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simulation of tropical coral reef ecosystem being disturbed by multiple situ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Geng Wang Rui Dong +1 位作者 Huimin Xu Dewen D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05-116,共12页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rapid degradation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ls is helpful to comprehe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ral ...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rapid degradation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ls is helpful to comprehe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and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ral reef communit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 ecosystem of tropical coral reefs in China, the coral reef functional group is the core level variable;combined with the multiple feedback effects of coral reef functional group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e study presents a coral reef ecosystem dynamics model with hermatypic corals as the core.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assumed initial value and the internal feedback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basic simulation(relative health conditions), the coverage area of live corals and coral reefs generally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and increased by 4.67% and 6.38% between2010 and 2050,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alibration model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ied area, the multi-factor disturbance effects of coral reef communities were simulated and explored by setting up three scenarios involving fishing policy, terrestrial deposition, and inorganic nitrogen emissions. Among them, in the single factor disturbance, the fishing policy exerts the most direct impact on the community decline;and the succession phenomenon is obvious;the terrestrial sedimentation has a faster and more integrated effect on the community decline;the effect of inorganic nitrogen emission on the community decline is relatively slow. In the double/multi-factor disturbance, the superimposed disturbance will aggravate the multi-source feedback effect of the coral reef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community decay rate, and make its development trajectory more complicated and diverse. This method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method for simulating the damage of long-term coral reef community and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law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coral reef ecosystems. In the future, it can be further studied i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cess and decisionmaking direction of coral re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reef ecosystem system dynamics situational disturbance SIMULATION
下载PDF
Scleractinian Corals and Reefs of Vietnam as a Part of the Pacific Reef Ecosystem
2
作者 Yuri Ya Latypov 《Ope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11年第2期50-68,共19页
The paper analyzes both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s of Vietnamese reef building corals and reefs performed in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first decades twenty-first. The s... The paper analyzes both published and unpublished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s of Vietnamese reef building corals and reefs performed in the last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first decades twenty-first.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study of reef-building scleractinian corals and reefs is presented. The scleractinian fauna of Vietnam is shown to match in species diversity (350 species of 80 genera) the tropical coral fauna of the Indonesian–Malacca fertile center, from which Indo-Pacific reef-building corals originated. The whole Vietnam coast from the Gulf of Tonkin to the Gulf of Siam is a biogeographically single whole and is a part of the Indo-Polynesian Province of the Indo-Pacific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TNAM reefS reef-Building corals PACIFIC reef ecosystem
下载PDF
Dietary separation between co-occurring copepods in a food-limited tropical coral reef of the Sanya Bay
3
作者 Simin Hu Tao Li +1 位作者 Sheng Liu Hui Hu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65-72,共8页
