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花青素的性状遗传及其表现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翁才浩 邵宝富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82-386,共5页
1986~1988年对长果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花青素的性状遗传及其表现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果黄麻花青素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花青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但合成的速度和含量则决定于糖浓度。光照强弱和供氮水平对花青素含量... 1986~1988年对长果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花青素的性状遗传及其表现作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果黄麻花青素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花青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但合成的速度和含量则决定于糖浓度。光照强弱和供氮水平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是通过对糖浓度的影响而起作用。合成花青素的细胞可能与合成叶绿素有关。花青素在体内可以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花青素 性状遗传 影响因素
下载PDF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orchuros olitorius L. as Bio-Coagulant in Cagayan de Oro City, Philippines
2
作者 Gina CLacang Corazon V.Ligara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Earth Sciences》 2023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This research paper presented the potential of Corchuros olitorius L.as a natural coagulant in the removal of turbidity,total suspended solids,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from the domestic wastewater of the Universi... This research paper presented the potential of Corchuros olitorius L.as a natural coagulant in the removal of turbidity,total suspended solids,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from the domestic wastewater of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outhern Philippines.Optimization of the natural coagulant and synthetic coagulant was employed prior to the treatment design.The jar test method was used in the optimization and lab analysis including the gravimetric method,dilution technique,and digital measurements.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Corchuros olitorius L.using the jar test method revealed better removal at a lower dosage of 50 mg/L and a higher settling time of 90 minutes.Th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FTIR analysis also suggests a functional group that influences coagulation activity.Using the optimum dose and optimum settling time,results with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designs showed the highest removal at pH 7 showed%BOD removal of 89.78%(A75C25);85.98%(A25C75);88.76%(A50C50).TSS removal measured values of 88.50%(A75C25),85.56%(A25C75),and 87.16%(A50C50),while turbidity removal of 83.47%(A75C25),80.27%(A25C75),and 80.27%(A50C50).Statistically,measured values differ between treatment designs.It is suggested to investigate removal efficiency in more varied pH conditions,different settling times,stirring speed,and other variables for future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chorus olitorius l. Jar test Optimization Removal efficiency WASTEWATER
下载PDF
