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and Calibration of Elemental Measurements in Sediments Using X-Ray Fluorescence Core Scanning with ICP Methods: A Case Stud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 Basin 被引量:3
1
作者 XU Fangjian HU Bangqi +5 位作者 WANG Chen ZHAO Jingtao WANG Feifei DING Xue LI Qing GUO Jianwe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848-856,共9页
The X-ray fluorescence(XRF)core scanning method is widely applied in studies of sedimentary paleoenvironments due to its convenient pretreatment,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stics,fast execution,continuous scanning,and hi... The X-ray fluorescence(XRF)core scanning method is widely applied in studies of sedimentary paleoenvironments due to its convenient pretreatment,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stics,fast execution,continuous scanning,and high resolution.XRF core scanning for sediments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studies on the South China Sea.This study compares XRF-scanned intensities and measure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elemental contents of core CS11 in the northeast South China Sea deep basi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alyzed elements can be separated into three classes.Class I includes elements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such as Ca,Sr,and Zr;Class II contains elements with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such as Fe,Mn,Ti,and Cu;and Class III comprises elements with lo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such as K,Ni,Zn,Rb,and Al.In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 basin,pore water,compaction,and grain size have weak effects on the elemental intensities and contents of short core sediments.Hence,for elements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a linear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by the least-squares method,in which the converted XRF intensities ar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measured ICP contents.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log-ratio calibration model,the resulting ln(K/Ca),ln(Ti/Ca),ln(Fe/Ca),and ln(Zr/Ca)values generally display the same variation trends as the measured curves.The elemental contents and ratios produced by the linear model via the least-squares method and the log-ratio calibration model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high-resolution data support for future paleoenvironmental research on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XRF core scanning element deep sea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Raman Spectroscopic Core Scanning for Iron Ore Characterisation
2
作者 Wells M A Ramanaidou E R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7-107,共1页
Automated core scanning technologies for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diamond core, drill chips pulps is now an established technique, particularly in the Australian iron ore industry, for mineral analysis in exp... Automated core scanning technologies for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diamond core, drill chips pulps is now an established technique, particularly in the Australian iron ore industry, for mineral analysis in exploration and mining. Application of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over the 400–2500 