Food differentiation among coexistent species in the field is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opepods to acquire materials and maintain population stabilization.In situ diet analysis of co-occurring six copepod species in cor... Food differentiation among coexistent species in the field is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opepods to acquire materials and maintain population stabilization.In situ diet analysis of co-occurring six copepod species in coral waters of the Sanya Bay was conducted using a PCR protocol based on 18 S ribosomal gene.Various prey organisms were uncovered,including dinoflagellate,diatom,green algae and plant,protozoa and metazoan.All these spatially coexisting six species showed different dietary diversity,with the food niche breadth(B)ranging from 1.00(Temora turbinate in morning)to 10.68(Calanopia elliptica in night).While food overlap between all these copepods were low,with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diet niche overlap index being approximately 0.09.Even temporally co-existing species sampled from the same time point fed on different groups of prey items with the food overlap index of 0.04 to 0.07 in midday and night but 0 in morning.As the most important dominant copepod in the Sanya Bay,Subeucalanus subcrassus seems to be capable to regulate its feeding,by exhibiting a rhythm of herbivorous feeding in midday and carnivorous feeding in morning and night,to better coordinate with other competitors for utilization of food resources.For most copepods,none of the prey items belonged to the dominant phytoplankton in the ambient water,indicating that copepod can better their survival by widening the choice of potential food resources in food limited environment.The dietary separation observed here might be important strategy for copepod to maintain population stabilization and thriving in the Sanya coastal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epod food partitioning Sanya Bay coral reef ecosystem
下载PDF
基于Reef Check调查的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状况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刚 赵美霞 +2 位作者 刘斌 张春华 梁群 《热带地理》 2016年第1期66-71,共6页
采用Reef Check(珊瑚礁健康调查法)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Reef Check调查从2001―2012年共进行了11 a,调查区为涠洲岛的竹蔗簝、公山、牛背坑3个地点,调查项目包括鱼类、无脊椎... 采用Reef Check(珊瑚礁健康调查法)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Reef Check调查从2001―2012年共进行了11 a,调查区为涠洲岛的竹蔗簝、公山、牛背坑3个地点,调查项目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珊瑚礁底质。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周边不同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状况有较大差异,在竹蔗簝和牛背坑调查区的珊瑚礁覆盖率较为稳定;而在公山调查区,则发现珊瑚在2002年间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至今尚未恢复。利用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竹蔗簝和牛背坑的珊瑚礁健康状态相似,都属于一般,其中牛背坑略好,而公山的珊瑚礁健康状态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系统 珊瑚礁健康调查法 涠洲岛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及储碳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晖 袁翔城 +3 位作者 宋严 李颖心 周伟华 龙爱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潜在的蓝色碳汇,我国珊瑚礁总面积约占全球的11%,每年的固碳量大约在3.5×10^(6)~4.5×10^(6)t之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总储碳量非常巨大,同时珊瑚礁生... 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珊瑚礁生态系统是潜在的蓝色碳汇,我国珊瑚礁总面积约占全球的11%,每年的固碳量大约在3.5×10^(6)~4.5×10^(6)t之间。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总储碳量非常巨大,同时珊瑚礁生态系统作为碳库在碳交易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文章综述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固碳过程及储碳机制,包括碳酸盐泵、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阐述了三种碳泵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南海岛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系统 固碳 碳酸盐泵 生物泵 微型生物碳泵
下载PDF
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恢复重构与保护思考
6
作者 黄良民 林强 +3 位作者 谭烨辉 黄小平 周林滨 黄晖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是指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由独特生境与生物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海区;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效率高,生态功能独特,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生产力,历来是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与保护... 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是指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由独特生境与生物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海区;其特点是物质循环效率高,生态功能独特,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生产力,历来是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点对象。然而,受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影响,这些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日益凸显。如何恢复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人类,引起了学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阐述了世界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退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我国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特点,并以珊瑚礁生态系统为重点,探讨了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以及目前我国开展修复和保护的有关行动措施。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恢复重构与保护的对策建议:1)建议国家组建南海特色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监测监控系统、专项数据库和专家智库;2)设立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示范区,组织多学科领域专家联合开展研究—试验—示范—评估—推广—监控;3)健全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管理,重视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社会自觉行动。这些将为加强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其可持续发展和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的30×30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生态系统 分布格局 生态系统 退化 恢复与保护 珊瑚礁 红树林 海草床