Corchorus olitorius aqueous extract attenuates quorum sensing-regulated virulence factor production and biofilm form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Hanan M.Al-Yousef Perwez Alam +2 位作者 Zakia Khanam Musarat Amina Wafaa H.B.Hass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21年第2期66-73,共8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rchorus olitorius aqueous fraction(COAF)on quorum sensing(QS)-regulated virulence factors and biofilm form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Methods:The preliminary screenin...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rchorus olitorius aqueous fraction(COAF)on quorum sensing(QS)-regulated virulence factors and biofilm form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Methods:The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the anti-QS effect of COAF was performed by evaluating the anti-pathogenic activity against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 biosensor strain.Next,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COAF on QS-regulated pyocyanin production,proteolytic and elastolytic activities,swarming motility,and biofilm formation were evaluated in PAO1.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of COAF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biofilm biomass,attenuated virulence factors,and inhibited swarming motility of PAO1 without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the bacteria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COAF at 2000μg/m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Las B elastase activity in PAO1 culture,exo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swarming motility,pyocyanin level,and biomass of PAO1 by 55%(P<0.05),60%(P<0.01),61%(P<0.01),65%(P<0.01)and 73%(P<0.01),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production of violacein was decreased by 62%(P<0.01)with the treatment of a high dose of COAF.Conclusions: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AF can be a potential source of anti-QS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chorus olitorius l Anti-quorum sensing activit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Virulence factors
下载PDF
黄麻与其他物种HD-ZIPⅠ和LEA14蛋白序列同源性及其盐胁迫表达分析
4
作者 陈毓娜 Manuel Sebastian Fiallos +7 位作者 李静 李云清 祁建民 徐建堂 方平平 林荔辉 张立武 陶爱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8-306,共9页
利用黄麻与水稻、拟南芥和大豆等的HD-ZIPⅠ和LEA14蛋白的相似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并以耐盐性不同的两个黄麻品种福农1号(较耐盐)和中黄麻1号(较敏感)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盐胁迫下HDZ4和LEA1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黄麻... 利用黄麻与水稻、拟南芥和大豆等的HD-ZIPⅠ和LEA14蛋白的相似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并以耐盐性不同的两个黄麻品种福农1号(较耐盐)和中黄麻1号(较敏感)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盐胁迫下HDZ4和LEA1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黄麻中鉴定到10个与其他作物具有同源性的HD-ZIPⅠ编码蛋白,其与大豆、拟南芥(双子叶)的蛋白序列相似度高于与水稻(单子叶)的相似度,与拟南芥的进化分歧时间明显短于与水稻的进化分歧时间,表明HD-ZIPⅠ家族基因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存在功能分化;鉴定到1个与其他作物同源性较高的LEA14编码蛋白,其与棉花的进化关系最近.在盐胁迫处理下,HDZ4在不同黄麻品种及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而LEA14在中黄麻1号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呈先下调再上调最后下调的趋势,在福农1号中的表达量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同时,在福农1号中的表达量整体高于在中黄麻1号中的表达量;LEA14在两个黄麻品种叶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在根部的表达量,并且在两个品种叶片和根部的表达量均在盐处理48 h时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HD-ZIPⅠ lEA14 同源分析 盐胁迫表达
下载PDF
圆果黄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cCesA1的克隆及利用反义载体转化拟南芥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高阳 祁建民 +6 位作者 徐建堂 牛小平 张雨佳 张立武 陶爱芬 方平平 林荔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6-822,共7页