nm, visible to near-infrared wavelength range, has been used to characterise the iron ore oxide mineralogy of bedded iron deposit (BID) derived iron ores in India (Thangavelu et al., 2011) and Brazil (da Costa et al., 2009), and used to define the ore and gangue (e.g., clay) mineralogy in ironstone or channel iron deposits (CID) in the Pilbara region of Western Australia (e.g., Haest et al., 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 spectroscopy IRON ore core scanNING IRON oxides GOETHITE HEMATITE magnetite quartz carbonate silicate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中世纪暖期以来的温湿模式:来自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沉积记录的证据
3
作者 曾巧 曾蒙秀 +9 位作者 彭海军 伍永秋 宋友桂 王嘉晟 刘云凤 吴江宏 盛恩国 吴洋洋 王天阳 倪健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7-1848,共12页
通过高密度AMS14C测年构建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YJP01钻孔的年代框架,基于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野鸡坪泥炭中主要地球化学元素来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恢复该区中世纪暖期至小冰期详细的气候变化过程。结合已有研究成... 通过高密度AMS14C测年构建黔西高原野鸡坪泥炭YJP01钻孔的年代框架,基于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野鸡坪泥炭中主要地球化学元素来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恢复该区中世纪暖期至小冰期详细的气候变化过程。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解析西南地区及临近区域在这2个时期气候条件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野鸡坪地区中世纪暖期(1 200―1450年)和小冰期(1 450―1880年)的气候特征分别为暖湿和冷干,与周边地区的古气候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西南地区在这2个气候特征时期存在“暖湿-冷干”和“暖干-冷湿”2种温湿度组合模式,在空间上存在一条分界线并呈现东西分异模式;③西风南支位置的南北移动对西南地区过去千年的温湿度组合模式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 野鸡坪泥炭 岩芯扫描 小冰期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大尺寸砂岩靶射孔孔道损伤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书生 梁豪 崔佳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射孔高速金属射流穿透油气层的同时也在孔眼附近形成压实带,造成油气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损伤,严重影响油气井产能。当前对于射孔效果的检验主要基于地面水泥靶、钢靶或小尺寸砂岩靶进行实验,无法真实评价原位地层条件下的射孔效果、流... 射孔高速金属射流穿透油气层的同时也在孔眼附近形成压实带,造成油气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损伤,严重影响油气井产能。当前对于射孔效果的检验主要基于地面水泥靶、钢靶或小尺寸砂岩靶进行实验,无法真实评价原位地层条件下的射孔效果、流动效率,对于射孔孔道压实损伤机理认识不足,缺乏定量评价手段。针对上述问题,研发了模拟原位地层条件下的大型射孔物理模拟装置及实验技术,基于稳态气流注入技术的岩心自动扫描系统点测砂岩靶上任意点的渗透率以及纵、横波速,结合微CT、扫描电镜等手段实现对射孔砂岩损伤程度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对比混凝土靶的射孔数据,砂岩靶穿深急剧下降且不存在明显的裂纹,不同弹型射孔穿深下降幅度为17%~40%,温度对射孔深度无明显影响;射孔孔道径向表现为破碎带、过渡带、压实带及原状带等4个区域,平均压实带厚度17.10~79.95 mm,压实损伤率12%~63%;孔道内壁受剪胀作用,孔隙度、渗透率增加,压实区域受塑性挤压,大幅降低喉道直径,导致孔隙度、渗透率显著下降。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明确射孔孔道损伤机理、指导射孔参数设计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靶 射孔损伤 岩心扫描 渗透率 压实
下载PDF
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结构设计及其磁-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昊 李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25-2936,共12页
非晶合金和取向硅钢是制作配电变压器铁心常用的两种软磁材料,各有优劣。采用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结构可以综合两者的优势。该文以非晶合金和取向硅钢铁心并排的组合结构为基础,选取组合铁心的取向硅钢占比和尺寸参数为自由变量,... 非晶合金和取向硅钢是制作配电变压器铁心常用的两种软磁材料,各有优劣。采用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结构可以综合两者的优势。该文以非晶合金和取向硅钢铁心并排的组合结构为基础,选取组合铁心的取向硅钢占比和尺寸参数为自由变量,提出一种基于自由参数扫描法的组合铁心结构设计方法。首先,根据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结构特点,建立组合铁心的等效双非线性磁路模型;其次,采用磁路法迭代求解组合铁心的磁通密度分布,并制定组合铁心的结构设计流程;最后,根据结构设计结果制作了组合铁心的实验模型,采用实验和有限元仿真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其磁-振动特性,验证了所提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并与传统纯非晶合金和纯取向硅钢铁心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组合铁心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 铁心自由参数 扫描法 结构设计 双非线性磁路模型 磁-振动特性