下载PDF
涠洲岛42年来海面温度变化及其对珊瑚礁的影响 被引量:57
7
作者 余克服 蒋明星 +1 位作者 程志强 陈特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06-510,共5页
涠洲岛位于南海珊瑚礁分布的北缘 .温度是影响其珊瑚礁生态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 .对器测温度分析发现 ,近 4 2年来涠洲岛海面温度 (SST)与全球气候变暖呈准同步变化趋势 ,存在 3~ 4年与 7~ 8年的变化周期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涠... 涠洲岛位于南海珊瑚礁分布的北缘 .温度是影响其珊瑚礁生态系统发育的重要因素 .对器测温度分析发现 ,近 4 2年来涠洲岛海面温度 (SST)与全球气候变暖呈准同步变化趋势 ,存在 3~ 4年与 7~ 8年的变化周期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以来 ,涠洲岛SST上升比较明显 .其月平均最高SST的持续上升将使本区珊瑚生长处于一种非常敏感的边缘 ,加上人类活动 (建筑取材、炼油、旅游、捕鱼、养殖等 )对涠洲岛珊瑚礁的潜在不利影响 ,则可能导致珊瑚礁的退化 .此外 ,在系统的野外调查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温度 人类活动 珊瑚礁 生态影响 涠洲岛 生态系统 气候变暖
下载PDF
南沙渚碧礁生态系营养关系的稳定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卫东 杨逸萍 +2 位作者 吴林兴 王汉奎 胡明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4-101,共8页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南沙渚碧礁生态系食物网主要生物类群之间的营养关系 .结果表明 ,生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其营养来源有密切关系 .浮游植物的δ13C为 - 1 8.3‰ ,与其所处海域的环境条件一致 .浮游动物的δ13C值变化较...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了南沙渚碧礁生态系食物网主要生物类群之间的营养关系 .结果表明 ,生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其营养来源有密切关系 .浮游植物的δ13C为 - 1 8.3‰ ,与其所处海域的环境条件一致 .浮游动物的δ13C值变化较大 ,范围为 - 2 0 .4‰~ - 1 0 .9‰ ,表明可能存在浮游植物和碎屑两种营养来源 .珊瑚和砗磲的碳同位素组成 (- 1 7‰~ - 1 5‰ )与浮游动物相差较大 ,暗示共生虫黄藻可能在这些珊瑚的营养来源中起重要作用 .底栖海参 (- 9.6‰ )和蜘蛛螺 (- 1 2 .5‰ )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它们沉积物食性的营养特征吻合 .鱼类的δ13C值变化范围较大(- 1 7.7‰~ - 1 0 .9‰ ) ,未表现出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大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营养关系 珊瑚礁生态系 浮游动物 物质循环 浮游植物
下载PDF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碳循环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金明 赵卫东 +1 位作者 李鹏程 吕晓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6-592,共7页
99 4航次对南沙珊瑚礁区进行了考察 ,利用现场投放沉积物捕捉器采集沉降颗粒物样品 ,从生物与非生物体系两个侧面对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碳循环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无机碳是珊瑚礁生态系中各种样品碳的主要存在形式 ,总碳的收支主... 99 4航次对南沙珊瑚礁区进行了考察 ,利用现场投放沉积物捕捉器采集沉降颗粒物样品 ,从生物与非生物体系两个侧面对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的碳循环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无机碳是珊瑚礁生态系中各种样品碳的主要存在形式 ,总碳的收支主要受到溶解平衡与钙化作用的控制。有机碳在珊瑚礁泻湖中具有很高的循环效率 ,泻湖中垂直转移的颗粒有机碳有 93%以上在进入沉积物之前被释放 ,其中生物碎屑的颗粒有机碳释放率约为 99%。珊瑚礁植物尤其是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等的光合作用以及珊瑚礁的拟流网模型、休渔模型分别代表了构成珊瑚礁有机碳循环的两个主要方面 ,即 :高效循环和稳定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 碳循环 南沙 高效循环 稳定补充
下载PDF
珊瑚礁区碳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严宏强 余克服 谭烨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207-6215,共9页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产力水平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碳循环受到有机碳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无机碳代谢(钙化/溶解)两大代谢过程的共同作用,过程十分复杂。珊瑚礁植物的光合作用保证了有机碳的有效补充,动物摄食及微生物降解等生物过... 珊瑚礁是海洋中生产力水平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其碳循环受到有机碳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无机碳代谢(钙化/溶解)两大代谢过程的共同作用,过程十分复杂。珊瑚礁植物的光合作用保证了有机碳的有效补充,动物摄食及微生物降解等生物过程驱动了珊瑚礁区有机碳高效循环,只有不超过7%的有机碳进入沉积物,而向大洋区水平输出的有机碳通量变化幅度较大,主要受到水动力条件的影响。珊瑚礁区碳酸盐沉积(无机碳代谢)是全球碳酸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累积量达到全球CaCO3年累积量的23%~26%,是影响大气CO2浓度的重要组成;珊瑚礁是大气CO2源或汇则取决于净有机生产力与净无机生产力的比值(ROI),当ROI<0.6时,珊瑚礁区是大气CO2的源,反之,则是大气CO2的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 碳循环 海-气通量 p_CO_2 POC DOC PIC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国华 黄良民 +4 位作者 王汉奎 黄晖 谭烨辉 张偲 董俊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863-2869,共7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由珊瑚礁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海洋环境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而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特别是高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者包括底栖植物、浮游植物、共生藻和自养细菌等。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 珊瑚礁生态系统由珊瑚礁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海洋环境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而引起科学家的重视 ,特别是高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者包括底栖植物、浮游植物、共生藻和自养细菌等。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较多 ,各有利弊 ,通常采用 1 4C同位素法。在初级生产力中 ,新生产力更引起科学界关注。对于新生产力的测定 ,主要应用 1 5N示踪法 ,采用“f”比或 Redfield比值来估算。为了减少误差 ,一般同时使用几种方法。光是影响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而对新生产力构成限制的主要因素是氮源。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研究较多 ,但新生产力却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 初级生产力 新生产力 研究现状与展望
下载PDF
黔南晚石炭世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常洪伦 董旭明 +5 位作者 巩恩普 关长庆 张永利 孙宝亮 杨丽丽 李金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4-912,共9页
