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lidation of the TASS/SMR-S Code for the Core Heat Transfer Model on the Steady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1
作者 In Sub Jun Kyoo Hwan Bae Young Jong Chung Won Jae Lee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2年第3期338-345,共8页
关键词 实验条件 模型验证 传热模型 代码 下塔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PRHRS
下载PDF
与学科内容深度融合的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
2
作者 王雪锦 张玉瑾 +1 位作者 洪静 徐健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62-163,156,共3页
本文介绍了在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进行与内容深度融合的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心专业基础课《传热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融入,形成课程思政和学科内容深度融合,实现核... 本文介绍了在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进行与内容深度融合的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心专业基础课《传热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融入,形成课程思政和学科内容深度融合,实现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同步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工科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学 核心专业基础课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
下载PDF
热管堆固态堆芯燃料辐照-热-力耦合性能分析
3
作者 杨轩 李权 +7 位作者 李晨曦 章静 巫英伟 贺亚男 郭凯伦 苏光辉 田文喜 秋穗正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07,共9页
热管冷却反应堆(简称:热管堆)具有高可靠性和固有安全性、体积小、模块化和全固态堆芯等特点。固态堆芯燃料服役过程在高温、强辐照、固态约束多因素作用下堆芯的传热和力学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基体接触导致应力与间隙换热都随燃耗加深而... 热管冷却反应堆(简称:热管堆)具有高可靠性和固有安全性、体积小、模块化和全固态堆芯等特点。固态堆芯燃料服役过程在高温、强辐照、固态约束多因素作用下堆芯的传热和力学性能受到严重影响,基体接触导致应力与间隙换热都随燃耗加深而发生较大非线性改变,且两者相互影响,因此基体在服役过程中的多物理场耦合的辐照-热-力行为复杂。本文基于有限元多物理场分析软件针对固态堆芯燃料开展辐照-热-力耦合分析,考虑UO2芯块与316不锈钢基体的辐照变形效应以及蠕变效应,并在固态堆芯间隙中引入间隙传热模型,探究固态堆芯寿期内间隙变化特点以及传热和力学耦合作用特性。结果显示:基体与燃料包壳的完全接触会导致芯块温度上升以及基体与包壳蠕变现象加强,燃料棒周围平均热管数量较少会导致附近区域较高的温度和应力分布,且寿期中该区域包壳因燃料棒内压和基体-包壳接触压力具有蠕变失效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接触会对热管堆固态堆芯的传热和力学性能造成影响,甚至提高包壳的失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堆芯 辐照-热-力耦合 燃料棒 间隙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Modeling of magnetohydrodynamic flow in Earth's core
4
作者 V K Bulgakov S V Solovjov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0年第S1期91-93,共3页
Fre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with internal sources of heat in a liquid core of the Earth by the account of magnetic forces is considered. The core of the Earth is considered as a spherical layer. For temperature the ... Fre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with internal sources of heat in a liquid core of the Earth by the account of magnetic forces is considered. The core of the Earth is considered as a spherical layer. For temperature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Ⅰ, Ⅱ, Ⅲ sorts were considered. As a result of the numerical decision of a task the fields of temperature, stream function, local and average of Nusselt number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CTION MAGNETIC heat transfer core EARTH
下载PDF
No-core-melt assessment for Canadian-SCWR under LOCA/LOECC
5
作者 吴攀 单建强 +3 位作者 苟军利 张斌 张博 王贺南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9-66,共8页
The safety analysis code SCTRAN for SCWR(Super Critical Water Reactor) is modified to own the capability to assess the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with developing a two-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solution scheme and inco... The safety analysis code SCTRAN for SCWR(Super Critical Water Reactor) is modified to own the capability to assess the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with developing a two-dimensional heat conduction solution scheme and incorporating a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developed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is conducted through code-to-code comparison with CATHE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SCTRAN code is successful for that the maximum absolute error and relative error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between results of SCTRAN and CATHENA are 6.1°C and 0.9%, which are acceptable in temperature prediction. Then,with the modified SCTRAN code, the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with a total loss of