下载PDF
基于砂砾岩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的电阻率数值模拟与影响规律分析
6
作者 王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4,共12页
砂砾岩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的孔隙结构,导致其电阻率响应难以准确反映含油性,而传统的两组分三维数字岩心建模和电阻率数值模拟方法均不能表征砂砾岩多组分和多尺度孔隙空间,不能准确模拟砂砾岩的电阻率。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 砂砾岩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和复杂的孔隙结构,导致其电阻率响应难以准确反映含油性,而传统的两组分三维数字岩心建模和电阻率数值模拟方法均不能表征砂砾岩多组分和多尺度孔隙空间,不能准确模拟砂砾岩的电阻率。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深层砂砾岩为研究目标,以盐家油田盐22-22井柱塞岩样为研究对象,开展常规岩心分析、核磁共振(NMR)测试、X射线计算机层析(X-CT)扫描、拼接扫描电镜(MAPS)测试和扫描电镜矿物定量评价(QEMSCAN),建立砂砾岩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采用电阻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储层参数对砂砾岩电阻率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采用X-CT扫描标准柱塞岩样,采用多阈值分割区分主要矿物组分,建立砂砾岩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主要矿物组分与样品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吻合,但受到扫描分辨率的限制,识别孔隙度远低于岩心气测孔隙度。②选用100和10 nm分辨率的MAPS测试建立的二维图像计算主要矿物组分微孔隙率,与三维数字岩心中矿物组分含量结合,计算砂砾岩多组分三维数字岩心的总孔隙度,与岩心气测孔隙度基本吻合。③电阻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砾石和黏土矿物含量对砂砾岩电阻率的影响并非单调关系,砾石含量的影响与样品分选有关,黏土矿物含量的影响与黏土矿物类型和地层水矿化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X-CT扫描 MAPS测试 高精度数字岩心 电性 数值模拟 东营凹陷
下载PDF
XRF岩芯连续扫描结果的可靠性评估及校正:以青海湖沉积为例
7
作者 张航瑜 王夏青 +4 位作者 黄平安 万的军 刘峰贵 唐湘玲 周科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0-211,共12页
XRF岩芯连续扫描因其快速、连续、无损、高分辨率等优势在近30年常被用于不同相沉积物的元素半定量分析,特别是在湖泊沉积岩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XRF扫描信号值易受仪器设置和岩芯物理属性的影响,亟需全面评估其结果可靠性和校正... XRF岩芯连续扫描因其快速、连续、无损、高分辨率等优势在近30年常被用于不同相沉积物的元素半定量分析,特别是在湖泊沉积岩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然而,XRF扫描信号值易受仪器设置和岩芯物理属性的影响,亟需全面评估其结果可靠性和校正效果。基于青海湖2.39 m长的完整沉积岩芯(QHH)高分辨率XRF连续扫描,结合其含水量、粒度、烧失量、元素实际含量等理化特征分析,有效识别了XRF连续扫描信号值及其元素比值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进一步评估了国际通用的Normalized Median-scaled(NMS)和Multivariate Log-ratio Calibration(MLC)模型校正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XRF连续扫描的Zr元素信号值可准确反映QHH岩芯中的实际含量分布,而Si元素和Ti元素因相关性较弱均无法指示其在QHH岩芯中的真实情况。此外,QHH岩芯段较高的含水量明显削弱了Al、Si、K、Ca、Ti、Fe、Mn等原子量较小的元素信号值强度和波动幅度,而干燥岩芯段中XRF扫描的上述元素结果因其高分辨率和颗粒组成差异展现出较大的波动,降低了与实际含量的相关性。Rb、Sr和Zr等原子量较大的微量元素扫描信号值分布受含水量和颗粒组成的影响较小。最后,基于XRF连续扫描的相邻元素比值是快速消除多种因素一致影响的有效方法,而MLC模型对QHH整根岩芯及各段中单一元素信号值校正均有较好效果。上述结果为合理利用湖泊沉积物的XRF连续扫描数据提供借鉴,也为重建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及人地关系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岩芯连续扫描 元素比值 校正模型 湖泊沉积 青海湖
下载PDF
岩心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杨光 高祥成 +6 位作者 李永忠 李秀国 郭昭江 赵杰杰 王辉 郑胜利 董福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6,共10页
岩心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核心战略资源之一,在油气藏岩相、储层物性、含油性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纸质资料相比,岩心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缩减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岩心“原貌”不可能长久保存,从而降低了岩心的使用价值。岩心数字化技术... 岩心是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核心战略资源之一,在油气藏岩相、储层物性、含油性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纸质资料相比,岩心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缩减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岩心“原貌”不可能长久保存,从而降低了岩心的使用价值。