黔南晚石炭世发育了大规模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这在晚泥盆世的F/F生物绝灭事件后尚属罕见。礁的主体是由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礁体在空间上由四个单元组成,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物碎屑滩、点礁和泥丘、生物碎屑灰岩和Fomitchevella骨架岩... 黔南晚石炭世发育了大规模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这在晚泥盆世的F/F生物绝灭事件后尚属罕见。礁的主体是由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礁体在空间上由四个单元组成,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物碎屑滩、点礁和泥丘、生物碎屑灰岩和Fomitchevella骨架岩。各单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不同,营养结构也有相应的差异。按各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按其在造礁过程中的作用又可分成造礁生物、附礁生物。分析表明,各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不同,其在礁体形成过程中也分别担任着造礁、附礁等角色。由各单元的生物组成和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反演了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并划分成生物碎屑滩阶段、点礁和泥丘阶段、Fomitchevella定殖阶段和Fomitchevella统殖阶段四个阶段。Fomitchevella和Ivanovia cf.manchurica两种珊瑚的生活习性和生长方式决定了它们在珊瑚礁生态系中的地位,而整个生态系统也依靠快速吸收营养盐的营养机制维持了各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 晚石炭世 珊瑚礁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被引量:83
13
作者 赵美霞 余克服 张乔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6-194,共9页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程度可以与陆地热带雨林相提并论,目前关于珊瑚礁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研究进展迅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珊瑚礁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人类活动影... 珊瑚礁区生物多样性程度可以与陆地热带雨林相提并论,目前关于珊瑚礁物种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研究进展迅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珊瑚礁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导致其生物多样性缩减、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珊瑚礁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已成为珊瑚礁研究热点,珊瑚礁生态环境效应和保护管理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广阔的南海海域和海南岛、台湾岛、香港和广东广西沿岸,礁区生物种类繁多,多样性程度较高,以往研究主要涉及地质、地貌、生物、环境等方面,现今和今后一段时间里迫切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研究,以确保更有效地保护和管理珊瑚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态功能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丽荣 赵焕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84-1389,共6页
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其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美丽的水下景观而被人类过度利用,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珊瑚礁,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的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以及评估方法的研究动态。珊瑚礁生态... 珊瑚礁生态系统以其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美丽的水下景观而被人类过度利用,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珊瑚礁,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的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以及评估方法的研究动态。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珊瑚礁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其效用,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分为经济性服务、生态性服务和社会性服务3部分,给出相应于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内容的价值分类以及常用的生产效益法、替代费用法、损害费用法、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5种评估方法。文中还介绍了中国珊瑚礁的分布与特点,并根据国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状况,指出了中国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价方法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论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晖 董志军 练健生 《热带地理》 2008年第6期540-544,共5页
西沙群岛为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群岛,自然资源丰富,该群岛珊瑚礁是典型的大洋型珊瑚礁,代表着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珍贵的珊瑚礁,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建立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表明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主权的重视及... 西沙群岛为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群岛,自然资源丰富,该群岛珊瑚礁是典型的大洋型珊瑚礁,代表着我国现存最古老最珍贵的珊瑚礁,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建立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表明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主权的重视及充分行使我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具有重要意义。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虽然具备不断调节自身的能力,但面对人类活动及全球变暖的双重压力,其前景仍然堪忧,建立自然保护区应该被海洋管理部门提上日程。该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具备保护的物质基础,也有足够的面积能有效保护造礁石珊瑚的生长和发展。西沙珊瑚礁区域是我国沿海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发源地,珊瑚礁系统最完整和完好,因此保护管理的难度相对其他地区和海域要小得多,可保护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珊瑚礁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珊瑚藻的生态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雷新明 黄晖 黄良民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90,共6页