以圆果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179"茎部韧皮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黄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cCesA1 5′端500 bp序列外的全部cDNA。其序列长度为2529 bp,编码627氨基酸残基,经Blast基因比对和蛋白质结构分... 以圆果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179"茎部韧皮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黄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cCesA1 5′端500 bp序列外的全部cDNA。其序列长度为2529 bp,编码627氨基酸残基,经Blast基因比对和蛋白质结构分析,确定是黄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CcCesA1在植株不同部位表达量具组织差异性,依次为茎部韧皮>根>叶>顶芽>麻骨。利用CcCesA1基因部分cDNA序列和3′UTR区,构建黄麻CcCesA1基因反义载体,用测序验证的阳性质粒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以单拷贝方式整合进入基因组,转基因拟南芥生长严重受阻,植株变得矮小且茎部易弯曲倒伏,角果数量变少,长度变短,纤维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所克隆的黄麻CcCesA1基因除了参与植物其他生理代谢过程外,还参与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果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 纤维素合成酶 SOUTHERN杂交 拟南芥
下载PDF
不同黄麻品种对重金属污染农田镉的富集和转移效率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媛 邱财生 +1 位作者 龙松华 王玉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9-1935,共7页
为研究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植株对重金属污染农田中Cd的富集和转移效率,以湖南省株洲县为试验区,研究3个黄麻品种6个植株器官的干物质积累、Cd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木质部和韧皮部是黄麻植株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器官;不同... 为研究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植株对重金属污染农田中Cd的富集和转移效率,以湖南省株洲县为试验区,研究3个黄麻品种6个植株器官的干物质积累、Cd富集和转移特征。结果表明:木质部和韧皮部是黄麻植株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器官;不同品种的黄麻及其器官间的Cd含量均呈显著差异,3个品种中连红黄麻各器官的Cd含量均高于闽侯红皮和黄麻179。6个植株器官中,蒴果和叶柄的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平均值分别为4.75 mg·kg^-1和4.27 mg·kg^-1,其他器官Cd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根部>木质部>韧皮部;地上部器官间Cd转移效率研究表明,3个品种地上部的Cd转移系数均在1以上。Cd从木质部和韧皮部到叶柄和蒴果的转移能力较强,从根部到木质部和韧皮部、从叶柄到叶片的转移能力较弱。对黄麻Cd总富集量评估表明,连红黄麻的总富集量最高,每公顷可富集53.3 g的Cd,木质部占总富集量的33.11%~42.99%。研究表明,黄麻对中度Cd污染农田中的Cd有较高的富集和转移能力,可作为植物修复材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CD 富集特征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圆果黄麻成熟叶片总DNA提取及SRAP扩增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燕萍 陈美霞 +3 位作者 徐建堂 陈晖 陶爱芬 祁建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1-466,共6页
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圆果黄麻成熟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对DNA进行电泳检测、含量测定和SRAP分析,并对黄麻SRAP-PCR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能够提取高质量的DNA,DNA纯度和完整性都较... 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圆果黄麻成熟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对DNA进行电泳检测、含量测定和SRAP分析,并对黄麻SRAP-PCR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能够提取高质量的DNA,DNA纯度和完整性都较好,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260 nm/D280 nm均在1.7-1.9之间,无降解现象,蛋白质、多糖类等去除彻底.所建立的SRAP最佳反应体系(25μL)中5种成分的适宜浓度及用量分别为:Taq DNA聚合酶1.75 U,Mg2+3.0 mmol.L-1,dNTPs 0.16 mmol.L-1,引物0.51μmol.L-1,模板DNA 80-120 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果黄麻 DNA提取 SRAP反应体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11份黄麻种子萌发的效应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柳 周瑞阳 金声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的黄麻品种,并建立黄麻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体系。【方法】在聚乙二醇(PEG)(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培养皿法对11个黄麻种子进行发芽试验,PEG设6个浓度处理,分别为(A)5%、(B)10%、(C)15%、(D)20%、... 【目的】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的黄麻品种,并建立黄麻萌发期抗旱性评价体系。【方法】在聚乙二醇(PEG)(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采用培养皿法对11个黄麻种子进行发芽试验,PEG设6个浓度处理,分别为(A)5%、(B)10%、(C)15%、(D)20%、(E)25%,测定种子发芽各项指标。【结果】随着PEG处理浓度的升高,黄麻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均呈下降趋势;低浓度PEG(5%)处理促进黄麻种子胚根的生长,而较高浓度PEG(10%~25%)处理则抑制其胚根生长;圆果种黄麻中以圆09-30、圆09-35发芽最好,圆3号最差;长果种黄麻中以长09-41、长09-40发芽最好,长09-1最差。【结论】5%~10%的PEG可作为区分长果种黄麻萌发期抗旱性差异的适宜浓度,15%~20%的PEG可作为区分圆果种黄麻萌发期抗旱性差异的理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PEG) 干旱胁迫 黄麻 种子萌发 抗旱性
