激冷薄片的冷却速度、加入量、保温时间对晶粒细化效果的影响.Al的自身细化效果与加入适量的Al-Ti-B中间合金相当;Cu和Sb的自身细化效果良好.根据金属遗传原理探讨了晶粒自身细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粒自身细化 金属 晶粒细化
下载PDF
铜铝异步轧制复合工艺及组织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赵莹莹 王泽宇 +2 位作者 龚潇雨 苗龙 王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74,共4页
采用异步轧制工艺进行了铜铝薄带的复合,并对复合带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复合带组织的观察和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异步轧制相比同步轧制的界面波浪状形貌明显减少,界面更加平整;在相同的压下率下... 采用异步轧制工艺进行了铜铝薄带的复合,并对复合带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复合带组织的观察和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异步轧制相比同步轧制的界面波浪状形貌明显减少,界面更加平整;在相同的压下率下,异步轧制的轧制力要小于同步轧制的轧制力,使轧制的稳定性和精度得到了提高,有益于提高界面剥离强度;异步速比与复合带界面的剥离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异速比为1.25界面的剥离强度最大;异步速比增加,铜/铝复合带Cu/Al厚度比增加.所得结果在铜铝薄带轧制复合领域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带 异步轧制 界面 速比 组织性能
下载PDF
超音速等离子-感应复合技术制备高铝铜合金涂层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效田 王智平 +3 位作者 路阳 李文生 李霞 刘俊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06-910,共5页
为了探讨超音速等离子-感应重熔复合技术制备粗粉高铝铜合金材料涂层的能力以及所制备涂层的特点,采用超音速等喷涂预制涂层,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对涂层重熔处理,研究了该复合技术制备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和界面结合状态.结果发现:粗粉... 为了探讨超音速等离子-感应重熔复合技术制备粗粉高铝铜合金材料涂层的能力以及所制备涂层的特点,采用超音速等喷涂预制涂层,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对涂层重熔处理,研究了该复合技术制备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和界面结合状态.结果发现:粗粉高铝铜合金粉体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层氧化严重,尤其在界面处聚集了大量的氧化物,使涂层和基体不能实现有效结合,涂层中较多的氧化和孔隙,隔离了层流片的熔结,并且涂层成分偏析严重.经过感应重熔后的涂层组织细小均匀,大量的氧化物排出,涂层和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同时感应加热使涂层成分分布更加均匀.研究结果表明超音速等离子-感应重熔复合技术具有制备高铝铜合金粗粉涂层的能力,在涂层与基体界面处能够形成宽度为10~15μm的冶金结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等离子 感应重熔 高铝铜合金 粉体涂层
下载PDF
电气火灾残留物的SEM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武巍 胡双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9,共5页
通过分析电气火灾的形成原因,总结出该类型火灾的残留物种类。然后利用电焊机和电阻炉等设备分别制备出铜铝导线的一、二次短路熔痕和火烧熔痕,电热丝的通电过热和火烧熔痕,并运用了目前一种新式有效的显微结构分析工具——扫描电子显微... 通过分析电气火灾的形成原因,总结出该类型火灾的残留物种类。然后利用电焊机和电阻炉等设备分别制备出铜铝导线的一、二次短路熔痕和火烧熔痕,电热丝的通电过热和火烧熔痕,并运用了目前一种新式有效的显微结构分析工具——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以上样品的表面进行微观形貌的观察、比较与分析。通过分析讨论,可以发现电气火灾残留物在火灾前后其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存在明显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能够很轻易的鉴别出电气设备在火灾发生前的使用状态,从而推断出火灾是否由该电气设备引发而起。此项结论能够为从事火灾调查的人员对电气火灾原因的准确认定提供可靠依据,也能够为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宽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火灾 铜铝导线 电热丝 扫描电子显微镜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多波长线性回归-导数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三组分混合物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波 刘立行 +1 位作者 刘冬梅 陈善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7-338,共2页
提出了等吸收点-多波长线性回归-(导数)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三组分混合物的原理,以5-Br-PADAP-溴代十六烷吡啶(CPB)-金属离子显色体系为例,通过测定合成样品及铝合金中的锰、铜、锌.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良好.
