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Mycotoxins in Late-Season Corn Ear Molds in North Dakota
1
作者 Joel Ransom Kasia Kinzer +3 位作者 Marcia McMullen Michelle Mostrom Itai Mutukwa Andrew Friskop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6年第5期709-714,共6页
Widespread corn ear mold development in North Dakota and in other states was associated with cool, wet weather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 in 2009. In response to concerns about possible grain mold and mycotoxin cont... Widespread corn ear mold development in North Dakota and in other states was associated with cool, wet weather after physiological maturity in 2009. In response to concerns about possible grain mold and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in North Dakota, a survey of corn ear diseases was conducted in 2009 prior to harvest. Corn ears were collected from 94 field locations from 24 counties and were examined macroscopically and microscopically for mold identification. Mycotoxin testing was done with a screen for 17 tricothecene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Cladosporium was the most commonly identified fungus with some Fusarium contaminated samples being observed. Other fungi identified include Alternaria, Penicillium, Aureobsidium, Rhizopus, Stemphylium and an unidentified non-pigmented fungus. Five mycotoxins were identified in 25 out of the 94 samples;deoxynivalenol, T-2, HT-2, zearalenone and nivalenol. Of the mycotoxin-positive samples, 88% had less than 2 ppm of any mycotoxin. Despite the growing season’s weather being favorable for corn ear mold development late in the season, observed mycotoxin levels were surprisingly low and most grain was deemed safe for use in food and feed channels. Surveys were planned in subsequent years, but late season molds did not develop in the 2010-2015 growing s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OXYNIVALENOL Disease Survey corn Diseases ear rots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与蛀穗螟虫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夏志红 潘惠康 +1 位作者 张兰新 刘春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1,共4页
在蛀穗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年份,玉米果穗受玉米螟为害后比未受危害的玉米穗腐病显著严重,玉米螟蛀穗造成的穗腐病菌危害百分率远大于其它因素,但对穗腐病菌的抗病性仍然是影响穗腐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玉米螟蛀穗率 玉米螟 玉米 穗腐病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的玉米种子穗腐病特征提取与判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孟繁佳 罗石 +5 位作者 吴月峰 孙红 刘飞 李民赞 黄威 李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6-1720,共5页
玉米种子穗腐病是危害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近红外光谱开展了玉米种子穗腐病判别模型研究。246粒玉米种子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育种基地提供,其中96粒玉米种子为穗腐病染病样本,其他150粒玉米种子为同种玉米正常样本。利用MAT... 玉米种子穗腐病是危害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近红外光谱开展了玉米种子穗腐病判别模型研究。246粒玉米种子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育种基地提供,其中96粒玉米种子为穗腐病染病样本,其他150粒玉米种子为同种玉米正常样本。利用MATRIX-Ⅰ型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样本800~2500 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并对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多元散射校正(MSC)进行预处理。结合玉米内部有机物质的近红外光谱的敏感波段和样本近红外光谱吸收峰挑选了4个优选区间,并采用相关系数法(CA)、连续投影算法(SPA)和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三种不同原理的特征波长提取算法分别提取了4(1362,1760,2143和2311 nm)、5(1227,1310,1382,1450和1728 nm)和10(1232,1233,1257,1279,1313,1688,1703,1705,2302和2323 nm)个特征波长。以提取得到的特征波长作为玉米种子穗腐病判别模型输入变量,用0-1(染病-正常)表示样本染病状况作为输出真实值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使用网格搜索法结合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CA-SVM,SPA-SVM和CARS-SVM三种判别模型中训练集和测试集建模准确率均在90%以上。该研究成果为玉米种子病害诊断装置提供了模型基础,且针对优选区间进行特征波长选择的方式也可以为建立其他种子病害判别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玉米种子 穗腐病 特征波长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南 章红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66-68,共3页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吉林省田间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类占80%。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分离自穗腐病的9株镰刀菌进行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串珠镰刀菌素的定性检测。结果在4株禾谷镰刀菌和一株木贼...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吉林省田间玉米穗腐病病原真菌中镰刀菌类占80%。本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气—质联用法对分离自穗腐病的9株镰刀菌进行了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和串珠镰刀菌素的定性检测。结果在4株禾谷镰刀菌和一株木贼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3株禾谷镰刀菌玉米培养物中检测到了玉米赤霉烯酮;在所有被检菌株中均未测到串珠镰刀菌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镰刀菌毒素 防治