岩心数字化技术可以及时采集岩心各项原始数据,丰富岩心地质信息,提升岩心资料利用率,因此开展岩心数字化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胜利油田岩心数字化建设的生产实践,对岩心数字化的概念、设备和技术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岩心伽马能谱测量、XRF元素测试、磁化率测试、CT扫描等多种重要的岩心数字化技术,并探讨了各项技术的地质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岩心数字化技术具有测试快、连续性好、数据多、精度高等优势,可以精细反映沉积物的变化特征,能为泥页岩、碳酸盐岩和砂砾岩等地层的沉积成因、储层描述及评价、物质组成等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岩心数字化资料是基于岩心直接获得的岩心尺度的连续性资料,从资料性质上来看介于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之间,更侧重于岩心的“原始性”,是第一手的地质资料。岩心数字化资料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应用价值,是提高岩心应用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数字化 伽马能谱测量 XRF元素测试 岩心CT扫描 泥页岩 砂砾岩
下载PDF
数字化辅助一体化纤维桩核及树脂基陶瓷冠修复冠折年轻恒牙1例
9
作者 陈雅云 程前煌 +2 位作者 杨秀娟 骆勇 尹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1,共3页
桩核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临床常用桩核主要有玻璃纤维预成桩树脂核和个性化一体式桩核。在个性化桩核的材料选择上,由于金属的美观缺陷及氧化锆的弹性模量限制,兼具个性化、机械性能及美学优势的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作为... 桩核修复是临床常见的牙体缺损修复方式,临床常用桩核主要有玻璃纤维预成桩树脂核和个性化一体式桩核。在个性化桩核的材料选择上,由于金属的美观缺陷及氧化锆的弹性模量限制,兼具个性化、机械性能及美学优势的一体化玻璃纤维桩核作为一种新型桩核形式被临床所应用。本文报告1例CAD/CAM一体化纤维树脂桩核及树脂基陶瓷冠修复年轻恒牙冠折的临床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纤维桩核 光学印模 CAD/CAM 树脂基陶瓷
下载PDF
CO_(2)激光退火不同外径锗芯光纤的扫描速度研究
10
作者 杜亦凡 赵子文 +2 位作者 钟双栖 马泽成 王少业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4,共11页
对内径为41~43μm,外径约为188μm、251μm和270μm的锗芯光纤进行激光退火实验,研究CO_(2)激光沿光纤轴向扫描速度对锗芯拉曼峰频率和光传输损耗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激光扫描速度是决定退火后光纤特性的重要参数。对不同外径的光纤,... 对内径为41~43μm,外径约为188μm、251μm和270μm的锗芯光纤进行激光退火实验,研究CO_(2)激光沿光纤轴向扫描速度对锗芯拉曼峰频率和光传输损耗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激光扫描速度是决定退火后光纤特性的重要参数。对不同外径的光纤,达到最优退火效果的激光扫描速度不同,188μm、251μm和270μm外径的锗芯光纤分别为10 mm·s^(-1)、14 mm·s^(-1)和16 mm·s^(-1),光传输损耗分别为3.435 dB·cm^(-1)、2.147 dB·cm^(-1)和3.578 dB·cm^(-1)。使用COMSOL软件对退火过程中纤芯表面固定点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激光退火过程中温度呈脉冲形变化。相同外径条件下,激光扫描速度提高,温度脉冲的峰值升高、谷值降低、单脉冲持续时间缩短;相同扫描速度条件下,光纤外径减小,温度脉冲峰值提高,谷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芯光纤 CO_(2)激光退火 激光扫描速度 COMSOL仿真 温度变化模拟
下载PDF
一种简单实用的含水饱和度分布模型
11
作者 王琴 韩鑫 +2 位作者 张骞 唐慧敏 何志辉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含水饱和度分布模型作为水驱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应用于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分析及岩心驱替实验参数处理。针对出口端含水饱和度与油水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表达式之间的非线性特征导致矿场应用难、包利索夫模型开发末期偏差较大等问题... 含水饱和度分布模型作为水驱油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应用于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分析及岩心驱替实验参数处理。针对出口端含水饱和度与油水两相区平均含水饱和度表达式之间的非线性特征导致矿场应用难、包利索夫模型开发末期偏差较大等问题,基于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及含水率定义,建立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含水饱和度分布新模型。通过X-CT扫描水驱油实验结果,定量刻画岩心轴向含水饱和度分布,并结合矿场生产井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数据,通过归一化处理,验证了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之间双对数关系的合理性,且在中高含水期应用具有更高精度。新建含水饱和度分布模型为矿场尺度的水驱油藏开发潜力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于水驱开发油田增产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饱和度分布 X-CT扫描 岩心驱替实验 渗流特征 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下载PDF
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纤维桩并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1例
12
作者 徐宇琛 尹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8-542,共5页
