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必克洗液杀灭微生物效果与毒性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秀安 刘南 +2 位作者 孙立萍 万晓平 林龙毅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皮肤消毒剂菌必克洗液主要成分为黄连、苍术、苦参、蛇床子等中药提取液,并含1000mg/L苯扎溴铵。为了解其杀灭微生物效果与毒性,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与动物毒性试验。结果,以其1:7稀释液对布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 皮肤消毒剂菌必克洗液主要成分为黄连、苍术、苦参、蛇床子等中药提取液,并含1000mg/L苯扎溴铵。为了解其杀灭微生物效果与毒性,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与动物毒性试验。结果,以其1:7稀释液对布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作用10min,对布片上白色念珠菌作用15min,杀灭率均达99.99%。染布片菌悬液中含体积分数50%小牛血清对该剂杀菌效果无明显影响。置54℃下放置14d,杀菌作用无明显变化。该剂对小鼠经口LD50>10g/kg,为弱蓄积毒性;其原液对家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对眼刺激积分指数为8。因此,该剂适用于皮肤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消毒剂 菌必克洗液 杀菌试验 毒性试验
下载PDF
苦参、黄连及其配伍的体外抑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福娟 石学魁 +2 位作者 张晓莉 刘亚威 董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黄连、苦参及其等比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13种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1)黄连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白色念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有强抑... 目的:探讨黄连、苦参及其等比配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13种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1)黄连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白色念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有强抑制作用,对肠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苦参具有低度抗菌能力;(3)苦参与黄连等比配伍后抑菌作用强于单独的苦参,对多数细菌抑菌作用弱于单独的黄连,对少数细菌抑菌作用不降低。结论:黄连、苦参及其配伍均有抑菌作用,但配伍后抑菌作用强于单独的苦参;与黄连单独用药相比对于不同的细菌作用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苦参 配伍 抑菌
下载PDF
菌痢消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亚艺 谢青 +3 位作者 唐棣 何兴国 吉莉莉 周玉敏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6期35-37,共3页
菌痢消颗粒是由黄连、诃子、苦参、白头翁、甘草等中药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涩肠止泻之功效。在对本品的质量标准研究中,本文重点进行了薄层色谱研究,选择了多种展开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中国兽药典》收载... 菌痢消颗粒是由黄连、诃子、苦参、白头翁、甘草等中药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涩肠止泻之功效。在对本品的质量标准研究中,本文重点进行了薄层色谱研究,选择了多种展开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中国兽药典》收载方法及展开系统对本方中黄连、诃子、苦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痢消 黄连 诃子 苦参 薄层色谱
下载PDF
黄连、苦参、紫石英治疗心动过速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被引量:7
4
作者 武梦依 顾成娟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在功能性心律失常以及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心律失常中,中医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心动过速实证者居多,心血热性,搏动亢进,宗气过扬,故心火难收,当以苦寒清火,重镇宁心为治疗原则,常选用黄连、苦参、紫石英三味配伍治疗。方... 在功能性心律失常以及西医治疗效果欠佳的心律失常中,中医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仝小林教授认为,心动过速实证者居多,心血热性,搏动亢进,宗气过扬,故心火难收,当以苦寒清火,重镇宁心为治疗原则,常选用黄连、苦参、紫石英三味配伍治疗。方中黄连、苦参清热泻火,稳定心率,紫石英重镇宁心,全方寒温相宜,清心重镇。在配伍剂量方面,方中黄连常用剂量为9~30 g,苦参常用剂量为9~30 g,紫石英常用剂量为30~60 g,若合并心神不宁甚者,可加生龙齿15~30 g,或生龙骨与生牡蛎各30~60 g先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黄连 苦参 紫石英 仝小林
下载PDF
消银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5
作者 郎燕静 郎闯 +1 位作者 俞忠明 章建民 《现代医院》 2011年第9期37-39,共3页
目的制订消银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消银颗粒中黄芪、黄连进行定性鉴别;以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为指标,进行消银颗粒中苦参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结果建立了制剂中黄芪、黄连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苦参的高效... 目的制订消银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消银颗粒中黄芪、黄连进行定性鉴别;以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为指标,进行消银颗粒中苦参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结果建立了制剂中黄芪、黄连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苦参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结论制订的质量标准简便易行,能够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银颗粒 质量标准 黄芪 黄连 苦参
下载PDF
黄连-苦参不同配比中特征性成分的量-质变化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罗浩睿 庄雪菲 +5 位作者 李曦东 李惠芬 李婷婷 潘林梅 范旻旻 程海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77-3986,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黄连-苦参”药对的特征性成分量-质变化相关性,为该药对的量-效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用量比例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配比9批“黄连-苦参”药对(5∶1、4∶1、3∶1、2∶1、1∶1、1∶2、1∶3、1∶4、1∶5)...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黄连-苦参”药对的特征性成分量-质变化相关性,为该药对的量-效相关性及临床应用提供合理的用量比例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配比9批“黄连-苦参”药对(5∶1、4∶1、3∶1、2∶1、1∶1、1∶2、1∶3、1∶4、1∶5),建立药对HPLC特征指纹图谱及其特征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分析9组样品成分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9种配比的黄连-苦参药对共确定16个共有峰,指认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木兰花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共10个共有峰。