emergency core cooling system(LOCA/LOECC) of Canadian-SCWR i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its "no-core-melt" concep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achieved: 1) in the process of LOCA, the decay heat can be totally removed by the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and the natural convection of the high-temperature coolant, even without an intervention of ECCS(Emergency Core Cooling System); 2) The peak cladding temperature of the fuel pins in the inner and outer rings of the high power group are 1236°C and 1177°C respectively, which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fuel sheath. It indicates that the Canadian-SCWR can achieve "no-core-melt" concept under LOCA/LOE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 加拿大 评估 无芯 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辐射传热模型 超临界水 表面温度
下载PDF
孔隙结构对水冷燃烧器燃烧换热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恩宇 张翔宇 +2 位作者 史忠天 段润泽 田亮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5,共9页
针对天然气等高热值气体燃烧时氮氧化物排放高和多孔介质烧蚀问题,设计开发了变孔隙多孔介质燃烧试验系统,研究了燃烧室内沿横向孔密度变化的孔隙结构对多孔介质中燃烧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平均孔密度相同条件下,孔密度沿横向... 针对天然气等高热值气体燃烧时氮氧化物排放高和多孔介质烧蚀问题,设计开发了变孔隙多孔介质燃烧试验系统,研究了燃烧室内沿横向孔密度变化的孔隙结构对多孔介质中燃烧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平均孔密度相同条件下,孔密度沿横向由内而外先阶跃增加再阶跃减小的孔隙结构有利于燃烧放热沿冷却边界方向的传递,该燃烧室内整体温度低,从燃烧室中心截面处沿冷却边界方向的温差最大达568℃,多孔介质燃烧器的温升速率最小为16.2℃/min,平均传热系数最大为656.6 W/(m^(2)·℃);横向孔密度变化的6种燃烧室内芯结构采用水冷方式降低了燃烧室温度,NO排放都可以达到20 mg/m^(3)以下,而CO最高也仅有60 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孔隙 多孔介质燃烧器 内芯结构 水冷 换热特性
下载PDF
热工水力模型与堆芯熔化模型的耦合技术研究
7
作者 景兴天 曹瑛 林萌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368,共5页
为扩展全范围模拟机的仿真范围至严重事故阶段,以国产化自主开发的一体化软件包COSINE为例,对其热工水力系统程序cosFLOW与严重事故分析程序csoSA的耦合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使用cosFLOW计算事故的早期现象,当达到严重事故状态时,再启用co... 为扩展全范围模拟机的仿真范围至严重事故阶段,以国产化自主开发的一体化软件包COSINE为例,对其热工水力系统程序cosFLOW与严重事故分析程序csoSA的耦合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使用cosFLOW计算事故的早期现象,当达到严重事故状态时,再启用cosSA来模拟事故中晚期。着重研究堆芯升温熔化模型的耦合过程,分析了堆芯传热计算并选取合理的耦合参数,采用耦合后的一体化程序对PHEBUS/B9+ISP-28堆芯熔解国际标准题进行验证计算,并最后应用于百万千瓦级压水堆的中破口失水事故仿真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耦合后的程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且应用于核电厂中破口失水事故计算时其堆芯温度与总产氢量的发展趋势合理。耦合后的堆芯模型能合理地预测堆芯的氧化升温和加热熔化进程,成功地实现了计算范围由设计基准事故扩展至严重事故阶段的目标。另外cosFLOW与cosSA共用一套堆芯节点划分且无重复模型,因此其堆芯模型的耦合过渡无任何参数阶跃变化且自然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传热 模型耦合 严重事故
下载PDF
Mechanism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the core flow along a tube 被引量:12
8
作者 LIU Wei YANG K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8期1195-1202,共8页
The present stud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 in the core flow to form an equivalent thermal boundary layer in the fully developed laminar tube flow, which consequently enlarges the temperature... The present stud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of enhanced heat transfer in the core flow to form an equivalent thermal boundary layer in the fully developed laminar tube flow, which consequently enlarges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of the fluid near the tube wall, and thereby enhances the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fluid and the tube wall.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e of flow resistance in the tube is not so obvious. Mechanism analysis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based on air and water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may bring positive effects to the design of heat exchanger with high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low flow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AR TUBE FLOW core FLOW boundary FLOW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原文传递
圆管插入十字形扭带强化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剑 杨昆 刘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6-1218,共3页
对圆管内添加两种宽度的十字形扭带的强化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传热与阻力特性和PEC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十字形扭带的宽度使换热管内流体核心区域扰动,在紊流区域能在换热强化减小不大的情况下有效减小流体阻力,从... 对圆管内添加两种宽度的十字形扭带的强化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传热与阻力特性和PEC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减小十字形扭带的宽度使换热管内流体核心区域扰动,在紊流区域能在换热强化减小不大的情况下有效减小流体阻力,从而能提高换热管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形扭带 核心流 强化传热 流动阻力 PEC