下载PDF
黄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陶爱芬 祁建民 +5 位作者 粟建光 方平平 林荔辉 徐建堂 吴建梅 林培清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为明确黄麻(Corchorus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13个国家的两个黄麻栽培种及野生种共96份黄麻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黄麻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169至0.9667之间,变幅较大,其中近... 为明确黄麻(Corchorus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13个国家的两个黄麻栽培种及野生种共96份黄麻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黄麻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169至0.9667之间,变幅较大,其中近缘野生种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距离最大,基本在0.8以上;圆果栽培黄麻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距离最小,平均<0.5。(2)当在聚类图上遗传距离为0.53处划切割线L1时,96份黄麻种质资源被分为两个大类群(Ⅰ、Ⅱ)、一个小类群(Ⅲ)和5个独立个类。(3)当在遗传距离为0.33处作切割线L2时,各大类群被分为不同的亚类群,并表现出按地域聚类的趋势。(4)供试黄麻种质资源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与形态学上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SRA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长果种黄麻SRAP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3个质量性状基因定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晖 陈美霞 +4 位作者 陶爱芬 张广庆 徐建堂 祁建民 方平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22-2430,共9页
【目的】构建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定位质量性状基因,为今后有关黄麻基因组结构、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甜麻(黄麻野生种)和宽叶长果(黄麻栽培品种)为杂交亲本,构建了187个F2单... 【目的】构建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定位质量性状基因,为今后有关黄麻基因组结构、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甜麻(黄麻野生种)和宽叶长果(黄麻栽培品种)为杂交亲本,构建了187个F2单株作为作图群体,利用513对SRAP引物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并对3个质量性状基因(托叶色、叶柄色、叶缘色)进行了定位。【结果】122个SRAP多态性标记位点和这3个形态学标记被定位在该图谱上,初步构建的长果种黄麻遗传连锁图谱全长2 231.9 cM,包含10个连锁群,每个连锁群有2—38个标记位点,2个标记间平均间距为17.86 cM。【结论】该图谱上的标记位点均匀分布在10个连锁群上,没有出现标记位点聚集的现象,表明SRAP标记十分适合黄麻遗传图谱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SRAP标记 遗传连锁图谱 性状基因定位
下载PDF
圆果种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洪建基 方平平 +4 位作者 曾日秋 祁建民 姚运法 林荔辉 林培青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45-747,共3页
优质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是以圆果种黄麻‘孟引1号’为材料,采用Co60 2.5万伦琴γ射线辐射诱变,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7年9代系谱选择育成。2011-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 131.25... 优质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是以圆果种黄麻‘孟引1号’为材料,采用Co60 2.5万伦琴γ射线辐射诱变,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7年9代系谱选择育成。2011-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 131.25kg·hm-2,比对照‘黄麻179’(CK1)增产7.45%,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8.08%,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2 964.75kg·hm-2,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7.36%,且纤维品质优良,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麻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圆果种 纤维品质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黄麻幼苗cDNA文库的构建和质量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小芳 陈燕萍 吴为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750,共4页