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连-苦参配对后相比黄连药材及苦参药材,特征性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黄连-苦参(5∶1)时苦参碱、槐定碱、木兰花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相比单药材提取具有显著性差异;黄连-苦参(4∶1)时,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相比单药材提取具有显著性差异,且黄连总生物碱溶出最高;黄连-苦参(1∶1)时苦参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且药根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黄连-苦参(1∶3)时氧化苦参碱含量为各比例最高。结论黄连-苦参不同配比时,以特征性成分个数与含量为标示的“质”与配伍用“量”之间的相关差异性较明显,显示出一定的成分相互促溶作用。苦参中3种成分的溶出量随黄连比例的降低呈现“U”型分布,而黄连中7种成分溶出量随黄连比例的降低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与黄连、苦参各药材单提相比,各比例下苦参中总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黄连中总生物碱类成分在黄连-苦参(5∶1)及(4∶1)比例下溶出表现为提升,其他比例表现为降低。药对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规律与临床验方中药对的使用配比成正相关。为进一步开展该药对的量-效关联性分析确定了物质基础,也为临床潜方时确定适宜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苦参 药对配比 量-质关系 指纹图谱 物质基础 苦参碱 槐定碱 氧化苦参碱 木兰花碱 非洲防己碱 表小檗碱 药根碱 黄连碱 巴马汀 小檗碱
原文传递
基于经典人群口尝法和电子舌法的中药饮片水煎液苦度叠加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张璞 张耀 +9 位作者 桂新景 施钧瀚 张慧杰 冯文豪 李媛媛 王艳丽 张璐 姚静 刘瑞新 李学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3-668,共16页
目的探索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deco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DCMM)的苦度叠加规律。方法以生物碱类(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is Cortex、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Radix)、萜类(穿心莲Andrographis Herb... 目的探索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deco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DCMM)的苦度叠加规律。方法以生物碱类(黄连Coptidis Rhizoma、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sis Cortex、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Radix)、萜类(穿心莲Andrographis Herba、野菊花Chrysanthemi Indici Flos、苦楝皮Melia Cortex)、糖苷类(龙胆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9种苦味DCMM为研究载体,在单味载体呈味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二元(6组)、三元(10组)叠加实验,通过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及电子舌法(electrionic tongue,E-tongue)分别评价其苦度,建立二元、三元叠加时叠加苦度-质量浓度对数(IZ-ln C)、叠加苦度-叠加前分苦度(IZ-I)、口尝叠加苦度-电子舌叠加苦度(IZo-IZe)拟合模型,探索其苦度叠加规律。结果THTPM法中,二元叠加IZ-ln C、IZ-I共12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_(c)^(2)≥0.868,P<0.05,n=6),模型类型为二次多项式或近似结构的模型(下同);三元叠加IZ-ln C、IZ-I共20组,拟合出18组有意义模型(R_(c)^(2)≥0.659,P<0.05,n=6)。E-tongue法中,针对3类味觉信息进行分析,二元叠加IZ-ln C、IZ-I共36组,均拟合出有意义模型(R_(c)^(2)≥0.689,P<0.05,n=6);三元叠加IZ-ln C、IZ-I共60组,拟合出52组有意义模型(R_(c)^(2)≥0.662,P<0.05,n=6)。IZo-IZe中,二元叠加共18组,拟合出8组有意义线性模型(R_(c)^(2)≥0.727,P<0.05,n=6);三元叠加共30组,拟合出13组有意义的线性或对数模型(R_(c)^(2)≥0.670,P<0.05,n=6)。结论叠加后苦度随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叠加实验良好模型获取率为(二元100%,R_(c)^(2)=0.936;三元87.5%,R_(c)^(2)=0.906),而IZo-IZe中有意义的模型获取率较低,即以IZe预测IZo的方法目前尚不成熟;二元、三元叠加中原始苦度越高的饮片对IZ贡献度越大;黄连在同类型和不同类型叠加中苦度贡献度均最大;除黄连+黄柏+黄芩组存在因成分间可能发生沉淀反应等导致叠加后的苦度降低外,未发现更多因各成分交互作用而产生异常的苦度促进或拮抗现象;IZo-IZe相关性随组分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水煎液 苦度叠加 电子舌 经典人群口尝评价 生物碱类 黄连 黄柏 苦参 萜类 穿心莲 野菊花 苦楝皮 糖苷类 龙胆 黄芩 连翘
原文传递
基于苦味阈值浓度的苦味中药分子苦度当量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青晓 高晓洁 +9 位作者 桂新景 王艳丽 王君明 李晨旭 任延娜 姚静 张璐 施钧瀚 李学林 刘瑞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698-6705,共8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方法。方法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参比苦味物质,以不同浓度的23种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为载体,采用“最小极限法”预测中药饮片的苦味阈值浓度(bitterness threshold concentration,BTC)... 目的建立适用于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方法。方法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参比苦味物质,以不同浓度的23种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为载体,采用“最小极限法”预测中药饮片的苦味阈值浓度(bitterness threshold concentration,BTC),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苦味中药的分子苦度当量(equivalent molecular bitterness,EMB)和分子苦度当量指数(EMB-index,EMBI),进而实现对中药饮片的苦度定量测定;此外,以不同浓度的黄连和苦参水煎液为载体,对建立方法的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感知到苦味的人数比例与苦味中药饮片水煎液浓度的对数模型和威布尔模型,由拟合方程的R~2和P值可知威布尔模型优于对数模型,由威布尔模型的拟合方程计算出中药饮片的BTC,进而测得了23种苦味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测得的黄连和苦参的EMB以及EMBI的RSD值均小于20%,重现性相对良好。结论采用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预测出了23种中药饮片的EMB和EMBI,建立了苦味中药的苦度定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中药 经典人群口感评价法 苦味阈值浓度 分子苦度当量 黄连 苦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