关键词 导数 吸光光度法 铝合金
下载PDF
聚乙二醇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Cu-Zn-Al双功能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樊金串 黄伟 吴世建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在聚乙二醇(PEG)辅助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Cu-Zn-Al双功能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H2程序升温还原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浆态床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反应中,... 在聚乙二醇(PEG)辅助下,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Cu-Zn-Al双功能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N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H2程序升温还原和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催化剂用于浆态床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反应中,考察了PEG用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的添加可改善催化剂的织构性质和表面性质,进而提高催化剂活性.随着PEG用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逐渐增大,还原温度先降低后升高,活性组分分散度、表面Cu含量和表面强酸量先增加后减少.然而,PEG的添加仅能提高催化剂上制二甲醚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对催化剂稳定性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溶胶-凝胶法 合成气 二甲醚
下载PDF
铜(Ⅱ)-铬天青S-过氧化氢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存智 董彦 訾言勤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6-47,共2页
本文研究了在氨水介质中,痕量铜对过氧化氢氧化铬天青S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一个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20ng/mL,检出限为5.59×10^(-11)g/mL,并用于铝合金标准样品,环境标准样品和自来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关键词 铬天青S 过氧化氢 催化光度法
下载PDF
高铝铜合金粗粉超音速等离子喷涂层的边界润滑摩擦特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效田 王智平 +2 位作者 路阳 李霞 周晶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00-3106,共7页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高铝铜合金粗粉涂层,对涂层进行边界润滑摩擦实验,分析涂层的摩擦磨损特征及表面元素的质量损失。结果发现:涂层的摩擦因数随外加载荷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尽管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大逐渐增加,... 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技术在45#钢基体上制备高铝铜合金粗粉涂层,对涂层进行边界润滑摩擦实验,分析涂层的摩擦磨损特征及表面元素的质量损失。结果发现:涂层的摩擦因数随外加载荷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尽管磨损量随载荷的增大逐渐增加,但磨损率呈下降趋势,表明随外加载荷的增加涂层耐磨性能逐渐增强。涂层在中低载荷下以磨粒磨损为主,当载荷达到高载荷540 N时,涂层由磨粒磨损向疲劳磨损转变,并在犁沟边缘发生疲劳磨损的同时表现出轻度的粘着磨损。边界润滑条件下,涂层元素的质量磨损主要表现为Cu元素的损失,磨粒磨损留下的犁沟为O元素进入摩擦界面提供通道,使涂层表面形成微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铜合金 粉体涂层 超音速等离子 摩擦 磨损
下载PDF
氮化铝基板与 Cu和Al的接合及其表面改质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文霞 吴承康 岡本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71,共5页
对AIN陶瓷基板进行了减压直流等离子体喷涂镀Al,在基板表面形成厚度约2μm的金属Al薄层,实现了Al与AIN的良好接合.对原基板和镀 Al后的基板进行了氧化处理,并以两块基板的处理面相对.中间夹以纯 Cu片,在 1.3... 对AIN陶瓷基板进行了减压直流等离子体喷涂镀Al,在基板表面形成厚度约2μm的金属Al薄层,实现了Al与AIN的良好接合.对原基板和镀 Al后的基板进行了氧化处理,并以两块基板的处理面相对.中间夹以纯 Cu片,在 1.3×10-3 pa的真空中 1356 K条件下进行了接合、探讨了基板处理条件对其与金属 Cu的接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AIN基板上喷涂 Al后、经过1173 K空气中 24 h处理、在基板表面形成了均匀且与基体附着良好的 Al2O3层、可以有效地改善 Cu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接合 表面处理 集成电路
下载PDF
铜铝异步轧制复合压下率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泽宇 龚潇雨 +1 位作者 苗龙 李宝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5-459,共5页
采用异步轧制工艺进行了铜铝薄带的复合,并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复合带组织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大,复合带的剥离强度会明显增加;复合带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会随压下率的增加先... 采用异步轧制工艺进行了铜铝薄带的复合,并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复合带组织和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压下率的增大,复合带的剥离强度会明显增加;复合带的延伸率和抗拉强度会随压下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5%时复合带延伸率达到最大值;压下率增加会促进界面元素的扩散,铜、铝元素的扩散路径增加;总压下率增加,使得复合带铜侧和铝侧压下率差值减小,变形趋于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复合带 异步轧制 界面 压下率 组织性能