珊瑚藻是海洋红藻中的大型钙化藻类,全球分布623种,中国现有记录共77种。随着生态科学研究的广泛展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珊瑚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尤其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科研人员对有... 珊瑚藻是海洋红藻中的大型钙化藻类,全球分布623种,中国现有记录共77种。随着生态科学研究的广泛展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珊瑚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尤其在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科研人员对有关珊瑚藻的初级生产力、钙化作用以及在诱导底栖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与变态等方面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然而,有关珊瑚藻生态功能的深层次机理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着重围绕目前珊瑚藻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从近年来珊瑚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人们对珊瑚藻的认识,并促进对珊瑚藻生态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藻 珊瑚礁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牛文涛 刘玉新 林荣澄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4期77-85,共9页
简要介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衰退等特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离不开对珊瑚礁的监测及数据的调查,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推荐的珊瑚礁监测包括生态监测以及经济监测两部分,监测方法应满... 简要介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衰退等特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离不开对珊瑚礁的监测及数据的调查,全球珊瑚礁监测网络推荐的珊瑚礁监测包括生态监测以及经济监测两部分,监测方法应满足相应的要求,以保证所获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比较。应用于生态系统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珊瑚礁监测及评价中常用的指示物种的生物指标包括石珊瑚生物指标以及其它生物指标。造礁石珊瑚是珊瑚礁最重要的生物,目前对珊瑚礁的监测主要集中于存活硬珊瑚盖度以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一般而言,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参数,但仍有不足。因此,珊瑚生长率(骨骼生长)的测量、钙化生产率、珊瑚生育力及补充、监测虫黄藻损失、珊瑚疾病及细菌暴发性增值、珊瑚骨骼的生物累积等指标也随之建立起来。为了对珊瑚礁原始生存结构生物提供一个早期亚致死压力预警,以便对珊瑚礁采取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珊瑚礁鱼类、软体动物等其它生物及相关指标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与指示物种法相比,指标体系法不仅考虑了不同组织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同一组织水平上不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还考虑了不同尺度转换时监测指标的变化,更能客观全面反映珊瑚礁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HRHPI推荐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压力及社会经济几个特征属性方面对珊瑚礁健康进行评价,并给出每个特征属性包含的具体指标,以及各指标与珊瑚礁健康的相关性,指标选取标准,指标数据的获得方法以及基准值或目标值的设定等。尽管HRHPI给出了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指标评价标准("基准值"及"目标值")、健康指数、生态完整指数等概念,但评价模型或模式仍在探索中。随着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高科技方法在珊瑚礁健康评估中得到了应用并迅速发展。由于尚无确定的评价珊瑚礁健康的模式,因此建立一个可以描述珊瑚礁群落健康状况的数量模型或者指标非常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方法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8
作者 王丽荣 于红兵 +1 位作者 李翠田 孙妮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446,共12页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 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具价值的人类资源之一,为沿海更多人们所依赖,尤其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为海洋生物提供产卵和养育的场所、保护海岸以防受到海浪和飓风侵蚀的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床生态系统.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生态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非常必要.回顾了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这3种典型且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修复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者可通用的且更为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和措施,未来能将三者的修复进行综合考虑,以为其他类似的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红树林 珊瑚礁 海草床
下载PDF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中元素的垂直转移途径 被引量:7
19
作者 宋金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于1993年和1994年用沉积物捕捉器采集南沙永暑礁和诸碧礁内的沉降颗粒物,用中干活化法分析兀素的含量并计算通量,通过对生源要素的统计相关分析、垂直沉降颗粒物中的元素比、非生源要素在泻湖中的停留时间的探讨,研究了南沙珊瑚礁生... 于1993年和1994年用沉积物捕捉器采集南沙永暑礁和诸碧礁内的沉降颗粒物,用中干活化法分析兀素的含量并计算通量,通过对生源要素的统计相关分析、垂直沉降颗粒物中的元素比、非生源要素在泻湖中的停留时间的探讨,研究了南沙珊瑚礁生态系中元素的垂直转移途径。结果表明,在南沙珊瑚礁泻湖中元素的停留时间较海水中短,元素的循环速率高,且尤以与生物作用有关的元素为甚;颗粒物中非生源要素的垂直转移主要是通过生物过程完成的,其转移量可达80%以上,表明珊瑚礁生态系中非生源元素与生源元素有相似的垂直转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源元素 南沙 珊瑚礁 生态系 元素转移
下载PDF
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49
20
作者 张乔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465,共12页
评述了以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分布及其面积、生物群落的破坏、海岸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 ,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热带生物海岸及其上的红树林、珊瑚礁热带海岸生态系统具有特... 评述了以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分布及其面积、生物群落的破坏、海岸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 ,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热带生物海岸及其上的红树林、珊瑚礁热带海岸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 ,对热带海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对日益频繁的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 ,而且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而通常易于被忽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近 2 0年来的快速发展 ,导致热带海岸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剧 ,热带生物海岸红树林和珊瑚礁资源已经受到生态破坏性开发活动的极大破坏而急需保护。尽管政府采取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 ,包括相关法律、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实验、研究和推广 ,但是总体上衰退的趋势尚未扭转。热带生物海岸在我国河口海岸生态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该加强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调查、监测、评估、研究 ,以适应热带生物海岸和相关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珊瑚礁 热带生物海岸 生态系统修复 生态重建 可持续发展 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