下载PDF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亚玲 马秉元 +1 位作者 李多川 龙书生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高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为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比较结果,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以...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高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为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比较结果,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以10×40倍,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效果最好;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病 鉴定 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导致产量损失的品种和气候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潘惠康 张兰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9-103,共5页
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玉米穗腐病流行年份,抗病和感病玉米自交系的严量损失分别比常年高21%和35%。在气候因素中,日照时数对发病和产量损失影响较大。同一气候条件下感病系比抗病系产量损失大52%~82%。感病品种因穗腐病... 1986~1990年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玉米穗腐病流行年份,抗病和感病玉米自交系的严量损失分别比常年高21%和35%。在气候因素中,日照时数对发病和产量损失影响较大。同一气候条件下感病系比抗病系产量损失大52%~82%。感病品种因穗腐病造成的玉水产量损失比不利的气候因素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串珠镰刀菌 产量损失
下载PDF
陕西关中西部玉米穗粒腐病寄藏真菌种群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龙书生 马秉元 +1 位作者 李亚玲 李多川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63-66,共4页
在陕西关中西部11个县(区)调查、采集了254份玉米穗粒腐病穗标样,分离得到1106个菌株。鉴定为14个种,分属11个属。其中串株镰刀菌出现频次最高,占37.8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2.06%。简要描述了一些主... 在陕西关中西部11个县(区)调查、采集了254份玉米穗粒腐病穗标样,分离得到1106个菌株。鉴定为14个种,分属11个属。其中串株镰刀菌出现频次最高,占37.8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2.06%。简要描述了一些主要种的培养特征和危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 真菌种群 关中西部 陕西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抗镰孢菌穗腐病鉴定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杨 陈靖 +4 位作者 徐秀德 董怀玉 王丽娟 姜钰 胡兰 《辽宁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21-23,共3页
采用双牙签法将玉米穗腐病病原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孢菌混合物接种到50份玉米杂交种上,对其进行抗穗腐病鉴定,筛选出高抗(HR)玉米杂交种2份,抗病(R)玉米杂交种31份。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玉米穗腐病 镰孢菌 抗病筛选
下载PDF
杀菌杀虫剂混用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及其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阎晓光 李洪 +4 位作者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杜艳伟 王枫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156-157,167,共3页
选用4种药剂(其中2种杀菌剂、2种杀虫剂),通过不同混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对玉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吡唑醚菌酯与5%氯虫苯甲酰胺混用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93.66%,对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1.72%,且有显... 选用4种药剂(其中2种杀菌剂、2种杀虫剂),通过不同混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对玉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吡唑醚菌酯与5%氯虫苯甲酰胺混用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93.66%,对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1.72%,且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1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穗腐病 产量
下载PDF
玉米穗腐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庆芳 《园艺与种苗》 CAS 2020年第6期35-36,共2页
从玉米病害介绍入手,重点对玉米穗腐病的种类、危害、发病因素、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阐述,以期为玉米生产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病害防治
下载PDF