探讨采用数字化导板去除折断纤维桩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1例左上侧切牙纤维桩折断后采用定制车针及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完成根管再治疗后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 探讨采用数字化导板去除折断纤维桩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一体化纤维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1例左上侧切牙纤维桩折断后采用定制车针及数字化导板引导下拆除,完成根管再治疗后CAD/CAM一体化纤维桩核及氧化锆全冠修复,并采用T-ScanⅢ系统进行咬合测试,为纤维桩折断后行二次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导板 定制车针 一体化纤维桩核 咬合测试 T-scanⅢ系统
下载PDF
超声雷达综合法检测钢筋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研究
13
作者 杨君奕 《四川建材》 2024年第8期51-53,共3页
设计了一块内置不同人工缺陷的钢筋混凝土试块,结合探地雷达扫描成像法和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对试块内置缺陷进行检测,并通过钻芯取样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成像法和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均能准确反映混凝土内部缺陷,探地雷达具... 设计了一块内置不同人工缺陷的钢筋混凝土试块,结合探地雷达扫描成像法和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对试块内置缺陷进行检测,并通过钻芯取样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成像法和相控阵超声成像法均能准确反映混凝土内部缺陷,探地雷达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相控阵超声成像法成像更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超声成像 探地雷达扫描成像 缺陷检测 钻芯取样 空鼓
下载PDF
粉煤地层绳索取心钻进孔壁坍塌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宁宁 马天捧 +6 位作者 姚雷 浦志 赵兴达 张博 朱晓东 王俊鹏 秦正运 《钻探工程》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在甘肃省景泰县郭家台煤炭资源详查ZK30-1孔施工中,因强行提“水钻”造成了长孔段孔壁严重坍塌事故。分析认为坍塌地层粉煤层位多、累计厚度大,围岩结构松散、破碎是造成孔壁坍塌的地质因素;冲洗液性能与地层岩性不适应是主要技术因素... 在甘肃省景泰县郭家台煤炭资源详查ZK30-1孔施工中,因强行提“水钻”造成了长孔段孔壁严重坍塌事故。分析认为坍塌地层粉煤层位多、累计厚度大,围岩结构松散、破碎是造成孔壁坍塌的地质因素;冲洗液性能与地层岩性不适应是主要技术因素。通过引入低粘强抑制冲洗液,扫孔过程中轻压慢转、小泵量循环,成功处理了孔壁坍塌,顺利终孔。煤田钻探施工对冲洗液性能要求严格,用绳索取心钻探粉煤对冲洗液性能要求更为苛刻,在冲洗液配制和钻进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对其性能变化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索取心 粉煤地层 孔壁坍塌 扫孔 冲洗液性能 煤田钻探
下载PDF
X射线CT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在南海北部岩心Core 01中的应用及沉积环境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亚敏 苏克凡 +3 位作者 付帆飞 黄宝琦 刘乐军 王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5-221,共7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X射线CT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深海岩心的分析中应用依然有限。对南海北部陆坡岩心柱Core 01进行全样岩心X射线CT扫描,将扫描图像导入三维建模软件Mimics,进行岩心内部结构的三维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X射线CT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在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深海岩心的分析中应用依然有限。对南海北部陆坡岩心柱Core 01进行全样岩心X射线CT扫描,将扫描图像导入三维建模软件Mimics,进行岩心内部结构的三维重建,恢复了该岩心中0~1.0 m的孔隙结构及4.2 m处的生物化石壳体的外部形态。重建结果表明X射线CT扫描在深海岩心的研究中具有可行性。此外,结合浮游有孔虫AMS ^(14)C测年、底栖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结果以及此站位的地质背景,推断该岩心中孔隙的形成可能与该区天然气水合物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CT扫描 三维重建 岩心
下载PDF
Investigating on casting mold (or core) making with coated sand by the selected laser sintering 被引量:6
16
作者 Zitian FAN Naiyu HUANG +1 位作者 Yan LI Zhili LIU 《China Foundry》 SCIE CAS 200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Using a special coated sand as the material of the selected laser sintering (SLS), the authors test and investigate the strength change of the test samples in terms of different sintering parameters (scanning speed, l... Using a special coated sand as the material of the selected laser sintering (SLS), the authors test and investigate the strength change of the test samples in terms of different sintering parameters (scanning speed, laser power, sintering thickness, and so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ated sand hardening by laser beam are analyzed. The sintered mold (or core) for given casting is poured with molten me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prototyping selected laser sintering(SLS) laser scanning casting mold(cor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下载PDF