下载PDF
考虑轴向传热的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刚 雷鸣 +3 位作者 阮班义 周凡 李应宏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77-1883,共7页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恒定与阶跃电流的实验,讨论了电流、电缆敷设环境与外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轴向、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流是决定轴向温度梯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空气中电缆的线芯温度上升速度最快,土壤中电缆次之,水中电缆最慢。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工具,对比了空气中电缆中间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线芯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只考虑电缆径向传热的二维热路模型会造成线芯温度计算的误差,而考虑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能够提高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芯电缆 轴向传热 三维热路模型 线芯温度 实时计算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数值反应堆堆芯通道级三维热工水力程序CorTAF开发及初步验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凯 王明军 +2 位作者 田文喜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堆芯是核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完整性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传统核反应堆堆芯热工水力分析方法无法满足未来先进核动力系统的高精度模拟需求。本文依托开源CFD平台OpenFOAM,针对压水堆堆芯棒束结构特点建立了冷却剂流动换热模... 堆芯是核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完整性是反应堆安全运行的重要前提。传统核反应堆堆芯热工水力分析方法无法满足未来先进核动力系统的高精度模拟需求。本文依托开源CFD平台OpenFOAM,针对压水堆堆芯棒束结构特点建立了冷却剂流动换热模型、燃料棒导热模型和耦合换热模型,开发了一套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压水堆全堆芯通道级热工水力特性分析程序CorTAF。选取GE3×3、Weiss和PNL2×6燃料组件流动换热实验开展模型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表明该程序适用于棒束燃料组件内冷却剂流动换热特性预测。本工作对压水堆堆芯安全分析工具开发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FOAM 压水堆堆芯 耦合换热 子通道分析
下载PDF
V-型皱褶芯材一体化热防护结构等效热传导系数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晨 王志瑾 候天骄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8,共8页
皱褶芯材夹层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作为一体化热防护结构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以 V-型皱褶芯材一体化热防护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给出了针对 V-型皱褶芯材等效热传导系数的修正混合定律,从而建立了结构沿厚度方向的一维等效传热模型。同时... 皱褶芯材夹层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可作为一体化热防护结构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以 V-型皱褶芯材一体化热防护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给出了针对 V-型皱褶芯材等效热传导系数的修正混合定律,从而建立了结构沿厚度方向的一维等效传热模型。同时,对详细的三维模型进行稳态传热分析,得到了由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生成的各个样本点的等效热传导系数,并与采用修正混合定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在典型再入环境下进行瞬态传热分析,对比了三维模型和一维模型各部分的温度变化。经过修正的混合定律能够较精确地描述等效热传导系数;基于该等效热传导系数的一维模型可有效地预测沿结构厚度方向各点的温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褶芯材 传热分析 热传导系数 热防护 温度响应
下载PDF
混凝土辐射供冷RC简化传热模型的改进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喆 牛晓雷 +2 位作者 胡振杰 王志强 尹兴蕾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5-1100,共6页
混凝土辐射供冷非稳态传热过程的研究,对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以系统几何及热工参数来确定核心温度层热容热阻的RC简化模型进行研究,加入沿管道供水换热过程的模型,实现供水温度和流量联合变化工况下楼板动态热响应的模... 混凝土辐射供冷非稳态传热过程的研究,对系统的运行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以系统几何及热工参数来确定核心温度层热容热阻的RC简化模型进行研究,加入沿管道供水换热过程的模型,实现供水温度和流量联合变化工况下楼板动态热响应的模拟分析.搭建混凝土辐射供冷系统全尺寸标准测试舱,验证上述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供水温度和流量非连续变化的非稳态工况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热流密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偏差约为5,W/m2,内部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偏差小于等于0.5,℃,模拟误差小,适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辐射供冷 非稳态传热 RC简化模型 实验验证
下载PDF
多孔材料填充方式对通道传热效果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红军 邹正平 +1 位作者 叶建 刘火星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88,共6页
基于结构/非结构同位网格的SIMPLE算法,编写了多孔材料内部流动和传热计算程序。程序中多孔区域动量方程采用Brinkman-Forchheimer拓展Darcy模型,能量方程采用局部热平衡模型。对恒热流边界条件下平行通道沿中心及壁面区域填充多孔材料... 基于结构/非结构同位网格的SIMPLE算法,编写了多孔材料内部流动和传热计算程序。程序中多孔区域动量方程采用Brinkman-Forchheimer拓展Darcy模型,能量方程采用局部热平衡模型。对恒热流边界条件下平行通道沿中心及壁面区域填充多孔材料时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填充多孔材料相比,填充多孔材料能有效地强化换热,但同时也造成比较大的压降,其传热性能与多孔材料填充方式以及填充比密切相关。在本文所研究的条件下,在较低雷诺数时,采用大填充比的填充方式更有利于增强平行通道的综合换热性能,且沿通道壁面填充比沿通道核心区填充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填充方式 边界流 核心流 传热强化
下载PDF