云南玉米穗腐病致病菌鉴定与共生群落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畏 田宇昂 +7 位作者 白宇汐 梁琳悦 余洋 梁鹏宽 蒋中华 石海春 柯永培 孙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5,共10页
为鉴定云南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研究其共生真菌群落结构以及了解主要致病菌的流行特征,从云南采集病原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样本中真菌总DNA的rDNA-ITS序列进行SMRT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鉴定云南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研究其共生真菌群落结构以及了解主要致病菌的流行特征,从云南采集病原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样本中真菌总DNA的rDNA-ITS序列进行SMRT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依据从文献中收集的中国21个省份穗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利用空间插值分析推测主要致病菌在中国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共生真菌群落中弯曲单胞瓶霉(Phialemonium curvatum)、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等稳定存在但在不同患病部位相对丰度不同;镰孢菌属不同的种在中国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分布。拟轮枝镰孢菌可能与少数共生真菌存在稳定的互利关系,其在云南的分布可能与玉米品种易感和现代物流导致的扩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鉴定 分离鉴定 SMRT测序 空间插值分析 玉米穗腐病 拟轮枝镰孢菌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井冈霉素防治玉米穗腐病试验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顺德 黄业修 吴桂珍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8-39,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玉米穗腐病有较好防效。本文对用药适期、剂量及施药技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井冈霉素 玉米穗腐病 药效试验 病害
下载PDF
陕西省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各分离菌分布频率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秉元 龙书生 +1 位作者 李多川 李亚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2期98-103,共6页
1992~1993在陕西省汉中、宝鸡、咸阳、安康、商洛、榆林等地区的25个县、62个乡调查玉米穗粒腐病,并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占果穗面积1/3以上、发病严重的果穗占35.61%。对病穗标样分离鉴定结果,按出现频次计:Fusarium monilifo... 1992~1993在陕西省汉中、宝鸡、咸阳、安康、商洛、榆林等地区的25个县、62个乡调查玉米穗粒腐病,并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占果穗面积1/3以上、发病严重的果穗占35.61%。对病穗标样分离鉴定结果,按出现频次计:Fusarium moniliforme占42.58%,F.graminearum 20.34%,依次还有Rhizopus nigricans(13.59%)、Penicillium sp(7.95%)、Trichothecium roseum(4.21%)、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2.37%)、Olpitrichumofricanum(1.91%)、F.brachygibbosum(1.15%)、Acremoniella verrucosa(1.07%)、Bipolariszeicola(0.92%)等。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出现频次占优势,是陕西省玉米穗粒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病 串珠镰刀菌
下载PDF
预防478系玉米种穗粒腐病研究初报
14
作者 李建刚 雷正斌 +2 位作者 赵保献 智润芳 崔建民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97-99,共3页
玉米穗粒腐病是世界性病害,它主要危害玉米种的果穗子粒,从而直接影响制种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此病的致病菌是串珠镰刀菌,它不随着玉米类型、胚乳质地、胚乳成分的不同而改变,但对不同的种核组成成分不同而有明显的选择性。为... 玉米穗粒腐病是世界性病害,它主要危害玉米种的果穗子粒,从而直接影响制种产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此病的致病菌是串珠镰刀菌,它不随着玉米类型、胚乳质地、胚乳成分的不同而改变,但对不同的种核组成成分不同而有明显的选择性。为此,采用不同的父本亲本对478自交系进行杂交对比,从而寻找到预防478系玉米种穗粒腐病的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同时筛选出以豫玉12、豫玉18等为代表的适合河南农业生态条件,抗穗粒腐病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应用于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种 穗粒腐病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识别与防治措施
15
作者 林曙东 《园艺与种苗》 CAS 2021年第2期85-86,91,共3页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是由粉红聚端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与玉米青霉穗腐病、灰葡萄孢穗腐病、丝核菌穗腐病、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色二孢穗腐病等玉米...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是由粉红聚端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对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与玉米青霉穗腐病、灰葡萄孢穗腐病、丝核菌穗腐病、小斑病T小种穗腐病、色二孢穗腐病等玉米常见穗腐病的病状特征进行了类比,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农业及化学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粉红聚端孢穗腐病 粉红聚端孢菌 病状特征 识别 防治
下载PDF