黄麻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对开展黄麻遗传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生产上的优良品种闽引一号为材料,利用Creator SMART cDNA ConstructionKit技术,成功构建了黄麻苗期的全长cDNA文库。文库的滴度为1.9×106pfu/mL。随机挑取8... 黄麻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对开展黄麻遗传和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生产上的优良品种闽引一号为材料,利用Creator SMART cDNA ConstructionKit技术,成功构建了黄麻苗期的全长cDNA文库。文库的滴度为1.9×106pfu/mL。随机挑取86个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结果显示:插入片段的大小在0.5~2.0kb之间。研究结果表明,黄麻全长cDNA文库的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SMART技术 CDNA文库
下载PDF
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福黄麻3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培清 祁建民 +5 位作者 徐建堂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吴建梅 池仁漫 《中国麻业科学》 2012年第3期105-108,共4页
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福黄麻3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梅峰2号为母本,闽麻5号作父本杂交,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9年8代系谱选择育成。该品种茎秆粗壮,梢部较粗,群体生长整齐。出苗至工艺成熟期天数140d左右... 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福黄麻3号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梅峰2号为母本,闽麻5号作父本杂交,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9年8代系谱选择育成。该品种茎秆粗壮,梢部较粗,群体生长整齐。出苗至工艺成熟期天数140d左右,全生育期20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圆果种 高产抗病 新品种 选育
下载PDF
南宁引种长果种黄麻的适应性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洪涛 黄其椿 +3 位作者 赵艳红 叶陧 唐兴富 李初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02-1507,共6页
以09C黄繁-9、09C黄繁-13、黄麻179(CK1)、黄麻831、福黄麻1号、福黄麻2号、福黄麻3号、梅峰4号(CK2)、闽黄麻1号共9个长果种黄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广西南宁种植,研究其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每公顷福黄麻... 以09C黄繁-9、09C黄繁-13、黄麻179(CK1)、黄麻831、福黄麻1号、福黄麻2号、福黄麻3号、梅峰4号(CK2)、闽黄麻1号共9个长果种黄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广西南宁种植,研究其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每公顷福黄麻1号的鲜茎重及干皮重最高,分别为30 059.67和3885.40,闽黄麻1号干骨产量最高达到7865.33 kg,福黄麻2号纤维产量最高为2 618.03 kg,此外,通过投入与产出分析表明福黄麻1号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益,每公顷纯收入为34 705.29元,适合在广西南宁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果种黄麻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效益
下载PDF
菜用黄麻叶蛋白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燕如 蔡楷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以菜用黄麻叶为试材,采用酸提法和加热法制备提取液,在料液比、浸提剂pH值、打浆时间、浸提时间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提取菜用黄麻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菜用黄麻叶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 以菜用黄麻叶为试材,采用酸提法和加热法制备提取液,在料液比、浸提剂pH值、打浆时间、浸提时间等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提取菜用黄麻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菜用黄麻叶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剂pH 5,打浆时间3min,料液比1∶8,浸提时间6min;叶蛋白的最佳分离条件为:温度85℃时,沉淀分离出叶绿体蛋白质,调节提取液pH 3和11时分别分离出细胞质蛋白质Ⅰ、Ⅱ。菜用黄麻叶蛋白的提取率为8.07%,得率为3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黄麻 叶蛋白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圆果黄麻茎中花青素的遗传研究
16
作者 郑云雨 卢浩然 +3 位作者 陈绍军 王英娇 祁建民 林培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1-334,共4页
对6个中国圆果种黄麻茎中花青素的遗传研究表明,其F_2代群体有呈3:1,9:3:4,9:7或13:3的分离比率,此遗传现象可以用C-c,A^D-A^L-a和R-r的基因互作和复等位基因的作用解释.根据后代的遗传现象,推导出6个中国圆果黄麻品种的花青素基因型:... 对6个中国圆果种黄麻茎中花青素的遗传研究表明,其F_2代群体有呈3:1,9:3:4,9:7或13:3的分离比率,此遗传现象可以用C-c,A^D-A^L-a和R-r的基因互作和复等位基因的作用解释.根据后代的遗传现象,推导出6个中国圆果黄麻品种的花青素基因型:仙游黄麻、永安黄麻为ccA^LA^Lrr,高雄青皮为ccaarr,牛刷条为ccA^LA^LRR,平和竹蒿麻为CCA^LA^Lrr,快早红为CCA^DA^Drr.其中高雄青皮ccaarr是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花青素 基因互作 复等位基因 遗传
下载PDF
圆果黄麻花青素的遗传研究—“R”基因作用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郑云雨 王英娇 +2 位作者 祁建民 林培清 卢浩然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7-31,共5页