Submarine Landslide Identified in DLW3102 Core of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
17
作者 XU Yuanqin LIU Lejun +4 位作者 ZHOU Hang HUANG Baoqi LI Ping MA Xiudong DONG Feiy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47-155,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take DLW3101 core obtained at the top of the canyon(no landslide area) and DLW3102 core obtain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nyon(landslide area) o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 In this paper, we take DLW3101 core obtained at the top of the canyon(no landslide area) and DLW3102 core obtain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anyon(landslide area) o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DLW3101 core and elemental strata of the DLW3101 core and the DLW3102 core since MIS5 are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oxygen isotope, calcium carbonate content, and X-Ray Fluorescence(XRF) scanning ele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 and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landslide deposition, we found that the DLW3102 core shows four layers of submarine landslides, and each landslide layer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 K, Ti, and Fe contents, thereby indicating terrigenous clastic sources. L1(2.15–2.44 m) occurred in MIS2, which is a slump sedimentary layer with a small sliding distance and scale. L2(15.48–16.00 m) occurred in MIS5 and is a debris flow-deposited layer with a scale and sliding distance that a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L1. L3(19.00–20.90 m) occurred in MIS5; its upper part(19.00–20.00 m) is a debris flow-deposited layer, and its lower part(20.00–20.90 m) is a sliding deposition layer. The landslide scale of L3 is large. L4(22.93–24.27 m) occurred in MIS5; its upper part(22.93–23.50 m) is a turbid sedimentary layer, and its lower part(23.50–24.27m) is a slump sedimentary layer. The landslide scale of L4 is l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LW3102 core SUBMARINE landslide SEDIMENTARY structure XRF scanning elements
下载PDF
钻孔瞬变电磁法扫描探测磁芯线圈激励电磁场响应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久龙 姜国庆 +3 位作者 李垚 田楚霄 孟上 梁沛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2-1310,共9页
瞬变电磁测井一般采用超小线圈作为发射装置,由于激励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强度较低,仅能进行钻孔孔壁岩层探测,无法实现钻孔外围径向远距离探测及地质异常体精确定位。基于全空间瞬变电磁场相关理论,提出钻孔瞬变电磁法(BTEM)扫描探测方法... 瞬变电磁测井一般采用超小线圈作为发射装置,由于激励产生的瞬变电磁场强度较低,仅能进行钻孔孔壁岩层探测,无法实现钻孔外围径向远距离探测及地质异常体精确定位。基于全空间瞬变电磁场相关理论,提出钻孔瞬变电磁法(BTEM)扫描探测方法,利用磁芯线圈激励电磁场,增强发射磁矩,提高钻孔瞬变电磁法的径向探测距离。同时,通过灵活调整线圈方向,对钻孔孔壁进行360°扫描,实现钻孔径向方向全方位探测,提高钻孔瞬变电磁法对含水地质体的空间分辨率和定位精度。建立钻孔全空间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提出优化的网格剖分策略,采用特殊网格结构对钻孔中磁芯线圈进行网格加密及规范化,提高数值模拟精度。采用有限单元法分别计算均匀介质条件下钻孔瞬变电磁法磁芯激励电磁场响应以及含有低阻地质异常体时钻孔瞬变电磁法不同装置探测的瞬变电磁场响应,分析了共面偶极装置及共轴偶极装置以及不同几何参数对应的瞬变电磁场响应特征,采用全空间全区视电阻率计算及时深转换算法进行全空间电阻率成像。研究表明,在钻孔瞬变电磁法超小线圈中加入磁芯可以显著增强电磁场强度,并且增强的幅度与磁芯的直径和长度成正比,相比较而言,增大磁芯长度对电磁场响应的增强作用更为显著;钻孔全空间磁芯线圈激励时探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钻孔径向外围岩层中低阻地质体引起的瞬变电磁场异常,共面偶极装置和共轴偶极装置均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探测效果,全空间电阻率成像结果分辨率较高,相比较而言,共面偶极装置得到的异常幅度更大,并且对异常体中心的定位更为准确,而共轴偶极装置对异常体整体形态和边界的刻画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瞬变电磁法 扫描探测 磁芯线圈激励 响应特征