桃蛀螟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杨硕 石洁 +3 位作者 张海剑 郭宁 李坡 王振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1-996,共6页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于2012—2013年通过人工接种法将桃蛀螟初孵幼虫接到吐丝期玉米果穗上调查果穗被害程度,分析接虫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穗腐病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结... 为明确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为害夏玉米果穗对产量的影响,于2012—2013年通过人工接种法将桃蛀螟初孵幼虫接到吐丝期玉米果穗上调查果穗被害程度,分析接虫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穗腐病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蛀螟主要通过降低百粒重、缩短果穗长度和减少行粒数等影响产量;当接虫密度每穗为1、3、5和10头时,不同处理的百粒重均比对照显著降低0.65、1.03、1.07和1.60 g;当接虫密度为每穗5和10头时,果穗长度比对照分别显著缩短9.66 mm和13.17 mm,行粒数减少5.15和5.45粒;桃蛀螟为害可诱发穗腐病的发生,主要病原菌为轮枝镰孢菌、青霉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穗腐病的发生率分别为84.91%、54.45%和40.97%;接虫密度为每穗1、3、5和10头时,平均单穗产量损失率分别为0.73%、4.19%、11.65%和17.71%。研究表明,桃蛀螟为害不仅直接造成产量损失,还可加重穗腐病发生,影响玉米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蛀螟 玉米果穗 穗腐病 产量损失
原文传递
玉米穗粒腐病的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试 被引量:28
17
作者 马秉元 龙书生 +1 位作者 李亚玲 李多川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0-304,共5页
在陕西省25个县调查玉米穗粒腐病,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达到果穗面积1/3以上的发病严重果穗占35.61%。分离得到1308个菌株,鉴定为17个种,分属14个属,其中串珠镰刀菌出现频率最高,占42.5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0.34%。对串珠... 在陕西省25个县调查玉米穗粒腐病,采集病穗标样570份。霉坏籽粒达到果穗面积1/3以上的发病严重果穗占35.61%。分离得到1308个菌株,鉴定为17个种,分属14个属,其中串珠镰刀菌出现频率最高,占42.58%,其次为禾谷镰刀菌,占20.34%。对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10种主要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试,平均病级1.14~2.41,病情指数22.9~48.4。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禾谷镰刀菌为次优势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粒腐病 串球镰刀菌 致病性 病原菌
原文传递
玉米穗粒腐病接种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20
18
作者 马秉元 李亚玲 +1 位作者 龙书生 李多川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为接种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进行比较,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玉米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10×40倍下每视野60个分生孢... 以玉米穗粒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为接种菌源,采用4种接种方法进行比较,以针刺果穗较深处(籽粒与穗轴间)发病最重,花丝喷雾法发病最轻;接种时期以玉米乳熟期接种为好;接种浓度10×40倍下每视野60个分生孢子;接种量以每果穗接种2.5ml孢子悬浮液发病最重。同时规范了病情分级标准及品种抗、感程度划分标准。采用规范程序,对63份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腐病 接种 品种 抗病性 病害
原文传递
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影响 被引量:35
19
作者 魏铁松 朱维芳 +3 位作者 庞民好 刘颖超 王振营 董金皋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118,123,共4页
以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研究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后对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大、环境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在降水量小、环境相对湿... 以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研究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后对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大、环境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在降水量小、环境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棉铃虫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相同害虫危害条件下,降水量大、相对湿度高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玉米穗腐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玉米螟 玉米穗腐病
原文传递
串珠镰刀菌毒素对玉米胚根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史晓榕 白建法 白丽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3-247,共5页
串珠镰刀菌毒素(moniliformin)对玉米胚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不同的品种对毒素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在所选用的三种培养基中,Richard培养基比Czapek和PS更利于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的生长,且比Czapek更利于其毒素的... 串珠镰刀菌毒素(moniliformin)对玉米胚根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不同的品种对毒素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在所选用的三种培养基中,Richard培养基比Czapek和PS更利于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on的生长,且比Czapek更利于其毒素的产生。5个菌株在菌丝生长量及所产毒素对玉米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上无显著差异。高压灭菌法和过滤法所得粗提毒素的毒性无显著差异。在15—30℃范围内,菌体干物重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毒素含量则在20℃时出现峰值,菌体干物重与毒素含量不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镰刀菌 毒素 玉米 胚根 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