对6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的观察和组织解剖研究表明,圆果黄麻色素减免基因“R”。在黄麻不同生育阶段对决定花青素分布强度的“A”不同复等位基因的减免作用不同。在苗期和后期。“R”基因的减免作用主要是减少花青素细胞的数量,对“A... 对6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的观察和组织解剖研究表明,圆果黄麻色素减免基因“R”。在黄麻不同生育阶段对决定花青素分布强度的“A”不同复等位基因的减免作用不同。在苗期和后期。“R”基因的减免作用主要是减少花青素细胞的数量,对“A”基因的不同复等位基因,花青素细胞减少的数量不同;因此,尽管有“R”基因存在,由于“A”复等位基因的不同.F_1茎色的表现也不同,在旺长期阶段,由于“R”基因作用明显加强,不仅使花青素的细胞数量减少,而且花青素细胞内色素的浓度也受到抑制,“A”的不同复等位基因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茎的表现为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果黄麻 花青素 色素减免基因
下载PDF
镉胁迫对黄麻光合作用及镉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董袁媛 孙竹 +6 位作者 杨洋 徐小逊 张世熔 杨懿德 张雨豪 霍庆霖 邓玉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40-1646,共7页
为揭示镉(Cd)胁迫下黄麻的光合耐性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分析了Cd胁迫下黄麻的生长、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及对Cd富集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当Cd浓度≤10 mg·kg^(-1)时,黄麻根长、株高和各器官生物量降幅较小;而... 为揭示镉(Cd)胁迫下黄麻的光合耐性及其对Cd的富集特征,通过土壤盆栽试验分析了Cd胁迫下黄麻的生长、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及对Cd富集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当Cd浓度≤10 mg·kg^(-1)时,黄麻根长、株高和各器官生物量降幅较小;而当Cd浓度≥20 mg·kg^(-1)时,根长、株高和各器官生物量降幅进一步增大。随着Cd浓度的升高,黄麻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但却能维持较高的Chla/b值,这可能有助于黄麻对Cd的耐性。Cd胁迫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随Cd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表明黄麻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随着Cd浓度的升高,黄麻各器官Cd含量和累积量逐渐增大,在浓为100 mg·kg^(-1)Cd处理下,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2.46 mg·kg^(-1)和186.98 mg·kg^(-1)。Cd胁迫下,黄麻地上部和地下部富集系数均大于1,各处理迁移系数在0.85~1.65之间,表明黄麻对Cd有较强的富集和转运能力。Cd浓度为5~10 mg·kg^(-1)时,Cd提取率超过1.9%。因此,黄麻是一种潜在的修复轻、中度土壤Cd污染的植物材料。本研究结果为挖掘新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镉胁迫 光合色素 气体交换参数 富集特征
下载PDF
黄麻全基因组SSR鉴定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姚嘉瑜 张立武 +3 位作者 赵捷 徐益 祁建民 张列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7,共8页
黄麻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韧皮部纤维作物之一。然而, SSR标记的缺乏限制了黄麻的遗传改良。本研究从圆果种黄麻测序品种CVL-1的基因组、基因、CDS和cDNA中挖掘SSR信息,利用SSR Primer软件查找SSR位点,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基... 黄麻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韧皮部纤维作物之一。然而, SSR标记的缺乏限制了黄麻的遗传改良。本研究从圆果种黄麻测序品种CVL-1的基因组、基因、CDS和cDNA中挖掘SSR信息,利用SSR Primer软件查找SSR位点,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基因组序列共开发了153,242个基因组SSR,平均密度为467.20个SSRMb^(–1);基于cDNA序列开发了10,747个SSR,平均密度为260.85 SSR Mb^(–1)。大部分重复基元为二至四核苷酸,占76.91%,其中cDNA序列SSR中三核苷酸重复基元数量较多而基因组SSR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数量较多。对于不同类型的SSR重复基元,随着重复单元数量的增加,其基因组和cDNA的SSR分布频率呈现逐步降低特征。黄麻全基因组SSR标记鉴定,不仅可以丰富黄麻分子标记的数量,而且为剖析黄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基因组 CDNA SSR
下载PDF
圆果黄麻不同品种纤维的发育
20
作者 陈碧珍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78-384,共7页
3个圆果黄麻品种的纤维发育解剖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1)纤维组织的数量与株高、茎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问次生纤维开始分化时间均在出苗后21d,而停止发育时间各不同.(2)品种间次生纤维结构的数量差异主要是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以纤... 3个圆果黄麻品种的纤维发育解剖观察和统计分析表明:(1)纤维组织的数量与株高、茎粗均达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问次生纤维开始分化时间均在出苗后21d,而停止发育时间各不同.(2)品种间次生纤维结构的数量差异主要是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以纤维细胞数和纤维束数最突出,两者总数达极显著正相关.(3)成熟纤维细胞的横径和壁厚达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纤维细胞大小顺序为179,梅峰4号和竹篙麻.纤维细胞从生长分化至成熟约需30d,生长成熟的速度与品种、植株发育阶段和温度有关.细胞壁的增厚率随横径扩大速度而相对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品种 纤维 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