下载PDF
基于显微CT扫描和统计强度的煤岩损伤破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良 齐庆新 +5 位作者 REN Ting 李祥春 高科 李春元 李晓鹏 袁红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2,共12页
冲击地压与瓦斯等灾害制约了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但诸多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不明。从巷道围岩冲击-瓦斯灾害实例出发,着重研究煤岩损伤破裂演化规律与模型。开展了X射线高精度显微CT扫描试验,利用三维重构技术获得了冲击倾向性煤... 冲击地压与瓦斯等灾害制约了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但诸多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不明。从巷道围岩冲击-瓦斯灾害实例出发,着重研究煤岩损伤破裂演化规律与模型。开展了X射线高精度显微CT扫描试验,利用三维重构技术获得了冲击倾向性煤高分辨率三维数字岩心图像,定量分析了非连续结构分布特征;采用计盒维数法和三维可视化软件AVIZO编程计算,得到了矿物条带和裂隙结构的表征参数;基于CT扫描重构和统计强度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三参量韦伯分布、瓦斯作用与有效应力的煤岩损伤破裂模型;进而,开展了含瓦斯煤岩三轴压缩试验,求解模型参数并验证模型可靠,揭示了煤岩渐进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具体而言,显微CT扫描重构和分形计算结果表明,冲击倾向煤内部矿物条带的表面积和分形维数分别处于0.0035~0.0137和1.1214~1.2342之间,而裂隙结构的表面积占比和分形维数则分别处于0.0006~0.0040和1.0651~1.1454范围。矿物条带的表面积占比和分形维数整体上大于裂隙结构的,说明冲击倾向煤内部的非连续结构数量多且分布复杂。此外,含瓦斯煤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围压作用下煤样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出典型的I类曲线特征,以剪切破坏为主,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随围压升高而增大。进一步,给出了损伤破裂模型7个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利用试验结果求解了模型参数和损伤变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煤岩压缩变形、准线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峰值强度和峰后软化等渐进破坏特征。而且,在前2个阶段煤岩损伤变量小于0.2,进入塑性阶段尤其是峰后阶段,损伤变量急剧增大直至破裂。因此,提出了损伤阈值的概念,建议将损伤阈值0.2作为煤岩损伤破裂的预警值。研究结果将为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预警及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冲击-瓦斯灾害 显微CT扫描 三维重构 数字岩心 非连续结构 三参量韦伯分布 损伤变量 损伤破裂模型
下载PDF
Systematic studies on scan and driving model for flat panel display
20
作者 徐美华 冉峰 +1 位作者 陈章进 翁世浩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4期279-286,共8页
Aiming at the time redundancy in the fiat panel display (FPD) imaging process, the paper studied some problems for FPD gray scale controlling based on the fraetal theory, dissert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ce-ti... Aiming at the time redundancy in the fiat panel display (FPD) imaging process, the paper studied some problems for FPD gray scale controlling based on the fraetal theory, dissert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ace-time mapping topology architecture, the proposition of optimal scanning structure for FPD's gray imaging,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fractal theoretic model. Then the logic implementation and system application a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fraetal model of the optimal scan architecture, and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achieved target of eliminating time redundancy and increasing the scanning availability. The novel control mode that the fractal scanning IP core described with Verilog language embedded in the FPGA hardware frame can efficiently increase the imaging gray scales and quality in the FPDs scanning controller and speed up the frame frequency of displa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at panel display (FPD) space-time mapping optimal scan architecture fractal model logic implementation IP co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