叶片旋流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分析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伟 明廷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共6页
管内湍流强化传热方法一般是增加壁面换热面积,但这会显著提高管内流动阻力。本文根据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高效低阻的叶片旋流管,分析其传热强化的机理,建立相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圆管内置若干... 管内湍流强化传热方法一般是增加壁面换热面积,但这会显著提高管内流动阻力。本文根据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高效低阻的叶片旋流管,分析其传热强化的机理,建立相应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圆管内置若干组旋流叶片后,可显著强化管内湍流换热,且流动阻力的增幅低于换热强化的增幅;当常温水流过管长为960mm,管径为20mm的圆管,且在管内核心流区域设置4组4叶片旋流单元时,其性能评价系数SPEC在Re数为3000~15000的范围内均超过1.5,最高可达1.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旋流管 湍流 核心流 传热强化
下载PDF
堆芯熔融物在下腔室内冷却模型研究及缓解集热效应的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关仲华 余红星 江光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76,共5页
从能量守恒方程出发,选取较为现实的实验公式和经验公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堆芯熔融物在下腔室内冷却的计算模型。为了验证本模型的合理性,以AP600和AP1000反应堆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例题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堆芯... 从能量守恒方程出发,选取较为现实的实验公式和经验公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堆芯熔融物在下腔室内冷却的计算模型。为了验证本模型的合理性,以AP600和AP1000反应堆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例题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堆芯熔融物单位体积释热量以及集热效应对堆芯熔融物冷却的影响。针对集热效应,提出了将压力容器下封头的半球形状改为旋转抛物线形状的对策。结果表明,下封头形状的改变能显著改变堆芯熔融物的热流密度分布,缓解集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熔融物 自然对流换热 集热效应
下载PDF
管内核心流分层填充多孔介质的传热强化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伟 明廷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66-71,共6页
基于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概念,在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的核心流内分层填充多孔介质,并建立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光管相比,填充金属多孔介质后,管内核心流的温度更均匀,而边界流的温度梯度更大,全场平均协同角低于3... 基于管内核心流强化传热的概念,在管内层流充分发展段的核心流内分层填充多孔介质,并建立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光管相比,填充金属多孔介质后,管内核心流的温度更均匀,而边界流的温度梯度更大,全场平均协同角低于36o,壁面与流体之间的换热显著增强;此外,对于提出的两种型式的强化传热管,为提高其性能评价准则值,宜在速度较高的管内核心流内填充孔隙率相对较低,而在速度梯度较大的核心流内填充孔隙率相对较高的多孔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内核心流 强化传热 多孔介质 性能评价准则 协同角
下载PDF
低温取芯过程热传递方式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兆丰 柯巍 马向攀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了研究热量在低温取芯过程中传递的方式,以型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低温取芯模拟装置,通过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对低温取芯过程热量传递方式进行研究,进而分析煤芯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的存在降低了煤样的热交换速率,使... 为了研究热量在低温取芯过程中传递的方式,以型煤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低温取芯模拟装置,通过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对低温取芯过程热量传递方式进行研究,进而分析煤芯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甲烷的存在降低了煤样的热交换速率,使煤芯温度变化滞后于煤样罐壁温度变化;煤体内部温度分布存在差异,煤样中心轴线不同半径处的圆柱面构成变温过程的等温面,在降温过程,热量沿径向由煤样内部向外部传递,升温过程,热量沿径向由外部向内部传递;低温取芯过程热量传递同时存在3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煤体表面与罐体内壁表面之间的热辐射,以热传导方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取芯 热传递 数值模拟 热传导 煤芯温度
下载PDF
内插螺旋弹簧核心流强化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丽芳 程俊文 徐建民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26-29,共4页
对管内插入不同圈径的螺旋弹簧在核心流强化传热区域的传热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弹簧圈径大小对核心流强化传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内核心流区域插入螺旋弹簧对传热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其强化效果与插入弹簧的圈径大小以及... 对管内插入不同圈径的螺旋弹簧在核心流强化传热区域的传热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弹簧圈径大小对核心流强化传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内核心流区域插入螺旋弹簧对传热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其强化效果与插入弹簧的圈径大小以及流体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流 强化传热 螺旋弹簧 流体状态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定子铁芯三维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敏强 陈贤珍 周克定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22,共8页
本文应用三维有限元的分析方法,求解了汽轮发电机定子铁芯的三维温度场分布.文中较全面地考虑了定子铁芯和绕组之间、绕组和冷却液体之间的热交换.通过解析计算方法,求出了电机定子铁芯各表面的散热系数.以QFQS-200-2型汽轮发电机为例... 本文应用三维有限元的分析方法,求解了汽轮发电机定子铁芯的三维温度场分布.文中较全面地考虑了定子铁芯和绕组之间、绕组和冷却液体之间的热交换.通过解析计算方法,求出了电机定子铁芯各表面的散热系数.以QFQS-200-2型汽轮发电机为例进行了计算,给果与实测值相比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定子铁芯 温度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