下载PDF
掺杂Cu的Ni基催化剂用于制备碳纳米管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任重 李凤仪 居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25-1029,共5页
以共浸渍法制备的Ni-Cu-Al金属复合物为催化剂,甲烷高温裂解合成碳纳米管。考察了Cu含量对Ni-Cu-Al催化剂活性和碳纳米管形貌的影响及焙烧温度和焙烧气氛对Ni-Cu-Al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i-Cu-Al催化剂和碳纳米管的... 以共浸渍法制备的Ni-Cu-Al金属复合物为催化剂,甲烷高温裂解合成碳纳米管。考察了Cu含量对Ni-Cu-Al催化剂活性和碳纳米管形貌的影响及焙烧温度和焙烧气氛对Ni-Cu-Al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Ni-Cu-Al催化剂和碳纳米管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考察了Ni-Cu-Al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实验结果表明,在Ni-Al催化剂中加入Cu不仅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延长催化剂的寿命,还有助于控制生成的碳纳米管的内径。当n(Ni)∶n(Cu)∶n(Al)=75∶15∶10时,Ni-Cu-Al催化剂的BET比表面积最大,为278.18m2/g;活性也最高,在甲烷流量60mL/min、反应温度1023K、反应时间300min的条件下,碳纳米管的收率(以催化剂的质量计)为23.66g。Ni-Cu-Al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条件为350℃,氮气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镍基催化剂 催化裂解 甲烷
下载PDF
紫铜表面Fe-Al共渗强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国凡 汤爱君 +1 位作者 罗辉 苗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49-52,共4页
研究了紫铜表面渗铁铝合金原理,用JSM-6380LA型扫描电镜J、ED-2300能谱仪和HMV显微硬度计分析渗层的组织组成、成分分布和显微硬度值,并讨论了铁铝在紫铜中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Fe-Al合金在铜中强化方式主要是靠Fe、Al元素或形成的CuA... 研究了紫铜表面渗铁铝合金原理,用JSM-6380LA型扫描电镜J、ED-2300能谱仪和HMV显微硬度计分析渗层的组织组成、成分分布和显微硬度值,并讨论了铁铝在紫铜中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Fe-Al合金在铜中强化方式主要是靠Fe、Al元素或形成的CuAl相固溶于铜基体和晶界空位上,使晶格发生歪扭、细化晶粒来提高强度。Fe可使粗片状的共析体改变方向性、片间距减小、组织得到细化、增加组织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及耐热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铜 FE-AL合金 渗层 强化相
下载PDF
第二改性物对ZnHZSM-5催化正戊烷芳构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牛 朱瑞芝 潘履让 《工业催化》 CAS 1997年第3期27-31,共5页
研究了ZnHZSM-5上引入第二政性物对正戊烷芳构化反应性能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作为第二改性物,CU、Al、P物种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不同,CU物种主要增加ZnHZSM-5的脱氧作用,而Al和P物种的作用则是调变其酸性... 研究了ZnHZSM-5上引入第二政性物对正戊烷芳构化反应性能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作为第二改性物,CU、Al、P物种对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不同,CU物种主要增加ZnHZSM-5的脱氧作用,而Al和P物种的作用则是调变其酸性质。结合NH3-TPD谱和结焦率的研究,探讨了改性物之间以及改性物与HZSM-5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 改性 正戊烷 芳构化 催化剂
下载PDF
Ni-Cu/Al_2O_3催化剂上顺酐液相选择加氢制丁二酸酐反应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达 张因 +3 位作者 李海涛 赵丽丽 张鸿喜 赵永祥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9-1235,共7页
以Al2O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Cu/Al2O3催化剂,用于顺酐液相加氢反应,并结合低温N2物理吸-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CO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表征结果,详细考察了催化剂中Cu含量对其催化性能的... 以Al2O3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Cu/Al2O3催化剂,用于顺酐液相加氢反应,并结合低温N2物理吸-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衍射、CO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表征结果,详细考察了催化剂中Cu含量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的引入提高了活性组分Ni的分散度,促进了催化剂上C=C的加氢活性;同时,由于Ni-Cu双金属间的相互作用,明显抑制了催化剂表面C=O的加氢.当Cu含量为7%时,催化剂上顺酐加氢定向合成丁二酸酐的活性最高.在210oC,H2压力5.0MPa的条件下反应40min时,顺酐转化率与丁二酸酐选择性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加氢 顺酐 丁二酸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